第一篇:参观红色基地感想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公司组织党员赴沂蒙革命老区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作为一名新党员我有幸随行进行了参观,接受了一次心灵的净化和洗礼。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瞻仰了在战役中牺牲的英雄烈士,深入了解了孟良崮战役的全过程。孟良崮战役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却弥久长存。这次参观对我感触很深,启发良多。首先深深感到革命先辈创建新中国的艰辛,有些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年革命先辈面临三座大山的压迫,要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付出流血牺牲的代价。而现在我们在工作中也面临各方面的任务,但这些任务不是压迫,而是压力,要完成这些任务,不需要流血牺牲,所以我们应该满足于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感触:
一、坚定信念。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这些革命先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要获得解放,要创建新中国。他们在这个信念指引下,不怕抛头颅、洒热血,并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启发我们,在工作中也要坚定信念,并为之努力,最终肯定能取得成绩,获得成功。
二、树立目标。就这次孟良崮战役而言,我军也是攻占了一个又一个高地或据点,并最终攻占领了敌人的指挥所。而这里的每个高地或据点,或大或小都是一个目标,正是在攻克这些目标的基础上,才取得了最终战役的胜利。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制定计划,树立一个个目标,并努力完成。
三、提高能力。在这次战役中,敌军的装备要比我军精良,但好的装备并不代表胜利,战斗中士兵奋勇杀敌的能力才与战役的胜负密切相关。工作也是一场无形的战争,完成一项项任务就像打一次次战役。可见,作为公司一员,要想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我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沟通和交流。这次孟良崮战役中敌军之所以失败也在于他们不够团结,而症结就在于缺少沟通和交流。不论是战争还是工作,都是由人来
完成的,而在完成这些事情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以后我将努力加强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团结互助。
五、增强时间观念。时间就是生命,孟良崮战役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在短短几天内我军一个纵队完成了行进二百多公里的增援任务,而敌军却未能完成。相比敌军,我军较好利用了时间,也使得形势变得有利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对我来说,参加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在这些年中自己也浪费了好多时间,因此我以后将加强时间观念,一是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工作质量。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离不开每个士兵的奉献。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也希望不断提高自己,争取在公司的整体发展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陶纤棉毯分厂:鹿俊义 2013-06-30
第二篇:红色基地参观
红色基地参观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时二十五分,中华的脊梁人物---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在上海病逝,遗体葬于上海西郊万国公墓。
十四年之后的春天,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备建造上海鲁迅纪念馆,次年1月7日正式开放,馆名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
鲁迅纪念馆原与上海鲁迅故居毗邻,于1956年迁入鲁迅公园,同年,鲁迅墓迁葬于此,毛泽东主席为之题写碑文。
1998年8月鲁迅纪念馆开始扩建,新馆4212平方米,建筑面积5043平方米,一层建有文化名人传库“朝华文库”,学术报告厅“树人堂”专题展厅“奔流艺苑”等,二层则为鲁迅生平陈列厅。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这个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所人物性纪念馆,它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上海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
首先参观的是一楼的朝华文库,这是新馆的一个扩充组成部分,专门收藏的是鲁迅先生及同时代人物的文化遗存物,目前收藏品已五万余件。在朝华文库之中的种种手稿、著译作品都显示出了先生生前来往友人为国鞠躬尽瘁,奋斗不息的精神。
二楼鲁迅生平陈列区现以专题划分展区,通过灯光、声音来营造氛围,充分应用了影视、场景模型等现代化手段来展现历史,再现鲁迅精神,使参观者能更全面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而陈列框架分为“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战士”和“华夏民族魂”五个专题展区,重点突出了先生的重大业绩和先生朴实、刚毅、坚强的性格特点。
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是“风雨如磐”、“寒凝大地”、“万家墨面”的时代。他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后,自觉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为了使祖国摆脱凌辱、人民得到解放,他一直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毫不懈怠地进行着“韧”的战斗,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从先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大智大勇,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应该具有的高风亮节,什么人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
鲁迅纪念馆的参观,使我学习到了那个时代里,众多革命先贤终生奋斗的精神。我们如今的社会,虽然已经告别了山河动荡的时代,但是,鲁迅精神、红色革命精神。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是革命先贤理想的延续,铸造民族的共同理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样要求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勇于探求真理。
第三篇:参观红色基地心得体会
谨记红色历史不易
奋发图强党的事业
——参观查尼皮省一大会址心得体会
2015年3月23日,在XX书记班子的带领下,与其他党员同志共赴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蒙自市查尼皮参观了陈列室中党的历史故事、英烈及遗留文物,观看回顾了1928年发生在蒙自地区的党的武装斗争历史,并重温了入党誓词,感想颇多,触及颇深。
一、学习优秀党员不畏艰难,忠诚党的事业的精神品质 回想当年,全省17名代表为全省党的事业发展,克服交通不便、经济不力、通讯不畅的压力,冒着生命危险在查尼皮秘密胜利召开了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顺利选举出省临委委员,认真分析了当时的省内形势及明确了党的工作任务,通过了多项与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决议,对云南省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由此事件,值得学习之处有二:一是为党砥砺奋斗的决心。17名党员为健全全省党的领导组织,确保云南省党组织的大局稳定和循序发展,克服各种艰难,如履薄冰地从全省各地赶赴查尼皮召开会议,研究党的工作,把生死置之度外,体现了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坚定,透露了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其目标之强、决心之坚定,确让人肃然起敬,深思熟悟。二是对党坚定不移的忠诚。为人民群众谋出路、谋福址,为了党的事业发展,将会址选于人烟稀疏、偏僻难行的查尼皮,17名党员没有对党组织、对人民的绝对忠诚之心,没有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难以齐聚谋业、义无反顾、心神一致。置身当年的情境历历在目,每名党员须克服的困难之多、压力之大,难以想象。此般所行,堪为优秀党员之先驱,延续全省党的事业之星火,开启党的历史之新篇。
二、扭转轻飘浮躁的作风,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以此红色基地为参照,反观当前不良风气,令人瞠目。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信仰缺失,宗旨意识淡薄,奢靡浮躁、颐指气使、甚嚣尘上,形式主义滋生、享乐之风盛行、官僚主义蔓延,红色优良基因遗传受阻,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被遗弃,败坏了党的光辉形象,影响了党的事业发展。为此,党组织高度重视,力求彻底扭转不良风气,以维护党的纪律改进工作作风为始,中央政治局出台了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省委、州委相继出台相关规定严肃工作作风,继而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四风”,今年又重点在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总书记结合云南实际又对云南领导干部提出“忠诚干净担当”的新要求,全省上下扎实落实,认真贯彻。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又以典型的查处立威,严阵警示。和平年代易腐易败已成常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以坚强的决心,强硬的手段全面从严治党,全力清除发展道路中的荆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铺平道路,创造条件。传承了党的优良作风,振作了国人忠心护党的信心,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力实现小康社会的决心更加坚固。
第四篇:参观红色遗址感想
参观红色遗址感想
6月28日,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去参观了苏州革命博物馆,浩气长存的烈士群雕,栩栩如生的烈士塑像,气势磅礴的大型浮雕,以及各种古老的照片仿佛又把我们带回那段难忘的岁月,是我们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甘洒一腔热血,无私地奉献了个人的一切。当今时代,我们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我们应该如何为国家和社会主义贡献力量?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应该以革命先烈们在战争年代表现出的那种高昂的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革命精神再造我们的时代精神,用这种精神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6月29日,我们小组去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刚下车,赫然映入眼帘的便是石碑一个巨大的三十万的数字。进到纪念馆里,每个人的表情都变得那么严肃,眼中流露着悲痛与愤怒。有三面墙令人印象深刻,一面刻着遇难者的名字,一面是幸存者的照片,还有一面是遇难者、幸存者以及庇护过难民的国际友人的档案夹。密密麻麻的一个挨着一个的生命。还有一个展区叫万人坑,里面躺着大片的白骨,就这样赤裸裸的展现在我的面前,他们已经失去了血肉,只剩下了骸骨。此刻的心情无法言喻。这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伤痕,都警示着我们后人要拒绝战争,爱好和平。
徐光伟2012.6.2
第五篇:参观红色旅游景点感想
这次参观,使我对毛泽东和刘少奇的一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毛泽东同志和刘少奇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他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发扬。共产主义就像一面光辉的旗帜一样在引导我们,认识困难,排除困难,凭着共产党人的执著与踏实,最终必定会赢得这面旗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一定要把对共产主义的忠诚转化为坚决贯彻和落实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政策的行动,坚定地投身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热潮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碰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气馁,决不丧失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和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