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学生会“官僚化”现象
天津中公教育·tj.offcn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学生会“官僚化”现象
【热点链接】
学生官僚化,如今并不罕见,部分高校学生组织就像“小官场”,“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风盛行。这些学生组织的成员,有种种心得体会:“那套话术和玩法,跟官场陋习没啥区别。”“我是靠学长‘打招呼’进的社团,所以一进去就有靠山。”“在校园里碰上了,不能喊师兄师姐,要大声喊‘主席好’。”„„
【中公解读】 [提出观点] 部分学校学生会的工作和干部中存在的功利化、庸俗化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年轻人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发展和走向,要进一步规范社团的组织管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强化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综合分析] 学生官僚化,在舆论场总能收获相当大的共鸣,这本身也说明了部分“学生官”传递出的总体观感。大学不是社会,但它却是学生从成年到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在大学里,学生不仅应该学到专业知识,也应该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里有些许社会气息实属正常。这里的社会气息,其实是让学生提前认识到社会的生存规则,学会与人相处。但若充斥官僚气息,会让学生丧失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本心。
青年兴则国家兴,这些学生将来会进入各行各业。年轻一代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戚戚相关,如若提早便被不正之风所腐化,导致不同程度的信仰崩塌、人格缺失,呈现出与其不相符的圆滑、世故、钻营,那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今之少年,国
天津中公教育
天津中公教育·tj.offcn
之希望,本该气正风清的学生组织,被官僚主义等歪风邪气长期浸染,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是什么导致原本正直炽热、善良真诚的学生会有如此行径?实际上,年轻人就如同一面镜子,他们的模样往往是社会某些形态的镜像。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有的年轻人并非生下来就懂山头主义、圈子文化,而后期的“自学成才”,也往往是社会的局部环境所雕刻的结果。身边有“官僚化”的坏榜样存在,年轻人自然就容易“有样学样”。
[对策措施] 面对一些不正常现象,学生要保持理性,而非随波逐流,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应进一步规范社团的组织管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强化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年轻人的问题,也理当成为社会共治的问题。我们在期待年轻人有好的发展的同时,也应努力营造风清气朗的社会氛围,塑造正向的激励机制,减少环境对学生的污染和影响。
资料来源:
红网:学生会“官僚化”现象值得警惕和反思
天津中公教育
第二篇: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古文化的根
【背景链接】
我国历史悠久,遗存自然就丰厚,除了那些价值连城的稀世文物,还存有大量的“活态文物”——古村落。它们具有一定的历史年限、规模,在美术、建筑、民俗上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毫不夸饰地说,我国古村落历史之久、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是他国所无法比肩的。
然而,2012年10月20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天津表示,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他援引官方公布的数字说,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比较妥当的说法是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冯骥才说,“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已经迫在眉睫”
【标准表述】
我国城市风格和个性已荡然无存,能否守住古村落这个“最后的家底”,现在还是未知数。如果不抓紧采取措施,很多古村落可能人们还没来得及认识,就要失去它们了。
——冯骥才 [原因分析]
古村落的快速消失,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与我国快速的城镇化建设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此长彼消,使得古村落在中国的版图上日渐式微。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从1980年的19.4%增加到2011年的51.27%,城镇人口达6.9亿,首超农村,除此之外,近年来大张旗鼓的“新农村建设”,也使得古村落屡屡处于“夹缝中求生”的态势。
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开发使古村落生态不断恶化,失去原有风貌。按理说,旅游业的开发是人们认识古村落的最佳路径。倘若没有近些年的旅游业发展,这些古村落罕有人迹,鲜为人知。如今其频频“亮相”,成为旅客光顾的热点,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收益,这无疑应当归功于旅游业。但是,对古村落来说,旅游业似一把双刃剑,它同时也使古村落的管理和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我国的文物保护至今实施的是属地管理的原则,有些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加上“重开发轻保护”的思维作祟,把古村落当做“摇钱树”,在这个过程中,使原生态风貌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中公教育版权
[措施]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需要政府主导、社会推动、村民参与的多方联动。要以保护助发展,以发展促保护,要实现古村落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推动古村落保护可持续发展,促使古村落这一“历史活页”重焕新生。
一是切实提高古村落的保护意识,尤其要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宣传。
二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成立专门的古村落保护工作委员会,统一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政府必须承担这个责任,制订规划,落实经费,组织协调,动员社会各界参与。
三是认真抓好古村落的保护规划,针对各个古村落的开发建设,要有长远规划、发展目标,包括划定范围、确立标志、建好档案。
四是保护为主、合理开发。不能过度破坏古村落的生态环境,要保持古村落的原汁原味。
五是设立专项基金,现在文物保护有专项基金,但古村落还没有。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对古村落保护进行资助,拓宽保护、开发古村落的资金渠道。中公教育版权
六是要寻找和发现村落文化中的生动性和传递性,我们要认知这种传递,走近这种传递,将故事记忆和记载下来,这是村落保护的重点,也是目前最濒危的文化存在。
热点:奥巴马成功连任有乾坤 2012年美国大选结果于当地时间7日凌晨出炉。奥巴马击败对手罗姆尼,成功连任。虽然美国经济自金融危机以来仍未完全实现复苏,但失业率已经显著下降。凭借个人魅力、拯救汽车业、通过医改法案、结束伊拉克战争、制定从阿富汗撤军时间表、击毙本•拉登等突出政绩,奥巴马成功击败罗姆尼。
奥巴马成功连任,大有乾坤: 一是个人魅力被评“无人能敌” 个人魅力来源有三:
一方面是自己本身为少数族群代表
在女性选民、拉美裔与非洲裔等少数族群中,奥巴马的支持率拥有绝对优势。
有民调显示,奥巴马在女性选民中的支持率达到6成以上,比支持罗姆尼的整整多出30个百分点。此外,在非洲裔族群中,奥巴马的支持率更是在90%以上。拉美裔日益成为美国大选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拉美裔人口中支持奥巴马的人比支持罗姆尼的人要多一倍。
另一方面是其人文关怀
奥巴马表现出的人文关怀也为他带来了不少的选票。6月15日,奥巴马“出招”宣布停止遣返儿童时期进入美国的部分守法年轻非法移民,并向其发放工作许可证。这项几乎等同于“大赦”的政策将使80万人受益,同时令罗姆尼陷入被动。
另外,出生草根与罗姆尼形成鲜明对比
罗姆尼出生于富裕家庭,曾长期经商,创建投资公司“贝恩资本”,积累起两亿美元财富,他还主张为富人减税。奥巴马阵营借此大肆攻击罗姆尼代表富人利益,对穷人漠不关心。奥巴马阵营为此在摇摆州投入巨额资金,大做竞选广告。
奥巴马出生“草根”,与罗姆尼形成鲜明对比。第一夫人米歇尔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强调人生经历“决定你是谁”,称奥巴马曾经历的人生苦难使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普通民众面临的疾苦。此番关于人生经历的言论使得奥巴马和家境优越的罗姆尼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是经济与内政方面有所建树
奥巴马上台执政时,正值美国遭遇金融危机,陷入经济衰退。奥巴马采取措施,拯救了银行业和汽车业。独立评估机构认为,奥巴马的刺激措施可能挽救或创造了超过300万个工作岗位。
在经济重要指标的失业率方面,美国劳工部10月5日与11月2日公布的当月就业数据显示,美国的失业率分别为7.8%与7.9%,均在8%以下,是美国四年来失业率首次低于8%,舆论称这对奥巴马十分有利。
2010年初,凭借当时民主党控制参众两院的便利条件,奥巴马上台后力推的医改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此医改法案遭到共和党的反对,罗姆尼扬言一旦上台,将废除这个医改法案。但罗姆尼今年9月8日也罕见地表示“喜欢”奥巴马医改的部分内容。今年6月28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奥巴马医改法案合乎宪法,条款得以保留。医改法案成为奥巴马在内政方面的重要政绩之一。
三是外交工作政绩突出
在外交方面,奥巴马当政以来,实现了结束伊拉克战争,制定从阿富汗撤军的时间表,美军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击毙基地组织前头目本•拉登等。
2011年12月14日,奥巴马在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对美军发表讲话,正式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驻伊美军将于12月31日前全部撤离。结束伊战使奥巴马兑现了2008年为赢得大选所作的承诺。
2011年6月23日,奥巴马宣布他从阿富汗撤离美军的“三步走”计划,撤军行动将在2014年年底前结束,完成向阿富汗方面的防务移交。
2011年5月1日,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巴基斯坦首都郊外击毙本拉登,结束了美国在“911”恐怖袭击后对拉登持续10年的追捕行动。据报道,在击毙拉登之前,奥巴马政府内部曾就采取何种方式抓捕或击毙拉登产生激烈争论,最终奥巴马拍板由海豹突击队突袭拉登住处,而不是选择风险较低的轰炸其住所的方式。可见在击毙拉登的过程中,奥巴马做出了非常正确的决定,起到了关键的领导作用。
四是处理飓风“桑迪”表现受称赞 10月29日,飓风“桑迪”在美国东北部登陆,对纽约与新泽西州等地造成重大损失。奥巴马及时取消竞选活动,坐镇白宫,主持救灾工作。他31日亲自前往新泽西州视察当地的灾情,与民众亲切交谈。奥巴马的表现得到了对手与民众的交口称赞。
后续阅读:总统选举耗尽美国公众希望
民主竞选的美妙之处在于,为那些久未被倾听的人创造了希望。这次选举却有所不同,它带走了普通大众的希望,使得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结构性问题看起来比几个月前还难处理。在国内政治方面,他奥巴马在人们记忆中是在两党合作方面记录最少的总统。
奥巴马前四年并没有像竞选所说的那样进行治理。他的治理代表着穷人和富人,而非选民中的中间阶层。他不受欢迎的2010年大型医改显示了他的效忠对象。对穷人来说,它在美国已经拥有的两个医疗福利之外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对两个富裕的行业——保险业和医疗业来说,它使得购买它们的产品成为强制性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代价就是85%的国民声称满意的一个保险制度遭到破坏。在2010年的选举中,民主党遭到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中期选举失利。
当奥巴马声称要为“中间阶级”说话时,他指的是工作的穷人。当罗姆尼这样说时,他指的是工作的富人。他们的言论显示,美国中产阶级可能失去了对美国政治文化的控制。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一旦发生,就会越来越严重而非逐步缓解。
在2008年的大崩盘后,美国经济正在复苏,不过对众多失业或者寻找一份收入合适工作的美国人来说太慢了。在先进知识广泛传播和不难获得低成本劳动力的世界中,美国的优势受到威胁。在阿富汗、中东、北非和南中国海,美国的决心正受到考验。美国仍然需要智慧和改革的政府。
社会民生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你幸福吗
【背景链接】
当前,“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2011年的数据则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不过,在一些城市,出现了幸福被指标化、数量化的现象。
在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发布中国幸福城市排名,央视发布省会城市幸福感排名,二线城市多列榜首。而在“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上,北京、上海在100个城市中分别位居第96位和99位。
在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栏目中“你幸福吗?我姓曾”的“神回复”,引起舆论调侃,不少人吐槽,自己总是“被幸福”,日子其实过得很累。
这些有关幸福的消息挤在一起,充塞了社会的公共舆论空间,使幸福不仅成为社会热词,更凸显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改革开放与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精神与文化需求,实际上也就是为了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同时,唯有让群众生活得越来越幸福,才会真正有利于维护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所以,中公 教育专家认为,诸多地方明确提出“幸福”概念,将“幸福”作为施政目标,体现出的是“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中公教育专家还认为,从片面追求GDP,到提出“幸福”的概念,应当算是政府施政理念的一大进步。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GDP数据的本意也是通过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间接地反映全体国民的发展水平。然而现实情况却事与愿违,单纯考核GDP让一些地方陷入了“唯GDP”的发展怪圈,导致报表上的数据与民众实际感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带血的GDP”等情况。现在,100多个城市争相提出建设“幸福城市”,正是对过去“唯GDP”发展理念的校正和补充,也是现代政府职责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个体来说,幸福与否永远都是相对概念,所谓“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但对整个社会而言,“幸福”不应该是个体的体验,不能落入相对主义的窠臼,而应该是可衡量的,应该包含一些社会各阶层共同坚守和普遍需要的东西。中公教育版权
对政府来说,这些共同的东西至少包括,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社保等各项事业,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来提高公众感受到幸福的可能性。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干点让所有人都受益的实事:把城市规划得更科学一些,车不堵了,司机就幸福了;把频出虐童事件的幼儿园管得严一点,孩子和家长就幸福了;让食品更安全些,百姓吃得就幸福了。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幸福”要能从施政目标变成现实,广大民众要能真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国家与政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政府要通过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让民众的收入普遍得到较大的提高。较高的收入水平是保障幸福的基础,没有较高的收入水平作为基础,幸福显然无从谈起。需要看到的是,尽管我国不少地区民众平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社会收入差距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所以,政府应该通过“限高、保中、提低”等多项举措并举,使民众收入水平普遍得到较大的提高,将社会收入差距控制在适度范围之内。如此,才会有利于让更多的民众感觉到幸福。中.公教育版权
二是政府有必要进一步促进民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显而易见的是,一个人即便拥有较为体面的收入,但是如果缺乏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一旦遭遇自己或家人罹患大病等变故,经济上就很容易被拖垮,也就无法感觉到幸福。即便目前自己与家人都身体健康,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依然无法摆脱后顾之忧,所能感受到的幸福感也就难免要打折扣。唯有政府大力促进民生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让民众免于“因病致贫”的命运,才能切实感受到幸福。中公教育版权
三是要大力健全民主法制建设,通过有效制约权力来促进公平正义。一个社会如果缺失公平正义,民众必会没有幸福感可言。而要维护与促进公平正义,就要通过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权力制约机制,防范权力作恶或与资本联姻来损害公民权利、践踏公平正义。唯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有效推进,权力受到法律与制度的有效约束,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出现,社会公平正义才可能得到切实维护,民众才可能真正体味到幸福感。
文化建设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中国式过马路”
【背景链接】
2012年10月11日,有网友在新浪发微博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
【标准表述】
[原因]
一方面,行人“闯红灯”的“违法成本”太低。行人只要一个匆忙的理由,就可以置交通法规不顾,横闯红灯而去,而许多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不得不小心翼翼对“闯红灯”行人进行避让。
另一方面,近些年我国对机动车安全驾驶的要求更加严格。在许多城市大量“高清摄像头”的“监督”之下,司机对于闯红灯可以免于处罚的侥幸心理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在一些重点路段,机动车都要严格按照标志线通行,否则都会受到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行人在“闯红灯”过马路时的安全意识。
另外,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也在客观上导致了“闯红灯”行为的发生。一些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变成了事实上的机动车道,路边的人行道变成了汽车的临时停车场,有的红绿灯时间间隔太短,来不及让行人通过。
[本质]
“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交通规则之中,在社会管理、官场治理、商业伦理上同样存在。表面上是“法不责众”的社会心态在作怪,其实还是社会规则失范所致。正是因为对“法不责众”过于迁就与放纵,才形成了结伴而行的群体心态。
[措施]
“中国式过马路”是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规则失范的表现。如果不能重塑规则意识,实现真正的制度治理,那么这样的状况将难以改变。因而,无论是交通秩序维护,还是社会治理,都应当强化法纪的刚性,而减少人为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良好和社会秩序和有效的社会管理是必要条件。要有效地止失范现象的蔓延,需要釜底抽薪,正本清源。
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其一,完善法规。法制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法律的意义不仅在于剑锋锋利,而且在于警示高悬;惩前解决现实问题,毖后解决根本问题。
其二,建立有效的社会奖惩机制。严格地说,要绝对禁止失范是不可能的,个人的越轨行为有其突发性。但是问题在于不能使失范积累成为一种社会风潮,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有预期的习惯化行为。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奖惩机制。中.公教育
其三,加强人们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社会规范的内在支撑,是现代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得以稳固存在的重要文化价值观念基础。“失范”危机并不是源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价值的缺失,而是这些思想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内化并“合法化”而导致的。必须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蕴含的新的价值体系进行及时的、理想的建构和阐释,将其内化为全体社会成员自觉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准则。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工作。
第三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事业单位“去僵尸化”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事业单位“去僵尸化”
热点背景在“僵尸企业”为人所熟知的今天,还有一些“僵尸”事业单位在消耗、占用着宝贵的资源,成为改革发展必须割除的“囊肿”。目前,山东清理“僵尸”事业单位已取得初步成效:在省一级,54个事业单位被依法依规撤销,收回1996个事业编制;市县两级,已撤销334个事业单位,收回事业编制超过3000个。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依靠政府补贴、银行续贷勉强维系的“僵尸企业”,已为公众所熟知。但在一些地方的政府职能部门架构中,有些事业单位呈现组织空壳化、职能空心化的特征,不仅难以履职尽责,还挤占宝贵的事业编制名额。将这样的事业单位称作“僵尸事业单位”,并不算过分。
从历史来看,事业单位成立的初衷是政府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载体。其中一部分事业单位经过改革,成为科教文卫领域的公共服务组织。而有部分事业单位行政化、官僚化严重,甚至成为少数人的“自留地”。占着编制资源,而本身已经没有任何的工作开展,深受诟病。
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比一般改革更需要智慧、勇气和担当。从来没有哪家事业单位,在设置之初就想成为“僵尸事业单位”。空心化、空壳化也是历经世事变迁后产生的。譬如,有的机关招待所,楼层布局老旧、人员年龄偏大,面对市场竞争毫无胜算;有的行业报刊社,受到新媒体业态冲击,处境江河日下,不得不依靠举办会议、承办展览过活;还有的培训中心,甚至不得不依靠上级主管部门筹措资金倒贴维系。这样的事业单位,非但无法促进事业发展,反倒成了事业前进的累赘和负担。
干事业,是事业单位永恒的目标,也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所在。利用一系列改革手段,令事业单位告别人浮于事、重现活力,让物尽其用、人尽其能,各项社会事业才能迎来蓬勃发展、加速前进的春天。
[对策措施]
一是事业单位要优化资源配置,将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最需要、最关键的地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是要加快事业单位职能改革,市场的归市场,行政的归行政,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升。
三是人员安置方面,不妨分门别类加以安置,或充实到重组后的新单位,或组织开展新的岗前技能培训,或稳妥过渡准时退休。
资料来源:
新华网:“去僵尸化”更利于事业单位干事为民
中国网:莫让僵尸事业单位毁了“事业”
第四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文化泛娱乐化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文化泛娱乐化
国考申论热点: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提供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资料,包括国考申论答题技巧、申论热点话题、精选申论范文、申论写作模板、申论高分经验等免费申论复习资料。本文为广大考生整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文化泛娱乐化。
背景链接*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文化繁荣兴盛,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综合分析* [内涵分析]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一般来讲,文化泛娱乐化的特点体现在内容庸俗化、意义虚无化、创作趋同化 三个方面。
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影响]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是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都要面对的哲学追问,帮助求解这些追问是文化的深层意义与存在价值。文化泛娱乐化信奉娱乐至上,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弱化了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是对社会价值观和人们精神家园的侵蚀。
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冲击主体身份认同,动摇对“我们是谁”的认知。主体身份认同是主体对自我身份的认可与赞同。中华民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基于“我们是中华儿女”身份认同而形成的文化共同体,民族文化能够帮助回答“我们是谁”的追问。然而,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
其次,文化泛娱乐化冲淡民族历史记忆,模糊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文化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为了娱乐可以随意篡改、编造历史,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推波助澜,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
最后,文化泛娱乐化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引领。文化泛娱乐化背后充斥的物质欲望、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第一,要提高娱乐节目的文化品格。现代人的娱乐体验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品格做支撑,娱乐也需要表达真性情,显露真情怀,而不是营造虚假的情感氛围,一味搜奇猎艳和追求媚俗的低级趣味,制造文化“垃圾”。对于一些娱乐节目制作机构来说,要把优秀的历史、文化、科教等知识融入节目中,使其体现出高雅的文化品格。娱乐节目与高雅的文化品格并不是互相矛盾的,两者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只要创作者本着提高大众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目的,做到雅俗结合、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一定会吸引更多观众。受众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对过度娱乐化的节目保持清醒的批评意识,拒斥低俗庸俗恶俗的内容,这样才能倒逼娱乐节目不断提高文化品质。
第二,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娱乐节目的发展方向。娱乐节目既然面向大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需要传播积极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富有意义的娱乐节目,可以使我们在观看时思考人生哲理,体验人与人的真情沟通,从而在身心舒展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提升。我们要通过高质量的娱乐节目和娱乐形式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避免其陷入过度娱乐化的境地。
第三,要加强娱乐节目生产的制度建设。娱乐节目的生产不能是混乱无序的,国家相关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统筹规划,使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我们要健全娱乐节目生
产的制度体系,建立灵活包容又不失理性秩序的良性运行机制。近年来,面对娱乐节目存在的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针对各大卫视制作播出的娱乐节目,加强了相应的治理和规范,旨在发挥监管职能、加强审核力度、促进娱乐节目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于节目雷同抄袭、无底线恶搞等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和处罚措施,这对于提升娱乐节目品质、优化内容结构,以及提升原创力等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只有根据新的时代特点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制定恰当的规范措施,才能更好地实现引领娱乐节目发展的目的。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示例]
文化娱乐化助推文化粗鄙化 电视文化“泛娱乐化”需坚守底线 [精彩开头示例]
作家冯骥才接受采访时谈到,“中华文化正在粗鄙化”。国门洞开后,超级市场、麦当劳、好莱坞、NBA、肥皂剧、歌星、影星、球星等商业元素伴随着西方的商业文化倾刻间蜂拥而入。商业文化的“快餐式”属性在网络、电视等强势媒介的助推下,促成了文化的“娱乐化”“眼球化”,并成了当下文化的一个“标签”。标签作用的深化加速了文化的粗鄙化。重塑中国文化的自尊和自信,不能忽视文化的粗鄙化,更不能任其“逍遥自在赛神仙”。
[精彩结尾示例]
电视文化的受众面广,娱乐节目的影响力大,这就更需要坚持追求精神品质的境界,坚守文化娱乐的底线,切实剥离那些滥俗的东西。摈弃浮躁跟风心态,驱散荧屏文化中的“雾霾”,给予观众艺术的熏陶、精神的向往和人文的慰藉,多为社会注入向上的感染力。艺术产品用什么力量培育文化植被、建设文化生态、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诉求,已成为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命题。
申论范文*
申论范文:追寻历史意义 走出“泛娱乐化”
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抗日神剧”“宫廷戏说”“名著改编”,总会引来很多质疑之声。那些不顾史实乃至常识的粗制滥造,那些既无意思更无意义的胡编乱造,让人反感,却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爆炸、观点多元、文化多样的今天,应该怎么用好历史资源、做好历史传播,真正让历史对时代说话、向公众发言? 脱下沉重、刻板、僵硬的外衣,换上轻盈、生动、鲜活的步伐,历史的“轻松”背后是社会进步、思想解放的表现。然而,以戏说代替正说,以调侃代替中立,以消费历史代替认识历史,以娱乐历史代替思考历史,可能就跌进了“泛娱乐化”的陷阱——历史变成了市场上的快消品、屏幕里的调味品,变成了抖一个个包袱、造一个个笑料。
“泛娱乐化”背后,其实是对历史的一种“去价值化”。当历史仅归于娱乐之时,也就是历史被虚无主义绑架之时,这直接瓦解着社会的价值底座、人们的精神信仰。正如学者的告诫,如果“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最后必然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看看那些起哄让秦桧在岳飞面前“站”起来的,那些围观邱少云“特殊生理结构”的,那些瞎传“村民出卖狼牙山五壮士”的,那些连抗战都可以无所顾忌消费戏谑的„„娱乐化一旦过度膨胀,其必然的结果就是审美取向感官化,价值取向虚无化,政治取向戏谑化,道德取向去崇高化。
需要警惕的是,这样一种泛娱乐化的历史观,近年来开始弥散到一些肩负讲解史实、传承精神的专业人士身上。有文化工作者把历史当消费,热衷于“戏说”、青睐于“颠覆”;有专家学者把浅薄当学术,花大量功夫研究“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有婚外情”“李清照词句证明她是好赌好色之人”;有教育工作者把媚俗当创新,穷尽资料只是为了证明孔子有私生子、推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这些虽然不是主流,但这种“娱乐”示范,同样会产生“愚乐”效应,尤其是对那些价值观尚未定型、鉴别力还有欠缺的青少年。
其实,很多名篇名著,都是从历史中汲取灵感。远有《三国演义》演绎历史沉思天下大势,近有《故事新编》以古喻今反思社会现象,无论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都可以更好地让历史说话。而以通俗的方式、大众的视角讲“历史故事”,让公众在“悦读”“悦览”中有所悟、有所得,同样有利于传播历史。但是,无论怎样的“历史讲述”,都需要抱有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守住一条基本的底线,那就是不能罔顾常识、颠倒黑白,更不能消解价值、解构意义。尊重历史而不是调侃历史,敬畏历史而不是消费历史,才是“再创造”时需有的历史观。
“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回看拥有百余年沧桑变化的中国近代史,5000多年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史,构建起我们民族最有力的精神底座。向前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愿景,成为亿万人民前行的根本动力。端正我们的历史观,以开放姿态拥抱历史,以真诚敬畏对待历史,触摸民族的灵魂、把握精神的脉络,我们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走向更远的未来。
第五篇:2016年湖南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奇葩证明现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6年湖南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奇葩证明
现象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大家都备考的怎么样了?备考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还有哪些方面不懂的呢?公告发布时间在10月份,笔试时间在11月份,时间不多咯!下面就是湖南中公教育考试网为大家准备的备考资料,希望能帮助大家考试成功!
【背景链接】
自从李克强总理怒斥了“证明你妈是你妈”事件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曝光各种奇葩证明的热潮。这些证明光看头衔无一例外都让人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常识受到了挑战。不可否认,这些证明有一部分是属于没事找事的“找茬型”,目的无非是彰显权力意志的作用。
■领社保 证明自己还活着
泉州市区的黄阿婆原来在邵武市工作,社保地就在邵武市。退休后,邵武的社保中心每年都要求张大爷寄一张证明黄阿婆还活着的“健在证明”,才有资格领取社保金。
■换残币 开“非故意烧毁钱币”证明
湖北宜昌的林师傅不小心把10块钱掉进了煤炉里,烧缺了个角。银行要求他找社区开一个非人为故意的证明,才予以兑换。
■住院报销被要求开“摔倒证明”
四川一老太在乌鲁木齐火车站不小心摔倒住院,之后她回四川老家报销住院费,却被要求开具“摔倒证明”。
■办保险 开“气象灾害证明”
记者以保险理赔需要开具一份风力气象证明为由,联系湖北黄冈市气象局公众气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能开具过往时间段最大风力等气象情况的证明,每份600元,“觉得太贵具体办理时价格可以协商”。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公章,容易有腐败或者叫寻租行为,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李克强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必须看到,现有成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距离,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李克强
[证明存在的合理性] 一些奇葩证明的产生大多跟权利、责任和利益有关,证明的泛滥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现实利益关系的复杂和权利法律意识的觉醒。证明是一种法律关系,只有用法律明确的关系才有法律效力。它比以前模糊处理、常识判断、经验分析无疑更进了一步,也更趋理性科学性。
一个个证明其实都是办事部门的免责金牌,与其说是拿来卡别人的,不如说是拿来保护自己的,有证明就可以证明不是我们的责任,哪怕出了事也能推到当初办证明的机构上。这看起来是推诿之举,但动机无非是为了规避风险,有其合理之处。
[危害性] 一方面,“荒唐证明”最直接的受害者是老百姓。从出生的准生证到死后的骨灰存放证,不足百年时间里,常用证件就一百多个,而为了办一个“荒唐证明”,不少人“跑断腿”盖章,花在上面的时间、人力、物力等成本“不计其数”,这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伤害了简政放权的成色,明显与中央简政放权的初衷、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暴露出目前审批繁琐的问题依然存在。当前中央大力提倡“简政放权”,要各相关职能部门行政审批时明确时限和责任主体,要求将繁杂行政审批事项程序简化,打破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困境;诸如此类“荒唐证明”,是职能部门之间不愿担责、独自为政、又不愿意互相核实的体现。
[产生的原因] 奇葩证明能够野蛮生长甚至大行其道,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一是权力太“任性”。不少地方不少领域,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权力清单和程序规定,权力运行机制不完善。公章意味着权力,权力意味着有寻租的可能,权力一旦变味,打官腔、甩冷脸、踢皮球就在所难免。
二是利益存勾兑。个别人员把权力当资源做等价交换,是培育奇葩证明、不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必要审批的坚实土壤。正常申请办证层层卡壳,但塞点灰色收入很快就“特事特办”,这种行为大行其道的后果是,越来越多的证明,到最后都得通过花钱找人解决,比如去派出所塞红包证明自己没犯过罪,其实是“用犯罪方法证明自己没犯罪”。
三是信息存壁垒。客观而言,政府各部门之间目前还存在严重的信息壁垒,一个部门审批,需要多个部门的核实,一张证明的开具,需要多个部门轮回打游击。审批事项多、办事程序不科学,A部门说需要B部门的证明,而B部门说没有A部门的证明我用什么来证明,容易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循环。
四是问责不健全。须看到,在“反腐”、“反四风”大背景下,很多公务人员不再明目张胆地权力寻租,但还有给老百姓办事设置障碍的惯性。一些机关人员不敢再吃、拿、卡、要,就通过奇葩证明搞点“故意刁难”,在被人讨厌中寻得权力的快感。说到底,还是问责机制不够健全,有权必有责、失职被追责没有成为共识。
[对策措施] 奇葩证明的存在,一是贪,个别职能部门手伸得太长,捞过了界,雁过拔毛;二是懒,有事不想担责,所以踢来踢去,互相推诿。说到底,就是手握公权力者没有摆正自身的位置,让本该是服务百姓、方便百姓的权力“跑偏”了,非但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公共服务职能,反而让老百姓磨破嘴,跑断腿,既带来了麻烦,又增加了成本。对此,中公教育专家认为:
一方面,要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权力清单公布,界定权力的边界。根治“奇葩证明”过多过滥的现象,就是要真正把审批事项减下来,真正减少借审批吃拿卡要、借机牟利的行政顽疾。同时,尽量简化办事程序,让公众少付出办事的成本和精力,让“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变成“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另一方面,要按照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要求,坚持放管结合,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许多不必要的奇葩证明,为公众和企业设置了重重障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东风下,要释放市场活力,调动创业创新的热情,必须要通过简政放权,来为公众和企业服务好,让企业能自由生长,焕发活力。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简政放权,就是让政府放弃长期以来的固有利益,自我革命并非易事,可谓任重而道远。说到底,奇葩证明也正是检验简政放权成色的一个试纸,只有这样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证明能够不难办,不让人纠结,老百姓的切身需求得到满足,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改革的红利,才算是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成功。从这里出发,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成功方可期。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治理奇葩证明 简政放权为对症良方 信息共享 方能让奇葩正面曲终人散 [开头示例] 1.奇葩证明多,奇葩证明烦,奇葩证明真叫人左右为难。各式各样的奇葩证明,给我们制造了如此多的不便,早该取缔。不过,“动刀子”也得找准伤口,更应该摸清奇葩证明的培育土壤。
2.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公证滥用,不仅是总理口中的“大笑话”,让人苦笑;更是百姓心中的“大疙瘩”。这本来是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就可以简单证明的事实,偏偏是“当权的动动嘴,群众跑断腿”,成为百姓社会生活中的人为障碍。在提倡简政放权的今天,必须开放信息共享,如此,才能让群众笑得甜美、心情舒畅。
[结尾示例] 1.解决证明的功夫在证明以外,政府部门多做一些信息互联互通的事,多一些大数据的意识,少一些部门主义本位主义;每个人多一点权利和责任的意识,多做一点用法律做约定的事,学会用合乎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责权利,跑断腿的、反复开证明的事就能少一点。
2.常言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要取缔奇葩证明,必须及时刹住权力任性之风,实现公务从权力到服务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