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做到“四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学习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做到“四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了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指南,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根本遵循。习总书记的讲话令人振奋,发人深省。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必须扛责上肩、落责于行,围绕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四个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坚持党要管党发挥核心作用。一是从源头抓起,把党组织内嵌到企业治理结构之中,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之中,做到在谋划段改革发展的同时,同步谋划党的建设;设置行政组织机构的同时,同步设置党的组织、工作机构及党组织负责人,把党组织内嵌到段、车间、工区各个层级之中;开展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同步开展党的工作,真正做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切实加强。二是进一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双重组织生活等党内生活制度,着力提高党内生活质量,坚持互信互谅互补互赢,增进班子团结、增强班子合力。明确把党组织研究讨论重大问题作为决策前置程序的实现途径,健全完善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明确议事内容、议事程序,提高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核心作用落到实处。三是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强化履职尽责分析研判,规范谈心谈话制度,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预防,防止宽松软,做到严紧硬。健全涵盖各级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着力解决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使广大干部勤奋敬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2.坚持强化基础彰显先进特性。一是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全面落实党支部建设纲要,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持续优化党支部设置,配强支部班子,打牢工作基础。按照明责、履责、考责、追责的思路,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其他成员“一岗双责”、党(总)支部直接责任、党(总)支部委员分工负责和党员岗区责任。加强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考核,促进党建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党员教育增强党性修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形成党内生活常态化落实机制。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对党员教育培训、组织生活、监督管理、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量化管理,形成具体有形的党员作用评价体系。三是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以“创岗建区”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三无”竞赛活动,深化“党员风险预警员”品牌建设,开展党内立项攻关和关键时期党内突击奉献活动,引导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险时候冲得上去,切实体现党员先进性。
3.坚持思想建党筑牢精神堡垒。一是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改善和创新学习方式,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掌握讲话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深入学习总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开展专题集中研讨,汇聚集体智慧,把握推进企业创新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明确发展方向,谋划发展思路。二是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依托“三会一课”制度,保质保量完成好车间支委会每季“3+1”、党员每季度“3+3”的学习任务。教育广大党员对照“四讲四有”标尺,找差距、定措施、抓整改,凝聚理想信念之魂、筑牢理论武装之基。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做到边查边改、立行即改、常抓常改。在边学边改中进一步坚定信仰信念、强化责任担当。三是加强职工日常政治理论学习,发挥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建好用好“段微信平台”“党员信息快车”、QQ群等网络平台,以图表、H5、微视频、微动漫等形式定期推送政治理论、形势任务、政策规章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班组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4.坚持高压执纪营造清风正气。一是压实“两个责任”强化问责追责,细化完善责任体系,明晰各责任主体的责任内容,综合运用约谈诫勉、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发现苗头及时提醒,触犯纪律及时处理,使廉政压力层层传导、廉政责任级级落实。二是强化执纪监督卡控关键环节,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党委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构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把监督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重大事项决策、干部选拔任用、干部履职履责等各个方面,不断将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推进。三是用好“四种形态”筑牢廉洁底线,健全完善对党员干部进行约谈和函询的办法,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止恶于未萌,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挺纪在前,持之以恒开展纪律教育,综合运用违纪案件通报、监狱参观等形式,扩大案件的警示效应,让更多人知敬畏、守底线、不踩线。
第二篇:学习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年轻干部应在基层争当“奋楫者”
学习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年轻干部应在基层争当“奋楫
者”
总书记7.26中的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的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时代一个使命,一句动员令“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总书记的一番话道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雄心壮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仗势在必行。作为主战场的乡镇基层干部,要有敢为人先的势头,亦要有久久为功的斗志,既要低头做事亦要抬头看路,要持续发扬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累的艰苦奋斗精神,要持续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进取心,砥砺前行。毛泽东同志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一切正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身处基层这一前线,当有千方百计,挺起身来向它挑战,进而克服它。
蹉凿自我,从思想上聚焦“正气”。总书记指出“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基层干部,尤其是直接服务于群众的干部,正身立德,实属第一要务。思想的懈怠往往是打破干部底线的一道破门斧,思想的动摇,带来的则是脱离群众、脱离干部、脱离实际、脱离政治的歧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重小的过失则必因小而失大。身为基层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敢于自我问诊、自我分析、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导带头作用。在社会实践中,基层干部唯有始终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真正内化责任,转变干部中的不愿、不想、不屑的不良作风,不断加强工作服务常态化。
砥砺自我,从行动上力戒“娇气”。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抓实群众工作的重要方式,是增进干群关系“鱼水情谊”的一次重要融合。脱离群众,只会背离党的事业发展,真正走进群众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才能身临其境,否则必将与群众离心离德。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国家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践行者,唯有真抓实干,不虚以逶迤,不优亲厚友,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解决问题,推进措施,抓好落实,才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力、守土有方、守土有效。
淬炼自我,从心态中提炼“实气”。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使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劳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可知,读书之人,明知、明理、明是非。总书记强调“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基层干部,尤其身为刚步入职场的青年干部,加强学习,拓展视野,才能游刃有余于事物的发展中。提升“实气”就是提升那份学习的热情与认知,端正态度,保持赤子之心,强化思想政治建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层次,高效率的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基层工作中,施利于民,形成强大的政治牵引力,促进干群合力的联向发展。将书本与实践结合,立足群众,立足基层,学以致用以至学有所成,行有所得。
第三篇:学习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学习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才能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不断创造新辉煌、开辟新境界。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实践经验,深刻阐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增强“四个意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在承前启后中推进。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制定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对党和人民事业产生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的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逐步绘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事非经过不知难,攻坚克难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取得新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又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既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又要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要辨明历史方位、顺应发展大势,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时代新要求、人民新期待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就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就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学习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情系百姓,入基层攻坚硬堡垒
学习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情系百姓,入基层攻坚硬堡垒
6月21日上午,总书记到山西考察工作,专程前往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调研亲自看望深度贫困群众并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纪实。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每到一地考察,他都要亲眼看一看身处贫困地区、生活贫困的群众情况到底怎么样了,脱贫攻坚政策是不是精准落地了,乡亲们摆脱贫困还有什么难处和要求。
总书记把目光投向了深度贫困地区,“要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考察期间,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强调要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迈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深入基层调研,就不会发现问题,没有亲自感同身受,问计于民,就不能解决脱贫路上的障碍物。
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践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总书记走进贫困户村民家中,坐在炕沿上,招呼老两口在自己身旁坐下拉家常,详细了解他家的情况。“家里的地还种得动吗?”“今年旱情严不严重?”“孩子们在外面打工能帮助你们吗?”详细察看他们的生活环境,询问家庭收入支出和致贫主要原因,了解脱贫计划和稳定增收的可行性。对于‘三保障’问题比较突出,生产生活条件差。准备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办法。“搬迁要花多少钱?新的住房多大面积?搬出去以后做些什么?”总书记问得特别细致。总书记说,现在党中央对农村农民的政策都是“给予”,就是要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心系贫困地区群众,深入实地调研找问题根源。全国共选派了77万多名干部驻村帮扶。“党中央扶贫政策对头。只要把政策落到实处,群众能感到是真心实意帮助他们,工作是很好开展的。”总书记指出,近年来,我们围绕农村工作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向基层派出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建立村官制度,都是做好“三农”工作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举措,同时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了平台。我们要从他们当中发现好同志、好干部,并着力加以培养,让一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4年多来,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地震灾区到祖国边陲,不顾路途遥远,不顾穷山恶水,总书记走村入户,把党中央的关怀送到乡亲们的心里,把群众心愿转化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为所有贫困人口逐村逐户建档立卡,到在每个贫困村都派驻扶贫工作队,再到提出“5个一批”脱贫方法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思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战略指引和根本遵旨。生活条件改善是第一步,还要通过多种帮扶措施,使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真正过上好日子。紧盯问题,做好长效脱贫机制。
目光紧盯贫困地区,问计于民解决脱贫障碍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距离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仅剩3年多时间,我国尚有贫困人口4335万,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越到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这是关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补短板的硬任务,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总书记请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相信“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实现非常目标,必下非常之功。“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实践证明,深度贫困并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总书记经常引用的这句古语,是他深厚人民情怀的真实写照。问计于民,才能解决群众的自身困难,才能精准施策将资金、人力、物力持续投入,发挥最大效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石。
“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人作出郑重承诺,亦如他上任伊始的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扎实工作,脱贫攻坚任务一定能够如期完成!”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最深的牵挂、最大的担当。我们每个基层工作者更应该不负总书记的重托,深入基层、了解实情、问计于民,带着问题找方法,带着难题寻路子,为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践行自己的承诺。
第五篇:学习习总书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帮扶实效
学习习总书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帮扶实效
学习习总书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帮扶实效
当前,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逐渐暴露,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始显现。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总书记的这一番讲话要求,体现出了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正确认识、客观分析当前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接下来做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首先,要坚决防止脱离实际、层层加码,随意提前脱贫计划的倾向。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是一些地区在制定当地脱贫攻坚计划时,纷纷将脱贫时间提前,层层加码,越往基层提前时间越多。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异常艰难,要想打赢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深度贫困地区而言,更是面临挑战重重。在这些地区如若不顾客观实际,急于求成、一味贪快,甚至好大喜功,盲目地将脱贫时间提前,这样的脱贫就容易掺水分。即便真的能够提前“摘帽”,也是不稳定、不可持续的,极易发生边脱贫边返贫的问题。
其次,要严厉制止不严不实、弄虚作假,在脱贫中玩“数字游戏”的行为。有些地区的干部脱贫口号喊得响,但是并没有真正沉下身子去抓扶贫,没有帮助群众解决多少实际困难。到了阶段性验收时,为了应付检查、完成任务,大搞突击作秀,甚至弄虚作假,通过调高贫困家庭收入数据,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等办法,欺上瞒下,搞起了“数字脱贫”。而相关部门在扶贫工作考核上方法不科学,也为有些人“钻营投机”留下了空子。不仅侵害了贫困群众的利益,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再其次,要认真纠正形式主义、重复检查,把精准扶贫异化为精准填表的现象。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许多地区各项检查、填表任务繁重,一些地方档案资料整理工作甚至成为了扶贫工作重心。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精力和宝贵的财力物力,而且导致很多基层扶贫干部忙于应付填表和检查,没有更多精力去做实际的工作,影响了脱贫帮扶的主业。形式主义害死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因为它伤害的不仅是扶贫工作的大局,更是贫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最后,要着力解决只顾眼前指标,不顾长远发展,脱贫稳定性不强的问题。在一些脱贫任务较重的地方,干部们都愿意干短期项目,以图见效快,而不愿意干中长期项目;部分地区依然是“慰问式”扶贫、输血式扶贫项目多,持续的产业扶持“造血式”扶贫措施少;有些地区把扶贫简单地等同于给钱给物,没有调动地方发展的内生动力,导致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有些地方为了完成任务,不分对象就简单地用低保政策搞“一兜了之”。这样的脱贫可持续性差,一旦帮扶、支持力度减弱,返贫可能性加大。
客观而言,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搞扶贫,点多、线长、面广、环节多、挑战大,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视问题,回避掩饰矛盾,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就会导致矛盾问题逐步积累恶化、直至积重难返。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攻坚要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早发现、早解决就早主动。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更重、挑战更艰巨、矛盾会更突出,来不得半点投机,注不得半点水分。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正视问题,从问题入手,针对性地采取专项措施,建立更加科学、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和检查监督,念好“问责”这个“紧箍咒”,并充分发挥好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脱贫既看数字,又看实效,既看当前,也看长远,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眼下距离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剩下3年多的时间。面对新形势下脱贫攻坚的新任务新要求,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制约,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进一步凝聚共识、厘清思路、把心思放正,把目标定好,把责任明确,用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