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
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记得这次会议在未召开之际就已引起各界的极大关注,除了全国人民翘首以盼,可以说世界各国都在拭目以待。毕竟,这次会议的成果将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在未来的发展走向,关系人民的民生福祉,也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具有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为了传达学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院共青团召开全体人员会议,会上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会议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改革,实际上是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建设提供了体制支撑,是十八大精神的延伸和扩展,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充分体现了执政党肩负的使命和领导人责任的担当,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表现出空前的改革勇气和决心,让我们备受鼓舞、充满信心。
习总书记的六条基本上构建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核心框架。“改革”又一次成了重中之重的关键词。但与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主要涵盖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相比,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同时兼顾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改革。再一次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可以预期的是,这次会议全面深化改革,也将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而我们要做的是怀揣梦想和信心,不断关注改革动向,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在党的号召下积极配合做出相应改变、落实和完善。
在下一步学习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及今后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号召全校团组织、团干部在第一时间结合本职工作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努力做到用心学、用脑学,并引导全校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平安、生态、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学好本领贡献青春和力量!
第二篇: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大学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正如百川东去,历史的潮流总是大势所趋。在当今中国,改革无疑是能获得最多掌声、凝聚最多共识的大潮流、大趋势。
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是对既定格局的挑战。遇到反弹、碰见阻碍,在所难免。若改革者能从全局出发,跳出一己之私,敢于任事、勇于担当,便能顺势作为、应势成事。30多年来,无论是价格闯关、工资闯关,还是信息公开、简政放权,莫不说明了这一点。
今天,推动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改革之初。35年前,全中国都渴望“赶上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一举,应者云集;解放思想刀锋所向,无不披靡。时至今日,改革仍是最有号召力的旗帜,但改革本身遇到的,却是诸多进退维谷的两难,是比灵魂还难触动的利益。正因此,总书记强调推进改革必须有全局观,要有改革者的信心决心、共产党人的担当勇气。的确,如今的改革,已经不可能胜败皆服,更不可能皆大欢喜。帕累托改进变成了卡尔多改进,不可能每个人都从改革中受益,一定是要触动利益、得罪人的。无论方案多么缜密、智慧多么高超,总难免招
1来是非、惹上麻烦。
何况,很多时候改革者本身也是旧体制的受益者,不想改、也改不动,“只缘身在此山中”。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多少部门会感觉权去楼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多少地方会感觉束手束脚?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多少人又会感觉“体制内危机”?“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总书记的判断,显示出对改革的清醒认识和深刻自觉。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三中全会的《决定》,对全党同志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防止局部利益左右发展方向,警惕短期行为损害改革大业。改革越难,越考验改革者的气度、格局和境界。今天对改革者而言,需要的不仅是解放思想,更要唤回“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私心、成全公义。
所谓私心,是指一些人面对改革大业,有个人利益的盘算,也有私誉损毁的计较,有进退得失的斟酌,也有瞻前顾后的疑惧。戊戌变法之时,谭嗣同曾言,因变法而流血者,“请自嗣同始”。深水区的利益革命,未见得比变法轻松,信而见疑、谣诼不断仍有可能,流汗、流泪亦属难免。面对观念障碍、利益壁垒,不
可能像观光旅游般轻松,要想推进改革,先得有拿手术刀壮士断腕、自我革命的勇气。如果改来改去,自己盘子里的不动,专盯着别人碗里的,怎么能啃得动硬骨头、打得好铁?破除私心,克服个人、部门和地方利益的掣肘,才能有更开阔的眼界、更高远的境界。所谓公义,则在一事当前要先问问: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如果不能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符合全局,才是潮流所趋、人心所向。即便一些改革会减损个人利益、带来风险挑战,但共产党人追求的是利党利国利民,又岂能囿于一人一地一时一事?
“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回望30多年改革历程,邓小平的话音犹在耳畔。面对这样的伟业,一己得失何其渺小,裹足不前何其怯懦!“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今天,三中全会部署了许多重大改革,新的时间窗口已然开启。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如总书记要求的,着眼全局、敢于
担当,破除私心,拿出“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决心;成全公义,秉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身为改革者,应有这样的自信:“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第三篇: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世而制。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又是五年时光的飞逝,又是一个改革的年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至今,已经历35载风雨。纵观历届三中全会无不是处于历史的潮头,无不是处于中国经济前行的十字路口上,也无不是我国进行一次次改革的号角。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要贯彻落实好,就必须有深化的谋略,有改革的魄力,有务实的作风,有清正的环境。
一、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实现国梦
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传奇,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祖国的梦。中国梦想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是一个国家的根脉,五千年不曾中断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就是有一种自我的修复功能。在历史“治”与“乱”的交替中,总有人能出来力挽狂澜,让文明传承下去,并把它不断推向另一个高峰。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们身上就集中这种“自我修复”的特殊本领。能够选择正确的指导思想。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用一百年的时间,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中国梦”,正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富强的“中国梦”。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必须直面“发展与转型”关,突破传统增长模式束缚,确保增速“换挡”期的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直面“政府与市场”关,划清相互的边界,从根本上转变“万能政府”形象,建设服务型政府;直面“公平与正义”关,努力实现共享共富,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实现公平正义,是发展的活力源泉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必须跨过的关口”。
人因有梦而变得伟大,国因有梦而变得强大。历史长河生生不息,曾经的辉煌,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凝结了古人的智慧与梦想,而如今十三亿中国人的梦想,将汇集成一股浪潮,成就一个宏大而庄严的中国梦。他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去共同推动,共同前进,共同实现,共同超越。中国梦,源于所有的中国人,把所有的中国人团结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让我们一起为心中的中国梦而加油!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锤炼意志成为中华民族最有力的建设者;从大局出发,克己奉公、辛勤劳动、万众一心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反对浪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始终埋头苦干,锐意进取,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自己心中的梦而不断奋斗。只有发挥自己的能量、付出辛勤劳动、凝聚广泛智慧,只有实现了每一个人心中小的梦想,才能够汇聚成民族的大梦想。
伟人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我认为少年心怀梦想,则国充满希望。
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即将展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改革创新,情系民生,注正能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适应时代潮流,不断深化改革是实现民族富强的强劲动力。深刻的历史教训让我们深刻的知道,闭门造车只会让强大的国家日益衰落。是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如春风吹拂大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至今的35五年里,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2万亿,从改革开放前的第十大经济体跃居于仅次
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等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政企分离,确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设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14个港口城市。实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赋予农民长期而又保证的拥有土地所有权。实行价格机制、流通机制、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消了实行千余年的农业税。35年,栉风沐雨,一路高歌奋进,改革开放,成为中华大地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
十八届三中全会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倾听群众呼声,聚焦民生问题,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用非常大的篇幅介绍了改善民生的措施,涉及到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旨在通过改革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与此同时,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解决民困,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实事。同时,以解决好群众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谭嗣同说,“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识时务者为俊杰。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定信心和勇气,凝聚共识和力量,迎接我们的将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新胜利。与此同时,当前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经济体制等渐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所释放的红利正被新的时代所渐渐的稀释,不能满足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要。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改革是对于创造美好生活最大的支撑。其次,面对全球宏观经济不景气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上任之初便释放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等信号。全面阐述中国梦、重拳出击反腐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提出八项规定、转“四风”要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中央改革的决心。
毫无疑问,凝聚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是实现梦想的必然选择。只有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时代呼唤宣传思想工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为精神补钙,为发展鼓劲,积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三、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乐于奉献
“位卑未敢忘忧国”。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以强烈的使命感,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挑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牢记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持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强化业务能力与素质的锻炼,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踏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走村串户,把好事做好、做实。要清政廉洁,克己奉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了新成效,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有了新的进展,在改进和提升服
务水平上有新的提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更加注重改进作风,做到求真务实、廉洁高效,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机遇意识和服务意识,牢记“八项规定”,注意自身形象,常修从政之德,常知贪腐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身可危而志不可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不傲物,贫不易志。从平时抓起,从点滴做起,做到依法行政,清白做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具创新的思路,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尤其是党员、基层干部,必须有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进一步强化党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不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服从意识。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有团队意识。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有创先意识。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而提到奉献,毛主席对奉献一生的雷锋提了一句词:为人民服务!每每想起这句话,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任长霞、焦裕禄、孔繁森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
象,他们为人民群众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的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因为一颗心而活着,心因为有方向而执着,方向又因为有我飞翔。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奏响改革发展最强音,将会为人们带来更大的希望、幸福和收获,国家将会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借三中全会的东风,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再立新功。
第四篇: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新理念、新部署,就是让全体人民享有民生的保障改善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社会事业改革的根本遵循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改善民生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也是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出发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事业改革。这是今后我国社会事业改革的根本遵循。近35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获得前所未有的福祉。然而,改善民生的 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的社会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特别是我国进入中等收入 阶段,引发了利益分化,加速了社会分层,收入分配差距较为严重,部分民众还没有能够充分分享发展的成果,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凸显,并因此导致社 会风险增多。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致力于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 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民生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子女教养、生老病死等日常之事。这些日常之事,从权利方面看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内容,从 需求方面看既是实现人的生存权的主要需求、也是实现人的发展权的普遍需求。随着从追求温饱阶段跃迁到中等收入阶段,人们的需求已经超越简单的衣食之忧,对 生活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更高程度上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实现,更多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愈加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社会是由 人组成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使所有的人都受益。同时,只要社会中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改善了,我们的社会也就更加和谐。
但是,如果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不明确,就有可能使人与社会处于对立状态。例如,如果我们过分关注GDp的增长,忽视对个人的关怀,就有可能使人民 群众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表达和满足,尤其使弱势群体的需求得不到应有的关照。在有些地方,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长期不能解决,直到积累、演 变成为重大社会问题,才有实质性的行动去解决,很是被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指望一朝一夕毕其功于一役。唯有转变发展 理念,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兼顾并举效率与公平,才能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收益,增加生活的幸福指数。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决策,昭示着党中 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二、切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决定》在部署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时指明了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革目标任务,都体现着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兼 顾并举效率与公平的精神。比如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例,《决定》将其列为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第一条。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改善民生的奠基工程。教育 既直接影响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也直接关系个人的命运和幸福。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成就斐然,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 问题,特别是教育的发展速度和群众满意度形成较大反差。有关调查表明,公众对教育公平的满意度最低,最不满意的问题是城乡教育、地区教育、校际教育的差距 以及由此造成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对考试招生制度也有很多不满和非议。这种反差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要求、新期盼。三中全会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这就是对群众企盼教育公平诉求的积极回应。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结果不可能绝对均等,但机会应该相对公平。而在所有的机会公平中,教育机会的公平是 最重要的机会公平,因为这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有了公平的发展机会,社会弱势群体才有可能与其他社会阶层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才有可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唯有如此,社会各阶层才能合理流动,全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妥善解决好加快教育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冲突与矛盾,努力实现代价最低、效率最高、体现公平的发展。为此,就 要通过教育体制改革来改善资源配置。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基本方向,是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在整体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要把统筹区域内、城乡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优先领域。通过制度创新,实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 校重点班,认真解决中小学择校问题等措施,推进办学条件的均衡、教师资源的均衡和生源的均衡,使教育公平落到实处。
三、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备受群众关注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其重点在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来看,我国目前运行 的制度主要有四类: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中,因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和城镇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缴费和待遇上存在较大差别,两者“并轨”成为群众一直以来的重要诉求。三中全会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 度。据有关设计,我国的医保制度将被整合为职工、城乡居民两大模块,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结构。包括将公费医疗制 度整合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地农民或者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者参加城乡居民基 本医疗保险,不建立单独制度。这样,原有的不合理、不公平的问题可望得到有效解决。就养老问题来看,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决定》对此极为关注,提出了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任务。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是消除养老待遇差别、解决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地区间不公平、群体间不公平等诸多问题的改革突破口。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可以解决现有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解决地区间的支付 能力失衡;消除地方利益,养老基金有结余的省份,可以弥补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省份的资金缺口,财政补贴的规模会下降,而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将会提高。推进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最终目标是要消除“双轨制”,这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制度整体优化的核心任务之一。社会保障“双轨制”长期存在,是目前我国养老金制度下的最大不公平。全国统筹正是消除双轨制契机,所谓“消除双轨制”,就是让机关事业单位也建立起与企业职工一样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采取同样的待遇计发办法,真正实现养老权益的平等。
《决定》提出的社会事业改革任务非常繁多而具体,需要我们逐项逐步全面贯彻实施。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事业改革的根本遵循,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机统一,把社会事业改革扎实深化和推进,建设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现代化社会。
第五篇: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黎安初级中学胡志彤
(2013年12月19日)
12月16日下午,我校党支部组织全体教职工在多媒体教室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并就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部署。
会上,张海清校长引导全校教职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大看点》等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内容;他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和总动员。张校长希望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推动理论创新,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全体教职工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工作,在即将过去的一年,全面总结工作,提前作好新学年的打算,团结奋进,开拓进取,以优异的业绩向全会献礼。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
育改革”主线,自觉参与,积极创新,立足本职,恪尽职守,联系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认识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做到求真务实。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充实提高自己。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为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长和学会做人。
二、要创新工作方法,树立服务观念。
紧跟全国课改的新形势,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在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做改革的先锋者。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理论,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新的形势、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工作将会面临更多复杂严峻的问题,与时俱进的学生也会对我们的教学及管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以原有的教学工作模式来
对应新形势下的新学生,我们必有树立服务观念,创新工作形式,拓展服务内容,把学生满意、社会认可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要以人为本,以身作则。
教育牵系着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教育牵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教师平时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对待待优生要有耐心,不要歧视他们,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予以表扬,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积极为他们的腾飞创造条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工作中,我们要牢记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育人不能仅仅凭热情和干劲,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教师的举止言行,就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教师,一生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用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让我们的生命在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中发出光和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路线,更深入更全面的教育改革的春天即将到来,让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去迎接教育改革新时代的曙光吧,为加快实现伟大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