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15:3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第一篇:《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读书笔记

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 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 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 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 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我是为谁而工作 为同事的好评吗 为校长的表扬吗 为奖金吗 为职称吗 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三年前,有幸听了李镇西老师的一节作文讲评课,记忆犹新.课一开始,李老师便这样说道:“同学们,我们许多人可能觉得自己不会写作文,其实不然,我看了你们交上来的作文,觉得每一位同学都会写文章.”接着,李老师挑出每一篇文章中的亮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分析为什么这样写.那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所以学生读来,说来都特别有感染力.最后,李老师在讲完了写作要旨后,还朗读了自己的下水作文.那是一堂精彩的课,每位学生都受到了李老师的关注,赏识,他们兴致高昂.当时我想,能如此赏识学生,如此平易亲切,如此富于激情而又执着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他吗 能不学好他的课吗

最近,又读了李老师的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曾读过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一书,不禁为他的教育机智而折服.万老师在书中叙述了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的成功事例.在实践方面,作者强调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老师要擅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书中生动曲折的故事,大起大落的情节以及那些不落窠臼,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的方法,让我们不禁会像孟老夫子一样,发出“教亦多术矣”的感慨.在理论方面,作者开创性地将兵法的理论与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中,探究了兵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对许多中国古代兵法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演绎和运用上作出了独特的阐述.半年前,在学校举行的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上,顾建民老师戏称师生之间是一种贸易关系.商家要把产品推销给顾客,他必须与顾客搞好关系.而老师要把知识推销给学生,也要与学生搞好关系.他的谈话朴实,幽默而令人思索.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第七年了,这期间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态问题”——究竟应与学生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在面对学生时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我想,只有处理好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的收获极大.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第二篇:《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在阅读中,时时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 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 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 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 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我是为谁而工作 为同事的好评吗 为校长的表扬吗 为奖金吗 为职称吗 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

三年前,有幸听了李镇西老师的一节 作文 讲评课,记忆犹新.课一开始,李老师便这样说道:“同学们,我们许多人可能觉得自己不会写 作文 ,其实不然,我看了你们交上来的 作文 ,觉得每一位同学都会写文章.”接着,李老师挑出每一篇文章中的亮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分析为什么这样写.那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所以学生读来,说来都特别有感染力.最后,李老师在讲完了写作要旨后,还朗读了自己的下水 作文.那是一堂精彩的课,每位学生都受到了李老师的关注,赏识,他们兴致高昂.当时我想,能如此赏识学生,如此平易亲切,如此富于激情而又执着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他吗 能不学好他的课吗

最近,又读了李老师的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曾读过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一书,不禁为他的教育机智而折服.万老师在书中叙述了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的成功事例.在实践方面,作者强调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老师要擅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书中生动曲折的故事,大起大落的情节以及那些不落窠臼,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的方法,让我们不禁会像孟老夫子一样,发出“教亦多术矣”的感慨.在理论方面,作者开创性地将兵法的理论与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中,探究了兵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对许多中国古代兵法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演绎和运用上作出了独特的阐述.老师戏称师生之间是一种贸易关系.商家要把产品推销给顾客,他必须与顾客搞好关系.而老师要把知识推销给学生,也要与学生搞好关系.他的谈话朴实,幽默而令人思索.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态问题”——究竟应与学生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在面对学生时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我想,只有处理好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的收获极大.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第三篇:《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严惩”。当然,这“严惩”指的是批评教育。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学生们出奇的“乖”,学习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现在,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学生,是教育的悲哀。因为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爱心成为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开放学生的时空,使之充满活力

开放学生的时空,使之充满活力,教师必须摘下“师道尊严”的面具,让自己的主导地位不至于变成“主宰”地位,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敢于在教师面前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并自我挖掘出创造性的潜能。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做到不拖堂,不让作业和考试填满他们的课余时间;还学生自主权,还学生发言权,还学生活动权。否则就等于堵塞了他们学习发展的渠道,久而久之,学生将被动地接受信息,变成“录音机”,变成“容器”。

二、关爱学生,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记》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老师关爱学生必然赢得学生的爱戴,学生也必然会将爱师的感情转化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去。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对每个学生不做到力戒“忘事忌语”,即使您一切为了学生,而学生却受到您的言行的影响,或疏远您,或与您产生对立情绪,渐渐地变成被动学习,甚至厌恶学习。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素养

老师工作有着枯燥重复的特点,每天要面对大量繁杂、琐碎的学生问题,若不能以平常心态对待周围变化的事物,久而久之脾气会变坏。如果急噪不能克制自己,变得激动,训斥学生,凭主观臆断妄下结论,会挫伤学生自尊,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失控,导致心理失衡现象。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任务是去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对其不规范行为,只有引导,认真去做思想工作。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做到边教边学,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要有敢于认错纠错的勇气,这对自己发展很有利,同时我们只有宽容学生的错误,给他们爱,用自己的美好心灵去医治其心灵创伤,用精神甘霖去洗涤他们思想上的污渍,他们今后才会宽容别人的错误。要知道:我们对孩子的方式,也是孩子对待我们和别人的方式。所以我们要抛开一切“面子”的事,具有良好的素养,从学生角度去思考,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及时将一触即发的矛盾缓冲过来,增进师生情感。

童年拉开了我们人生的序幕,在那天真烂漫的季节里,孩子填写着那份美丽的色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着。让我们放下架子,尊重、宽容、理解学生,笑口常开,还学生童真,相信学生必将因我们的改变而变得更可爱、更快乐。

学习《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读书心得

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即终身教育才能获得。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自古有之。我国早在孔子时代就有终身教育思想意识。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终身教育,他主张“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在增强国力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越来越受人类重视。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终身学习观点激励人们从生到死坚持终身学习自己教育自己。我们教师在这个形势下,更要不断的学习再学习。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教育理念,想法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育重心,教学方式。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更何况是对于自己观念上的一个更改呢!不过我想这就得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学习中不断去关注新的教育动态,及时接触新方法、新思想,让自己能一直保持在教育队伍较为前沿的位置,只有那样才能不断有机会更新自己的原有的想法和观念,也让我们都参与到学习的队伍中,就象这样的读书活动挺好的,也是自己理念上的一个提升吧!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墨守成规、守株待兔、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站在教育改革的潮头,根据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调整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迎(文章转载自: http://www.xiexiebang.com/xindetihui/dushuxindetihui/ 请保留此标记)接教育的变革,主动地去适应、参与教育实践,用我们的热情挖掘我们的智慧,追逐前沿的教学理念、教育技能、技巧。

过去,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知识垄断和经验权威,强调单向式、灌注式智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把分数当学生的根。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根深蒂固,与现代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矛盾对立,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阻力。旧的教育模式轻视人的全面发展要素,忽略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探究和批判精神,严重压抑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发展,必须改革。

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师德高尚、知识渊博,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终身学习和创新教育能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同年龄和知识梯度的新老教师,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育观和师生观。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学术精神,就造创新人才。教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发展、教人创新。教师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怀疑和创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

因此,我们这些为师者只能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否则,原先的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自己的形象也会在学生心目中大打折扣。有了丰厚的文化知识储备,才会有“厚积而薄发”。才会更多的去思考怎样上好每堂课,怎样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怎样的教学点子才能让学生学到并且掌握更多的知识,怎样才是一个让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教育者。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读书心得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育新形势下,对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非常必要。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活动中,本人也受益多多。

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

一句话,没有了思想,人就只的土壤,让阳光洒满大地,让美好永驻人间,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二、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篇报告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考、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与“自由”相对的是压抑、禁锢、灌输、奴役、摧残、践踏、束缚、钳制„„这是两种向度的力量。教育保证自由,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文章转载自: http://www.xiexiebang.com/xindetihui/dushuxindetihui/ 请保留此标记),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把人从相互敌视、相互防范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依附、盲从和定势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以及本能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

任何教育无论它处于什么层次,以哪一方面为侧重点,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应是其安身立命之所,都是其根系所在,人的自由、解放、超越、完善都应是其根本性内涵。舍此,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

三、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 „„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我认真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后发现, 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 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 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 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 读完后, 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异常丰富,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非常深广。他说:“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敬重。”想一想,的确是这样。

每一个学生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学生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我们都很清楚,现在的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优越,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自尊心也很强,但是心灵非常脆弱,我们做教师的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人说,现在的孩子真难教,不知道哪句话就惹得他们不高兴了,有时都搞不懂他们的自尊心的底线是什么。有的学生做错了事在先,还要求教师在批评教育他的时候要态度和蔼,言辞温柔,要尊重他等等。应该说,整个大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观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新的时期必须要转变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多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要想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做到备好课,教好课。正如《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好课,我觉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角度新颖、思考性强的设疑、质疑,或介绍独特的观点,有待解决或争议的问题,使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从而激发学生想象的矛盾产生,以开阔思路,促进联想,形成创新素质。另外,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内外有参与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但是也许是因为我们学额大,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表现,或者这么多年他们已经习惯于大部分时间沉默不语,只是在课堂上看着别人争先恐后发言,长期下去,教师不有意识地去改变这一状况的话,他/她的课堂只会形成学习上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关注成绩落后的“学困生”,用自己精心备好的课来吸引学生,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今后我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是一部我们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使我们能够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无法体会的东西。

它以日记体的形式,通过小学生安利柯的眼光来看周围所发生的事,观察他身边的老师、同学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各种高贵的品质,每一章节都把爱表现的淋漓尽致,每一个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都催人泪下,又带给了我们深刻的哲理和无限的思考。

读了《爱的教育》之后,我的感触颇深。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许多关于亲情的小故事,阅读之后,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与父母的相处。

安利柯的母亲劝诫安利柯要好好对待他的父亲,不要在父亲责骂他的时候顶嘴使父亲伤心,这些行为一定会使他在父亲去世之后的某一天后悔,增加自己对父亲的想念与后悔。安利柯母亲的话触碰到了我的内心深处。在平常生活中,虽然父母很爱我们,我们也同样深爱着父母,但我们依然免不了有矛盾发生。毕竟我们拥有不同的人生观念,对同一件事情也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我们也会因为某些小事与父母生气,甚至是吵架、冷战,可是我们对对方的爱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以前自己也曾顶撞父母,说过一些令父母伤心的话,做过一些令父母痛心的事,现在回想起来,就会对自己当时的做法感到不可思议,觉得那时的自己真的很幼稚。如今不停地后悔却再也无法使那些过往改变。

在这世上,我们要感谢的人有很多,要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朋友、感谢„„但我觉得最应该感谢的人是父母。父母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便开始陪伴在我们的身边,一生为我们操劳,为我们着想,为了能够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辛勤地工作。父母教导了我们许多的人生道理,是我们生命中的启蒙老师,帮助我们度过人生道路中一个又一个的坎坷,安慰着我们走出人生中的不如意。父母是这世上最爱我们的人,我们最该感谢的人也是父母。

父母的一生都是在为我们付出,为我们劳苦。父母为我们操劳了大半辈子,但是当我们长大,学会了坚强,真正学会了该如何回报父母的时候,却发现父母已是满脸皱纹,满头白发了。伴随着我们的长大,父母也渐渐地老去了。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渐渐地明白了父母的唠叨都是为了我们,父母常常会在唠叨中教给我们许多人生的经验,希望我们能少走一些人生中的弯路。虽然以前每当父母开始喋喋不休的时候就会不耐烦地随便应付几句之后便离开,但是现在我学会了认真聆听父母的教诲,即使有的时候不愿意听那些重复了许多遍的话,我也不会再表现得像以前那样不耐烦。在读了《爱的教育》以后,我感悟出在平常的生活中如何与父母相处才是正确的方法,怎么做才会既不伤害父母又让自己过的快乐,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许多。

阅读了《爱的教育》之后,我感受到了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和爱国之心,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这些能使我受益一生!

读书笔记:读《教师的20项修炼》心得体会

《教师的20项修炼》这本书个人认为是值得一读的书,这本书所涉及的内容与我们每位教师息息相关,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有品位教师的一本书。文章中有太多的细节,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艺术,需要我们去追逐,去领会,去反思,去品悟.本书涉及的20项修炼,其中对我感触颇深的三项分别是教师的服饰、教师的规划和教师的宽容,下面就这三项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教师的服饰-----服饰是信任的外衣

本书反复强调教师服饰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的重要,特别强调教师服饰的细节,衣服破损、纽扣的缺少、内衣外露、穿超短裙、无袖衫、低胸衣、薄紧身衣、戴大耳环、戒指等等,一些不符合教师身份的服饰。容易对我们这些青春萌动的高中生在不明事实的情况下造成误导,不修边幅,不符合教师的形象要求,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眼中会大大折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大大降低。在生活中发现有极少数教师就很不注重这一点,穿衣随随便便,很不注重个人形象,望这些教师自觉改正。

2、教师的规划-----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

书中说我们部分教师缺乏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规划每天沉溺于琐碎繁杂的事务之中,不进行自我成长的规划。这些对教师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我们要摆正心态,作好如下的打算:教师的规划可分为自我专业生涯设计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计划、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等不同的类型。我自己在这方面没有注意这点,没有给自己制定人生规划,从本学期起,我要制定一个规划,完成自己的宏伟目标。让自己的教学和生活充满阳光和色彩。

3、教师的宽容---一种教师美德

宽容的教师,往往是自信的教师,宽容的教师,往往是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宽容表明这位教师宽宏大量,胸襟大度,表明他能屈能伸,不斤斤计较;表明他有涵养、有耐心、不急功近利。表明他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教师的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和有效手段,当然教师的宽容与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宽容不是纵容,宽松不是放松。纵容是对学生错误和缺点无原则的放纵,任其发展,不加约束。但严格要求学生也并不等于不容许学生犯错误。当然,宽容学生不等于不批评学生,而是理解在先,批评在后,是在尊重学生基础上的批评。一切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都是对学生自信心的伤害,都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所以我们老师要做宽容的老师。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只有把感动自己生命的体验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这样才能不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殊荣。我深爱我的工作,我愿终身在这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

十二、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1977年,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写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里所传达的真知灼见,到今天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每部分都有许多的精华,给我很大的振动,在这里,我想摘出几句来,让我们一起细细地品读。

一、教师要做自己的主人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绝不仅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己主人却不认识自己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应该明白自己的优缺点。二是要自己选择,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自己选择的,就要无怨无悔的做下去,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书,本来就“教无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出你“自己”来。四是自己评价自己,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总结,只有善于总结才会去学习提高。

二、教师要继续学习

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很少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近来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书到用时方恨少”。近一年来,在学习这一块有了大进步,便觉得自己充实了许多,自信也增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学校的发展也体现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随家庭择校就读也同样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觉得有些荒诞,不是说事实胜于雄辩吗,而且现在基本招工单位不是一律看简历、荣誉吗。但读完这一段话,静心细想,确实如此,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么能凭几节作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篇数来断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的家长们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个“口碑”很好的教师,郑校长说的第一条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你终将被时代淘汰。我觉得今后的生活应该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让自己活得美丽而开心。

四、“欣赏缺憾”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 “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五、永不放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而且在幼儿园不用成绩去评价孩子的优劣,所以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这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六、“学会倾听不容易”

“倾听”与“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是入耳,一种生理游戏,但不一定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而倾听呢,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艺术,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当然需要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倾听又会让你交到知心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因此,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通过它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许多东西。

以上是我读了本书后的点滴想法,读着著作中的每个建议,就像登上了每一个台阶,我就感到了我们职业的光明,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会因此更从容的走好自己的未来之路。

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 教 师 人 文 读 本 》 中,还收 录 了 古 今 中 外 很 多名 家 的 各 种 类 型 的 文 章,每 一 篇 都 让 我 有 所 获 益。《 学习的 革 命 》 一 文 告 诉 我 : “ 做 教 师 首先 要 相 信 你 所 有 的 学 生 都 是天 才,你 才 会 认 真 地 教 每 一 个 人。” 我 领 悟 到,教 学 的 艺 术 不 在于 传 授 本 领,而 在 于 激 励、唤醒 和 鼓 舞 ; 教 育 不 是 要 改 变 一 个 人,而 是 要 帮 助 一 个 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实验学校让我伎颊饷炊啵恰督淌θ宋亩帘尽啡梦宜伎颊饷炊唷N倚老驳胤⑾?我进步了.谢谢新教育给了我成长的舞台。我喜欢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学生、工作、家人、孩子。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第四篇:《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范文模版]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精选8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1

疫情时期,我利用了每天直播课外的时间,选择了书架上一本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来丰富生活,这是我第二次阅读这本书,每一次阅读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感受。

李老师是一个朴实的学者也是一个拥有常人所不能及的大爱之心,李老师对学生的耐心和爱心深深打动了我。没有读李老师的书前,我觉得自己是爱学生的,但读书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差距还是太大,在教学中,我以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判断孩子的行为,对他们做出的一些小事常常忽略掉。对违反纪律、不服从安排的学生,点名批评,情况严重者还有违纪处罚,认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就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学生的关爱。我发现我这样行为不是对学生的爱,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用博大的胸襟来宽容感化学生;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而是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看完这本书后,我便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孩子们需要的爱去爱孩子。

在教学的第二年时,我便给自己下了决心“让所有我教过的孩子都因我是他们的语文老师而骄傲”这样的决心需要付出很多很多,有时候也感到累过,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相比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真是惭愧万分。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这个不一样的假期,再次获得了精神的洗礼,我也想做“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孩子们的教育者、引领者、关爱者,做好教学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争取越做越好!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2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3

读书的氛围已不知不觉围绕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闲暇之余,我静静学习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

阅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的收获很多。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使缺点的杂草最后无立足之地。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比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工作与昨天的工作相比,一日三省——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更贴近学生,更适合我的学生,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发挥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的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驾驭课堂的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灵活,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4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近来拜读李镇西老师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使我真正全方面了解他多年的教育心得及理念。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意义很大,李老师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首先,我十分敬佩李老师高尚的人格。虽然他如今已成大名鼎鼎的教育专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他至今仍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一直站在讲台上,一直都和学生保持零距离!由此我想到自已,刚从大学毕业时,我也曾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并为之骄傲自豪地奋斗了上十二年,可是随着工作的调动我由大学来到中学,我遇到了从教多年来最大的困惑,教育的对象一下变成了中学生,我原来的那套方法似乎全不灵了,学生不理解我的苦心,通常只需讲一遍的问题我要重复很多遍,他们还是会犯同样的错,作业也常有拖欠不交现象,课堂纪律也时常是让人头痛我一度十分怀念以前的日子,那些学生多勤奋啊,根本不让我操心欠作业,违反课堂纪律方面的事。现在无论我怎么努力,那些后进生的成绩还是提高不了,我有时累得直叹气,很怀疑自已的价值和能力;可是李老师却把做最好的老师当做自已毕生的追求。可见当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心态问题,心态调整好了,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说到心态问题,我们来看看李镇西老师是怎么衡量自已的教学工作,他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做更好的老师,因为他从不拿自已和那些教育专家比,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用心去处理每件事,力争每天都做得更好,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这几年我一直比较困扰犹豫,对那些调皮捣蛋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读这本书还有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李老师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人,他淡薄名利,才思敏锐,文字功底十分深厚,这与他坚持每天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每天坚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坚持写一篇教育日记是分不开的。我恐怕做不到每天读那么多书,但有一点我却深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才会不断取得优秀的教育成绩。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5

曾经有老师告诉我,一个教师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发自内心认同教师这个行业。热爱教书,喜爱学生,友爱同事。年轻的我如同一只蒙着双眼的雏鹰,四处乱撞,撞伤了,撞疼了,责怪环境不够优越,自暴自弃。今天的我,得到了认可,得到了帮助,适应了教师这个行业,也慢慢如那位老师说的那样,认同了自己这个职业。我发自内心想做好,发自内心想发挥自己的价值。这位让我成长的老师就是李镇西老师。

这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书中李老师针对我们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修养提出了许多建议。的确,青年老师要有所作为,关键还是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李老师在书中建议青年教师应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在日常的教育琐事中学会思考、研究、解决问题,因为往往是这些常被我们嫌弃、忽略的班主任工作,总能为我们从事教育科研提供极为丰富的资源。接触学生机会多了,越能了解学生,牵引学生。其次,青年老师要学会为自己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成长的方向。因为只有确立了奋斗的目标,才能在工作中体验到为成功拼搏的快乐。哪怕遇到困难或逆境,也能树起信心继续前行。第三,青年老师要乐于请教。人不是天生的智者,是需要在一次次失败过程中总结经验,寻找方法。年长的老师或班主任拥有积累多年的丰富经验,只要青年教师诚心请教,乐于多问,多学,不管形式是交谈也好,听课也罢,哪怕偷学,跟班,也能潜移默化吸取到优秀的教学教育方法。最后,多读书,多积累,勤于笔耕,更有助于青年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那么看什么书好?我认为感兴趣是最为重要。教育类的书能帮助我们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反映青少年学生生活、心理的各类读物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学生,教育名家的书籍能让我们少走弯路。但是,我觉得一位优秀的老师还应当多了解除教育之外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常言道:“要倒半桶水给学生,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当教师自己先爱上阅读,才能以广泛的兴趣来感染人,以丰富的知识来培养人。当然,阅读是我们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而要将这些东西内化成我们自己的知识,青年教师还应多提笔写作。平时的工作记录,教育随笔,教学论文,各种总结,都是我们提升自我理论水平的基本方法。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一个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细微的感情都需要青年教师自己慢慢去体会,尽管会充斥着非常多的遗憾与酸苦,但那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且行且看,生命过程中总有一些美好与遗憾。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6

寒假中的一天,陪女儿到书店去买书,买了一本李镇西老师的力作:《爱心与教育》,回家后仔细阅读品味,在读到其中反映李镇西老师心声的《做最好的老师》一文时,时时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现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校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李老师的话说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7

读了《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以后,我认为李镇西老师是一位子非常优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有好的象他学习,做一位优秀的老师。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从李镇西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身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这一切都是需要在学校中奠定基础的。李镇西老师认为,这正是自己的职责。

其次,使我强烈感受的是李镇西同志对学生的一腔爱心。这是所有成功教师的共同经验。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8

前不久,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我的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师在学习中的心声。

第五篇:《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篇1

寒假中的一天,陪女儿到书店去买书,买了一本李镇西老师的力作:《爱心与教育》,回家后仔细阅读品味,在读到其中反映李镇西老师心声的《做最好的老师》一文时,时时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现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 ?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 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 为同事的好评吗 ?为校长的表扬吗? 为奖金吗 ?为职称吗 ?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李老师的话说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篇2

曾经有老师告诉我,一个教师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发自内心认同教师这个行业。热爱教书,喜爱学生,友爱同事。年轻的我如同一只蒙着双眼的雏鹰,四处乱撞,撞伤了,撞疼了,责怪环境不够优越,自暴自弃。今天的我,得到了认可,得到了帮助,适应了教师这个行业,也慢慢如那位老师说的那样,认同了自己这个职业。我发自内心想做好,发自内心想发挥自己的价值。这位让我成长的老师就是李镇西老师。

这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书中李老师针对我们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修养提出了许多建议。的确,青年老师要有所作为,关键还是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李老师在书中建议青年教师应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在日常的教育琐事中学会思考、研究、解决问题,因为往往是这些常被我们嫌弃、忽略的班主任工作,总能为我们从事教育科研提供极为丰富的`资源。接触学生机会多了,越能了解学生,牵引学生。其次,青年老师要学会为自己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成长的方向。因为只有确立了奋斗的目标,才能在工作中体验到为成功拼搏的快乐。哪怕遇到困难或逆境,也能树起信心继续前行。第三,青年老师要乐于请教。人不是天生的智者,是需要在一次次失败过程中总结经验,寻找方法。年长的老师或班主任拥有积累多年的丰富经验,只要青年教师诚心请教,乐于多问,多学,不管形式是交谈也好,听课也罢,哪怕偷学,跟班,也能潜移默化吸取到优秀的教学教育方法。最后,多读书,多积累,勤于笔耕,更有助于青年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那么看什么书好?我认为感兴趣是最为重要。教育类的书能帮助我们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反映青少年学生生活、心理的各类读物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学生,教育名家的书籍能让我们少走弯路。但是,我觉得一位优秀的老师还应当多了解除教育之外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常言道:“要倒半桶水给学生,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当教师自己先爱上阅读,才能以广泛的兴趣来感染人,以丰富的知识来培养人。当然,阅读是我们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而要将这些东西内化成我们自己的知识,青年教师还应多提笔写作。平时的工作记录,教育随笔,教学论文,各种总结,都是我们提升自我理论水平的基本方法。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一个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细微的感情都需要青年教师自己慢慢去体会,尽管会充斥着非常多的遗憾与酸苦,但那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且行且看,生命过程中总有一些美好与遗憾。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篇3

读《做最好的老师》,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证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最好永远做不到,可是一个比一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意味着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到达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就我个人来说,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怎样才能做的最好,也在时时刻刻的努力使自己做得最好,可是总是觉得不够满意,总是以别人为榜样,总是问自己,自己为什么就没有人家那样出色,自己也很努力,怎样没有人家优秀,所以困境总是困扰着我,自己压力很大,也很郁闷。所以总是给自己施压,让自己力求事事都要好,都要超过他人,至少不要让自己落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慢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别人的欣赏和赞扬中慢慢的放松了一些压力,一路走来,慢慢顿悟出自我为什么要和别人比呢?还是和自己比的好,怎样和自己比呢?那就是今日我做了些什么,是不是比昨日提高了。这段时间学习是不是坚持的很好,是不是比前段时间坚持的好。今日的时间是否有浪费的现象,今日做的事自己是否满意,如果满意的话那就会很塌实,慢慢的自己变觉得塌实了很多,充实了很多,心境也就愉悦了很多。慢慢会树立自信,自己便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与学习了。

经验告诉我,人要自信,要有幸福感,那就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件事,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件事,日积月累我们会不断的提高,慢慢的我们就会高兴很多,欢乐很多!

作为一名老师,用良好的心态对工作与生活,用阳光的心态对待学生,对待你的'课堂。你的学生同样会收获阳光雨露的的普照与滋润,他们就会茁壮健康的成长!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会越来越喜欢你,你离做最好的老师也会越来越近。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活力的行为,也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某种人生梦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只管登高不问高”,尽可能每一天自己能做好的事,哪怕暂时遭遇挫折与不幸,最终也将赢的人生的欢乐,这叫“道是无情却有情”。

做最好的老师,让我们内心收获一份宁静,让我们远离浮躁,让自己更加踏实与充实。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篇4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近来拜读李镇西老师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使我真正全方面了解他多年的教育心得及理念。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意义很大,李老师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首先,我十分敬佩李老师高尚的人格。虽然他如今已成大名鼎鼎的教育专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他至今仍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一直站在讲台上,一直都和学生保持零距离!由此我想到自已,刚从大学毕业时,我也曾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并为之骄傲自豪地奋斗了上十二年,可是随着工作的调动我由大学来到中学,我遇到了从教多年来最大的困惑,教育的对象一下变成了中学生,我原来的那套方法似乎全不灵了,学生不理解我的苦心,通常只需讲一遍的问题我要重复很多遍,他们还是会犯同样的错,作业也常有拖欠不交现象,课堂纪律也时常是让人头痛我一度十分怀念以前的日子,那些学生多勤奋啊,根本不让我操心欠作业,违反课堂纪律方面的事。现在无论我怎么努力,那些后进生的成绩还是提高不了,我有时累得直叹气,很怀疑自已的'价值和能力;可是李老师却把做最好的老师当做自已毕生的追求。可见当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心态问题,心态调整好了,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说到心态问题,我们来看看李镇西老师是怎么衡量自已的教学工作,他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做更好的老师,因为他从不拿自已和那些教育专家比,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用心去处理每件事,力争每天都做得更好,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这几年我一直比较困扰犹豫,对那些调皮捣蛋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读这本书还有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李老师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人,他淡薄名利,才思敏锐,文字功底十分深厚,这与他坚持每天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每天坚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坚持写一篇教育日记是分不开的。我恐怕做不到每天读那么多书,但有一点我却深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才会不断取得优秀的教育成绩。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篇5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篇6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近来捧读李镇西老师的佳作——《做最好的老师》,得以与这位著名的教育大家进行心灵的对话,真是如饮甘露,感触颇深。读后不禁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可以说李老师是用真心为教育奉献的,宣扬了崇高的教育理念,给我们为师树立了良好的的榜样。

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这是阅读后的最深刻的印象,这本书从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素养、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误区、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锻造卓越人格——“优生”的培养、转化“后进生,青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语文教育的思考与探索等十个方面全面阐释了李镇西的教育观、学生观。语言朴实,字里行间透露了李老师的真心,他将理性的思考倾注于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教育故事中,故事跌宕起伏、撼人心魄。书中不乏李老师对于育人的困惑,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思想的撞击与灵魂深处的迷茫。让我触动最大的还是他的的这本书是将自己日常的所做所想所思所得用笔录的方式记载下来,透过每个案例的分析和反思,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育人方面,他是真正的爱教育、爱学生的教育者。

做最好的老师

做好一个好老师好不只是句口号,更多的事需要智慧与爱,一个好老师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是重大的,现在想想,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老师还是蛮多的,但是几年或几十年之后就不一定了,能让我们无法忘记的是那些对我们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老师了。

李老师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个难题(班级建设、后进生转化、作弊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的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所以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新的收获,新的快乐。这样的想法很特别,繁杂的日常事务会将我们仅有的一点热情与耐心耗得精光,如果不能做一个良好的自我调节,我们就会变得很被动,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做好老师的标准,还是自我精神解放的好方略。

教育之心

李镇西说优秀的老师应该具备童心、爱心、责任心、宽容心和耐心,童心使我们能理解孩子,爱心能让我们把爱献给孩子;责任心能使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从而培养出于社会有用的人;宽容心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仁慈和关爱;耐心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与机会。

李老师说“用童心报答童心,这就是我献身教育的原动力”,作为教育者,要善于用童心理解童心,让自己拥有与学生同龄的童心思维,用这样的思想去解释学生们的行为与做法就容易多了,毕竟我们都曾童年过。当我们努力唤醒内心深处的童心时,其实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便创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捷径。同时,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竟然是“一类人”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学生自然就会对老师产生亲切之情。而且当我们怀着童心理解童心时,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时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地愿望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或许会好心办坏事,当是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使学生觉得你很具有亲和力。保持童心的关键是懂得理解,不仅是要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感情活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理解的过程中,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潜质。

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教育离不开情感。当然,对学生的爱,不一定需要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心融入平常的一言一行中,用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当然,这种爱心必然是平等的,如果不能拿捏好,产生的负面效果危害是很大的。大多老师都过分看重优生差生,以致于忽略了比例较大的中等生,结果就是大多表现一般的学生与老师的交流甚少,若干年后,彼此都没了印象,这是很可悲的。

李老师告诉我们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每天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谈误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教育者具有怎样的思想行为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理想的教育,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为目标,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教师的责任心,我们才无愧于教师的重大使命。

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如果我们拥有了如此宽阔的胸襟与达观的心灵,面对犯错的学生,李老师能以一颗理解的心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犯了错误,不是批评也不是说教而是让他当众表演节目,可以唱一首歌,也可以讲故事、朗诵文章,让学生在表演中记住自己的错误。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更关键的是维护了学生的创造欲,成功的教育不是培养一批中规中矩的乖学生,而是培养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青年才俊,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是少有的耐心,尤其在“拯救”后进生的时候,为了找到与学生谈心的好机会,他可以等待一个学期,在无数次的等待之后他觉得时机成熟时候才去找这个学生谈话,这种难得的耐心是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李老师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做法就是写信,开学初写第一封信,平时与学生交流也有书信往来,现代这个信息社会已经很少有人使用这么古老的交流方式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在对待学生时难得的耐心。书信虽古老,却是最有效率、最具有影响力的方式了,也许很多年后,学生还会保存着。

创建班集体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受到信任,渴望自己的优势得到展示,这种心理理应被教师尊重。李老师的轮流班干部制度的实行就是尊重了这种心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与施展,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自律和律他的意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李老师十分重视班级教育中各种力量的利用和协调,依靠学生、科任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各种力量,尤其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他在班级工作中,紧紧依靠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生活、班级教育的主人。

给班级取个响亮的名字,这也是李老师的好方法,比如说“未来班”,这样做的妙处在于这个名字会让学生有了一种归宿感,从而为此感到骄傲,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浓厚的集体荣誉感,这种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带给学生一种一起努力的快乐,这种集体奋斗的快乐产生的是良性循环。这样班级的凝聚力会更加集中。

“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这句话对于教师能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了全面的概括。李老师强调说,要走进学生心灵,就要走进学生生活,尽可能多地和学生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发展需求、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善待学生的求助,真诚地和他们做朋友,巧妙化解学生的抵触情绪,经常和学生进行谈心,把自己的教育意愿转化为集体舆论。

李老师提及的可行性教育理念还有很多,总之,阅读了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我收益颇多,不仅深入了解了教师工作中的许多问题细节,也给我以后的教师之路指明了方向。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篇7

寒假期间,我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真是受益匪浅!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理念和实践,其中罗列了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值得我们模仿。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都想要“做最好的老师”。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所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

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这就是这本书首页序言里非常朴实的语言,却让人会有深思和回味。在序言中,李镇西老师的这一段话也令人回味无穷:“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这是写给他学生的,也是写给他自己的。读到这儿时,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对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吗?

是的,“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只要我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理清思路,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有所进步。李镇西老师说到,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他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再次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有时我也在怀疑,对于我们班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到底要不要惩罚?

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在李老师从教之初,他也曾经讽刺过学生,曾经辱骂过学生,曾经体罚过学生。但是后来他将这一切都变成了教育财富,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误最终将他磨练成了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

给我印象最深还有第八章学生思想改造工程——后进生的转化。在李老师看来,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他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论文乃至教育专著。李老师之所以把关注“后进生”,一是因为素质教育充满了对人的尊重。二是因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李老师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他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采用10种有效的具体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对手竞赛;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干部;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读了他的后进生转化手记——我和万同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

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我清楚的记着有这样一个情节他让万同代表班级在全校进行国旗下演讲。为了不失去教育万同的机会,李老师不断鼓励万同,让万同连写三稿,最后抓住“班级的爱就是祖国的爱”这一句闪光的话写的演讲稿,还利用自习课和下午放学后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最后终于让万同信心十足地进行了演讲,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掌声。李老师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真令我佩服!

读完他怎样对待“后进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班,问题学生很多,有了李老师的指点迷津,心里也有了些许准备,我想在新学期里再面对周志鹏、高立尚、王磊、张磊等孩子时,我一定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着急、困惑,一定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到更适合这些孩子的方法,也更快地为孩子引领一条适合他们学习、成长的道路。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篇8

与同学聊天,偶尔说起暑期读书的事,介于她的推荐,我去拜读了一下著名教育家毕镇西老师所写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

翻开此书,看到序言部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毕老师的那番“最”字论:“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读到此,不免有些惭愧!每每看到学校在表扬优秀教师时,会想尽职尽责的老师便是如此了!相反对比自己,对比过去几年来的工作历程,哪及得上,更别提毕老师所说的“超越自我”,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读完全书,让我深切体会到了毕镇西老师对教育工作的无比赤诚,以及他那颗对学生无比热爱的教育者的心。桃毕满天下,这是我对教师最早的认识!以前的想法是你能做个桃毕满天下的教师已经是相当伟大了!而要让满天下的桃毕都能幸福的去度过一生,这又是多么远大的志向啊!而毕老师此生的教育追求便是“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正是源于这个追求,毕老师首先付出的是他的爱。书中,毕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和学生相处时,不要老是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同学们还不是大人。所以,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看到这句话,反观自己,又是在学生犯错以后,自己老早就开始“批评教育”,甚至是火冒三丈了。哪还会心平气和地去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的去思考问题。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宽容”。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同学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同学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同学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当然,毕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对后进生的教育上,毕老师的种种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无疑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曾经面对班级中的调皮的学生、不爱听课的学生、捣乱的学生无比的头疼,一次次的`提醒、甚至训斥都无法长久,偶尔的好将其放大并表扬,但这一方法仅仅只是短暂的。当看完了这本《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的“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同学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同学们进行教育的前提。如果只是期望一次谈心、一次批评、一次电话“告状”等等就能让他变好,甚至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读完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应该要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毕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而毕老师的这些教育理论将成为我们这些教师的指路明灯,把教书育人当做是自己毕生的追求,一次一次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篇9

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甚至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的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当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但教师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带她们去郊游并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们的愿望,而更多的是出于老师自己的兴趣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做朋友。在与学生嬉戏游戏时,老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的美好的动机去做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寻求心理满足。但是,他们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考虑事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做成了坏事,这是很自然的。因此,我们把孩子们做的动机好效果坏的蠢事,称之为“可爱的缺点”。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是智慧之处。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有儿童般的纯真。童心,表现为纯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正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作为社会人,教师也许会有几幅面孔,但面对学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须知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

童心于教育弥足珍贵!没有教育者的童心,就没有完美的教育!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篇10

疫情时期,我利用了每天直播课外的时间,选择了书架上一本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来丰富生活,这是我第二次阅读这本书,每一次阅读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感受。

李老师是一个朴实的学者也是一个拥有常人所不能及的大爱之心,李老师对学生的耐心和爱心深深打动了我。没有读李老师的书前,我觉得自己是爱学生的,但读书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差距还是太大,在教学中,我以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判断孩子的行为,对他们做出的一些小事常常忽略掉。对违反纪律、不服从安排的学生,点名批评,情况严重者还有违纪处罚,认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就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学生的关爱。我发现我这样行为不是对学生的爱,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用博大的胸襟来宽容感化学生;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而是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看完这本书后,我便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孩子们需要的爱去爱孩子。

在教学的第二年时,我便给自己下了决心“让所有我教过的孩子都因我是他们的语文老师而骄傲”这样的决心需要付出很多很多,有时候也感到累过,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相比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真是惭愧万分。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这个不一样的假期,再次获得了精神的洗礼,我也想做“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孩子们的教育者、引领者、关爱者,做好教学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争取越做越好!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篇11

三年前,有幸听了李镇西老师的一节作文讲评课,记忆犹新.课一开始,李老师便这样说道:“同学们,我们许多人可能觉得自己不会写作文,其实不然,我看了你们交上来的作文,觉得每一位同学都会写文章.”接着,李老师挑出每一篇文章中的亮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分析为什么这样写.那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所以学生读来,说来都特别有感染力.最后,李老师在讲完了写作要旨后,还朗读了自己的下水作文.那是一堂精彩的课,每位学生都受到了李老师的关注,赏识,他们兴致高昂.当时我想,能如此赏识学生,如此平易亲切,如此富于激情而又执着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他吗 能不学好他的课吗

最近,又读了李老师的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曾读过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一书,不禁为他的教育机智而折服.万老师在书中叙述了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的成功事例.在实践方面,作者强调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老师要擅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书中生动曲折的故事,大起大落的情节以及那些不落窠臼,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的方法,让我们不禁会像孟老夫子一样,发出“教亦多术矣”的感慨.在理论方面,作者开创性地将兵法的理论与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中,探究了兵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对许多中国古代兵法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演绎和运用上作出了独特的阐述.

半年前,在学校举行的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上,顾建民老师戏称师生之间是一种贸易关系.商家要把产品推销给顾客,他必须与顾客搞好关系.而老师要把知识推销给学生,也要与学生搞好关系.他的谈话朴实,幽默而令人思索.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第七年了,这期间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态问题”——究竟应与学生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在面对学生时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我想,只有处理好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的收获极大.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篇12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这是《做最好的老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从成为老师的第一天我就在探寻标准,但一直都没找到一个最佳的答案,直到我读到李镇西老师所写的“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这句话时,顿时豁然开朗。“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李镇西老师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实在太远了。身为初级中学的老师,特别是身为初级中学的班主任,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我经常会充当问题学生的“灭火器”,搞得自己很累、很烦,总是会被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所影响,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但面对同样的问题李老师却是这样想的“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所以不如就学李老师这样想:多想学生们可爱的地方,比如整日整洁的教室、节日时温馨的短信、课外活动矫健的身姿、艺术节上精彩的演出;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学点东西,无论这些东西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只要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益处就好,而不是仅仅注重他们的考试成绩;尽量和他们成为朋友,多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掌权人”,让学生阳奉阴违、避而远之。这样每天生活在一个令人有所希望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在这本书的全部文章中,《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个章节给我的触动最大。当时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第二感觉是认同。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当我摆出“师道尊严”严厉地去批评学生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受到他们的心悦诚服。反而,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却使他们更靠近我。正像李老师在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反思后我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篇13

当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心有戚戚,欣欣然向往。李老师的讲述不是刻板的学说,而以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为例,让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与虔诚,博爱与伟大;也让我的心一次次地感动着。

人说书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正是对李镇西老师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诠释。它展示了李老师教育的思想、艺术和具体的案例,是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智慧的精华。一句句朴实中浸着诗意的句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炽热的忠诚。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李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日的自己和今日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到达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仅有更好。因为“最好”都是相对的,它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梦想。然而每个人心中对梦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虽说我们无法做到“最好”,可我们却能够做到更好。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齐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我们需要怎样地去做到自己的最好呢?

一、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最好印证。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是充满人情味……”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学习李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欢乐。有的老师却为了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尊严,却在不经意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只能让学生越来越疏远,感情也越来越生疏。

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通道;爱,是创造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所以,我们要时时地坚持着一颗爱心,要尝试着放下自己心中所谓的尊严,多以学生的视角同他们零距离接触,要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去赢得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爱同时也是一种职责,而非一年、两年短时间的爱。然而,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爱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我们把对学生的那种有限时间的爱称作“小爱”的话,那么李老师赋予学生的爱就应当称作“大爱”,我们的爱需要学习李老师那种“大爱”,要有时间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让让我们的爱延伸到学生的一生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二、自己反思

读完李老师的书,我们会期望成为李老师样样思维敏捷、知识丰富、功底深厚的大师。在他的书中,教育名言随处可见,教育理论,他都能随手拈来。我们既要学习李老师的博学,也要学习他的细致入微。其中最让人受益的就是他的热爱读书与反思。经过读书,我们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品味,能够提高一个人的素养。读一本好书,我们不仅仅能够从中收获知识,还能够受到心灵的洗礼。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基本素养,这些都是最起码要求。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我们很难想象境界能提升到何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老师的反思本事决定了工作中开展研究的本事。反思是立足于自己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本事。成功及有效率的老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必须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

三、善于研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和老师共同提高的根本动力。我们应当学习李老师的研究精神,积极主动的将遇到的一个个问题都当做科研的课题,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做研究对象来看待。这样,当应对那些“后进生”、“考试作弊”、“早恋”等各种问题的学生时,心态就会平静下来,用解决矛盾的心态去研究,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就从容了。

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正如李老师所说,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当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一天都有发现,每一天都有新的顿悟,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一天都有新的欢乐。”我们应当学习李老师将教育中的难题看作研究的乐趣,学习他执着的研究精神。为此我们注意转换主角,使自己从一名教育者向一名研究型学者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是我们通向教育自由境界的阶梯。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心态,一种活力的行动,一种对欲望的放弃,一种对梦想的宣言。将我们的爱赋予到教育过程中去,不断的研究与反思,超越自己,我坚信,我就是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篇14

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是他25年教学经验的精华,这里面有他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如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误区,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方式;在这里你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

感动开始于序言——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这样写到——————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

李镇西把他总结为三心三家:

三心:

1、拥有一颗童心:做最好的老师应该和学生保持共同的爱好,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拥着一颗童心,才能拉进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内心,真正了解学生心里所渴望的,解决所需所想,教育才会更加有效。

2、拥有一颗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师生之间有着互相依恋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老师,教育修养中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那就是对孩子的依恋之情。出于对孩子的爱,每个老师都能找到自己现阶段应该做好哪些事情。我们不是常说,对孩子的爱可以使一个教师聪明起来。爱愈深,激发的创造能力愈强。拥有一颗爱心,做最聪明最好的老师。

3、拥有一颗责任心:做最好的老师,关注孩子的成长,努力培养现代公民。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天所应当养成的学生。我们肩上的担子着实不轻啊。是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世界的美好,需要将来的公民带着爱带着责任心走向社会,我们应该通过多渠道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发挥课堂德育作用,强化德育实践。在实践中,学生的体验深刻,收到的德育功效愈强。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德育活动可有可无,很随意的对待。应有计划地安排德育内容,一步步加深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三家:

1、最好的老师要努力做一个专家,有着专业造诣,课堂教学很棒。我们应该常常问问自己,我拿什么来吸引我的学生?做最好的老师努力让自己的课堂焕发魅力,那魅力源于知识本身的科学性,那魅力来源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调查反应,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知识渊博的,幽默的老师。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和书为伴,不断提升自己,勤写教育教学日记,每一次备课,都把自己当作学生来看待这篇课文,多想想老师讲的是不是学生想的,学生想的老师有没有在课堂上为他们留时间,为他们去解答。让我们教学游刃有余,偶尔幽他一默。

2、最好的老师努力做一个思想家,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在反思中不断的发现问题,从而不断的改正问题,不断地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不是单纯的教书匠,不能单单局限于书本,着眼于知识的.传输。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勤反思,多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心得,进行课题研究,更好地促进自身教学能力。

3、做最好的老师努力做一个心理学家。用心灵赢得心灵。真正有效的教育应该是针对学生个性的教育,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的技巧和艺术。教育是心心相印的互动,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向你敞开心扉。

我认为做最好的老师要努力做到:

做自尊自信的教师。一个人,不是有多少钱就有多少成就。身边有人中奖500万元,你会羡慕,但内心里不会产生敬重。敬重和羡慕是两回事。我们敬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不仅是因为他拥有雄厚资产,更在于他在打拼企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的企业为社会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人生的成就,重在“有为”而非“有钱”,尽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作为一名教师,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受人敬重的“有为者”。我们每教一个班级,就为一批孩子一批父母一批家庭,做出实实在在的“为”,我们教书育人一辈子,就做了一辈子实实在在的“有为”事。不管经济大潮如何席卷而下,面对人生,请自尊自信:我,能成为大写的“有为”的人。

做展示自我的老师。我曾一度拘谨于课堂,每每碰到公开课、竞赛课,总想找个借口推脱。殊不知,课堂的演练才能有更精彩的教学。于是我在努力改变自己,多和其他老师合作交流,逐渐自己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欲望,也有了“要做就做最好”的打算。的确,好老师大多都是从展示自我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做脚踏实地的老师。在我看来,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个踏地而行的教师,一个踏地而行的教师一定是个愿意把教育的小事做好的教师。教师每天的工作无非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学研讨之类。有人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能把这些事情做好,才能让学校秩序井然、充满生机,才能体现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细节决定成败,要把这些处理好,需要付出有思想的技术和有技术的思想,需要我们具有“不用提醒”的约束感,需要我们拒绝各种借口,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做读书思考的老师。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更新也是理所当然。如果不常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很吃力。与其抱怨教育的要求过高,不如静下心来用心“充电”。摆脱这种困境的最好途径就是读书和思考。记得有人说过,不读书的教师走不到教学的前沿,“厚积”才能“薄发”,这是一个永久不变的真理。不做“经师”做“人师”,光读书还不够,还要善于思考。管老师建议我们用写作来进行清晰、完整、有条理的思考,这实在是一条促成教师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的专业发展之路。愿我们都能拿起笔来,把所思所感所做都记录下来,或发到网络和报刊上,这既不湮没自己的劳动,也是在帮助别人,更是在收获做好老师的乐趣。

下载《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1 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是他25年教学经验的精华,这里面有他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如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误区,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在这里,你可以找......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读书笔记 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三店街宋寨小学 黄海燕 “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1 读了《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以后,我认为李镇西老师是一位子非常优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有好的象他学习,做一位优秀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踏上工作岗位三年了,在这期间我有过悲伤,也有过快乐,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学生时代,我是一个勤奋而努力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我依然是雄心壮志,想着做一个让学......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虎丘二小陈大男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进入了一种感同身受的阅读境界带......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戴晓晶 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 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