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浴血长城(古北口抗战全记录

时间:2019-05-12 14:4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心得—浴血长城(古北口抗战全记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心得—浴血长城(古北口抗战全记录》。

第一篇:读书心得—浴血长城(古北口抗战全记录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虽说我们现在的时代已经是以和平为主流,但是我们也要时刻警惕外部的反华势力的阴谋。一个国家如果不去铭记历史,那么这个国家也不会长久的存在,它会慢慢的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为人们做忘记。

而中国一个泱泱大国,在70年前,却被一个形如弹丸之地的日本所欺凌压迫,这是不可想象的,而在这其中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鼓励而奋斗的民族英雄们数不胜数,正因为当时我们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军人只有去血肉之躯去与敌军的钢铁去拼杀,但是所支撑他们的信念确是让他们愈战愈勇、无所畏惧。

本书所写的是在1933年,历时两个多月的长城会战,此次战役共击毙敌军4000愚人,我方伤亡9000余人,再此请让我们向在为取得民族独立、国家独立所牺牲的先烈们致敬。本说的主角不是指挥官,不是将领,而是七个刚入伍的新兵,他们满怀着对于国家的忠诚,对于国家的责任,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参军,他们其中有普通的农家汉、有高中毕业考入大学的学生、做生意的商人以及东北军当中想要收复东北的有识之士。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故事走到了一起,成为了民族的脊梁,他们撑起了我中华民族即将倒塌的半片天空。

全文开始,首先是讲述了七兄弟的来历,而刚刚入伍不久就上了战场,在战争中,他们也从什么也不知道的新兵,慢慢成长为一个个的老兵,在战斗中他们所处的位置是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但是他们最后却做出了体现出中国人血性的事情,他们选择为撤退的其他军队殿后,而在当时的战争中,殿后就相当于死亡。他们没有畏惧什么,依旧是云淡风轻,“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或许这句话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在大部队撤退后,任然坚持一两天的时间,击毙敌百余名伤二百余名,最后全部捐躯赴国难,而日本侵略者,也佩服他们的英勇事迹,在他们牺牲地为他们建墓立碑。在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纪念碑被问上写道:古北口战役历时两月余,守军将士一低劣之武器御数倍之敌,毙伤日军五千余名,抗战将士亦有进八千人伤亡。巍巍长城,虎踞龙腾。荡荡潮河,源远流洪。将士守土,与倭抗争。为国捐躯,血染长城。

我希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让我再次铭记历史,让自己心中的民族精神更加清晰,让胸中的热血不止沸腾!随时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出发。

第二篇:具体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浴血抗战历史的感想

具体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浴血抗战历史的感想

“七月七,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把兵举,守南苑,攻丰台,身虽死,有荣哀。姚子青,守宝山,一营兵,只余三。段云青,一等兵,身体健……”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长达8年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实际上,从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地区冲突,1931年11月4日,发生在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的江桥抗战,在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下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国人民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战役,因此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日本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上海市,以及热河、察哈尔两省,至1937年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对于最早失陷的东北三省来说,抗日是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之久。

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是世界列强之一。中国作为一个百年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独自抗击如狼似虎的日本军队,胜算有多少,显然令人怀疑。日本军阀甚至扬言只要一个星期就可以灭亡全中国。当时的欧美舆论预测,中国海军只能抵挡一周,中国空军只能消耗一个月,中国陆军至多坚持六个月。我国内部的亡国论者,也认为抗战断无胜利的可能。但是,中国的爱国者和有识之士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他们认为,虽然敌强我弱,但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中国。毛泽东同志就曾打比方说,中国就像一口大缸,日本人想用半桶水就把大缸填满,那是不可能的。这种乐观与自信来自哪里?来自对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敏锐洞察。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开始觉醒,中国政治日益进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那种地广不足以为大、人多不足以为众、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衰弱局面,已经被民族觉醒和有效的政治动员所取代。这种表面不起眼而实际影响深远的变化,使中华民族在面对帝国主义侵略时,能够组织起全民族的抵抗。这就有效地弱化了不利于我的“敌强我弱”的一面,而强化了有利于我的“敌小我大”的一面。因此,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候,才吃惊地发现,自己所面对的已经不是甲午战争时的中国,不是八国联军入侵时的中国,也不是他们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时的中国了。这种由民族觉醒和政治进步而累积的精神能量,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射出无比耀眼的光芒,并凝聚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坚定力量。这正是中华民族能够结束屡战屡败的屈辱历史,夺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的深刻背景。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军民最终把日本侵略者逐出了国土,并使中国初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从此以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敢再像近代列强那样把中国视为一个欺压的对象,中华民族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确堪称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点。

毛泽东曾以气吞山河之势向世人宣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以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走向世界,这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良好开端。一个民族要走向振兴,就必须挣脱枷锁走向世界,争取国际荣誉,争取国际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受到世界人民的崇敬,使自身地位空前提高。

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实现了自民国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的统一与团结,这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前提。

抗战前的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各种政治势力,除了国共之间的对立和战争外,还有国民党各派系之间,中央政府和各地方实力派之间的斗争,地方实力派相互之间也是你争我夺,混战不已。在山河破碎,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中华民族各种政治力量、各个阶级终于摒弃成见,共同团结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民族敌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自我振兴。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得到锻炼,更加成熟,更加坚强,政治威望空前提高,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主要领导力量。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卢沟桥的炮声一响,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一致奋起,开展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还制订全面抗战路线,从斗争的实际出发,提出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关门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

抗日战争造就了我国一代科技人才,他们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宝贵财富。大批科技人员聚集战时大后方,埋头苦干,潜心科研,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巨大的爱国与献身热情,成为推动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屈辱史,历史也证明了中国人民能够在“灭种亡国”的最危险时刻开辟救亡图存的新出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无限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还昭示我们:中国人民既然能以艰苦卓绝的努力,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一定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新的振兴。

从8年的抗战历史里我们还能得出一些经验和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一直被笼罩在列强侵华战争的硝烟中,陷入战败、求和、割地、赔款的循环噩梦,先后与22个国家签订了745个不平等条约。这些非但没有换来侵略者的尊重,反而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招致侵略者更加疯狂、贪婪的掠夺。这一切的一切还根源于中国的落后!而日本之所以敢发动侵华战争,正是仰仗的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国防工业。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国情,经济实力和国防工业与日本相比,居于绝对劣势。

团结就是力量。30年代的中国,内乱不断,一盘散沙,军阀各自为营,纷争不已。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一个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政党、团体、爱国人士、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巨大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民族团结,使救亡图存成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所产生出来的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但使日本侵略者没能三个月灭亡中国,反而在与中国打了14年后惨遭失败。

自强而后自立。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第一次大觉醒,亿万中华儿女

第一次空前的大团结,在强敌入侵面前舍生忘死的第一次大拼杀。在日本侵略者的杀戮面前,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无所畏惧,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慷慨赴难,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抵御日军的新的长城,对抗整整14年,最终赢得民族之战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面对日寇这样的强盗,苟且不能偷生,委曲不能求全,拼杀才有出路,自强而后自立。只有拿起武器浴血奋战,将强盗赶出家园,我们才能安享太平。

我们当然不能忘记那段浴血抗战的历史,也因此,我们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安定环境,努力地建设我们伟大的国家,使我们的国家尽快走上强大富裕的道路;我们要更多沟通和了解,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使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都能在世界范围内尽享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我们还要始终高举和平与发展的大旗,团结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士,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三篇:具体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浴血抗战历史的感想

“七月七,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把兵举,守南苑,攻丰台,身虽死,有荣哀。姚子青,守宝山,一营兵,只余三。段云青,一等兵,身体健……”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长达8年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实际上,从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地区冲突,1931年11月4日,发生在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的江桥抗战,在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下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国人民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战役,因此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日本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上海市,以及热河、察哈尔两省,至1937年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对于最早失陷的东北三省来说,抗日是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之久。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是世界列强之一。中国作为一个百年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独自抗击如狼似虎的日本军队,胜算有多少,显然令人怀疑。日本军阀甚至扬言只要一个星期就可以灭亡全中国。当时的欧美舆论预测,中国海军只能抵挡一周,中国空军只能消耗一个月,中国陆军至多坚持六个月。我国内部的亡国论者,也认为抗战断无胜利的可能。但是,中国的爱国者和有识之士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他们认为,虽然敌强我弱,但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中国。毛泽东同志就曾打比方说,中国就像一口大缸,日本人想用半桶水就把大缸填满,那是不可能的。这种乐观与自信来自哪里?来自对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敏锐洞察。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开始觉醒,中国政治日益进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那种地广不足以为大、人多不足以为众、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衰弱局面,已经被民族觉醒和有效的政治动员所取代。这种表面不起眼而实际影响深远的变化,使中华民族在面对帝国主义侵略时,能够组织起全民族的抵抗。这就有效地弱化了不利于我的“敌强我弱”的一面,而强化了有利于我的“敌小我大”的一面。因此,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候,才吃惊地发现,自己所面对的已经不是甲午战争时的中国,不是八国联军入侵时的中国,也不是他们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时的中国了。这种由民族觉醒和政治进步而累积的精神能量,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射出无比耀眼的光芒,并凝聚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坚定力量。这正是中华民族能够结束屡战屡败的屈辱历史,夺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的深刻背景。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军民最终把日本侵略者逐出了国土,并

使中国初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从此以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敢再像近代列强那样把中国视为一个欺压的对象,中华民族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确堪称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点。

毛泽东曾以气吞山河之势向世人宣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以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走向世界,这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良好开端。一个民族要走向振兴,就必须挣脱枷锁走向世界,争取国际荣誉,争取国际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受到世界人民的崇敬,使自身地位空前提高。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实现了自民国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的统一与团结,这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前提。

抗战前的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各种政治势力,除了国共之间的对立和战争外,还有国民党各派系之间,中央政府和各地方实力派之间的斗争,地方实力派相互之间也是你争我夺,混战不已。在山河破碎,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中华民族各种政治力量、各个阶级终于摒弃成见,共同团结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民族敌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自我振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得到锻炼,更加成熟,更加坚强,政治威望空前提高,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主要领导力量。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卢沟桥的炮声一响,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一致奋起,开展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还制订全面抗战路线,从斗争的实际出发,提出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关门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抗日战争造就了我国一代科技人才,他们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宝贵财富。大批科技人员聚集战时大后方,埋头苦干,潜心科研,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巨大的爱国与献身热情,成为推动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屈辱史,历史也证明了中国人民能够在“灭种亡国”的最危险时刻开辟救亡图存的新出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无限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还昭示我们:中国人民既然能以艰苦卓绝的努力,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一定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新的振兴。

从8年的抗战历史里我们还能得出一些经验和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一直被笼罩在列强侵华战争的硝烟中,陷入战败、求和、割地、赔款的循环噩梦,先后与22个国家签订了745个不平等条约。这些非但没有换来侵略者的尊重,反而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招致侵略者更加疯狂、贪婪的掠夺。这一切的一切还根源于中国的落后!而日本之所以敢发动侵华战争,正是仰仗的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国防工业。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国情,经济实力和国防工业与日本相比,居于绝对劣势。

团结就是力量。30年代的中国,内乱不断,一盘散沙,军阀各自为营,纷争不已。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一个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政党、团体、爱国人士、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巨大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民族团结,使救亡图存成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所产生出来的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但使日本侵略者没能三个月灭亡中国,反而在与中国打了14年后惨遭失败。

自强而后自立。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第一次大觉醒,亿万中华儿女第一次空前的大团结,在强敌入侵面前舍生忘死的第一次大拼杀。在日本侵略者的杀戮面前,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无所畏惧,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慷慨赴难,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抵御日军的新的长城,对抗整整14年,最终赢得民族之战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面对日寇这样的强盗,苟且不能偷生,委曲不能求全,拼杀才有出路,自强而后自立。只有拿起武器浴血奋战,将强盗赶出家园,我们才能安享太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战争统一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正真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风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放养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全民族团结风斗的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条件。

第四,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们当然不能忘记那段浴血抗战的历史,也因此,我们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安定环境,努力地建设我们伟大的国家,使我们的国家尽快走上强大富裕的道路;我们要更多沟通和了解,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使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都能在世界范围内尽享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我们还要始终高举和平与发展的大旗,团结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士,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四篇:抗战胜利75周年心得

抗战胜利75周年心得两篇

本文仅供参考

抗战胜利75周年心得【篇一】

8月15日,对每一位中国人而言,都是值得纪念的日子。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抗日战争这场救亡图存的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篇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硝烟散尽,精神长存。中华民族的日益强大,让我们享受着和平、美好、幸福的生活,但越是如此,我们越不能忘记那段历史,越不能忘记伟大的抗战精神。铭记历史,是为了启迪未来。硝烟虽已远去,但我们不能忘记牺牲殉难的英烈和同胞,不能忘记那些衣衫褴褛的百姓,不能忘记战争之下国破家亡的折磨,更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耻辱。抗战历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壮丽篇章,那些我们不能忘却的记忆,让“奋发图强”成为几代中国人发出的时代最强音。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这种精神已然成为中华儿女的集体记忆和民族脊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中国人民抗战历史,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时代在变,但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却从未改变,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依然在时光的涤荡中熠熠生辉,着眼当下,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与发展同在,抗战精神永不过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伟大的抗战精神仍然具有宝贵的时代价值,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戮力同心、砥砺奋进。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让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中国用最短的时间,率先控制住了疫情,为各国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样板。在战疫一线冲锋的精神,正是抗战精神的延伸和升华,中华儿女把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了为事业的殚精竭虑中。可以说,如果没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勠力同心,就不可能有抗战的最终胜利,也同样不会有抗疫的伟大成就。

中华民族取得的一次次胜利,从来都不是因为有超级英雄,而是靠千千万万个平凡人贡献出非凡力量。疫情防控激发了无数中国人勇敢拼搏的英雄情怀,白衣天使们的美丽逆行,科研工作者的协同攻关,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社会志愿者们的岗位坚守……都把个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在最危险的地方,拼尽全力捍卫生命健康,维护公共安全。

薪火相传的伟大的精神,再次让中华民族在磨难和挑战中奋进重生,不断续写着新的辉煌。今天的我们,要继续铭记抗战历史,赓续抗战精神,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抗战胜利75周年心得【篇二】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在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特殊纪念日,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致敬那段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浴血奋战的伟大斗争,那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不朽篇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个专题《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文中提到,“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如今,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要汲取抗战历史中呈现的伟大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民族英雄挺立脊梁,为民族奋进延续文明圣火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为抗战英雄颁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时指出,“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英雄事迹为民族奋进延续文明圣火。在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里,无数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他们身上铭刻着不朽的战争史诗,他们挺起了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今天我们铭记英雄、尊崇英雄,就是要牢记这些英雄名字背后镌刻着的民族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向英雄看齐、向先进学习,厚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爱党爱国、服务人民中建功立业;传承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中奋勇拼搏;弘扬前赴后继、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担当作为、赤诚报国中彰显初心使命稳固如磐。

民族团结空前一致,为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筑牢根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部全民族的觉醒史和团结史,是各民族同胞紧密团结、同仇敌忾、并肩奋战的历史壮举,生动诠释了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才有民族未来的民族共同体理念内涵。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回望那段悲壮激越的历史画卷,各族同胞主动投入抗日战争,掀起了一场势不可挡的全民抗战巨澜,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共同铸就了一座宏伟的民族团结丰碑,全民族抗战史为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筑牢了根基,也是当代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教材。从《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实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为民族团结建立前提和基础,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抗战时期党的各项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落实与实践。铭记历史,就是要从中挖掘、汲取精神营养和前进力量,抗日战争中民族团结空前一致,展现出全国各民族同胞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历史一再证明,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国家兴旺之源。

回顾那段血与泪的悲壮历史,无论是救亡图存的抗日先烈、民族英雄,还是全民族万众一心团结抗日的民族气魄,都谱写出了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华丽篇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红色历史中得以升华,为民族复兴凝聚了磅礴伟力。汲取抗战历史中伟大的民族力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第五篇:抗战胜利70周年心得

抗战胜利70周年心得

抗战胜利70周年心得

七十多年前,一场抗日战争,一次招募,一条滇缅公路,使他们相逢在一起,将青春和生命无私地奉献给祖国,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南侨机工。

作为一个90后,七十多年前的那段抗战岁月,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对我们来说已遥不可及,我们也并没有像父辈那样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艰苦岁月。生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对那段历史的了解多是通过老师们的说教或老人们的回忆之谈,但抗战岁月的艰辛是难以想象得到的。

但当一部部的抗战纪录片将往事情景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时,它就瞬间触及了我心中的葇荑,我的眼眶湿润了。

这是一部名为《南桥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的纪录片。如其名,的确是被大多数人遗忘了的一个群体一个名词,或者无所谓遗忘而是根本就不知道。至少在这之前我不知道这个词,也没听别人提起过。它在百度词条下有着这样的解析:

南侨机工(又称南洋机工)是指抗日战争期间,从东南亚(俗称“南洋”)回中国参加运输工作的爱国华侨。1939年至1942年间,约有3200多名主要为华侨的汽车驾驶员和技术工人参加了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机工服务团”,补充了中国境内紧缺的卡车司机,为保障滇缅公路的国际运输线做出了贡献。其中,有1000多名机工牺牲。据统计,滇缅公路上超过三分之一的运输车量是由南侨机工驾驶的。

“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和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所以虽然几次的犹疑踌躇,到底我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虽然我的力简直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这是1939年白雪娇写给父母的信件。和她志同道合的是三千多名南侨机工,70多年前,他们因为一场战争相逢在一起。

在他们心里“国为重,家为轻;国最重,家最轻”,在他们心里“梁园虽好,终非故乡”,在他们心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放弃在南洋舒适的生活、优厚的报酬、财产的继承,他们舍割亲情告别亲人,毅然回境况未知的祖国的旅程。

1939年,中国的抗战进入到最黑暗的时刻,中国所有的国际通道几乎被日军封锁殆尽,只剩下偏居大西南的一条滇缅公路,这是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抗战生命线的战略通道。这是一条横跨高山大河的险路,迷雾重重、危机四伏,令人望而生畏,人们称之为“死亡公路”。南侨机工们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驾着满载枪支弹药的卡车星夜疾驰,为抗战中的中国输送“血液”。

根据统计,1939年至1942年的三年时间,滇缅公路一共抢运了50多万吨军需物资和1万5千多辆汽车还有那些无法统计的其他物资及用品,抗战中中国军队的物资和装备几乎有一半是通过滇缅公路运进来的,而运输着这些物资的汽车,正是由南侨机工们和其他司机一起驾驶的。他们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此时艰辛的岁月已在他们原本帅气的脸庞上刻下了斑驳的痕迹,1000多名青年机工长眠在了祖国西南的土地。

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功绩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为表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丰功伟绩,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让后人世代缅怀,永志纪念。1989年7月7日,“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在云南昆明建成揭幕,底座刻有“赤子功勋”四个大字。碑文写道:三千余南侨机工,“以自己的生命、鲜血和汗水,在华侨爱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也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这是对南侨机工回国抗战义举最真切的总结。

2005年8月30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在原滇缅公路中国段的终点——畹町,建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镌刻着每位南侨机工的名字。纪念碑高悬云空,直指苍天,气势雄伟,俯瞰着滇缅公路。碑座正面“华之魂 侨之光”6 个大字为启功先生手迹,高度评 价了南洋华侨机工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2013年3月4日,新加坡纪念南洋华侨年轻司机和汽车修理技工(简称南侨机工)的雕塑在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晚晴园)举行揭幕仪式,雕塑将长久展出。新加坡外交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高级政务次长陈振泉认为雕塑的完成并不是这个项目的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他说:“我希望借此雕塑,突出南洋华人社群当年如何积极参加中国的抗战和建设。晚晴园也要肩负起历史教育的重任,让学生认识早期先贤的努力与奋斗,教育年轻一代要珍惜得来不易的安逸生活。”

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关注未来不能视同愿意忘却。决不应该认为忘却是通向社会和平的通行证。记忆是国内和平的组成部分。”因为有记忆,个人和集体才会不断积累自己的行为经验,社会才能不断向更高的文明程度前进。今天,我们比在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都相信复兴之日终将来临。但在这时我们也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铭记历史,缅怀历史,用历史感悟未来。

近年来,南侨机工在国内和新加坡得到了更多媒体的关注,专门的历史研究团体也都已出现,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中国人比任何人都更应好好地讲述南侨机工们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曾经有那么一个群体,毁家纾难,冒着枪林弹雨在滇缅公路上不停地跑,为国家接上一根通往外界的生命线。重走南侨机工滇缅路,去看那曾悲鸣的怒江依旧奔腾不息,去看那重重高山依旧青葱险峻,怀着敬仰的心去瞻仰路头耸立的纪念碑,去感受一段沧桑悲壮的往事,去历经一段感动的旅程„„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回首近代,百年三万六千日,饱尝民族苦难,历尽变革风霜。烽火硝烟,江山激昂。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

回首七十余载,复兴之路上,先烈前贤们已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今天,我们在先贤铺就的道路上,应自信地走得更好、更宽、更远。铭记历史、缅怀历史,和实现中国梦都该是我辈及后人的使命!

下载读书心得—浴血长城(古北口抗战全记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心得—浴血长城(古北口抗战全记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松山抗战遗址心得

    参观松山抗战遗址心得市科技情报所龚姝2019年10月25日2019年10月17日,保山市科学技术局党支部组织大家到松山干部管理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单位不少同事都到过松山,我则......

    抗战胜利75周年心得感悟

    抗战胜利75周年心得感悟两篇本文仅供参考抗战胜利75周年心得感悟【篇一】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部绝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犹记......

    参观岳麓山抗战纪念碑心得

    英烈已逝,意志长存 ——参观岳麓山抗战纪念碑有感 烈士,一个让人敬佩又振奋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美好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再有澎湃的激......

    观看抗战70周年阅兵心得

    观看抗战70周年阅兵心得 李开兴 阅兵主要是对武装力量检阅的仪式。可是今年的阅兵却有着不同以往的意思,今年的阅兵主要是在非凡的2015年9月3日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抗战精神》读后感心得读书笔记

    读《抗战精神》有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伟大的国家,历经了千辛万苦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无数名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才换来这平静的生活。那一段历史对于现在绝大多数人......

    抗战精神筑牢民族新的长城

    抗战精神筑牢民族新的长城 作者:颜晓峰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5日 01版) 长城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土家园的永久象征。120多年前的甲午战争,清军凭仗旅顺要塞的坚......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李宸 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

    读书心得

    学习心得体会 《爱和自由》在中国,已经有至少30万家长读到了这本书。它的流传,不是因为潮流或炒作,而在于思想的吸引力,这是一本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书。而我们社会现在也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