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面临的新挑战:是远离“山寨”还是拥抱“山寨”?[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14:1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企业面临的新挑战:是远离“山寨”还是拥抱“山寨”?[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企业面临的新挑战:是远离“山寨”还是拥抱“山寨”?[范文模版]》。

第一篇:中国企业面临的新挑战:是远离“山寨”还是拥抱“山寨”?[范文模版]

中国企业面临的新挑战:是远离“山寨”还是拥抱“山寨”?

最近这些年,英语的“话语霸权”开始被汉语所挑战,两年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不折腾”被直接译成“buzheteng”成为专有名词,现在又有了一个新词登上了西方主流媒体的封面:shanzhai(山寨)。

“山寨”的原意是指“穷寨子,穷人住的地方”,是与“大宅”相对应;还有一说,即是“绿林好汉之所”,与民宅相对应。目前的引申意是,逃避政府管理下的产品生产与经营,通俗而言即是盗版、克隆、仿制,以快速、低价、高仿、恶搞为特点(至于国内媒体目前兴起的山寨文化,模仿秀之类不在此讨论之列)。

这样一场“山寨”之风自2008年前,迅速在中国的电子产品行业风行,尤其是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高仿度越来越高,而深圳华强街也一度被戏称为“全球山寨贸易中心”。

“山寨”引起争议达到最高峰是2009年,那一年很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感受到中国“山寨”的强大力量,他们费劲心机、花费数亿美金做出的专利产品,一个月之后就可以在市场上发现性能与外观极为相像的山寨产品,而价格却只有1/10-1/5,那个时候很多跨国公司还动员本国政府向中国施压,要求打击山寨产品,保护知识产权。

两年过去了,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还在加强,但“山寨”不仅成为产品领域的普遍现象,还成为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个普及基因,如今电视中许多个“快男、超女、花儿、达人秀、超模、模仿秀”等等节目都可以说是“山寨”文化的践行者,“山寨”不仅没有消失,而且渗透到社会文化中,成为潮流。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毫无疑问,以牟利为目的,盗版、仿照、克隆其他品牌产品的做法是违法的,而且也是不当的,这一点相信所有人都会有共识。在这里,我们暂不去讨论“山寨”这种行为在法律、道德层面的“原罪”,这类问题还是交给社会学家和法律专家来解决。

回归到企业管理的角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面对目前的“山寨”风潮?在这种潮流和趋势(不管这种趋势是正向还是负向的)中,是选择远离“山寨”,还是拥抱“山寨”?是选择打败“山寨”,还是选择被“山寨”打败?第一领导力中心在研究中发现,“山寨”之于中国企业而言,可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这么简单,还包括技术、运营、管理、营销策略、战略、执行等等各个环节,一句话,企业的各个环节都面临“是否山寨”的选择。

如果要回答这个回答,还得从“山寨”的源头说起:

第一领导力中心在资料分析中发现,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香港,在结束战争状态后,百废待兴。为了现实的生活所迫,香港出现了很多小规模经营的工厂、家庭作坊,相对于那些国际大公司的产品,这些本地出产的小产品被笑称为“山寨货”(广东话中,意为“不正规”、“不正通”的意思)。当时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李嘉诚创立的“长江塑胶厂”,这是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小工厂,坐落在皇后大道西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如果从品牌知名度、规模而言,李嘉诚当时的长江塑胶厂所生产的产品也属于“山寨货”之列。但众所周知,要没有当年的“山寨货”起家,就不会有后来的长江集团、和记黄埔等赫赫有名的华人企业。

结论是:不仅在中国,包括惠普当年的车棚创业,微软比尔盖茨在学校的创业,柳传志在中关村卖电脑创业,马云在阿里巴巴的创业,所有这些知名企业在一开始都或多或少是从“山寨”起家的,而他们之所以快速成长为优秀企业,是因为他们的企业文化中都存在着创业时的“山寨基因”。

那么,这种让全球众多企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从初级创业到跨国巨擘的“山寨基因”到底是什么?答案是:基于客户需求的随需应变。大多数企业创业之初,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销售问题,所以很多企业家的第一个身份不是管理者,而是业务员,是企业的第一大业务员,无论主动还是被迫,“有奶便是娘”的生存逻辑,逼迫着很多企业到处“找食吃”,而能不能拿到“单子”,核心能力就是能否最快速度、最高质量的满足客户需求。

很多情况下,客户的需求一旦有变化,你都需要及时响应这种需求,这个时候,你往往会发现单靠自身企业的能力不够,于是你开始学会“眼睛向外”,要么去“调查和了解”(当年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他行业标杆企业是如何做的,要么直接到标杆企业那“挖人”,这种“拿来主义”曾经救活了无数的创业企业。正式客户需求的变化,逼迫着创业企业学会“山寨”,学会最快的响应客户需求,学会尽可能变所有资源为我所用,才有了企业进一步强大。这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山寨”文化之根。终于,我们后来看到,以德国家电为榜样的海尔,成为全球白色家电的领跑者;以速度著称的华为,尽管总被思科诟病,但如今却跻身本行业的全球三甲;当年因为商标问题被丰田告上法庭的吉利,如今成为沃尔沃的“新郎官”;原来靠销售IBM电脑生存的联想,却成为thinkpad“小黑”的新东家。所以,第一领导力中心也提醒现在的这些企业巨头们,当微软、GE、惠普、思科、DELL、通用、丰田、沃尔玛等企业呼吁中国政府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之时,除了他们遵纪守法捍卫正当利益的一面,他们似乎忘记了,当年的他们也是靠“山寨”历史更悠久的那些前辈,才得以发展壮大起来的,现如今,他们强大了,该如何面对后来的“山寨者”呢?

所以,中国企业在“山寨”这个问题上到底该如何抉择?到底该如何看待“山寨”?是选择远离“山寨”还是拥抱“山寨”?在第一领导力中心看来,知识产权终归是保护企业持续创新机制的法律机制,从全球企业的发展看,这一机制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但,另外一个层面,这种“基于客户需求随需而变”的“山寨基因”,不能也不应该被一些做大做强之后的企业丢弃。第一领导力中心在研究世界很多优秀企业基业常青的运营机制之后发现,这种发端于草根,但却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山寨基因”将会是一家企业持续增长,并坚持“不忘本”的核心所在。

当年的美国,后来的日本,现在的中国,未来的印度、越南、南非、印度尼西亚等等国家,只要经历工业化进程,经历市场化进程,这些国家都或早或晚会经历“山寨”的历程。历史告诉我们,从手工业社会过渡到资本社会,企业的原始雏形都没有摆脱过“山寨”,即便是目前的网络时代,很多新兴的创业企业依然带有很深的“山寨”痕迹(比如QQ与ICQ,开心网与facebook),山寨并不过时,山寨也绝非今日才兴起,山寨的背后是一家企业为客户需求而孜孜以求的行为和精神。

当然,如果为了满足客户需求,采取不当、不合理、不合法的手段,这种做法本身就脱离了“山寨”所倡导的,那就不是真正的“山寨精神”,而是“伪山寨”。

(以上文章来自第一领导力中心)

下载中国企业面临的新挑战:是远离“山寨”还是拥抱“山寨”?[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企业面临的新挑战:是远离“山寨”还是拥抱“山寨”?[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