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组磨课总结
数学组磨课总结
接到磨课通知后,认真学习学校有关磨课的要求,课题确定后,我们围绕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拿出了最佳授课方案,集体制作课件,为磨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一轮磨课结束,我们都坐到一起交流课后的感悟,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确保后一节课比前一节课有新的突破。“一磨”结束后,老师们都觉得教学过程流畅,结构层次分明,环节布局紧扣教学的重难点,但教师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时间较紧张等,学科带头人马老师提出了一个让师生互动的建议,又花了很多时间帮我们改进课件。针对这些情况,“二磨”的教师调整了教学结构,加大了课堂容量,把课堂设计为展现学生能力的舞台,师生互动操作恰到好处。课堂环节有条不紊,层层推进,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探索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本次磨课,我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揭开教材的高度。经过磨课,我们感触颇多:
一、磨课内容明确具体:
本次磨课内容是《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休闲假日——混合运算”》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计算方法,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二、步骤明确 行动有效
对于此次磨课活动,我们立足人人参与,积极践行的原则,采取了“六步骤教研法”即:个人备课——小组讨论——课堂观摩——教后研讨——二次试教——反思总结。我们组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还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群策群力,创新安排以确保行动有效。
制定计划,确保磨课顺利进行,教研组长制定磨课计划,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如何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练习教学作为研究的重点。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为磨课提供保障:由于组内教师多数是班主任,因此磨课时间的安排,我们也做了调整,磨课活动大聚,小聚隔几天穿插进行,听课后接着评课。三.磨课形式与特点:
1. 导课形式简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 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更要注重课堂的生成与学生间的交流。
4. 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5. 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四、磨课收获
1、团队的成长。近四个星期的时间,团队成员一起扎扎实实地进行着集体备课——试教——磨课——再试教——再磨……真是一种碰撞、激活、提升的过程。学员们教研氛围浓厚了,凝聚力增强了,感情加深了。
2、教师的提升。执教的老师汲取组内老师的智慧结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每位老师,在磨课中都有了提升。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起交流的时候,孙建青老师说“通过这次磨课,使我感到一次次地颠覆,一次次地重整,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修改,就像“蚕的一次次蜕变,最终吐丝结茧化蛹成蝶、脱胎换骨”。
3、课堂的变化。经过备课团队的精心打造,集体研磨,我们对小数概念、课堂练习教学摸索了方法,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老师精彩的教,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学,兴趣盎然地学。
五、需要努力的地方。
1、教学旧模式的惯性定势还在教学中出现。
2、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
3、备课中在备学生方面仍需用心。
4、教学中的“问题”意识还需加强,提高提问艺术。这次磨课,我们累着,但快乐着,因为我们有了收获。
六、点滴感悟:
1、感悟磨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在磨课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花了不少心血,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等,进行了反复研讨。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其次,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点,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2、感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由于新教材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弹性较大,教材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有较大的空间。在磨课中,我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灵活处理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平台。
第二篇:数学组磨课总结
数学组磨课总结
卫光新
为了更好地教学,结合区教研室的工作精神,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12年9月25,26日两个工作日的时间举行了为期两天的集体磨课活动。方式是同课异构,异班教学。老师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表现了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学生和听课领导教师充分肯定。现将这次磨课活动的总体情况反馈一下。
一,总体优点:
(1)我组所有数学老师全部参加了本次活动,备课认真,教学环节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我校的“361”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拨,训练精讲,能力提升,课堂检测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体现。
(2)教师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曹志波老师----------教学稳重大方,温文尔雅,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次清晰,静中有动,学生易于接受。
张会信老师---------语言生动,活力四射,富有生活气息,教学重点突出,难点阶梯式化解效果很好。
田洪喜老师--------教风沉稳,教材活用注意了规范性教学,问题设计富有创意,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董民老师----------年富力强,教风老练,注重细节教学,关注弱势群体,练习设计有层次。
荊传才老师-------教学风格儒雅,语言清新流畅,重点突出,且注重了知识的对比学习。
李荣老师---------教态自然,教学基本功扎实极富亲和力。教学中注重了算理教学和解题规范性教学,关注了学生的细节问题,以小见大,一丝不苟。
卫光新老师-------教学不落俗套,注重小组合作教学,教学理念先进,有较高的驾驭课程和课堂的能力,语言简洁明了,生动,富有吸引力。
(3)本次磨课活动充分体现了同课异构的特点。老师们的课各有千秋,相互学习,受益匪浅
二几点不足:
(1)授课理念仍需转变,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动”。教师多动变为学生立体互动,这是今后数学科应努力的方向。
(2)课堂教学中概念教学要规范认真,关键字词要精心推敲,不能随意取舍。(3)课堂教学要提高学生展示的广度和深度,更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渗透。总之通过本次磨课既看到了成功,又发现了不足,我们要更加努力致力于课堂改革把自己的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磨课活动听课节次统计(以签到和听课记录双俱为准)截止到2012年9月27日。
授课时间 课题 本人听课节数
听课人员 9,25 2.1有理数 6
邵学强,田洪喜,朱广波,张会信,卫光新,荊传才,董民,李荣9,25 2.1有理数 6
邵学强,胡永华,田洪喜,朱广波,曹志波,卫光新,荊传才,董民9,25 2.1有理数 6
邵学强,胡永华,张会信,曹志波,卫光新,荊传才,董民,李荣 9,25 2.1有理数 6
邵学强,田洪喜,张会信,曹志波,卫光新,荊传才,赵雪芹,陈家9,26 2.3立方根 6
田洪喜,张会信,曹志波,卫光新,董民司友新,李荣 张承莲,崔9,26 2.3立方根 6
田洪喜,张会信,曹志波,程丽美,刘善斌戴宝,董民司友新,李荣9,26 2.3立方根 6
邵学强,田洪喜,张会信,卫光新,曹志波,程丽美,刘善斌戴宝,
第三篇:小学数学组磨课总结
小学数学组磨课总结
根据城区教研室发下通知,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们学校在校内开展数学科教研团体活动比赛,学校教导处立刻召开全体数学教师会议,结合本校具体情况,三四年级数学教师组成中年级组参赛团队。认真学习比赛通知要求,针对本校学生情况展开讨论确定研究主题,最终确定的主题为直观教学,上课内容为一年级的《找规律》,由李丽珍老师执教。主题确定后,我们围绕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集体制作课件,为磨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每一轮的磨课结束后,我们都坐到一起交流课后的感悟,不 断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确保后一节课比前一节课有新的突破。
对于此次磨课活动,我们立足人人参与,积极践行的原则,首先由每位数学老师设计一节《找规律》的教学设计,然后资源共享展开讨论修改,形成一份教学共案,课件设计修改由熟悉电脑的玉清华老师全程负责。每一次的试教、听课、评课、讨论、修改,每位数学老师都要调课参与。
2016年4月7日,李丽珍老师进行了第一次试教,在新课引入这个环节,有的老师认为做一些有规律的律动(…….)可以活跃气氛,初步感受规律,有的是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通过讨论,觉得通过比赛记数字这个创意很好,孩子天生好强,都有一份好胜心,通过比赛,激发他们寻找女生赢、男生输的原因,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在第一次磨课时,感觉这样的设计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规律”这个概念时,老师颇费心思,第一次试课时想引导学生说出重复排列的“重复”,老师问了:“怎样排列的”,这样的提问让学生不知如何回答的好,有的回答“一面黄一面红”,有的回答“有规律的排列”,问题比较宽泛,没问到点子上,容易造成课堂上的冷场。到第二次磨课时,(一4班试教,在试教过程当中出现了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一4班是本年级最聪明的一个班,可孩子们对于这个知识学完后却表述不出来,原因是老师在课堂上语言的表述太过于抽象,比如出现了什么标准量、单一量,对于刚刚接触倍的认识的三年级孩子来说很抽象,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使得教学的重难点没有能很好的突破,也就导致了孩子说不出来的结果。找到原因后我们再次研讨修改,把原来的标准量、单一量换成一份数,几份数,老师的语言也尽量换成贴进孩子年龄特点的语言,针对这些情况,玉老师调整了教学结构,再次修改了教学设计。——教后研讨——然后再进行二次试教(这次试教是三3班,这批孩子基础较弱,接受也比较慢,可这次试教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活跃了,重难点也突破了,之前说不出来的,这次孩子们都能说得比较好——反思总结。
本次磨课活动,大家虽然辛苦但从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我们在一次次的试教、反思、修改、磨练中成熟起来,正是在“磨课”的困惑和痛苦,顿悟和快乐中,我们感受着成长!
此次活动不是终点站,今后的日子,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
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第四篇:水城小学数学组磨课总结
水城小学数学组磨课总结
接到磨课通知后,在于校长的带领下,我们组的几个老师立刻召开会议,认真学习学校有关磨课的要求,课题确定后,我们围绕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拿出了最佳授课方案,集体制作课件,为磨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一轮磨课结束,我们都坐到一起交流课后的感悟,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确保后一节课比前一节课有新的突破。“一磨”结束后,老师们都觉得教学过程流畅,结构层次分明,环节布局紧扣教学的重难点,但教师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时间较紧张等,学科带头人贾老师提出了一个让师生互动的建议,又花了很多时间帮我们改进课件。针对这些情况,“二磨”的教师调整了教学结构,加大了课堂容量,把课堂设计为展现学生能力的舞台,师生互动操作恰到好处。课堂环节有条不紊,层层推进,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探索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本次磨课,我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揭开教材的高度。
经过磨课,我们感触颇多:
一、磨课内容明确具体:
本次磨课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用“衣服为什么做小了?”引起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按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二、步骤明确 行动有效
对于此次磨课活动,我们立足人人参与,积极践行的原则,采取了“六步骤教研法”即:个人备课——小组讨论——课堂观摩——教后研讨——二次试教——反思总结。我们组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还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群策群力,创新安排以确保行动有效。
制定计划,确保磨课顺利进行,教研组长制定磨课计划,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如何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练习教学作为研究的重点。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为磨课提供保障:由于组内教师多数是班主任,因此磨课时间的安排,我们也
做了调整,磨课活动大聚,小聚隔几天穿插进行,听课后接着评课。
三.磨课形式与特点:
1. 导课形式简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 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更要注重课堂的生成与学生间的交流。
4. 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5. 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四、磨课收获
1、团队的成长。近四个星期的时间,团队成员一起扎扎实实地进行着集体备课——试教——磨课——再试教
——再磨„„真是一种碰撞、激活、提升的过程。学员们教研氛围浓厚了,凝聚力增强了,感情加深了。
2、教师的提升。执教的老师汲取组内老师的智慧结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每位老师,在磨课中都有了提升。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起交流的时候,王坤老师说“通过这次磨课,使我感到一次次地颠覆,一次次地重整,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修改,就像“蚕的一次次蜕变,最终吐丝结茧化蛹成蝶、脱胎换骨”。
3、课堂的变化。经过备课团队的精心打造,集体研磨,我们对小数概念、课堂练习教学摸索了方法,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老师精彩的教,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学,兴趣盎然地学。
五、需要努力的地方。
1、教学旧模式的惯性定势还在教学中出现。
2、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
3、备课中在备学生方面仍需用心。
4、教学中的“问题”意识还需加强,提高提问艺术。这次磨课,我们累着,但快乐着,因为我们有了收获。
六、点滴感悟:
1、感悟磨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在磨课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花了不少心血,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等,进行了反复研讨。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其次,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点,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2、感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由于新教材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弹性较大,教材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有较大的空间。在磨课中,我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灵活处理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平台。
七、“磨课”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磨课给了我们很多收获和启示,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
1、理论知识的匮乏。在磨课评课议课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大家对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知识的缺乏,好多
问题可说却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
2、教师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深度挖掘不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活动设计较少,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较少。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
3、教师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要求不够明确或者不详细,这也是本人在一方面最为欠缺的地方。
4、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欠缺,课后不能及时复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磨课只解决了一些显性问题,而隐藏的理念却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我们在一次次的试教、反思、修改、磨练中成熟起来,正是在“磨课”的困惑和痛苦,顿悟和快乐中,我们感受着成长!如何将“磨课”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继续研究、改进;如何将我们的研究——“好课”进行推广等。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深入的实践与探索。
本次磨课活动,大家虽然辛苦但从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令人回味无穷,磨课更是越磨越有内涵和内容。我想:一节课越研究越有内涵,越磨越有味道,越讲越有讲不完的内容和价值。
此次活动不是终点站,今后的日子,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第五篇:数学组磨课情况总结
数学组磨课情况总结
本周磨课共计8人,30余次。
呈现亮点如下:
1、问题串衔接紧密,教学思路清晰。冉静《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用“要求出需要几辆车,必须知道那两个条件?”直击解决问题的中心。
2、小组讨论积极,小组长能够分配任务并组织组员进行问题的讨论。
3、小黑板的使用强化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够在小黑板上板书
自己的解题方法、数量关系,让每个小组的展示更清晰。
4、教学思路清晰,情景设计较新颖,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
5、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操作引出反学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找到问题答案。(对称轴的条数)
6、导学案设计简洁明了,明确学习的方向及目标。
结论:继续磨课
存在问题:
1、个别课堂语言组织不够严谨,问题串应该更有逻辑性。
2、老师及时评价的语言过于单调,缺乏评价的准确性。
3、个别老师预习时间过长。时间把握不好,导致教学任务没完成;
4、个别老师课堂激情不足。
5、个别老师指令不清晰。
结论:杨林森、李秀琼、吴正光、张琴继续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