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心与人生读后感
人心与人生读后感
首先是自己的两个感想: 人才就是人才,可以触类旁通,可以由此及彼,对信息的敏锐是一般人达不到的,所谓“为学既需分别精审,又贵善观其通”。书中一些基于生物学事实引出的想法即使是现在也很经得起推敲。读书啊,要读名著,要读好书,不要看杂志,没什么意思,那些文章里的东西很多都是在名著里偷的,你还不一定能发现是从哪里偷的,以为是很新奇的想法,结果很久以后说不定发现——古人已经论过了„„
这本书自己读的并不仔细,杂事不断,放假了在家又懒的利害,所以一拖再拖,但又一直挂着说过要写读后感,老感觉有什么事没干,不爽。今天是在不能忍了,草草看过一遍,便开始写这读后感。显然不是正常的态度,不过说是掩耳盗铃也好,说是自欺欺人也好,看一点书,写一点东西,总是有益的——相比于集中精神玩balance来说。
自己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有点目的性的。梁漱溟先生早年奔走国务,事功之情甚笃,也作出了不少的成就。跟毛泽东也挺熟,建国后常被叫去聊天,而且敢于直言(好像后来因此不被喜欢)。文-革时受了些苦,而且家里的东西被搜刮一空——但他对此很平淡。而我想在这本书里寻找的正是他遭受了反差如此巨大的变革后能保持平静的理由,一个人,应该只有在对生命和生活有了透彻的感悟和了解之后才会如此通达吧。
这本书成于一九七五年,但具作者说发源于五十年前,即一九二五年左右,所以可以说该书的记录正式作者几乎一生的感悟。据我的翻看(惭愧,只能说翻看),作者的想法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万一哪个愤青看了千万别觉得烦,马克思理论绝不是教科书上教的那样,教科书,不但太简单化,而且有些刻意的歪曲。生物学,如以达尔文进化论、动植物社会性等 宗教 三大宗教对于人心的影响
下面以我看得这个版本来分别论述:
绪论的安排比较怪异,居然独自占了两章。作者论述了那时的社会背景,对外界探索的热烈而对人本身了解的匮乏;讲了自己的思路:从人生(人类生活)以言人心,复将从人心以谈论人生(人生问题)。进行了“人性”的论述及“阶级”对其之影响。
恕我不恭,这部分的东西在现在看来没什么新意,特别是学过生物学并看过些心理学的人来看,不过是讲了讲对人自己探索的重要性,及“人性”到底是什么,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而这些论述现在已经是铺天盖地有些甚至已经上了教科书的,可能当时这些还比较不常见吧。该两章有句话比较有意思:“人生当勉励实践,理想必归合乎事实”。还有比较有趣的是论马恩学派的“秉持科学精神,已从人类历史社会发展之事实出发,以论究社会理想、人生归趣者”认为他们的学说还是“较好的一种伦理学”。
接下来的几章本别为:
第三章:略说人心
第四章:主动性
第五章:灵活性
第六章:计划性
第三章中,人心被作者定义为人的一切活动能力,思维感情感觉等,特性:发展不住,变化不定,又有共同一贯之处。又论人生——整个人生不过争取主动而已。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是人心的三个特点(从《论持久战》中借来的,可见作者相当推崇老-毛)。又介绍自己书议论人心的路线:“从知识引入超知识、反知识,亦即从科学归到形而上学,从现实生活上起作用的人心归到宇宙本体”——唬的我不轻。
接下来的三章分别论述了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认为生命的本性就是“莫知其所以然的无所止境的向上奋进”,主动性是人心的最主要特征。主动性又有赖于灵活性,即生命不受制于物而衡制胜于物的表现。著者认为世间万类,只有人类的灵活性最高,而且还在前进之中。看到这里我很不屑的想,又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受害者,又是人类是进化最优者的论调,并沾沾自喜的确信“自然并不会那么“势利”,各个物种都有自己的地位”才是正确的观点。但事实证明我是浅薄的,梁漱溟先生后面接着阐述了这样的观点:
“动辄说:“历史车轮”如何如何。其实生物演进,物种岐出,虽有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高下之第,曾无必进之阶;社会发展略示阶段,其间有未定为准者。
人类文化若从其整体来看,或言其历史的总趋势,那自是在不断地有所前进中,但非所论于各别单位、各别时期。”
这整个就是一协同进化论的基调阿!不得不佩服,一个非生物专业的人(哈哈,习惯称呼~~)居然有这么敏锐的直觉,厉害!
当然进化的大方向还是有的,作者也是从这一角度论述了人类“人心”的灵活性何以可以称最高,并还在不断进化。并很鄙视的说其他物种之所以进化的不好是因“种种歧误之先后纷出„„陷于歧误乃往复旋转其间耳”(which i can not agree)
另外该章还有一论述:“整体的灵活性实以其分子成员之趋于机械化换得来的(分工涵有集权之义)”虽然是在细胞水平上得出的结论,但这一论述实在与当下方兴未艾的“统和生物学”论调不谋而合。
灵活性从何而来,作者也有其观点:“舍己为人,热情所注,灵机大开,而猥琐自私者往往顾此失彼,进退罔措矣”。我想,这种信念应该对于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极有帮助吧。
计划性一章所占篇幅较长,而我却觉得没有太多有新意的东西,主要认为计划性是人心之基本特征(人生的基本特征是争取主动),介绍了人心的物质基础(大脑),理智与本能的辩证关系,自觉与意识的关系,还有知识对于计划性的作用。
作者认为计划性主要体现在“能静”上。我觉得也可以成为“能容”,能容,能静,才能思考,能计划,而不是像动物一样直接本能反应。由于“能静”,才能以理智来摆脱或控制本能,拥有更多的灵活性。
更需要注意的是该章最后作者基于对计划性的理解推导出人类社会必将进入社会主义而后方能达到和-谐的论断,认为只有如此人类才“真正脱离了动物界”(引恩格斯语)。但我,说实话,实在不敢相信人心的“计划性”会有这么大的力量——毕竟,地球容量有限,人会越来越多,竞争不会消失,世界大同,也许只是个梦吧。
接下来的第七章,“我对人类心理的认识前后转变不同”,作者介绍了他的心路:
“我一生思想转变大致可分三其,其第一期便是近代西洋这一路。从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后来折反到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是第二期。从印度出世思想卒又转归到中国儒家思想,便是第三期。”
认为以前和眼下,“人世间的是非善恶必在利害得失较量上求得其最后解释 ”,并指出将来“对付自然界事物必计较利害得失,却不用之于人与人之间;在人与人之间正要以融和忘我的感情取代了分别计较之心”。窃以此论并不见得高明,那时候气候恶化问题还没有凸现,也没有北极熊被淹死的新闻,所以老先生也想不到与自然也要“和-谐相处”,而不是计较利害得失的“对付”。在此我觉得浙江大学常杰教授主编的《统和生物学纲要》中关于地球不断整合的论述要更高一筹。不过那本书中并没有论及在整合的过程中人类如何自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提下算了,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想。
第八章,自然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要说的是自然在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人对自然的影响,不外乎人手的解放,人脑的形成等过程,不论。但另有一个观点,引马克思语“自然界是人的非有机的躯体”,说明人栖于自然界中,生命与整个宇宙相连相通。前面又有生命无内无外的论述,如举例,细菌生活在自己身体内,但他究竟算不算是“自己”呢?看到这里若有所悟,生命是精神的,身体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工具。作者后面说到“圣人践形”,这应该也是作者自己精神世界的一个写照吧。
第九章到第十二章,“人资于其社会生活而得发展成人如今日者”,及“身心之间的关系”三章,介绍了社会对人的塑造作用,阶级性的影响,身体与心灵之间的相互作用(身对心的影响,表现,作用;心之信念等对身的影响),介绍了男女不同身体构造产生的不同心理特征,更特意介绍了人心的“灵活性”特征及不断翻新的特性。这些论述大部分与当时的科学-潮流有关,在当时可能算比较新颖,但现在大半可称为常识了。不论。
第十三章,东西学术分途
第二篇:关于人生人心妙语
关于人生人心妙语
一、世界再冷漠,别人再虚伪,这些也与你无甚关系,你还是你,若把生活看成一种刁难,你终会输,若把生活当作一种雕刻,你总能赢。
二、人心都是慢慢打开的,建立在足够多的陪伴和信任上,但人心也是一瞬间关闭的,有过任何一次失望,就再也不会如开始那样,无条件信任了。
三、你再优秀也会有人对你不屑一顾,你再不堪也会有人把你视若生命。所以,成功时不要得瑟,落魄时不要堕落。
四、人生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演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演员,只不过,有的人顺从自己,有的人取悦观众。
五、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六、你只有走完必须走的路,才能过想过的生活,有的路,你必须一个人走,这不是孤独,而是选择。
七、人的一生中,交一个坦荡君子,会让你受益一生;处一个是非小人,会让你深陷泥潭。
八、以前以为坚持就是永不动摇,现在才明白,坚持是犹豫着,退缩着,心猿意马着,但还在继续往前走。
九、梦想这个东西,放在心中越重,离现实越远,不要等着天上掉馅饼,也不要奢望上天对你的同情,唯有去努力,才有可能看见一片新的天空。
十、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你不可以坐在坎边等它消失,你只能想办法穿过它,适当的放弃,是人生优雅的转身。
十一、当你很着急要解释自己的时候,提醒自己:缓十秒,也许十秒后,你就会意识到,事情值不值得,对方值不值得。
十二、人生,总是带着残缺的美,我们总是有太多的抱怨,太多的不平衡,太多的不满足,犹如一个被宠坏的孩子,总是向生活不断索取着。
十三、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候,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之时,需要的是镜子。
十四、人生在世如长河入海,决定胜负的,从来都不是一关一隘的得失和一时一地的盈亏,而是百川聚来的泓沛。
十五、很多事情,往往不是因为难,让我们不敢去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才显得很难。
十六、人就是这样,越是没有实力越爱说大话,世界上只有没有实力的人,才整天希望别人赞赏。
十七、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样。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十八、一杯水对于这个人的意义,是为了润喉,对于那个人的意义,没准儿就是为了救命。
十九、人活于世,谁都不容易,要学会善意的理解别人的冷漠和刻薄,更要学会珍惜和善待别人的热情和宽厚。
二十、真正的人生是放过自己,生活没有不苦不累的,压力和动力并存,心里的烦恼想得太多,让自己心太乱。
二十一、人心不是止水,总会出现许多出乎意料的事,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骤起而泰然处之;这样的定力需要高超的心智,也需要好的心态。
二十二、一个人的人生其实就是由大大小小的选择组成的。没有人能干涉和剥夺你选择的权利,因为这是你一个人的人生。
二十三、人,到了一定年龄,都是带着点心事,带着点难言的痛,每天笑嘻嘻地生活下去的。
第三篇:激励人心-读后感
读《激励人心》有感
最近,闲暇中,我阅读了《激励人心》这本书。书中朴实,严肃又不失诙谐的内容,让我印象深刻。从感性认识这本书到理性学习它,让我有感而发。————————前言。初读这本书,我了解到:《激励人心》是领导力领域的一部权威著作,是经过20年潜心研究,数千个领导力案例的剖析,几万个领导力评价工具的比较的结果。资深咨询顾问及世界级畅销书作家为我们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领导力的核心是对人的关心和激励,是心与心的沟通与互动,同时也提供了成为受人爱戴的卓越领导的150中方法。在本书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哪些成堆的著名的CEO们的例子,真正打动你的是书中叙述的“平常人”与“平常事”,这些人在你的周围,这些事与方法也是你能够做到的。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书中的案例屡见不鲜,只是我们没有刻意的去发现而已。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作为领导人的自身实践。如以身作则,在批评他人的同时先正视自己等等。其实更简单一点,就是作为一个领导,先要学会领导自己言行举止,才能领导他人的所作所为。何为领导力?具备卓越领导力的人,能够使他周围的人心甘情愿地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去努力,这就是领导力。
因为你影响着并带动着他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领导力中,激励人心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你是在影响人、影响人的感觉、影响人的态度。所以这就应对了书中作者所要强调的激励二字。
作为一个领导者,激励是你和你的员工对话的一种方式,一种语言,一种信息的传达。但激励并不是你用多么美妙话去陶醉他人,也不是用多么高昂的话去振奋他人,更不是用多么慷慨的话就博得大家的认可。在书中,也为我们讲解了激励的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激励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求、各种需要。
第二个方面,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和处罚并举,也就是我们说的“胡罗卜加大棒”,既要对员工表现出来的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同时也要对不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三个方面,激励贯彻整个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在事前要对员工个人的需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要去了解他们的个性,同时这个行为过程要有控制,对结果要有评价。
第四个方面,信息的沟通贯穿于整个激励工作的始末,从最初的宣传、动员、引导,包括对员工个人的了解,不管是通过非正式的聊天,还是很正式的报告,对员工行为过程的控制,以及对员工行为结果的评价都要依赖于信息的沟通。
所以,组织中信息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运行效果。
最后一个方面,激励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大家开心,开心只是过程中的锦上添花,最终目的是组织的预期目标有没有实现,包括这个过程中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有没有实现。
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优秀的激励、科学的激励、完美的激励,最终的结果是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同时得以实现。说的白话一点,就是使用个人的技巧与行动,带动他人完成集体和个人的目的。
可是光是激励是不够的,在会运用激励的同时,要看到激励的作用,从而看到激励后的结果。当激励得到反作用的时候,领导者要更正自己的领导方式,从而带领团队更好的完成目标。说道作用,其实作者在书中也讲的非常的详细:其实员工关心的是工作中受到的赞赏和认可是否足够多,直接上司和公司对其所做的工作的认可是他认为影响他工作投入度和满意度以及对组织忠诚度的至关重要的原因。影响一个组织绩效的实现跟组织成员的实力和能力真的有关系,但是这里有一个杠杆作用就是激励的作用。一个科学的激励制度,在四个方面可以影响我们的组织,第一,吸引更优秀的人来到企业,或者来到组织中。在很多发达国家企业竞争中,那些竞争力很强,实力雄厚的企业,并不一定会把高薪放在第一位,它是一个综合的吸引,包括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还有优秀的组织文化,这些都是一个很好的、科学的激励制度的综合体,它是用这种系统的激励制度来吸引人才。
第二个作用,人到了企业以后怎么才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呢?一个优秀的、科学的激励制度可以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员工发挥其才能和智慧。我们说通俗一点,你的员工一天八小时坐在办公室里面,一样在付他工资,一样的对他管理,他也可能是高材生,他具备很好的潜力和实力。但是潜力和实力对企业来讲,没有任何的价值,他愿意花多少真正的精力投入在工作中,产生效果和结果才是企业关心的。在有效激励这门课中有一句话就是,“你可以花钱买到员工八个小时,但是你买不到他真正的八个小时的投入”,而激励对于他是否能够投入地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个方面也是激励的第三个作用,我在组织很用心地工作了,但是我能够工作多久呢?一个优秀的激励制度能够帮助你留住那些优秀的人才,也能够让那些不符合要求的人才得以被淘汰。所以,激励是两个方面,有奖励也有惩罚。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三方面的绩效,第一、直接的成果,第二、组织创造价值,价值的实现,第三个是最关键的,就是未来的人力发展。缺少任何方面的绩效,组织不可能走的更远。每一个管理者时刻要思考,你是否在这三个方面有所贡献,第一、你现在是否实际地在创造一些成果;第二、你的成果
对组织来讲是否是有价值的;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你对组织未来的人力发展是否起到了激励作用,能够让更多的优秀人留下来为组织工作。
第四个方面激励的作用,造就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制度一定是包含着一种竞争精神的,通过一种竞争的环境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在这种竞争性的环境中,成员会感觉到环境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也会转变为员工努力的一种工作动力。“个人和个人的之间的竞争,也是激励的主要来源”,员工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成了激励工作的直接结果。
所以一个团队,理解激励并能够认识激励带来的巨大作用,那么他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书的标题为激励人心,顾名思义,激励的对象乃是人心。领导对其团队的员工所作的激励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摆架子,放空话,张冠李戴,这种激励只会失去员工对领导的信赖,人心涣散,员工与领导背道而驰,最终团队成为了团伙。
所以,激励人心的最好的期望就是;当我们明确了个人的价值观,明确了组织的价值观,而且为组织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去缓解各位,换来更高的投入度;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给予积极的反馈、建设性的反馈之后,有一点领导者需要去思考,也就是目标的制定。这个目标指的是有没
有给团队成员一个最好的期望,有没有表达对他们的期望,因为高期望一定会导致高绩效,积极的设想一定会创造积极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尊、相信自己、相信你的领导、相信你的成员,对所有人来讲,都是会很有收益的。
作为一个领导者,关注团队所有的人和事,释放积极的信号,积极的影响团队其他人的信念;用心倾听团队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学会共情,与团队所有同甘苦,共患难。才能真正的赢得整个团队的心,使整个团队结实牢靠的凝结在一起。
读完正本书,掩卷深思:力量来源于激励,无论是自身的还是他人的;同时也源于心的内在,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
第四篇:《驾驭人心》读后感
《驾驭人心》一书是我在良渚项目上有一次营销那边搞活动,兴业银行赠送的一本书,我简单看了一下目录,很不错,就拿来读,读这本书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也不是天天在看,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就拿来读读,读完之后,有些感慨,知道自己欠缺的太多了!
就在我写这篇日志的前不久,我刚刚走过一段弯路,就是因为我不懂得怎么去和我那些不喜欢的人沟通,导致我被人开了黑枪,为此我很是恼火,到现在也不是很确定到底是谁在背后开我的黑枪,现在想想,我真该谢谢这个这个人,因为他让我知道了现在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不能独断专行,完全按照自己的性子来,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性子来,那么你会吃很大亏的,人有时候就是犯贱,知道是不对的还要去做,等到吃了亏,才知道反省自己!
驾驭人心,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操控的一种策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细细观察某些人际交往的案例,你会从中很容易找到一些直接运用的、卓有成效的心理操控策略!对于那些有着成就的大人物而言,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大体都是由于:他们比平常人更仔细的观察他人、他们对于人性的洞悉更加深刻一些、并且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会自然的运用这一策略,即使他们对这一策略没有清洗的概念,但他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也会运用的非常娴熟,因为他们领悟到了有效运用驾驭人心的技巧和方法,《驾驭人心》读后感,读后感《《驾驭人心》读后感》。他们娴熟的驾驭人心,善于巧妙的说服别人、引导别人、控制别人、以致使对方心甘情愿的位置鞍前马后,他们可以将征服人心的艺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没一个细节。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那些成功者只不过更能借助他人之力为我所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关系网,而那些在人际关系网占主导地位的驾驭者则更能借助他人之力为我所用,从而造就自己的成功!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人,相逢是缘开头难,我们要想和他人真正的成为朋友,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喜欢你,给他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才能获得进一步交往的机会。有时机会也是通过我们自己去创造的,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当你对一个陌生人的所有一切都很了解的时候,那么你一定是一个胜利者。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对方不对你说一个“不”字,那么就要做到以心交心,彻底的打开对方的心扉。最终成为很好的朋友。
在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方圆处事,获得他人的支持,这是我的弱点,我不懂得方圆处事,才造成自己走了一段弯路,现在想想,方圆处事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这个我要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努力去学习,让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年轻人,总是喜欢意气用事,不懂得理性思考,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心理情绪,乱发一通,造成无意间给他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最终会失去很多的机会。这也是我的真实写照吧!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总是喜欢快言快语,说话不经过大脑思考,话都说完了,才去思考,但有些话说出去了已经无法挽回了,即使后悔也没用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卖后悔药的,只能在今后注意了。
无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总会出现意见不相一致的时候,那么这时候我们不能去与对方争辩,而是以心攻心,处理对方的反对意见。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感慨,这本书真的不错,很好,建议大家有时间读读!
第五篇:《驾驭人心》读后感
------------《驾驭人心》读后感
第三次的读书活动,没有想到采取了各自选取书本的形式,同时也说明了公司领导希望能否让员工最大程度的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而我们这个年纪,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在当前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对此,我也对裴总及公司领导的一番苦心十分感谢了。同时也会不断的主动学习,多读书,并且学以致用,才是关键。
这次选取了梁汉桥先生的《驾驭人心》。希望能对自己的管理工作有所帮助。《驾驭人心》讲述了:从古到今,人们对于成功的标准判断并非都是取决于驾驭物质、贩卖商品的成功,而是驾驭人心、满足情感的成功。综观那些成功人士,他们一般都谙熟驾驭人心的心理控制策略,善于巧妙地说服他人、引导他人、控制他人,以致让对方心甘情愿地为之鞍前马后,他们可以将征服人心的艺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精通驾驭人心的心理控制策略,让你能够从别人的举手投足间读懂其心意,从而相机行事;从别人的一个小习惯、一个小细节就可以识别其为人,从而为我所用;从对方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能判断出对方内心隐秘,从而打开他的心门。
在管理方面,领导与其说是驭人,倒不如说是驭心。一个杰出的领导者应当学会从心理上领导下属,从而达到一种出人意料的更好的结果。而由于心理的复杂多变,要驾驭人心也实非易事。因而掌握这种权变之术,对于领导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何磨练自身品性先从自身找错,善于任用人才,营造患难氛围。一个优秀的领导是否就一定能很好的驾驭人心,这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但是,一个能收放自如地驾驭人心的人会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这是毫无疑问的。影响力作为领导的代称,是必须要作用于人才会有作用的。而追根到底,是要作用于人心的,于是对人心的掌握和控制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所以,无论是专横跋扈的独裁,抑或是广泛公正的民主,都是在博大精深的人心领导艺术中的伟大探索。人心是个复杂的难以捉摸的东西,所以无论以何种方式去引导,都是要用心的。“只有全心的投入,才能获得真诚的回报”。
所谓“察其心而识其人”,无论是在和生意伙伴谈判还是对下属的工作管理,都是十分有帮助的。而我发现,其实书中所述的一些理论,并不是多么深奥的东西,其实都是一些生活中我们所不注意的细节。这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所谓察其
心,真正需要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有细微的观察力,并且加以分析。书中所写很多知识,我们都是知道的,只是平常没有把它们运用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