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4:2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持久战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持久战心得体会》。

第一篇:论持久战心得体会

专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学号:2013313706

姓名:魏德龙

《论持久战》读书心得体会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一篇军事著作,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文章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速胜论”、“亡国论”等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论持久战》是一篇无论是军事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具有借鉴意义的文章。本文主要阐述了《论持久战》于今日之意义,对现实生活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论。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8年5月,在当时,正是抗战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自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精诚团结、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日本帝国主义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场战争,在东方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伟大 的。因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可以说,深受战争灾难,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不渴望战争的早日胜利。因而,战争的过程究竟是怎么样?如果是持久战,那么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战争的结局如何?这些问题随着战争的爆发,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深入,每一次战役的胜败、得失、进退不断出现,萦绕在许多人心中。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而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还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赂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困难时,可能会产生如同“速胜论”那样高估己方、低估敌方的过分盲目积极表现,也有可能产生如同“亡国论”那样低估己方、高估敌方的过分消极的心态。因此,我们就应该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当前形势,科学有理地分析目前问题,最终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或许有人会说《论持久战》已经落伍了,就拿伊拉克战争来说,美国根本没出动多少兵力就瓦解了萨达姆政权,大部分依赖高科技的军事手段。时代在进步,理论也不可能停留在原地踏步阶段,但理论的本质不会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不少人被中国高速发展的速度冲昏了头脑,认为我们生活中一个盛世。而此时国外却开始流行“中国威胁论”,排除国外反华势力的因素,大部分人只是被中国所谓的数据所蒙蔽。实际上,国际上对中国发布的数据大多是整体水平,而不是人均水平。就人均水平来说,我国在很多方面甚至不如很多发展中国家。而如今中国的建设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抗日战争相似,都将是一场持久战。因此,我们需要用全面、客观的观点去看待当下的中国,才能更好的投身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千古一帝唐太宗时说过一句流传千古的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的水,指的就是“人心”,这样的水,曾经让天纵奇才、文韬武略的隋炀帝杨广亡国灭种,身首异处,曾经让“力拔山兮气盖世”,勇冠三军的楚霸王项羽四面楚歌、自刎乌江;曾经让横扫整个欧洲,梦想缔造千年帝国的希特勒身败名裂……没有读过历史的年轻人,总是会被一些所谓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对这些看上去无法战胜的家伙胆战心惊,然而历史总会告诉我们,错误的总是错误的,天道好还,匹夫无不报之仇,这是朱元璋先生说的,按照我读中国历史多年的心得,正义常常会迟到,但不会不到,只要正义的人们掌握了足够的智慧和勇敢!

在这个人心惶惶的阶段,在这个很多人都看不清前进的方向的时刻,我平静的面对黑云压城的前方,正如1927年周恩来和朱德站在敌众我寡的南昌城头一样,我看见了黑云背后的曙光……《论持久战》,让我们在人生和市场的黑暗阶段,点亮明灯,逆风飞扬!

第二篇:读《论持久战》心得体会

读《论持久战》心得体会

在读完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论持久战》,我不禁为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领袖所折服。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在国家危难时的智慧实为令人惊叹。

《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而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当时战争的远见卓识和独到精辟,不是一般人能够匹敌的。刚开了头,后面的一些资料可能会和你收集的重复。你自己整理哈吧!!

论持久战主要阐述了下列内容:

1,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2,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3,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4,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5,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6. 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发表的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鼓吹“亡国论”“再战必亡”,为投降日本做舆论准备。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节节败退以及大片国土的沦丧,也使得一部分群众对抗战产生了悲观情绪。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则常常鼓吹“速胜论”,他们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外国援助上,幻想依靠英美等国迅速打败日本。在共产党内,一些人也有轻敌思想,以为依靠国民党200万正规军就可以使抗战速胜。党内党外都有人轻视游击战争,以为游击战争不值一提,抗战的希望在于国民党的正规军队上。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澄清混乱思想,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中国抗战能不能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这篇讲演。我感触很多。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持久战呢?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经历一帆风顺的一生,也不太会有注定失败的一生,成功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受过无数困难与挫折的洗礼,不可能不废吹灰之力就能享受幸福的生活。但是,只要你有毅力,不怕失败,不怕挑战,成功近在咫尺。所以“速胜论”与“亡国论”都是错误的,我们的人生同样需要持久战。在一生中,我们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正如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一样,人生或许有更多的时期,认清每个时期自己的任务,确立不同的目标,我们会过得更加充实。论持久战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断,那么在人生中,自己就是胜利之本,每一个人都掌握着自己的前途与命运,选择怎么样的人生道路,最终会有什么样的归宿,你,都是根本。我想,作为大学生我们现在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去学习思考论持久战,去体会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赋予它不一样的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我们的使命,不断的成长与提高。

第三篇:论持久战心得体会

生命的启迪

——读《论持久战》有感

我一直都很仰慕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近日,读了一下他的《论持久战》,在佩服他的智慧之余,也感觉到自己在他的字里行间中学到了许多的东西,让自己更加懂得生活的真谛。

他的文字很朴实,但是,在朴实之中,我却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语言的魅力。在抗日战争初期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由于中国的实力与日本侵略军的实力有着很大的差距,因而出现了“亡国论”,消极的情绪在国民中蔓延着,毛泽东主席在总结几个月的抗战经验的时候,评判了这种言论和另一种“速胜论”,同时,分析了中日战争的当前局势,逐一说明了抗日战争中两个国家的优势与劣势,最后得出了中国必胜的结论,但是也说明了,在此之前,抗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由于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并不能判断具体的时间。

本文通过对敌我双方的实力,人口,经济实力,消耗等各个方面的对比,说明我们国家的正义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帝国主义的优势将逐渐减小,中国人民的优势将会变大,正是这种逆转,证明了中国必胜。

虽然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了,但是我觉得,《论持久战》依然拥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学习毛泽东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是分析的能力,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为了驳“亡国论”者,详细的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优劣势,最后在大量事实的支持之下,才提出最后的结论——中国必胜。在现实之中,我们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困难与坎坷,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用自己的感觉来做决定,大部分情况下,结局总是朝着我们不希望的方向发展。读过《论持久战》之后,我觉得,在那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冷静,冷静的头脑能使我们有着较好的分析能力,判断自己所处的局势,然后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其次就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悲观的失去信心,而是客观的去看待问题,像那些亡国论与速胜论者,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这些都是不对的。另外,事情总是在发展的,或许发展得很缓慢,但是,我们可以人为的去促进这种发展,直到事情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明确的指出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守,准备反攻与战略反攻,而历史证明,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从这之中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事物都是在发展的,有坏的时候,更有好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失去信心。

再次,《论持久战》中还谈到了主动性,灵活性与计划性。说的是战争中的主动地位,兵力的灵活运用,与在一段时间内战略的相对固定性。我想,生活亦是如此,生活的主动权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许,别人会给我们一些建议,但是,如何去做,如何去把握,决定权在我们的手里,没有人能够代替我们作出决定。与此同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活不能没有计划,今天该做什么,明天会做

什么,只有计划好了,才能挑自己的效率,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多的成果,然而,这些也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内相对的计划,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没有计划出来的的人生,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要做的只是迎接他的到来,然后灵活的去面对。

„„

人生和战争何其相似,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很多东西也许是以抗战时期的眼光去看待抗日战争,但是,到了今天,他依然没有失去光彩,他的理论依然可以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我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我看来,那不仅仅是一本军事著作,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启迪。

09.10.17

第四篇:读《论持久战》心得体会

不仅是几纸薄文

——读毛泽东《论持久战》心得体会

创作背景及思想环境——

一九三八年的中国,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敌人的枪炮无情的荼毒我国领土。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战全面爆发。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暂时放下种种嫌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全民抗战拉开序幕。

当时,国民党奉行片面抗战政策,主要依靠官兵力量,忽视敌后战场和人民群众。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内部甚至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这些消极理论大大影响了全民抗战的积极性。为此,毛泽东于五月写下了《论持久战》,以正党内视听,稳定人心,进而扭转不利局势。

主要观点——

文中,毛泽东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他深刻分析了战争局势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

他明确了敌强我弱的现实性。敌人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实力远远超出我们。但这并不决定着我们必败的结局。从根本上看,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非正义,不道德,泯灭人性的。而中国人民的抗争是正义的,是符合道德伦理,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的。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敌人的行为是会被全世界富有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人所唾弃的。而我们的抗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会得到广泛的援助与支持。

要注意的是,日本虽然强大,但它的疆域面积和岛国特性决定了它的综合潜力,也就是自然资源,石油等战略物资严重不足,并且市场狭小。随着时间的延长,必然会消耗殆尽,又缺乏补充,由于美国等盟国对其实行贸易禁运,难以维系长时间的消耗战。一句话,以空间换取时间,拖死它,蛇口再大难吞象。用我们的时间战术打击敌人的空间劣势,这是毛泽东持久战理论的基础和根由。而事态的发展也充分证明此论断的高度准确性。

第二、他有力的驳斥了“速胜论”“亡国论”等非科学论调,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字字铿锵,句句有力,展现了一个时代伟人坚定而不乏严谨的撼人气魄,令人折服!

平型关,台儿庄的胜利并不能代表一切,敌我的实力差距是客观而明显的。速战速决取得胜利的“速胜论”是毫无事实根据的臆断。充分认识我方实力的不足,进而研究出更有效的战术,动员更广泛的力量,赢得更多更大的支持,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不是被胜利冲昏头脑,沾沾自喜,自我麻痹。

当然会有人走极端,片面认为实力的悬殊注定了中国抗战的失败,进而提出无比悲观的“亡国论”。

这种论断其实更为可笑。毛泽东对这种观点进行痛批,认为持这种论断的人是中国妥协倾向的社会基础,是政局不稳定,社会动荡,人心惶惶的幕后推手。且不提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单是那种急于求和,怯懦怕事的嘴脸便叫人不齿。

鉴于这两种非科学论断造成的大不利影响,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显得及时而明智,颇具针对性和时效性。

第三、他对如何取得战争胜利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实用且效果显著。他不止一次的强调发动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即强调“兵民”。如文中写道,“要有三个条

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可见,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极为深刻,一语见地。

其次,他认为“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即充分强调运动战和游击战对战局形势的重要影响。这种战术在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是与之前对对战双方所进行的实力分析密切相关的。敌人终究是个小国,大举进攻必然导致后方空虚。那么,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便顺理成章。《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等影视作品就鲜活再现了我党依靠军民团结展开敌后武装抗日的真实历史,也充分印证了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军事理论所具有的高度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时代影响——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经宣扬便震惊四座,对当时战局影响重大而深远。国民党桂系的高级将领,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得知这本著作的基本精神后,用“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加以概括,并向蒋介石推荐,蒋也十分赞赏,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著名诗人卞之琳曾经写下题为《<论持久战>的著者》的诗篇:“手在你用处真是无限/如何摆星罗棋布的战局/如何犬牙交错了拉锯/包围反包围如何打眼/下围棋的能手笔下生花/不,植根在每一个人心中/三阶段,后退,相持,反攻/你是顺从了,主宰了辩证法/如今手也到了新阶段/拿起锄头来捣翻棘刺/号召了,你自己也实行生产/最难忘你那“打出去”的手势/常用以指挥感情的洪流/协入一种必然的大节奏”。由此可见,毛泽东《论持久战》一文的历史地位之高无须赘述,担当了指导全民抗战的政治纲领和军事纲领的作用。全国人民在此思想方针的引领下,英勇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现实意义及启迪——

对我来说,《论持久战》不仅是一篇军事战略论述,更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辨意味的人生启示录,给了我很多关乎学习,生活,人生等方面的感触启发。

首先,我们要认清形势。学习上要明白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生活中要客观看待机遇与挑战。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思路明晰,坦然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

其次,我们要有耐心,沉得住气。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需要我们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从容不迫,脚踏实地。当然这不是一味的消极等待,而是暗自积蓄力量,去期待风雨后那道绚丽夺目的彩虹!

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这样!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应当汲取这一著作中的养分,来培育我们社会更美好和谐的发展。

战争忌急促冒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如此。放眼当下,许多人沾沾自喜,整日沉醉于既有的成就。确实,中国的经济奇迹让世界瞩目。GDP总量,经济增长率,各方面的进步,我们可以列出一系列漂亮的数据。当不可否认,我们国家的发展还有许多薄弱和不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民生问题的妥善解决,环境资源等等。我们眼前还有诸多困扰。这不是泄气,而是保持一种清醒的认知。只有认清问题,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它们。所以,我们应该摒弃盲目乐观,消灭新时代的“速胜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谋求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除此之外,现代社会也存在着类似“亡国论”的悲观论调。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只

是泡沫,最终将归于沉寂。甚至说,中国会因为经济总量的剧增而成为众野心国蚕食的对象,例如著名的“七省理论”。我不想指责其为危言耸听,毕竟每种论述都有它立足的依据。但我想说,现在的中国是一个蓬勃的发展中国家,它需要以一个昂扬的姿态大步前进。对假设的威胁畏首畏尾,失去锐气,绝对是民族发展的大忌!

归根结底,我们要利用《论持久战》中充分浸透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现实国情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实事求是,稳步向前!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文不仅体现了其高超的军事才能,更彰显了无比强大的人格魅力。如我文题,这不仅是几纸薄文,而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足以影响几代人而彪炳千古的鸿篇巨制!我们应当细细参详文章的意旨,让其中浸透的宝贵精神财富薪火相传,在现实发展中加以利用,让它灿放于历史星河,永不陨灭!

参考资料——

《论持久战》、《毛泽东语录》、百度百科

第五篇:《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在那个急需要军事天才来拯救中华民族的年代,创造了令人为之折服的军事奇迹!一次次在危难时刻,他把 我们的党,人民,和人民军队从泥潭中拉出来,又一次次领导我们的人民军队克服重重困难,使其发展壮大!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移,建立红色根据地,一次次反围 剿战争的胜利,再到长征途中,创造为世人称道的四渡赤水。尤其是决定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抗日战争,毛泽东更是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他创造性地提出了 《论持久战》,成功预计了这场中国与帝国主义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将面临的战争结局——规定了战争不能速胜„„中国不会灭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而只能是持久战。

毛 泽东同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军事思想财富,他往往是站在一个超越了军事的角度来对军事行动(战争)进行表述。这是毛泽东不单纯是一个军事家的体现!它是一 个政治家,一个哲学家。所以他的思想方向首先应该是先从政治层面着眼,再结合其特点运用哲学思想理论来进行认识,使其能看得更加深远更加深刻。

毛 泽东在写《论持久战》时,是在抗战初期,那个全中国人都最痛苦的阶段,毛泽东在思想上 点燃了全体中国人的智慧,最后击败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也是备加推崇,白崇禧更是将其视为克敌制胜之法宝,组织军事专家深入学习。自己也更是认真研读,又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看法。所以说《论持久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指导思想并不夸张!

政 治家和统帅应该作出的最重大的和最有意义的判断,是根据这种观点正确地认识他所从事的战争,他不应该把那种不符合当时情况的战争看作是他应该从事的战争,也不应该想使他所从事的战争成为那样的战争。这是所有战略问题中首要的,也是涉及面最广最基础的问题。这种军事家已经不单是一个军事家而已,他从全局从全 民族来考虑这场战争,来看下 《论持久战》的前一段语句: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 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 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

现在让我们再重温一下主席的经典论断!也就是《论持久战》的结论:“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只是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在战争的过程中„„使 中国军队的装备逐渐加强起来。因此,中国能够在战争的后期从事阵地战,对于日本的占领地进行阵地的攻击。这样,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 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 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一九三六年七月与斯诺谈话)“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由 于当前的抗战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因此,应该看到这 一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但我们相信,已经发动的抗战,必将因为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冲破一切障碍物而继续地前进和发展。”(一九三七年八月《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这些就是结论。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意见相反: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我们伴随着祖国的迅速成长而成长。感受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我们伟大民族,决不屈服于任何世界其他民族的那份壮志雄心!所以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不亚于我们以前的任何一代祖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我们来完成!

21世纪的我们,更要秉承这样的优良传统,用信心百倍、百折不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投入到我们日常工作当中,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好主席当年的那种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种人生理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我想应该是比单纯的学习那段历史抑或那段文字,对于我们来说更有价值!

下载论持久战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持久战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一代伟人毛泽东有很多令人钦佩的地方,我认为其中之一就是他的逻辑思维、辩证思想,在论持久战中就发挥的淋漓尽致。 他并不像大多数人一样,随便断言中国的胜......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前言: 这几天,我读了毛泽东爷爷所著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懂得了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之所以提出对日作战要坚持持久战,其根本原因就是从这场战......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通读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之后,使我更加懂得了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之所以提出对日作战要坚持持久战,其根本原因就是从这场战争的性质......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读完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论持久战》,我不禁为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领袖所折服。毛泽东的军事才能以及文采不得不令人佩服,而他......

    《论持久战》读后感范文大全

    读《论持久战》之感 岭南学院李桦09303020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是一部不朽的军事著作,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客观调......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读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才真正地了解到了咱们这一代开国领袖思想的深刻和当时的年代里民族矛盾,国内矛盾交缠的严峻形势。他就像一片激情洋溢的演讲稿,......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第一次认真研读的论文。抛开思想性、军事话题和历史背景,单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学习这篇文章......

    《论持久战》读后感

    5月26日,67周年。67年前的这天,是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抗战已坚持了十月 ,北平沦陷、华北沦陷、南京沦陷。虽有平型关、台儿庄大捷,但面对东方最强 大的帝国主义日本发动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