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总结[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15:4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总结》。

第一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总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总结

由于学校领导的信任,我被选派去昆明参加省教育厅举办为期两天半(11月24日——11月26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

一、培训内容

11月24日上午8:00——12:00,《如何认识传统文化——〈论语〉、〈论语〉中的文化传统》(云南大学方铭教授)、《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原曹雪芹纪念馆馆长李明新);下午14:00——18:00,《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云南大学苏升乾教授)、《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概要》(云南大学高力教授)。

11月25日上午8:00——12:00,《当下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的形式、政策分析——基于湖北经验的思考》(姜海龙,武汉大学博士)、《传统文化中的才、情、志、趣》(聂长顺,武汉大学教授);下午14:00——18:00,《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帮孩子扎下人生幸福的根》(宁德锦,省委宣传部思想道德建设处处长)、《坚守与突围——传统文化中的书法遭遇当代文化所引起的反思》(成联方,云南大学副教授、书法博士)。11月25日上午8:00——12:00,《儒家经典价值与中小学经典教育》(于建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提升路径》(潘光伟,省教育厅德育处三生教育处处长)。

二、培训体会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学

国学,是治本之学。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是以中华文明为基础的,吸纳全球高度文明成果的,真正关心人类内在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学问。而中国传统文化,是这样的一种教化人民的,合乎人性的教导方法。我们的理念,是源自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是对全人类都有用的,不光是中国人,是世界人民都应该来学的优秀文化。所以说国学并不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

(三)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

其次,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所以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应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把发展看成为“反传统”,其思维方式就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起来。

最后,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辩证关系看,世界文明并非是某一个国家民族作用的结果,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当然,由于各方面具体条件的不同,在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各不同,但这只是作用大小的问题,而不是有无的问题。所以各民族的文化应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不应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三、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精心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

1、注重伦理,道德至上 在先贤们看来,德是首要的。比如,讲爱国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讲勤学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诚信的“言必行,行必果”“论必作,作必成”;讲友善的“融四岁能让梨”“温良恭俭让”等等,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三字经》《弟子规》到民俗歌谣,很多内容都是价值观教育的经典,教育者要为学生优中选优。

2、儒家为主,和而不同

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是儒家文化。当然,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既独树一帜又和谐统一。还有,和谐中的相反相成思想,和谐中的多样性统一特征,和谐思想的有机整体观,亦富哲理。对中小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应侧重选择儒家文化之瑰宝,兼顾其他学说之名作。

3、与时俱进,应物变化

传统文化,不仅是古代文化。许多学说流派都是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不断发展更新的,具有长久生命力。五四运动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民主革命时期所创造的文化,也纳入传统文化教育的范畴。这一时期的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汇的成果,与此前的中华文化相融通,是联系我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桥梁。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创新发展。

4、兼容并蓄,务实厚生

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输出文化,也学习其他民族的精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谁,都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绝、相互排斥、相互取代。同时,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发挥教化功能,助益国家治理,体现经世致用。在教育实践中,要让中小学生既更加热爱祖国,又懂得国际理解,还要明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

(二)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环节

1、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品德、语文、历史、艺术等课程标准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尤其是要增加爱国忠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诚信、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美德;在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中,也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应内容。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作用,促进思想品德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质文化资源。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至于开不开“国学课”,搞不搞专门教室,穿不穿长袍大褂,则不必做统一要求,关键是深入挖掘各门课程内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2、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完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体系,鼓励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鼓励他们多多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投身社区服务,丰富文化体验等。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避免把优秀传统文化当做作书本上的抽象教条,或是流于摇头晃脑与浅尝辄止。要动员中小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内化于心,增强自觉奉行能力。鼓励广大中小学生踊跃参加教育部组织的2015—2017周期“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活动,在小小百家讲堂、墨香书法展示和寻访红色足迹上传承美德、显露才艺、经受锻炼。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和历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到生动活泼的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娱乐活动中,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便于参与、乐于参与,在实践活动中陶冶心灵,逐渐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3、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要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中,与课堂教育教学互为补充。可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做示范;可以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平台,开展主题教育、理论研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可利用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载体,充分发挥其各自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

4、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管理工作

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顾及情感、追求和谐等积极因素,将其贯穿于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班级管理和其他面向学生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中,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力行,逐步将其内化为受益终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自觉。将贯彻2015版《中小学生守则》的过程,作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管理工作规律,在学校、学生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地建立联系,使之适合我国文化特点、现实国情、学生认知规律和民众心理特点,努力将中小学生造就成兼具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意识的一代新人。

第二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收集大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所有关于传统文化的篇章了解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里面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情况.发现传统文化所占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渊源与被解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

中国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佛教为天竺所传,但如今中国境内的佛教早已被汉化)。

(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

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2)创设文化氛围,培植创新的个性和品性。语文教育要通过和谐、欢快氛围的创设,通过美文的吟读,让学生的心灵在宽松、自然、恬静的文化氛围中得到解放;要创设积极探索的氛围,培育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好奇心,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要通过自由讨论、互相引发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让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探索,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毅力,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引发创新的火花。

(三)各个时代语文课本传统文化的份量--国学文化教育史

现在小学初中的语文课本里面, 传统文化的份量是很重的.但这个份量并不是一概而终得.课本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 六十年代当时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大炼钢铁的,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的。

70年代的广州是马、恩、列、斯、毛关于思想文化工作的论述,二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辅导,三是阶级教育,四是大批判,五是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小评论,六是革命故事。

而上海毛主席文章和诗词、马恩列斯文章、鲁迅杂文占50.2%,样板戏选场、评论、总结、家史和通讯占37.3%,古代诗文仅占2.4%。

80年代中小学语文教材,真正的范文逐渐增多,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文数量急剧增加,而有关政治宣教的内容则大幅度减少。有专家举例说,1982年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中,古文占1/3.到了二十一世纪, 发布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则在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之外,特别强调了“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中国传统诗歌和民族文化特性被重新提出来,并形成一个主流趋势,再将来的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艺术研究院周汝昌教授曾批评过“古典诗歌”、“旧诗词”提法的不科学。他认为,这种名词的出现,是由于“忘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诗歌的体制之所以形成,完全是由于中华民族的主要语文即汉语文本身所有的极大的极鲜明突出的特点特色,这种特点特色,决定着民族传统诗歌的一切特点特色之产生、之发展、之成熟完美——而且这是经过了祖国数千年文化历史上的无数艺术大师们的探索、实践、积累而取得的最辉煌的成就”。

二 如何普及国学文化?

经过一番寒彻骨,中国传统文化最终还是要发展成一个主流趋势,在将来的发展中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在这股趋势中更好的发展自我?中华文化培训课程中说到:诵读国学

文化经典应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必修课。我国国学文化教育史、所有大师级人物的成长经历以及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告诉我们,从小诵读国学文化经典意义重大,好处很多。

一是可以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格。国学经典中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做人、做事、从政的道理,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理想、志向、气概、胸襟、正气、情操、奉献、修身等哲理真理,只要少年儿童坚持从小诵读国学经典,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慢慢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就会逐渐变成知书达礼,积极向上,行为规范,品德良好,人格健康的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好人才。

二是可以培养良好的记忆力,开发智慧潜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3—16岁是每个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读书没有难的概念,背书没有难的概念,记忆没有难的概念,并且在这个时期,只要读得遍数多,就自然记得住,只要记得住也就难得忘;甚至读得遍数越多,就会记得越牢,他们的记忆力也越发展得好。特别是在这个黄金时期,诵读国学经典,对开发他们的记忆力和智慧潜能效果尤佳。例如,现在全国有的5—6岁的小朋友就能轻松地熟背《弟子规》、《笠翁对韵》、《老子》、《大学》、《论语》、《孟子》、《庄子》、《唐诗》、《宋词》等几万字的经典原著,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三是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中国的语文教育史告诉我们,中国语文的学习有它独特的规律。不从小读好经典古诗文,是学不好语文的,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功底的。例如,在过去,只要读了两年或三年老书(即国学经典)的人,就会作对联、写诗,很有文化底蕴,而我们现在有的大学毕业生,学了16年语文,有的写信也写不好,文章写得都不通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其一是国学经典读得太少;其二是诵读国学经典的年龄太晚。

因此,我们要组织和指导孩子们从小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诵读一些国学经典,及时播下国学经典文化的种子,让他们切切实实的打下国学文化的童子功。四是可以促进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俗话说,语文能力是学习的工具,是开启其他学科大门的钥匙。如果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语文能力增强了,那他们的审题、概括、表达、理解能力肯定会增强,这是对他们学好其他学科肯定是大有裨益的。特别是他们进入中学后,因为有了扎实的国学经典功底,因此他们学习古文时会学得很容易,学得会很快,花的时间会很少,这样,就会腾出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其他学科成绩,从而促进其他学科成绩的大幅度提高,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通过学习国学文化经典,让学生切实打下扎实的文化功底,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不再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现象,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陈 荣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渊源与被解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

中国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佛教为天竺所传,但如今中国境内的佛教早已被汉化)

(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2)创设文化氛围,培植创新的个性和品性。语文教育要通过和谐、欢快氛围的创设,通过美文的吟读,让学生的心灵在宽松、自然、恬静的文化氛围中得到解放;要创设积极探索的氛围,培育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好奇心,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要通过自由讨论、互相引发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让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探索,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毅力,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引发创新的火花。

(三)各个时代语文课本传统文化的份量--国学文化教育史 现在小学初中的语文课本里面, 传统文化的份量是很重的.但这个份量并不是一概而终得.课本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 六十年代当时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大炼钢铁的,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的。

70年代的广州是马、恩、列、斯、毛关于思想文化工作的论述,二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辅导,三是阶级教育,四是大批判,五是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小评论,六是革命故事。而上海毛主席文章和诗词、马恩列斯文章、鲁迅杂文占50.2%,样板戏选场、评论、总结、家史和通讯占37.3%,古代诗文仅占2.4%。

80年代中小学语文教材,真正的范文逐渐增多,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文数量急剧增加,而有关政治宣教的内容则大幅度减少。有专家举例说,1982年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中,古文占1/3.到了二十一世纪, 发布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则在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之外,特别强调了“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中国传统诗歌和民族文化特性被重新提出来,并形成一个主流趋势,再将来的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艺术研究院周汝昌教授曾批评过“古典诗歌”、“旧诗词”提法的不科学。他认为,这种名词的出现,是由于“忘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诗歌的体制之所以形成,完全是由于中华民族的主要语文即汉语文本身所有的极大的极鲜明突出的特点特色,这种特点特色,决定着民族传统诗歌的一切特点特色之产生、之发展、之成熟完美——而且这是经过了祖国数千年文化历史上的无数艺术大师们的探索、实践、积累而取得的最辉煌的成就”。

二 如何普及国学文化? 经过一番寒彻骨,中国传统文化最终还是要发展成一个主流趋势,在将来的发展中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在这股趋势中更好的发展自我?中华文化培训课程中说到:诵读国学文化经典应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必修课。我国国学文化教育史、所有大师级人物的成长经历以及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告诉我们,从小诵读国学文化经典意义重大,好处很多。

一是可以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格。国学经典中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做人、做事、从政的道理,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理想、志向、气概、胸襟、正气、情操、奉献、修身等哲理真理,只要少年儿童坚持从小诵读国学经典,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慢慢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就会逐渐变成知书达礼,积极向上,行为规范,品德良好,人格健康的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好人才。

二是可以培养良好的记忆力,开发智慧潜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3—16岁是每个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读书没有难的概念,背书没有难的概念,记忆没有难的概念,并且在这个时期,只要读得遍数多,就自然记得住,只要记得住也就难得忘;甚至读得遍数越多,就会记得越牢,他们的记忆力也越发展得好。特别是在这个黄金时期,诵读国学经典,对开发他们的记忆力和智慧潜能效果尤佳。例如,现在全国有的5—6岁的小朋友就能轻松地熟背《弟子规》、《笠翁对韵》、《老子》、《大学》、《论语》、《孟子》、《庄子》、《唐诗》、《宋词》等几万字的经典原著,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三是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中国的语文教育史告诉我们,中国语文的学习有它独特的规律。不从小读好经典古诗文,是学不好语文的,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功底的。例如,在过去,只要读了两年或三年老书(即国学经典)的人,就会作对联、写诗,很有文化底蕴,而我们现在有的大学毕业生,学了16年语文,有的写信也写不好,文章写得都不通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其一是国学经典读得太少;其二是诵读国学经典的年龄太晚。

因此,我们要组织和指导孩子们从小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诵读一些国学经典,及时播下国学经典文化的种子,让他们切切实实的打下国学文化的童子功。四是可以促进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俗话说,语文能力是学习的工具,是开启其他学科大门的钥匙。如果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语文能力增强了,那他们的审题、概括、表达、理解能力肯定会增强,这是对他们学好其他学科肯定是大有裨益的。特别是他们进入中学后,因为有了扎实的国学经典功底,因此他们学习古文时会学得很容易,学得会很快,花的时间会很少,这样,就会腾出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其他学科成绩,从而促进其他学科成绩的大幅度提高,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通过学习国学文化经典,让学生切实打下扎实的文化功底,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不再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现象,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2014年9月15日

第四篇:志愿者培训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一、选择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A汤圆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2.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3.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4.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5.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 A河南 B 甘肃 C陕西 D山东 6.苗族的传统乐器是:

A笙 B笛 C萧 D芦笙

7.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8.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

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 铜鼎

9.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10.“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1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12.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13.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4.一甲子是多少年 ?

A、十年 B、三十年 C、五十年 D、六十年

15.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16.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 A苏绣 B顾绣 C蜀绣 D湘绣

17.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8.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 A圭表 B 漏刻 C日影 D漏壶

19.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 A雅乐 B燕乐 C清商乐 D蜀乐

20.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21. 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2.《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 A吴 B贾 C王 D史

23.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

A《牛郎织女》 B《孟江女》 C《白蛇传》 D《山海经》

24.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25.不属于文房四宝的是:

A宣纸 B湖笔 C徽墨 D河砚

26.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 A西施 B杨贵妃 C貂禅 D王昭君

27.微剧是什么传统戏剧的前身?

A湘剧 B京剧 C豫剧 D川剧 28.京剧服装中男性角色蟒袍上的动物是: A蛇 B凤 C龙 D虎

29.古稀之年是多少岁? 答:七十岁

A、60岁 B、七十岁 C、80岁 D、五十岁

30.“宰相”的“宰”最早指:

A高级官吏 B官吏统称 C低级官吏 D皇帝

31.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

32.“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33.“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 A、《红楼梦》 B、《陈涉世家》 C、《烈女传》 D、《三国志》

34.“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35.孔子是哪国人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36.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的 A、《归园田居》 B《桃花源记》 C、《归去来兮辞》 D、《岳阳楼记》

3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

A、西林寺 B、东林寺 C、庐山 D、龙虎山

38.玄奘去西天取经经过了多少个国家? A、100 B、110 C、128 D、138 39.“小李杜”指_ A、李白 杜甫 B、李白 杜牧 C、李商隐 杜牧 D、李商隐 杜甫

40.长城的长度为_

A、6300公里 B、6000公里 C、6800公里 D、5500公里

41.司马迁的史记共有多少篇?

A、108 B、120 C、140 D、160

42.下列哪个称号不是端午节的别称?

A、浴兰节 B、女儿节 C、地腊 D、中天节

43.下列不属于八大菜系的是_

A、山东菜系 B、四川菜系 C、赣菜系 D、湘菜系

44.粤剧共有多少行当?_

A、十六 B、十五 C、十八 D、十九

45.下列哪个乐曲不是十大古代名曲之一

A、《高山流水》 B、《阳春映雪》 C、《梅花三弄》 D、《汉宫秋月》

46.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恒景 B、后羿 C、王维 D、张衡

47.古代地理中划分阴阳有一套理论,其中表述山川河流的“阴”是指 A.山南水北B.山北水南C.山南水南D.山北水北

48.《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史 C.国别史D.编年体通史

49.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书院与地点不对应的是 A.岳麓书院 湖北长沙B.白鹿洞书院 江西庐山 C.应天书院 河南商丘D.嵩阳书院 河南嵩山

50.我们五大淡水湖与所在地不相对应的是

A.鄱阳湖(江西)B.洞庭湖(湖南)C太湖(浙江).D.洪泽湖(江苏)

51.以下哪种菜系不属于中国八大菜系之列 A、浙菜; B、鄂菜; C、闽菜; D、徽菜

52.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25、《信天游》主要流行于我国哪个地区? A.东北 B.青海 C.河北 D.陕北

53.我国戏曲音乐唱腔中的梆子腔产生于我国__________省。(A.陕西 B.山西C.河北

D.河南

54.《雨打芭蕉》是一首__________代表曲目。

A.潮州音乐 B.广东音乐 C.苏南吹打 D.江南丝竹 55.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哪个朝代? A、宋朝 B、元朝 C、唐朝 D、明朝

56.下列哪一种文体不须押韵 ?

A、乐府诗 B、白话诗 C、近体诗 D、白话诗

57.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是什麼花 ? A.腊梅花 B、黄花 C、菊花 D、丁香花

二、填空题

1.南宋最有名的抗金名将,其母亲在背上刺「精忠报国」的人是 答:岳飞 2.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在 桃园 结义。3.红楼梦的作者是 曹雪芹。4.三国志的作者是 陈寿。

5.什麼场合,状况可以用「弄璋之喜」来祝贺他人 生子。6.南宋最有名的抗元名将 文天祥,曾写过「正气歌」。

7.“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从而后》。8.传统武德的内涵为:仁、义、礼、智、信。9.我国最早的药典学著作是 《新修本草》。

10.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最早记载“磁石召铁”即天然磁矿石能吸铁的文献资料名为《吕氏春秋》。

11.著名二胡曲《听松》《二泉映月》是由音乐家 华彦钧 创作的。1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出自著名文学家欧阳修 之手。13.京剧中的“大花脸”属于生旦净末丑中的 净。14.被称为国家经典的儒家著作是《论语》。15.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16.文学史上的三苏是指 苏洵、苏轼 和苏辙。

17.我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指 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 和 睢阳书院。18.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 火药 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20.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 《红楼梦》。21.《诗经》分为 风、雅、颂 三大类共305篇。22.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祭奠是在 夏商周时代。23.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大约是在 两汉 时期。

24.京剧脸谱的构图样式有三种: 整脸、三块瓦脸 和 破脸。

25.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 国风 和代表《楚辞》的 《离骚》 并称为“风”“骚”。

26.为人传诵的《陋室铭》一文是唐朝文人 刘禹锡 所作。

27.中国的“五岳”指的是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 中岳嵩山。28.傣族人民的最大节日是 泼水节,也是傣历的 新年,时间大致在傣历的六月六日或七日,即公历四月中旬。

29.中国书法、绘画得力于 宣纸 的使用,才使作者的情感和个性充分展现出来。30.“爆竹声中一岁除”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名句,意思是在鞭爆声里,一年又过去了。这里的“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31.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反映了认识事物一个不平凡的真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2.「黛玉葬花」是中国古典小说 红楼梦 中的故事。33.北朝民歌中,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是 花木兰。

34.四大民间传说是《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35.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享誉海内外,著有「雅舍小品」是 梁实秋。36.西楚霸王是 项羽。

37.元代四大戏剧是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38.诗文中的四君子是 梅、兰、竹、菊 四种植物。

33、古代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通过殿试的进士第一名称为 状元。39.中国古代神话中,射太阳的英雄是 后羿。

40.「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是三国时代历史人物 曹操 的处事态度。41.妈祖身边两大护卫,各显神通,一是 千里眼,另一个是 顺风耳。42.俗语说:「螳螂捕蝉」下一句是 黄雀在后。43.《长恨歌》 是白居易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44.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个人物追太阳,后来渴死,手杖化为 桃林,这个人是 夸父。4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阕词的作者是 苏东坡。46.王维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中描述的是中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

47.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8.武术具有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作用。

三、判断题

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三年(×)(三个季度)

2..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隶书。(×)(小篆)

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芦笙。(√)

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蒿饼。(×)(巧果)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作者是王之涣。(√)

6.诗文中“腊月”通常是是一月。(×)

(十二月)

7.唐诗绝句中,第三句绝对不可以押韵。(√)

8.「孟母三迁」的故事里,孟母最后搬到的一个地方是庙宇旁边。(×)(学校旁边)

9.二八佳人是18岁的女孩。(×)(16岁)

10.「负荆请罪」的故事主角是司马相。(×)(蔺相如)

11.「环肥燕瘦」中的「燕」是指赵飞燕。(√)

12.我国创作妇女诗最多的诗人是李白(√)

13.唐代有两大文学运动,其中韩愈、柳宗元倡导的是“古文运动”(√)

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是张九龄(√)

15.科举制形成于明朝。(×)(唐朝)

16.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17.北宋四大家是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18.我国四大名旦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19.我国四大名瓷窑是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

21.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指的是厨师。(√)

22.“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中原的道路。(×)

(西域)

2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三年。(×)

(三个季度)

24.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文姬归汉”历史故事。(×)

(苏武牧羊)

25.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大约是在两汉时期。(√)

2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出自著名文学家 欧阳修之手。(√)

27.盛唐诗人,善边塞诗,以七绝善长,有“七绝圣手”之称的是王昌龄(√)

28.京剧中的“大花脸”属于生旦净末丑中的“丑”。(×)(净)

29.相传“推敲”一词出自唐代诗人 贾岛)的诗作。(√)

30.通称“四书”的是 <<论语>>、<<孟子>>、<<大学>> 和<<中庸>>。(√)

第五篇:传统文化培训总结

传统文化培训总结

传统文化是中华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4月24日,我校开展了以“践行《弟子规》,做礼仪教师为主题的教师传统文化培训,其只要内容是解析《弟子规》,并在工作中如何加以运用。

本次培训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对于孝道、感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书育人,教育者如果自己的德性不正,教育者如果没有“孝道”、没有爱心、没有人到自己的问题,我们何以教人?通过培训,老师们深刻认识到,孝道、感恩对于工作的影响、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唤起了教师更深刻的爱心。相信通过培训,老师们在教育工作中一定会把爱心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爱,并将这种无私的爱传递下去。

民族小学

2013年4月25日

下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总结[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总结[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文化培训总结

    篇一: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内容提要]:文化魅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不竭源泉,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后盾。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浪......

    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优秀范文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优秀范文五篇演讲稿是在一定的场合,面对一定的听众,演讲人围绕着主题讲话的文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用到演讲稿,你写演讲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以下......

    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演讲者:魏优 非常荣幸站在这里演讲我这组的课题,先让大家看一组图片开始我今天的演讲,看到这组图片,大家会联想到什么。今天主要讲的是学习和弘扬中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范文合集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

    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论坛》2013年第7期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课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牛安生① 【摘要】本文阐述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指出它是文化强国的必然之路;论证了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社团 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社团工作总结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