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抗洪救灾情况汇报
抗洪救灾情况汇报
开化抗洪救灾工作情况汇报
5月27日至6月18日,我县遭遇三次特大暴雨袭击,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给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一、降雨、洪水特点
(一)“”降雨洪水特点。
出现时间早。从气象资料分析,我县强降雨一般都处在梅汛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这次强降水在5月下旬,为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早。尤其是,日雨量超过250mm的强降水,这在我县气象史上极为罕见,为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的首次。降水量大、范围广。据气象水文部门测报,强降雨主要集中在5月27日晚上11时到28日11时的12个小时里,燕溪测报点降雨量达到312mm,茅岗测报点295mm,苏庄测报点278 mm,碧家河测报点。气象学上,把日雨量超过250mm以上的,称为特大暴雨,此次共有6个乡镇,创历史记录;日雨量超过100mm以上,称为大暴雨,全县所有乡镇都达到大暴雨.降雨频率为五十年一遇,局部超百年一遇。降水集中。此次强降雨,降水量非常集中。其中,燕溪、茅岗等局部点上,3个小时降雨量超过100mm,6个小时超过200mm,9个小时超过270mm。有10个乡镇16时次小时降水超过30mm,最大的柴塘水库站每小时降雨量达到。
洪水暴涨暴落。开化是个山区县,县内小流域密布,洪水来得快去得快,暴涨暴落。此次降雨面广,全流域都处在特大暴雨区,形成洪水过程快,5月28日7时至14时7个小时内,县水文站水位就上涨米,中村溪3小时水位猛涨米,池淮溪长虹段水位2小时水位猛涨2米。洪水达到峰值后持续时间短,迅速回落。河道水位高。据县水文站测报,5月28日14时45分,主要干流马金溪水文站洪峰水位达到米,城关镇为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各条支流水位暴涨,何田溪水位超过百年一遇,村头溪、中村溪、苏庄溪、池淮溪等支流水位达到百年一遇,面上的其他支流普遍水位达到五十年一遇,已经超过“98?7?23”洪水。水库水位猛涨。“”特大暴雨来临之前,全县水库基本空库,降雨后,各个水库水位猛涨。齐溪水库从降雨前的米上升到米,茅岗水库从米上升到米,齐溪水库水位超汛限水位,被迫开闸泄洪。其他小型水库蓄水量均达到90%以上。
(二)“”降雨洪水。“”洪水从8日8时到11日16时,面雨量超过180mm,其中汪家测站408mm,碧家河测站351mm,齐溪测站318mm。受强暴雨影响,全县各水库山塘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8日下午起,齐溪水库开始腾库泄洪,最大下泄流量达到523m3/s。
(三)“”降雨洪水。“”洪水从17日0时至18日18时,面降雨超过150mm,其中燕溪,蛇坑水库 mm,汪家204mm。受“”、“”洪水影响,全县水库山塘处高水位运行,齐溪水库17日10时30分开始泄洪,最大下泄流量530m3/s
二、主要灾情
“”洪灾造成全县18个乡镇449个行政村3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共转移人员28371人,其中水利损失亿元
“”洪水造成全县12个乡镇306个行政村2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共转移人员7316人其中水利损失亿元。“”洪水造成全县18个乡镇30万人受灾,部分地段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全县共转移人员15330人,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其中水利损失8220万元。
三次洪灾,共造成经济损失亿元,水利损失亿元
三、抗洪救灾情况
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研究部署,立即采取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全力抗洪救灾。暴雨发生前后,立即启动防御特大洪水应急预案,采取应对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当前防汛抗洪各项工作。
(一)紧急部署。开化高度重视入梅以来的强降雨的安全防御工作,把当前防汛抗洪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立足于强降雨、长时间降雨和全流域性降雨来防御,立足于“不死人、少伤人”的目标来避险,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启动防御特大洪水应急预案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多次召开防指成员会议和成员扩大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工作。县四套班子领导亲临指挥中心指导防汛抗洪工作。防汛总指挥坐镇指挥,从水雨情收集、分析会商到水库巡查、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低洼地带群众转移和水库调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安排部署,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各防指成员单位、各乡镇部门。抽调由 260人组成的抢险救援小分队,奔赴受灾较严重的乡镇、村开展抗洪抢险。县政府紧急拨付100万元资金、调拨30万元物资用于应急救助。
(二)及时预警。密切监测天气的变化动态,组织技术专家进行分析会商,并通过农民信箱、防汛短信平台及时将水雨情信息向县防指成员,各乡镇、工业园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水利员,水库巡查员,小流域预警员发布,累计发送短信万余条,要求各地、各单位加强水库巡查,做好山洪和地质灾害点的防御和危险区域的人员安全转移工作。同时通过电视游走字幕提醒社会公众做好强降雨安全防范常识。县委、且政府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抗洪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库山塘巡查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及时做好加强水库、堤防、河道等巡查,切实做好小流域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防范工作。
(三)全力防御。一是做好危险区域人员安全转移工作,对处在河边低洼地带、泥房、危房和易发生地质灾害点、沿河作业的群众,实施全部转移,安全转移,三次洪灾,共转移人员了22646人。及时抢救被洪水围困群众486名。二是加强水库安全管理,水库巡查员实行24小时驻库,1小时巡查1次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及时预警。水库应急抢险小分队紧急待命,做好抢险救灾和人员转移准备。三是把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的监控、巡查和避险作为关键性措施,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小流域预警员及时到岗到位,密切监测山洪变化。地质灾害预警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逐一排查,发现异常及时预警,组织转移。
(四)科学调度。受“”洪水影响,全县水库山塘处高位运行。梅汛期实行水库山塘限制蓄水,蓄水量控制在70%以下,如无法腾库,放水孔必须全开。齐溪水库两次开闸预泄,并根据水库降雨、入库流量和发电用水的情况下,统筹下游各溪流的水位,适时对水库闸门开启高度进行调度,起到了拦蓄洪水、削峰、错峰作用,有效缓解下游防洪压力。
(五)强化督查。县防汛办三次对各乡镇、工业园区进行防汛值班电话督查,要求主要领导必须到岗到位,亲自指挥,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跟班,做好强降雨的安全防御工作,特别是人员的安全转移。三次组织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到全县山塘水库检查高水位运行状况下水库的安全情况,对水毁修复工程进行检查,采取临时应急措施,进行加固加高,保障安全。对电站、在建水利工程、特别是采砂船进行短信预警和电话督查,要求做好电站进水的安全防御工作,通知在建工程抓好度汛安全管理,逐一督促采砂船业主做好船只停靠和加固,防止洪水暴涨发生漂移险情。对停滞在河道内的障碍物通知相关乡镇和高速办组织人员进行清理,保障行洪安全。(1)(2)(3)
(六)实施修复。为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做好下一次洪水的防御工作,迅速组织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灾区,核查灾情,掌握底数,制定修复方案,对一些受损严重的堤防、堰坝采取加固加固等应急措施。在“”洪灾前,应急加固堤防和堰坝500余处,抢修灌溉设施325处、机电泵站38座;饮用水工程已全面修复,正常供水;进水电站已全面修复开始正常运行;水文气象全部修复投入运行。在抵御“”和“”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
四、下步工作重点
(一)抓好防汛抗洪。始终把坚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防止人员伤亡放在第一位,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抗长灾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和工作准备,做好水利工程险情排查,进一步掌握水库、山塘、堤防、堰坝损毁情况,及时排除隐患和险情。
(二)加快水毁修复。三次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其中水利损失亿元,水毁工程点多面广量大,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洪灾后,我们已组织力量对全县灾情作了一次全面了解。这次“”洪灾后,我们将再次组织水利技术人员深入灾区,指导抗灾自救工作,制订灾后重建修复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要求、实施步骤和工作责任。利用降雨的间隙时间抢修水毁工程,确保安全度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毁修复建设进度实行一周一报制,列入对乡镇的年度考核内容,督促乡镇、村加快工程抢修进度,确保提前投入使用。
(三)开展洪水调查。认真总结三次洪水的抗洪经验,以“”、“”和“”洪水受淹范围为界,开展洪水调查,进一步完善小流域防洪预案,调整防御重点,明确危险区、警戒区的范围及人员,在重要地段设置水位观测点,划定相应的警戒、转移水位。组织各乡镇、村参照“”洪水,开展人员转移、抗洪救灾预案演练,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灾避灾、应急自救能力。(1)(2)(3)
第二篇:县抗洪救灾灾情汇报
材料
本月17至22日,我县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19日8时至20日8时降雨312毫米,20日8时至21日8时降雨355毫米,21日8时至22日8时降雨310.6毫米,到现在止降雨量达1152.7毫米,使全县遭遇超过50年以上一遇的洪涝灾害。目前灾情进一步扩大,受灾特别严重的镇由原来的8个镇扩大到王坪、龙城、平陵、龙江、龙华、沙迳、永汉、麻榨、地派、龙潭、路溪等11个镇。洪灾造成我县城乡部分房屋受浸,人畜被困,全县公路、电力、通讯、陂头、水圳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毁坏,大部分乡镇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据气象部门预报,强降雨仍将继续,形势非常严峻。至22日8时止,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受灾人口123250人(其中较为严重的有5.12万),受浸房屋15730间(其中倒塌457间),受浸农田65260亩、果树8236亩、农作物29772亩,被冲毁陂头417宗、渠道206宗,受影响的中考学生4902人,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共3.6万多人(其中王坪镇1.3万人,在房屋顶等候救援的群众约4512人),已抢救和疏散到安全地方。王坪镇因地质灾害发生2起山体滑坡事故,造成18间房屋倒塌,死亡1人,重伤2人,失踪5人。据初步统计,全县洪涝灾害经济损失2.36亿元。
××的抗洪救灾工作,牵动着省、市领导的心。灾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作出指示要全力以赴抓好抗洪救灾工作,省水利厅副厅长朱兆华连续几日驻扎我县,指导我县抗洪救灾;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市委书记柳锦州、副市长林添好带领有关领导及市直部门负责人到我县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业斌对我县的抗洪救灾工作专门作出了批示,并于 21日晚连夜赶到××指导抗洪救灾;市委副书记黄仕芳也专程来到××指导救灾工作。县委书记杨灿培,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詹小东亲赴抗洪第一线组织指挥抗洪救灾工作。其他县四套班子领导立即带队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全力组织干部群众投入抢险救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我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各方配合,及时快速,措施有力,秩序井然,从而把洪涝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我县抗洪救灾工作,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快速反应,统一指挥,科学调度,做到运筹帷幄、未雨绸缪。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召开抗洪救灾紧急会议,做到领导到位及时,反应快速,严密组织,措施得力。县专门成立了抗洪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亲自任组长,县长、主管三防工作的县委、县政府领导任副组长,县水利、三防、气象、民政、交通、供电、供水、公安、医院等部门领导任组员,统一指挥我县抗洪救灾各项工作,切实把洪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县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做到未雨绸缪,超前做好工作,如王坪镇、龙城镇18日下午就转移了大批的群众,从而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有效维护。
2、全面发动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抓抢险,切实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发动组织县直机关干部,各乡镇党员干部和村干部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进行抗洪救灾。我县根据灾情情况和救灾实际需要,组织了5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组成三个抗洪救灾工作小组,其中二个小组分赴受灾严重的王坪、龙城两个镇进行抗洪抢险,另外一个小组专门负责安置受灾群众。同时,各乡镇也组织了工作小组进行抗洪抢险。据初步统计,全县参加抗洪救灾的党员干部、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群众等共有28411多人,其中干部1970人,群众26100人;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341人;出动车辆1200辆次;出动冲锋舟19艘,木船32只,派发救生衣2310多件。
3、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确保抗洪救灾工作井然有序。灾情发生后,我县运筹帷幄,落实各项制度,确保抗洪救灾工作取得实效。(1)层层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和包干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层层发动群众投入抗洪救灾。县委书记、县长统揽全局,科学调度,亲自组织、指挥抗洪救灾;县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分赴各自的挂钩乡镇,亲临一线,坐镇指挥,各乡镇党政班子实行分片包干(1至3个村)责任制、镇府干部落实驻村责任制、村干部责任到村民小组及到户到人。要求各级各部门坚守阵地、包干负责,做到隐患没有查清、险情没有排除、救灾工作没有完成不准收兵,必须经县三防指挥部验收批准后方可收兵。(2)落实加班制度和领导值班制度,县委、县政府领导带头加班和带班,对重灾区和堤围、水库、山塘、电站、山坡进行24小时巡逻,排查隐患险情,切实做到严防死守、万无一失,及时掌握灾情,及时采取救灾措施。(3)落实报告制度。要求各乡镇书记或镇长及时做好汇报工作,做到早上9时和下午5时定时向县三防办汇报灾情,紧急情况随时报告。现经排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有永汉合口河堤、沙迳高沙电站、王坪王宾水库、密溪黄竹坑电站,现正组织应急分队、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排除。
4、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抗洪救灾工作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救灾重点,把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抢险、抓救灾。首先,安全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在安全转移受灾群众工作中,各级党委、党员干部和武警官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成效在抗洪救灾中得到充分体现。王坪镇是此次洪涝灾害的重灾区,灾情发生后,沙塘、社厦、旧梁、陈村、西埔、王坪等10多个村共有4000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这一情况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指挥抢险救灾,认真做好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工作。20日上午7时始,王坪镇党委副书记钟景文,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包片的田尾片救灾抢险,尽管知道家里遭灾严重也没有回家看一眼,(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直至21日晚才回家;20日上午8 时15分起,王坪村支部书记林金兴,亲自带领村干部在洪水中连续奋战了一整天,划着木板转移群众20多人;20日凌晨5时半开始,社厦村支部书记廖刘权,冒着暴雨、淌着洪水转移了一户又一户群众,逐家逐户进行清点人数,直至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才肯松一口气;20日上午7时25分起,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连续奋战,充分体现了“钢铁长城”的本色,冲锋在前,英勇救灾,共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1100多人;20日上午8时15分,县城附近有1040多名正在升中考试的师生被洪水所困,我县及时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如期完成考试科目。21日上午10时左右,王坪镇白沙河桥旁边的树上有两个小孩被抢险应急分队救获;21日凌晨起到21日上午10时左右,沙迳镇公安派出所干警汇同镇村干部英勇救灾,救出被洪水围困群众共100多人;21日上午8时始,县畜牧水产局鱼政大队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用一条橡皮艇救出王坪镇被洪水围困群众182人;21日下午2时始,县应急分队转移中医院被洪水围困的医务人员及病人260多人;21日下午11时始,县驻龙潭镇工作组在县组织部长杨荣同志的指挥下,会同镇村干部连续奋战至下午4时,转移群众100多人。22日凌晨 2点左右,永汉合口水库河堤塌陷40米长,抢救队伍汇同镇府干部将绝大部分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目前抢险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之中。我县的抗洪救灾工作,得到省武警部队的大力支援,昨晚9时左右,派出官兵60人,冲锋舟20艘,救生衣200套,直接支援永汉镇抢险救灾。其次,认真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灾情发生后,我县立即空出县会议中心、县影剧院等场所安置受灾群众800多人,县民政部门妥善做好安置工作,购买和分发被、席、蚊帐、衣物等物资2100多件,并安排好饮食,确保受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县移动公司捐赠价值3000元的移动通讯卡和大众卡支持抗洪救灾工作,并捐出衣物 350件给受灾群众。第三,扎实做好安全卫生工作。灾情发生后,公安、武警、消防等部门迅速介入抗洪救灾工作,安排专人在灾区24小时值班,确保灾区安全稳定;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部门迅速组织人员抢修线路,努力确保通电、通水、通路;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派出医护人员及救护车到救灾现场候命,确保受灾地区如有疫情能够得到控制,受灾群众如有疾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我县抗洪救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压力:
1、由于连日大暴雨,造成山体滑坡,山溪暴涨水急,大量基础设施严重遭到毁坏,特别是交通道路被冲垮或被阻塞,造成县城至各镇、镇与镇之间道路中断,致使县应急抢救分队及抗灾物资不能及时赶到有紧急灾情的地点进行抗洪抢险,严重影响了抢险的效率(如永汉、沙迳、龙华等镇)。同时,各镇的通讯和电力中断,给抗灾工作的协调指挥、人员和抗灾物资的调度带来不少困难,从而使抗洪抢险工作难度、工作压力越来越大。21日早上7时左右,王坪镇三洞村告急,由于道路被洪水冲垮,县抢捡分队连续砍树搭桥四次都被洪水冲走,抢险队不得不克服各种困难,绕着崎岖山路走了15公里才到达现场,抢救出被洪水围困群众11人。
2、受灾面广,被转移及安置的群众越来越多,救灾尤其是安置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县除南昆山旅游区外,几乎全县乡镇都灾情比较严重,全县被洪水围困的群众3.6万多人,尤其是被转移群众越来越多,给全县的救灾工作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如20日被转移群众有6500多人,21日增加到9570多人;被转移安置到县城的群众20日有390多人,21日增加到800多人,安排解决吃饭群众达1790多人。
3、救生设备不足(如我县橡皮艇只有3艘,后来向市借了16艘),而受灾面又广,全县有11个乡镇都遭灾严重,造成抢救面大,抗洪抢险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全县抗洪救灾各项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开展。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克服各种困难,竭尽全力做好抗洪救灾各项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抓紧做好复产重建工作,尽快建设美好家园。
几点建议:
我县是全省欠发达山区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原本就非常薄弱和滞后,此次遭遇50年以上一遇的洪涝灾害,致使我县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毁坏,这将给我县加快发展步伐带来影响和困难。为此,我们提几点建议:
1、恳请省委、省政府加大政策倾斜,加大对受灾地区的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尽快恢复和改善受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发展环境。
2、恳请省委、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3、为切实搞好我县的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恳请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给予在技术、人才方面的支持,帮助我县搞好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等工作.
第三篇:2007年县抗洪救灾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2007年县抗洪救灾汇报材料
面对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干群同心,军民联手,不畏艰难,团结奋战,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抗洪救灾。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雨情汛情灾情
今年我县雨情汛情灾情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降雨强。6月26日以来,我县全境普降大到暴雨,沿淮、东西两湖地区雨势强劲,雨量集中,其中城关285.1mm,王截流320.3mm,临淮岗313.3mm,特别是7月8日金寨县和我县南部乡镇突降大到暴雨,降雨量都在200mm以上,9日上午淠史杭总局从灌口集泄洪,短短十几小时内,汲河沿线50平方公里一片汪洋,平均水深1米以上,最深达2米左右。
二是灾情重。由于淮河持续高水位顶托,汲东干渠洪水来势汹涌,我县形成腹部吃紧、南北夹击、沿东西两湖、汲河、沣河洼地“关门淹”的惨重局面。7月11日下午3时16分,姜唐湖蓄洪区奉命开闸蓄洪,进、退洪闸同时进洪,进洪流量达2400立方米/秒,6万亩耕地瞬间被淹,灾情进一步扩大。截至7月14日上午,全县有26个乡镇366个行政村2659个村民组98356户48.21万人受灾,其中被洪水围困村庄501个,被困人口83489人,毁坏房屋2026户8140间,倒塌房屋1512户4968间;农作物受灾69.67万亩,绝收33.68万亩。全县水毁桥梁14座,道路297.8公里,涵闸、排灌设施和机电泵站204处,塘坝68处,输电线路54.5公里,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13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27亿元。
三是持续久。境内淮河干流持续高水位,目前仍全线超警戒水位。严重的内涝,造成大量农田、房屋、道路、供电线路浸泡在洪水之中长达半个月。
二、抗洪救灾情况
(一)超前谋划,构筑三道堤防
一是思想堤防。省、市防汛会议以后,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把全县广大干群的思想统一到“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上来。胡锦涛、温家宝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后,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提出一手抓防汛抗洪、一手抓生产救灾的要求,进一步树立了以人为本、抗洪救灾的思想。
二是组织堤防。汛前就调整充实了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同时成立了11个防汛前线指挥所,由县六个班子成员任指挥;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从而构筑起三级防汛救灾网络。
三是责任堤防。按照《防洪法》、《防汛条例》要求,严格实行行政首长和防汛指挥长负责制;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防汛目标责任书》。防汛期间,县防指组成2个督查组,进行巡回督查,结果一天一通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坚持夜巡夜查,确保防汛责任落实到位。
(二)众志成城,打好三场硬仗
一是抢险护堤。7月11日上午9时接市防指启动防汛抗旱应急I级响应命令后,我们紧急行动,不折不扣执行命令。淮干79公里战线上共有1500多名县乡村干部和4135名三线民工昼夜巡堤,拉网式检查。600名武警官兵在临王段和蓄洪大堤,军民联手,巡堤查险。同时,对民生堤、隐贤堤、城西湖隔堤、城东湖龙腾保庄圩、胡姚保庄圩以及重点穿堤建筑物分段包保,严加防守。县防指紧急筹措碎石2680吨、黄沙3079吨、草袋20.5万条、编织袋8.26万条、土工布1.15万平方米、防浪布9.42万平方米,随时调用。截至目前,共发现并排除险情23处,确保了近300公里堤防安然无恙。
二是转移群众。按照“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要求,及时转移受灾群众。7月8日晚,面对姚李、洪集两镇200多个村庄近3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的严峻形势,县防指紧急调集10多条船只、5只冲锋舟连夜转移被困群众。省防指下达《关于做好行蓄洪区运用准备的紧急通知》后,县防指紧急制订《**县城东湖、姜唐湖蓄洪区运用搬迁实施方案》,抽调64名县直干部,进乡驻村,帮助做好群众安全转移。7月11日7时,省防指决定运用姜唐湖蓄洪区,我们紧急成立现场指挥部,下设十个组;安排中巴车10辆、货车20辆、大型运输船只2艘;抽调公安干警200名、县直干部100人、民兵应急分队200人,向上级防指请求武警部队支援100人。从上午9时30分开始,对转移区分片包保,责任到人,进行拉网式清场,确保了姜家湖4119名群众在中午12时前安全有序撤离,确保了当日下午3时16分姜唐湖进洪。整个搬迁过程,时间短暂,秩序井然,群众情绪比较稳定。截至7月14日上午,全县共转移群众83489人,无一人伤亡。
三是抗灾救灾。迅速组织全县国有、集体、私营排涝泵站全力开机抢排内涝,截至7月14日8时,全县累计开机22971
台时,抽排水1.57亿方,排涝用电526.41万度。
县委、县政府成立生产救灾指挥部,下设6个组;启动生产救灾应急预案I级响应。紧急下拨救灾资金400万元,购置方便面、矿泉水各15000箱,棉被360床,重点解决灾民吃住问题。组成13个医疗小分队,分赴重灾乡镇,确保了灾区无疫情发生。加强灾区治安管理,确保了社会秩序稳定。
安排民政部门牵头,组成3个救灾指导小组,深入灾区,查灾核灾,指导乡镇生产自救。制定出台全县农业抗灾减灾和补种生产预案,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清沟排涝,及时做好被冲稻田扶苗护苗,调运灾后蔬菜种子5000斤、玉米种子2万斤、绿豆种子10万斤、农药20吨、化肥1000吨,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践行宗旨,发挥两个作用
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抗洪抢险第一线,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成果。抗洪前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强化组织保证,成为抗洪抢险的中流砥柱。县六个班子成员以身作则,靠前指挥,吃住在堤;全县796名县乡干部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广大党员按照县委统一部署,严防死守重要堤段,与群众同吃同住同抢险,构筑了一道冲不垮的钢铁长城。近日,县委、县政府将组织县乡机关干部向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三、下步打算
坚持抗洪抢险、生产救灾、发展经济三个并重,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严防死守,确保堤坝安全
牢固树立防大汛思想,不以洪水暂时回落而放松警惕。密切关注汛情发展,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洪责任和措施,进一步加大巡堤查险力度,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大堤安全度汛。
(二)积极主动,开展生产救灾
切实做到“六有”、“四补”。
“六有”,就是全力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使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洁净水喝,有病能医,有安全感。
“四补”:一是以秋补夏。抢排内涝,抢种补种,加强田间管理,抓好秋种,力争抗灾夺丰收。二是以养补种。全面开展畜禽疫病防治,发动千家万户,补栏补槽,补投鱼苗,大力发展养殖业。三是以工补农。加强调度,优质服务,使工业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实现增产增效。四是以外补内。千方百计扩大劳务输出,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三)统筹兼顾,做好各项
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大灾不畏灾,奋力再提速,全力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环环紧扣,全场紧逼,大力发展以矿冶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经济、以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城镇经济。扎实推进12项民生工程;认真抓好计划生育、信访稳定、平安创建等;结合抗洪救灾,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活动,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007年县抗洪救灾汇报材料》来源于网,欢迎阅读2007年县抗洪救灾汇报材料。DM7
台时,抽排水1.57亿方,排涝用电526.41万度。
县委、县政府成立生产救灾指挥部,下设6个组;启动生产救灾应急预案I级响应。紧急下拨救灾资金400万元,购置方便面、矿泉水各15000箱,棉被360床,重点解决灾民吃住问题。组成13个医疗小分队,分赴重灾乡镇,确保了灾区无疫情发生。加强灾区治安管理,确保了社会秩序稳定。
安排民政部门牵头,组成3个救灾指导小组,深入灾区,查灾核灾,指导乡镇生产自救。制定出台全县农业抗灾减灾和补种生产预案,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清沟排涝,及时做好被冲稻田扶苗护苗,调运灾后蔬菜种子5000斤、玉米种子2万斤、绿豆种子10万斤、农药20吨、化肥1000吨,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践行宗旨,发挥两个作用
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抗洪抢险第一线,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成果。抗洪前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强化组织保证,成为抗洪抢险的中流砥柱。县六个班子成员以身作则,靠前指挥,吃住在堤;全县796名县乡干部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广大党员按照县委统一部署,严防死守重要堤段,与群众同吃同住同抢险,构筑了一道冲不垮的钢铁长城。近日,县委、县政府将组织县乡机关干部向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三、下步打算
坚持抗洪抢险、生产救灾、发展经济三个并重,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严防死守,确保堤坝安全
牢固树立防大汛思想,不以洪水暂时回落而放松警惕。密切关注汛情发展,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洪责任和措施,进一步加大巡堤查险力度,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大堤安全度汛。
(二)积极主动,开展生产救灾
切实做到“六有”、“四补”。
“六有”,就是全力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使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洁净水喝,有病能医,有安全感。
“四补”:一是以秋补夏。抢排内涝,抢种补种,加强田间管理,抓好秋种,力争抗灾夺丰收。二是以养补种。全面开展畜禽疫病防治,发动千家万户,补栏补槽,补投鱼苗,大力发展养殖业。三是以工补农。加强调度,优质服务,使工业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实现增产增效。四是以外补内。千方百计扩大劳务输出,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三)统筹兼顾,做好各项
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大灾不畏灾,奋力再提速,全力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环环紧扣,全场紧逼,大力发展以矿冶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经济、以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城镇经济。扎实推进12项民生工程;认真抓好计划生育、信访稳定、平安创建等;结合抗洪救灾,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活动,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007年县抗洪救灾汇报材料》来源于网,欢迎阅读2007年县抗洪救灾汇报材料。DM7
第四篇:抗洪救灾个人事迹汇报
丁义彦、彭刚抗洪救灾事迹
丁义彦,男,汉族,38岁,中共党员,现为汉滨区国土分局建江所干部。
彭刚,男,汉族,30岁,中共党员,现为汉滨区建民镇干部。
2010年7月18日、24日,因连续数日强降水致使建民镇各处出现严重险情,尤其是月河、付家河及汉江水位暴涨,百姓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我们作为党员干部,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积极发挥个人作用,努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一、不顾个人安危,认真做好群众撤离工作
7月18日,暴雨如注而下, 在交通受阻的困难下,我们徒步赶到七里沟村,和村干部一起查看雨情汛情,了解群众安全状况。面对不断暴涨的汉江洪峰,我们一方面耐心地做好住在汉江沿线低洼处群众思想稳定工作,一方面积极组织群众紧急转移撤离,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时间里,共撤离转移群众13户49人,确保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勇敢面对灾害,积极参与抢险
7月24日,安康境内又出现了新一轮强降雨,我们深入农户,逐户登记。当了解到一处可能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后,我们立即组织受影响的11户群众紧急转移,但有个别群众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家房后为锈山石,不可能发生会地质灾害。我们一人负责做群众转移的思想工作,一人负责监测滑坡体。眼看雨越下越大,滑坡点泥石流不断下泄,可包世康夫妇等两户人家仍不愿撤离,我们只有强拉硬拽,将这两户强行拉离了家,转转到了安全地带。就在撤离后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他家房屋便被泥石流摧毁,我们一边向领导汇报,一边清点人数,经核实11户46人无一例人员伤亡。
三、认真做灾害安排、自救,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在灾情发生后,我们坚持住在村上,与村组干部深入到各家各户及田间地头查灾核灾,妥善安置转移群众,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引导群众组织调配机械、人力,清除垮塌村道200余米,有效保障了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二0一0年八月十日
第五篇:2007年县抗洪救灾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2007年县抗洪救灾汇报材料
面对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干群同心,军民联手,不畏艰难,团结奋战,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抗洪救灾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雨情汛情灾情
今年我县雨情汛情灾情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降雨强。6月26日以来,我县全境
普降大到暴雨,沿淮、东西两湖地区雨势强劲,雨量集中,其中城关285.1mm,王截流320.3mm,临淮岗313.3mm,特别是7月8日金寨县和我县南部乡镇突降大到暴雨,降雨量都在200mm以上,9日上午淠史杭总局从灌口集泄洪,短短十几小时内,汲河沿线50平方公里一片汪洋,平均水深1米以上,最深达2米左右。
二是灾情重。由于淮河持续高水位顶托,汲东干渠洪水来势汹涌,我县形成腹部吃紧、南北夹击、沿东西两湖、汲河、沣河洼地“关门淹”的惨重局面。7月11日下午3时16分,姜唐湖蓄洪区奉命开闸蓄洪,进、退洪闸同时进洪,进洪流量达2400立方米/秒,6万亩耕地瞬间被淹,灾情进一步扩大。截至7月14日上午,全县有26个乡镇366个行政村2659个村民组98356户48.21万人受灾,其中被洪水围困村庄501个,被困人口83489人,毁坏房屋2026户8140间,倒塌房屋1512户4968间;农作物受灾69.67万亩,绝收33.68万亩。全县水毁桥梁14座,道路297.8公里,涵闸、排灌设施和机电泵站204处,塘坝68处,输电线路54.5公里,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13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27亿元。
三是持续久。境内淮河干流持续高水位,目前仍全线超警戒水位。严重的内涝,造成大量农田、房屋、道路、供电线路浸泡在洪水之中长达半个月。
二、抗洪救灾情况
(一)超前谋划,构筑三道堤防
一是思想堤防。省、市防汛工作会议以后,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把全县广大干群的思想统一到“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上来。胡锦涛、温家宝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后,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提出一手抓防汛抗洪、一手抓生产救灾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树立了以人为本、抗洪救灾的思想。
二是组织堤防。汛前就调整充实了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同时成立了11个防汛前线指挥所,由县六个班子成员任指挥;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从而构筑起三级防汛救灾网络。
三是责任堤防。按照《防洪法》、《防汛条例》要求,严格实行行政首长和防汛指挥长负责制;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防汛目标责任书》。防汛期间,县防指组成2个督查组,进行巡回督查,结果一天一通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坚持夜巡夜查,确保防汛责任落实到位。
(二)众志成城,打好三场硬仗
一是抢险护堤。7月11日上午9时接市防指启动防汛抗旱应急I级响应命令后,我们紧急行动,不折不扣执行命令。淮干79公里战线上共有1500多名县乡村干部和4135名三线民工昼夜巡堤,拉网式检查。600名武警官兵在临王段和蓄洪大堤,军民联手,巡堤查险。同时,对民生堤、隐贤堤、城西湖隔堤、城东湖龙腾保庄圩、胡姚保庄圩以及重点穿堤建筑物分段包保,严加防守。县防指紧急筹措碎石2680吨、黄沙3079吨、草袋20.5万条、编织袋8.26万条、土工布1.15万平方米、防浪布9.42万平方米,随时调用。截至目前,共发现并排除险情23处,确保了近300公里堤防安然无恙。
二是转移群众。按照“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要求,及时转移受灾群众。7月8日晚,面对姚李、洪集两镇200多个村庄近3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的严峻形势,县防指紧急调集10多条船只、5只冲锋舟连夜转移被困群众。省防指下达《关于做好行蓄洪区运用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后,县防指紧急制订《**县城东湖、姜唐湖蓄洪区运用搬迁实施方案》,抽调64名县直干部,进乡驻村,帮助做好群众安全转移工作。7月11日7时,省防指决定运用姜唐湖蓄洪区,我们紧急成立现场指挥部,下设十个工作组;安排中巴车10辆、货车20辆、大型运输船只2艘;抽调公安干警200名、县直干部100人、民兵应急分队200人,向上级防指请求武警部队支援100人。从上午9时30分开始,对转移区分片包保,责任到人,进行拉网式清场,确保了姜家湖4119名群众在中午12时前安全有序撤离,确保了当日下午3时16分姜唐湖进洪。整个搬迁过程,时间短暂,秩序井然,群众情绪比较稳定。截至7月14日上午,全县共转移群众83489人,无一人伤亡。
三是抗灾救灾。迅速组织全县国有、集体、私营排涝泵站全力开机抢排内涝,截至7月14日8时,全县累计开机22971台
时,抽排水1.57亿方,排涝用电526.41万度。
县委、县政府成立生产救灾指挥部,下设6个组;启动生产救灾应急预案I级响应。紧急下拨救灾资金400万元,购置方便面、矿泉水各15000箱,棉被360床,重点解决灾民吃住问题。组成13个医疗小分队,分赴重灾乡镇,确保了灾区无疫情发生。加强灾区治安管理,确保了社会秩序稳定。
安排民政部门牵头,组成3个救灾工作指导小组,深入灾区,查灾核灾,指导乡镇生产自救。制定出台全县农业抗灾减灾和补种生产预案,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清沟排涝工作,及时做好被冲稻田扶苗护苗工作,调运灾后蔬菜种子5000斤、玉米种子2万斤、绿豆种子10万斤、农药20吨、化肥1000吨,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践行宗旨,发挥两个作用
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抗洪抢险第一线,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成果。抗洪前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强化组织保证,成为抗洪抢险的中流砥柱。县六个班子成员以身作则,靠前指挥,吃住在堤;全县796名县乡干部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广大党员按照县委统一部署,严防死守重要堤段,与群众同吃同住同抢险,构筑了一道冲不垮的钢铁长城。近日,县委、县政府将组织县乡机关干部向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三、下步工作打算
坚持抗洪抢险、生产救灾、发展经济三个并重,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严防死守,确保堤坝安全
牢固树立防大汛思想,不以洪水暂时回落而放松警惕。密切关注汛情发展,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洪责任和措施,进一步加大巡堤查险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大堤安全度汛。
(二)积极主动,开展生产救灾
切实做到“六有”、“四补”。
“六有”,就是全力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使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洁净水喝,有病能医,有安全感。
“四补”:一是以秋补夏。抢排内涝,抢种补种,加强田间管理,抓好秋种工作,力争抗灾夺丰收。二是以养补种。全面开展畜禽疫病防治,发动千家万户,补栏补槽,补投鱼苗,大力发展养殖业。三是以工补农。加强调度,优质服务,使工业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实现增产增效。四是以外补内。千方百计扩大劳务输出,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三)统筹兼顾,做好各项工作
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大灾不畏灾,奋力再提速,全力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环环紧扣,全场紧逼,大力发展以矿冶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经济、以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城镇经济。扎实推进12项民生工程;认真抓好计划生育、信访稳定、平安创建等工作;结合抗洪救灾,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活动,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007年县抗洪救灾汇报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2007年县抗洪救灾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