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正雷养生功太极拳的习武心得体会
陈正雷养生功太极拳的习武心得体会!
太极拳以“用意不用力”为主的旧功拳,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健身拳术。但不等于不具有攻防含义,它和其它拳术一样,具有健身防身的双重作用,因此攻与防仍是太极拳运动的核心;是太极拳运动的最高阶段表现形式。所谓攻,就是指太极拳运动员和对方搏斗时,打击对方的活动;防,是指太极拳运动员和对方搏斗时,防御对方的攻击活动。所以太极拳运动,特别是太极推手;就是围绕着各种攻防动作,组成没有固定程序和范畴的搏斗动作。一旦进行实战,除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外,还有打、踢、拿、摔等攻击方法;架、格、闪、挂、扣等防守方法。在攻防过程中,还讲究攻防的战备战术。如“指上打下,声东击西”,“彼实则避之,彼虚则击之”。随机应变,攻防转化自然,运用自如。由此可见攻与防是对立又统一的。进攻、防守、再进攻、再防守,攻中有防、防中寓攻的辩证关系,对提高运动员攻防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开始学太极拳,老师一定教诲要放松,但是因自己思维方式不同,不能很好接受,甚至怀疑太极理论的真实性,往往产生不用力、劲等怎么能把人轻松的扔出去,所以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为了好看而故意摆姿势,从练拳劲路上分析产生了断劲,和外家拳没有什么两样,与健身和技击不利。
首先,学拳开始,动作要规范,每一势要做到位,通过摆好姿势检查脚手是否和身体正中线方向(鼻尖)一致,看能不能产生的合力为原则,通过把脚手骨骼调节顺,便于保持攻防最佳间架。在此基础上注重以外形带动身体转动划圈,注意外三合的协调配合。
其次,当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外三合基本能协调配合后,意念开始以身体带动外形练拳,手臂等上肢意念上要慢于身体,身体通过节节贯穿保持气血传递,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有蠕动感,使身体的每一个局部都能够转动,手落下时自然松垂,如衣服架上挂了一件服装,袖子下摆自然,如无垠树上挂着三尺罗衣,随风荡漾。手臂上摆时,手指向上,手臂尽量和身体中垂线保持平行,身体以脊柱为轴保持左右对称,上下协调,能通过身体把圆圈转出来,一切动作都是为了转圈,并且通过身体传递,下至脚底甚至穿过地下循环再反传至头顶而完成身体大循环即大周天,有利于气血流畅,能很好的增强人的身体健康,对防身技击更有实效性。
最后人才能在一种自然态中练拳练功,一切功夫都体现在日常练拳当中,如拳论中云:“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如书法行书到草书的过渡,要的是一种气势,也体现了拳道的一种艺术,从拳道之小道而得大道。在实战中,一切随对方的变化而变化,不和对方有一丝的抵抗,一有对抗就转动变化,而意识始终在先,始终在松空中控制对方,才能做到发放人随心所欲。
练武术练的是对自已身体的敏感程度。有二层意思:1,对自己身体内部的敏感,可以灵活支配自己的肢体,2,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当受到外界打击时,身体会自发的作出动作规避伤害。这就需要大量的练习。人是一个重心支撑体。
前不久看了一个叫功夫天下的论坛和徐世煕网站。其中有很多关于功夫和太极拳和论述,看后感觉受益很多。
关于太极拳:很有争论,自己也知道练的是太极操。徐老师的这就是太极拳的视频一下子让人明白了。棚捋挤按,以前看都不看的东西,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也说明徐老师是有很多体会的。
基本功很重要,招式是下架子,必须要靠基本功才能发出来。这些基本功包括:力量,速度,稳定性。最起码的练习:站桩,俯撑之类。不管练什么,基本的东西都要有。
有了点进步,别显摆。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没功夫,别人会忽略你。别给自己找麻烦。
老师的悉心点拨下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太极拳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招法既体现了武打的技击性,又体现了其本身的艺术性。它要求顺随舒适,以柔见长,自然轻灵,松沉圆满为宜,而又强调用意不用提力,动则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伸屈刚柔,于似松非松之间,当达到一定程度,须求意与气结合,即在有意无意之间。
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学太极拳,应该更全面的了解它,做到以武强体、以武养神。让“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口号从我做起。
陈老师留给我的印象是他身体发胖后的形象。和我一般高,1米63左右,属小个头,当时的体重已有一百六十斤。然而这并非是他愿意的结果,他让我看过他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照的像片,判若两人,属清瘦型。那时他是在高运动量中度过每天的时间,一起床先出去跑五千米,跑完后洗漱、吃早点,上午进体育宫一口气练十趟拳。然后再做一小时的单式练习,下午教拳。文革一开始,上海抓了顾留馨,他马上感到”这次运动不一般”,即刻悄悄返回北京。他走后不久,上海的造反派去抓他,扑了空。回到北京,也是文革中,无法正常设场地教拳,但生活又无别的经济来源,就在北京几个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又教上了拳。半隐的生活使动动量骤减,但消化呼收能力仍很强,于是身体开始发胖起来。心情不好,常抽一个大烟斗,老母亲的逝世对他打击很大。他给我的信中称:”这事对我精神影响很大,血压突然增高„„”这一切对他的健康都构成无法摆脱的危害。
他是个极有科学精神的太极拳大师,他教的拳是低架,为了增大运动量及技击实用,他还教了一套活步(增加步法)太极,很吃功夫,一趟活步比三趟普通的要累。他拿师爷陈发科的拳照给我看,说这是老人家晚年的架子,为省点力,不愿意往低放,其实他家传统的架子是很低的。在教我们时,他极严格认真,先示范讲解,再领着大家做,估计大多数人掌握了就一个一个让大家做一遍,从中纠正。个别不会的,再另教。我因1959年跟崔毅士老师学过杨式太极,六十年代还学过八卦、形意及三皇炮捶,肢体尚受头脑支配,另外画画的人对形象感受得快,也容易准确。所以陈老师对我还满有兴趣。后来他让我去他家,这给我和老师的关系提供了更多接近的条件。在家里多半是教推手。
在学拳期间,我给老师完成两套推手资料,老师对我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信任,他把自己的一些拳学资料让我阅读和笔录。他对神秘而玄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在上海教拳时,一位”空打”专家投至门下学拳,其人还要弄玄,老师为使他清醒,一次讲拳时让他出来接一个俯靠,已说清楚”击地捶是一靠法”,让做好准备,结果还是一靠打得连滚带爬出去了。事后其人为挽回面子,请老师吃饭,陪席的有他的弟子若干人。他在席上对陈老师说:”您练拳时,我看见您身上有一尺多厚的气!”陈老师没接受他的这一捧法,和我说这人还是个大学副教授呢,怎么会没有科学态度?这位能隔墙发功倒人的功夫家,经不住一靠的事实,真假功夫泾渭自现。
陈老师精于拿法,陈式太极拿法很丰富,基本原则是”顺人之劲,背人之节”,在被拿人还没发现自己被拿时,拿法已经进行上了,等拿上后才发觉”上当”,为时已晚。拿与解互为关联,许多拿法都是反拿,这符合太极拳原理,后发先至。陈老师绝对没有传授过什么”绝招”。我在呼和浩特曾从一些老拳师处学得几手拿法,什么”湘子挎篮”、”铁拐李抱葫芦”、”秀女抱金瓶”之类,被说成是无破的绝招。老师让我施拿,并让我认真做。我一使劲,他一抖,将我从地上弹射到床上。他说”再来!”第二次再拿,他顺劲一走把我崴在地上动弹不得,我情不自禁叫声:”妙!”他说:”再来!”我第三次拿住,他另一只手向被拿手一拍击,把我弹射到墙上,时空关系掌握得极精妙。
我说教我的人说这些是绝招,没破,陈老师笑笑说:”没那回事!手法都是相生相克,哪有没破这一说!”一次讲拿法的撅腕,我说我的手腕很软活不怕撅,老师说:”我看!”双手撅双手,我一松软,老师一转圈,我立刻疼痛难忍,蹲在地上。听师兄弟们讲还有公安部的同志,专门来学拿法。陈老师没给自己归纳有多少种拿法,不是没想到或没来得及,而是规定的本身就是限制和束缚。只要从根本上懂得拿法,应该能千变万化。
对”松开”,陈老师特别重视,我辈常犯的病是”没松开”或”没松好”。他常用”松开”而不用”放松”这词汇,是有意让学员理解,”松”的要求和日常生活中的不使劲、耷拉像的区别,陈老师所说的松绝不是软了就成了。一次他给我讲”松开”,把一只臂膀放在我的右肩上,我站在桌子旁,他一给劲,我有些经不住,便顺手扶托桌面支撑。他笑笑,又一给劲,我便被压的坐在地上,肩部痛了两三天。又一次他以高马步站在那里,让我推他胸部。我弓步前脚踏入老师的裆内,双手推挤,不能动。换了使劲的方向,向上、向下或左右,都动不了。我难以理解,老师说这就是”松开”。我当时的手头感觉是无法推动,像推在墙壁上。他讲无松则不能活,没有松活则无法弹抖,”松、活、弹、抖”便无法实施。
陈老师运用弹抖则更是一绝。弹抖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化发的转换。对速度,他认为练可以有快有慢,用就是要快,要”一稳二快。”乒乓球的威力是速度和旋转,拳也是。在上海听顾留馨先生谈杨澄浦要求发劲要脆,像把一只玻璃杯突然摔到硬地上,而不是慢慢扒拉下去(从桌上)。想想拳论中,”发劲如放箭”、”发之至骤”、”突如其来,人莫知所以然”、”来宜听真,去贵神速”、”静如山岳,动如电发”、”发手要快,不快则延误”、”起手如闪电„„击敌如迅雷„„”等等,确也都说的是快。王宗岳的”„„观耄耋能众之形,快何能为?”绝不是反对出手快。太极拳的快是由松活弹抖与依着何处击决定的,这和慢练并不矛盾。就像说”四两拨千斤”一样,绝不是说小力可打大力,这打也肯定不是打得上、打痛的意思,是打动的意思。”拨”是形容,不是准确的动词,是”„„我则从旁击之,以我顺力,击彼之横而无力„„”,陈鑫这样说就清楚,人好理解。接手后出击之点,双方的劲力关系,绝对是我力大于彼力,否则打不成。其实如果真的不需要力量,何必下功夫练内劲。”拳无功,一场空”是实践经验谈,不是想象推理。王宗岳指的是力小的人可以打动力大的人,但必须用”四两拨千斤”之法,不是小力可以打大力。陈老师对劲力要求是必须具备一定基础,”手无缚鸡之力是绝对不行的”。如果技术好,可以打动力量超过自己一倍的人,这是实在人的话。
当你被他轻飘飘地打起时,他让你检查自己在松、重心、力的关系方面的错误处理,绝不是给你个”神、意、气”之类的囫囵概念,那对初学者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一次,一位学员以右臂挤逼陈老师右臂,而且他是竖位,老师是横位,老师腰间一抖带动右臂一弹,学员原地蹦起一尺多高,而且伴有一声急叫:”哎哟!”陈老师讲推手时提到,知道他推手的人很少,这和他为人处世的态度有关。我体会陈老师推手中常用的是控制人,一直到你失去反抗能力,算完成一次推手。大部分是拿着你的劲施行劲法制控,绝不是让跳一跳或退出去几步就算完事,他和我完成的一套推手资料基本上是如此。他讲推手时,常常把推手玩玩和技击实战分开,两方面都告诉你。
讲到脚下生根,陈老师形象地说:”站在高速驶行的汽车里,一个急刹车,什么人也站不住;站在地毯上,突然拉地毯,谁也得倒!”人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不可能生什么根。他常强调劲,常和松开并提。受外力后绝不能失掉劲,这时的劲表现为松开后的支撑劲;发人时劲表现为松开后爆发的弹射劲;走化时劲表现为松开旋转的缠丝劲;按采时表现为松沉的坠劲。劲是拳的整体和局部都具备的劲,也是太极拳的根本劲。为充实绷劲,老师教我转丹田、甩丹田以及肘、肩、腕等单式发劲练习。一次谈到文革中内蒙打”内人党”我的腰被弄坏,腰椎长骨刺时,他教了我站桩,说:”能产生热力对你的腰有好处。”后来我又专门学了大成拳的站桩功和别的桩功,这与那次老师的指导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在讲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时空的辩证关系时,他示范,身肢有一点和他接触便是我被控制的出击处,我稍有动意,劲路便被控制。谈到不沾身的突然攻击,我动右腿欲施踢技,腿刚提起,老师 的脚已踢到我的右腿根部。他说:”目标是裆,这样是为了既说明问题又不伤人。”出脚之快是我没料到的。脚像猴皮筋一样弹射了过来,真没想到他那么胖出腿那么迅速。
在和他接触多年中,从来没听他说过或透露过太极拳和道家、神仙、武当山有什么瓜葛。把亿万人民群众以千百年积累传承下来的武术,硬说成是和尚、老道创造的才了却心愿的心态他没有。由此想到,现在市面上冠以武当和太乙的拳与功,有点雨后春笋的样子,何止太极!此种心态使得有人把太极拳的创始人推寻到老子。反正是神仙就非凡,这当然和市场经济有关。为了和” 道”或老子挂上,许多人引用老子的的”道德经”欲以阐明太极拳理,用意不能说不佳,有些也确是用得恰当,只有许多是断章取义,根本不是原意,实是欠妥。如有人想给十三式找个正源出处,引《老子第五十》中之片段:”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老子原意本是论生死关系,生者、死者和该生而动之于死者都各占十分之三,整个一章节都和十三扯不上,可是引用者非要把十有三理解为十三,然后再说:”领会老子’第五十章’,那么’太极十三势’就不难理解了”。再如本来八门五步或说八种劲法五方步法的总称是很明白的,干吗要往老子”道德经”里挤呢?如果和八卦五行拉关系,还上谱。还有引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几句,原意本是治国安民手段。引用者非要说是:”用虚灵平静为心,使上身保持虚静,这样才能阳转为柔,实其腹,即气沉丹田„„”。引用经典,当然重要,但先不带主观意愿的正确理解全篇意义后,再引用部分句字,尚不失对古圣先贤的尊重。《老子》和每章节都有一个独立完整的意思,不同的意思列为不同的章节述之,我们不该切割后按自己意愿先取一截而伤其全章本义。越是看到这类文章,也越感到朴素、诚恳,不故弄玄虚的可贵,也越感到陈照奎老师的可敬。所惜者,目下弄玄者众,求实者寡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陈正雷(一)熟练套路 明确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
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 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 项。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陈氏太级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排除一切 内外干扰。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拳论》说:“静养灵根气 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 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 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收藏,从而使五脏健运, 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2.注意身法。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 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 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
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
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但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 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每天坚持练10遍左右,两个月即可将套路练熟。这时要进一步考虑动作要求, 从头至足,一招一势进行纠正。在动作速度上尽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思考动作 的正确与否。每天坚持10遍拳,再练习一个时期,就可以通过这一阶段而进入 第二阶段了。(二)调整身法 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要求的原则。要调整身法,首先必须
在放松上下功夫。为了使骨节松开,伸筋拔骨,可选练些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摆脚跌叉”等,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这一阶段练习出现的主要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产生这些 毛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含意理解不够;二是腿的支撑力不 足,难以放松。《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 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说的“端正”,也有两种 含意:一是指躯干四肢及头的位置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身体 在歪斜情况下,保持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引下进动作。所谓“放松”就是 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气沉丹田。初学时由于对这些问 题没有理解和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上述毛病。可通过 增加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加大运动量,并且做一些单腿或双腿下蹲运动及站桩 功来克服上述毛病。同时注意松胯、曲膝、圆裆,保持立身中正。随着腿部力
量的增长,身法的放松,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体内的气机 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强,其毛病就会消除。
这一阶段练习,需有3至4个月时间。届时,身法已得到调整,姿势已基本正确, 并且随着练习质量的提高,已有内气活动的感觉。(三)疏通经络 引动内气
经络遍布周身,内联脏腑,外系肌表,从而沟通人体上下表里,是调节机体和
内气运行的通道。“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极其微小 的物质微粒,很难直观察觉,只能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根据事物的各种变化而 体现它的存在。人体的气,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禀赋于先天父母之精气, 二是饮食物化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存在于人体内的精气,通过脾、肺、肾三 脏的生理功能综合作用而生成。《拳论》说:“气者,生之本,经者,气之路, 经不通则气不行。”又说:“以吾本身自有之元气,运行吾身”,“以气运形, 一气贯通”。说明气是本身固有的本元物质,只有在经络畅通无阻的情况下, 才能引动与鼓荡,达到一气贯通,从而产生防病健身和技击效果。
前面已经说过,在“调整身法,周身放松”阶段后期,体内已有内气流动的感 觉,练拳也有兴趣。但是这个感觉如波浪起伏,时有时无,时隐时现。经过一 段时间,甚至会全然无有。这是经络之气通流不畅,气机运行不利,内气引动 不力之故。因此,在这一阶段练习中必须重于意念引导,在大脑意识的指挥下, 以意运形,使内气节节贯穿。如有不顺之处,可以自行调整身法,以得劲为准。练习速度宜慢不宜快。一招一式要精力专注,活泼无滞。外形尽量与内气意 识保持一致。这样进一步练习一段时间,内气就会自然畅通,僵劲拙力也会慢
慢克服,逐渐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内气会按拳势要求,产生有规律的鼓 荡,达到一气贯通。(四)形气结合 如环无端
所谓“形”是指形体,也就是拳式动作的外在表现。“气”即指内气。从医学 角度讲,“形”、“气”是统一的,是相互依附,相互为用的。《拳论》说: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及能收敛入骨”。又说:“以气运身,务令顺随。” 就是要求每招每势,都要注意以意引气,以气运身,顺其自然,催动外形。通 过形气结合的反复练习,使内气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在体内运行。努力做到, 周身一致,内外合一,外形在内气的催动下,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周身全 静,动静开合,起落旋转,无不顺其自然。在练习过程中,身与手、内与外某 一部位不够协调,某一部位即产生矛盾,就会影响内气的贯通,从而使意气与
形体难以结合。如动作运行速度的快慢,以及身法位置角度掌握不够,难以适 得其中,在套路架式的练习中,就会产生身慢、手快、眼不随等散乱现象,不
能身手一家,动作协调。谚云:“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也到,击 敌如摧草”。说明形气结合,身肢顺随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的练习,要注重于意念与形体姿势的结合,也就是心到、意到、气到、形到,使内气一气贯通。同时应当理解,某一部的开合,是全身整体开合的局部表现,全身总的毛病,也可以从局部反应出来。因此,凡是调整局部姿势时,务必注意整体的调整,从而达到意气合一。这一阶段的具体表现为:肌肤发胀, 手指发麻,足跟发重,丹田有发沉之感。(五)周身相随 内外一致
“周身相随,内外一到”的意思,是指全身形成一完整的运动体系。陈长兴在《十大要论》云:“太级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此段论述,具体阐明了周身相随、内外一致,以及一气贯通 的整体表现。在周身内外相随一致这一阶段,内气虽已贯通,但很薄弱。在练拳时,稍不注意或运动不当(如疲劳过度或精神欠佳),都会影响内气的贯通和运行。在前一阶段,如身、手、内、外产生了矛盾,可以用调整身法的办法去解决,使姿势顺随,内气贯通。而在这一阶段,就不许用调整身法的办法去解决。这一阶段,要求周身相随,以内气催外形。气不到,外形寂然不动;气一到,外形随气而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每招每势,气由丹田发起,内走五脏百骸,外行肌肤毫毛,运行周身而复归丹田,缠绕往来,圆转自如。动作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气为统驭,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缠丝劲”发源于肾,起于丹田,遍布全身,处处有之,无时不然,衍溢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间,达四梢通九窍,增长内气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伸筋壮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 祛病延年,皆缠丝内劲之功效。“缠丝系劲”为陈氏太极拳之精华。此段时间,每天除坚持练架式套路以外,可以结合练习推手,从而体会沾连粘随,挤按的劲别,校正拳势运动的正确与否。每天还可以增加练习几遍炮捶,用来增强耐力和爆发力;练习刀枪剑棍等器械,以检验手眼身法步的配合。从而使在练拳时,能够做到不加思索,不犯疑意,不期而然,内外一致,周身相 随的程度。完全掌握太极拳的要求和运动规律。通过这一阶段练习,已经有了自我纠正的能力,可以脱离老师的指导,不走弯路。继续深入研究,就可逐步进入奥妙境界。陈鑫说:“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 到。”(六)稳固根基 充实内气
所谓“稳固根基,充实内气”,意思是指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扎稳下盘,以促使内气的充实和饱满。《拳论》云:“根本固而枝叶荣。”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练习拳架,就是培根润源的方法。这里所指的“根”,具有根其之意,也就是下盘。《拳论》云:“下盘稳固,上肢自然轻灵”。所说的“下盘”,就是指体的下半部分“腿”而言,“靠腿的支撑力,以两足为基础,裆劲圆活自然、沉稳。另一咱说潮“根本”指元气。元气藏于肾、肾气足则精力充沛,即为“根本固”。所谓“润其源”,源指根源,即本源。元气为诸气之本,根源于肾通于丹田,禀赋于先天,又称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肾藏元阴元阳,元阴以养五脏之阴,元阳以养五脏之阳,周身之阳得以温、阴得以养,故生机旺盛,则又反过来益助肾气,充盈丹田。这样 相互资益,周而复始,从而使根本固,源流润。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练拳时周身已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但在配合呼吸上不能恰当自然和细腻。在第一至四阶段,由于动作姿势的僵硬不协调,及内气外形不结合,要求动作配合呼吸是做不到的。到了第五阶段,虽然周身相随,内外结合一致,但在动作加速、疾变,或者快慢相间时,动作与呼吸就难以配合。在这一阶段的练习时,随着练拳质量的提高,动作与呼吸必须严密配合。要特别指出,此阶段的腹式呼吸形式与医学上的腹式呼吸
恰恰相反,就是要做逆式呼吸。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们的呼吸方式和过程,是由肺、胸膜、肋间内外肌、隔肌等来参与完成的。主要表现以胸式呼吸为主,同时在腹肌配合下完成。在胸腔脏器病变时,由于胸式呼吸受到限制,则代偿性地使腹式呼吸加大加强。这咱腹式呼吸的运动表现为:吸气时膈肌收缩,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部向外突出;呼气时膈肌舒缓,腹腔脏器上移回位,腹壁收敛。太极拳中的“腹式逆呼吸”与上述情况恰好相反。其表现为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丹田之气由小腹上升,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肺活量加大;呼气时小腹外突,膈肌下降,内气下沉至丹田,胃部与胸廓自然平复。由于腰肾旋转,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结合一致。发劲时呼吸的配合,是用短促的一吸 一呼来完成的。在呼吸配合一致以后,除了正常的套路练习外,还要加练些辅助功。如:练站桩,采用大马步、弓步、丁步都行,练拳前后坚持20分钟,练习稳固桩步,呼吸行气,发展力量和耐力;练抖杆子,用后尾直径6——8厘米,长3米的白蜡木杆,每天用拦、拿、扎的方法抖100下。另外还要把拳式内的单势发劲分别 抽出练习,以增加在根基稳固、内气充实情况下的蓄发力。(七)触觉灵敏 知已知彼
这一阶段,主要是练习全身空灵,身体皮肢感受的灵敏性,也就是接受信息传递采取行动的应激反射。练习太极拳的人,随着功夫的加深,这个应激反射过程也随之加强,直至接受信息传递如闪电,应激反射如雷霆。人体的反射活动基础称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部分: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简单地说,反射过程的进行,是由一定的刺激被一定的感受器所接受,感受器发生兴奋,兴奋由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活动产生兴奋。兴奋又经过特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这一阶段主要是练习加强加快这个反射过程。练好这种功夫,必须以充实的内气做中流砥柱,使内气充盈丹田,贯注全身,内至脏腑经络,外至肌肤毫发,周身各部如电充身,触觉极其灵敏。格斗时才能做到:“动急则急应,动 缓则缓随”。“彼微动,已先动,后发先至”。这一阶段,仍应按前段练习套路和辅助功,还应经常练习推手竞技,在实践中,锻炼听劲、灵劲,周身上下结合劲。在练习拳时,功应内收,气行于外的表现和缠丝劲的外形动作,也庆内收与缩小。也就是由大圈到中圈的练习方法。拳架练习,应缓慢柔和,平稳舒展。陈复元说:“学时宜慢,慢不家痴呆,习而后快,快不可错乱;快后复缓,是为柔,柔外刚自在其中,是为刚柔和济。”这段练习,就是“快后复缓”阶段。积功日久,就可做到静如山岳,急如闪电。就象射箭一样,慢拉弓弦开满月,力聚弓背,松弓弦,矢疾出,威力大,其 快无比。这一阶段后期,可以做到:眼神如捕鼠之猫,动作如翱翔这鹰,身形轻灵矫健, 意识反应及皮肢触觉十分灵敏,运动出于无心,鼓舞生于不觉。(八)得机得势 舍已从人
“得机”就是利用最恰当的时机。“得势”就是得到已顺人背的形势。“舍已从人”意思是舍掉自己,以顺从别人,随顺化解,不顶不抗。对方控制住我的手(梢节),我以肘肩来化解;控制住肘肩,我以胸腰来化解;控制住胸腰,我以裆劲与手臂来化解。陈鑫在“单鞭”一势中写道:“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中间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形象地说明要周身相随,蓄发相变,舍已从人,顺随化解。所谓“借力打人”或“四两拨千斤”,就是利用杠杆、滑轮、离心力、向心力、摩擦力等力学原理,使对方之力又加 于对方之身,以我之小力击倒对方。这一阶段,是由中圈到小圈时期。《拳论》云:“要想拳练好,除非圈练小。”在这一阶段练习时,外形要求轻松自然,舒展大方。内劲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应用时劲由内换,一般人难以看出。这些内劲在体内的表现,象是一股热流发于丹田,随着意识的引导,由根到梢;由内到外,绵绵不断地遍布全身。每时每刻都有肌肤发胀,手指发麻、脚跟发重、拳顶发悬、丹田发沉,膀胱发 热的感觉。对敌时得机得势,舍已从人,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九)身如火药 一动即发
“身如火药,一动即发”是内气充实饱满阶段技击的形式表现。此段是太极拳的基本成功阶段,功夫已基本达到刚柔相济,周身肌肤充满了内气,已具有强 大反弹力。只要对方之力一加我身,犹如火药见火,烘
然而发。达到了这层功夫,周峰内外已成为混圆一体,犹如太极这象。在这个充盈的太极圈内,有纯厚的真气为根基,有旺盛的机能之气为动力,有十二经络联系内外,在意气鼓荡的作用下,使一切外业之力无法加于自身。不但不能使这个混圆的太极整体遭到丝毫破坏,反而由于太极内气的无穷威力,产生强大的反弹作用,使进击者得到相反的效果。这好象去击打充满气的皮球一样,用力越大,它跳得越高。另一种是太极混圆一体的球形圆滑作用,遇有外力接触其身,就会象旋转着的圆球将它引化落空。如陈发科在北京教拳时,弟子们纷纷传说,陈老师背部有弩弓(所说的弩弓即是反弹力)。有一天,发科公便对几个好奇的弟子爽快地说:“来,你们一摸便知。”说着面壁而立,让两个身强力大的徒弟,分别按住背部,只听“哈”的一声,将二人发出2米多远。发科公则屹然而立,脚步丝毫未动。接着又叫徒弟们往他身上撞,不但丝毫不能撞动他,反而被他在两脚未动的情况下,将徒弟们发了3米多远。这说明太极内气充盛了, 就可以“遭到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在这一阶段练习时,除了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外,主要以培养本元为主,陈鑫说:心为一身之主,肾为性命之原,必清心寡欲,培其根本之地,无使伤损。根本固而枝叶荣,万事可作,斯为至要。”所谓“清心寡欲”,“培其根本”,“无使损伤”等,都说明在此阶段,更应注意:心静、神安、精固。只可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瞻虚无,真气从之;精神 内,病安从来。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十)变化无方 神鬼莫测
“变化无方,神鬼莫测”,是形容拳术已达到炉火炖青,登峰造极的境界。运动变化及技击表现难以看出,难以意测。玄奥渊博皆在其中。人不知我,我独 知人。练拳到此阶段,功夫已经成熟,出神入化,奥妙无穷,举手投足,皆能阴阳平衡,八面支撑;内气已达皮肤之外,毫毛之间,外力虽未接触皮肢,动触毫毛即有感觉,随即化劲发出,威力无穷。陈鑫有诗赞云:“神穆穆,貌皇皇,气象混沦,虚灵具一心,万象藏五蕴,寂然不动若愚人,谁知道阴阳结合在此身,任凭他四面八方人难近,纵有那勇过人,突然来侵,倾者倾,跌者跌,莫测其神,且更有,去难去,进难进,如站在圆石头上立不稳,实在险峻,后悔难免 陨。岂有别法门。只要功夫纯。全凭一开一合,一笔横扫千人军。
第二篇:传承太极,正宗正源——陈家沟陈正雷太极拳馆辉县市推广中心隆重开业!
传承太极,正宗正源——陈家沟陈正雷太极拳馆辉县市推广
中心隆重开业!
撑开一片天,划出一道云。欲寻健康路,入我太极门。6月2日上午,陈家沟陈正雷太极拳馆辉县市推广中心内高朋满座,热闹非常!推广中心开业庆典今日隆重举行!本次开业庆典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陈家沟陈正雷太极拳馆辉县市推广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辉县有了正宗的陈氏太极传承组织,辉县的陈氏太极爱好者们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参加此次开馆仪式的重要嘉宾有:辉县市体育局宋佩昀副局长,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河南省武协副主席陈斌,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辉县市太极拳协会名誉会长陈媛媛,陈正雷大师入室弟子、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郑冬霞。新乡市武术运动协会主席冯春亮,辉县市武术运动协会主席杨青兰,陈正雷大师入门弟子、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任金安,新乡市荣禹武术馆馆长任荣禹,陈正雷大师入门弟子、辉县市太极拳协会会长、陈家沟陈正雷太极拳馆辉县推广中心馆长孔维义,辉县市太极拳协会副会长、陈家沟陈正雷太极拳馆—辉县推广中心行政馆长郭金凤。辉县市太极拳协会副会长冯长根、黄爱英,辉县市武术协会副主席高文武,秘书长吴东曙,办公室主任张莉。辉县市太极拳协会副理事长贺吉生、宋以凤、李延龙、王佳美等。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辉县市太极拳协会名誉会长陈媛媛老师,代表陈正雷太极体系总部向辉县市推广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感谢辉县市的各界人士和拳友们对太极拳推广传播的满腔热情和大力支持。少年班太极单刀表演 陈家沟陈正雷太极拳馆辉县市推广中心的主教练及少年班、成人班的拳友,和来自陈家沟陈正雷太极拳总馆的表演队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极神韵表演。成年班学员陈氏太极拳表
推广中心的坐馆教练李影太极双锏表演陈家沟陈正雷太极拳总馆表演队太极剑表演做为本次开业活动的特邀嘉宾,陈氏二十世、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斌老师为来参加本次活动的太极拳爱好者们,讲了一堂精彩的太极拳养生理论课,陈斌老师结合自身学拳、练拳、教拳的经验,给大家分享了太极拳养生机理,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掌声不断!至此陈家沟陈正雷太极拳馆辉县市推广中心开业典礼圆满礼成!祝贺陈正雷太极体系大家庭再添一员生力军!紧接着,推广中心将举办陈氏太极拳精讲老架一路的培训课程,由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媛媛老师亲自执教,培训班吸引了众多拳友的参与。弘扬太极、传递健康、传承文化,是陈正雷太极体系每位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令更多的人因习练太极拳而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陈家沟陈正雷太极拳馆辉县市推广中心地址:辉县市政府十字邮政楼
国学教育培训中心3楼电话:*** ***精彩链接2018年6月27日—2018年7月4日 第五届陈正雷太极年会暨第八届中国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公告】
太极热线* 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联系方式:400 033 2321联系地址:郑州市文化路112号文化嘉园7楼 分享健康,分享快乐,
第三篇:机关效能提升行动心得体会--陈正亚
机关效能提升行动心得体会
管镇 陈正亚
最近,通过学习《盱眙县效能提升行动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使自己充分认识到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了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效能提升执行力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通过学习,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我们只有努力改进作风,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才能真正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体现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要时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去要求自己,发现自己工作和学习中的不足,把工作做得更好。可以说,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严肃对待。必须彻底转变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和干部的责任意识,并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使之融会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我认为本次机关效能提升行动的,对我们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大作用。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到:
一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不忘自己是个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在工作上尽心尽责,不断创新,迎难而上,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是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是履行好自己肩负职责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做到在思想上跟上新形势的发展;在行动上符合工作的规范;在工作上不断增强原则性、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在学习中要摆正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坚持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注重学习效果。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管镇镇工作添砖加瓦!
第四篇:特别访谈功夫与境界:走进陈正雷老师的六十年太极人生
特别访谈功夫与境界:走进陈正雷老师的六十年太极人生
2016年7月22日, 太极疗、世界太极拳网、元海太极联合举办网络直播访谈节目—《走进陈正雷老师的六十年太极人生》。陈正雷先生畅谈对太极拳的认识、太极传播与太极产业,深深洋溢着太极情、太极理,他一生习拳、研拳、传拳,谱写疗太极传承的壮丽诗篇。
世界太极拳网在此刊发直播采访全文。供广大网友研读、领悟。
(陈正雷老师太极拳势)
主持人:大家好,本期节目是太极疗名家讲坛,由世界太极拳网、元海太极为大家共同呈现,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陈正雷老师。陈老师出生于太极拳世家,参加过很多太极拳比赛,获得过很多大奖,陈老师,您最近在忙些什么呢?
陈正雷:最近除了全国各地太极拳机构的业务和正常活动之外,从五月十五号开始,我们推出了“百城千场太极拳公益大讲堂”活动,现在在国内、国外已经搞了几十场了,像江西、焦作、云南等地,在美国西雅图等世界各地也已经举行了几十场公益活动。
主持人: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学拳的经历和感受吗?观众们很想知道您对拳的一些感悟。陈正雷:我出生在太极拳世家,属于陈家沟陈氏家族的第十九代,太极拳的第十一代传人,从小继承家风,薪火传承,经久不衰。因为家传的这种熏陶,从小就有一种责任心。我的两位恩师,一位是陈照丕老师,一位是陈兆奎老师;一个是我的伯父,一个是我的叔父。他们从小给我灌输了这种责任感。太极拳是我们家族几百年来的传家宝,如果到了我们这代传不下去了,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子孙。他们给我讲,太极拳在一九二八年就走出了陈家沟,一九五八年他们又回到陈家沟,等于把陈家沟的不传之秘带到了社会,三十年之后,又带回了陈家沟。知道了他们的教拳经历,了解了他们过的生活,从那时就下定决心,我长大之后,也要当老师。
主持人:您练习太极拳六十年了,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有什么人生感悟? 陈正雷:通过练习太极拳,找到了太极拳内在的东西,这时候就觉得心里有底、有数,内气充足了,做起事来就有自信了,所以练拳对人生是很有帮助的。
主持人:您曾经说说过人生有五个阶段,您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五个阶段吗? 陈正雷:我走过这六十年很不容易,我把自己的人生分为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陈家沟。陈家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一直到二十五岁之前,我都在这里生活、学习、练功。我是一九四九年出生的人,一直到一九七四年,参加省里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被县里招聘当了工人,开始了我的第二个阶段。虽然我是当了工人了,但我的身份是采购员,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采购员这个身份是很受欢迎的,很吃香的,厂里面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衣、食、住、行都包销。我于是也利用这个条件,在工作的同时,遍访全国各地的武术老师。武术界讲“拜码头”,实际就是大家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互相切磋,交流技艺。那些我曾经拜访过的老师,几十年来一直都跟我是很好的朋友。虽然我当工人了,但是每年还要参加省运动会和全国运动会。虽然在一九七四年到一九八三年都是在工厂里面跑业务,但是每年有六个月的时间都奔波于训练场和赛场,训练、比赛。到了一九八一年的时候,日本中日友好协会带领了一个团队来到陈家沟,在陈家沟举行活动,活动影响很大,当时我们做了一场表演,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和轰动。因为日本交流团队的到来,陈家沟聚集了将近五万人。日本人将这次活动,录成了电视节目播出,全世界的人民都为之震撼,他们才知道,原来陈家沟的太极拳是这样的。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到一九八二年年底,我在陈家沟接待了将近全国各地二三十个代表团。这件事情过后,还惊动了省政府,当时的王启平主任和张耀庭主任,马上给省政府打报告,河南马上就成立了武术处、武术馆、武术协会,三位一体,把现在所谓的“四大金刚”全部调到了省里来工作。我人生的第三个阶段,就是运动员与教练员生涯,天天就是训练和比赛。然后到了一九九三年,我开始担任副馆长,开始了武术管理工作。从一九九三年开始,一直到二零零九年退休,一直都在抓全省的武术管理工作,具体分管竞赛、训练和培训,包括社会武术,也包括竞技武术。二零零九年退休以后,才正式开始武术推广阶段,开始传播家族武术。
主持人:请问太极拳的拳理,对您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陈正雷:太极拳在练习的时候要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圆转自如,看似简单的几句成语,如果真的做到了,你的拳术就已经练得非常好了,而放到为人处世上,做到不偏不倚、圆转自如,那在做事、交朋友上,就会变成一个很圆满的人。所以从为人处世方面,我的老师陈兆奎,从小对我讲的两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将来你要到社会上去混,认钱不认人,寸步难行。认人不认钱,到处可混。你有千里的朋友,就有千里的威风。”也就是说,不要把钱看得太重,交千里的朋友,走到哪里都有人接待你。所以,他老人家将人生悟透了,他总结的几句话,让我受益终生。
主持人:陈老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让您当初开设拳馆,并且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陈正雷: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常常拜访一些老前辈,看到他们生活虽然清贫,但仍然辛辛苦苦带学生,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将来我也一定要带学生。我一定要让我的家传技术有一定的转变,把无形的资产转变成有形的资产。因为有这个想法,才成立了太极文化有限公司,成立太极拳馆。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武术最热的时候,跑遍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参考了跆拳道、空手道,他们有各自的整套系统模式。如何体现武术人的价值?人家教英语、钢琴、书法的都是按小时收费,我就在想如何体现武术人的价值,引导人们的消费意识。我成立了太极拳馆,想要改变人们的消费意识,因为当时教拳普遍都是免费的。后来觉得在郑州一家还是不够,慢慢发展,目前在全国有五六十家连锁机构,全世界设立了一百多个教授点。并且我的六百个弟子,有三百个已经走上了教拳道路。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和正雷太极书院成立仪式)主持人:您是如何规范化教学的? 陈正雷:我们有一套系统规范的教学模式。包括礼仪、礼节,包括缠丝劲练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是一整套的教学模式。
主持人:通过怎样的模式才可以达到太极拳教学的品牌连锁? 陈正雷:首先是场地模式、运营模式、教学模式,还要有比赛晋级的手段。我们的学员,有级别,要经过段位考试。对于内部培养的学员,愿意走太极拳道路的,我们有一套教练考评的专业模式。学员想当教练,通过考试,我们会颁发教练证书,就相当于持证上岗一样。我们的教学分初级教练、中级教练、高级教练,三种教练,九个级别。我们在全国各地配备的教练队伍,必须是中级教练、高级教练,才能当主教练。从教学上有一套教学模式,从教练上有一套规范体系。
主持人:您认为太极拳如何发展,才能更有前途? 陈正雷:现在最重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太极拳,让人们知道真正的太极拳是什么样子?作用是什么?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只是他们认识到了太极拳的益处,就会带领群众进行全民健身运动。现在互联网发达,有微信、网络、公众平台,比过去好多了,有名望的老师,一打名字就知道了。但还是很多人想学太极拳却找不到好的老师,所以太极拳还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教练人才。有全面的技术,又懂得很高的理论,又拥有教学能力,太极拳需要这样可以满足大众需要的人才。
主持人:很多说太极拳是老年拳,这点您是怎么看的?您认为太极拳怎么向年轻人推广? 陈正雷:形成人们这种看法是有一定原因的,在公园里看到,很多老年练的都是太极操。太极讲的是刚柔相济,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在拳里面是刚柔、快慢、上下、左右、内外,发力与不发力,这样的拳才能叫太极拳。陈家沟的太极拳没有受到外界影响,真正几百年来家传技艺,体现出来的就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松活弹抖的独特风格。现在在我们拳馆训练的哪个年龄阶段的都有,三十到五十岁的青壮年占大多数的,也有少年班,太极拳也要从娃娃抓起,所以陈式太极拳在走向社会近三十年以后,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主持人:您练拳的特点是内外双修,如何才能快速达到这样的效果? 陈正雷: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家拳讲的是内气。气在体内是一种潜在的能量,通过独特的演练方式,体内产生独特潜在能量,这种能量存在体内叫内气,发挥出来叫能量,叫内劲。太极拳的“三练三不练”,讲的就是练理不练力、练本不练标、练身不练招。太极拳本身就是一种固本培元的方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十六世祖陈鑫,在拳谱上就讲:“理不明,延名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通,持之以恒,终将成功。”道理搞明白了,技术方法搞明白了,自己要刻苦练功。所以说,练理不练力,力是僵劲、拙力,理通了,得到的气,就是先天自然之气。练本不练标,练本就像中医治病一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练身不练招,就是要把功夫练到身上,不要一招一式去研究。如果内里没有内功,没有扎实根基,什么招法也不管用。所以说,一定要扎实练功。练到周身一气,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到那个时候就会一通百通。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招一式练习,到了最后没有招法,舍己从人,随机应变。
主持人:太极拳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膝盖疼的问题,对此,您怎么看? 陈正雷:出现膝盖疼的问题,不是太极拳的问题,不要强加于太极拳,是没有找到好教练,好老师,并且练习的方法、位置,角度不对,膝盖的摩擦越大损害越大。
主持人:您对太极拳后起的新秀,有哪些建议? 陈正雷:我老师培养了我们这一大批师兄弟,突出的代表也是所谓的四大金刚,这几个师兄弟也都培养了一大批新秀。我除了三个孩子以外,还有六百多个弟子,六十多个入室弟子。入室弟子都是跟我练拳在三十年以上的,才有资格当入室弟子。我希望我的孩子、弟子一定要能吃苦。练好太极拳有三个条件,一个是师资,一个是天资,一个是苦练,除了刻苦练习,一定还要有细心研究,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和需要。
主持人:您曾经在美国进行太极拳健康数据的实验,能和大家分享一下结果吗? 陈正雷:我是二零零二年在美国圣地亚哥讲课的时候,加州大学副校长林欣教授,他是大学里的医学院院长、生物学院院长。他去参加我们的培训,然后他就问我愿不愿意参加他们的科研项目。西方的医学界,对我们东方的经络学说不认可,不认可原因就是通过解剖学找不到经络。中医、太极拳、气功都是讲经络、穴位、内气的,他说他想通过一些科学手段,通过科学测试,给他们一个答复。这是为民族争光的事情,我立刻就答应了,就这样我们就进行了八年的测试。他那里有很多先进的设备,可以把身上的血气,经络的流动,身上产生的光电热,都测出来,而且可以通过心电图,脑电图的测试,将思维、心肺活动,由图像展现出来。测试的过程,从没有练过拳的人,到练拳三五年的人,再到练几十年的人。同样一个动作,不在同一个层次的人,体现的数据是不一样的。所以,它就体现了功力的大小。
记者:太极拳的训练都包括哪些? 陈正雷:太极拳的站桩、缠丝劲,老架一路的盘架子,是一种扎扎实实找气感,寻求内外一致的感觉。其他的刀枪剑棍、器械,包括二路拳,是练习手眼身法步的协调。所谓的器械就是手臂的延长,如果你内里面没有东西,身法不协调,拿着器械也是累赘。所以器械就等于把手臂加长,再把内气结合起来。
主持人:练习太极拳有哪些作用? 陈正雷:太极拳的作用,第一就是强健身体,它对身体的几大系统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身体强健了,内气充足了,身体成了一个体系了,就会产生三种力,第一是旋转力,第二是穿透力,第三叫化解力。身上有了这三种力,自然就会运用拳法达到防身自卫的目的。此外,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改变一个人性格,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比如一个暴躁的人,练了太极拳之后,性格变好了,家庭和睦了,社会也会变得和谐了。所以说,太极拳会给身体带来健康,家庭带来和睦,社会带来和谐。
主持人:陈老师,您一直在进行太极拳申遗的争取,这方面的工作能跟我们谈谈吗? 陈正雷:太极拳已经成为全世界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已经走了五十多个国家,也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让他们学好、练好,我把家传技艺编成书,出版了九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在世界各地,我设了一百多个教学点。全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种肤色的人,虽然语言不通,但是都有一个共同心愿,世界和平,家庭幸福,健康长寿。要想家庭幸福,健康长寿,还要找一种适合自己练习的锻炼方法。欧洲的一个科学家,他通过几年的测试之后,认为二十一世纪最流行的三项运动,一是休闲运动,一个是有氧运动,一个是终生运动。中国的太极拳完全符合这三项运动。像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把太极拳定为运动处方、活体医药。美国曾经发布公告,太极拳是一种完美无缺的健身运动,所以号召全美国人民打太极拳,没有科学依据,他们不会这样做的。我建议有条件的,早参与早受益。
主持人:您对太极拳爱好者练太极拳时气息有何建议? 陈正雷:练太极拳要求顺其自然,不能违背身体自然规律。太极拳虽然说是内家拳,讲究呼吸,但是追求呼吸是需要层次的,不是一开始就追随,像呼吸内气,达不到二层、三层功夫根本就用不上,出现不舒服的感觉,就叫急于求成。等你的套路熟练,全部随心所欲了,不用想套路的时候,到功夫成了,呼吸自然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