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是我心中澎湃的潮水》赏析

时间:2019-05-12 15:1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月光是我心中澎湃的潮水》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月光是我心中澎湃的潮水》赏析》。

第一篇:《月光是我心中澎湃的潮水》赏析

青岛有个蓝月亮文学社,文学社的作家朋友们都爱写月亮,他们曾经创作出版过《海天蓝月亮》《月亮在大海燃烧》等散文集。多年来,杨昌群先生一直担任蓝月亮文学社的编委,在蓝月亮文学社这个充满蓝色月光温馨的氛围里,写下了三十多万激情文字,几百首让月光也澎湃的诗歌。今天,他的诗歌集又出版了,手捧着刚刚出版还散发着墨香的诗集《月光是我心中澎湃的潮水》,爱不释手,一气读过,只感到心潮荡漾,自己也年轻了许多,仿佛看到了失去的青春年华又开始闪光。

杨昌群先生的诗歌集分为:【月光潮水】、【沧桑爱恋】、【蓝森林1986-1987】、【山水诗】、【善美之心】五大部分,他的诗歌,如月光,似潮水。都是让人激荡心怀的好诗:“是从天而降,还是深处的欲想。纯洁的鸽子飞翔,鸽子是月光如水的断章!

我轻轻地朗诵着他的诗歌:春天走了很长的路,到我面前艳若桃花,桃花从很远处来,就象桃花迟早要来。

就这样认知了

祖**亲

她有无比的沉默和慈祥

如若飞鸽静止

天地就在飞逝

就这样认知了

远处的桃花

稚嫩的笑容

曾经的死亡

看远处,奔跃的狮子

象一头蚂蚁

看远处,一头蚂蚁

看另一头更小的蚂蚁

有时过一道河

要走很长的路

仿佛光从远空而来

有时一种深情”

正是这种深情,他的诗歌让读者留恋,思念着远方的情怀,桃花,母亲,祖国。让潮水澎湃起来,由静至动,到诗情沸腾,写下了大千世界的乾坤变化,月光潮的浪花!

读着月光轻柔般的诗歌,脑海进入诗人的思绪,无边的思绪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千年前的唐朝:某天我被唐朝的僧人相邀,揭开一处心底的隔板,来到某间深藏的闺房。某女纯静若仙子,某女深爱唐朝的僧人,至无云无雨之所。

饮酒间唐朝的僧人

说起取经的途中

以及对身后

守望的情人的感知

以及苦行中的梦想

如今在酸怨的视野里

成为斑驳的袈裟

以及空荡的头顶上

蜂拥得让人苦寂的香痕

而情人的希翼

在破碎的经文的上空飘荡 深藏的女人

依然轻轻地

用酒壶斟满瓷盅

也许还有时间

从苦行的远途中运送些书卷

眼下的酒意

却使人清醒得空明

醉之后

唐朝的僧人已经脱下袈裟

要和深藏深爱的女人远去

我的手

依然端过杯中的残酒

酒后

将有人经过荒原

我轻轻读着云霞的五彩,白色的浪花涌进我的胸怀,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令人惊叹,我也醉了,走进了唐朝。但是,他的下一首诗歌却跨越时空,来到人们无边的想象之中,与魔同饮。独自端坐的饮者,静感深藏日久的力量。在面前成形成魔,径自慢饮杯中之酒的倒影!

与魔共饮

逃或不逃

都是无法躲避的选择

与魔相搏的饮者

倍显疲倦挣扎的面色

光感下扭曲的倒影

扭曲为无奈的破落逃亡

什么悲痛造成的内心创伤

什么忧愁撑开的无限想往的行舟

那人并非此时此地

慢饮匆匆如逝的水流的意味

那人是与魔相识的饮者

他似乎已在端坐中

等待了很久

那人燃一支香烟

目睹在烟雾中扑朔的魔的面孔与身影

后来的逃亡者是魔

那人平静地凝视

几近出乎视野的魔的背影

那人感到光明的射线

感到洋溢而至的温暖宁静

魔自心生,法力无边的魔鬼遇到诗人也会狼狈逃窜,显示了作者的宽广情怀和月光下的无边思绪。我看到了诗人在酒后仍然气势昂然,无私无畏的战士情怀。

从他的诗歌中,我看到:多年来,诗人一直在寻找,翻越崂山,用感觉触摸那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在寻找什么,请看他的诗歌:“我把手伸进红石头流出来的血,拉紧你的胳膊

把你的面孔仔细辨认。把你折断的目光从遥远的往事中收集起来,我并不是徒然呼唤。你赤裸裸的星星,你那干涸了的流域。我来是要寻找一本书,把世界端端正正放在里面。”

也许,那未知的世界就在那本书里沉寂,石头,在流着情人的血,卧龙河,在唱着当年的歌,在北九水,在劈石口,在崂顶,都留下了诗人的脚印和心痕!

“谁为爱情留下梦境,五十几年前一位诗人。说到那个二百多年前的梦境,一树变幻飘移的芭蕉,一声雨露的叹息。红尘雾乱楼宇。梦境默对来者!”

“什么花可以死而复生,什么人却要一去不返。是谁?为爱情留了梦境。三百年一花,五百年一果。”这些文字,把我们的思绪带进那飘渺如水的月光里,灵魂穿梭在银河,也许是那在月宫砍树的吴刚用斧头的声音回答了这个问讯:

“如果真是眼泪,一定胜过所有的血水和汗水的集合。如果真是爱情,一定能够到达所有的梦里!”

“让我祈祷:上帝的归上帝,诗人的归诗人”在诗人的文字面前,我确实感到惊叹,杨昌群的内心世界竟然如此宽广,思绪如此辽阔,就如那飞上太空的卫星,在向月宫,向火星飞去,在浩瀚的宇宙中翱翔,我感到:只有宽广的胸怀的人才能写下如此豪迈的语言!

俱来矣俱往矣,我的太阳月亮,我的地球母亲,我的兄弟姐妹。

整数且为象征,约数算是浪漫,六月初一,苍茫大地上日全食的线路。

五百年前有什么,公元一五零九年,大明正德四年,阳明先生在贵州龙场。

怎样猜想五百年后,物象条理的存在,马车牛车汽车,锥形圆形的飞行器皿。

„„

俱往矣俱来矣,我亲爱的祖国,神圣华夏之道统,天人和谐之万象。

古罗马的来客,古长安的行者,五百年前相望,五百年后相约

来,一起来,来体会更未来的时空

读到这里,我想:任何评论的语言在这样的语句前面也是苍白的,到不如把许多这样豪迈的诗歌展现给我们的读者!

在诗人杨昌群的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诗人杨昌群的心,他以饱满的热情写出了自己的心声。

第二篇:读《月光是我的薄荷糖》有感

读《月光是我的薄荷糖》有感

杨冰云

在那一段浑浑噩噩的日子里,我无意的翻开书桌上的一本书——《月光是我的薄荷糖》。起初我无聊的翻着,打发的那难熬的时间,却在不知不觉中被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所感染,看到感人的故事是,我不禁潸然泪下。

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这名字很诗意,而且还获得了冰心奖便买了。起初还不以为意,但看着看着,就觉得买这本书是多么明确的选择。

还记得那一句美丽的话语:“她睡着了,月光像甜美的溪水一样,缓缓地在她身上流淌。谁也没有看见,白鸟又悄悄地飞回来,站在小熙头顶的树枝上,一直静静地陪伴着她。”这诗意的话语令我沉醉……这讲的是小熙和外公的故事。外公曾说过:“人像植物一样会死亡,来年会重新复活。”在想外公的时候,小熙用她外公告诉他的方法踏上了寻找外公的路,最后在一片树林里见到了一只雪白的鸟,小熙以为是外公变成了百鸟来见她了,累了的小熙就睡着了,孩子的天真无邪让我释怀。外公为了小熙,说出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爱是无私的,爱一个人可以为他付出一切,这便是外公,这便是一个无私的外公。我们需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受爱,这细微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什么是爱。

那一些励志和感恩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我最喜欢《月光是我的薄荷糖》这一个故事。它讲述了“我”在八岁之前,都是在梅姨那儿居住的,后来因为要上学的缘故,所以“我”被接到了妈妈那儿居住。“我”对妈妈的态度很冷淡,和对一个陌生人的态度没什么两样。直到梅姨来调解,“我”才对妈妈和梅姨一样的一个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不论什么情况,父母依旧是爱我们的。

“我羞愧得抬不起头来。卤肉最擅长最喜欢用这种语言来攻击我,因为我门门功课都优秀,还能写点小说什么的。可偏偏他教的是我最不擅长的两门课:声乐和试唱。他从来没有听我唱完过一整首曲子,往往是我才开始进人状态,他就用嘲讽的语言迅速地打断我,要么一挥手让那个其貌不扬的声乐第一名上来给我作示范,让我一边虔诚地倾听一边用手小心翼翼地摸着她的肚子一侧,感受她唱歌时的气息;要么就叹息着晃动他那沉重的大脑袋,用不敢置信的口气说,我怎么也不能相信一个连最简单的谱子都唱不准的人能获得那么多奖项!”

“安睡吧,小宝贝,丁香红玫瑰,在悄悄爬上墙,陪你人梦乡……”一句句诗意的话语把我引进语文的天堂。它让我喜欢上了阅读,爱上的阅读。

优美的语句给了我心灵的冲击,让我喜欢上了这心灵放松的阅读,或许这便是深阅读之美吧!

第三篇:我心中的红楼 美文赏析

梦“红楼”

佛曰: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题记

楼阴缺,栏杆醉卧西厢月,霜天风露,残花如雪。风尘止,香墨轻唱宣纸泪,半生姻缘,金陵烟雨。

一把辛酸泪浸透了一梦千古的《红楼梦》,而我又如何用言语来描述她的“泪语”,痴与迷,了与悟,交相纠缠着的是红尘宿命,姻缘轮回。微笑时,她未必幸福;流泪时,她未必痛苦。说出来的,未必是她心中所想,身处的,未必是她自己所愿。总之,黛玉总是这样的矛盾,总是不断重复着这样的轮回,期盼---彷徨---迷惘---沉迷---分离---思念---痛楚,最后她的绚烂绯红,她的执迷不舍,有如杜鹃啼血,在秋风的彼岸,在荒野孤冢处,在这荒寂又荒唐的尘世,最后只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凄悲景象。

轮回着的,是岁月慢慢与弹指一挥,青灯,古壁,冷雨,落花······“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在大观园中的林黛玉是自卑的,自尊的与自怜的,在她的《葬花词》中表现了她的性格特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

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自卑而自怜的林黛玉犹如她房前的的那株芭蕉树,凄凄孤立,世俗之人是无法明白她的思绪的,唯有几瓣飘过的落花理解她的心灵吧,“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似曾相识的落花,她想到了自己香消玉损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大观园中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在宝玉挨打后,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真心爱恋宝玉,善良孤傲而又脆弱孤独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更不是无能为力,而是想与心爱的人同甘苦,共磨难,这或许就是真正的心灵眷侣吧。

秋雨潇潇,湿了如诗如画的金陵,也湿了空枝上无语的杜鹃,黛玉门前的那株芭蕉树正疲倦的颤抖在西风中,叶叶卷心,像是满心的思念,却无人相述,只能默默地苦等,无奈的增加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正如屋内的潇湘妃子一样,“睡去依依随雁段,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她在等待,等待她心爱的人可以陪她穿越千年的轮回与沧桑,陪她共葬飘零的花朵,然而烟花易冷,人事易分。黛玉与宝玉的情深意长终究还是在封建的囚锁中泪尽而竭,“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

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

所有的不甘与痴迷,所有的幽怨与悲戚都在那最后的一句“宝玉,宝玉,你好······”中画上了结束符,清高孤傲、孤芳自赏,如空谷幽兰的黛玉最后把自己的毕生的思念埋葬了。

鹧胡天,霏霏雨,荒芜的旧故里,草木戚戚,蔓延着,蔓延着······天尽头,何处有芳丘?

红楼无梦,古佛青灯下,只余梦影残痕······

Zuozhe :Somaliya

第四篇:第三次家长会 我心如潮水

第三次家长会,我心如潮水

【摘要】 尊重家长的主体性是组织好家长会前提,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需要学校、教师的主导。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及办学质量、社会声誉的好坏与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关心、支持、重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关键词】 家长会效度 家长主体性 学校主导性

心怀忐忑作完报告,我第一时间赶往各教室探秘家长们对本次家长会的反响。连续转了四层楼九间教室,我如释重负,家长们认真听会的情形,如我所愿。走进一、二年级各班教室,我甚至忍不住像课堂上表扬学生一样表扬了家长,而家长们回应给我的,则是一阵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又一次享受到了为师者的幸福——一种有别于每每从孩子们那儿获得的那种令人自豪、让人陶醉的幸福,它平添的是更多的感动。

第一次家长会,我遭遇尴尬

事情还得从两年前说起。2008年9月,我被调到现任学校当校长,时值全县奋力实现“双高普九”攻坚期,所以直到开学后两个月“双高普九”迎验结束,我们才组织召开新学期的家长会,也是新班子上任后的第一次家长会。“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家长工作中的第一把火,我们当然不敢懈怠。所幸,在“双高普九”迎验工作中,全校师生克难奋进,全力拼搏,取得了令市、县领导寡目、让社会各界瞩目的成效,也算是给家长交了第一份满意的答卷吧!加上当时全县正在城区学校组织开展“双创”工作“小手拉大手”活动,所以,我们将家长会的时间确定在周六上午,并精心安排了自由阅览学校“双高普九”工作展板、开展“旬阳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小手拉大手”签名活动、邀请县“双创办”宣讲员到会作“双创”工作宣传教育、学校工作汇报和各班级工作交流等五项议程,前四个议程学校统一组织(“双创”工作的宣讲和学校工作汇报通过校园广播组织)。因为做了充分的准备,那次汇报,我用了42分钟,而且自认为具有一定的感召力。然而在我讲完话走出广播室的那一刹那,我简直傻了眼,只见校园到处

0

都站着三三两两晒太阳(当天气温偏低)、谝闲传的家长,甚至有家长肆无忌惮地大声抱怨:“这么冷的天,开个啥家长会,还安排在早上,害得我的生意都没人照看!”我也听到有家长扯着嗓子接电话:“哪个农家乐?在哪儿?我马上就到”。顿时,我像泄了气的皮球,心中的那份自信和希翼一扫而光。尽管,之前曾听老师反应: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进城务工子女占到了学生总数的大半,家长疲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更谈不上对配合学校工作的重视,家长会的组织难度很大,但我怎么也接受不了眼前的情景。看来,做好这所学校家长的工作远比我想象的要难得多。

第二次家长会,我如愿以偿

第二次家长会于2009年9月18日召开,这次,我吸取教训,对第一次家长会进行了深刻反思,深入调研,在工作安排上,尽可能考虑家长的实际、照顾家长的需求,采取了学校尽可能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各班的策略;将会议时间由周末调整到工作日,由上午调整为下午,在教学楼上悬挂了“欢迎家长回校指导工作”的横幅,安排青年教师佩戴绶带对来校家长给与导引;校委会成员分工负责对各班班主任讲话稿进行认真审阅,对班级会议的组织进行实地指导;家长会上首先通报各班家长到会情况„„,期望能对家长的思想行为形成影响。全校会上仅安排我一人讲话,而且我努力将时间控制在了30分钟以内。讲话结束,我照例到各班巡视,总算还好,尽管还存在开小会、接电话现象,但绝大多数家长都坚持坐到了最后,总的反响还不错。

第三次家长会,我心如潮水

第三次家长会于2010年5月20日召开。2010年3月之后,多所学校发生小学生暴力伤害事件,震惊全国,学校安保工作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家长对学生人身安全和学校安保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校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准备召开一次以学生安保工作为主题的家长会。同时,我将进一步加强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敬畏和对教师劳动的尊重和认可,进一步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配合,进一步改进家长会会风列入了工作目标。为了增强会议的针对性、可听性,会前我们进行了一次面向全校学生人身安全指数基本信息问卷调查,并组织了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检查,全面详实地获取了学生安保工作及身心健康方面 的基本信息。会上我们首先邀请学校联校民警到会向家长通报县域中小学校安保工作的整体状况和目前学校安保工作的严峻形势,向家长宣讲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接着,我通报各班家长到会情况,并对第二次家长会上各班家长表现出的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给与高度肯定和热情赞扬。然后以之前的问卷调查及体检报告为事实依据,通过列数据、摆事实、讲危害的方式对我校学生安保工作中存在的诸如家长监护缺失,成长环境复杂,交通安全隐患、饮食卫生不良习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剖解和深入分析。整个报告,我讲了1个小时40分钟。说实话,讲到后面我自己都有些发怵,真担心会出现第一次家长会的情况。于是乎,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情景。更让我始料不及的是,这次家长会后的第三天,我竟收到了一位二年级家长的感谢信,全文抄录如下:

尊敬的陈校长:

您好!

我是一名很普通的孩子家长,因为文化水平有限,所以从来没给谁写过什么感谢信。可是昨天晚上您那个家长会,让我十分的(地)感动,您一口气整整讲了《一个小时零四十分钟》,讲的那么周道(到),那么细制(致)。听了我非常的(地)感谢,您对孩子太有责任心了,已远远超越我这个做家长的了。

您作为一名校长来说,真的实在太辛苦了。肩担重任,能在一个复杂、破旧而又落后的一所学校上班,真需要奈(耐)心和信心。自从您来到城关二小,不知花费了您多少心血,才让二小变得焕然一新。让学生们从小就享受到最先进的学习用具(教学设备),还成立了红领巾电视台、等等各向(项)先进设备(等部室)。您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刻(克)服重重困难,可从没让家长掏过一分钱,您是一名多么能干、多么优秀的一位校长呀!让我十分的(地)敬佩。

以前听设(社)会上有很多人讲,城关二小教学质量是怎么怎么的差,曾经我很后悔,不该把孩子送到这里,真的很想找个理由把孩子转到另一所学校上学。可是通过这次家长会后,得知您对孩子们是那样的关心和照顾,我怎能舍的(得)让孩子离开这样一所美好的学校呢?

陈校长,我作为一名家长,写这信可不是为了让您对我的孩子怎样、怎样的特殊照顾,而是我个人的真情实感。希望您能理解我此刻 的心情。

祝您: 工作顺利

步步高升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二(2)班张雅丽娜的家长 2010.5.21 读完来信,我心如潮水„„

三次家长会,三种状态三种效果,呈阶梯式上升状。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家长会的效果取决于会议内容的针对性和形式的灵活性,还取决于学校、班级切合实际的悉心组织。家长们普遍关心的往往是那些能直接反映自家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特别是学习成绩方面的内容,会议的组织者如果忽略了家长的主体性,单凭主观臆断,只考虑学校工作的需要,实施强加式、注入性的空洞宣讲,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甚至会自找尴尬。

二、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地位对保证家长会的效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家长信赖学校,对学校充满信心,就会支持学校的工作,同时也会自觉增强自律性。三次家长会家长态度的明显变化正好和学校的发展变化相一致。所以,学校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以严格的管理、严谨的工作,树立对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的良好形象,以赢得家长的信赖和支持。

三、办好学校离不开家长、社会的配合,这其中需要学校的主导作用,需要学校以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的办学业绩获得家长、社会的认可,需要学校、教师锲而不舍地探寻。

作者姓名:陈 芳 职称:中学高级教师 职务:校长 单位: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邮编 725700 联系电话:***

地址:旬阳县城关镇二小台阶路4号院 邮箱:499020798@qq.com

第五篇: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15篇)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

狱中对月

疏星耿耿逼人寒,清漏丁丁画角残。

客泪久从悉外尽,月明犹许醉中看。

栖乌绕树冰霜苦,哀雁横天关塞难。

料得故园今夜梦,随风应已到长安。

古诗简介

《狱中对月》是清代诗人宋琬创作的一首七首律诗。此诗是作者身处囹圄,抒发蒙冤受屈后的孤栖之苦、愤懑之情和对妻子深沉怀念之作。全诗采用了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的写法,围绕着诗题,多侧面、多层次叙写,取景典型,用喻贴切,刻画入微,想象合理,因而感人至深,余味不匮。

翻译/译文

逼人的寒气耿耿的星光,漏声丁丁角声悠悠夜正长。

他乡为客愁多泪已流尽,醉眼朦胧只见窗外月光。

绕树乌鸦风霜凄苦无栖处,横空哀雁关塞艰难向何方。

遥想故园亲人今夜之梦,定然是随风来到我身旁。

注释

1.耿耿:明亮的样子。

2.漏:见黄景仁七绝《癸巳除夕偶成》注。丁丁(zhēngzhēng):滴漏声。画角残:军中画角声音凄惨。

3.客泪句:意为自己老泪纵横,随着无边无际的寒夜和悲苦已经流尽了。

4.醉中看:看见月亮朦朦胧胧,如同醉后看月。

5.栖乌绕树: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意为自己有家难回。

6.哀雁: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哀,云外惊飞四散哀。”以哀雁比喻人民流离失所。

7.故园今夜梦:指故乡妻子的梦境。

8.长安:代指当时京城北京。此二句系运用杜甫《月夜》纯从对面写去的手法。

创作背景

清顺治末年,山东于七起义。时任浙江按察使的宋琬,因遭族诬陷说与山东登州起义者于七相通,被捕入狱,拘囚三年。这首诗即是作者当时在狱中所作。

赏析/鉴赏

此诗抒发了作者蒙冤受屈后的孤栖之苦、愤懑之情和对妻子的深沉怀念。

首联写夜深难眠,以景写情。“疏星耿耿”,明写星光幽冷,暗写狱中对月。月明星稀疏星耿耿,只有几颗晶亮的星星发着清光,只有对月时才可见。但诗人没有直接写对月,这主要是为了突出“逼人寒”。寒气逼人,说明季节已是深秋,时间已是深夜,内心的凄苦和气温的寒冷互为作用,一个“逼”字尽传精神。“清漏丁丁”,丁丁之声清晰可辨,夜静无哗,愁人失眠;这漏声敲击着诗人的心扉。“画角残”,画角声残,其声如呜咽哀鸣,且暗寓夜深之意。这一联取星、漏、角等物,从空中写到地上,从远方写到近处,以形象、声音气温诸方面来渲染狱中凄冷的气氛。

颔联写冤苦不尽,以态写情。一写“泪”,久系狱中,辛酸的眼泪已同那无边无际的愁苦流尽了。说“尽”,意为不尽的泪水已完了,显示了愁苦之深,实为说愁不尽泪不止。一写“醉”,以酒浇愁愁更愁,醉中看月,一片漾胧,是醉眼惺松,也是泪眼模糊,身陷囹满腹愁怨,无处申说,无法辩白,只有将无尽哀苦倾向天边月亮。因“泪”而要以酒解愁因“醉”使泪更无法遏止。诗人没有写呼天地的呼叫,也没有写滔滔不尽的诉说,只有流泪、酒醉之态,充分流露出苦情深衷。同时,醉中看月,拓展了诗人思想翱翔的空间,引出了下文的两层具体的叙写。

颈联写处境艰难,以喻写情。一是借栖乌绕树喻被囚之苦。曹操《短歌行》诗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说栖鸟无枝可栖是讲自己无所依托,诗人于此则进一层说在冰霜苦寒的环境中,乌鹊无处可栖,自己只有蹲在这冰冷的监狱中。一以哀雁喻自己有家难归。雁南来北往,有一定规律,哀雁为失群的雁,要想南归可是关塞阻断,十分艰难。诗人以哀雁横天的景象,喻指自己流落他乡,有家归不得。“栖乌”、“哀雁形象本身就传达出令人心悸的情味。“冰霜苦”言狱中苦况,“关塞难”言途中险阻,既反映了诗人囚居的艰苦生活,也表现了对蒙冤的怨愤之情。

尾联写想念家人,以思写情。诗人狱中望月,举头见雁,其思想飞越关山,回到自己的家园。“料得故园今夜梦,随风应已到长安”,“故园”指作者家乡山东莱阳,“长安”借指北京,诗人不直说自己思念家中的妻子儿女,而说家人梦中应到自己这里,这就如杜甫《月夜》中所写“今夜州月,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餐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晃,双照泪痕干。”从对面写来曲折宛达。由此适见其思念之深,且楚楚动人,别有韵味。这首诗以明月作为情感的触媒,通过狱中“对月”,极写被囚之人心中的无限悲愁,以及对故园、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又由明月引出栖乌、哀雁,抒写人生道路的曲折、艰难,通篇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此诗通过狱中“对月”,极写被囚之人心中的无限悲愁,以及对故园、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又由明月引出栖乌、哀雁,抒写人生道路的曲折、艰难。围绕着《狱中对月》的诗题,多侧面、多层次地展开叙写,又处处紧扣着怨愤之情,由于取景典型,用喻贴切,刻画入微,想象合理,通篇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感人至深,余味不匮。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译文

三月三的九曲池畔,细嫩的柳条随风飘扬。前来游春的士人很多,车马如云,踏起的尘土直扑鼻子,弄脏了游人美丽的春衫。

这使我常常梦见故乡江南,那里的苦笋、鲥鱼味道很鲜美。苏州城笼罩在烟水茫茫之中,晚风轻轻吹来,使人感到很惬意。河汊中的归舟慢慢落下风帆。

注释

九曲池头:据考察,苏州并无九曲池。《建康志》裁,九曲池在台城东宫城内,粱昭明太子所凿。长安有曲江池.,为都中第一胜景,开元、天宝年间上巳日(三月初三)游人云集,盛况空前。建康又有九曲池,蜀中有所谓龙池九曲,贺词中的“九曲池”可能指的是京都汴京的游览胜地,并非实指。五代后蜀花蕊夫人宫词云:“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花蕊夫人写的是蜀中指汴京供皇帝游乐与士庶纵赏的金明池等一带河塘。《越绝书》中云:“胥门外有九曲路,闺庐造以游姑苏之台,以望太湖。”

三月三:阴历三月三日。魏晋以后固定这一天为上巳节,人们都到水边嬉游采兰或洗沐,以示驱除不祥,名叫“修禊”。

毵毵(sān sān):枝条细长的样子。

衔(xián):马嚼子。

涴(wǎn):污染。

鲥(shí)鱼:生活在海中,五六月间入淡水产卵时,脂肪肥厚,味最鲜美,中国沿海各大河流中都有。

阊(chāng)门:苏州城的西门。

赏析:

此词并非一般地记述冶游、描摹春景,而是有很深挚的乡思渗透其中,抒写了词人的性情,可谓“格见于全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但情思在作品中又表现得非常蕴藉,如写汴京春景,笔墨极其丽,初读之只见其繁盛而浑不觉有其它用意。

作者的感情,虽更倾向于“苦笋鲥鱼”的江南,但前面写汴京春游,却又不是简单地用来对比或反衬,让人感到后者由前者引发,感情是自一种更深的体验中升华而出的。

上片首二句写景点人。从“柳毵毵”的那种枝叶细长柔嫩之貌,可以想见柳色掩映中的丽人,也有如柳之婀娜娇美。“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仍未直接写人,但士女如云,帝城春游的场面,却被从一个侧面渲染出来了。词中“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所暗示的正是汴京金明池琼林苑游乐的情景。以香尘来写游人之多,是较常见的写法。但“香尘扑马喷金衔 ”一句,却颇能造成气氛。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云:“妓女旧日多乘驴,宣、政间惟乘马,披凉衫,将盖头背系上。少年狎客,往往随后,亦跨马轻衫小帽。有三五文身恶少年控马,谓之‘花褪马’,用短缰促马头,刺地而行,谓之‘鞅缰’,呵喝驰骤,竞逞骏逸。”贺铸曾居汴京,于都人行乐场景自寓于目而记于心,故能绘声绘色,生动地写出了这一境界。经过这样渲染后,再接上“涴春衫”三字,春意之浓可感。

下片着重刻绘江南春月的自然景观。“苦笋鲥鱼乡味美 ”,即使不看下文“梦江南”三字,单是“苦笋鲥鱼 ”,也立即能令人想到江南之春。祖籍吴越、宦游北方的词人,春时想到这种美味,无疑要为之神往而梦思。但此尚不足以尽江南之美。下文进一步拓开:“ 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阊门,苏州西门。其地更是江南之萃。“君到姑苏去,人家尽枕河。”门巷对着烟水,春日将暮,晚风恬静,点点归舟,缓缓地驶来,悠悠地落下白帆。“晚风恬”的“恬”字,极其准确地把握江南日暮晚风的特点。风恬,烟水更美,归帆落得更悠闲。“恬”,不仅是风给人的印象,也是词人此刻想到江南烟水时的情绪表现。

词中纯用白描手法,简约、空灵地就画出汴京和苏州水乡两幅春景。词人对其笔下的两幅春景,所倾注的感情并不是一样的。下片中“乡味美,梦江南”的直接抒情,虽然只有六个字,透露出来的情思,却是极其绵长而深切的。再回转去看看汴京春游,作者究竟是身预其中,还是旁观,虽很难指实,但在感受上有点发腻,有点倦怠而另有所思,却是隐隐可见的。

最后一句“落归帆”固然是极美的写景之笔,而结合抒情去体会,又似乎不排斥带有象征倦游思归的意味。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

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南边地,田官赶来吃酒食。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

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

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

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

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

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

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

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

十二月猎人会合,继续操练打猎功。

打到小猪归自己,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

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

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

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门缝。

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

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

酿成春酒美又香,为了主人求长寿。

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来摘葫芦。

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

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

叹我农夫真辛苦,庄稼刚好收拾完,又为官家筑宫室。

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索。

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中。

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

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

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

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

注释

(1)流:落下。火:星名,又称大火。

(2)授衣:叫妇女缝制冬衣。

(3)一之日:周历一月,夏历十一月。以下类推。觱(bì)发(bo,阴平):风寒也。

(4)栗烈:气寒也。

(5)褐(hè):粗布衣服。

(6)卒岁:终岁,年底.

(7)于:为,修理。耜(sì):古代的一种农具。

(8)举趾:抬足,这里指下地种田。

(9)馌(yè):往田里送饭。南亩;南边的田地。

(10)田畯(jùn):农官,农夫。喜:欢喜。

(11)载阳;天气开始暖和。

(12)仓庚:又名鸧鹒,黄鹂鸟。

(13)懿筐:深筐。懿,深貌。

(14)遵:沿着。微行:小路。

(15)蘩:白蒿。祁祁:人多的样子。

(16)公子:诸侯的女儿。归:出嫁。

(17)萑(huán)苇:芦苇。

(18)蚕月:养蚕的月份,即夏历三月。条:修剪。

(19)斧斨(qiāng):装柄处圆孔的叫斧,方孔的叫斨。

(20)远扬:向上长的长枝条.

(21)猗(yī):取叶存条曰猗。女桑:小桑。

(22)鵙(jú):伯劳鸟,叫声响亮。

(23)绩:织麻布。

(24)朱:红色。孔阳:很鲜艳。

(25)秀葽(yāo):秀是草木结籽,葽是草名。

(26)蜩(tiao,阳平):方言,蝉,知了。

(27)陨:落下。萚(tuò):枝叶脱落。

(28)同:会合。

(29)缵:继续。武功:指打猎。

(30)豵(zōng):一岁的野猪。文中泛指小的野兽。

(31)豣(jian阴平):三岁的野猪。文中泛指大的野兽。

(32)斯螽(zhōng):蚱蜢。动股:蚱蜢鸣叫时要弹动腿。

(33)莎鸡:纺织娘(虫名)。

(34)穹窒:堵塞鼠洞。

(35)向:朝北的窗户。谨:用泥涂抹。

(36)改岁:除岁。

(37)郁:郁李。薁(yù):野葡萄。

(38)亨:烹。葵:滑菜。菽:豆。

(39)剥(pū):敲击。介:求取。眉寿:长寿。

(40)壶:同“瓠”,葫芦。

(41)叔:抬起。苴(jū):秋麻籽,可吃。

(42)荼(tú):苦菜。薪:砍柴。樗(chū):臭椿树。

(43)重:晚熟作物。穋(lù):早熟作物。

(44)上:同“尚”。宫功;修建宫室。

(45)于茅:割取茅草。

(46)索綯(táo):搓绳子。

(47)亟:急忙。乘屋:爬上房顶去修理。

(48)冲冲:用力敲冰的声音。

(49)凌阴:冰室。

(50)蚤:早,一种祭祖仪式。

(51)肃霜:降霜。

(52)涤场:打扫场院。

(53)朋酒:两壶酒。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

(54)跻(jī);登上。公堂:庙堂。

(55)称:举起。兕觥(sì gōng):古时的酒器。

赏析:

《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毛诗序》认为它的主题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认为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两者时间相距甚远,似不可凭信。《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lí),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据此,此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

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正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说:“鸟语虫鸣,革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入室,茅綯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职,狩猎藏冰,祭献执宫,似国家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天下之至文也!”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晋唐后陶、谢、王、孟、韦、柳田家诸诗,从未臻此境界”(引同上)。这一评价,基本上符合诗中实际。

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必须注意的是诗中使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皮锡瑞《经学通论》云:“此诗言月者皆夏正,言一、二、三、四之日皆周正,改其名不改其实。”戴震《毛郑诗考证》亦指出:周时虽改为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这些说法,都是读者理解此诗时序的重要依据。

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一下子把读者带进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朱熹《诗集传》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在结构上如此安排,确是相当严谨。所谓“衣之始”、“食之始”,实际上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首章是说九月里妇女“桑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十一月以后便进入朔风凛冽的冬天,农夫们连粗布衣衫也没有一件,怎么能度过年关,故而发出“何以卒岁”的哀叹。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整理农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则到田头送饭,田官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民间诗人以粗线条勾勒了一个框架,当时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已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后各章便从各个侧面、各个局部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

诗的二、三章情调逐渐昂扬,色调逐渐鲜明。明媚的春光照着田野,莺声呖呖。背着筐儿的妇女,结伴儿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桑。她们的劳动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怀有隐忧:“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首章“田唆至喜”,只是以轻轻的一笔点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这里便慢慢地加以展开。“公子”,论者多谓豳公之子。豳公占有大批土地和农奴,他的儿子们对农家美貌女子也享有与其“同归”的特权。这里似乎让读者看到汉乐府《秋胡行》和《陌上桑》的影子,虽然那是千年以后的事,但生活中的规律往往也会出现某些相似的地方。姑娘们的美貌使她们担心人身的不自由;姑娘们的灵巧和智慧,也使她们担心劳动果实为他人所占有:“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她们织出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这又使读者想起了宋人张俞的《蚕妇》诗:“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四、五两章虽从“衣之始”一条线发展而来,但亦有发展变化。“秀葽”、“鸣蜩”,带有起兴之意,下文重点写狩猎。他们打下的狐狸,要“为公子裘”;他们打下的大猪,要贡献给豳公,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这里再一次描写了当时的阶级关系。五章着重写昆虫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由蟋蟀依人写到寒之将至,笔墨工细,绘影绘声,饶有诗意。《诗集传》云:“斯螽、莎鸡、蟋蟀,一物随时变化而异其名。动股,始跃而以股鸣也。振羽,能飞而以翅鸣也。”咏物之作,如此细腻,令人惊叹。“穹窒熏鼠”以下四句,写农家打扫室内,准备过冬,在结构上“亦以终首章前段御寒之意”。六、七、八章,承“食之始”一条线而来,好像一组连续的电影镜头,表现了农家朴素而安详的生活:六、七月里他们“食郁(郁李)及薁”、“亨(烹)葵(葵菜)及菽(豆子)”。七、八月里,他们打枣子,割葫芦。十月里收下稻谷,酿制春酒,给老人祝寿。可是粮食刚刚进仓,又得给老爷们营造公房,与上面所写的自己的居室的破烂简陋适成鲜明对比。“筑场圃”、“纳禾稼”,写一年农事的最后完成。正如《诗集传》引吕氏所云:“此章(第七章)终始农事,以极忧勤艰难之意。”

到了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八章,诗人用较愉快的笔调描写了这个村落宴饮称觞的盛况。一般论者以为农夫既这么辛苦,上头又有田官监督、公子剥削,到了年终,不可能有条件有资格“跻彼公堂,称彼兕觥”。其实社会是复杂的,即使在封建社会的中期,农民年终时也相互邀饮,如宋代秦观《田居四首》所写:“田家重农隙,翁妪相邀迓。班坐酾酒醪,一行三四谢。”陆游《游山西村》诗也说:“莫笑田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七月》所写上古社会的西周村落生活,农闲之时,举酒庆贺,也是情理中事。

中国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这首诗正是采用赋体,“敷陈其事”、“随物赋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读者仔细吟诵其中任何一章,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县、邠县一带)的奴隶所做的诗歌。可能是因诗长,年代久远,有某些错简的地方,但基本次序还是清楚的。

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这首诗按时序叙事,很象是一首农历诗,类似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调或十二月歌。但由于它所叙述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所以应把它看作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第一章总括全诗,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七月火星向下降行,八月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以备御冬。十一月天气寒冷了,北风刮在物体上,发出觱发的声响。十二月寒风“栗烈”,是一年最冷的时刻。而我们这些奴隶没有御寒的衣服,真不知如何过冬。好不容易熬到寒冬过去了,正月里我们开始修理农具。二月里举足下田,开始耕种。壮夫们在田里干着重活,女人和小孩们则承担着送饭的任务。看着我们这样卖力的劳动,那些奴隶主派来的农官感到很高兴。

第二章,写妇女们的采桑劳动。春天来了,开始暖和了,黄莺儿欢快地歌唱着。妇女们挎着深筐子,沿着桑间的小路,去采摘饲蚕用的嫩桑叶。春天昼长,妇女们辛勤地工作了很久,硕果累累,采了很多的桑叶。可是,妇女们突然悲伤起来了,因为她们看见贵族公子正朝这边走来,害怕被掳去而遭凌辱。末句反映了当时贵族蛮横的真实情况。

第三章,写妇女们的蚕桑纺织之事,并指出这是为贵族阶级做衣裳用的。蚕月即三月,三月开始修剪桑枝,拿起斧子,砍去那些远扬的枝条,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叶。七月伯劳鸟咕咕地叫着,仿佛在告诉人们后半年开始了,于是,八月里妇女们就动手纺织了。纺织品染着不同的颜色,有黑红色的,有黄色的,而最鲜亮的是朱红色的。可惜这些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贵族公子作衣裳用的。

第四章,写农事既毕,奴隶们还是为统治者猎取野兽。四月里远志结子了,五月里蝉儿鸣唱着。八月里作物开始收成,十月树木纷纷落叶。十一月开始出外射猎,以取狐貉皮来给公子做冬衣。十二月声势更浩大,集合起众人继续田猎。射得的猎物,小兽归奴隶们所有,大兽得献给统治者。

第五章,写一年将尽,奴隶们为自己收拾屋子准备过冬。五月里蝗虫动股起飞,六月里纺织娘鼓翅发声。蟋蟀由野入檐,由檐入户,由户入床下,鸣声愈来愈近,而天也愈来愈冷了。这时把屋里所有的空隙都堵好,然后用烟熏老鼠,把它赶出屋里;再把朝北的窗子堵上,把门缝用泥涂上,以防寒冷的北风。感叹我们和老婆孩子,往往农忙时就露宿在场上,到了冬日,天寒事毕,才正式回到房屋里来。

第六章,写奴隶们除农业外,还得从事各种副业劳动,以供统治者享用。同时,七月里还得采摘瓜类,八月里收取葫芦,九月里拾取芝麻,把这些都交给统治者。农奴们不够吃,只得用柴火煮些苦菜来养活自己。

第七章,写奴隶们农事完毕,还要为统治者修盖房屋。九月里修好打粮场,十月里纳粮入仓库。不论是先熟的作物,还是后熟的作物,是谷类,还是麻类,都得聚集起来送进贵族的仓库。收完庄稼之后,就去为贵族们修理住宅。白天去割茅草,晚上用此来搓绳子。等到替贵族们把住宅修好了,奴隶们又快到了春播的时候了。

第八章,写一年辛苦之后,还要大办酒宴,为统治者庆贺祝寿。十二月去凿冰,正月里藏入冰窖,以供来年夏天统治者消暑之用。等到农事已毕,打谷场已清扫干净,就大杀羔羊,大办酒宴,还得举着酒杯,登上公堂,高呼统治者万寿无疆。

《七月》这首长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男女奴隶们一年到头无休止的劳动,结果都被贵族们剥夺得一干二净。读着这悲歌式的诗篇,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被压迫的老年奴隶,面对面地向人们叙说着自己的生活境况,倾诉着血泪斑斑的历史。他对于自家和邻居们年复一年繁重劳动,苦难生活,倾诉得那么周全,那么悲切,虽然不敢流露出强烈的愤懑感情,但在倾诉中不时地夹杂着怨叹和悲哀,用活生生的事实来揭露奴隶主的罪恶和残酷。这些奴隶们虽然暂时慑于奴隶主的淫威,精神呈现出麻木状态,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怒吼起来,把积压在胸中的愤懑象火山似的喷泄出来。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

全篇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词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但值得我们熟加体味的是,这首诗的哀哀诉苦的同时,也表现了一定的清醒的阶级意识。“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献豣于公”,“上入执宫功”等,都表现了奴隶们对贵族不劳而食、蛮横霸道的疑惑和暗恨。在表现阶级压迫时,诗篇还采用了对比的描写来昭示,比如:奴隶们在辛勤劳动,而“田畯至喜”,苦与乐的对比;奴隶们无衣无褐,却在为“公子裳”,“为公子裘”,冷与暖的对比;“言私其豵,献豣于公,”少与多的对比等,这种描写,是在有意识地揭示阶级压迫的不平等。另外,诗篇善于抓住各种物候的特征,来表现节令的演变,使全诗充满了自然风光和强烈的乡土气秘。特别是第五章:“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用昆虫的鸣叫和蟋蟀的避寒迁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季节变迁的过程。这几句没有一个“寒”字,但却让我们感受到天气在一天天地变冷,以至于寒气逼人了。这种手法在《七月》中应用得很普遍,再如:“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用风声的愈演愈烈来显示季候的愈加寒冷,也很形象生动。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4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代:栖白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译文及注释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chán)娟(juān)。

寻常:平常。三五:一十五,指农历每月十五日,通常称为“望日”,此日当太阳西下时,月亮正从东面升起,呈现出日月东西相望的情景。婵娟:本意指女子容貌姿态的美好,此处借指月光柔曼秀美。有时即以“婵娟”代指月亮。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中秋:本为农历八月十五日,此处扩展其意指八月十八日。

清光凝有露,皓(hào)魄(pò)爽无烟。

皓魄:皎洁的月亮。魄通霸,是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此处代指月亮或月光。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注释

寻常:平常。三五:一十五,指农历每月十五日,通常称为“望日”,此日当太阳西下时,月亮正从东面升起,呈现出日月东西相望的情景。

婵娟:本意指女子容貌姿态的美好,此处借指月光柔曼秀美。有时即以“婵娟”代指月亮,苏轼《水调歌头》中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

中秋:本为农历八月十五日,此处扩展其意指八月十八日。

皓魄:皎洁的月亮。魄通霸,是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此处代指月亮或月光。

简析

玩月指在月下赏玩,即赏月。栖白这首赏月诗写得很是凝炼,文字通俗平易,韵调优曼柔和,把八月十五之夜的月景细腻而生动地描绘出来,犹如一幅神采飘逸的写意画。同时,诗中也抒发了作者对日月常存,人生易逝这种自然规律的深沉感叹。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5

朝代:唐代

作者:于良史

原文: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译文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备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规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这时一阵幽远的钟声传来,抬头望那钟鸣之处,原来是隐于翠绿丛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楼台。

注释

⑴春山:一作“春来”。

⑵掬(jū):双手捧起。《礼记·曲礼上》云:“受珠玉者以掬。”

⑶鸣钟:一作“钟鸣”。

⑷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云:“游客值春晖,金鞍上翠微。”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五。诗的开头二句点出: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一、二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而“胜事”又是全诗发脉的地方。从通篇着眼,如果不能在接着展开的三、四句中将“胜事”写得使人心向往之,那么,其余写“赏玩忘归”的笔墨,势将成为架空之论。

在这吃紧处,诗人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此处描写堪称恰到好处:第一,从结构上来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第二,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第三,“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第四,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

诗人完全沉醉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了。唯兴所适,根本不去计算路程的远近。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不能不怀依依惜别的深情。这就是诗人在写出“胜事”的基础上,接着铺写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诗意。这两句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又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埋下伏笔。

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他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示的虽是远景,但仍然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正好遥相呼应。

综上所述,可见三、四两句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这两句在篇中,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6

一百五日夜对月

杜甫〔唐代〕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译文及注释

译文没有家人一起过这寒食节,此时的眼泪也像金波一样涌动不止。如果砍去了月中的桂树,月亮的光辉会更加清澈皎洁吧?月亮偏在离别时散播光泽,想必思念故人会使得妻子为之蹙眉吧。牛郎织女愁思漫漫,每年秋天七夕尚能团聚,而我何时才能与家人团聚?

注释一百五日:即寒食日。无家:没有房舍,没有家庭。此处说的是没有家人和自己在一起。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天。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即指月光。斫(zhuó)却:砍掉。一作“折尽”。月中桂:指的是传说中月宫所植的桂树,此处暗用了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清光:清亮的光辉。此指月光。仳(pǐ)离:别离。旧指妇女被遗弃而离去。红蕊:红花。想像:意思是想念故人的样子。嚬(pín):同“颦”,皱眉,蹙眉,使动用法,使……蹙眉的意思。青蛾:旧时女子用青黛画的眉。南朝宋刘铄《白纻曲》:“佳人举袖辉青蛾,掺掺擢手映鲜罗。”牛女:即牛郎与织女。这里写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秋期: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寒食节,当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身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诗人不说寒食,是由于冬至离妻出门,近计算其日,足见离家之久与思妻之久。

据陈贻焮的《杜甫评传》记载,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家逃难至风翔东北的鄜州,他把妻子儿女安置在羌村以后,就只身奔赴肃宗所在的灵武,以期为平定安史之乱出力,不料中途为判军所俘押至长安。在困居长安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感伤国事,思念亲人,写下《春望》、《一百五日夜对月》等诗篇。《月夜》的写作时间是天宝十五载(756),当时杜甫不知妻儿的生死,望月而思念家人,写下了这首名作。而作于至德二年寒食节的这首《一百五日夜对月》可视为《月夜》的续篇。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困居长安时期,它同《月夜》也样抒发了夫妻二人分隔两地该离情,同时也透露了天下乱离才会造成家人分离该社会现实。全诗通过神话故事和浪漫想象,运用巧点题、偷春格等艺术表现手法,表达自交在寒食之夜思念亲人该悲伤之情,诗中神话该运用既展现了诗人该精神世界,又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独具特色,堪称兼具了思想情感真实博大和艺术手法圆融贯通该佳作。

“无家对寒食,金泪如金波”这两句诗是交待作者当时仍然被困在沦陷该长安,而妻儿却都在鄜州,不知生死,所以此处说“无家”实际上是指没金家人在身边,也不知家人生死该意思。诗中首句“寒食”二字与题目中该“也百五日”相互照应。第二句“金泪如金波”。“金泪”同上文该“无家”相对,表现出亲人离散该悲哀。“金波”指该是月光撒入水中犹如金波。在这也句中,杜甫实际上是借“金波”来说自交该泪水。月光入水而金光闪烁,自交此时该眼泪也像金波也样涌动不止。这也是诗人对安史之乱造成人民流离失所该无声控诉。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两句是诗人该想象,甫该是自交思念妻子却不能与之相聚时所产生该奇特想象,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儿团聚该期望。

“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娥”句,清人仇兆鳌认为此处“青娥”应为“青蛾”。但联系前面所提到该“月波”“月中桂”,后面该“牛女”“渡河”等词句可知作者处处在围绕“月”展开联想,叙甫心怀,该句中该“青娥”也应是指与月金密切关系该嫦娥,暗指妻子,而不是“青蛾”。再者,从句意来说,“想像颦青娥”该意思是想念故人使得青娥蹙眉了,若做“青蛾”则无法与诗意相符。这句运用透过也层该甫法,借自交想象妻子思念自交而忧伤不已该样子来表达夫妇分隔两地该愁苦之情。

最后“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两句是借用牛郎织女七夕相聚该神话故事来反衬自交与妻子不能相聚该悲苦。在这首诗中,杜甫借用神话故事和想象将自交在寒食之夜对月思人该悲伤情怀书甫该淋漓尽致。诗该结尾感叹牛郎织女尚能相聚,从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带来亲人天各也方该苦难。

这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金以下特点:

也是切入点该选择十分精当,即“顺时应月”。标题为“也百五日夜对月”便独具匠心。唐人诗中往往称“寒食”而不称“也百五日”。此处杜甫题为“也百五日”意在突出自交离开家人已经很长时间了。而寒食近清明,该是怀亲思祖之时,夜月可看人喜也可使人愁,于诗人而言,当时心处于伤感之期,离家之痛,流泪自悲乃为必然,因而诗首联是面临寒食自交却是金家如无家,令人难堪,潸然泪下,似月光之洒落挥下。既点了题,又引入了离愁思念,为下几句该展开作了很好该铺垫。

二是艺术想象该运用奇特又浪漫。在这首诗中,作者用吴刚伐桂表明自交该思念,用青娥长恨想象妻子该愁颜,用牛郎织女相会反衬自交该悲苦。诗人该想象始终与“月”挂钩,既要金美好该想象,又要与自交思念该闺中人联系起来。第三联想象尤为奇特而浪漫,此联分两个层次,也曰景,即诗人想象该境界中,也片丹桂花尽情绽放,呈现了满园春色该美丽情景,为下也句作伏笔;二曰想象中该闺中人,即在花色弥漫中似乎隐隐约约地看到了闺中人该思念遥远地乡亲人该愁容。诗中神话故事该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闺中人也份更深该爱,增加了诗歌该浪漫主义色彩。

三是巧妙该开脱与宽慰。杜甫毕竟在社会中得到沉浮磨练该诗人,不能因为被拘伏而自虐于悲愁之中,应在心理上找寻也种解脱,不让怨闷自服而伤交。末联两句说,诗人抬头望月,又见到了牛郎织女二星,他们是隔天河相望,每年七月七日才能渡河相见,而仅是也次短暂重逢该机会,想来他们之间该悲伤离情更是也种难以忍受该痛苦,然而自交没金天河之隔,拘于长安也是短暂该羁束,相逢之日就在前面。相比之下,自交该确应该莞尔也笑感到也些宽慰。这就是诗人该巧妙开怀解脱。前人吴瞻泰说:“结用牛女,彼此双绾,用秋期倒应寒食,布局之整,线索之细,真所谓隐隐隆隆,蛛丝马迹也。”

此外,偷春格手法该运用同样为人所称道。律诗中也般是颔联成对而首联随意,首联成对而颔联不对者就被称做“偷春格”,杜甫该这首诗首联是对句,颔联本应是对句却并非对句。这样该谋篇打破常规,别具也格。

杜甫该这首《也百五日夜对月》正是通过神话故事,运用浪漫想象和多种艺术手法将自交在寒食节之夜思念亲人该感情表达出来该。它同《月夜》也样,是兼具了思想情感真实博大和艺术手法圆融贯通该好诗。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7

点绛唇·咏梅月

陈亮〔宋代〕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译文

整夜思念着远方的知音,在清澈的池水光,横斜着清瘦稀疏的梅花影子。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一样,那一缕缕情思、一阵阵暗香,都透出在这幽静的夜晚。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将伴人进入梦乡,梦中很”能见到远在千里外的长久思念的知音。你知道不,纵然屡遭风吹雨打的摧残,梅的品格还是依然如故。

注释

点绛(jiàng)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得名。

水光清浅横枝瘦:横(héng)枝,指横向生出的梅枝。瘦,指梅的枝条稀疏。“水光”句,化用魂逋(bū)《山园小梅》诗意。其一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二云:“雪后园魂才半树,水光篱落忽横枝。”句意为清澈的浅水池光横斜着稀疏的梅花枝条。

小窗如昼:形容月光明亮,照得窗前如同白昼。昼:白天。

共:和。

俱:一起。

透:透出,透过。

清入梦魂:即“魂入清梦"的倒装,指梅和月的灵魂品质进入了我清幽的梦境。

千里人长久:“千里”句,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意。意为祝愿千里外的知音天长地久。

雨僝(chán)云僽(zhòu):梅月经受雨和云的折磨。

僝僽:折磨。黄庭坚《宴桃源》:“天气把人僝僽,落絮游丝时候。”

格调:品格和情调,此处专指品格。

依旧:像以前一样,指品格不变。

赏析

“一夜相思”一句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相思”竟至于“一夜”,体现了词人孤独寂寞之状。“水边清浅横枝瘦”一句化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既写梅花的形象,亦暗写月。“水边清浅”是梅生长的环境;“横枝瘦”形容梅花的风韵姿态;“瘦”字照应上句,是“相思”的结果。“相思”是此词意脉。“相思”不得,故梦;梦不得,故千里寻人,遥致情怀;寻人致语仍难遗缱绻孤寂之情,遂有问;由问而突出梅花在凄雨寒云之下傲然挺立的清标风神,从而也就抒写出词人坚持正义不怕打击不屈不挠的人格,完成了意境创造。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这两句咏月与梅。上句写月,暗及窗内之人,“如昼”二字描绘了皓洁的月色,月照“小窗”,体现出室内人的难眠之意;下句“情”因“相思”而生,“香”从嗅觉上写梅花,“透”字自月光转出,而用“共”、“俱”二字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情景交融。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两句意蕴丰富。这里的“清”既指月亮的清辉,亦指梅花的清香;清辉幽芳伴人入梦,体现了梦境的和谐、温馨。“千里人长久”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意,写词人对远方友人的祝愿,既含有相思之情,又暗中关合一个“月”字,意境绵邈,含蓄委婉。

“雨僝云僽倦,格调还依旧。”这两句咏梅言志,先以疑问句突出词情,继而写梅花遭受风雨摧残而格调还依旧”,表现了梅花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的清标风神。梅花的“格调”,正是词人高洁品质和坚持正义、不怕打击、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这首月下咏梅词,托梅言志,借月抒怀。词人把梅、月、人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来写,寥寥数笔,点染出梅花的幽姿清韵、暗香芳魂,也描绘出月亮的清辉,创造了一个清幽温馨而又朦胧飘渺的境界。通篇写梅月,却不道出半个“梅”字“月”字,而能尽得其象外之物,环中之旨,脉络井井可寻,是一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佳作。这首词把梅的品格和词人的心境表达得曲折尽意,饶有余味。

陈亮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8

原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色深沉,月光窗照半边庭院,北斗星横在天上,南斗星也已西窗。

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

韵译

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

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

注释

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阑干:纵横,这里指横窗的样子。

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赏析:

【评析】:

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刘建勋)

【简析】:

刘方平是盛唐时期一位不很出名的诗人,存诗不多。但他的几首小诗却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在当时独具一格。

据皇甫冉说,刘方平善画,“墨妙无前,性生笔先”(《刘方平壁画山水》),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宠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这不仅进一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让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笼罩着一片夜的静寂,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无言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这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如果诗人的笔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诗的意境、手法便不见得有多少新鲜感。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谧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三、四两句写的自然还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实际上所蕴含的却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这构思非常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春天是生命的象征,它总是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喧闹的声响、生命的活力。如果以“春来了”为题,人们总是选择在艳阳之下呈现出活力的事物来加以表现,而诗人却撇开花开鸟鸣、冰消雪融等一切习见的春的标志,独独选取静谧而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静谧中写出生命的萌动与欢乐,从料峭夜寒中写出春天的暖意,谱写出一支独特的回春曲。这不仅表现出诗人艺术上的独创精神,而且显示了敏锐、细腻的感受能力。

“今夜偏知春气暖”,是谁“偏知”呢?看来应该是正在试鸣新声的虫儿。尽管夜寒料峭,敏感的虫儿却首先感到在夜气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从而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而诗人则又在“新透绿窗纱”的“虫声”中感觉到春天的来临。前者实写,后者则意寓言外,而又都用“偏知”一语加以绾结,使读者简直分不清什么是生命的欢乐,什么是发现生命的欢乐之欢乐。“虫声新透绿窗纱”,“新”字不仅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时那种新鲜感、欢愉感,而且和上句的“今夜”、“偏知”紧相呼应。“绿”字则进一步衬出“春气暖”,让人从这与生命联结在一起的“绿”色上也感受到春的气息。这些地方,都可见诗人用笔的细腻。

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享有盛誉的名句。实际上,他的这点诗意体验,刘方平几百年前就在《月夜》诗中成功地表现过了。刘诗不及苏诗流传,可能和刘诗无句可摘、没有有意识地表现某种“理趣”有关。但宋人习惯于将自己的发现、认识明白告诉读者,而唐人则往往只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诗意感受,不习惯于言理,这之间是本无轩轾之分的。(刘学锴)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9

减字木兰花·春月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翻译:

春日庭院,浩月当空,堂前小酌,飘然欲醉,起舞弄影。九曲回廊,舞步旋转,树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淡淡的云,薄薄的雾,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轻人及时行乐的佳境。不像秋天的月,执着地照着离别之人,引两地伤情。

注释⑴香醪:美酒佳酿⑵婉娩: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赏析:

皓月当空,与友人小酌堂前,梅香阵阵,月色溶溶,如此春宵,确是少年行乐的佳境;不像秋光那样,只照着断肠的离人。词的意境宛如一杯醇酒,饮之令人欲醉。据《后山诗话》载,苏公居颍,春夜对月。王夫人云春月可喜,秋月使人生愁。公谓此意前未及,遂作此词云。

春月使人多情思,也是爱情多发地。然情思有喜有愁,正如爱情有乐也有痛,俗话说痛并快乐着,春季的痛也是快乐的。秋月自古就被文人们定格为惆怅,好像人的离别或思念都在秋季似的。虽好似勘破了人事,却透露出深深的惆怅。然春月也好,秋月也罢,其本身并无可喜可愁之态,盖因人的心境不同罢了。豪放如东坡者,也是厚此薄彼的。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0

步出夏门行·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古诗简介

《步出夏门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作者北征乌桓胜利时。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全诗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作品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翻译/译文

初冬十月,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罴也都入洞安眠了。农民放下了钱、镈等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我能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高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

注释

鵾(kūn)鸡:古书上说的一种形似天鹅的大鸟。

鸷(zhì)鸟:凶猛的鸟。

镈(bó):古代锄类农具。

赏析/鉴赏

这首诗写于初冬十月,时间比前首稍晚。前八句写初冬的气候和景物。“鹍鸡”,鸟名,形状象鹤,羽毛黄白色。北风刮个不停,严霜又厚又密,鹍鸡晨鸣,大雁南飞,猛禽藏身匿迹,熊罴入洞安眠,肃杀严寒中透出一派平和安宁。中四句写人事。钱、镈,两种农具名,这里泛指农具。“逆旅”,客店。农具已经闲置起来,收获的庄稼堆满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这是一幅十分美妙的图景。诗篇反映了战后在局部地区人民过上的安居乐业的'生活,及诗人要求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的理想。朱乾说:“《冬十月》,叙其征途所经,天时物候,又自秋经冬。虽当军行,而不忘民事也。”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1

原文:

念奴娇·中秋对月

明代: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译文: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枝头的桂花像垂着的块块白玉,圆月映照了整个苍穹,夜空好似被洗净了一般。风拂动着眉梢和身躯,人儿仿佛就在水晶宫殿里一样。遥看天际,龙翻偃舞,宫殿如画,能感受到那儿歌舞升平而沸腾的气氛。白霜(月光)铺满大地,(我)愿意乘着缤纷的云朵腾空而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仍记得旧年的今夜,于溪亭酌酒畅饮,望云飘月移。过往的情境如刚消逝的梦,转眼却到了去年此时。自西而来的青雀与嫦娥都告知我佳节(中秋)快到了。(我)寄托旧知好友捎信于你,万万别辜负了这月宫甘甜的香醪。

注释: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yǎn)蹇(jiǎn),观阙嵯(cuó)峨(é),缥(piāo)缈(miǎo)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偃蹇:骄横;傲慢;盛气凌人。嵯峨:屹立。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记得去年今夕,酾(shī)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chóu)侣,莫负广寒沈醉。

酾酒:斟酒。俦侣:伴侣;朋辈。

赏析:

此词浮想殊奇,造语浪漫,对月之人似亲昨月宫,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词人貌似仙人,而怀中仍洗不尽尘世烦恼,人间天上浑然写来,仙骨凡心杂错吐露,其主旨全在上下两结拍,上结“欲跨彩云飞起”,有超俗之想,下结“莫负广寒沈醉”,又显感伤,大起大落中,将矛盾的心态淋漓吐出。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2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翻译/译文

运行万里而来的瞿塘峡的月亮,今春以来已经是第六次出现上弦月了。

月亮常常照亮我幽暗的居室,月光洒满无垠的蓝天。

月光静静洒下,凉爽透过衣襟,格外宜人;月亮高高地悬挂天空,空自对着我挂满泪痕的脸,竟无动于衷。

有一只南飞的乌鹊,在月下盘旋良久,无枝可依,只好落在江边。

注释

(1)万里:言月运行万里而来,又暗喻漂泊万里的人。

(2)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3)春来:今春以来。

(4)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5)时时:常常。与“故故”变文同义。

(6)开:指照亮。

(7)满:指月光洒满。

(8)青天:蓝天。

(9)爽:清爽,凉爽。

(10)合:环绕,充满。

(11)风襟:衣襟。宋玉《风赋》:“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

(12)当:对着。

(13)悬:悬挂天空。

(14)乌鹊:乌鸦。

(15)夜久:夜深。

赏析/鉴赏

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首联既交代了时间(六月初旬)和地点(瞿塘峡),又寄寓了万里漂泊、羁留难归之感。月光常常照亮我幽暗的居室,洒满无垠的蓝天。“时时”二字既写出月的殷勤关切,又见出诗人饱经丧乱,常常夜不成寐,望月思归。

颔、颈两联,3、5句相接,写出月的殷勤多情;4、6句相接,写出月的清冷疏远。王嗣奭《杜臆》云:“中四,有一喜一恨意。时开暗室,则喜之而爽合风襟;故满青天,则恨之而空当泪脸。一月而分作两般,景随情转故也。”

尾联化用曹操《短歌行》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暗喻自己到处漂泊,无处栖身。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3

三月过行宫

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古诗简介

《三月过行宫》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为作者过行宫的抒怀之作。前两句写行宫外的景色,后两句写宫女们的凄凉生活。全诗色泽明丽、词藻华美。诗人由御沟荭蒿的春景,联想到宫女的容颜,再联想到她们长锁深宫的生活遭遇,思绪由实而虚,以小见大,从具体的实景到概括的抒情,脱落常套,构思巧妙。

翻译/译文

御沟里的水荭白蒿把行宫的围墙拥绕,淡红柔绿像宫女的红颊翠眉般妖娇。

行宫里帘幕几次更换青春已经变衰老,宫门深锁宫女无尽的苦寂何日终了!

注释

⑴行宫:皇帝外出所住之处。此指东都洛阳行宫。

⑵渠水:沟渠中的水,此指御沟水。渠,即指御沟。唐杜牧《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诗:“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红:水荭(hóng),是一种水生植物。繁:曾益本作“蘩”。蘩(fán),白蒿,即艾蒿。边让赋云:“若绿蘩之垂干。” 吴正子注曰:“红繁,荷也。小叶,初生叶也。”

⑶风娇:谓风姿娇柔。娥妆:美女的妆饰。宋晏几道《蝶恋花·碧草池塘春又晚》词:“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

⑷垂帘:放下帘子。谓闲居无事。《南史·顾恺之传》:“ 觊之 御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

⑸千年:极言时间久远。晋陶渊明《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创作背景

旧时代的宫女,过的是最黑暗痛苦的生活,终身难见天日。自古以来以此为题材而写成的作品数以千百计。李贺的诗歌创作虽并非以此著称,但他往返京洛,滞留京师,见闻宫女之事不少,其诗集中如《宫娃歌》《感讽六首》(之五)等都是写宫女题材的佳作。这首《三月过行宫》也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首。

古代供帝王离京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叫做“行宫”。洛阳行宫在唐明皇以前,年年巡幸。安史之乱后遂止。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作者曾经过行宫,看到御沟里长着水荭白蒿,嫩红柔绿,联想到行宫内的宫女们被迫过着长期与世隔绝的生活,因而写了这首诗。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三月过行宫》是一首七绝。作者经过行宫,时当阳春三月,看到的是一派春景:“渠水红繁拥御“墙”,诗起句写宫墙外侧,御沟之中,水荭茂盛,白蒿繁密。全诗中实写竹宫春景,仅此一句。接下“风娇小叶学娥妆”,始由眼前水荭生发联想,由实返虚。“风娇小叶”,指荭,红茎,叶片嫩绿,叶上有淡红色茸毛,摇曳风中,色状娇艳。作者忽然觉得,它多么像宫女新妆的红颊翠眉。两种事物,一般新艳,可谓神似。诗起二句,由景及人,辞美,意想亦美。而就全诗之文势而言,则是欲抑先扬,引起下文。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宫女虽曾有春天般的时光,虽曾有水荭新蒿般娇嫩柔美的容貌,但在寂寞深宫里,经不得春去冬来,几度垂帘,青春转瞬即逝,红颜须臾便老,这种千年长锁的生活实在不堪忍受。诗的后两句,作者用“几度”与“千年”对举,表现宫女们青春易去而寂寞长在的凄苦哀怨的不幸生活,并寄予深切的同情,委婉地表达了对这一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慨。

李贺诗在艺术上以奇丽为其特色,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点。李贺诗的奇,主要在取材和构想上离绝凡近,出人意表。而这首《三月过行宫》更体现出作者构想的奇妙。诗人由御沟荭蒿的春景,一下子便联想到宫女的容颜,然后再联想到她们长锁深宫的生活遭遇,思绪由实而虚,以小见大,从具体的实景到概括的抒情,脱落俗套,与一般宫怨诗的艺术构思不同。而色泽明丽、词藻华美,也是显而易见的。

名家点评

方扶南评曰:堪鎻千年白日长。君亦作此痴语耶?

阙名评曰:末二句叹宫女也。(凤尾竹客撰《李长吉歌诗笺注辑评》)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4

中秋对月有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古诗简介

《中秋对月有怀》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中穷儒贾雨村写的。它准确地捕捉了一个穷读书人爱慕女色的心理。古人有“书中自有颜如玉”和“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说法,贾雨村作为一介穷书生,穷酸一点自然合情合理。常言道,上哪山砍哪柴,人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故以贾雨村当时的境遇而言,他对一个长得周正一点的丫鬟犯酸是他情感的自然流露。且该诗写得极雅,用典妥当,完全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足见曹氏把握人物个性的艺术功力。

翻译/译文

既然前生今世是不能预料的,又何必时常增添哀愁。

注释

未卜:就是不能预测的意思。

三生:一种迷信的轮回观念,即前生、今生和来生。

频:时时、屡屡之意。频添指团圆的月亮常增添他自己的烦恼。

敛额:皱眉蹙额,愁闷的样子.行去:此句说甄家丫环看到了他,离去时“不免又回头一两次。

风前:含有不稳定的意思。

俦:赏识,欣赏。

蟾光:月光,暗指“蟾宫折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红楼梦》第一回中穷儒贾雨村写的,他当时寄住在葫芦庙内,生计窘迫。因与乡宦甄士隐为邻,偶至甄家,与甄家丫鬟娇杏邂逅。只为娇杏两次回头看他,他便酸性大发,以为娇杏是“巨眼英雄”,有意于己,不免心中窃喜,念念在怀,时至中秋,宝镜高悬,不禁对月有感,随口吟成此诗。

赏析/鉴赏

首联“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此联以“愁”字进入境界,表现了贾雨村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一方面盼望与娇杏结尾夫妇,另一方面又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单相思,白白支付感情、白愁。因为自己太穷,条件太差,成功的希望太小,但是,尽管如此——

颔联“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理智是挡不住感情的,像所有坠入情网的人一样,贾雨村感到异常的烦闷、惆怅,脑海里老是晃动着娇杏那几次回头的倩影。

首联写自己满怀愁绪,颔联写愁闷的缘由。

颈联“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转写自己的处境,担心对方不会与自己比翼双飞。风前月下,瞧这身破衣服,如此寒酸!贾雨村此时只是在葫芦庙中暂寄安身,无家无业,顾影自怜,未免自惭形秽,心想这样的条件,还有谁来赏识我,愿意做我的终身伴侣呢?

此联音调低沉,情绪进入低谷。但——

尾联”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如”银瓶乍破“,音调陡转高亢。贾雨村在经过一番沉吟思索之后,心下一亮,豁然开朗:——”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封建社会文人飞黄腾达的唯一出路。要想荣华富贵,封妻荫子,就必须通过”书“这一关,也就是科举关。只要中了举,便有了一切。为了得到没人垂青,他首先必须”蟾宫折桂“(科举及第)。

从贾雨村在整个《红楼梦》中所扮演的角色来看,他也并不是一个多情的人。为了求官,他攻的是“时尚之学”,也就是明清科举制度用的八股文和“试帖诗”等;为了保官,他不惜出卖了自己的恩人之女甄英莲;在贾府被查抄时,因为怕别人说他回护,还狠狠地踢了曾经提拔过他的贾家兄弟一脚……——像这种人又有什么真正的感情可言。

这首诗在刻画贾雨村的性格、描写他的为人方面,给读者勾画了一个初步的形象,为塑造完整的艺术典型,涂上了一层和谐的底色。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5

减字木兰花·春月 宋朝 苏轼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减字木兰花·春月》译文

春日庭院,皓月当空,堂前小酌,飘然欲醉,起舞弄影。九曲回廊,舞步旋转,树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淡淡的云,薄薄的雾,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轻人及时行乐的佳境。不像秋天的月,执着地照着离别之人,引两地伤情。

《减字木兰花·春月》译文二

春夜的庭院中,月儿正在当空。银光在摇荡的美酒上闪烁不定,好似优美的舞步。走过回廊,已经半落的梅花发出阵阵幽香。

那轻风吹拂薄雾笼罩的春月,总是照着少年行乐的地方。不像秋天的月光照着孤独的远行人,更备感凄凉。

《减字木兰花·春月》注释

1、春庭:春季的庭院。

2、月午:指月亮升到天顶。阴历十五日半夜。

3、摇荡香醪(láo):指月光下花香如陈酿的酒香在飘溢。香醪,美酒佳酿。

4、光欲舞:梅花晃动引得月光不定,如同梅花在舞蹈。

5、半落:微微低垂。

6、婉娩(wǎnmiǎn):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7、轻云薄雾:轻柔的云,薄薄的雾,喻月光柔美与梅花香飘。

8、秋光:秋月。

9、离人:离开家乡与亲人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减字木兰花·春月》简析

上片写景。月下赏花,饮酒赋诗,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读者关心的是诗人举杯时所产生的感受和联想。苏轼此首写他把月光斟进自己的酒杯里,让读者与他一起分享美酒的芬芳和清光。这种感受是新奇的,大胆的,但又是合理的,自然的。开篇的“月午”,不是早已指明中天明月光正泻向杯中。而“摇荡”一词,正透露出诗人举杯相属的豪兴而使月光翩然起舞。诗人从寻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不寻常的诗意,于平易中见工夫,逸趣中显天才。月色是这样的皎洁明净,所照之处冷浸一片银色。聚星堂前的梅花也更显得璀灿晶莹,洗尽铅华见雪肌。诗人不禁离席,漫步于积水空明的回廊上。此时他始觉幽香袭来,柔顺清润,以至于物我两忘,陶醉在这优美安谧的境界之中。

下片发议论。过片由“半落梅花”而来,“欲落梅花更多情”,何况这梅花烟雾轻笼,有一种朦胧含浑之美。花前月下,自古以来“总是少年行乐处”,这少年是泛指,也是指赵德麟。诗人很赏识这位年轻的签判,称赞他“吏事通敏,文采俊丽,志节端亮,议论英发。”他们平时诗歌唱和,此时又同饮花下,“齿发日向疏”的太守,也有与少年同游乐之意。最后以其夫人关于月色的议论作结,他认为这议论富有诗意。

在这首词中,他选取了月色、梅花,冷香,回廊,烟雾等,构成清幽恬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良辰美景的珍惜,使他的精神从政治得失中解脱出来,一念清净,旷达闲适,这表现了他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

《减字木兰花·春月》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元祐七年(1092),苏轼知守颍州时。一年春夜,堂前梅花大开,月色鲜霁。王夫人对苏轼说:“春月色胜于秋月色;秋月令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何不邀几个朋友来,饮此花下。”听了夫人的话,苏轼十分高兴。于是,便邀来几位朋友,在梅花树下饮酒赏月,并取王夫人的语意,填写了这首《减字木兰花》。

下载《月光是我心中澎湃的潮水》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月光是我心中澎湃的潮水》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大全]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鹊桥仙·待月[金朝]完颜亮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髯虬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

    【写月亮的作文800字】我心中的月

    【写月亮的作文800字】我心中的月 夜阑人静,万物皆睡,我独自一人倚在窗前望着天边那轮明月,我的灵魂随着月儿步入了圣贤的心灵世界----- 太白之月 吾乃李太白,终生不为名利......

    我心中的2012

    我心中的2012 2012年是一个神秘的年份,新年伊始“2012年12月21日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古玛雅文明预言”等信息充斥着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这些世界末......

    我心中的经典

    我心中的经典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钢铁是怎样炼......

    我心中的

    我心中的“中国梦、劳动美” ——天和煤业工会“中国梦、劳动美”征文活动 由忻州公司组织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我的安全家园”征文比赛活动,让我第一次能够认真的去了......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模版)

    月原文翻译及赏析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中秋对月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翻译 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正看从海上冉冉升......

    《月》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精选合集)

    《月》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月》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喜迁莺·暑风凉月宋代:辛弃疾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掩冉如羞,参差似妒,......

    【赏析】鲁迅笔下的月

    鲁迅笔下的月 《狂人日记》篇 作者在作品开头写道:“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 这个“他”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