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小学数学观摩课---武汉之行 学习心得体会
武汉学习心得体会
20170523
羊山新区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去武汉学习、观摩的机会,也非常感谢帮我上课的各位老师们。这次武汉之行无论是从学习上还是体验上确确实实收获了很多。在武汉我体验到了很多以前没尝试过的东西,比如第一次参加全国型的研讨课,看到了各大师级的课堂风采,也明白自己有许许多多的不足。第一次坐高铁。亲身感受到了高铁的干净、快速、舒适、便捷。第一次尝到了武汉地道的热干面和周黑鸭。第一次踏进干净、植被茂密的武汉科大校园,还第一次骑了校园内的共享单车„„小黄车。所以说这次学习的时间虽然短但收获很丰厚。
在武汉两天的学习中,我们听了8堂课,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都有,听课的地点是在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能参加这样大型的研讨会是非常荣幸的。所以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的听每一堂课。现在向大家汇报下学习的心得,说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参加这次研讨课的专家和名师们。
主持人刘延革,是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北京市小学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罗鸣亮,福建省教研室小教室主任,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首批专家。被聘为浙江省新思维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齐华,南京市北京路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致力于数学课堂文化的探索和实践。
赵 震,北京市育翔小学教导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第一批名师发展工程培养对象,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育先锋教书育人标兵,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顾志能,特级教师,浙江省海盐县教研中心副主任。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用书》编委,教育部“优课”评比小学数学专家组组长。
朱德江,著名特级教师,全国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浙江省嘉兴市小数会副会长。
会议由刘延革老师主持,介绍了“数的认识”的重要地位,分别从“小数”“整数”“分数”“百分数”四个方面展示了名师们的精彩课堂,使我们明白了,数学往往是一种规定,学习数学就是思考规定背后的道理。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验证所学是课堂学习的重中之重。
下面再来交流一下,这次学习的感悟和深刻体会。
一、数学教学的灵魂--数学素养。
对于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到,当时不明白是什么,只知道很多人对于这个词,理解颇多,说法各异,但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刘延革老师,当时说了一句话,感触颇深“教学素养是什么呢?每个人都能说出很多,探索能力,想象力等等。比如要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个人的道德素质,这些是语文学科和品德学科的素养!”到底什么是数学素养呢?我也第一次,深思这个问题,数学学科只是交给学生那些课本上,试卷上的死知识吗?这显然不是编者的意图。我们学习数学,究竟对于孩子将来受益终身的是什么呢?培养孩子是那些方面的能力呢?后来呀,听了刘老师的深层解析,终于明白了。数学素养包含十个方面,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可以说,这十个方面涵盖整个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素养,甚至连高中也离不了这几个方面。这次学习交流的名师们,就是以培养孩子们的数学素养来详细解析教材,设计课堂教学,的确让人受益匪浅。
二、给我的深刻感受是,所有老师都是以一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走进课堂。他们或以哥哥、姐姐、朋友,妈妈,以及亲人的态度和孩子打成一片,摒弃了传统了“严师”,以及高高在上的态度,放下身段,从孩子们的角度去交流,来探索。每位老师,在课前,都会和孩子们亲切互动,增进距离感,培养师生感情。
比如,刘延革老师,上来就说“知道我是谁吗?”“猜猜!”
-然后孩子们七嘴八舌,有说东北的,有说武汉的。“你可太棒了!这都能猜出来”“不知道”
-“我姓刘,听说和你们班主任一个姓,你们可以叫我什么呀!”-“刘老师”
-“叫着还比较顺口吧,我还告诉你们,我的名字后面两个字,你们听了可别犯咻!我姓刘,名严格!” 听到“严格”,学生齐刷刷的严肃了
“你们别害怕呀!我虽然叫严格,可是我并不严厉,我可是一个很温柔的老师呢!”
-“好了,孩子们,今天老师就和你们共上一节课,好不好?”
“好”。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就这样被调动起来了。
三、高素质的教师会把课堂中意外,变成快乐的小插曲。
如顾志能老师的示范课《比万大的计数单位》,有这样的一个小插曲。
老师问:我们见过一、十、百、千,万十万、等等,这样的单位,那么有没有见过“万万”这个单位? 学生答:“没有”-大多学生都摇头
老师说:“有的,看大屏幕图片——四萬萬人民!” 有的孩子就不相信,就摇头
-“这是真实的内容,就是我们武汉解放前的人口。” 老师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吗?” 一学生答:有,电视上,比如:万万没想到 所有孩子都“哄”的一声笑了!
老师答:“真的啊?你这样回答我真是’万万没想到’ , 可是呀,你说的是语文中的成语,老师问得可是计数单位呀!”
四、充满人性化的评语
在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少看到“真好”,“真棒”等这些含糊性评价的语言,看到的是人性化的评价语:“善于观察,肯于动脑,敢于提问,太好了。”“我很分佩服这个同学的分析。”“我很佩服这位同学,他想到了动脑子。”“真了不起,给他掌声。”
”“某某同学的这种说法你同意吗?你太有创造性了”,这些自然、精炼的评价语,充满了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不同的见解,来享受成功的愉悦。
五、课堂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如罗鸣亮老师的《小数的意义》这节课,让我感受颇深!听他讲课,就好比是欣赏一部夸张幽默的搞笑话剧,而学生也是其中的小演员。事后交流时用他自己的话说“学生太热情了,我快吼不住了!”可见当时再课堂上孩子们是多么的热情和投入呀!有这样的一个小情节,罗老师引入小数的时候用的是涂色方式,把一个大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7份涂上了红色,表示小数0.7,然后师生又探讨了0.4的涂色方式。后来老师就说,“下面我再说一个小数,你们猜猜是多少?” “这个数比0.8大” 孩子们有的猜是0.9 “接着猜” 有的孩子说,可能是两个0.9或者是1.0,还解释了原因,如果涂色的是九块就是0.9,如果涂色是满的,就是1.0。
老师不语,接着展示了一个图形,分成的十份,涂颜色既不是9份,也不是十份,而是8份半。
孩子们一见,一时哗然,感觉被老师忽悠了,不过孩子们的热情却一发不可收拾,原来是0.85呀,然后就更加积极的投入后面的学习。
可以这样说,这节课,老师从来就没有教什么内容,也没总结什么,但是所有的知识都被孩子们自己给掌握了,给总结出来了,这才是真正的高手老师!
六、教师素养高。
我仔细观察了下这次上课的名师们,他们的年龄都不是很大。但是各方面素养却很高,无论是从知识能力、从课堂的机变能力,还是老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看,这都是非常优秀的。从这些优秀老师的身上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老师的教为的是学生的学。学生学的不仅是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还有老师在平常生活中起到的榜样作用。素养高的教师肯定是受学生、家长、同事喜欢的。所以听了这8堂课后,我就对自己说:如果你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当然这个优秀不仅仅是指成绩好、也包括品行方面),如果想让自己站上更高的舞台,你就必须要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师素养。
这次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把学到的体会践行到实际工作中,以此来提高自己专业水平。
第二篇:武汉之行心得体会
真实的课堂 实用的文化 武汉学习心得体会
华县城关小学 孙慧敏
各位领导中午好!
感谢我们校长提供这次赴武汉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感谢在坐的各位,能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倍感荣幸。其实我不是做报告,只是向大家汇报这次学习中我所看到的,我所想到的以及我的思考。我确定的主题是《真实的课堂
实用的文化》,和大家一起交流与探讨。
10月21日到23日,我们参加了“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本次全国大赛,是课标修订之后第一次全国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每省有一位教师做一节观摩课,参会教师6千多人,分两个会场,一个在洪山体育馆,一个在华中师大体育馆。我们在华中体育馆这个会场3天共听课16节,这16节课,每节都有自己的特色。共同点是“课堂回归到数学学习的本质,四基、思能的落实趋于常态,如何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受到较为普遍的关注,出现了关注结果的实效性,向兼顾过程的合理性、艺术性方向发展的态势。教师表现: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表现: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关注对学生的研究: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利用师生见面的40分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山东的《分数乘分数》中,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算理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重视对教材的加工;更换情景、改变例题、调整补充。如:湖北的《垂直与平行》师生对话: 出示单元主题,出示主题图操场,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干什么? 学生观察涂说出有:双杠、云梯。
师:从数学的角度来考虑,一根横杠我们把它想象成什么? 生:直线
师:今天我闷酒研究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板书课题: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怎样研究? 生:摆小棒、画 师:至少画几条 生:两条。
这样的开课设计体现了研究方法,学生也能理解学习过程。
3、精心营造课堂文化;课前谈话,创设气场,情景载入,展示地域文化(餐桌的选择—— 大盘鸡的位置)——圆心,半径)知识内涵,挖掘数学文化:圆,一中同长也——墨子《墨经》,圆出于方《周髀算经》。《秒的认识》的开课:这节课从一个成语开始:争分夺秒,板书课题,你对秒有什么认识?生活中的秒„„
4、整合多种技术支撑。如江苏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就用 了实物操作+教具观察+多媒体演示。实物操作切土豆,再切土豆的过程中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教具演示就是用长方体模型,认识长方体特征。动手操作,打一个长方体,发现相对的棱相等。让学生多媒体演示保留几条棱你能想象出长方体,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动画演示长方体变成正方体,认识正方体特征。
5、概念课都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活动,关注切身体验,丰富感性认识,以此作为抽象的基础。注重了概念学习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比如《秒的认识》学生充分感受了一秒。圆的认识中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正方形的草地改为最大的圆形草地,怎么办?
在本次会议上,有两课让我印象深刻。这两位老师敢突破固有模式,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小学数学,从何引入,怎样建构已成为公认的教学对策。在宁夏老师的《角的认识》中,通常都是从实物抽象,而老师另辟蹊径,把图形拆成角,以此展开学习。浙江老师《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通常都是从等分引入,而本课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入,这样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与真、假分数的概念得一整合,同时又暴露了真分数的局限性和引进假分数的实际意义。对于这样另辟蹊径的做法,需要勇气与胆识。
透过精彩看本质,这些上课的老师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若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以这些课为镜子,反观我们的课堂,我们可以自问:我们是不是很好的理解了课标?课堂上,我们不放心学生说不好、说不准、说不对而替了他们说了呢?我们给有没有给孩子操作的空间和时间?还有,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时创设的数学原型不科学,会不会导致学生认识上的模糊。总结的某些结论经不起推敲,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概括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语言表达欠准确,导致学生在某些问题的理解上产生歧义,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本质准确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际上在学生理解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后,要做到“掌握”和“应用”的程度,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只采取了多做不同题型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掌握”和“应用”。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呢?
叶澜教授认为一节好课是:有意义的,有效率的,有生成的,常态的,有待完善的。史宁中校长的好课观:第一条,能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的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而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对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未来就不好办了。必须让他对一些事情感兴趣,他不学数学可以,但他应该有他感兴趣的东西,应该知道热爱一些事情,这样的话才可能以后有创造力。第二条,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人有争议。什么叫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上课手背到后面;不是上课不交头接耳;也不是课前预习;甚至不是上完课回家写作业,这些都不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能跟老师一起思考,而思考的根本是在于他能集中精力。所以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核心是能够培养孩子们集中精力。集中精力实在太重要了。把问题想不深刻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不能集中精力。所以他强调我们应该在小学阶段,一方面要教会学生用眼睛记东西,同时也要教会学生通过耳朵或通过脑子在没有画的情况下不写东西也能记住东西。
我觉得你有什么样的理念,你就会上什么样的课。一节课上的好与不好,关键看课堂上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该项的想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
数学教学必须确保数学知识的科学性,所以我们老师还进一步加大对课标、教材的研读,还要读懂学生。注意教育规律,如何教会学生思考。我觉得我们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加强数学内涵的研究。把握数学内涵,始终是数学教学改进的基点。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不走极端才可持续,吃透意图是适度加工的前提。
3、立求当堂练习巩固。期待静悄悄的独立练习,从而减轻课外作业负担。
4、落实“四能”培养目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亟待关注与突破。
5、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科学的制定目标,教学过程围绕目标展开,关注目标的达成。
6、教师的讲解主要在问题的关键处展开,给学生的自主探究留下空间。
充满智慧的数学,有魅力的数学,一定是伴随着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开始的,学生会在亲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亲自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与价值,并从中体验探究的快乐。
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
接下来想大家汇报我们去参观武汉市南望山小学的一些感受。南望山小学是武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一所小学,但走进校园,我们对如此精巧的校园文化打动。请大家看ppt。
校园文化:校园面貌 操场、走廊、楼梯 办公室 教室 班级文化班名,班级黑板报 课堂文化 教师队伍建设 我的思考
1、“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 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2、校园文化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教育就是一种影响,老师、学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生活的方式。这种影响就是文化的影响。
3、每到一所校园,我们去观察孩子,观察孩子的表情,那些丰富的表情,构成了一所学校的真正内涵。孩子们彬彬有礼,在乎他人的感受;具有同情心,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善良温和,乐于倾听他人的观点,具有悲悯的情怀„„这些正是学校的孜孜以求,教师的心灵所向。
第三篇:2013武汉之行心得体会
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学习体会
黔江区民族小学杨荣华
2013年10月21日至23日,“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江城武汉举行,本次活动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千多人参加,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32位数学教师参加了比赛,分“武汉洪山体育馆”和“华师体育馆”两个会场同时进行,3天的时间我我在华师体育馆倾听了其中的16节优质课,另外还聆听了两位专家对课堂的精彩点评。几天的观摩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这些教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亲切自然的教学风格,以及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独到的课堂教学设计、超强的课堂驾驭,机智的应变能力等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几天的思绪整理,现将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老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他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广东省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骆奇老师,他讲的《最小公倍数》的设计是我从未见过的,首先他出示画有小猴吃桃的正6边形和画有小猴尾巴的正4边形,让学生猜想转动尾巴所在的正4边形几次,尾巴能和身体重新接回?然后进行操作验证,并记录数据。又进行了第二次猜想,出示了正8边形和正5边形的公鸡图片,让学生亲历猜想、验证、记录过程。然后观察数据,发现奥秘,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这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数据并思考问题: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是什么?引导学生:为什么重新接回的次数就刚好是正多边形边数的公倍数?然后通过课件演示说明和解释这一奥秘。最后要求学生脱离实物和课件操作独立求出9和6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只有这位老师的课题和其他人不同,他的课题是“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很能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以生为本亲自体验,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经历各种活动,如感知活动,操作探究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直接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数学使本次交流会的又一特色。老师们精心选择设计教具、学具,使学生看到的更直观、更形象、更能亲身感受。如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章雅玲老师,她讲《垂直与平行》这一课中,所做的教具是所有老师里最大型、最复杂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同一平面内”,她不仅做了一幅双杠,还用木板做了一个能转动的大盒子,每个面都涂了不同的颜色。虽然这一环节仅用了三分钟,但通过实物演示,学生的确对这一难点理解的非常透彻!并且让学生尽可能地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活动的、讨论的、合作的和表达的机会;尽量让学生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表达出来,注重学生课堂思想活动。老师过多的讲,过多的解释基本没有了!其实与我们的课题是有相同之处的!
所听的这些课大部分老师自始至终都关注着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
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法展。如骆奇老师的那节课,学生真正地投入到了课堂当中,在一个孩子正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下课的哨声响了,这个孩子掉过头对后面吹哨的裁判老师说了声:“干嘛啊!”然后很开心地讲完了自己要说的话!这时,整个体育场听课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这一笔为这节课增彩不少!
三、引入课题简洁高效,情境创设注重实效。
改变单一的情境创设,创设学习情境的有效性,并融入数学问题中,体现出浓浓的“数学味”。这次交流会中的很多课都可以看到老师从游戏、动画、讲故事、谈话中开始,从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情境、活动出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去体验、去经历。如安徽省合肥市海棠花园小学的喻巧月老师讲的《抢数》一课,她就是通过播放游戏视频,明确游戏规则:两人从1开始轮流往后报数,每次至少报1个数,最多报2个数,谁先抢到指定的数谁赢。然后喻老师和同学连玩几次报数游戏都是老师赢,学生就很好奇,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需求!还有的老师通过播放动画片、网络游戏等进行引入。
四、教师引导非常到位。
在这次听课中,我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来自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沙河第一小学的张文清老师讲的《圆的周长》这一节课。虽然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他整节课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发现新
知而后轻松获得新知。如在建立圆周长的表象时,他引导学生体会圆的周长计算的价值;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引导学生归结画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最后再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又引导学生进行了推理。一些老师在小节中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如贵州省遵义市人民小学的何敏老师的《垂直与平行》一课中,在讲垂线的时候说道:做人要像垂线一样,顶天立地!在最后总结时说到:正直做人,公平做事!喻巧月老师总结时也说到:做游戏中的主人,做生活中的智者!这些老师的板书设计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不仅美观,而且重点突出。
武汉一行,收获多多,这些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自然地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益颇多,并且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还要做的的有很多,接下来我会从以下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使自己快速成长。
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上下功夫。要讲读懂教材和读懂学生有机结合,一方面要认真深入研究教材,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认真读懂教材就不能只是浮于表面,要仔细揣摩教材背后的隐形的数学思想方法。要多思考本节课的学习与前后知识有什么联系?应该怎样去挖掘教材?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才容易理解?另一方面,要读懂学生,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结构、心里特点等,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学生喜欢的教学,才能贴近学生生活,才能使学生乐于探究。并且在备课时要多思考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地方是什么?学生最容易在哪里
出错?针对这些困难精心设计教学,让容易出错的地方变成精彩的生成!
观摩本次交流会,我想到了很多,关于课改、关于课堂、关于成长、关于情感、关于生命„„总之,此次观摩活动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专家的精辟评析,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带着以上这些问题深入审视自己的教学,让自己的教学持续进步和发展。这次活动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给我带来了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思路的改观,更带来了教学行为的转变,带来了一种精神,一种崭新的价值观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全力打造“高效课堂、魅力课堂”为研究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数学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12月11日,我有幸在湾子参加了数学名师教学观摩课活动。几位名师用他们独特的教学艺术给我们呈现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堂,使我陶醉在他们教学艺术的旋律之中,引领我们朝着课堂教学所蕴涵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与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样的文字应用题模式,引导学时理解图意。这次听课找到了这样的佐证,且效果很好。
(3)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从外省老师的讲课中体会较深华。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篇二: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今年研修中我共观摩了六节课例,那些年轻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同时也带给我深深的思考。下面就这次的听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在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2、其次对教材内容的熟练掌握和巧妙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都十分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目的明确,教材运用灵活富有创造性。尤其是一些信息的搜集和利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非常乐意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尤其是济南明湖中学的王贞老师,为了加深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她搜集了大量材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参与度,使整个教学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教学效果明显。
3、教师个性的教学手法和较强课堂驾驭能力。他们富有激情、活力,有一种个人魅力。板书设计都非常规范美观,他们的语言简洁科学到位,语言基本没有重复,言简意赅,表达能力较好。并且普通话较为标准,口齿清晰,语速适中,不慢不快,对于一个问题基本不会重复说第二遍,尽量做到语言的精炼简洁。我记得其中来自济南燕山的王燕老师,他们给我的感觉是他们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匠,而更像一个演讲家,用充满哲理和激情,极富鼓动性和感染力,用通俗质朴的语言去传授学生知识。
通过听课,我感觉自己欠缺的地方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完整.如新课导入,问题思考,重难点讲解,新知巩固,当堂检测,课堂小结或学生收获,作业布置等。
2、新课的导入要新颖,要能引人入胜。如问题导入,图片导入,情景导入等。
3、重难点要突出。讲解重难点要详细、清晰,不可累赘。此环节要能展现出自己的特色。最好要有联系生活中的事件进行举例说明。
4、要学会利用学生间的互动,以增加学习气氛和兴趣。如小游戏,小组间的辩论赛,男女生对决赛等。
5、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视频截图、实物投影、自拍照片和自画图形等幻灯片的恰当运用,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课件用的比较到位,也比较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知识内化,提高课堂效率。
6、要学会实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课堂中要对学生多鼓励、赞扬、赞赏,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投入胆识更大。如“你真聪明!”“你讲得很有道理!”“说得很不错。”“你的想象力很丰富。“把掌声送给他!””等等。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任何一堂课,当我们深刻反思时,不免总是有一些不足和遗憾。我们的教学艺术也正是在这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通过这次观摩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新鲜事物,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深入的进行思考,把这些教学信息内化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篇三: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2011年10月11日至13日我有幸参加在桐城市实验中学举办的“安庆市2011年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与观摩”活动,观摩了来自全市各个地区的14位选手的精彩教学,活动中那些年轻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同时也带给我深深的思考。下面就这几天的听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首先参赛选手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精准把握。14位选手被分成两组分别在两天内进行授课,两天的课题分别是“命题与证明”和“全等三角形”。这两个课题从我个人感受觉得均以概念性学习和掌握居多,这类课题都不是很好上,掌握不好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但从听课的效果来看,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均被充分体现和调动了起来,使我觉得有一种从未踏足的全新的感觉。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多种评价方式都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参赛教师都十分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现实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其次对教材内容的熟练掌握和巧妙运用。这些参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十分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目的明确,教材运用灵活富有创造性。尤其是一些信息的搜集和利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非常乐意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尤其是桐城实验中学的方永老师,为了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他分别请了两组同学当堂进行男女生大pk,其过程是命题接龙和命题相互改写。最终以得分最高组为胜。这种课间活动的创设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参与度,使整个教学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教学效果明显。
通过听课,我感觉自己欠缺的地方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完整.如新课导入,问题思考,重难点讲解,新知巩固,当堂检测,课堂小结或学生收获,作业布置等。
2、新课的导入要新颖,要能引人入胜。如问题导入,图片导入,情景导入等。
3、重难点要突出。讲解重难点要详细、清晰,不可累赘。此环节要能展现出自己的特色。最好要有联系生活中的事件进行举例说明。
4、要学会利用学生间的互动,以增加学习气氛和兴趣。如小游戏,小组间的辩论赛,男女生对决赛等。
5、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视频截图、实物投影、自拍照片和自画图形等幻灯片的恰当运用,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课件用的比较到位,也比较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知识内化,提高课堂效率。
6、要学会实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课堂中要对学生多鼓励、赞扬、赞赏,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投入胆识更大。如“你真聪明!”“你讲得很有道理!”“说得很不错。”“你的想象力很丰富。“把掌声送给他!””等等。
7、教学语言要尽量亲和,形体语言要丰富准确,表情要开朗,特别在借班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走近学生,要能融入学生之中,不能远远地站在讲台上。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任何一堂课,当我们深刻反思时,不免总是有一些不足和遗憾。我们的教学艺术也正是在这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通过这次观摩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新鲜事物,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深入的进行思考,把这些教学信息内化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平定县第三实验小学 王子璇
今天我有幸观摩了郭素英、王有花的课堂,此次观摩学习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郭素英老师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这堂课中,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太阳城”超市引入新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容易的引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其次,结合例题中具体情境,分析得出单价、总价、数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单价×数量=总价;并从中引申出: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流畅、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最后,郭老师设计了既有新意,又有梯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当堂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王有花老师在讲授《加减混合》这节课时,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使学生迅速与老师拉近距离,投入到课堂中。在课堂开始时,王老师向学生们讲述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复习连加连减的运算,为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通过一个故事,王老师创设了有趣的学习情境把复习旧知和探究新知很好的衔接了起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动静结合地方式,使学生轻松且牢固地理解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观摩两位老师地课堂,我认识到,在教学时要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感到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让我领略了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