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育课题阶段总结(郝)
《密云县中小学美育现状及推进策略的研究》
课题阶段总结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在市教委体美处和北京市中小学美育研究会的带领和指导下,我县中小学美育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起来了,我县美育总课题组设在密云县教委体美卫科,课题名称是《密云县中小学美育现状及推进策略的研究》,下面将我们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学校中实施美育、创设审美环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更加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可见,美育已纳入我国的教育方针,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到现在,美育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美育是时代的急切呼唤。
我县教委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对美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全县中小学生的美育素养也在逐步提升。但是由于我县地处远郊区,城乡差异比较大,基于这种特殊情况,学生的美育素养参差不齐。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中小学生美育素养的现状,并进一步推进我县中小学的美育工作,我们决定开展美育研究。旨在探索中小学美育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初步构建完整而开放的学校美育体系,旨在使学生适应现代教育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张扬个性和激励创新等新的特质要求,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促进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同时通过此项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情况
第一阶段:调研,确定实验学校
2009年12月份,我们选取了城里、平原、山区各三所学校,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美育现状调查和师生审美能力测试,使我们对学校的美育现状有了第一手的资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我县确定了密云一小、二小、三小、五小、果园小学、石城寄宿小学和第六中学这七所学校作为第一批课题实验校。从学校所在地域上看,有的学校地处城里,有的学校地处城边,有的学校地处农村。从学校教育水平看,有艺术教育特色校,也有艺术教育薄弱校。受地域的影响,学生的美育素养水平也不相同。这七所学校基本上能够代表我县中小学校美育的现状。
第二阶段:立项,做好开题准备
2010年3月,召开了七所学校美育调研总结会,确定了各校的子课题,申报市级课题立项。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指导文件。学习借鉴国内外关于美育课题研究的经验,明确“将美育融入教育全过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各校分别撰写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准备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
第三阶段:开题,进行课题论证
2010年4月12日,密云第五小学“提高小学生美育素养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子课题开题论证会首先召开,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美育研究会主要领导对该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另外六所学校的课题负责人也参加了开题论证会,并在会上交流了本校准备研究的内容和思路。4月至6月,另外六所学校也分别开题。
第四阶段:实践,落实研究目标
2010年9月开始,各实验校进入课题实施阶段。通过了解,各校通过校园环境的美化、校园文化活动、学科教学等不同途径实施美育,其中学科教学是主渠道。
1.强化艺术课程的的美育
音乐、美术、体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专业课程,围绕实验的主题,密云五小要求艺术课程的教师不仅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更要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来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以课程开发为依据,以营造“美育”的课堂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抓手,以学会欣赏美和主动创造美为目标,全面进行艺术课程的改革。音乐课,让学生感受节奏美、旋律美、情感美和歌词美,引导学生感悟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美术课,引导学生从线条到色块,从构图到意象,从形到神,感悟“画中有诗”的构图美、线条美、色块美、意境美。体育课,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感受形体美、追求形态美的情感„„
2.加强知识学科的美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实验课题的主阵地,以密云五小为例,他们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加强美育。一是审美意识的培养;二是审美能力的培养。
如:阅读教学中抓好语感和想象力的培养,领悟语文课文中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积极投入情感,与作者悲欢与共,并以自己情感的火花去点燃学生热爱真善美、憎恨假恶丑的情感。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习作能表现美、创造美。教师引导学生动用各种感官去接触、感受、认识周围事物,发现现实的美。感受自然界中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鲜花的清香,绿叶的柔美。观察社会现象,感受人间真爱。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与数之间有着逻辑关系排列的节奏美,以及抽象的符号美;英语课中指导学生认识音节与语音的节奏美和文字符号美;社会课中带领学生欣赏自然风光美、人文进步与生态平衡的美,等等。
由于我们的课题研究刚刚开始,还没有相关成果和经验。今后,我们将按照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步骤,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改进研究方法。我们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家长的协作作用。努力拓展教育的四度空间,确保实验的时间、活动的空间、人员的保障和正常的活动。促进“美育”的六度发展,确保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关注审美教育的亲和度,追求课堂教学的自由度,重视知能训练的整合度,着眼审美能力的练习度,放眼审美教育的延伸度。以实验为平台,改进教育的发展模式,创新学校的发展模式,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二篇:课题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新知部分设计策略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问题提出: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媒介的选择;再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一个三环节六要素的有机整体教学设计。具有说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最后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当前我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容乐观,存在的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4个方面。
1、受惯性思维的影像胆子小,放的不够。在学生的“学”的活动设计较给力不够。
2、为了满足家长高分需求,重视知识结论快速形成,缺少对知识结论形成前学生思维的发展。
3、设计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
4、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具体表现是教师“教”的多学生“学”的少。
通过前期小课题实施,少部分教师在课堂 “讲的”少了,在它们的课堂不教或少教已经是常态。通过小课题研究它们对数学教学本质问题的认识达成共识:数学知识重要,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所付出的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能力形成提升和思维发展才是数学教学根本所在,新知建构部分设计有了质的变化,能围绕“学的活动”来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有机联系,又能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外部实践活动完成实现向思维内在过程的有效转化,提升活动内在的思维品质。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活动设计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并有丰富的活动资源与材料作为支持条件。但是,多数实验教师们形似神离的课堂教学还令人担忧,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目的性不强,教师不是很清晰操作什么?为什么操作?导致为操作而操作,实效性不强。这种外在的操作和内在的思维活动对接不上的操作,意义不大。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够。操作之后的观察,比较,猜想,判断、推理、验证的心智活动和之前操作活动没有对接。数学课没有数学数学味道。有的动手操作在热热闹闹中失去它真实点内涵。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大部分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该课题研究所用到的是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之所以采用该方法是因为只有通过调查和案例研究对比才能使得参加研究的教师改变自己设计,使得课堂教学实施有真正改变,课堂掌控在学生这里,问题让学习发生,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愿望得以满足和延续。使得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1)对比法:每个研究团队开展平行班对比研究,从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兴趣、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灵活度加以对比分析,形成量化表。表格由明生路小学张任峰制定。
(2)分析法:组织研究团队对名师课例进行深度研究。对准新知设计展开设计及意图剖析。结合自己的设计深度分析。量表由工农兵小学乔艳华完成。
(3)缩小研究内容,本学期研究内容设定为数与代数领域,每位参与研究教师要有具体分工,负责的项目落实到位到人。
每位参加实验的教师先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活动流程、活动时间、活动材料、活动要求和活动报告单等等。然后在集体交流确定学生操作活动设计流程,在确定实验教师试教,最后共同研讨反思效果,同时形成调整后二次备课教案,再由另一名教师试教,在研讨,最后形成文字和音频视频材料上传QQ群或博客共享。设立五个研究点校每所学校实验每个月开展4次实验研究。
通过研究进一步清晰建构主义教学要求。传统的教学,学生通常选择缺乏“认知冲突”的学习道路,也就是说学生倾向于选择对他们没有难度的任务。而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学生需要面对要求体现认知复杂性的真实世界的情境,这对他们无疑是个挑战。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需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如果学生缺乏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他们就不可能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但建构主义教学也不能一下子完全让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任务,因为,高度认知复杂性的学习环境可能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所以,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让学习任务始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提供一定的“支架”和辅导。同时“支架”应该随着学生理解的深入而逐步拆减或重新组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学生应该认识到成为一个自我控制的学习者的重要性,并且努力学习一些自我控制的技能和习惯。学生应该积极地融入到建构主义教学日程中,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方式中。
三、研究成效
目前通过教师们案例对比研究和反思交流,在教学设计基本能解决以下问题。达成如下共识:(1)教师们对教学内容的深广度能恰当把握,在发展学生的“潜在水平”,“现有水平”方面有了清晰的认识。(2)教学容量掌控合适。既避免容量过大,完不成教学任务,又要力戒容量小、密度疏,学生因吃不饱而“开小差”。(3)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措施。对多数学生熟悉、理解的内容,教师只作提示和点拨,引导学生调动自身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对重点内容则不惜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充分理解教材;对难点内容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4)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恰当,练习的配置、方式方法要精心设计。(5)在注意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培养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品质。通过研究教师们进一步明晰了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都有深刻理解和把握,在教学实施中感受到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32位实验教师们逐渐将理论融到到实践中来,能将建构主义理论指出的:学生获得数学知识需要经历从具体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形式操作的过程。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和条件,作为是思维训练的切入点。实验教师们对课堂上干什么?怎没干?为什么这么?愈来愈清晰,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目的性强,外在的操作和内在的思维活动能够有机结合对接。在实践中有两位年龄50岁多岁的老教师做的最为突出,主动约我去听她们的课,《垂直于平行》一课,完全按照建构主义来完成教学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猜想、判断、验证、分类、归纳等一系列心智活动,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辩一辩等活动,让学生真正经历从不会、到会。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清晰到清晰,不科学到科学认知全过程。学生最终是通过自己思考和同伴交流获得平行于垂直的概念,课的设计凸显了“学习者”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彻底瓦解了“理念记忆+机械应用”这一模式。学生的学在前,教师的教在后,独学、对学、群学认知流程最大限度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可谓学生“学”的主动,教师“教的轻松”。再如《烙饼问题》,“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困难去解决,给学生时间去思考,老师很好诠释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印证了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精辟地论述了“心”与“手”、“智慧”与“动作”的密切关系。这样的课堂孩子给孩子带来的是会学习,乐学习,善学习,不再把学习当成痛苦的事情。《除法复习课》,《大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也在像传统的复习课教学发起了挑战,孩子亲身经历知识的梳理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201课题阶段总结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今年我校申请了市级课题《构建和谐课堂减轻农村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的课题,我作为课题组的成员,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已初
见成效,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一些总结:
一、本学期在课题研究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
1、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每月按时参加学校的课题集中研究学习和集体备课活动,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
3、根据课题组制定的研究计划,本人认真准备课题研究课,及时听取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不断地使自己上的课体现自己的研究意图。同时积极学习其他成员的课题研究成课,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4、跟踪观察学生个案,并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在课堂和课后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每月都详细做好观察笔录。
5、每月及时把科研进展情况和个案分析发表在课题组邮箱内,以便课题组老师们共享。
6、在课余和休息时间浏览课题组其他成员老师的课题资料,互相学习沟通。
二、及时总结,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我能积极参与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一学期来,我能积极参与课题组的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我上课题研讨课一次,并能提前把研讨课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上传到课题组邮箱内,根据课题组教师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后,我能虚心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方法研究的点点滴滴。对于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研讨课我也总能认真听、认真记,诚恳的评价,撰写听课感受。通过评课、上课,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
三、对课题研究的一点思考。
1、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还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研究水平。
2、研究还不够深入,虽然有了些眉目,但还是有些棘手,有时候还会糊涂茫然,思路不够清晰。
3、研究意识不够,对材料的收集积累意识不够,及时总结意识不够,致使不少工作虽然做了,但没有留下相应的第一手材料,尤其是学生方面的材料,为后面的总结、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困难,这是我们以后
要努力做好的。2014年1月3日
第四篇:课题阶段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激情教学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
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激情是一种投入,是一种思维、智慧和情感的全身心的投入,一种自文本开始,由全身心文本“共鸣”引发的生活和心灵的对话,一种自师生心灵深处生发的独特的思考和情感体验,一种洋溢在课堂内外无处不在的语文的生命活力。发挥好语文课堂激情教学,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语文教师营造的“激情课堂”就是星星之火,能让学生这一片干枯的急需迸发求知热情的草原,呈现燎原之势。有了激情,教师的语言、动作、体态就特别能表情达意,传情传神;有了激情,教师的思维将更敏捷,思路将更清晰,思想将更活跃,感情将更丰富;有了激情,新课程理念活了,钻研教材活了,运用教具活了,采用方法活了,课堂就充满了活力,就充满了灵性;有了激情,听说读写的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组织,综合实践的安排,都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有了激情,就让教师有了魅力四射的形象、内蕴、人格、技巧等,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课堂就有了魔力。《语文课程标准》上要求的“培养人文性”“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等等,就会自然而然地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定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感染、熏陶、内化、提高,正所谓润物细无声。由此可见,激情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有发展前景,有了激情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主、合作、探究,自信心、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等等理念都能逐步得到落实、发展„„因此,激情语文课堂教学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并将会探索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得到落实的有效方法,找到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切入点,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初步研究成果的应用上看,都很有研究价值,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及应用价值。
二、研究进展情况
在研究中,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认真规定了各个参与老师的阶段任务,并要求完整全面的记录整个研究过程,写好调查小结和心得体会,及时提交研究论文等。这样才能能更好的在课题研究中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也能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验情况及效果。并且建立了课题组档案,确保材料及时归档。
目前,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研究情况如下:
1、创设情境,用激情点燃学生。
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不断意识到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冲破定势思维的束缚,迈入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2.注重价值目标导,着眼发展,着力基础。
从价值观上说,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应成为素质教育的目标,根据课程教材内容的特点,当然可以有不同的侧重,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就得着眼于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是从模式的目标要素、知情意行统一中“知”的方面提的。
3、积累激情课堂教学创设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取更多巧妙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情绪。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充沛的激情,才能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这样,课堂也就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成了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进行激情课堂教学创设方法的研究。在课本中和生活中不断提炼出与教学相关的方法。
4、提高教师激情课堂教学的能力。
加强语文教学的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实践水平是语文教师的应尽职责。语文教师理应进行一番深刻的反思和不断的探索。语文教师要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新路子。我们课题研究小组重视培养教师专业素质能力,通过集体备课、听各种优质课、交流课,讨论互评的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交流中我们博采众长、虚心求教,不断领略语文激情教学的无穷乐趣,不断产生语文教学应有的激情。
5、正确评价语文激情课堂中的“教”与“学”。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天真烂漫的性格,好奇易动的特征,鲜活灵动的个性,自然决定了他们涌动的激情。而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一般都善于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去唤醒和激励学生,以自身丰富的情感,挥洒自如地创设一个又一个巧妙的情境,强烈地感染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火花。通过激情课堂教学,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语文的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评价;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等,使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认知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6、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激情课堂中,研究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的转变过程,致力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树立,致力于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致力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研究。
三、阶段收获
通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参与的教师们亲身体会到:语文课堂激情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使课堂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改变师生情感冷淡,课堂死气沉沉的情形。教师的激情成为吸引、感染、召唤着学生的力量,学生的激情则是对教师的认可、肯定、欣赏,课堂也因师生的激情而生辉,随师生的笑语而欢腾。这样的语文课堂突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参与性、研究性、美育性以及注重个性、突现主体等特点,能够真正的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占据平等参与、民主研讨、独立思维、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让课堂在激情中扩大,又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收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的效果,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效果明显。
(一)、经过一年的努力与辛勤的劳作,广大教师围绕课题,自觉思考探索,先行实践即时总结。做了一些尝试,在研究过程中,写了很多调查分析材料及学习心得,已经初具成果。教师们已经开展了课题研究示范课,并把教案及心得存档。带来丰硕的成果。这一年来,我们的实验老师积极参加课改实验,秦淑霞老师《信客》一课获加区一等奖,刘崴老师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感悟》、李桂老师的《语文教学情境如何创设初探》、杨坤老师的《作文教学如何创设情境》、陈伟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等。
(二)、及时汇总按时归档
课题研究组全体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档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档案意识,认真执行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的有关制度;所有要求建档材料均已做成电子文件,每位参研教师都能认真负责、高质量的完成自己负责的科研任务,按期交齐材料;课题负责人做到及时整理各类材料、及时入档,负责档案管理。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探索实验过程中,我们先后召开了课题分析会、学情分析会,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时探讨解决使课题研究工作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在不断总结经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行更加细致的进行研究工作,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师缺乏一定的研究理论。研究理论也可以说是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需要在综合素养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提升。
五、针对以上情况,计划采用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法,使老师的理论水平得以提高。
2、集中培训。开展课题研究理论讲座,提高参研教师的研究水平。
3、钻研教材。教师自己没有感情,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感情。为此,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感情的波涛,才能营造激情课堂。
4、课堂上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练习,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
从一年的课题实验,课改实践来看,激情课堂教学研究就是要培养学生:在激情中探索,在激情中成长;在激情中求异,在激情中创新;在激情中质疑,在激情中升华。语文激情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五篇:课题阶段总结
《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总结 2011—2012下
从课题立项到实施已有半年的时间,我们对课题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成员深入教学一线积极开展研究,到目前,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
1.文献考察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完成了学生学习方法问卷调查情况与汇总,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做了详细记录,做好对照实验,详细收集了撰写论文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整合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集体汇总。
二、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半年来,课题组共召开2次会议,即于2012年3月14日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第一次会议,学习本课题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按照开题报告中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5月9日召开第二次课题组会议,此次是由课题组负责人下到实验学校,分别与实验学校承担课题任务教师碰头,安排问卷调查工作,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2.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做卓越的教师》等相关文献,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3.通过本校的《教科研简报》编辑了有关构建高效课堂的学习资料,使教师正确的理解了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基本标准和任务目标等。
4.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2012年5中旬,设计出“问卷调查表”,于5月下旬,问卷调查负责人刘丽荣和许美丽老师分别对四年三班学生和六年八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后两位老师针对两个班级的问卷进行了统计汇总并完成了一份学习方法调查及分析报告,通过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70%的学生了解高效课堂,而20%的学生知道高效课堂,10%的学生对高效课堂不清楚,在回答现在的课堂学习模式和原来的学习模式哪个学习效果好一点,5%的学生认为原来的模式好,80%的学生认为现在的模式好,还有15%的学生认为两者都行,自从实施高效课堂之后,课堂教学有什么变化,95%的学生觉得变得精彩很喜欢,5%的学生觉得有变化但不喜欢,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高效课堂还是比较了解和认同的;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5.实验教师做实验课研讨
研讨课由王运菊、沈圣杰、李艳芬和张柏菊四位老师执教,他们尝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执教的内容分别是四年级的语文课《草地夜行》,二年级的英语课《number》,二年级的数学课《除法的初步认识》和三年级的数学课《万以上的数的认识》,课题组内相关教师做了研讨交流,四位教师都做到了:
(1)教师转变了观念
教师少讲,让学生多发表意见,是这几节课的一大特点。几位老师在课堂上都能够做到所讲的内容都是全班学生通过更正讨论还不会的地方,对学生通过自学就已经掌握的内容坚决不讲。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
(2)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课堂是舞台,教师是导演,而真正的演员是学生。四位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设计不再一味追求“最佳化”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和“练”
众所周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从“不会”到“学会”最后达到“会学”。学生要具备“会学”的能力,不通过多练,是难以形成的。
当然,由于我们目前还处在尝试阶段,实践操作起来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老师在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上把握不够好;教师的过渡语言不够简洁,不能把学生引入紧张的学习状态;小组长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通过研讨交流既总结了好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应该进一步提高的方向。
6.做好了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为了进一步地完善课题的研究,由课题主持人定期主持做研究组活动交流,为课题的研究实施打下了基础。研究活动注重课题研究的时效性、计划性;人人参与研究,以课改促科研,做好课题研究与各学科研究相结合,提倡各学科、各教师间相互融合,相互合作,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7.做好访谈记录
从课题立项以来,实验教师都分别对各自实验的班级学生做了访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访谈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在教学时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通过访谈使教师对学生的真实想法有了了解,对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多的启示,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依据。
8.几位优秀教师参加了县进修校及省里的研讨、竞赛等活动,丁相君老师参加了省里的竞赛,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学习回来后在课题组内进行了二次学习让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受了益。
9.在课题组内通过听课评课等活动,实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切磋,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10.利用网络资源,远程教育资源、光盘资源等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案例评析等,在活动中教师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能力,促进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
11.课题组每位教师都撰写了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
三、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更为突出问题:
1.课题的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热情,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也有存在有一些问题。一是教学行为转变并不十分到位,有的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教学理念,但在真正教学中还是跳不出传统教学的阴影,转不过这个弯,“穿新鞋、走老路”。
2.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半年来,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
3.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致使课题研究只是蜻蜓点水式。
有了困惑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会再接再厉,改进不足,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下步设想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针对以上课题研究的一些现状,提出了今后课题研究的大致设想: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课题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2.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研究方向,使课题的研究目的逐步更加明朗,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3.强化实践研究。充分学习和自我研修,上好课题实验研究课,初步形成可操作的范例,完善操作要点。
4.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时
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通过探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论文和实验报告,并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5.整理和归纳阶段性课题资料,建立课题分项档案。活动场景设计、活动记录、活动照片、调查表、评价表和活动小结等的保存和整理。以上是课题组第一阶段所做工作的简述,我们虽尽力而为之,但还有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对我们的阶段性成果指导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