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本学习的心得体会
生本学习的心得体会
最近的一段时间都在学习生本教育的理论,并且按照生本理念也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实践。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自己的实践,下面就把这段时间的感悟进行一下小结:
一、前臵性小研究的设臵是生本课堂成功的关键要素。那么如何设计布臵“前臵性小研究”呢?在此谈几点我自己的认识。
(一)、前臵性小研究的设计策略
1、前臵性小研究的目标定位要准确。在布臵前臵性小研究前,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每次的前臵性小研究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对教学目标把握明确、准确。如果设计前臵性小研究时脱离了目标定位的背景,课堂学生的交流就只停留了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也就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提升。
2、前臵性小研究内容一定要适中,就学生心理层面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小学数学前臵性小研究尽量“少而精”,千万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新授课前我们设计的小研究,基本控制在两个问题之内。同时难度也要适中,要照顾全体,保证每个人都能发现一点,体味发现的快乐。
3、前臵性小研究的素材要灵活。如果我们照本宣科的采用课本例题,这样学生就会抄袭课本,失去了研究的空间及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灵活的选取教材或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比如:根据信息窗中提供的信息,选取例题之外的信息编制问题,让学生去研究;也可以把课后的习题提到预习阶段,充作课前小研究;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身边的事例为素材编制的小研究学生的探究热情更高涨
4、前臵性小研究的形式要科学。前臵性小研究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可以布臵在书本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效果较好的还是由教师准备前臵性知识小研究让学生完成。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前臵性小研究形式,可课前先学,也可课中先学,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
5、前臵性小研究的格式要有“诱导”功能,并能便于汇报。可以表格式、文字式、图画式。
学生在这样的小研究的引领下,尝试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举例拓展。对知识的探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感悟规律,发展思维。
(二)、前臵性小研究的布臵检查
1、前臵性小研究的成果要尽量展示。布臵完前臵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学生完成前臵性小研究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自信心。
2、前臵性小研究的质量要及时评价。对认真完成的小组或个人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好的做法予以肯定,并在班级内交流展示,让它起到示范作用。对不能认真完成的小组要耐心引导,积极扶持。安排前臵作业完成得比较好的同学帮扶这些同学,逐渐达到人人养成认真完成前臵作业的习惯。
3、前臵性小研究的结果要予以指导,在进行课堂交流之前,对学生的前臵性研究结果作一个检查,学生的前臵性小研究完成的结论还有待于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错误的知识点和自学答案,教师要给予订正,确保学生的交流有深度和实效。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抽查、小组长检查或小组交换检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完成小研究的情况。
二、生本课堂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实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目前我校的实验教师正在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接纳,并积极的运用到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使得原本“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变成了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的为学生设计的新课堂。然而在平时的教学、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有些应用只是表面上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实质上,却与合作学习的主旨和精髓相去甚远。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我们的生本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小组合作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之上学生们自己参与、相互合作、互相竞争,有着思维火花碰撞的课堂往往给人们以享受。正是鉴于此,所以老师们广泛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出现在课堂上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程度,都要让学生进行讨论的现象,似乎合作讨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的表现有四:一方面合作的方式单一学生容易感到厌倦;另一方面一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势必造成时间的浪费,事倍功半;三是合作学习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另外,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是时间又很少,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还有的课上,教师为了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确实,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参与增加了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很多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如: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
(三)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不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不能合理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致使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四)教学目标无法完成
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但是由于教师发现学生合作的时间多了,害怕课程任务不能完成了,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学生没有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五)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
(六)教师缺少适时的引导与鼓励
在课堂上一有问题马上实行小组合作,或者是任务过于简单,或者是学生不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甚至一些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明白怎样学。教师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的把未知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在一起,选择最佳的学习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不能通过认真读书,深思熟虑后再展开讨论,结果要么是人云亦云盲目跟从,要么是坐享其成。对于组内成员的见解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吸收有效地成分修正自己的观点。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
第二篇:生本学习心得体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生本学习心得体会
生本学习心得体会
三间房小学 董承龙
暑假期间,我们学校领导组织教师个人进行了生本学习,在学习中,我学习到了关于生本的一些知识,也有许多感受。
我想不论是教师,还是校长,都应该是有理想的,都在追求理想的教育境界和理想的生活境界,那就是快乐而积极,从容而富有激情的工作和生活。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已经七年了,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参加生本教育学习后,我觉得是一方面在我们的教学中还过多的去研究了教师如何去教,对学生的学研究的不够,可以说还很欠缺。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观念落实不到位,学变成了服从和接受。二是教学成果的短视行为还比较严重,为了一节目标迅速达成经常给孩子吃“压缩饼干”。结果造成学生的创造力丧失和对学习冷漠。
三、忽视了孩子情感世界的构建,在分数与排名评比中,让孩子感受不到成长的快乐,成功的自信、期待的温暖。我们在观念转的还不够彻底,对新的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在行动的落实上也不够扎实。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再完美的教育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两样东西是一样的。我们无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事实上再高明的教育者也无法洞悉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教育者将无所作为。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的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等,无一不在体现这方面的努力。通过学习我把自己新的认识向大家做一汇报。
认识一: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教师不做“拉动学生的纤夫”沉重而痛苦而应该做“生命的牧者”。
认识二: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认识三: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本能,他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冲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孩子的生命中充满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生本教育回答并在实践者这一理念。生本的课堂上的学生的方式,都是在前置学习的基础上以先以小组内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对学生的观点也是照单全收,学生处处感受到成功和自信、对学生不采取短期的评价考试而是采取评研保证学生整体地学习。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的,孩子们的成长就像果树成长一样,只有等到他们的花期到来,才是有花可看的,你太急着要看,就会破坏他本身的成长节奏。即使看到了花开,也不是最具有生命活力、最本原的花。
当然,在目前,我们还停留在观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层面,还没有成为一个实践者,随着实践研究一定有那种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有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幸福与成功感了。
虽然自己也拜读了一些郭教授的教育论著,但因为学习时间较短,理论水平不够,有些认识如有不当之处 请给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第三篇:生本学习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陈利萍
在2014年10月25-30日,在刘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2人有幸去广州参加“生本教育”培训。期间,我们听了生本理念创始人郭思乐教授、优秀生本名师荆自强老师等人的报告,并观摩了五堂精彩的生本示范课,并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英语组的研讨会,使我深刻的感受到生本教育的魅力!让我受益匪浅,我们都特别的感激郭校长和其他校领导给我们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培训越进行到后面就越觉得值得,越觉的没有白来。下面我就说说这次学习的所得和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生本教育主张高度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多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尽量不要打骂或者批评学生。
在听荆自强老师报告的时候,我发现他是真的做到了高度尊重学生,师生关系特别好,学生都叫他“强哥”,特别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比如说他班上有个女生是单亲家庭长大的,性格比较内向,成绩不好,荆自强老师就经常跟大家说他最喜欢这个学生,觉得她就像自己女儿一样。有学生家长送鸡汤给他自己的小孩喝,荆老师就出面向学生家长要了一碗鸡汤端给那个单亲的学生喝。让那个学生特别的感动,几次之后。那个单亲的学生还对荆老师说可不可以叫他一声爸爸。你看,他关爱学生到了这种程度,可想而知这个学生就算拼了命也会把他的数学学好。
另外,他还特别的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他说:好学生都是忽悠出来的。他有个学生有自闭症,成绩特别差,刚开始数学才20多分,作业一题也不会做,就写一个公式X的平方等于0。我就想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怎么做?我觉得我可能会写“重做”两个字,或者当时心情好我会写上“重做好吗”四个字,但是荆老师却把这个学生的作业用实物展示台投影给全班同学看,还大喊道同学们快来看啊!这个某某同学他写对一个公式啦!他进步啦!大家掌声鼓励啊!然后第二天,这个同学写对了两个公式,荆老师又大声的表扬他,慢慢的这个学生越来越有成就感,也就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形成了良性循环,后来他居然能考七八十分了。
所以说,生本主张的高度尊重学生,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让生本更加的具有生命力。
二、小组建设是生本教育的关键,并且一定要跟激励评价制度相结合。
刚刚我们说到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尽量不要批评学生,可是我们结合实际想想,光有爱心和表扬是不够的,特别是班级管理方面的事情太多了,生本教育的做法是:把班级管理细化到小组,并分管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管理者,从而做到人人都有事做,事事都有人做,而且设立不同的分管部门,月末评比的时候,部门内部有竞争,部门之间也有竞争。但是,每个学生都可以给他一个奖项,成绩最差的也可以给他最具有潜力奖,实在没什么好奖的还可以评他为“阳光少年”、“微笑天使”,总之人人都得奖,人人都开心,这样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就会更强烈,学生之间有他们自己的相处之道,学生管学生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从而达到无位而有为的效果,小组合作还特别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13班,上个星期开始,我在13班也开始用小组合作的方法,13班是普通版,每个小组里都有两三个要么不会读、要么根本不想读的学生,上课还特别喜欢聊天、以前对这些学生,我刚开始好好根他们讲道理,没效果,然后罚站,一点都不怕,罚他们只会让他们更加的叛逆,上他们班的课就感觉特别的累,弄了小组之后,我不罚谁了,但是小组想上台读单词或者课文,就必须小组成员全部举手才可以,所以,这些学生都不用我去批评了,如果谁不认真参与,周围的同学都朝他翻白眼,扣了分的更惨,下了课他的组员自然不会放过他,我就拼命的鼓励他们就好了,这样一个星期下来,确实有变化,有几个之前我经常罚的学生,以前路上看到我马上把脸转180度,现在居然也会说老师好了,连张亿、郑宇、他们也会上台读课文了,现在在13班上课也不会像以前那么累了。
所以说,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小组合作,只有真相信、真实践了,我们才会有收获。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比如我就发现,他们是更会读课文,更会对话了,但是一做题目,他们又打回原形了,我拼命的想这要怎么来解决,上次请教了钟朝辉主任,他说让学生读和背之前一定要让他们先掌握意思和用法,要理清考点、知识点,这样才有效果,我觉得特别有道理,课堂交给学生,但总体还是要老师来把握,重要的考点知识点一定要加入到学生的活动中,还有就是星期三郭校长说的话给我很大的启发,就是他解释的“生本模式下的高效课堂,就是说把生本模式中符合我们学情的措施,比如前性研究,小组合作等方法和高效课堂中提倡的练习巩固,比如当堂检测、周练巩固相结合。总之我觉得今后要落实好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和检查,并落实好当堂检测和周练等练习的巩固。
第三、不管哪套教材,他都不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所以我们要多研究教材,然后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并设计出符合我们学生的有效的学习情境。
第四、教无定法、学情不同,方法不同,我们要根据我们学生的情况,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比如我觉得针对我们的学生,课后适量的练习是不能少的,还比如说他们生本专家说的抢分制度,可以让小组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对重点班来说还是很好的。但是普通班的话,我觉得他们愿意上台就值得鼓励了,所以只要上台了,都可以加分。
第五、就是少抱怨,虽然我也很担心不知道以后他们考下来会怎样,但是我觉得如果我把所有环节都落实好了,所有要注意的都注意了,他们还是考不好的话,我也不会抱怨什么,因为至少师生关系更好了,我教的更开心,他们学得更开心,这也值得了。
最后,送大家三千万,第一,千万不要半信半疑、半生不熟很累,老师累,学生也累。【我记得有一段电影的台词,他说:你知道什么是失败吗?失败就是你特别害怕不能成功,怕的要死,怕的连试都不敢去试一下。)第二,千万不要一下就全部放开(一下全部放开会特别的不知所措,特别迷茫,可以一步一步慢慢来。)、还有千万不要一试就放弃。要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
第四篇:学习生本心得体会
浅谈生本教育学习所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到重庆参加第五十三期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思维,丰富了教育教学手段,增强了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可以说是震撼人心,受益匪浅,深受启发。现将本次学习的体会就生本教育和听课后的心得而言汇报如下: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 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
认识一: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
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教师不做“拉动学生的纤夫”沉重而痛苦而应该做“生命的牧者”。
认识二: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认识三: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给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认识四: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本能,他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冲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孩子的生命中充满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
下面我再来谈谈本次听课中的几点体会:
1、上课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很强,这正是我需要加强的。学生汇报后能及时作出评价,语言丰富,追问及时,数学问题价值性强。
2、为了提高效率,老师会及时说:“哪一组出一个汇报员?”小组汇报时说:“每人选两个最好的例子。”课前小研究一般都准备了很多个小格,汇报时老师会请同学一人汇报一个小格的内容。
3、学生汇报想法时,讲课老师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的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自己的想法。
4、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习惯养成。从一年级训练学生小声交流,一人说其他的边听边想。
5、本着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注重设计前置学习。
6、注重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虽然通过此次学习,有所见,有所思,有所得。但是,在目前,我还停留在观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层面,还没有成为一个实践者。我想随着实践研究一定会有那种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然而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想就会有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的幸福与成功感了。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2011-5-18
第五篇:生本学习心得体会
生本学习心得体会
三间房小学
董承龙
暑假期间,我们学校领导组织教师个人进行了生本学习,在学习中,我学习到了关于生本的一些知识,也有许多感受。
我想不论是教师,还是校长,都应该是有理想的,都在追求理想的教育境界和理想的生活境界,那就是快乐而积极,从容而富有激情的工作和生活。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已经七年了,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参加生本教育学习后,我觉得是一方面在我们的教学中还过多的去研究了教师如何去教,对学生的学研究的不够,可以说还很欠缺。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观念落实不到位,学变成了服从和接受。二是教学成果的短视行为还比较严重,为了一节目标迅速达成经常给孩子吃“压缩饼干”。结果造成学生的创造力丧失和对学习冷漠。
三、忽视了孩子情感世界的构建,在分数与排名评比中,让孩子感受不到成长的快乐,成功的自信、期待的温暖。我们在观念转的还不够彻底,对新的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在行动的落实上也不够扎实。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再完美的教育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两样东西是一样的。我们无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事实上再高明的教育者也无法洞悉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教育者将无所作为。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的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等,无一不在体现这方面的努力。通过学习我把自己新的认识向大家做一汇报。
认识一: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教师不做“拉动学生的纤夫”沉重而痛苦而应该做“生命的牧者”。
认识二: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认识三: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本能,他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冲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孩子的生命中充满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生本教育回答并在实践者这一理念。生本的课堂上的学生的方式,都是在前置学习的基础上以先以小组内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对学生的观点也是照单全收,学生处处感受到成功和自信、对学生不采取短期的评价考试而是采取评研保证学生整体地学习。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的,孩子们的成长就像果树成长一样,只有等到他们的花期到来,才是有花可看的,你太急着要看,就会破坏他本身的成长节奏。即使看到了花开,也不是最具有生命活力、最本原的花。
当然,在目前,我们还停留在观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层面,还没有成为一个实践者,随着实践研究一定有那种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有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幸福与成功感了。
虽然自己也拜读了一些郭教授的教育论著,但因为学习时间较短,理论水平不够,有些认识如有不当之处请给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