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2014

时间:2019-05-12 14:5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201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2014》。

第一篇: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20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依法治国的一个总目标、五个原则、五个体系、六大任务,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系统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工作报告、《决定(讨论稿)》的说明和《决定》全文以及公安部、省公安厅、市公安局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思想认识和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就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公安机关法治建设谈几点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一、旗帜鲜明,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四大原则。

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关,是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承担着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双重职责,肩负着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必须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捍卫依法治国道路、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作为公安机关一名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执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尊严、权威才有坚实基础,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有可靠保障。

(一)坚持党的领导。要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对党的领导就在法中,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方式,也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才能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只有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宪法法律允许范围内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只有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的团结统一。因此,只有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才能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司法,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二)坚持法律至上。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法律至上,在党和国家的一切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范规范下运行,切实树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任何权力都要受到法律约束,决不允许任何人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执政为民理念,就必须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通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建立完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法律的实施,依法惩处各类违法犯罪,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坚持人人平等。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安机关在执法执勤过程中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公平、公开、公正地处理各类案(事)件,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实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确保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在法律面前,不允许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坚持执法为民。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客观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充分体现。执政为民落实在公安工作中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党的立法是人民利益的体现,执法是人民利益的实现,司法是人民利益的保障。作为公安机关,要坚持执法为民,每一项执法活动都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最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执法工作才有正确的方向,执法活动才有坚实的基础,要深刻认识到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的重要引领作用及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坏作用,要始终把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和执法规范化贯穿到执法的每一个领域和环节,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成效彰显执法为民主题。

二、围绕主业,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紧紧把握四个重点。

作为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要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努力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坚定法治理念,严格遵守法律。宪法和法律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立身行事的总依据。作为公安机关的一名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把宪法和法律作为依法办案、依法办事的根本标准和根本依据,把法律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公安工作中去。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坚定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信念,不断增强法治理念,树立法律意识,提升法治思维;认真遵守法律法规,要把遵守法律法规作为必修课,带头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义务,充分履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坚定不移做国家政权捍卫者、平安普洱建设者、公平正义维护者、群众权益保障者;认真维护法律权威,要把维护法律的尊严、体现公平正义的要求全面落实到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执法办案、服务群众中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二)善用法治思维,提升履职能力。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切实增强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不断养成和充分利用法治方式,坚持依法决策、依法办案和依法办事,不断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加强治安管理、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反恐维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全面加强对敌斗争,严厉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颠覆、分裂和破坏活动,确保国家安全、政权安全、政治安全;要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开展专项打击和整体防控,不断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复杂局势的能力;要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开展源头治理和应急处置,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要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开展保障安全和服务民生,切实增强公共安全管理效能;要善于依靠法律手段全面打击违法犯罪,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三)明确执法责任,规范权力运行。要以打造责任分解、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的完整责任链条为重点,建立健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刑事执法责任体系。要明晰执法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刑事执法责任清单制度,将法律赋予的执法职责细化分解到每一个执法岗位。要强化执法全程记录,既有效规范刑事执法活动,又为刑事执法责任认定提供支撑。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建立刑事案件冤假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实行刑事案件主办侦查员制度,严格落实办案责任制,确保刑事执法权力规范、有序运行。

(四)完善监督机制,增强执法公信力。要从内部管理、流程监管、外部监督等关键环节入手,严格落实网上办案、刑事案件法律审核把关、执法办案场所使用管理等制度,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管理;在遵守国家秘密和警务工作秘密的前提下,严格落实刑事案件办理回告制度和信访案件回访制度等,全面推进警务公开制度,采取公开栏、公报、通告、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微博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各类警务信息,最大限度地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进度、执法结果,让群众获取、了解、参与、监督警务活动,使执法办案活动置于阳光下,促进公安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办案的公信力,赢得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统筹兼顾,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紧密结合四项建设。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既要牢牢把握《决定》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又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全力抓好执法规范化、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队伍正规化建设。

(一)细化标准,落实制度,全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的根本要求,坚持公正司法,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作为刑侦部门,要以《刑法》、《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牢固树立法律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人权意识、诉讼意识和监督意识,落实证人保护、询问过程录音录像、刑事和解等制度规定,不断提高规范侦办案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全面推进以一长四必制为核心的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制度,进一步完善统勘和分勘相结合的模式,全面加强现场勘查工作。要认真落实《云南省公安机关刑侦部门执法工作标准化制度》,进一步完善办案程序、细化执法要求、强化执法管理、加强执法监督和错案追究制度,按照执法突出问题整改机制和公正、规范、有效、文明执法专项整改活动要求,认真梳理执法突出问题,落实监督整改责任和执法奖惩制度,努力使办理的每一起刑事案件都能体现公平正义。要严格落实命案一起不能错的硬性要求,深入推动一长双责、挂牌督办、诉前审核把关等7个机制和制度的落实,狠抓现场勘查、证据保管、移送起送和审核把关,确保办案质量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要继续健全完善以领导接访、案件督办、定期通报为主要内容的刑侦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不捕、不诉案件负增长,无罪判决和冤假错案零增长。

(二)突出重点,强化基础,全力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当前,我市公安刑侦队伍量少质弱,打击犯罪的任务日益繁重,因此,基础信息化是有效提升打击犯罪效能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由之路。要着力抓好增强刑侦战斗力的十大要素,明确刑侦民警信息采集录入的基本职责,狠抓情报资料积累、特情耳目建设、阵地控制、刑嫌调控、蹲点守候、侦查谋略等刑事基础工作,加大在侦办案件过程中采集获取信息力度。要以大情报系统建设为龙头,加紧整合各类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数据资源,实现情报、警综、指挥调度、网上作战、警用地理信息等平台建设和无缝对接工作,为警务实战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和数据支撑。要以四项评定和实验室认证认可为抓手,加大刑事技术装备投入和更新,加强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运行管理,突出提升刑事技术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水平,推进刑事技术的深度应用,充分发挥刑事技术在打击犯罪工作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三)贴近实战,完善机制,全力推进警务实战化建设。能否实现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办好案、更好地控发案,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标,是检验刑侦部门战斗力强弱的根本标准。要紧紧围绕《普洱市公安局推动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工作机制》,深化打击整合资源、快速反应、精确打击的刑事犯罪联动工作机制和对多发性系列刑事犯罪案件的专业研判、经营侦查、精确打击工作模式,构建以刑侦为主、指挥中心、网安、技术侦察等警种联动,以情报资料和技术侦察为支撑,打好合成战、科技战、信息战、证据战和阵地战,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严打态势。要继续加强市、县(区)公安局研判专班力量,健全完善情报信息研判应用机制,明确研判工作的主要内容、研判成果应用和工作要求,落实每周研判制度,采取分级、分类研判方式,开展具有指导防控决策的预警性研判和服务侦查破案实战的专案经营、案件串并类研判,探索实践具有特定作案手法、特定作案对象、特定作案场所犯罪活动的研判分析,推动基础信息与情报研判、打击犯罪有效对接,要大力推行刑侦、技侦、网侦三侦合一、技术关联串并运用新模式,不断拓展网上排查、网上串并、网上比对、网上分析、网上抓逃技战法,通过对海量情报信息的关联分析、碰撞比对,真正把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力。要加强SIS系统的建设,采录各类社会信息资源,加大DQB系统、云南刑侦网上作战平台、跨区域协作平台的深度应用,大力提升信息化破案的能力水平,努力实现从坐等发案、被动破案向发案前主动侦控转变,从大规模排查的粗放型破案模式向信息化支撑的精确打击模式转变,实现对有广泛影响刑事案件的快速精确打击,对多发性系列刑事案件的规模打击,对跨区域、流窜性刑事案件的整体打击,不断增强全市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现行案件破案数,及时有效回应群众期盼。

(四)政治建警,素质强警,全力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按照忠诚、敬业、专业的要求,着力锻造忠诚可靠、业务精通、智勇双全的刑侦队伍。要持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确保刑侦民警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要坚持内部挖潜,不断强化学习和培训,采取个人自学、参加讲座、案例分析、跟班学习、挂职锻炼、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学习法律法规、刑侦业务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做法,重点加强刑侦谋略、刑事技术、网上作战等内容的培训,全方位提升刑侦民警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培育更多复合型刑侦专业骨干,全力打造精通法律、精通技术和有侦查谋略、有侦查思维的侦查员队伍,努力成为执行法律和依法办案的模范,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要进一步强化法医、痕迹、理化、文检、视频侦查、警犬等专业力量建设。要严格执行《纪律条令》、《内务条令》等纪律规定,规范着装、仪容、举止等基本行为准则,着力培养刑侦民警良好的职业风范。

第二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在京召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共中央全会。全会将传递出怎样的改革信号,备受关注。以下是我个人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些心得:

“依法治国”一词的核心在于一个“法”字,而“依宪治国”最突出的中心词是“宪”。“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化成“法”与“宪” 的关系。广义上的“法”包含了“宪法”,狭义上的“法”只是指根据宪法制定和产生的由国家专门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从广义上的“法”来看,由于宪法是一国的根本法,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因此,“依法治国”中的“法”最重要的应当是“宪法”,“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如果“宪法”不能成为治国的“依据”,那么,依据广义上的“法”来实行“依法治国”就可能出现“法出多门”、“政出多门”的弊端,继而妨碍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落实。从狭义上的“法”来看,如果“依法治国”中的“法”只是指国家专门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很显然是存在缺陷的,必须要将 “依宪治国”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只讲“依法治国”,不讲“依宪治国”,那么,就无法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系统的贯彻和落实,法制的统一性就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从理论上看,不论是从广义上、还是从狭义上来理解“依法治国”中的“法”的含义,都不可能脱离“依宪治国”。

由于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是一切法律法规赖以存在的前提,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行为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保证一国法制统一性的制度基础, 体现了“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因此,旗帜鲜明地坚持“依宪治国”,就是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的大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法治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这个历史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可阻挡的。这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更加珍惜、爱护,落实到制度建设和具体的行动上,才能不辜负我们这个时代!

第三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基础、政治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点决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决定了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根本的政治经济制度来进行,并进而决定了我们不能简单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法治理念及法治模式。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毛泽东同志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为此,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多元。因此,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直面中国的现实,有效解决中国问题,“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即“以法治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的思想共识、价值共识、制度共识和行为共识,为深化改革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具体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服务于经济发展,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在社会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即通过建立良好的法律运行机制、促进法律秩序的形成来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并进而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条件,减少政治体制改革的风险。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培养法治文化,即培育法治思维、弘扬法治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生态文明,即依据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总要求,加强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能源资源、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法治体系,以法治来保障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统一上,坚持“一国两制”原则,更加强化大陆的内地法与港澳台法、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协调发展,以法治来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统一、保护国家利益,从而保障中国的和平发展。

法治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尽管法治本身也包括文化、理念或思想体系。早在2008年,吴邦国同志就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2013年2月,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中国的法治文明是世界法治文明的一部分,中国的法治分享了现代西方法治的某些原则、理念。同时,我们应当注意,法治中国建设实践不应受到“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影响。在我们的法治实践中,应关注中国法治实践的成功做法、经验,尽管这些做法、经验可能并不符合西方法治国家的条条框框或法学教科书的概念、定义;在坚持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关注中国法治实践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各地区、各层级尤其是基层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公正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完善那些经过实践证明确实有效并且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法治的做法,并及时以法治的制度形式巩固下来,使法治真正成为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改革和建设的有效实践。

法治中国的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立足点是中国国情,法治中国的本质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有效实践,这丝毫不削弱中国法治的世界意义。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一方面,中国法治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近现代以来国际社会提供的基本条件,比如市场经济、民族国家、全球化等。体现在法治上,中国法治也必然以 “宪法和法律至上”、“依法治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法治来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这些原则或理念作为法治建构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对于世界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法治中国本身就具有世界意义。对于一个处于转型期、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能够探索并建立其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同时也是为全世界、全人类法治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为全人类精神文明和全世界法治文明增添宝贵财富

第四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最新解读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这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必将推动中国法治跨越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从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全面”二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涵盖了党、国家、社会生活以及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了法治的“全覆盖”。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安排,至少体现出了四个方面的新意。

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根本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们党确立的伟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之中国,复兴中华之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之藩篱,攻克深层复杂之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之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提出了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总目标包含了多重意思。首先是道路、制度、理论的融合性: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者的融合贯通对应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其二是体系的完备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了两个方面五个部分的体系:一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二是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意味着国家法律体系与党内法规体系共同构成了法治体系,党内法规体系要与国家法律体系协调发展;三是推进的一体性: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就意味着法治建设必须要实现各个领域的协调、结构层次的均衡;四是努力方向的现代性: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还要落脚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表明依法治国要朝着现代法治的方向努力,进而通过法治化来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强调指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首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建设的结果。邓小平说,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革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基本做到了这一点。而十八届四中全会正是体现了这一认识。其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所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贯彻实施宪法,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键,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一致关系的集中体现。依法执政表现在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这是依法执政的核心内涵,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严格守法,按照法治的要求处理好党与国家法的关系;二是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是依法执政的第二个层面。通过党内法规来治党管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特色和经验。党自身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

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这些重大任务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立法工作和宪法的实施与监督。突出强调了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及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求完善和健全宪法监督制度和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宪法实施;完善党的立法决策程序,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依法赋予设区的市以地方立法权;等等。

第二,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明确了法治政府的六点特征: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要求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权力清单制;健全行政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合法性审查机制、责任追究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等等。

第三,公正司法与提高司法公信力。在三中全会决定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确保司法权独立行使和科学配置的制度机制,例如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还有司法责任制、司法公开、人民参与等改革举措。

第四,培育法治文化与建设法治社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等具体措施。在法治社会建设层面,强调社会治理法治化,要求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司法救助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等等。

第五,法治职业和人才队伍的保障。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始终还是要靠具体的人来加以实施。全会指出了法治专门队伍的建设方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明确了“四个忠于”的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机制保障。

第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全会指出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可以预料,很快会有具体的举措出台。同时,还提出了党委依法决策、党组织监督、党内法规建设、将法治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等具体要求。而且,更有新意的是,将依法治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和依法保障“一国两制” 和推进国家统一明确提了出来。

这些创新性制度机制和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法治规律和执政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难点的针对性部署和安排,需要我们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

开启法治中国新征程

廖永安:从总体上看,四中全会公报就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容体现了“新”、“实”、“全”三个特点。

首先,公报内容表述“新颖”。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等富含法哲学思想的表述,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份极富思辨的会议公报,更是一幅全新展开的法治蓝图。

其次,全会所明确的依法治国内容“实在”。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几项重大任务,不仅是纲领性的,而且都明确提出具体措施。比如,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等,都把法治任务落在了实处。

最后,全会明确的依法治国六项重大任务内容“全面”。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包括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推进依法行政;保证公正司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等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体现了党对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整体把握。

薛刚凌:十八届四中全会尤其强调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标志着我国的依法治国进入到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过去的法治建设主要是各部分孤立地推进,把重视系统性提上日程是第一次。这样的推进具有一定必要性,因为无论是改革还是反腐,都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尤其是我们处在转型期,只有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人治走向法治,从伦理走向理性,顺应时代需求,才能加速转型,缩短发展的瓶颈期。

杨伟东:公报全面深刻总结了我国法治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同时提出了我国法治未来的发展路径,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决定。任何形式的腐败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权力逾越了它的界限,背离了它的目的。法治是从根本上约束住权力的一剂良药,是防止腐败、反腐败的一种重要机制。约束住权力,腐败出现的几率就会降低,查处的腐败案件就会越来越少。

第五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30日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总结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部署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权威解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依法治国:一座新的里程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3日闭幕,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中央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掀开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崭新一页。

总目标与五大体系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全会提出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这是一个全新的表述,是对依法治国理论的完善和升华。

“如果说法律体系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主要是从法律制度建设的角度、从立法的层面谈,那么法治体系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完整的系统性的体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实现了从制度到制度实践的飞跃。”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封丽霞告诉记者。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杨小军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治体系的提出是从全流程来抓实施,来保障法律的实施。

全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马怀德特别注意到,全会强调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他认为,这说明我们党充分意识到,依法治国从党自身做起。将党内法规体系视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作为五大体系之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尤其对保证依法执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执政党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确立一个明确的坐标。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甄小英表示,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实现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

甄小英表示,现代政党的执政方式一定是要依法执政,治国理政一定是要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领导现代社会的政党,也必须不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克服人治,实现法治。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全会强调,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党能不能够守法,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关系能不能处理好,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拓展空间和能达到的高度。”封丽霞说,全会坚定地表述,一方面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同时也要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不可偏废。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全会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马怀德说,应该明确的是,推进依法治国将加强党的领导,不是削弱党的领导。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发挥带头作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受访专家表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推进,是依法治国更深入、更透彻的体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遵守宪法不仅是公民的义务,而且是执政党的执政理念,这是此次全会的一大亮点。

全会强调,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

“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甄小英表示,过去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里没有法治建设成效这个指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了政绩考核这个指挥棒助力,必将极大地加速依法治国的进程。

六大任务的实施亮点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封丽霞说,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是全会的亮点之一。这抓住了依宪治国的关键。

封丽霞告诉记者,如果宪法监督制度不完善,很大程度上会危害宪法的权威,保证依宪执政很大程度上会流于形式。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全会指出,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马怀德说,全会提出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党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这一制度应该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封丽霞认为,这个制度不但有针对性也有可操作性,是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保障。她说,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言压法,以权压法。

“现在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问题,只有保证司法机关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才能让群众在司法过程中感到公平正义。”马怀德说。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会提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甄小英表示,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就是要全民守法,全会对全民守法的强调就是要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杜绝选择性守法。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的表述让我眼前一亮,这是以前没有提到过的。”封丽霞说,强化规则教育、法治教育从娃娃开始抓,从学校、家庭、单位,全方位推进,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向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加速前行。

下载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2014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201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这次会议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治国理政的思路也明显见于法治政府建设上。 关注国家政策新闻的人不难观察到,“简政放权”是近一年多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精选合集)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10月20日,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我院组织党员学习四中全会会议精神。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全面、准确地学习贯彻全......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正宁县党校在县委礼堂举行的关于“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我认真学习会议公报,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振奋......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西峰乡中心小学 张新 2014年10月20日,备受瞩目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幕,议题早已确定为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10月20日,举世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我院干警在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收听收......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原创)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