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沭阳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总结
2011年沭阳县家禽科技入户 项目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2011年我农委继续承担家禽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的实施。按项目实施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目标任务
1、培育9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3500个农户。
2、示范推广家禽8个主导品种和共主推三大类五项实用技术。
3、对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进行培训,一年培训10次。
4、对示范户入户指导不低于10天(次),示范户家禽养殖收入比上年提高20%以上,养殖规模和数量增加10%以上。
5、引导农民发展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1个,探索新形势下家禽科技入户的有效途径和模式,积累全面实施家禽科技入户工程的经验。
二、主要做法
1、确定技术指导单位,组建专家组,择优选聘技术指导员,遴选示范户,签订合同。
(1)在县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和农委实施领导小组领导下,确定了县畜牧兽医站为技术指导单位。
(2)组建专家组,实行家禽科技入户工程责任制。确定县畜牧兽医站高级畜牧师章军为沭阳县2011年家禽科技入户工程首席专家,兽医站书记梁永昌高级兽医师,兽医站副站长章卉玲高级
员到户天数和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2、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
通过对去年家禽科技入户工程的总结和省市专家的推选,项目重点推广家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新城疫防治技术;高产高效优质家禽饲养管理技术,包括科学育雏技术、肉禽发酵床饲养技术;家禽产蛋期饲养管理技术,蛋鸡保健养殖技术,共主推三大类五项实用技术;主要推广罗曼蛋鸡、海兰蛋鸡、海赛克斯蛋鸡,AA肉鸡、扬州鹅、樱桃谷肉鸭、康贝尔蛋鸭、落地王鸽共8个主导品种。根据主导技术与主导品种,组织县级专家对技术指导员和部分示范户进行培训,重点培训内容为,“春季家禽育雏技术,雏鹅疾病防治,正确进行禽免疫接种,夏季蛋鸡防暑降温措施,种鹅的拔毛应用,家禽传染病综合性防治,麻鸭的饲养管理,家禽防疫时注意事项,秋季鸡疾病防治(法式囊、马立克),鸡场疾病综合防治知识”,另外我们还外请扬州大学教授赵万里、焦库华对我县养鹅示范户进行培训,江苏农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何孔旺为广大养禽专业户举办禽病防治技术培训,南京农业大学周斌博士为示范户与广大养殖户讲授养殖技术,从2月份已来,共举办了十多期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培训班,每次培训都发放技术资料,每期约1000份,共计10000余份。
3、进行入户指导,发放物化补贴物品
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与培训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情况都及时的记载在技术指导员手册上,发放物化补贴物品都记录在示以及示范户对指导员指导情况与生产中存在问题也记录在示范户手册。简报、明白纸、上报信息都保留底根。本年度共编简报9期,广播电视报道7次,上报信息32篇。
三、工作成效
1、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产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产量提高14.5%,并且节本增效约10.38%,全县家禽总产量增加50.85%,家禽养殖效益提高约65%。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县级专家积极认真地培训技术指导员,督促技术指导员加强业务学习,使得技术指导员业务技术水平得以明显提高,也带动了基层畜牧推广服务体系人员学习新技术的热情,使沭阳县的基层畜牧推广服务人员整体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这也促进和提高了广大养殖户饲养家禽的热情,加快了沭阳县健康养殖体系的形成。
2、典型经验
在我们进行科技入户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县涌现出许多促进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典型,例如汤涧镇种鹅养殖户吴孝忠由原来养殖扬州鹅,目前又引进浙东白鹅,改良我县养鹅品种。养殖规模大大增加,养殖效益也大幅提升。养殖技术得到提高和示范带动能力大大增强;汤涧镇养鹅业的迅速发展与我们科技入户工作是
中养殖场被拆迁,我们不得不更换示范户。另外我们与养殖户零距离接触中,我们发现,养殖户在养殖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一些养殖小区选址不够合理,靠近公路,过于密集;
2、有个别养殖户受到自己养殖习惯,养殖品种落后,不愿意改进;
3、饲养技术跟不上,饲养方式粗放,随意常期用药,造成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下降,疫苗使用不合理,导致免疫失败;
4、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5、组织化程度不高。
五、今后打算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对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给予引进推广,并加大物化补贴力度,和先进技术推广,实现优良品种高产高效,同时对养殖小区的规划给予指导,对小区内规划给出一定标准,加大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指导,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和疾病防治技术水平,同时培养他们整体观念和一切从大局出发,一切从养殖户整体利益出发,从而使我县家禽养殖健康发展,把科技入户工作做好做实,圆满完成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任务。
我们继续把家禽科技入户工作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机结合,在家禽生产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使技术指导人员的指导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建立技术推广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
我们将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有效把科技入户
第二篇:内江市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总结
内江市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总结
内江市农业局(2005.12.15)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统一安排部署,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我市组织实施了“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经过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的近一年的共同努力,“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市今年持续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基本情况
1、“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含义。在全市农业系统筛选500名农业技术指导员,由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指导2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辐射20户农户。即500名技术指导员、指导1万户示范户、带动20万户农民的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简称“512”工程。
2、工程实施的主要目标。通过工程的实施,使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示范户年户均增粮150公斤,增收2000元;辐射带动户户均增粮50公斤,增收400元;整个工程促进农民年增收1亿元。
3、工程实施的基本情况。我市实施的“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覆盖全市所有的5个县(区)和114个乡镇,涉及1000行政村,10000户示范户,其中,市中区1000户、东兴区2000户、资中县3000户、隆昌县2000户、威远县2000户;示范户户均耕地2.86亩,示范户面积28600亩;辐射带动户20万户,辐射面积518760亩。
4、实施内容。实施内容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洋芋5大粮食物和柠檬、水果、油菜、花生、蔬菜等5大经济作物。确定粮经作物主导品种100个,其中,水稻10个、玉米7个、小麦6个、红苕4个、洋芋3个、柠檬3个、水果18个,蔬菜40个、油菜6个、花生4个。主推技术共确定30项,其中粮食作物14项,经济作物16项。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一是市、县(区)农业局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行动方案(实施方案)、制定考核及奖惩办法、审核技术方案、检查督促及验收、协调处理相关重大事宜等。二是市、县(区)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市、县(区)农业科教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科技入户的日常事物。三是市、县(区)都组建了专家组。市级专家组主要负责拟定全市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方案,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审核县(区)技术实施方案,指导、检查、督促县(区)专家组的工作;县(区)专家组,负责拟定县(区)科技入户工程技术实施方案,协助遴选示范户,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指导、检查、督促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 开展技术入户工作。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为争取各级领导干部和各有关部门对科技入户工作的支持,为让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更多地了解和积极参与科技入户工作,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宣传“521”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隆重举行科技入户启动仪式。为在社会各界引起轰动效应,市农业局于1月26日在隆昌县龙市镇隆重举行了全市“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启动仪式。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分管领导以及市委农办等10余个市级部门领导和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市、县(区)农业局全体领导、市农业局全体中层干部、市农科所主要领导、市、县(区)专家组全体成员,部分科技示范户代表、技术指导员代表、涉农企业代表等近15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市电视台、内江日报、内江电台等主流媒体都到会进行了专题报道。仪式后还进行了现场技术咨询活动。同时,各县(区)在2月20日前,也分别隆重举行了启动仪式。二是在电视台、报纸、互联网上开辟专栏节目,随时跟踪报道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有关典型事迹。据不完全统计,在市、县电视台共报道65期,在内江日报报导32期,在内江市党政网报道12期,在内江农业信息网报道38期。三是利用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我们先后利用市、(县)人代会、政协会、农村(农业)工作会以及大小春培训会等进行广泛地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还写进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主体报告,并多次受到市委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报表彰。
3、狠抓培训和入户指导。为提高技术指导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入户指导技能和示范户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市、县共举办了7期技术指导员培训班,对500名技术指导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县(区)农业局举办骨干示范户培训班150期,培训示范户农民12565人次;免费发放技术资料85.7万份、科技入户手册10000份。技术指导员根据技术指导方案和农民的需求,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如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多发期、收获期等)到每个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是提高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关键。为此,我们把科技人员到户指导作为“512”科技入户工程的核心环节,明确规定每个技术指导员累计到户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00天,并要与联系户建立电话、信函等联系渠道,确保技术和信息服务通畅。据抽查统计,技术指导员的平均到户工作时间为103天,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
4、整体推进,综合实施。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实施的科技入户工程是针对单一农作物进行的,加之试点县偏少,我市只有资中县被列为省级试点县。我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0.8亩,如果仅仅针对单一农作物进行入户技术指导,对农户的增产增收作用不大,经济社会效益不是十分明显。为此,我市决定组织实施全市整体全面推进、粮经作物综合实施的“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践证明,整体推进、综合实施的举措是正确的,深受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欢迎。
5、建章立制,奖惩兑现。为规范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加强对技 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员、示范户的管理,我们先后制定了《“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工作制度》《“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指导员管理办法》《“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户档案制度》《“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检查验收办法》等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施行,对“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规范有序地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总结经验、奖励表彰在科技入户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并为明年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早作准备,经请示市政府同意,我市拟于12月上中旬以市政府的名义召开“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奖励表彰大会,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个别表现差的县区(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6、“农科教”结合,市县乡联动。在实施“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过程中,我市采取农业推广部门、农业科研单位、农业教育培训单位共同参与的模式,充分发挥科研、推广、教育培训各自的优势,整合资源,共同为科技入户工作服务。市农科所、市农广校的主要领导是市“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的成员,部分知名专家和教师是市级专家组的成员,还有30名科研人员和5名骨干教师被聘为技术指导员。同时,为确保工程实施整体效果,充分发挥市、县、乡各级的优势和作用,形成市、县、乡齐抓共管的格局,全市在确定技术指导员人选时,采取市、县、乡按一定比例选配,其中,市级人员50人,县级250人,乡级200人。
三、主要成效
1、新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机制初步建立。通过 “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全市农业行政、科研、教学、推广的力量得到了有效整合,农业科技成果通过科技入户这一快速通道直接走向田间地头,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和效率。据调查,今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的普及率达到93%,较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实用技术的入户率达91%,较去年提高近10百分点。
2、增产增收和辐射带动效果显著。据调查,全市10000户示范户粮食平均单产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25.4%,比今年非示范户平均单产增11.5%,户平年增粮165公斤,节本增效(种植成本节约、粮经作物增产增效、培训后转移就业增收等)户平实现增收2080元;20万户辐射带动户,户平年增粮75公斤,增收485元;整个工程实现增粮1.665万吨,增收1.178亿元。
3、促进了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作风转变。通过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明确了科技人员工作职责和目标要求,科技人员有事可做,有事要做,职责更清了,责任心更强了。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各级财政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弥补了部分工作经费的不足,下乡经费基本有保障,重新凝聚了各级农业技术人员的人心,特别是使乡镇农技干部从不得已的经营创收中解脱了出来,立足本职,服务于农民。同时,通过工程实施,建立科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强化监管,有效保证了科技人员入户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农技人员重经营轻服务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性改变。
4、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得到普及,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为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如水稻抛秧技术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我市推广多年,但速度相当缓慢,技术入户率不高。在今年的“512”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中,技术人员不仅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对一些接受慢的示范户,技术指导员还亲自操作,手把手地教,后期又进行效果对比调查,使示范户心服口服。今年,全市推广水稻抛秧12万亩,较去年增加4.8万亩,地膜玉米推广33万亩,较去年增加10万亩。据市科技局调查分析,今年我市的农业科技贡献率较去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5、订单农业迅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实现双蠃。今年,我们在实施“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时,围绕提升和壮大优质粮油、柠檬、蚕桑、水果、茶叶、蔬菜等六大产业化工程,着力推广了一批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和无害化栽培技术,并促成汇元集团、威宝公司、威远茶叶公司、汉丰米业、飞龙米业、一品粮油等1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科技示范户及辐射带动户对接,实行订单种植。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市订单生产优质稻40万亩,“双低”油菜10.5万亩,茶叶2.5万亩,蔬菜18万亩,这不仅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充足的原料,同时也为科技示范户、辐射示范户以及周边农户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6、树立了农业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的良好形象。通过“512”工程的实施,全市粮食增产1.665万吨,促进全市农民增收1亿多元,人均增收25元。由此可见,科技推广的重要性和助农增收的突出作用。同时,也在各级领导部门和广大群众中树立了农业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的良好形象,彰显了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四、问题和建议
(一)主要问题
1、经费偏少,物化补贴实施难度大。今年实施的省级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项目资金17万元,建设示范户400户,辐射带动8000户,要求资金主要用于
物化补贴、技术培训、印发资料、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有关费用。通过一年的施行,基层普遍感觉到经费太少,除去培训、资料、下乡补贴(差旅费)等费用后所剩无几,根本无法有效开展物化补贴,严重影响科技入户工作的整体效果。我市实施的“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经费更少,基本没有进行物化补贴,只是对部份核心示范户和困难示范户赠送了一定数量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
2、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形成,技术指导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不够。按照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求,科技入户项目,首先应由项目县采取招标的方式确定若干个技术指导单位,再由技术指导单位按要求聘用技术指导员,并按照任务完成情况给予报酬。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没有完全到位,多劳多得的机制在农业 部门没能充分形成,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的遴选仍采取的行政手段,技术指导员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工作没有获得与其所付出应有的报酬,因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影响了科技入户的效果。
3、地方党政争取项目积极,支持项目实施的实际行动少。当前,各地普遍存在着重项目争取,轻项目实施的现象。在项目争取时,向上级承诺要对项目给予政策、资金、物资等等配套支持,但项目一旦拿到手,就把承诺抛到九霄云外,反而以种种借口为地方开脱,致使许多很好的项目实施效果不佳。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也同样存在上述现象。
4、项目覆盖面太窄,实施内容太单一。今年,各市州一般只有一个项目县,项目县也只有400户示范农户直接受益,且实施内容为单一作物。项目实施县的各级干部以及农民群众都普遍反映项目覆盖面太窄,项目实施的内容太单一,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为争当示范户而引发纠纷的现象。
(二)建议
1、增加项目数量,扩大受益面。建议上级在今年试点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项目实施县的数量,力争使每个县(区)都能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同时,建议将示范户由400户扩大到1000户的规模,辐射带动户相应扩大到达20000户。
2、增加经费投入,确保项目效果。为确保项目能发挥最佳效益,建议每个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的经费总额由今年的17万元增加到100万元,其中,对示范户物化补贴户均600元,对辐射带动户科技资料(书刊)补贴20元。
3、加大督查力度,规范项目实施。由于科技入户工程项目没有要求地方财政配套,地方在项目实施时责任感不强。因此,建议今后在项目下达时增加市、县(区)财政配套解决工作经费的内容,配套比例按市配套10%、县(区)20%的标准执行,同时要与市、县(区)政府签订责任书,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奖惩兑现,切实规范项目的实施。
4、明确实施时限,打消群众顾虑。今年,很多示范户反映:“科技入户好倒是好,就不知政府今后还搞不搞”。因此,建议上级借鉴如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的经验,做一个规划,明确项目实施的起止年限,让基层和群众吃个定心丸,消除他们的顾虑。
第三篇: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简报
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简报
第四期
渠县小麦科技入户专家组二○○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落实“三化”措施 推进科技入户
在全县小麦播种结束、科技入户工作重点转向指导小麦田管的关键时期,渠县小麦科技入户专家组于11月26日召开了“渠县小麦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第三次工作会议,会议总结通报了前阶段科技入户工作情况,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认为,继全国小麦科技入户西安会议后,我县各级迅速行动、精心组织、科学规划、认真实施,落实了“三化”措施,小麦科技入户工作进展顺利,效果较好。截止11月13日,项目区示范户小麦播种结束,全县小麦科技入户示范户1000户,规范化种植小麦1896亩,辐射带动2万户,3.8万亩,小麦关键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3%以上。小麦出苗整齐、长势健壮,科技示范户反映良好。
一、优化服务队伍
服务队伍素质的好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小麦科技入户的效果。今年我县高度重视服务队伍优化工作,始终把优化技术指导员队伍、优选科技示范户作为小麦科技入户工作的重中之重。
1全县筛选、聘请了工作责任心强、身体健康、具有奉献精神和较高技术水平、农村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指导人员50名,其中县级技术指导员19名,乡镇技术指导员31名,技术指导员中高级农艺师3名、农艺师16名、助理农艺师21名,助理以上人员占总数的80%;遴选小麦种植水平较高、群众公认、乐于助人、主劳动力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科技示范户1000名,示范户中有农民技术员、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户、种养大户、《绿色证书》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证书》获得者386名,占总数的38.6%。由于严把示范户选择的资格关,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辐射带动能力等三种能力明显增强。
二、细化工作措施
1、建立服务网络。为切实抓好小麦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我县各级高度重视,上下联动,及时构建了小麦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平台。县上成立了由局长文本兴为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高级农艺师夏洪为首席专家的专家组,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等科技入户工作网络已经建立。
2、注重宣传培训。为搞好小麦科技入户工程,今年我县加大了小麦科技入户工程的宣传和技术培训力度,针对今年我县小春播种期间阴雨连绵、降水较多、田间积水、土壤粘重等突出问题,从种粮直补、良种补贴、科技入户等国家惠民政策入手,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小麦生产,努力确保全县小麦播种面积不减、农民增收不受影响;县农业局在渠县电视台开设《宕渠农业》专栏、各项目乡镇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好处,落实科技示范户的有关政策措施,大力营造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县农业局召开了乡镇农技站长、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参加的小麦技术培训会,同时组建了小春科技
宣传服务队,巡回各乡镇开展技术宣传服务,小麦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经常深入示范农户家中开展技术服务,与示范户签订服务协议、给示范户优质服务承诺,无偿送物资、送技术、送信息到示范户,小麦“佳期播种、免耕化除、规范改制、合理密植、测土施肥、综防病虫”等六大关键技术入户到田,做到了家有明白人,户有明白纸。据统计,项目乡镇共开展技术培训186场次,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培训农民8万人次。
3、狠抓示范户三种能力建设。今年我县小麦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采取资金扶持、技术支持等政策措施,加强科技示范户三种能力建设。一是技术指导员结对帮扶。每个技术指导员结对帮扶20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20个周边农户,技术指导员为每个示范户制定分户指导方案,分户进行引导、培训、示范,做给示范户看,领着示范户干,不断增强小麦科技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使科技示范户能够自觉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率先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通过送技术、送物资、送信息,做到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肥“五良”到户,为示范户选准一条持续增收的路子;二是建设高产攻关田块。每个技术指导员在每个示范户都建立不低于0.2亩的小麦高产、优质攻关田块,通过建立攻关田块,创建高产典型,增强示范户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建立核心示范片。以实施“小麦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为载体,县上集中精力、集中资金、集中项目、在望溪、中滩等乡镇集中成片抓好了2200亩小麦高产、优质示范片,示范片内组装配套小麦良种补贴、小麦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和新品种品比试验等技术措施,开展了9个小麦新品种、4种化学除草药剂的选择、粉锈灵药剂拌种与不拌种对发芽率、产量影响等对比试验、探索“双二五”、“双三”规范改制麦行边套种一行
葫豆新模式等,为来年我县品种筛选、化学除草药剂选择、小麦拌种技术推广作好基础性工作。与此同时,我县加大了对示范户技术、物资配送力度。对示范户科技入户技术手册、小麦拌种剂、化学除草药剂、近年审定小麦新品种、除氮素肥料以外的微量元素肥料、统防病虫的喷雾器、诱杀灯等物资进行无偿配送,全县配送种子14420公斤,农药200公斤,配方肥77440公斤。通过物资的无偿配送和示范亮点的培育,增强了示范户自我发展能力,科技示范户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在今年阴雨较多、田间湿度大等不利情况下,全县小春实现了总播面稳定、粮食播面增加的目标,小麦面积达到38.6万亩,比上年扩大1万亩。
三、量化目标考核
为推进项目实施,县农业局根据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不同的职责范围,分别制定量化考核办法,考核采取自查、抽查和上报材料、验收等办法进行综合考核,考评结果与职称评聘、经济收入挂钩,对绩效突出的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单位和科技示范户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责任心不强、群众满意程度较低、绩效不明显、考核结果不合格的技术指导员实行不合格淘汰制,不得评聘、晋升技术职务;对示范作用差、周边农户不满意、考核不合格的示范户,取消示范户资格。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形成广大农民竞相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提高示范户自主创业致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示范户三种能力建设。
抄送:农业部、省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县科技入户领导小
组成员,县农技站、科技入户示范乡镇。
第四篇: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生猪技术工作简报(2007年第13期,总第50期)
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 2007年7月15日
【本期导读】 2007四川仪陇县生猪科技入户半年工作总结 肥城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科技入户工作 科技示范生态养猪、循环种养出效益
——生猪科技示范户彭云的几点体会
2007生猪科技入户半年工作总结
仪陇县畜牧局专家组
2007年我县继续被农业部列为了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生猪养殖项目县。半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项目要求,结合我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实际,在农业部和省级专家组的关心支持下,借鉴其他兄弟县的发展经验,通过县级专家组和全县40名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项目实施,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于后:
一、2007年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确定主推品种,扩大科技入户良种覆盖面:
选用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作为主推品种,为示范户提供长×本,或大×长,或大(长×本)=元杂交母猪,推广杜×长大或杜×大长或大(长)×本三元杂交组合肉猪。
2、确定主推技术,深化技术应用面: ①推广无公害日粮配制及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②推广猪群保健与兽药规范使用技术;
③推广母猪规范化繁殖配种饲养技术及仔猪早期科学补饲; ④推广生猪圈舍规范设计及改造技术; ⑤推广粪污无公害环保和综合利用技术;
3、落实示范乡镇筛选项目示范户
按照“党政重视,群众支持,相对集中,带动辐射”的原则,为扩大示范面,在2006年10个项目乡镇基础上,增加5个乡镇,示范区域扩大到20个乡镇。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2 遴选落实肉猪养殖科技示范户800户。
4、组建专家组,落实技术指导员:按照科技入户工程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和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的要求,省上确定了以省养猪研究所所长吕学斌为首席专家的5人省级专家组,县上确定了以县畜牧站副站长王新志为首席专家的4人县级专家组。严格按照20户示范户配备1名村级技术指导员的要求,通过层层推荐、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选择聘用了40名村级技术指导员(其中保留2006年优秀技术指导员30名,新选聘10名)。
5、制定管理办法完善相关制度:制定了“2007年仪陇县科技入户(生猪)项目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县级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工作制度。根据我县实际,细化了绩效考评内容。印制了《科技入户工作日志手册》分发到技术指导员,建立了技术指导员工作及示范户生产效益月报制度,以提高示范信息收集的时效性。今年已印发生猪简报6期,其中上报农业部3期。
6、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县级专家组采取县上集中培训,及分片、分乡镇或村培训技术指导员4次,培训养殖农户6次。三是编印和发放养猪技术资料10000册(份),印制2007年养猪技术挂历1000套分发到示范户,利用县电视台《农业天地》栏目录制播放养猪技术讲座2期次;四是技术指导员分户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指导,1—6月直接到户指导10481人(次),户平达到10次以上,使技术指导员和养殖户能较好地掌握和应用科学养猪技术。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1、管理科学,操作更规范。今年的科技入户工作,我们在认真总结去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了操作程序,完善了管理和考核制度,形成了从宣传到技术培训,入户指导到技术应用程度更科 3 学,管理更规范。
2、培养了养猪技术人才,建立了覆盖全县的技术服务网络:由省、县级专家组和驻村技术指导人员,组建起省、县、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从而培植了一大批养猪技术骨干,形成了我县养猪技术的中坚力量,为养猪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我县除科技入户40名技术指导员外,全县还培养了一大批养猪骨干,达到了在示范乡,乡乡有服务队伍、村村有养猪技术员。同时我们还利用“科技入户”项目作支撑,积极组建村级养猪协会,目前全县项目村组建养猪协会12个,且运作良好,有效地发挥了农民专合组织的引领作用。
3、养猪科技含量提高,养猪效益增加。通过“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示范户更加全面掌握和应用了科学养猪技术,较大幅度提高了养殖效益。据5月底的调查统计,800户示范户,存栏DLY肉猪11820头,存栏LY母猪1865头,1—6月已出栏DLY肉猪4896头,产值达450万,户均获纯收入1750元。
4、幅射带动面扩大,示范效果明显。通过采取户帮户、场带场、协会+农户的示范带动措施,今年全县共新发展肉猪养殖户365户,增养DLY肉猪6580头。
三、典型分析
1、省专家组是我县猪业发展的技术依托。科技入户(生猪)项目,省级专家组十分关心支持仪陇的生猪发展,除无偿赠送技术资料外,每月还定期来我县开展技术指导和调研活动,并将专家组成员的联系电话印发到示范户中,随时耐心解答农户提出的技术问题。今年已三次来我县调研指导,共培训农户600人(次),入户指导760人(次),印发资料3000册(份),首席专家吕学斌心系仪陇猪业发展,经常亲临现场培训和指导,今年已亲临仪陇培训技术员和示范户1 4 次,培训人员105人,指导农户达300人次,众多农户都学到了新的养猪技术知识。
2、村级协会已成为我县生猪生产发展的重要组织。在项目村组建的12个村级养猪协会,有效地发挥了农户参与协会的组织作用,他们不仅是生猪发展的组织管理者,而且也成为了猪业技术、信息的传递者。新政环山何家沟村养猪协会去年成立以来活动开展卓有成效,协会管理人员每人联系10户养猪户,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印发一期《猪业快递》,在村上建立了饲料、药械供应技术服务部,商品猪实行统收统销。柴井乡狮子头村养猪协会,已发展会员115名,他们不仅帮助农户做好产销技术服务工作,还帮助缺资金户组织小额信贷,及时解了农户生产实际中的实际困难。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户专合经济组织。
3、技术指导员是技术推广的主力军。全县40名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手把手教技术,“零”距离传经验,形成了全县养猪生产技术推广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赢得了政府和养猪农户的高度评价。周河方坝村技术员许洪金,工作兢兢业业,坚持每周到户巡回检查指导一次,长期将饲料、药品送到户,所联系的20户示范户养殖效果好,今年前6个月,户平养猪收入达9100元,其中所联系的该村2社示范户许洪福,今年2月份生猪出现了疾病,许洪金同志连续三天亲自给示范户的猪打针喂药,不仅控制了疾病,还增强了他家养猪的信心,许洪福便逢人称赞技术员是他家的“财神”。先锋镇技术指导员康正权,一户一户搞规划,一户一户教技术,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被农户誉为养猪技术的“贴心人”。
4、示范农户是技术应用的引领者。加快技术应用,提高养猪效益是科技入户的最终目标,示范户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应用效果具 5 有较大的幅射带动作用。全县800户示范户今年共联系幅射带动农户785户,其中新发展养猪户365户。环山何家沟村何仁付,通过科技入户项目扶持,去年养猪产值达12.8万多元,纯收入2.8万元,良好的养猪效益,成为邻近农户学习的典型,参观的现场。柴井乡狮子头村示范户马天堂,将自己应用的技术和总结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农户,使该村115户养猪户养殖效益提高,被农户称为“养猪土专家”,被推选为村养猪协会会长。
四、主要工作经验
1、领导得视,上下联动抓产业。县委政府根据我县实际,将我县生猪生产发展作为全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来抓,制定了2007年全县出栏肉猪108万头的发展目标。成立了仪陇县猪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人大、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级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猪业发展相关日常工作。要求各乡镇发展1个以上的养猪专业示范村,任务分解落实,纳入各乡镇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县目标办定期督查,县委、政府分季度召开队伍工作总结评比会议,形成了全县抓猪业发展的热潮。
2、创新机制,多元合作抓发展。通过逐步探索建立了“金融机构(银行、保险)+龙头企业+种猪场+农户”的多元合作发展机制,一是龙头企业通过与养猪协会签订收购合同,实行订单、保护价收购,规避了养殖的风险。二是龙头企业提供猪源,又引导发展,健全了服务体系。三是村级养猪协会就地就近组织农户参加技术培训,监管指导和技术应用,提供养殖所需物资,组织统销商品猪,提高了分散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四是养殖农户严格按照签订的饲养协议,订单养殖、标准化生产。五是金融机构通过政府担保公司,按照猪业发展规划,6 龙头企业、养殖农户提供猪业发展流动资金贷款,并负责对贷款资金使用进行监管,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金融投资为支撑,企业、规模猪场、养殖户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
3、加大投入,多方筹资抓基础。经济是基础,没有投入应不可能有产出,也没有效益。为切实抓好项目建设,我县在各方面资金都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整合资金来源,增加猪业发展资金投入。采取了对龙头企业、规模化猪场、养猪协会、农户养殖、技术培训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养殖农户及参与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预计今年全县投入猪业发展的资金将达到500万元。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仪陇属于丘陵山区,农户分散,交通不便,给技术人员入户指导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指导上耗费的时间和资金相对较多。
2、由于我县是一个贫困县资金相对较缺乏,同时由于个别饲养户现代养猪理念还未牢固形成,存在饲养过程中投入不足(主要是精饲料),使之效益不够好。
3、疫病流行,猪源紧缺,能繁母猪饲养量少,给今年的生猪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六、下半年工作计划
实践证明,科技入户工程生猪养殖项目即是一项费省效宏的“富民工程”,又一项“政府搭台,专家唱戏,农户受益”的德政工程,不少示范户高兴的说:真是科技入户到农家,开出硕果累累的效益花。既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养猪能手,又提高了科技人员技术服务技能,深受广大农牧民的厚爱和欢迎。
1、我们将进一步按照农业部科技入户的要求,总结经验,增添 7 措施,完善管理,细化工作举措,努力加大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力度,创新项目建设机制。
2、进一步提高技术技术指导员的技术素质,继续加大对技术员和示范户的系统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技能。
3、强力推进五大主推技术在800户示范户和795户辐射户中有序实施速度,把无公害日粮配制及全面科学饲养管理技术,猪舍规范设计和改造,粪污无公害处理,猪群的健康保健,仔猪科学早期断奶,早期补饲仍作首推技术普及到所有养殖户中实施。
促进生产发展 保障市场供应 肥城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科技入户工作
5月下旬以来,针对生猪和猪肉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加大的实际,肥城市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科技入户工作,促进生产发展,平抑生猪价格,保障市场供应。到6月底,全市生猪饲养量44.8万头,较去年同期下降6.8个百分点,降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生产水平。进入6月份以来,肥城市把生猪科技入户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母猪繁育和饲养管理上,特别是加大了母猪夏季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防治的指导力度。先后召开乡镇技术站站长会议两次,举办市专家组成员和乡镇技术指导员培训班一次,继续加大市专家组成员包乡镇、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的力度。6 月份,入户指导次数累计达到2700次,平均每名技术指导员深入所包示范户3次以上,宣传政策、推广科技、提供信息、坚定发展的信心。在市电台和电视台分别开办了“专家科技服务热线”和“实用技术电视讲座”栏目,市专家组成员分别于6月28日和7月3日,就母猪繁育及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技术在“两台”上进行讲解,接听群众热线、解答技术问题。市畜牧局组织专家组成员编印了《畜禽健康养殖技术知识》2000册,发放到乡镇技术指导员和广大示范户手中,为养殖户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加强政府引导,增强发展信心。5月下旬以来,在农业部孙政才部长,省政府贾万志副省长,省畜牧办慕永太主任、刘建林书记、泰安市耿文清书记、李洪峰市长先后来肥调研指导生猪生产的基础上,肥城市委书记张瑞东、市长单传海及分管负责人先后6次深入乡镇、村规模饲养场和重点示范户中,广泛开展调研,分析生猪生产形势,解除生产顾虑,增强发展信心。调研中,各级领导和专家针对今年生猪生产的新形势,希望广大示范户把握机遇、加快补栏、扩大规模、加强管理、强化防疫,获得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市畜牧局每月定期公布生猪、猪肉产品及畜禽市场价格信息,分析市场动态,激发了广大示范户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快速发展。近期,肥城市按照省畜牧办、省财政厅通知精神,研究制定了推进生猪生产快速发展的扶持政策,全市共拿出25万元资金,用于新购可繁二元母猪的扶持。规定:凡 9 从种猪场新购5头以上可繁二元母猪的农户,按每头5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同时规定:对补贴的可繁母猪统一佩戴具有补贴标志的耳标,建立健全防疫、配种、产仔等相关信息记录档案;享受补贴购买的可繁母猪一年内不得买卖和处理,以确保扶持政策的实效性。同时,各乡镇、村为示范户加大了在规模养殖方面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协调力度,充分调动了广大示范户加快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
科技示范生态养猪、循环种养出效益 ——生猪科技示范户彭云的几点体会
通江县毛浴镇浴江村二社科技示范户彭云,初中文化,38岁,异地搬迁户,于2000年承包了浴江村开发土地(有果园50亩),开始从事果树栽培,一直到2005年效益较差,果树产果少,质量差,效益不甚理想。2006年初在农业部科技入户生猪项目下达我县时,被毛浴镇指导员李明友确定为示范户,并进行了规划和指导,他开始兴办一个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饲养母猪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当年新修圈舍250m2,建6立方米沼气一口,出栏肥猪150头,纯收入达2.5万元,产果近1万斤,收入达2万元,2007年被确定为核心示范户,他的劲头更足了,到目前为止,他圈存肉猪151头,其中能繁母猪7头,发展果园面积近100亩,各类果树2000株;已出栏优质肉猪85头,出售鲜果3000斤,收入近6万元,纯收入近3万元。回顾走过的历程,他得到如下几点体会。
一、规范化圈舍是科学养猪的首要条件。过去猪圈阴暗、潮湿、狭小,垫粪积肥,猪疾病多,生长周期长,耗料多,经济效益不显著;而现在圈舍面积大,操作方便,自动饮水,圈舍干净,粪便全部进入沼气池,污染少,猪不易生病,生长周期缩短了,耗料减少了,经济效益很明显。
二、优良品种是养猪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他过去养的都是本地猪,生长周期长,耗料多,而且养出来出售时价格也大打折扣,自从2006年确定为示范户后就开始养三杂猪,增重效果明显,耗料减少了,一般在4~5个月就可以出栏,而且出售时各个屠宰场争相抢购,自然经济效益也就出来了。
三、合理配合饲料是养好猪的保障。过去养猪是有啥喂啥,也不讲什么技术,认为谁都会养,那还有什么技术诀窍吗,而现在他通过专家和技术指导员的指导,认为养猪的学问大着呢,便细下心来学习,并初步撑握了饲料配方技术和猪场管理技巧,什么猪配什么料,现在在他的脑海里一下就可拿出来,他认为好的饲料配方是养好猪的保障。
四、有效利用资源,养殖、种植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种养出效益。通过圈舍和沼气池的建设,他利用沼渣、沼液为果树提供有机肥,并在果树下种植青饲料,不但提高了水果的产量和质量,减少了果树的病虫害,增加了果品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而且为养猪提供了大量的青饲料,还利用沼气照明、煮饭,节约了电能和劳动力。他现在 11 的优良环境已吸引了不少休闲的人们来观赏、渡周末。他那里已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猪壮、果好、环境优美的休闲农庄。
五、科技入户的示范带动,给他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一是来请教学技术的农户越来越多;二是能帮助解决一些普通农户养猪的具体问题,如一些仔猪饲料、药物采购、简单疾病的治疗,育肥猪的统一销售等,他不但能够从中获得收益,而且还起着为示范户和养猪农户保驾护航的作用;三是果树有了充足的有机肥,挂果多,产量高,质量好,商品性强,商家上门采购,货源供不应求。他成为了浴江村的大能人了!总之,今年无论市场价格,还是生产形势,对他来说都是一个丰收年,可望实现收入10万元。
赵永禄 吴德一
报:部、省、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部专家组成员 送:省、县生猪首席专家,生猪试点县技术指导单位
主编:王立贤
联系电话:010-62818771(传真)
电子信箱:iaswlx@263.net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畜牧所
邮编:100094
第五篇:澄城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总结
澄城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总结
澄 城 县 农 技 中 心
澄城地处陕西渭北,是一个典型雨养农业县。年平均降水548mm,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春、夏常常连续干旱。全县14个乡镇266个村,有耕地90万亩,总人口38.5万,其中农村人口30万。农业以粮食种植、苹果生产和畜牧养殖为主,是我省粮食和苹果的主产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及豆类、薯类等。04年全年粮食总产2.57亿斤。常年玉米种植面积约15万亩,平均单产水平为250一300kg。
2005年,我县承担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玉米试点县项目。一年来,在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省、市农业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们按照部、省《意见》和《行动方案》的精神,结合县情实际,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创新农技推广和服务新机制为突破口,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健全体系,落实责任,深入田间,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和服务,克服了多年少有的春夏连旱,通过玉米科技入户工程的成功实施,取得了包括玉米在内的整个粮食作物的丰产丰收。玉米科技入户工程的主要成效是:
(一)干旱之年示范田增产效果明显。全县项目实施区1000名科技示范户9876.8亩玉米,平均产量达575.8 kg。其中春播地膜玉米5051亩,平均产量692.9 kg,露地玉米3350.8亩,平均产量462.9 kg;夏播玉米1475亩,平均产量431kg,辐射带动农户2万户,种植玉米6.1万亩。在春夏干旱、4—5月份降雨(40mm)比历年同期减少6—7成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仍然取得了较好收成,示范户平均产量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50kg~200kg,亩增加收入200元左右,扣除地膜、肥料及人力投资等,亩增加收入约100元。示范户亩产最高达1090kg,为我县玉米单产之前所未有。仅地膜玉米一项全县即可增收近百万元,科技入户的成效初步显现。
(二)科技示范户的“三个”能力得到提高。广大包村科技指导员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推广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供比较到位的指导和服务,使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涌现出了一批乐于接受农业科技并勇于探索的科技示范户。赵庄镇新卓村过去没有种植地膜玉米,在科技指导员的宣传动员和精心指导下,该村今年种植地膜玉米146亩,示范户李安民种植地膜玉米5亩,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管理,取得了平均亩产1090kg的好收成,总产5450kg,仅玉米一项,五口之家人均收入达1264元。刘家洼乡富塬村示范户刘振海,种植地膜玉米6.5亩,在无灌溉条件的情况下,平均产量达到966kg。这两 户示范田的高产在周围村组引起了轰动,纷纷表示明年要种植地膜玉米。预计新卓村明年地膜玉米的播种面积可达500亩,约占全村玉米播种面积的80%。在抗旱保苗的关键时节,出现了赵庄镇樊家洼科技示范户“带水点播”和刘家洼柳泉村“豁干种湿”两个技术典型,对他们的村及周围村组的抗旱保苗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带动作用。
(三)技术推广的领域有所拓展。在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中,我们结合实际,既完善并保证工作方案的有效实施,又注意在实施中有所创新,使玉米入户工程的内容得到拓宽和延伸:一是在县属农场建立了百亩玉米新品种展示田,涉及品种16个,除已经推广的三个春播品种外,又筛选了蠡玉
16、豫玉22两个新品种;二是在赵庄镇武安村开展膜侧播种试验,既节省人力又防止烧苗、板结等现象发生;三是在寺前镇韩家洼村和刘家洼乡富塬村推广粮瓜套种、一膜两用技术,增加了农户收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四)科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一是科技指导员的业务技能在项目实施中既得到展示,更得到提高。善化乡团结村的一些示范户由于在毁园(先前的苹果园)地里种植玉米,土壤处理不到位,导致玉米“紫苗病”发生,科技指导员任某通过研究分析,及时采取苗期喷施黄腐酸叶肥+磷酸二氢钾等办法有效防治,很快制止病情,防治面积达700亩,该村曹某4亩发病田秋后取得了亩产605kg的好收成。指导员杨某,原系果树专业毕业,承担项目后认真学习和充实栽培方面的知识,白天下田指导,晚上抓紧“充电”,知识面得到拓展,技术指导的效果也相当不错,其事迹被《农民日报》、《陕西日报》宣传报道,并代表全县科技指导员两次在省厅专业会议上作表态发言或经验介绍;二是送去了农业技术,密切了群众感情。通过项目这条“纽带”,不仅改变了农技服务的方式,也改进了科技人员的作风。过去是“时常派下去”,而今是“安心驻下来”,是真正的同吃、同住、同劳动。三是吸引并带出了一批“土专家”。这些科技“热心人”和“明白人”,在玉米生产方面得到了相对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与此同时,科技入户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集中表现为:农户欢迎,多方关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刘家洼乡富塬村受益农户党某以“顺口溜”的形式赞颂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科技大发展,农技中心把力添。物资良种进农户,技术送到地里边。„„梁厅长,来包扶,亲自下到我们村。和农民群众来谈心,共同建设新农村。”在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的同时,县人大、县政协在调研和视察农村工作时,对科技入户和玉米项目热切关注,积极评价。《陕西日报》、《渭南日报》、《各界导报》(省政协机关报)和省、市、县电视台多次为玉米科技入户工程舆论造势,搞了不少鲜活的宣传报道。一个时期,在我县农村,玉米科技入户成为干部群众的“热门”话题。
回顾今年实施的玉米科技入户项目,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县上高度重视,上级热情指导。承担该项目之后,在我们县上,从县委到政府,从主要领导到主管领导,对玉米科技入户这一新的为农服务项目高度重视,政府将该项目作为全县05年为民所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要求我局及农技中心认真组织实施。按照《意见》要求,在政府主管领导的具体负责下,成立了入户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及时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在项目资金尚未下拨到位的情况下,县财政先拨付15万元保证项目尽快启动。良种未调回,而宣传动员、选村定户等基础工作已经先行,可谓行政强力推动,上下紧锣密鼓。覆膜 种植之后,部里首席专家李少昆博士,省厅梁凤民厅长和省厅科技处喻建波处长、首席专家薛吉全教授亲临示范村,走访种植户,现场调研、指导。厅长事先不打招呼直接下到包扶村的举动尤其令县、乡各个方面感动和激励。在此务实精神的感召下,我局上下特别是科技人员热情倍增,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努力做到求严、求实、求规范,突出落实“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二、整合农业科技力量,构建技术支撑体系。组织农业 科技战线的精兵强将对推动玉米入户项目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在全面安排部署、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同时,按照《意见》和《方案》要求,首先经农牧部门提名、推荐,领导小组研究审定,聘任了作栽、植保、土肥等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8名高、中级技术人员组成入户工程专家组,并议定了组长和首席专家。然后在局里的直接组织和专家组的指导下,由县农技中心按有关条件要求,通过招聘方式,面向农事业单位、涉农服务组织和社会其它方面,公开选聘了50名优秀农技人才作为入户工程科技指导员,使项目实施有了一支综合素质较高、业务技能较强的技术力量。项目开展后,专家组以民主讨论的方式,研究确定关键技术的实施意见,或解决技术难点问题,同时坚持经常性地深入村、户,作技术方面的检查、指导。专家组长主要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协调、组织工作,首席专家对项目的各项技术及各个技术环节的落实负总责,并拿出权威性意见。
三、从当地实际出发,落实主推技术。在实施玉米科技入户项目之初,按照项目要求,我们首先在全县筛选了多年来农技培训和技术推广基础较实、群众接受能力较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92个村,并确定了1000个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来承担试点工作。为了工作上的联系与协调,我们建立了协理员制度,即在每个示范村的项目户中推选一位个人素质较高、群众基础较好且热心农技工作的青壮年农民作科技协理员,以配合技术指导员的工作。主要推广平衡施肥、地膜栽培、种子包衣、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及硬茬早播等六项技术。围绕着这六项主推技术的实施,我们采取了编发技术资料、开展授课辅导与田间地头面对面教、手把手传相结合的办法,同步推进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先后以“明白纸”的方式发放技术资料7000份;对示范户以集中授课或单独讲解的形式进行了7次培训;科技指导员对示范户现场指导的时间平均达到80天以上,在玉米生产的关键时节,有5名技术员驻点时间连续19天以上。在落实六项技术的过程中,我们把测土配方施肥作为最基础、最关键的技术措施来认真对待。累计化验土样420多个,根据化验结果,提出了不同产量要求的配肥标准和施肥方案,强调落实氮肥分次追施、锌肥拌种等技术。春播时,天气干旱、难以下种,专家组适时提出了泡地造墒、带水点播、豁干种湿、干埋寄籽、查苗补苗等抗旱措施,确保了春播面积的顺利完成。
四、做好“自选动作,挖掘科技潜力。在扎实落实项目内容的同时,为了显示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将优良品种的展示、栽培方式的改进和综合生产技术的应用作为“自选动作”,集中一定的技术力量来探索和实施。为此,一是设立新品种(16个新品种)展示田;二是在县北7乡镇各建立50亩示范田,重点实施膜上点播、膜侧播种、瓜粮套种技术。通过对照,让群众明明白白地看到不同栽培方式所取得的增产效果。三是在每个乡镇选择并重点抓好两户播种面积在2亩以上的超高产户,指导其落实更为严格的技术措施,以挖掘技术增产的潜力。在这三个方面,均收到了实效。寺前镇韩家洼村实施瓜粮套种技术,10户示范户西瓜亩均收入1750元,玉米亩均收入715元,除去投资450元外,户均亩纯收益2015元。
在实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主要是:首先,由于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出现中老年化趋势,我们所选的一些户,其户主在文化程度上虽也达到规定要求,但思想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接受新事物慢,示范带动能力也相对差,这就既增加了入户工作的难度,也影响此项工作的社会效果;二是乡、村两级对入户工作的参与程度较低,一些组织协调性工作尚需要技术人员去做,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们的工作精力;三是入户项目仅限玉米这一作物种类,如果在一个村连续搞下去,某些户轮作倒茬的矛盾就会凸现出来,给项目入户的继续开展造成被动,应当考虑实行两种作物并行搞或交替搞。
总结我们实施玉米科技入户工作,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科技入户是科技兴农的有效方式,而项目则是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近两年,我们通过实施“农业科技提升工程”、“农村帮扶增收工程”来为增收增效探索一条科技兴农的有效途径,虽然也都在逐步地向着理想的目标逼近,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是没有让技术真正地迈进农户的门坎。而今按照《意见》要求,用实施项目来实现科技入户,途径便捷,“成本”降低,农户不仅直接受益,而且受益程度增大。作为农业科技人员,也不单是降低了工作“成本”,工作起来也容易找到一个方便的“抓手”,并且能够直接看到“终端”效果。农民群众和科技人员都由衷地说:“还是科技入户好!”。
二是,好方式更需硬作风。项目入户这一方式(或模式)很好,如果作风不过硬、工作不实在,难有好的效果。客观地说,入户中所传授、推广的技术都是一般的实用性技术和常规性措施。几十年前都曾推广应用过,但在过去的工作中,由于机制也由于作风上的问题,效果不佳。如今人到户、手把手,就大有收效。因而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作风务必过硬,落实必须到位。
三是,科技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一年来的工作表明,按规定标准选聘的技术指导员,业务素质都比较好,能够胜任入户工作。而对一些年轻的科技人员来说,入户工程所要求的全程指导、跟近服务显然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客观上也补了他们的“课”。这对农事业单位锻炼、提高科技队伍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今后搞入户工程,我们认为,抓项目本身与抓人才培养应予并重。
二OO五年十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