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大别山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5:3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走大别山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走大别山心得体会》。

第一篇:重走大别山心得体会

学先烈 承传统 守好警徽为人民

——重走大别山心得体会

(情报中心 黄颖)

6月19日,在中国共产党诞辰九十周年之际,在我入党预备期将满之际,我有幸随局年轻干警一起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重走大别山”红色教育活动,去了素有“将军第一县”美誉的革命圣地——红安。我们怀着对革命老区无限崇敬之情,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纪念馆、七里坪长胜街、李先念故居等地。这个诞生将军的小县城,在曾经的40多万人民中,有三分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了实现民族统一、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先后壮烈牺牲。在烈士纪念碑前,我们面对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和鲜艳的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在宣誓的那一瞬间,我脑海自然地浮现出无数革命军人在战火硝烟中冲锋陷阵的画面,他们不畏敌人炮火,在一阵阵冲锋号角声中奋勇杀敌„„

通过近距离对先烈们的英雄事迹的学习与感受,心灵受到了一次震撼与洗礼,进一步坚定了我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内心的感触也颇为深刻。

一要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心一意干革命、无私奉献的红安精神。“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短短一首民谣,却反映出红安人民“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无私奉献精神。在革命烈士的纪念馆里展示的第一位烈士就是黄麻起义的领导人潘忠汝同志。他在领导革命队伍突围时七出城墙,腹部不幸中弹,但他仍然坚持战斗,手捂掉肠继续参加拼杀,最终为党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像潘忠汝同志一样为党的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可谓不计其数,他们之所以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有着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正是这种坚定与执着,红安的先烈们在革命岗位上不图地位高低,不计个人得失,舍生忘死,一心一意为革命作贡献。正如红安人民所说,他们“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民警,就应该学习他们这种百折不挠、敢于斗争、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克难攻坚,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二要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顽强拼搏、勇于奉献、永远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优良传统。通过对老一辈革命家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对敌战役的了解,真正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在纪念馆内还有这样一位烈士,他就是共产党员张南一,在一次回村养病时被叛徒出卖,遭到敌人的包围,敌人搜查

无着,就将全村群众赶到稻场进行杀戮。张南一为让群众免受磨难,从躲藏处挺身而出,后被敌人逮捕,最终遭到活埋而牺牲。他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不惜牺牲自己,正体现出了共产党人始终把人们利益放在首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作为一名即将转正的预备党员,就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这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始终把人们利益放在首位的光荣传统。立党为公,执法为民,不畏权势,敢于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踏实工作,文明执法,展现新时期公安干警良好新形象。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美好生活,虽然今天的我们再也不用去闹革命,不用去面对硝烟战火,不用去经历枪林弹雨,但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所做的牺牲,不能忘记革命事业历经的艰难险阻,不能忘记时代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面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敌对势力的不断渗透、国内一些不法分子的恶意破坏,违反社会治安事件时有发生,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任务显得异常艰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公安干警,我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牢树立警察意识,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能打硬仗的警察作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积极在自身岗位上创先争优,用行动守护头顶的警徽,向社会展现我们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

第二篇:重走大别山,再扬革命情

重走大别山,更扬革命情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亲爱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首先感谢院党委给予广大武铁学子去红安学习的机会,而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我是来自动检104班的刘强强,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个地方跟大家一起分享红安之行的感想,今天我作报告的主题是“重走大别山,更扬革命情”!

伴着五月的清风,五月四日,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全院所有教师党员、学生党员、预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奔赴红色革命根据地------红安县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学习。此次红安之行虽然时间紧迫,却让我收获颇多。我的灵魂得到了洗礼,我的人生也将从此改变。

站在烈士陵园大门前,人来车往,一派欣欣向荣,大门里面却庄严肃穆。从大门口进入,踏着一块块青石板前行,仿佛在一步步走向那硝烟弥漫,热血飞扬的年代,内心一阵阵激荡,肃穆之情油然而生。前行大约百米,一座巍然矗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就出现在眼前,碑身四面镶嵌汉白玉,在明亮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碑身正面刻“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十七个苍劲的大字,这一十七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震彻着我的灵魂,碑身两侧面是徐向前、李先念、叶剑英、董必武等革命前辈的题词,题词如行云流水,浮雕技艺精湛,松苍柏翠,百花争艳。站在纪念碑前,一股庄严的气息沁人心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溢满心头!站在纪念碑下,所有的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庄严地鞠躬,响彻耳畔的是来自94年前革命先烈不屈的声音:“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战争的号角在那肃杀的风中吹起,旌旗咧咧,战刀鸣叫,那一个个顽强不屈的战魂屹立在心间,那一座座抛头颅洒热血的身躯矗立在眼前。参观完烈士纪念碑,一种悲壮感萦绕心间,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陈锡联、秦基伟、韩先楚……两百个将军一个故乡----徐向前元帅毫不夸张的题词言简意赅的概括了这片红色土地的神韵。一家五兄妹,四死一重伤,一家人先后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壮烈牺牲,开膛破肚不言降的坚毅也成就了这片红土的不屈脊梁。

站在李先念同志的蜡像前,我久久凝望,那坚毅的眼光,那不屈的脊梁,那坚挺的胸膛都让我思绪动荡,眼前那张坚毅的脸庞,让我想起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没有革命先烈们的殊死抵抗,那会有今天的美好时光!烈士们的英勇形象历历在目,他们从家门走出,征战南北,英勇杀敌,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参观完烈士陵园,我思绪万千:94年历史沧桑,94年风云动荡;94年里英雄辈出,94年里意味深长。在那炮火硝烟的年代,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四十八万红安儿女在这里赴汤蹈火,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红安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为抗击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为新中国的诞生,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虽然硝烟弥漫的岁月离我们远去、舍生忘死的情景也渐渐成为历史。然而,流逝的岁月却不能改变我们的世代相传的革命精神。我们有必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必要以忘我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有必要保留在任何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的坚韧品质。今后的日子中虽然会遇到许多困难,但通过参观学习、缅怀先烈,使我坚定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必须坚强、坚韧,要有理想和信念,要用先烈的革命精神激励自身,为实现自身的人身价值、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学院的发展多做贡献。

至此我的报告已接近尾声,我由衷的感谢学院的各级领导给予我们这次赴红安学习的机会!感谢各领导老师在学习途中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21世纪,社会主义走进新纪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鲜血液,我们必将担负起民族赋予的重任,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报告完毕!谢谢大家!

报告人:刘强强

机车车辆工程系 2011年5月9日

第三篇:大别山心得体会

心 得 体 会

为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党性,深化全体党员同志对党的认识,在公司党委领导的带领下,7月10日,我们怀着万分憧憬之情驶向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大别山。

大别山之行的第一站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红安县,匆匆吃过晚饭后,我们身着红军服,在“红安文化”的传播者,王邵华教授的讲座中,我们了解了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都诞生在这里,是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和223位将军的故乡。在炮火硝烟的革命年代,四十八万红安儿女在这里赴汤蹈火,前仆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26年革命斗争的史诗中,红安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奉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为抗击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为新中国的诞生,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甚至是宝贵的生命。正是由于红安人民有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革命才能长期坚持并取得胜利,才能使这片热土人才辈出,将星闪耀。由此产生了“万众一心,为党为名,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

次日,在王邵华教授讲授的红安精神指引下,我们先后瞻仰了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及其故居,七里坪革命纪念地。在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一座座的墓碑代表着一份份的忠诚,展示了各位英烈的光辉事绩。他们当中,有一位年仅十三岁的英魂,我仿佛进入了充满血泪和硝烟的革命年代,看见战火中闪耀的光芒。这便是中国共产党执着的追求和勇敢的斗争,面对这一块块写满烈士英雄事迹的墓碑,我不禁肃然起敬。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在反动派惨无人道的严刑逼供下,宁死不屈、顽强斗争的英勇气概令人敬佩。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人面对敌人酷刑与死亡,义无反顾、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以及他们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坚贞不屈、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永远的楷模。

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巍然起立,碑前左右各有雕塑一座,左塑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象征着黄麻起义;右塑红军战士,高攀钢枪,奋勇向前,象征着根据地军民坚持武装斗争。侧面,碑上刻着“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一首简单甚至粗糙的“黄安谣”,居然让当时的人民唱出了一系列革命先驱们的英勇乐章,如果没有红安精神的引导和支撑,这块土地上,怎么可能产生如此之多的英雄儿女,这里的土地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

在李先念故居,里面还原了他们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场地的物件摆设,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他们时刻心系人民,用自己毕生的心血换来了革命成功后的幸福生活。参观过程中,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李先念小女儿李小林叙述的短片,她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如何将自己一生奉献给国家,奉献给党。李先念同志把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哪怕是当时遭到党的误解,他也依然对党忠心不二。

生动的红安精神,激励我们奋发进取。我们要学习“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升本领;学习革命先烈把牺牲留给自己,把生还的希望留给群众的英雄气概;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险阻,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一意的无私奉献精神,结合实际,结合工作,充分继承和发扬红安精神。

接下来我们沿着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的路线体验挺进大别山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苦,并有幸接受了杨建新教授为我们讲授的《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教授的课讲的很是精彩,引人入胜,让人不愿错过每分每秒,从来没有感受过有人能把党课讲的如此生动。在课堂上让我体会到当年革命斗争的残酷与无情,让我重温了党成长发展壮大的历程,让看到苏区的人民群众的无私与伟大。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诞生了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为基本内涵的大别山精神。

四天的红色之旅时间虽短,但让我们学习了革命战争的历史,精神受到了庄严的洗礼,党性得到高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我们来到圣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所处的和平年代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懂得感恩和珍惜,要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我将把此次“红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以“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敢于担责、开拓创新、扎根群众、无私奉献”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精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将把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转化为精神动力,立足本职、甘于奉献。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工作,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长足的进步。我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振奋革命精神,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第八支部:卫智军

第四篇:大别山心得体会

重温大别山精神 缅怀先烈革命足迹

2017年6月12日,樱桃沟管委会党委特色小镇培训班一行63人,在党工委副书记叶磊的带领下来到信阳市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参加为期五天的培训学习。

开班课以刘向阳教授《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正式展开,通过刘教授的讲解授课,使我们充分了解了大别山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英雄传奇,也正是由于“黄麻起义”的燎原之势,正式的造就了大别山的不朽色彩。如吴焕先烈士勇于牺牲无私无畏的担当情怀,王树声烈士大义灭亲胸怀大局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通过刘教授的授课,我深深的体会到,当今的幸福日子是多么的不易,正是无数先烈用滴滴血色染红了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尤其在面对国民党和日军的穷追猛打,他们坚持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气概,关键时刻愿为党付出一切。

随后我们分别参观了红四军以及鄂豫皖分局旧址、红田、列宁小学和新县博物馆。尤其在红田,而这里就是程怀天等300余名革命志士的英勇就义地。1927年12月,黄麻起义后,反动地主清乡团勾结敌军一个营进犯箭厂河地区,疯狂镇压革命群众,血雨腥风笼罩着整个箭厂河地区。这里原来是一块稻田,敌人把这块稻田当作刑场,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00多人。这些人中,年纪最大的是75岁的普通农民高厚建,最小的是16岁的儿童团员吴狗娃,还有一部分是来不及撤走的鄂东军伤员。这块不足三十平方的土地上,见证太多的血雨腥风,一批批革命儿女,为了党为了群众,牺牲在这里,革命老区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河一溪都孕育着“红田”英烈们光辉的故事。苍山有情,流水有情,岁月有情。大别山人不会忘记,共和国也不会忘记。

随后我们全体成员在教员的带领下,体验的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九龙潭-卧佛山庄五公里的山路,山路崎岖,汗水侵湿了每个人的衣服,但是没有一个人放弃,坚持的走下了全程,通过走这段山路让我感到当时红军在前有敌人后又追兵的情况下,况且都是草鞋攀爬这段崎岖山路,更是对他们充满敬畏之感。

通过这五天的红色教育,与大别山的深情接触,让我们每个同志铭记了担当意识,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勇于牺牲,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来到圣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挟来的。我将把此次“红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石磊

2017年6月23日

第五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篇一】

在20xx年6月11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穿红t恤,佩戴共产党员标志,乘车到六盘山山顶,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并进行了宣誓,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

这次活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效果良好,既对全体参加活动的集团干部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增进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教育之旅”、“快乐之旅”和“团结之旅”。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是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历史,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今年是我们党成立90周年,是长征75周年的日子,但是长征精神永不落伍,依然散发着激荡人心的神奇魅力,它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预备党员,我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这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中的艰辛。

也许重走“长征路”,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没意义”的感慨,但我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亲身实践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的结论,并得以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史。

它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残酷。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

【篇二】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

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其间我也先后赴陕、渝、黔、赣等地区参观学习,走了部分长征路,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瑟瑟萧寒的泸定桥、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

当我来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滩和茅台等渡口,站在岸边,仰望群山,我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声和隆隆的炮声在山谷回荡;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

【篇三】

20xx年11月16日xx区工商局在xx副局长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重走长征路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领导精心筹划,细心安排,在注意每一个细节的同时着重突出了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他们希望,这次活动不单只是一次对革命前辈的纪念活动,同时这次活动也会是我们所有成员的一次踏实的自我践行,一次震撼的自我触动,一次全面的自我升华,希望我们大家通过这次活动对于习关于两学一做的精神有一个更加深入的学习。

通过重走长征路,我们在了解革命先辈光辉事迹的同时,也会让大家通过自身作为与革命先辈的事迹对比来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于如何做合格党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目标。什么样的党员才是合格党员?身处艰苦环境却依然坚定革命信念的才是合格党员,就如同革命先辈们面对雪山草地依然斗志昂扬;面对艰难前程依然坚持革命理想的才是合格党员,就如同革命先辈们面对二万五千里长路依然一往无前。所以,重走长征路,不光是为了纪念革命先辈,同样也是为了践行我们的革命誓言,以革命先辈为目标,做一个合格党员。

我们当然需要物资条件的满足,同样更需要精神信仰的追求和道德理想的抚慰。作为人类,我们要远离自残与战争。我们正在迎来一场新的长征,这场长征显然不是战争意义上的长征,不是所谓战胜“敌人”的长征,而是人类为改善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获得真正幸福与快乐意义上的长征,是建设与创新的长征,是和平与发展的长征。我们重温长征的丰功伟绩。我们提倡一种民族的凝聚力精神,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必经雪山草地,重走长征流血牺牲的道路。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当年的长征己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纪念长征,纪念一代英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就是要提倡一种民族的凝聚力精神,这是一种信仰,正如十九大精神,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长征正是这种精神信仰。

二万五千里长征虽然结束了,但是革命的长征还在继续,我们今天的长征正是决战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继承长征意志,一路高歌前进,迎接最后的凯旋时刻。

【篇四】

长征,是一个可以经典永流传的历史,我们要铭记它;

长征,是一个连绵不断的精神河流,我们要传承它。暑假期间,我们的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云南省昆明市的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在翠华乡、九龙乡、皎平渡乡等地,我们踏着先人的足迹,感受当年的情怀。

毛主席长征路居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禄劝时,毛泽东主席曾在翠华办事处界牌村一汪姓农民家住宿办公。据当地乡镇府相关负责人介绍:1935年5月1日,中央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由寻甸柯渡出发,经鸡街进入禄劝到达翠华小仓。红军总部驻扎小仓村,朱德总司令曾在一户李姓家里住宿办公,毛主席在界牌小村汪家住宿。一张四方桌,一张门板床,毛主席也照样认真办公。嗒嗒嘟嘟的电报声,传出红军的坚定信念。

普渡河铁索桥

1935年4月底5月初,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及五军团由寻甸县柯渡镇经鸡街镇至禄劝县九龙乡三哨来到普渡河,跨过铁索桥,到达翠华界牌村宿营。1936年4月9日,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九龙乡三哨村委会至普渡河铁索桥。然而,铁索桥已被敌军占据封锁,给我军过桥造成极大困难。为避免伤亡,红军决定转至铁索桥下游的小河塘渡口渡河。在渡河中,被敌军发现情报,四师与之展开战斗。四师铁索桥战斗,虽歼敌一部,却也付出了较大代价。

九龙烈士红军洞

烈士红军洞,位于九龙金钟山,是一极深的落水洞。1935年5月红军长征路过九龙地区,留下了一部分伤员。5月3日,王其英等十七名伤员不幸被敌人抓捕,凶暴的敌人对他们进行了严刑拷打,但红军伤员无一屈服。最终卞邦友等五名战士被强迫带走当帮工,而其余十二位战士被带到落水洞进行“处决”。敌人“行刑”的时候,英勇的战士们不让敌人肮脏的树枝触碰自己,高喊“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先后纵身跳下落水洞。当地人民为纪念壮烈牺牲的红军战士,他们把这个落水洞命名为“红军洞”。

九龙木克壁画

1935年5月1日,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来到禄劝的宏德、木克一带宿营。红军在木克张有功家墙壁上留了许多革命宣传画,其中最著名的有《工农暴动起来,实行打土豪分田地》。九龙政府办公室的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更具体地介绍了木克壁画的由来:当红军在毛主席正确战略下成功从铁索桥撤离之后,敌人发现了这部分壁画并欲将其销毁,当地一个聪明的长工在壁画上糊上了仙人掌汁以保存壁画原状,再糊上了石灰将这些壁画掩盖了起来,直到改革开放后慢慢被当地村民发现。壁画深受群众的喜爱,并保护至今。

将军树和将军石

皎平渡,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境北部皎西乡皎平村委会洪门产村,距县城140多公里。两岸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峰峦叠嶂,是云南与四川之间的主要渡口之一。来到皎平渡,我们参观了将军树、将军石、金沙江,并且采访了船工后人。

据皎平渡乡政府工作人员姚鑫慧介绍,当时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来到皎平渡,曾将战马栓到一棵杉乐树上。后人为了纪念,将此树改名为将军树。其外,姚鑫慧女士还向我们介绍,金沙江边上有个大石头,当年刘伯承就是站在这个大石头上指挥红军,使红军有条不紊地顺利渡江。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过云南时,三万多人靠七条木船,在37位船工七天七夜的奋力摆渡下,不费一兵一卒,毫发无损地顺利渡过金沙江,打破了“自古金沙夜不渡船”的传说。

据当年的船工张朝满的女婿向我们描述,当时37位船工运送完红军后,为了保证船工们的生命安全,红军决定把属于地主的船只炸毁,属于船工的船只保留。另外,红军经过皎平渡,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尽管自己的粮食短缺,仍然赠送粮食等物资给船工们。

尽管我们的活动只有短短几日,但我们立志为禄劝红色长征遗址的保护与传承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时间不会停下脚步,但我们可以慢下来,感受我们道路上发生的故事,一起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长征精神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五】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

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其间我也先后赴陕、渝、黔、赣等地区参观学习,走了部分长征路,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瑟瑟萧寒的泸定桥、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

当我来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滩和茅台等渡口,站在岸边,仰望群山,我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声和隆隆的炮声在山谷回荡;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

下载重走大别山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走大别山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5篇【篇一】在20XX年6月11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五篇【篇一】5天大别山的学习,转瞬即逝,当脱下红军装的一瞬,自己的内心充满不舍、眷念和崇敬。看着这身戎装和红色的领徽,给我带来的更是一种忠诚、责任和奋......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五篇【篇一】5天大别山的学习,转瞬即逝,当脱下红军装的一瞬,自己的内心充满不舍、眷念和崇敬。看着这身戎装和红色的领徽,给我带来的更是一种忠诚、责任和奋......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5篇【篇一】在20xx年6月11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2015年4月3日县委党校组织的从县委党校到**的红色之旅,此次重走长征路虽然只有短短几小时,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公里的路程,在以前坐车都感觉很远,......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

    大别山培训心得体会

    大别山培训心得体会 李华轩 2015年5月11日——15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组织的“新乡市教育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班”,地点在信阳市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这次不同于......

    大别山培训心得体会DOC

    追忆大别山英烈 感受红色情怀 -------大别山干部学院学习心得 2015年11月30日下午,为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提升我们的修养和素质,学习感悟“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