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着力点

时间:2019-05-12 15:2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着力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着力点》。

第一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着力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着力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化的急速推进引起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乃至乡村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剧烈变化,如何破解乡村发展的难题,已经影响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为此,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看待我国乡村振兴,具体实施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完善乡村组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乡镇政权的建立,我国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乡政村治”的乡村治理结构。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形势的新发展,尤其是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等因素,需要重塑乡村治理结构以适应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我们党的执政根基。为此,必须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发展和壮大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

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要转变管治思维,以全新的治理理念构建治理体系,真正把重心放到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上来。理想的状态是,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基层政权机关,在涉及全乡镇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村组织协调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困难,在物质等方面提供援助,但不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

完善现行的村民委员会等群众组织。要在近些年各地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建议提倡村党组织成员通过民主程序依法进入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倡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提倡村党组织成员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同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务监督等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农村法治建设和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

鼓励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实现乡村治理善治的目标,就必须把农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以组织的形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为此,要鼓励农民自愿结合组成各种社会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利益协调的当事人。壮大乡村产业

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优势特色产业。我国各地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农村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要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同时,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有利于稳定农业投资预期,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数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农村,集体经济往往也比较很好。比如,贵州塘约道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了集体经济,推动老百姓抱团取暖,形成了“村社合一”的新发展模式。复兴乡村文化

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片征用、第一产业从业比例迅速降低的现实境况下,亟待通过重构乡村文化,即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以及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

完善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推进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同时也不断加强其他农村文化供给,比如举办农民书画展、摄影展、文艺汇演、体育赛事以及乡村地区节庆活动等,为农民群众搭起展示自我的平台。

重塑乡村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当下乡村仪式文化缺场、乡风民俗衰落都是乡村文化建设短板的重要体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视体育娱乐而忽视文化道德建设的问题。为此,要直面中国乡村社会和乡村文化发展的现实,强化乡村社会规范。

大力培育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城市居民选择乡村居住,尤其是文化教育行业人士选择乡居生活,可以催生新型乡贤文化,激活传统乡村文化中的活性因子。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养殖。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改变乡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垃圾是不卫生、不文明的标志,也是农村环境脏乱差最突出的表现。要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快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此外,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同时还要建立一个乡村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使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建设乡村振兴队伍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人来实施,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态度的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

培育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农民是农村建设的真正实践者和受益者,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最终决定乡村振兴的成败。因此必须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同时,应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民主意识,调动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培养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主体。

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乡村干部是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总书记的这句话,深刻阐述了乡村干部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责任。一方面,要加强村组干部建设,特别是村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培养和选拔;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村技术员等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发挥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要调动农村经济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村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农村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甚至成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第二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追赶超越步伐

陕西省委书记 胡和平

原标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追赶超越步伐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出的战略性抉择,为我们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重要指示,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气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为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总结“三农”工作规律,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出发确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充分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邃的理论逻辑。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消灭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三农”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确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与我们党长期以来对“三农”工作的认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集中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的历史时期城乡关系变迁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追根溯源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既汲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丰厚养分,又总结了我国百年来乡村建设的不懈探索,更立足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工作的伟大实践,对我们实现强农兴农梦想、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坚实的实践逻辑。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尽管这些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根植于我国大地,直指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必将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为确保“三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不掉队提供坚实支撑。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五者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我们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持之以恒做好各项工作,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围绕产业兴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意味着农业发展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型经营、从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的重大转变。要坚持质量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特色牌、走好融合路、下好先手棋。打好特色牌,就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农产品品牌塑造行动,特别在果业、畜牧业、设施蔬菜上做好文章;走好融合路,就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特别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做强乡村旅游品牌,努力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下好先手棋,用好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加强重点品种良种培育等科技攻关和农技推广,让科技成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的主引擎。

聚焦生态宜居,搞好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在生产方面,坚持绿色发展,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在生活方面,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严格村庄规划建设许可管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推进“厕所革命”。同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四好农村路”“气化农村”建设,发展集中供水,推进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实现所有行政村光纤全覆盖。在生态方面,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树植绿,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形成自我循环的乡村自然生态系统。

紧扣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梁家河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用,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乡村舞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作用,广泛开展充满浓郁乡村特色、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引导农民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着眼治理有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评星晋级、追赶超越”等活动,壮大基层干部、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选强配优村“两委”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村务公开,坚持“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创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议事决策程序,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加快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大力推行代办协办帮办制度,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经验,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引导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突出生活富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增收这个重点,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努力让农民群众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以鼓励创业促增收,认真落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促进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发展,充分放大创业促增收的倍增效应。以支持就业促增收,完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务工权益,从严查处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让农民依靠劳动获得更多收入。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增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方式,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产业链各环节通过股份合作进行利益联结、农工商进行多向多元合作,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走向富裕。

整合各方力量实施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陕西追赶超越大局,事关广大农民福祉。要强化组织领导,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坚决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完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切实把党的领导体现到农业农村工作各方面。健全责任体系,完善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投入机制,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省级层面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加强人才建设,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让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回报农村的人更有信心。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这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着力加强深度贫困攻坚,既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贯彻“六个精准”要求、扎实落实“五个一批”举措,又突出深度贫困地区,拿出超常举措,坚决攻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既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又高度重视扶志、扶智,特别是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切实提高脱贫质量、确保稳定脱贫。着力形成大扶贫的格局,既认真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积极性,纵深推进苏陕扶贫协作,巩固和发展大扶贫格局。

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重点在三个维度上下功夫:扩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等覆盖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给。提速,加快推进已经部署的改革,鼓励各地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实践,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推广西安市高陵区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经验和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西安市蓝田县董岭村等“三变”改革做法,释放更多改革红利。集成各项改革措施,打出“组合拳”,形成整体“打法套路”,同时注意总结先进典型,发挥其对推动乡村振兴的示范作用。

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一方面,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推动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互联网、污水垃圾处理等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提升农村发展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乡村振兴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形成融合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责编:任一林、万鹏)

第三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韩长赋

2017年12月11日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形势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要采取超常规振兴措施,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

习近平同志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表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真正摆在优先位置。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指导思想,要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惩治违法行为,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生活便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实践中,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现农业农村优先原则;必须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振兴,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文件,作出了长远性、战略性制度安排,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起来了,今后关键是抓落实、抓深化。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一重大决策意味着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第一轮承包开始保持稳定长达75年,彰显了中央坚定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决心。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时间节点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相契合,既可以稳定农民预期,又为届时进一步完善政策留下空间。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土地承包“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回应了社会关切,满足了土地流转需要。要按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把集体家底摸清摸准;稳步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范围,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总的方向是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形势,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为核心。主要是改革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更加注重支持结构调整、资源环境保护和科技研发等,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以市场化为方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保护生产者合理收益。完善农村金融保险政策和农产品贸易调控政策,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习近平同志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现代农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当前,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确保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迈入世界农业现代化强国行列。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解决好十几亿人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保护耕地,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的“三大支柱”。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应用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械化和信息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当前要以玉米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双创”为重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同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业节水行动,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推进轮作休耕、草原生态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走向现代化的引领力量。要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我国国情决定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普通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面,要保护好小农户利益,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入规模经营、现代生产,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要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探索建立公益性农技推广与经营性技术服务共同发展新机制。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工作

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以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标,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农村长治久安。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治结合”是加强乡村治理的思路创新。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发挥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等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依托村规民约、教育惩戒等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唱响主旋律,育成新风尚。

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强化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和专业知识等培训,提升指导服务“三农”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县乡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抓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三农”工作队伍要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深厚感情,传承“三农”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

《 人民日报 》(2017年12月11日 07 版)

第四篇:2019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总体要求,落实区、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现将我县2019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与成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2019年上半年第一产业产值41202.00万元,增速2.95%,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比增**%。一是做优做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大力发展壮大茶叶、桑蚕、油茶、乌鸡“三张叶子一只鸡”产业,充分利用“凌云白毫”“凌云牛心李”“凌云乌鸡”3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加大产业奖补和金融扶贫力度,努力实现乡乡有园、村村有点。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创建,我县已获各级认定各类示范区(园点)28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个;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个。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4个,村级21个。2019年,计划全县创建各类示范区(园点)共51个。其中,至2019年8月底,通过特色水果李果全县种植面积达李果2.71万亩,新种牛心李面积2520.38亩;下甲镇彩架村连接平怀村、加西村桑叶连片种植达14674亩,覆盖3个村933户,为我县桑蚕产业种植面积最大、养殖最集中的桑蚕产业园区;2019我县油茶产业任务4.2万亩,其中实施油茶新造1.0万亩,油茶低改3.2万亩。任务分解落实到8个乡(镇),同时落实在国营伶站林场发展飞地油茶产业。目前完成油茶低改1.8万亩,完成新种0.75万亩。完成创建下甲双达油茶核心示范区前期外业调查,编制单位采购等前期准备工作。二是抓好生态养殖建设。泗城镇后龙村高坡养殖场、凌云县绿牧公司养殖场、加尤镇央里村养殖场采用高架网床、机械化喂养、“微生物+”技术等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微生物+”技术的推广,能够减少抗生素、化学药品的使用,改善养殖环境,养殖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累计完成巩固提升畜禽生态规模养殖场认证9个;沙里瑶族乡沙里村烤烟基地和朝里瑶族乡六作村烟叶种植基地采用机械起垄、盖膜、施肥,水肥一体化管理等现代化种植技术基本实现生产过程全覆盖。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凌云县2019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已于2019年3月完成招投标工作,4月中旬完成项目技术交底并进场施工。截止目前,分散式供水工程建设250座,共25000立方米,截止5月23日,已完工74座共6700立方米,集中供水工程建设26处,其中新建水池62座,管网安装共191956米,项目共分为12个标段进行。截止5月底,全部完工1处,完成水池建设14座;管材均已采购到位,已安装完成24459米。结合全县精准脱贫攻坚年任务,突出抓好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督促各参建方重新布置实施组织,在保障工程实施安全及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时间的节点来完成。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检查与监督,配合县卫生健康局加强水质检测,确保饮水水质安全。四是建设凌云县“泗水缤汾”田园综合体。“泗水缤汾”田园综合体覆盖3个乡镇11个行政村23514人,其中贫困村6个、贫困户1659户、贫困人口 8119人。覆盖下甲镇峰洋村、加西村、河州村、弄福村、彩架村、平怀村、水陆村等7个行政村,共15408人,其中贫困人口 3838人;伶站乡初化村、浩坤村、陶化村等3个行政村,共5241人,其中贫困人口3215人;泗城镇镇洪村2865 人,其中贫困人口 1066人。项目区涉及种植、加工合作社26个,家庭农场经营主体1个,种植桑面积8920亩。泗水以“三产”融合,“三生”同步发展思路按照“一带二园三区五基地”总体规划进行布局,以泗水河至浩坤湖沿河为带,打造沿河运动养生观光农业示范带,建成休闲农业示范区;以加西村、平怀村、彩架村万亩桑田为依托,建设万亩高产桑园蚕基地,打造桑蚕产业示范园,建成桑蚕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甲的多样文化为元素,建设健康休闲养生基地,打造康养示范园,建成现代综合服务示范区。通过实施“一带二园三区五基地”田园综合体项目,绘就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泗水缤汾”发展画卷。五是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全县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全县工商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232家、家庭农场2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区级示范社 10家,市级示范社 4 家。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开展茶叶、桑蚕、油茶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与农户“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风险利益机制,以龙头企业强大的生产和市场销售能力,带动凌云优质茶叶、桑蚕、油茶、百香果、油桃、葡萄等生产基地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

(二)围绕生态宜居,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7年,自治区下达我县的改厨改厕工作任务各为4800户,2018年自治区下达我县的改厨改厕工作任务各为4800户。截至目前,我县已完成2017年的改造任务,2018年,改厕已完成2706户,改厨完成2032户。引导农民自己行动共建共管美好家园,确保美丽乡村长治久美。整治居民庭院内外的环境卫生,督促群众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清除农户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结合环保工作。通过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战,组织开展烟花爆竹禁、限燃主题宣传活动,动员群众杜绝鞭炮、烟花燃放,禁售禁放孔明灯,保护绿色生态,守护碧水蓝天,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二是“三清三拆”。大力开展以“清理村庄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池塘沟渠、拆除乱搭乱盖、拆除广告招牌、拆除废弃建筑”等为重点内容的“三清三拆”百日攻坚活动,切实解决“脏、乱、差”问题,并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广大群众清洁卫生意识。营造整洁有序、生态宜居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着力解决村屯“脏、乱、差”等环境问题,多措并举,动员贫困户群众,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以及后援单位相关人员广泛参与此次活动。同时注重分类引导、因地制宜,合力攻坚清拆重点和难题。“垃圾不乱堆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明显减少,杂物堆放整齐,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卫生,无乱搭乱建,房前屋后井然有序,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提升。”形成村规民约,建立清洁长效机制,让爱护环境卫生意识入脑入心。注重标本兼治,以县“三清三拆”百日攻坚活动为契机,广泛宣传,发动群众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人人动手、户户清理、村屯整治的良好氛围,改善人居环境,切实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是乡村风貌提升。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始终坚持把宣传作为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的重要举措,利用圩日发放宣传单、在通村屯主要路口悬挂横幅,在村务公开宣传栏张贴板报、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进村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村屯整治的宣传,为顺利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活动营造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进一步引导群众的思想行为向文明、卫生转变,切实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引导村民“唱主角”,从而实现由“要我做”向“我要做”的根本性转变,让每一个村民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到环境综合整治中来,把家园建设得更美丽、更舒适。主动将上级政策宣传到家家户户,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教育,充分工作尊重村民意愿,广泛征询村民意见,引导村民自发动手清理屋前屋后的垃圾和杂物,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围绕乡风文明,推进农村文化振兴。

一是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序时推进**建设,计划2019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完成**项目主体建设,待验收后即可投用。启动**建设,预计**可投用。二是有序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评“**”荣誉称号,入围**局“**”评选。“**”项目获批,“**”“**”项目获立项,**、**等5处文物被列入第九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成**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碑建设、**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方案编制。三是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参与《**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工艺获批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扩展)名录。**、**、**获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同时列入市级、县级非遗保护项目分别为**项、**项。

(四)围绕治理有效,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一是压实责任。成立组织振兴专项小组,制定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党建促脱贫等实施方案,签订县、乡、村各级党建工作责任书,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的攻坚合力。**年,全县**名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到**个党建联系点、贫困村开展挂钩帮扶活动,**多个县直单位党组织联系**个贫困村、空壳村和财政困难村,**个乡镇和**名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深入贫困村结对帮扶贫困户。二是配强力量。调整充实**名党性强、业务精、实绩突出、基层经验丰富和有较好群众基础的优秀干部到乡(镇)领导班子。调整配强**个村级党组织书记。举办全县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期,选送**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省市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和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班。三是建强堡垒。转化提升**个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完成**个村“四个一”工程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圆满完成村级组织换届,推动**个村实现主干“一肩挑”,占比**%。四是创新载体。总结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培育打造**、**、**、**、**,有效破解“空壳村”和村财增收难题。探索实施农村党员的“双带”机制,推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探索建立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试点实施“跨村联建”区域党建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步发展。全面开展“**”三年行动,协调**个县直部门、省市驻明单位挂包帮扶**个行政村,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年以来,共帮助结对村党组织争取资金**万元、落实帮扶项目**个。全县村级集体经济自有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已全面消除。五是激发活力。打造**村“**”典型,获省、市领导肯定;培育**村“**”党建引领古韵福地发展模式,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选树**村“**”典型,推动村财增收、贫困户脱贫。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产业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取得初步成效,但距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距离广大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及面临着一些问题。农业产业覆盖率缺口较大。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石山片区机械化生产率较低,其中水利灌溉、产业路等基础设施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产业化程度偏低。农业主导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偏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一是客观环境制约,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区域农业产业发展不平衡仍是最大短板。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政府干、农民看”等现象依然存在。乡村本土实用技能人才缺乏,农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能力弱。二是乡村产业发展产业链条不长,精深加工能力偏弱。经营主体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稳。品牌营销错位,农产品知名度不高。乡村产业振兴基础仍不牢固,农业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产业问题依然存在,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包装宣传力度不够,营销手段单一,加上各类营销主体各自为政,缺乏维护公共品牌的意识,造成品牌效应不高,与区内外的同类产品相比优势不明显、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人才不足,技术服务支撑不强。凌云县支撑扶贫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人员老龄化严重,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大量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基本上都是“386190”部队,导致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对新观念、新技术、新事物反应冷淡,劳动者中普遍没有特别生产技能,掌握科学种养等实用技术的农民不多。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要求,认真按照自治区、百色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我县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三产融合示范区。三是大力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粮食、水果、中药材、畜禽、水产、食用菌、蔬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业延伸,开发系列有机、富硒农产品。计划到2020年新创建或提升100个以上示范园区,其中自治区级2个、县级5个、乡级10个,村级83个。实现县有示范区、乡有示范园、村有示范点的目标。四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便民高效、统一规范”的要求,将示范区作为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试验区,率先在示范区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实现农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乡村垃圾处理难题。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重点推进江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广应用生态养殖模式,推进流域周边养殖场升级改造,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我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对中国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本地人文资源,推进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按照自治区“六有”建设标准和“八个统一”要求,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8项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定期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深入宣传本县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广泛开展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三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拔除诈骗“毒瘤”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强化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以茶叶、烟叶、桑叶、优质稻、牛心李、凌云乌鸡等为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确保贫困村有1-3个优势产业,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业农村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第五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交流材料

根据xx省农业厅的安排,我们中心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逐词逐句重点学习了报告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论述,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思考,形成了如下几点意见。

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九大报告用专门章节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章修正案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总则,这是史无前例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总书记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短板、农业是短腿。如果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要消除绝对贫困,那么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就要缩小城乡差别。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这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因此,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否则,就不会有全面的现代化发展。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一个重大提法、重大战略思想。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村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可谓高瞻远瞩,意义深远。

二、要着力把我们中心支部打造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我们中心是厅下属事业单位,肩负着协助做好农业项目立项论证、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等工作,是“三农”工作队伍的一员,因此我们必须按十九大报告精神要求,着力把中心支部打造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首先,中心每位党员都要掌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宣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要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农民富裕起来。

然后,要学透党章和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四个意识,勇于担当,不断增强工作本领,增进对农民的感情,传承“三农”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严格按着共产党员要求,着力把我们中心支部打造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样我们中心才能更好协助相关处室为厅的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做好服务,不断提高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水平。

三、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强化项目管理,努力为实现全省农业产业兴旺、振兴乡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离不开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我们中心作为省农业厅协助相关处室管理专项资金的技术单位,要在主动服务和真情服务上下功夫,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协助厅相关处室,强化项目管理,努力推动全省农业产业兴旺产业。

(一)、着力协助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项目入库工作,加快推进全省农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起,省政府通过政府出资100亿建立规模约300至400亿的xx省农业供给侧改革性基金,通过基金的建立,引导撬动政策性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三农”,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振兴乡村的重大举措。为此,我中心要协助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项目库入库工作,确保基金的投资方向,为我省广大农业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兴旺提供资金保障。

(二)、着力协助做好项目管理分类指导,全力提升项目可行性和科学性。

为切实做好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在农业产业兴旺中引领示范作用,我们中心要着力协助厅相关处室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来全面提升财政项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一是分类指导各地开展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好项目规划和申报材料的编制,尤其是重点项目,要充分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将有基础符合条件的项目推荐上报,切实提高申报项目可行性;

二是全力协助厅相关处室开展项目库建设,做好项目入库工作;

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评审方式,在不断规范立项评审的同时,对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等其他种类评审,可以采取聘请有水平的专家或委托第三专业机构进行评审,切实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

(三)着力协助做好项目绩效管理和后评价工作,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以结果为导向,协助做好财政农业项目的绩效管理和项目后评价工作,为厅专项资金安排提供决策技术支撑,确保财政资金用在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农民增收显著的项目上,全面提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我省农业产业兴旺。为此,我们中心要注更加重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切实为相关处室做好绩效自评服务工作,协助处室科学制定专项资金考核量化指标和绩效评价体系,提高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是精心组织好厅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自评工作,提高绩效材料水平,确保绩效自评按时按质完成;

三是积极配合厅发展计划处强化绩效评管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试点,对我省重点农业专项资金项目进行绩效考评和后评价工作,为今后提高我厅农业项目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下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着力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着力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最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3篇)最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1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

    街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汇报

    今年来,嘉山街道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我市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按照统一部署,齐心奋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的实施。现将我街道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汇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奋力谱写新时代内江实践威远发展新篇章 威远县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抓实抓好“十二件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 “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让乡村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传......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集)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

    示范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示范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示范区坚持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指示批示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

    乡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乡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提纲一、镇域基本情况(一)区域位置优越(二)产业初具规模(三)文化底蕴深厚(四)自然资源丰富(五)人居环境改善(六)经济发展迅速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一)抓住产......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路,通往幸福人家的路塘,流向致富之路的塘青马学员: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肖海洋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重大决策,它为新时代农业改革发展指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