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

时间:2019-05-12 15:1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

第一篇: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

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

沈因洛,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一种普通而又高尚的情怀,连日来自荆楚大地向全国辐射。只要读到关于沈老生平的文字,谁不会肃然起敬呢?沈老遗像下放着两瓶土,分别来自陕西延安、江苏吴县,一瓶为“圣土”,一瓶为“故土”。“故土”是沈老永远的牵挂,“圣土”更是沈老平生的追求。近日,各大媒体纷纷以《一棵树、一株草、一杆秤》为题报道沈老的先进事迹,精准地记述了沈老光辉的一生。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一棵树,“扎根于人民群众中”的一株草,“求真务实”的一杆秤。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原本描写竹子的诗句,其用意正是要赞美那些矢志不渝,经受得住风吹雨打的英雄好汉。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何止是竹子?君不见,那些屹立山巅的一颗棵棵大树,正是能够“咬定青山”,才能在狂风暴雨中“我自岿然”。作为17岁弃医从戎的沈因洛,参加过“百团大战”和“中原突围”,资格不可谓不老;文化大革命期间,沈因洛虽然屡屡遭受打击,却从来不在家人面前叫苦。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那时候,他提出了一个口号:“武钢不能乱,炉子不熄火,生产不能停。”沈老的意志不可谓不坚;沈老担任湖北省委重要领导职务、湖北省政协主要领导职务期间,严于律己,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离休后,沈因洛时刻关心关注湖北的发展,积极发挥余热,建言献策,功劳不可谓不大……然而,这一切,沈老一辈子不愿宣传自己,更凸显出他那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情怀。lvougl.m

沈因洛是一颗参天大树,也是一颗根植于人民群众的草,一颗对人民群众充满柔情的草。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永恒的主题,所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直是党的原则之一。在这一点上,沈因洛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一辆自行车,一个黄布军用挎包,一个本子,一支笔,沈因洛的足迹遍布武钢十里钢城、百里矿山。他一连几个月跟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跳渣坑、搬矿石、吃冷饭,苦活累活脏活抢着干。”当年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的形象,在沈老身上很好地再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任何脱离群众的行为都是违背组织原则的。先前,不是有领导干部在“精准扶贫”中与百姓握手嫌百姓手脏的报道吗?相比沈老,不知这样的“领导”是否应该无地自容?群众有困难,就得尽力帮,沈老甘当捐助别人的“无名英雄”,有些捐赠将成为永远的谜。就是这样的一颗草,扎根群众,默默无闻,直到生命的最后。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除了树的坚韧和草的柔情,沈因洛更不缺乏秤的公允。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就大声疾呼“形式主义害死人”,时至今日,形式主义依然存在。对于这一点,沈老的立场分明,坚决反对。他在工作中“摸实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从来不搞形式主义,是践行“三严三实”的楷模。当下,我们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严”与“实”上下功夫。唯有“实”起来了,才能像秤一样做出公允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处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沈老这杆“秤”,不但称工作,称群众,更称自己,称出了共产党员的高尚风格。

沈老走了,带着他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带着他对荆楚大地的无比热爱,带着他坚韧、柔情、公允的宽阔胸怀走了,而他传承给我们的,是一名共产党领导干部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坚定信仰矢志不渝的革命豪情,像一颗树顶天立地,似一株草焕发生机,更如一杆秤,称出一颗爱民心,一份赤子情!沈老,走好,您身上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一定会在荆楚大地,不,是华夏大地开花结果!

第二篇:2019年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最新)-

2019年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最新)-范文汇编

沈因洛生前是湖北省政协主席,因病去世后,受到广大干部群众深切地缅怀和纪念,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下是关于2016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16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一)人的一生,不为名利、不为权贵,仅仅为了使人民走向小康、中国事业得以发展,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想着把自己唯一留在这世上的物体(自己的遗体)都捐献给医学事业的研究当中,他的一生散发着耀眼而不灭的光,他就是湖北省原政协主席沈因洛。他生平的事迹丰富而精彩,从踏上抗日救亡战场,到带领武钢创造辉煌,再到走上湖北省领导工作岗位,他无不在为我国实现国富民强而奋战,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忠于党的事业,是一名值得大家学习的共产党员。

沈老本身就是一位老革命,传承了我国坚毅的革命精神,切实把深入群众、紧密联系群众做到实处。在沈老的追思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说到,“沈老生前对湖北省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贡献很大,对我们这些后来在湖北工作的同志、对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非常关心支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惦记着湖北发展,我们发自内心敬佩他,诚挚怀念他”。沈老用自己求真务实、不爱无私的精神感染了众多身边的领导干部、党员干部乃至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敬仰。沈老这一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有着忠贞不渝的情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和崇高境界,遵规守纪、严于律己的政治操守,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沈老生前立下捐献遗体、丧事从简的遗愿,让生命散发出人生最后一道光芒,令人崇敬!其以身载道的党性修为成为人们深切怀念的对象。

2016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二)2月20日,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因病在武汉去世,享年96岁。从踏上抗日救亡战场,到带领武钢创造辉煌,再到走上湖北省领导工作岗位,沈因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没有照片、没有生平、没有墓地——石门峰武汉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的第1304个名字,是沈因洛留给后人最后的“痕迹”;没有花圈、没有哀乐、没有追悼会——捐献遗体,丧事从简,是老人一直念念于心的最后承诺。(人民日报)

没有照片、没有生平、没有墓地。他是纪念碑上第1304个名字,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是不忘初心的优秀共产党人--沈因洛。

他是优秀共产党员,他信守诺言,始终如一。沈因洛同志,于2016年2月20日15时09分在武汉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6岁。逝世后,按其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发讣告,不向遗体告别,不举行追悼会,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为信守这一诺言,父亲始终如一,整整坚持了33年。”沈老大女儿沈百舸含泪讲述。沈百舸回忆,多年来,父亲反复教育家人,“遗体捐献,就是以无用之躯,尽最后有用之力,让更多的生者找到希望,让更多的医学难题得到破解,让生命散发出人生最后一道光芒!”他是一辈子忠于党和国家的优秀党员代表,用生命之力激起在岗在职时的一切热情和激情,用生命之光点燃共产党人为党奉献的心灯,全心全意地铭记党员身份在心,把信念和承诺铭刻心底,生前不求利不争名,死后不求功不争地,这是来自一味老党员的执着和坚定。

他是优秀共产党员,他爱岗敬业,不留余力。无论是他的钢铁生涯,还是他的仕途之路,永远都是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党行。爱岗敬业在他身上诠释得淋漓尽致,不留余力被他表达得活生生、赤裸裸。“沈经理当时在办公室里铺了个床,一连几个月和一线工人同吃同劳动,作风就像秤砣一样扎实。”当年武钢办公室文员王国连还清楚地记得。“他就是责任心重,当起官来比别人都累”。在他的妻子曹俊敏老人看来,“他太会做共产党的官,凡事都考虑党的事业,考虑老百姓”。“那时候下乡路况很差,到十堰、恩施等地,要在吉普车上颠簸一整天。”曾当过他秘书的杜兴福说。

他是优秀共产党员,他不忘本来,不忘原点。党和国家的历史哺育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发展和成长,学习党性修养便成为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沈因洛90多岁还能大段背诵党章,这些内容早就烙在他心里了。”曾跟沈因洛搭班子的曾重郎描述,“自1995年8月离休以后,他每月的支部活动都按时参加,每月的党费都按时交纳。在他的书房里,翻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等书本,红色水墨笔勾画的波浪形、三角形、椭圆形等标记符号随处可见。”在沈因洛的党员之路中,学习是无止境的,为党修身养性,更因党而忠于学习,强化学习,增强党员心底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基,哪怕是老了,走不动了,只要还能学,就要为自己学,为党和国家学,牢记党的历史本来,牢记党和国家不断发展的原点。

他是优秀共产党员,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强烈地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为党和国家奉献的道路中,直至96岁离去,他的最后心愿依然牵系着他是共产党员。他是沈因洛,更是优秀共产党人,他散发出共产党人独有的标杆和气质,他留下难能可贵的精神粮食和财富,他是广大党员干部值得铭记和学习的榜样,他是一个标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标准。

第三篇: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

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

第 1 篇: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最新)2019年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最新)-范文汇编

沈因洛生前是湖北省政协主席,因病去世后,受到广大干部群众深切地缅怀和纪念,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下是关于 2016 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16 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一)人的一生,不为名利、不为权贵,仅仅为了使人民走向小康、中国事业得以发展,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想着把自己唯一留在这世上的物体(自己的遗体)都捐献给医学事业的研究当中,他的一生散发着耀眼而不灭的光,他就是湖北省原政协主席沈因洛。他生平的事迹丰富而精彩,从踏上抗日救亡战场,到带领武钢创造辉煌,再到走上湖北省领导工作岗位,他无不在为我国实现国富民强而奋战,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忠于党的事业,是一名值得大家学习的共产党员。

沈老本身就是一位老革命,传承了我国坚毅的革命精神,切实把深入群众、紧密联系群众做到实处。在沈老的追思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说到,“沈老生前对湖北省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贡献很大,对我们这些后来在湖北工作的同志、对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非常关

心支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惦记着湖北发展,我们发自内心敬佩他,诚挚怀念他”。沈老用自己求真务实、不爱无私的精神感染了众多身边的领导干部、党员干部乃至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敬仰。沈老这一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有着忠贞不渝的情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和崇高境界,遵规守纪、严于律己的政治操守,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沈老生前立下捐献遗体、丧事从简的遗愿,让生命散发出人生最后一道光芒,令人崇敬!其以身载道的党性修为成为人们深切怀念的对象。

2016 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二)月 20 日,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因病在武汉去世,享年 96 岁。从踏上抗日救亡战场,到带领武钢创造辉煌,再到走上湖北省领导工作岗位,沈因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没有照片、没有生平、没有墓地——石门峰武汉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的第 1304 个名字,是沈因洛留给后人最后的“痕迹”;没有花圈、没有哀乐、没有追悼会——捐献遗体,丧事从简,是老人一直念念于心的最后承诺。(人民日报)

没有照片、没有生平、没有墓地。他是纪念碑上第 1304个名字,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是忠诚的共产主义

战士,他是不忘初心的优秀共产党人--沈因洛。

他是优秀共产党员,他信守诺言,始终如一。沈因洛同志,于 2016 年 2 月 20 日 15 时 09 分在武汉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 96 岁。逝世后,按其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发讣告,不向遗体告别,不举行追悼会,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为信守这一诺言,父亲始终如一,整整坚持了 33 年。”沈老大女儿沈百舸含泪讲述。沈百舸回忆,多年来,父亲反复教育家人,“遗体捐献,就是以无用之躯,尽最后有用之力,让更多的生者找到希望,让更多的医学难题得到破解,让生命散发出人生最后一道光芒!”他是一辈子忠于党和国家的优秀党员代表,用生命之力激起在岗在职时的一切热情和激情,用生命之光点燃共产党人为党奉献的心灯,全心全意地铭记党员身份在心,把信念和承诺铭刻心底,生前不求利不争名,死后不求功不争地,这是来自一味老党员的执着和坚定。

他是优秀共产党员,他爱岗敬业,不留余力。无论是他的钢铁生涯,还是他的仕途之路,永远都是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党行。爱岗敬业在他身上诠释得淋漓尽致,不留余力被他表达得活生生、赤裸裸。“沈经理当时在办公室里铺了个床,一连几个月和一线工人同吃同劳动,作风就像秤砣一样扎实。”当年武钢办公室文员王国连还清楚地记得。“他就是责任心重,当起官来比别人都

累”。在他的妻子曹俊敏老人看来,“他太会做共产党的官,凡事都考虑党的事业,考虑老百姓”。“那时候下乡路况很差,到十堰、恩施等地,要在吉普车上颠簸一整天。”曾当过他秘书的杜兴福说。

他是优秀共产党员,他不忘本来,不忘原点。党和国家的历史哺育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发展和成长,学习党性修养便成为共产党员的必修课。

“沈因洛 90 多岁还能大段背诵党章,这些内容早就烙在他心里了。”曾跟沈因洛搭班子的曾重郎描述,“自 1995 年 8 月离休以后,他每月的支部活动都按时参加,每月的党费都按时交纳。在他的书房里,翻开《____谈治国理政》《____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等书本,红色水墨笔勾画的波浪形、三角形、椭圆形等标记符号随处可见。”在沈因洛的党员之路中,学习是无止境的,为党修身养性,更因党而忠于学习,强化学习,增强党员心底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基,哪怕是老了,走不动了,只要还能学,就要为自己学,为党和国家学,牢记党的历史本来,牢记党和国家不断发展的原点。

他是优秀共产党员,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强烈地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为党和国家奉献的道路中,直至 96 岁离去,他的最后心愿依然牵系着他是共产党员。他是沈因洛,更是优秀共产党人,他散发出共产

党人独有的标杆和气质,他留下难能可贵的精神粮食和财富,他是广大党员干部值得铭记和学习的榜样,他是一个标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标准。

第 2 篇:学习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学习沈因洛心得学习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8 篇_学习沈因洛心得

沈因洛老人家走了,留下的是人么对他的怀念与追思,他的生平看似平淡,一个捐遗的举动,才让他的光芒显露出来,沈因洛作为正省级干部,没有给儿女留下财产,却为世人留下了一股浩然正气,下面就是学习沈因洛事迹心得体会,请您阅读。

学习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一篇

时隔两月,再次回望那段难忘的采访经历,一次次讲述、一个个故事如放电影一般在脑海中掠过,沈老的事迹依然感染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第一次听到沈老的故事,是在他去世后第 3 天,在省政协举办的追思会上。我记得那天是元宵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最了解沈老的一群人:家人、秘书、同事围坐在一起共同缅怀。没有歌功颂德,没有豪言壮语,一张张手写的讲话稿,讲述的全是沈老爱党、爱民、廉洁自律、奉献毕生的“小事”。当沈老的大女儿讲述“父亲为了兑现 33 年前的承诺,捐献遗体”时,那一声声呼唤:“父亲,一路走好,我的好父亲,我们永远爱您”,现场听者无不动容。动笔写这篇发言稿时,再次聆听这段录音,我依然难忍热泪。

生前,沈老定下规矩,不接受专访、不写回忆录。长期以来,除了家人、秘书和部分同事,了解、熟悉他事迹的人并不多。沈老去世以后,一个捐遗的举动,才让他的精神风范光芒显露。

正式接到沈老先进事迹的报道任务,在 3 月中旬。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和同事们走进沈老的家中。

去之前,我十分忐忑。担心的是,沈老的家人是否配合,因为家人的讲述对整个报道至关重要;好奇的是,省领导的家该是啥模样?

乘电梯上了楼,老人的老伴、女儿招呼我们进门。她们衣着朴素、谈吐大方和气。走进沈家,只见空空荡荡的客厅里,最值钱的是一台旧电视机,茶几上还整整齐齐叠放着几张近期的湖北日报;餐桌上,还有一个普通人家早已不用的菜罩;房间里,用的是“大块头”台式电脑……这些并不流行甚至过时的物件,让我恍若时光倒流。

书房里,女儿正在整理沈老生前的衣物:一件样式老旧的黑色皮夹克,沈老穿了快 40 年;一条宽大的裤子,腰身的橡皮筋已经松垮……

这是一位高级领导干部的家吗?这和我想像中的,相去甚远。

在书房,除了靠墙的一排书柜放满了书,还有一些特别的遗物——106 张捐款收据,其中不少以老伴曹俊敏的名义捐助。老伴跟我们说,早年在部队时,为资助当地办化工厂,老沈捐出了两个月工资,还鼓励她也捐。

离休后,沈老定下规矩,每年拿出一个月工资,分别捐给省慈善总会、残联、老促会、“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等 5 个地方。一旦听说哪里发生地震、洪涝等灾害,他也总要捐钱、捐物。生前,他常对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说:“在延安时期,老区人民用麦麸、黑豆养育了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不能忘了人民!”

沈老的生活,沈老的家,沈老生前的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体现出公与私的清晰划界,体现出节俭朴素与慷慨大方的强烈对比,体现出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风范。

采访中,我们听说了一件事。1984 年秋,担任省委副书记的沈因洛到天门调研,当时天门的塑料花全国有名。有企业就送给沈书记一束塑料花,没想到他当即拒绝,还说“生产一束花,企业耗费人工、原材料,我平白带走,这是不对的。”

出访国外归来,外方赠送的电子计算器、照相机、手表,他一一上交;接待战友吃饭,他如数自费;外出调研,从一瓶咸菜、一双拖鞋,到或多或少的慰问金、感谢费,他不仅坚决不拿,还严肃批评送礼者。

司机吉胜给沈老开车 15 年,采访中,吉胜说:“公是公,私是私,沈老一家都分得很清楚。沈家人没有因为私事坐过他开的车,即便是沈老在同济医院住院,女儿女婿到汉口陪护送饭,也是换乘两趟公交车,花上 1 个多小时赶去。”

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廉洁齐家。沈因洛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无论在职还是离休,沈因洛始终清廉如水;在公与私的问题上,他坚守原则,泾渭分明,一寸不让。

采访中,大家频频提及一个单位——武钢。从 41 岁到61 岁,沈因洛在武钢担任主要领导,十里钢城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生前,每年都要去几次。

到武钢采访那天,正巧遇上天降大雨。听说记者追访沈因洛事迹,他的老同事、老部下们,即使拄着拐杖、冒着大雨,也要来说说沈经理的故事。

追忆“沈经理”,几乎每一个老武钢人,都能讲几个故事。“开会的故事”、“闹钟的故事”、“恭喜发财的故事”……时光流逝几十年,大家仍历历在目。

岁的武钢党校副教授陈尹士一定要带着我们,看一看老站台旧址,走一走“沈因洛路”。陈尹士跟我们说:“职工上下班碰到他,说起家庭困难,他会掏出刚领的工资,分一些给工人;一名职工提到妻子产后身体虚弱,他拎着两只老母鸡前去探望。”陈尹士说,得知沈老去世,他一夜未眠,泪也流了一晚上。这样贴心、暖心的领导,和咱们职工“打断骨头连着筋”,难舍啊!

在武钢微信公众号“幸福武钢”的留言板上,网友“黄建”说:在当年骑自行车上班的人流里也曾有老领导身影。网友“舒凯”说:早上开调度会之前,他必定提前半小时以上巡一遍全厂各机组,下晚班、上早班的人,都碰到他,也不奇怪。

每一个采访对象,无一例外,都发自内心地称沈因洛为“真正的共产党人”,因为他信党爱党,是真信真爱,用一辈子的行动去证明!”

他曾经的秘书郭正民说,沈老多年前就明确提出“百年以后,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仪式,只在《湖北日报》上发,一句话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沈因洛,享年多少岁”,他特别强调“‘党员’身份千万不能掉啊!”

“他严于律己,是真严,不允许有半点瑕疵!”“他对群众好,那是真的好!”就在几天前,我们还听到一个故事:战争年代,沈老有一名相伴一年多的马夫,是钟祥一带的农民。虽然平日联系不多,但前些年听说马夫身体不好,沈老专门把马夫接到武汉看病,吃、住都在家里。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党员干部的作为,都在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上。沈老把嘘寒问暖带到了工厂车间里,把访贫问苦做到了贫困群众的心坎里,更把“鱼水情深”熔铸

在灵魂里,把“公仆情怀”贯注在血脉中,无怨无悔的践行,释放了最耀眼的色彩,一以贯之的坚持,立起了最动人的形象。

采访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位于石门峰的武汉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前,在 1304 位遗体捐献者的名字中,我们找到了“沈因洛”三个字。没有照片、没有生平、没有墓地,邮票大小的三个字,是一位 96 岁老党员、老八路、正省级老领导留下的最后“痕迹”!

那一刻,我没有止住泪水;那一刻,我在心里默默念着,沈老和他的人民又在一起了。

沈老的几十本日记,记录了生前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崇高与伟大。他早年参加革命,对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18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延安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亲耳聆听毛泽东、周恩来的教导;穿越战火硝烟,他在党的培养下一步步成长……

对遗体捐献,他这样写道:“我作为战争的幸存者,能从一个普通青年成长为领导干部,得恩于党和人民。我老了,为国家做不了什么贡献,只能尽这点微薄之力了!”

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令人仰止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越来越具体、鲜活、高大。一面共产党员的旗帜,在我们的心中飘扬激荡。这,更增强了我们做好报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沈老离世后,湖北日报先后刊发通讯、评论、系列报道等近30 篇,总计 2 万余字,报道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

沈老虽然远走,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像阳光、空气,温暖、滋养着敬重他、挚爱他的人们;他的精神、品格、风范,如一杆旗帜,感召、激励着我们每一名青年党员。

学习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二篇

沈因洛,男,汉族,1920 年 12 月生,1938 年 4 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 年 5 月入党,历任武汉钢铁公司副经理、经理、党委第一书记,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兼任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副书记,省顾委副主任,省政协主席,1995 年 8 月离休,2016 年 2 月 20 日因病逝世。

沈因洛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艰苦创业、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青年时期,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弃医从戎,义无反顾踏上抗日救亡的战场,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担任武钢主要领导近20 年,他爱厂如家、以身作则、排除万难、注重创新,影响并带领武钢人两次创业,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让武钢一步一步走向辉煌。担任省委领导期间,他顾大局,讲团结,积极解放思想,深入基层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为我省

改革开放事业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担任六届省政协主席期间,他坚定拥护和认真贯彻执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团结带领政协一班人和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推动了全省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全省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离休后,他始终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忠贞不渝,坚决拥护中央、省委的决定,理解支持在职同志的工作。他时刻关注国家和湖北的改革发展,勤于学习思考,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建言献策,先后在从严治党、“三农”问题、企业改制等方面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惦记着湖北发展。他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离休不离党,坚持带头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他对群众满怀深情,关心人民疾苦,坚持每年将一个月的离休费捐助给困难群众,2015 年还将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慰问金转赠革命老区红安县的两个贫困烈属,先后向慈善总会、残联、老促会、希望工程和春蕾行动捐款 14 万多元。他对自己和家人始终严格要求,从不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真正做到了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他兑现 33年前将遗体捐献给国家医学事业的承诺,“活着不争利,死后不占地”,保持红色基因,贯彻绿色理念,让生命散发出

人生最后一道光芒。沈因洛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谋事、创业、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沈因洛同志是我省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是我省领导干部的时代楷模,是我省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典范。他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为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励和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为营造湖北发展的强大气场,共同谱写湖北发展的“长江大合唱”,省委决定,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沈因洛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沈因洛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用一流的工作业绩回报党和人民的重托;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学习他至善至正、严于律己的高尚风范,责在人先、利居众后,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

全省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向沈因洛同志学习活动,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阵地,采取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座谈会、读书演讲等方式,开展形式多

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宣传活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要把开展向沈因洛同志学习活动同学习贯彻____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 95 周年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和“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干部,为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而努力奋斗。

学习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三篇

数十年的筚路蓝缕,铸就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脊梁。

共产党人的情怀与风骨,凝结成属于这个时代的旗帜。

风雨沧桑 96 载,沈因洛同志的人生历程,正是新中国从建立到建设,从开放到腾飞的缩影与见证。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中,有多少如沈因洛这样的共产党人,勇挑重担、革故鼎新,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多少如沈因洛这样的共产党人,清正廉洁、不计得失,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

当前,湖北正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沈因洛同志为我们

树立了一道标杆:那就是始终保持信仰之真纯、为民之赤诚、干事之笃实、律己之严格,做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

做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需要心怀最坚定的信仰,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永葆一颗九死不悔的赤子之心。作为一名老党员,沈因洛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站稳党性立场。他的人生历程,有如一堂深刻的党课,让每一个党员干部自警自省:经济发展了,“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有没有动摇?没有了枪弹的考验,有没有在“糖弹”的围猎中迷失方向、抛弃党旗下的庄严誓言?

做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需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国家民族的使命担在肩头,把个人私利置之脑后。数十年前,沈因洛面临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远非今日可比。如今,我们党的执政环境之优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之多也前所未有,我们就更要问一问自己,事业平台大了,敢打敢拼敢担当的劲头有没有松懈?生活条件好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好传统有没有褪色?

做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需要对人民群众怀着满腔热忱,把群众冷暖挂在心头,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沈因洛同志逝世后,人们带着崇敬与怀念,讲述了一个个真诚、平实、朴素的故事。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启示着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时代变了、改革发展的任务变了,我们与群众休戚与共的百姓情怀还在不在?共产党人强烈的宗旨意识、责任

意识有没有常驻心间?

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每一代共产党人有着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印记,但政治本色和优良品质一脉相承。正是有无数沈因洛这样的优秀干部接力,党的优良传统一代代赓续,国家的发展一步步走向富强,我们距民族复兴的梦想才能如此接近。

闻鼙鼓而思良将。抢抓跨越赶超的黄金机遇期,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尤其需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需要锻造更多可负重、能奉献的“铁肩膀”,需要激扬那种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人民幸福为信念的伟大精神和真挚情怀。对照沈因洛这面明镜,聆听时代的巨浪涛响,我们就当激发出奋斗不息的强大动力,把不凡的作为书写在荆楚大地上。

学习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四篇

不写回忆录、不接受个人专访,是沈因洛给自己定下的两条“铁律”,也是他坚持不易的原则。原则之“铁”,使得媒体上没有他的专访,但是,人们却永远把他记在了心上。

共产党人要把成绩写在人民心上,道理很多人都懂,却未必能完全做到。沈因洛的不凡之处,就在于他一心为公、大公无私。哪怕是在重要岗位上,做出显眼政绩,他也不居功、不自傲、不图名。“应该写高炉、平炉、焦炉旁高温作

业的工人……”,这不仅仅是一种尊重群众、崇尚创造的历史唯物主义,也是一种破除私心的政治觉悟。

反观当下,有多少党员干部,摆不正自己的政绩观?有多少人,在鲜花和掌声中失掉了自我?“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对每一名党员干部而言,都应当这样摆正位置、端正心态,如此,方能正确对待进退荣辱,用笃定的实干,把成绩写在人民心坎上。

学习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 沈老,我们来看您了!我们追寻您的足迹,一路至此。

眼前,是您留给后人最后的“痕迹”——石门峰武汉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邮票见方的三个小字:沈因洛。

没有照片、没有生平、没有墓地。您是纪念碑上,第 1304个名字。

来来往往的人流中,不知有多少人会留意,您这样一位96 岁老党员、老八路、正省级老领导,在这里写下的人生句号?

没有花圈、没有哀乐、没有追悼会。您的家人帮您兑现了 33 年来您一直念念于心的最后承诺——捐献遗体,丧事从简。

沈老,请原谅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我们知道,不写回忆录、不接受个人专访,是您生前执守的自我“约定”。

但是沈老,有些事情不凭喜好,比如政声人去后,比如

媒体上对您的报道,比如省里组织的对您先进事迹的学习活动……

这几天追访您的事迹,感慨良多。虽然您已经去世 9 个多月,但人们念及您,依旧是发自内心的不舍和景仰:

您夫人说:“我最放不下的,是他把自己都给捐了!”

有湖北领导干部说:“他一辈子都在践行党章,是共产主义信仰的‘圣徒’!”

但也有人不理解:

“做了这么大的官,家人也没沾光”“人就活一次,这么崇高不累么”……

沈老,面对这些,您会怎么回答?站在碑前,望着您的名字,我们思绪万千……

忠诚:78 年不改初心

去世前一天,还在学中央一号文件

我们去打扰您的夫人曹俊敏老人了。

曹老还记得,您在病床上反复吟唱《红梅赞》,那是您生前最喜欢的歌,每每唱起来,中气十足。

我们揣摩,这首歌词里写着您毕生的信念。

您跟秘书陈明说起 1937 年您从家乡苏州辗转前往延安“朝圣”并加入共产党的故事,轻描淡写:当时就想,日本人打进来了,我们年轻人该怎么办?

陈明说,年仅 17 岁的您放弃了已经学了半年的中医,也放弃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义无反顾地踏上抗日救亡的战

场。因为投身革命,您的父亲惨遭侵华日军杀害。

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您很少提及,您的家人也知之甚少。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您当年入党时的心境,您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时,是否想到之后的 78 年初心不改?

在我们的采访中,曹老哭一时笑一时,埋怨您:“不会做饭,对家里事也很少操心,但有一点好,就是没有二心,对我是这样,对我们党也是这样。”

您曾经在报纸上讲参加“百团大战”“中原突围”,说起在枪林弹雨中的出生入死,您说:“革命战争年代,党指挥枪,党指到哪里,我就冲到哪里!”

何止战争年代,在和平建设与改革开放年代,您依然本色不改。

曹老至今还有些委屈:1961 年春节前,时任 41 军政治部副主任的您,接到赴武钢工作的调令,“春节也不在家过了,卷上行李就走,把我和孩子们留在了广东”。那时候,曹老生病住院,没人照顾,但她心里明白:“老沈就是这样的人,组织有需要,他刀山火海都立刻去。”

岁的武钢原副经理胡锡三说起您,很是感佩:

“‘文革’中,老沈一边挨批斗,一边抓生产,做到了炉子不熄火,轧钢不停机。”

但是曹老知道您受的罪:“他多年腰疼就是那时候挨批斗落下的病根。”曹老说,您怕家里人担心,更要在武钢的职工面前撑住,让大家看到希望,在人前“从来都是腰板挺得直直的”。

从部队到企业,您的工作跨度很大。但熟悉的人都说,您从来没有任何抱怨和牢骚。大概在您的字典里,只有“服从组织的安排”,只有党。

“沈因洛 90 多岁还能大段背诵党章,这些内容早就烙在他心里了。”曾跟您搭班子的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曾重郎说,自您 1995 年 8 月离休以后,每月的支部活动都按时参加,每月的党费都按时交纳。

在您的书房里,翻开《____谈治国理政》《____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等书本,红色水墨笔勾画的波浪形、三角形、椭圆形等标记符号随处可见。

陈明至今还记得您问他的最后一个问题:“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那是 2 月 19 日早上 8 点半,您去世的前一天早上,陈明给您读完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您问了这个问题。他担心回答不够准确,便说等第二天查阅资料后再回答。但准备好的答案却再也无法告诉您了。

陈明说,那么多职务,您只看重党员身份。您曾多次说,在您去世后,只需在报纸上写一句话“中国共产党党员沈因洛于什么时候去世,享年多少岁”,而且叮嘱:“一定不能忘记强调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担当:拼尽全力干事业

责任心重,当起官来比别人都累

都说人走茶凉。但您的名字,对武钢人来说,永远都是温暖的。

从 41 岁到 62 岁,您在武钢工作了 21 年,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钢铁事业。但是当时,你担下来的并不是个好差事——恰逢三年自然灾害,苏联终止援建,项目专家撤走,武钢大批项目停建停产,处境异常艰难。

而且,对于钢铁生产,您还是个“门外汉”。

岁的王国连当年是武钢办公室文员,他还清楚地记得您身着布衣,骑着自行车,从一个车间到另一个车间的身影。“沈经理当时在办公室里铺了个床,一连几个月和一线工人同吃同劳动,作风就像秤砣一样扎实。”

至今,老武钢人还习惯性地叫您沈经理。

1972 年 8 月,困顿中的武钢迎来转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将“一米七”轧机建在武钢。这项耗资 40 多亿元的工程,是当时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现代化先进设备中规模最大、采用先进技术最多的一项工程。

在这之前,我国的钢铁质量不高,被人形象地称为“面条”和“裤带”。硅钢、薄板、带钢等高端产品全靠进口,既要花费大量外汇,又要受到发达国家的封锁。

谈判异常艰难。前期同西德、日本的谈判交锋,就历时个多月,仅西德的报价材料就装满了 126 个纸箱。但再苦再难,您作为中方技术谈判总代表,也排除重重干扰拿下了合同,至今老武钢人说起来还激动不已。

紧接着您带着十万建设大军参加会战。100 多个工地需要调度,几万工人需要安置,数不清的技术难关需要破解……您是当家人,只能带着团队一力承担,废寝忘食、攻坚克难。

“可以说,武钢重新崛起过程中,沈经理居功至伟。”时任武钢宣传干部的齐金堂回忆,1981 年,“一米七”工程投产,让我国的钢材生产迈向了世界先进水平,改写了共和国的钢铁历史。

武钢人现在还称您是“铁帅”,有着铁一般的担当。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不久,您在武钢职代会上号召:“春天来到了,大家要好好干,恭喜发财!”您知道吗?那声“恭喜发财”,让武钢人记到今天。

“沈经理最早在武钢提出给有贡献的职工发奖金,在当年是需要勇气与担当的。”您的老伙计们说,虽然您 1982 年离开武钢去了省委,但武钢人始终感念您做的工作,“我们跟沈经理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有血有肉的感情!”

“他就是责任心重,当起官来比别人都累。”曹老疼惜您,在她看来,您就是“太会做共产党的官”,凡事都考虑党的事业,考虑老百姓。

湖北省政协原主席王生铁回忆起一件事。上世纪 90 年代末,湖北省农场管理权一度全部收到省里,随后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他当时是分管农业的副省长,跟您联系,您当即表示下乡调研,给省委、省政府反映真实的情况。

随后,已经 80 多岁的您在外跑了 120 多天,跑遍了省属国营农场。省委根据您的调研报告,重新下放了农场管理权。王生铁告诉我们,实践证明,您在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是正确的。

“那时候下乡路况很差,到十堰、恩施等地,要在吉普车上颠簸一整天。”曾给您当过秘书的杜兴福说。

干净:活不争利,死不占地

捐献遗体,让生命散发出最后一道光芒

来石门峰之前,我们去了您的家里。

房子是上世纪 80 年代装修的,用了几十年的家具,空荡荡的客厅里摆放着老旧电视机,餐桌上还使用着普通人家已很少用的菜罩……

“其实我们过得还不错,不至于吃糠咽菜的,只是没那么多物质追求。”曹老说,当年您初到武钢,就主动找到财务处,要求将您原来按部队标准发的每月 280 多元工资,改为按地方人员标准核算,一下子降了 1/3。

在您的书房里,您的大女儿沈百舸拿出了一叠票据,106张。您可能自己都不知道,离休后,您已经向湖北省慈善总

会、残联、老促会、“希望工程”“春雷行动”等捐赠了 14万多元。

“这是整理遗物时发现的,而且其中竟然还有以我的名义捐的。”曹老抚摸着这些票据回忆。

曹老说,去年 9 月,您获得中央颁发的纪念抗战胜利 70周年纪念章,特别高兴地将纪念章佩戴在胸前,但当场将5000 元慰问金捐给了红安革命老区,用于资助烈士后代上学。

您捐出去的,还有遗体。每念及此,曹老都泣不成声。这是她最伤心的事情,却又是您最后的心愿。

在您的家里,我们又看到了那张 33 年前的《人民日报》。发黄的报纸上,刊登着有您署名的《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

按照程序,捐献遗体还需要近亲属签名同意。您一个一个动员亲属。恩爱一生的老两口,起了争执;孝顺的女儿,也接受不了。

“老皇历的事情了,谁还记得?”家人这样劝。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要信守诺言,说到做到!”您拿着报纸,指着自己的名字说。

沈老,您一定知道,为了让您的生命散发出最后一道光芒,曹老和您的两个女儿承受了怎样的悲痛。

您对家人十分严苛。有一件事,曾让曹老多年耿耿于怀,如果是现在,您是否依然会那么做?

1982 年,您从武钢调任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省委第一书记)兼组织部长,按照当时的政策,家属可随调省直单位,但您坚决不同意,并动员还不到 55 岁的曹老按规定提前办理了离休手续。

您有自己的道理:“我当了组织部长,人家万一有意无意照顾、优待你怎么办?退了就没这种可能了。”

但您并非铁石心肠。在您的笔记中,我们感受到了您对家人们的疼爱。外孙女燕燕从小到大,每一次发烧生病,体温多少,病状如何,都有记录。可就这个您眼中的“小宝贝”,却远赴苏州自谋职业。您总是教育孩子们,“你们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不要指望在我这里沾任何光!”

沈老啊,您知道吗?在您去世后,省领导到家里来慰问,问对组织有什么要求,曹老回答:“老沈一辈子没有向组织提要求,我们也没有。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有。”

沈老,您多次告诫身边人不要想从您这里沾光,他们都做到了。

您走后,陈明什么都没要,唯独要了您生前穿着接待领导慰问的酱色旧外套,珍藏在衣柜里。他说看到它就能想起您,留着是个念想……

学习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六篇

在荆楚大地,一位 96 岁高龄老人的事迹广为传颂。他一生大爱无私,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还想着把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他就是原中央委员、湖北省政协主席——沈因洛。

在“武汉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新刻上了一个名字:沈因洛。没有照片、没有生平简介,邮票见方的三个小字,是这位老党员、老八路、正省级领导干部留下的最后痕迹。

1983 年 8 月 16 日,《人民日报》发表《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倡议人中就有沈因洛。

家人拗不过他,都同意了沈老捐献遗体的决定。尽管如此,去年年底,沈老在病危之际还是把家人支开,再次叮嘱秘书一定要把这件事完成。

2016 年 2 月 20 号,沈老安详离去。家人按照他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发讣告,不向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

最近,家人和工作人员在整理沈老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 106 张捐款单。

原来,离休后沈老定下规矩,每年至少拿出一个月工资,捐给残联、希望工程、慈善总会等,前前后后捐了 14 万多元。去年,沈老作为参加过抗战的老八路,获得 5000 元慰问金,他当场决定把这钱捐出去。

学习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七篇

得知我们尊敬的老领导沈因洛去世的消息,我非常悲

痛。从我的亲身经历中,深切体会到沈因洛是一位党的好干部,职工的好领导,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他的一些感人之事让我终身难忘,终身受益。这里,我只讲三件感受最深的事。

小闹钟不见了

上世纪 70 年代初期一个寒冷的夜晚,沈因洛独自一人走进动力部高炉鼓风机站检查工作,那里是动力部也是武钢的甲级要害部位,离开时他顺手将桌上的一个小闹钟带走了。第二天早上,他给动力部保卫科打电话,我当时是保卫科干事,正好我值班。沈因洛在电话中讲:请你查一查你们鼓风机站昨晚丢没丢东西,请你们部领导上班后来我办公室一趟。我放下电话,当即到鼓风机站了解情况,他们说昨晚沈因洛来站检查过工作,他们站没丢什么东西。部领导上班后我立即汇报了沈因洛来电话的情况,部领导和我一起急忙到沈因洛办公室去。沈因洛笑着对我们说:你们要害部门管理不严格,外人随便出入,连丢了东西都没人发现。一边说着一边就把那个小闹钟交给了部领导。他接着说,这是我昨晚从鼓风机站带回的,你们回去后一定要加强要害部位的管理,否则出了事就担当不起责任了。部领导回来后马上召开加强要害部位管理工作的会议,并会同公安处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了动力部各要害部位的生产安全。

“一天等于二十年”

1975 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我经过动力部党委办公室门口,听到里面的电话铃声响了没人接,我就进去接电话。原来是沈因洛要找动力部的余德财书记,我告诉他,余书记下现场去了。沈因洛说:请你转告一下余书记,我想请他帮忙查一下“一天等于二十年”是马克思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讲的(余书记是原钢院马列主义研究室的老师)。等余书记回来后我就把沈因洛的话转告给他了。余书记当时也不知道,说要回家认真查查。第二天上班后余书记高兴地告诉我说,他回家查了一晚上终于找到了,“一天等于二十年”是马克思 1863 年 4 月 9 日致恩格斯的信里讲到的,他随即电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沈因洛,沈因洛非常满意。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沈因洛学习马列主义一丝不苟,力求精通,他自己认真学习,也带动了下面的同志学习,他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把大门关上!”

记得是粉碎“四人帮”后不久,公司在工人剧院召开干部大会,我也参加了那次会议。由于当时刚恢复正常秩序,干部纪律还很松弛,通知是上午八点半开会,但到开会时间了,还有不少人三三两两进会场。这时,沈因洛在主席台上宣布:“把大门关上!”这样一来,迟到的同志就被关在了门外。接着,他在主席台上很严肃地讲:抓作风要从干部抓起,像今天这种现象今后再也不准出现!否则,你们松松垮垮怎么能带好职工队伍呢?大会散后,他又为迟到的同志专门重新开了一场会。这次会后,武钢再开大会,迟到的现象就很少见了。

沈因洛同志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精神将长久留在我们心中。在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们要以沈因洛同志为榜样,以实际行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武钢尽快走出困境创新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八篇

青松挺立,百合无语。苍松翠柏掩映的武汉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镌刻了第 1304 个名字:沈因洛。

这位 96 岁逝去的老者,17 岁弃医从戎,18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百团大战”和中原突围,曾任武汉钢铁公司经理、湖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

没有照片、没有生平、没有墓地。他厚重的一生,浓缩成纪念碑上小小的 3 个字,永远诉说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壮阔的情怀和无尽的奉献。

纯粹的人:用毕生担当诠释什么是忠诚

求真、较真、务实,接触过沈因洛的人都有这种强烈的感受,这是一个纯粹的人。

对于革命战争年代,沈因洛曾经这样动情地回忆:“党指挥枪,党指到哪里,我就冲到哪里!”

和平建设与改革开放时代,这种纯粹一以贯之,直到去世前一天,他还让秘书给他念中央一号文件。

1961 年,沈因洛临危受命赴武钢工作。

“一接到通知,他春节也不过了,卷上行李就走,把我和孩子留在了广东。”沈因洛的夫人曹俊敏说。

为尽快摸清厂情,他争分夺秒,像陀螺一样,从一个车间到另一个车间连轴转,秤砣一样扎实地沉入基层。一连几个月,他都与一线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

从 41 岁到 61 岁,沈因洛把大好的年华献给了武钢,他带领干部职工锐意进取、排除万难,塑造了武钢人引以为自豪的“黄金时代”。

无论工作还是离休,他每年都安排大量时间赴基层调研。为了搞清楚国有农场的情况,80 多岁的他跑遍了全省所有省属国有农场,一年内在外调研 120 多天。“9 月 5 日,早上 6 时 40 分……白菜批发 0.2 元/斤,零售 0.4 元/斤;辣子批发 0.8 元/斤,零售 1.6 元/斤……”这是离休后沈因洛工作笔记的一段,像这样的笔记,他记了 22 大本。

他对基层一些大的建设项目、省的规划、国家的战略布局了然于心,他总要想办法亲眼看看,发现与报道不符的地方,总要追根究底。“2013 年,他 93 岁了,为了核实报纸上沼气利用的一个数据,还专程去省农业厅调研。”秘书陈明说。

铁面如钢:在规矩面前没有“通融”二字

外孙女燕燕是沈因洛的掌上明珠,深夜坐飞机回武汉看外公,想让车接一下,他也不开这个口。燕燕至今还记得外公的话:“车是公家配给外公工作用的,不是咱家私车。”

规矩和原则,是沈因洛不能触碰的底线,他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通融”二字。

当年,武钢有大量招工提干机会,但他的夫人、女儿从没有得到过任何照顾。老武钢人感慨地说:“他们家从没倒卖过一吨矿石、一根钢材。他对家人的要求比对其他职工更严格!”

他和每任秘书“约法三章”,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能搞歪门邪道,绝不允许以任何方式插手工程建设和人事安排。

对于这样的老者,一束鲜花就是最好的景仰和缅怀。他一手扶助起来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创始人余毅解释说:若送慰问金,以沈老生前的标准和要求,他的家人是会断然拒绝的,同时对沈老的在天之灵也是不敬的!

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批示:深入学习沈因洛先进事迹,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大写的爱:以赤子情怀报答养育恩情

无论到哪里,人们都把沈因洛当成贴心人。“为什么大伙跟他感情这么深?因为他跟群众感情深,把职工的事儿看得特别重!”武钢原副经理胡锡三说。

许多武钢人还记得,沈经理经常和职工一起挤通勤车,在车上和大伙一道商量解决交通拥挤的方案;记得他一家一家深入街坊走访,深入体会、实地解决职工的用水困难……

对革命老区,沈因洛有一种特殊的牵挂。从电视上得知他去世后,因伤致残的红安县七里坪镇 72 岁的闵新洲,直抹眼泪:“沈老的资助是雪中送炭,帮我渡过难关。”去年,获颁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和 5000 元慰问金,抗战老兵沈因洛当场要求,将慰问金捐给红安困难群众。闵新洲是获得资助的一位。

沈因洛的遗物中,各类捐款票据 106 张,金额达到 14万多元。离休后他定下规矩,每年拿出一个月工资,分别捐给慈善总会、残联、老促会、“希望工程”和“春蕾行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他总在第一时间捐钱捐物。每次捐赠,他都十分低调,许多群众获得捐赠后,还不知道沈因洛是谁。

而他自己一生节俭自律,两袖清风。一件样式老旧的夹克,已陪伴他 40 年,袖口、领口都已磨破,却是他多年出席会议、接待领导来访时的“门面衣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沈因洛许多日记的扉页,都摘录了这一诗句。在泛黄的纸张上,还有这样的话语:“在延安时期,老区人民用麦麸、黑豆养育了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不能忘了老区人民!”

“活着不争利,死后不占地!”一生不写回忆录、不接受个人专访,但沈因洛的公仆情怀和人格魅力,他对信仰的忠诚、坚守和践行,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网络上、陵园中,无数的人们都在悼念、追思。

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绍良说:沈因洛身上传承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元素,是一面镜子、一个标杆、一面旗帜。

“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沈因洛用青春、热血、生命,用他所有的一切,点亮薪火,代代相传。

第 3 篇:学习沈因洛事迹有感.doc 学习沈因洛事迹有感

学习沈因洛事迹有感

我怀着激动和崇敬的心情,一次又一次认真学习了沈因洛同志的感人事迹,受到极大的教育、鼓励和鞭策。沈老用行动感召、教导我们每名党员干部、每名离退休同志要坚定理想信念。

学习沈老的事迹,使我想起了一位哲人的话:人生在世,认真写“我”,行动是笔,心血是墨。沈因洛同志用一辈子写的“我”,不仅是用笔墨,更是用心血,用行动,用对党的忠诚,用对人民的诚信和奉献精神书写出来的。沈老一生真正做到了待遇变,劳动人民的本色不变;生活好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变;地位高了,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不变;身

体差了,为群众办实事的行动不变;年龄大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不变;千变万变,一心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永葆共产党人本色的决心不变。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的更强大,没有一种事业比让群众幸福更高尚。我最近到武钢,不少老同志说起沈老赞不绝口,都说他是热心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人。听了群众对沈老发自内心的赞扬,我想到这样一句话“政绩扎根民生,为政不图虚名,不求权有多大,只图实干为民”,沈因洛同志就是这样优秀的领导干部。他用行动告诉人们:共产党员不是广告,不是商标,不只是一个光荣的名词,而是带领群众前进的火车头,是标杆。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这个最难最难的事,沈老却完全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我一定以沈老为光辉榜样,以沈老为尺子、为镜子、为标杆,经常想一想我与沈老有多远,把最难的事做好,一辈子当好人民的儿子。

二、对沈因洛同志的印象,可以追溯到 20 年前。那时,我刚从学校毕业,来到省纪委机关工作。最开始在信访室,每天处理大量信件。记得有一次看到一封手写的信,反映党风政风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呼吁严明党纪、狠刹歪风。通篇没有提及个人事项,只是站在党和国家事业的角度看问题、提建议,通过向纪检机关反映情况来行使党章赋予的权利,一个老党员的纪律规矩意识和忧党忧国忧民之情跃然纸上,落款就是“沈因洛”。这个名字从此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今年,省委作出深入开展向沈因洛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落实省委要求,省纪委机关认真组织学习,同志们联系实际反省差距。我们缅怀沈老,不是因为他位高权重,而是他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权位是一时的,而人格魅力永恒。作为纪检干部,我对沈老的廉洁自律、公私分明,尤其觉得可贵、可敬。

做一名合...

第四篇: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争做“五好干部”

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争

做“五好干部”

沈因洛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艰苦创业、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位党员干部都应该主动学习他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至善至正、严于律己的高尚风范。

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在纷繁复杂的外部冲击下,不主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先进楷模学习,而是随波逐流、听之任之,思想信念有所松动,党性修养有所淡薄,甚至触碰红线底线,这不仅不利于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不利于党的事业的切实推动,更不利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有力落实。

结合“三严三实”要求在广泛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中,深入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显然是非常必要的。学习沈因洛同志崇高精神,应当以“三严三实”标准为指导,结合“两学一做”活动,铺展到每一个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到最基层。每位党员干部都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在思想、政治和行动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日积月累,着重参照以下几点取长补短:一是坚持严以用权,用权要为公为民,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为基准,同时将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中,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二是坚持严于修身,自觉抵御歪风邪气,防止因为律己不够患上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病;三是坚持严以律己,以焦裕禄、沈因洛等同志为榜样,时常反省自身,查找和整改问题,最终升华自己的道德情操;四是坚持谋事要实,特别是基层干部,要做到紧密联系实际,根据客观规律办事,把工作落到实处;五是坚持创业要实,要学习沈因洛同志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精神,不做庸官,实实在在为发展添动力,为群众谋福利;六是坚持做人要实,不对百姓、对领导、对同事弄虚作假,成为组织信任、群众信赖的好干部,以诚信立天下。

党员党员干部坚定信念、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打造铁一般党员干部队伍的需要,是适应日新月异的客观形势的需要,更是实现大武汉全面崛起以及中国梦的需要。每位党员干部都应该见贤思齐,以沈因洛同志为镜子,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途径,通过组织生活会、座谈会、读书演讲等方式加强学习,努力成为“五好干部”,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第五篇: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官员

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官员

XX年2月20日,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因病以96岁高龄于武汉去世。他心中有党,是党的好干部,他心中有民,是人民的好官员,一生默默奉献,忠心爱党,热爱祖国,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这位被称为“共产党人一杆旗”的老党员、生前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生活中热心公益,去世后依然撒播热量——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做医学研究。

“他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我一辈子最敬佩的人!”“他是好干部!百姓全都说他好,那是真的好!”这些都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对一名老革命家、老党员的肯定与赞誉。这是什么样的力量,什么样的精神啊?我想应该就是一名共产党人应该要有的,应该坚持的对党要忠诚,信念要坚定,不忘初心,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沈老一生,遇到过许多艰难险阻,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始终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心怀信念,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克服了一个个的困难,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现在沈老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共产党人的精神将永远留存下来,值得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学习,并会一直激励我们一代代共产党员传承和发扬,坚守理想信仰不动摇,坚持履行党员义务,尽好党员责任,不负组织信任与重托,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下载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