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南湾中学:黄元华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那么,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培育学习小组,逐步掌握合作技巧
许多合作学习的失败在于:学生不会倾听,不会交流,只会各说各的,各干各的,表面上有合作之形,实际上无合作之神。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了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在培育学习小组时,我认为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分阶段培育学习小组的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此时要注意合作小组内人数的起点是两人。一人说,另一人听,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价,然后换位进行,让学生逐步适应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当两人合作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我再结合具体情况逐步向3人,4人等多人小组过渡,同时注意让学生轮流当组长。
2、“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不能自己,开始“乱说”起来。究其故,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水平不一,组间不同质。因此,我认为在组建3人以上(含3人)的多人小组时,“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较为科学。
3、组员编号原则
所谓组员编号,就是给各小组的成员编上1号、2号、3号、4号的序号,用学生在组中的序号来区分其在组内的学业水平。比如,在组内成绩好的都编为1号,成绩中等的编为2号和3号,成绩差的编为4号。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就向全班声明:请每一组的某号代表本组发言,请大家同心协力帮助他,为他的发言做准备。在小集体的支持及压力下,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
提供给小组学习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我认为以下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是为学生探究学习的结果而组织的学习方式,不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教学环节。“我们正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前进的道路上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精髓,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走出误区不是难事。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线的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走好课改之路。
教学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第二篇: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那么,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培育学习小组,逐步掌握合作技巧
许多合作学习的失败在于:学生不会倾听,不会交流,只会各说各的,各干各的,表面上有合作之形,实际上无合作之神。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了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在培育学习小组时,我认为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掌控时机,当好导演,让 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到达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3.全班交换。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留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把握情况;对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先容解决办法。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它的意义是很大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说它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题目,如小组活动重视情势,缺少实质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关系不调和等;相应地解决这些题目的策略有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处理好情势和目标的关系等。就学生的参与度来讲:小组合作学习确切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经常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天生了听众,经常超出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取得信息,导致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生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类现象的缘由可能教师上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量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以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视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另外,大多数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更轻易出现任其自然的现象,这类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轻易发现学生是否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轻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缘由酿成的。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进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是构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缘由;另外一部份缘由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少个人责任感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整体的评价而忽视个体的发展!教师应当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而对传统的教学情势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量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教师既要考核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大家的聪明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很多。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情特点。
第四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浅谈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
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热闹却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组织一些竞赛,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比,小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有了同学的帮助,成绩将会逐步得到提高。因此,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从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第五篇:农村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
农村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
实效性的探究
田庄中学蒋勇军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论述了学习小组的组建以及面临的困惑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说明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中学英语课堂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中学,合作学习,英语课堂,实效性,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和实施的,它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新课标也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同时也是县课改试点学校之一。合作学习这个新颖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学习方式很快就激起了教师们的探索热情。自然也成为了教师们实践的重要内容。几乎每堂课都有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表现为有少数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或者只是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唱主角,其他的成员只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甚至有的在一起合作,也只是说说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合作学习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实效,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其一、优势群体比例小,合作学习难开展。
我们不得不承认,农村中学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城镇中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小学的英语基础几乎为零,这无疑给初中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压力和难度,也因此而导致了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群体甚少。我所教班级中的一个班,共有49人,分成12个小组,连选出12个小组长都很困难。由此可见,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群体比例小,使合作学习很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所以我们要花大力气和心思培养班级的英语骨干和英语学习带头人。让他们成为带动全班学习英语的桥梁和纽带。真正让学生管学生,学生教学生,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其二、农村学生基础差,合作交流胆子小。
学习英语要敢于动口,不怕丢脸。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胆子小,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课堂上,有时教师抛出一个话题之后,教室里鸦雀无声,许多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讨论,只是低头独自思考,或许有的迫于老师的威严,围在一起“合作”,也只是在说着或做着与上课无关的事,这种情况下的 1
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形式。不但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而且浪费了时间,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我们教者一定要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要学生敢于动口,学习“李阳”英语,大声地读,大胆地说。
其三、合作目标不明确,小组交流欠深入。
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致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深入进去,而且小组成员各自为政,成员之间缺乏深层的思想交流与思维碰撞。作为教师,应将学生要合作的内容、合作的要求以及通过合作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向学生交代清楚。以确保合作学习高效、有序地开展。
其四、分组活动时间短,合作学习不充分。
在时间有限的课堂里,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催促下结束了,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使合作学习无果而终。我们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合作内容的难易程度分配合适的时间,不可草草收兵。
其五、学生程度不统一,合作参与不均衡。
由于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其中,学习成绩优秀者占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权,成绩差的学生要么一声不吭地听别人说,要么做与合作学习不相关的事情,这样,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发言机会不均衡,而且小组意见往往只以优秀者的意见为主流,而忽视了后进学生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表现,及时表扬、鼓励,激发潜能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那么,在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呢?笔者一年来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一、合理组建小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作为英语教师,我认为有必要从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角度安排一个英语课堂的座位表。合作学习的分组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内向型学生与外向型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与英语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个小组以4人为宜。确定好每个小组的成员分配后,可以让各小组拟定组名、口号和奋斗目标。如我教的一个班的学生就分别以他们最爱吃的水果命名,如“Apple Team”,“Orange Team”,“Strawberry Team”„„有的则以他们喜欢的动物而命名,如“Tiger Team”, “Camel Team”有的是“Strong Team”,“HopeTeam”等个性化组名。我要求学生的口号必须是英语励志名言,如“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g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Where thereisa will there is a way” „„同时要求每个小组定出小组学习目标,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要达到的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二、培训优势群体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小组组建之后,要培训好一批素质过硬的“组长”队伍。每个小组至少要有1—2名英语学习能力较强者。教师对组长的培训,可以是早晚读课进行,培训的内容要依据学生的层次而定,可以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另一种方法是小组活动之前对组长的临时培训,包括课前培训和课内培训。“Go for it”教材中有大量的“Groupwork”,在小组成员活动之前,我通常会让几个小组长临时组合成一组,进行示范,老师加以指导,然后再由每个小组长组织该组的合作学习。
三、开展有效竞争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如果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四、适时引导调控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必须深入到个别小组,认真倾听个别同学的发言,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对于合作时间的长短要视合作内容的难易和学生的程度去把握好,切忌合作时间过长或不足。
五、构建评价机制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间全班交流,分享成果。对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教师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鼓励为主,使每个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作为教师,我通常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表扬他们,如:“Apple Team”合作意识强,“Strong Team”合作效率高,“HopeTeam”合作学习态度好,“Tiger Team”学习很谦虚,“Camel Team”很有耐心等。总之,教师应对小组内各成员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作出恰当的评价,在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活动后,我会抽查1—3个小组,而且抽哪几个小组也是很有讲究的,从合作效果来看,可分别抽查一个合作效果好、较好和不好的组。对合作效果好的小组要予以充分的表扬,对合作学习效果较好的组要指出其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对于合作效果不好或未完成任务的组,我通常要求他们在课后再次过关,我发现课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便能完成合作任务。于是我在表扬他们的同时,也帮他们分析没有合作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己没有认真地参与。长此以往,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更积极、更主动,因为他们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英语课是语言实践课。小组合作学习加快了英语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的密度和广度。一堂课四十分钟,平均每个学生连一分钟的练习时间都分配不到,而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方式,可以使所有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尤其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不敢开口说英语,合作学习为他们构建了一个有效的展示平台。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英语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从“传授、讲解语法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在真正的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
一、单向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