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贤文学习心得

时间:2019-05-12 15:1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修身贤文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修身贤文学习心得》。

第一篇:修身贤文学习心得

《修身贤文》学习心得

(一)通过网上视频《修身贤文》第一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学习,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指导价值有了更深刻、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我感触颇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不能被遗忘,优秀文化应该得到传承,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人们的素质就会慢慢提高。

一、“明明德”,尤为重。

《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我们李教授刻意将“亲民”和“止于至善”去掉,侧重讲解“明明德”,是为了突出“明明德”是《大学》三纲中的重中之重。其中,“大学”并非指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他指的是大人之学和大学问,“明明德”中第一个“明”是弘扬,彰显,第二个“明”是光明正大的意思,因此,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意思是,大学的理想,在彰显一个人光明的德行。我们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也讲到了“明明德”的重要性,阐述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点,核心是“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二、涵养人格,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获取力量。

视频中李教授说到,涵养人格有多种途径,然而最重要的途径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习近平主席在谈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说道:“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吸取营养,获取力量,赋予时代精神”。我们李教授也针对这段话作了详细的讲解,阐述了这段话的两个内在含义,即从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吸取营养及古为今用,并赋予时代精神,还用了“孝”的例子生动地表现出来。由此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百善孝为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李教授在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用了好几个例子来讲“孝”,确实,孝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甚至有时候,一个人只要孝敬父母就能当官。现如今,很多人就像李教授说的那样,给足了父母生活费就以为自己是孝敬了,而不去关心父母心理精神上的需求。同样的,并非自己富有了才能孝敬父母,“羊羔跪乳”的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年幼的羔羊为了报答父母,都是跪着哺乳的,连牧畜都知道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又如何明明德,如何行百善呢?

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朱晓晖,为了照顾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的父亲,辞掉工作,就为了照顾好父亲,为了给父亲治病,还欠下一身债,常年的操劳,使得41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她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传递给了很多人,很好的继承并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孝作为百善之根本,我们每个人都该用自己的行动和方式去孝敬父母,并将这种美德传递给身边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也就做到了明明德。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古人留给我们的物质,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过去,能完好保存下来的文物并不多,然而,精神和文化方面,却可以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并能够传承下去。之所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是因为它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智慧与实践的结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精神力量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很多国家都有影响,在古代,很多外来的使者前来中国学习。这不仅有益于树立我们民族自信心,对世界文化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如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天人合一”思想提供了准则,文化“和”的含义,对缓解矛盾有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也无不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

彰显弘扬美好的品德,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重要内容。

《修身贤文》学习心得

(二)看完贺老师的讲座视频,我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尽管有些内容比较深奥难懂,但我相信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对孔子的“仁”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次讲座总的来说,我还是有学到很多东西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文化所标榜的最高价值。据说,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了109次,关于“仁”的论述和对话也是非常多的。“仁”这种思想其实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孔子把“仁”视为儒学的思想核心,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孔子赋予“仁”以全新的文化内涵,使得儒家文化成为百家中最为璀璨的一支。其非常受统治者的重视,同时也非常受普通老百姓的认同。孔子主张的“亲亲,仁民,爱物”正是从爱自己的亲人推广到人民和物质,这种思想非常亲民,属于心理本质的一种“仁”

二、孔子的忠恕之道。

何为忠恕?“忠”是尽己之心,从自己出发,尽心竭力为人谋,“恕”是如人之心,发散出去,换位思考体谅别人。

有时候,要用“忠”的角度去理解孔子的“仁”,有时候,又要从“恕”的角度去理解。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话,也是很容易被曲解的一句话,在贺老师讲解之前,我理解的是不对的。这要从“恕”的角度去理解,其中“己所不欲”中的“不欲”是被动创设的,消极的。如贺老师所说,自己遭遇痛苦和不幸,不该把痛苦和不幸转移给别人,让别人痛苦。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芝加哥召开的全球伦理大会上,与会者正式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定位“金规则”。的确,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定位金规则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这句话不仅有助于造就一个和谐的社会,在治国理政和人际关系上也都通用。

另外,也有从“忠”的角度上去理解的“仁”,如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这里的“欲”跟前者不同,是主动创设的,积极的。总的来说,“忠”与“恕”相互辅助,构成了“仁”的理念。

三、“仁”的最高境界——克己复礼为仁。

一旦战胜了自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到了“礼”的规范上,天下就归于“仁”了。“礼”是一种行为规范,用来约束人们的,但如果一个人全凭自觉,不需要规范就符合“礼”,让心与外界的规范达到自然交融,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便是“仁”的终极目标。孔子“仁”的根本意义,就是把西周与春秋时期以“礼”为核心的文化奠基于仁的基础之上。孔子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句话阐述了“仁”跟“礼的关系”,“礼”代表秩序,而“仁”则为秩序的目的。

四、孔子之“仁”及其现实意义。

以“仁”为思想核心的孔子思想,当今国内外都出现了国学热。“仁”的本质是爱的情感,只有从仁出发,才能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亲人。所谓百善孝为先,“孝”的根据在“仁”,只有以“仁”为基础,才能摒除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社会差别,而产生一种对于他人的真诚的生命关怀。这一关怀是道德最为原始的力量,最基本的道德规则。“仁”应该落实到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上面,应该承认人的存在,尊重人的人格,具有明确的文化意识和行为。在现代,制度与规则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但是再完整再详细的规则制度都取代不了“仁”的规范作用,制度是底线,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而“仁”的规范作用更高层次,如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这并不犯法,但违背了社会道德。因此,“仁”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构建人文主义有着非常大的推力,处理各种事都有着积极的向导作用。

《修身贤文》学习心得

(三)通过冯教授讲座视频的学习,我对孔孟的儒学及其对国民性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原来对此一无所知的我,从中学到了很有用的东西。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对我国国民性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我来谈几点:

一、积极入世,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人魂的四个思潮中,有出世和入世两大类,冯教授说,在入世承担的两个思潮中,儒家以道德理想建构社会和人生更为典型。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厉害、关系、成败、对错等作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事实,顺其自然,不苛求完美,看淡。儒家鼓励人们积极入世,在现实生活当中,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进取心,努力证明自己,要有所作为。一个人的心慧只有经过生活的锤炼,不为名所牵绊,才会有真正的觉悟,才会获得一份欣然自适的豁达。对于置身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修身立业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吴伯雄说:“大学生一定要积极入世一定要体察社会、人民,而不是走入象牙塔。”是的,我们要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要多一份旷达,多一份淡泊。

二、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人民百姓的救心良药 如冯教授所说,孔子和孟子的时代,是充满战争的,社会非常动荡,这与生产力的发展相关,人们当时正步入铁器时代。当时社会风气相当不好,人们是互相利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买卖关系,人性不断堕落。当时,连君王秦始皇跟宰相李斯之间都是互相猜忌的,秦始皇身边的卫士又是作为多重间谍埋伏着,上至君臣,下至百姓,都在“堕落”着。孔子认为,要救世,先救心,因此从情感建构起救心救世的思想体系,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都是立足于仁的最本源最真实的情感。儒家思想内容丰富,有仁义礼智信等。一个人,不管是君王还是百姓,必有父母,也会有朋友,如何跟身边的人相处,如何对待他们,如何修身,儒家的思想都有提及,因此,儒家思想很容易被人接受。在联合国总部大厅里,还有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思想都不会过期,且不管何时何地都能用上。在当时,据说孔子还有着“三千弟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儒学深受人们喜欢。对当时的百姓来说,更是这种精神上的支柱。孔孟的儒学思想也不愧为“救心良药”

三、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跟知识理性、宗教信仰的异同。冯教授说,在西方,有以苏格拉底建起的用知识理性提高人们道德素质水平的体系。认为知识水平提高了,人的素质也会提高,但冯教授不以为然,并举出克林顿的例子,克林顿作为美国总统,其知识水平一定很高,但这样的人确是不懂得回报父母,孝敬父母的人,百善孝为先,不孝,如何干大事业? 还有就是用宗教信仰提高道德水平的思想体系,宗教信仰有积极面,因为他是善意的,引导人心向善,但他也有难处,一是对信仰外的群众无意义,二是违反了科学,三是强调神性,贬低人性。

而儒家建构的思想体系不同于知识理性,也不同于宗教信仰,但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信仰的一面。是在知识理性之间保持平衡且富有张力的。宗教是无我的,否定自我的,但儒家思想承认自我,承认他人,非常人性化,儒家的道德信念有永久意义,因为他是立足于人的最基本最真实的生活状况所形成的最真实的情感。

儒家思想有理性作底蕴,所以它不堕落,又有信仰作底蕴,所以不盲目。哥白尼在提出地球是圆的之后,被宗教信徒活活烧死,我国在孔孟儒学的影响下,我国国民性非常重视情的内在融合,接受外来文化,也不会发生宗教冲突;古哥伦比亚,分裂后,不再统一,但我国国民性非常宽容,分裂后也一定会统一。

孔孟的儒家思想使得我国国民性非常团结统一,尊老爱幼,宽容谦虚。其影响之深远,也将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代。

第二篇:修身贤文 观后感

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历数千年变化与磨砺至今仍经久不衰,关键在于他的兼容并蓄的胸襟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易经》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们要以大地般宽阔的胸襟承载万事万物,顺承天道。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但要从民族内部文化中汲取积极的营养,还要善于从外来文化中吸取可以滋养,健全我们人格的文明成果。‚士不可以不弘毅‛,‚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都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努力做到的。

除了儒家思想以外,道家思想给我们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还有禅宗,让我们走进自然,走进自己的内心,看清自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宁静之地。怎样做人,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未做事,先做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指向内心的,注重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大学》开篇也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又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自己健康人格的塑切记不能忽视自己思想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应该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德才兼备‛应是每一个大学生的精神追求。我们应当汲取的儒家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和为贵——和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把天人合一看作一个整体,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和谐有序,为此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德为基础,以礼为规范的德性思想体系,追求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此,最基本的和谐更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礼仪之道。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我们去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大,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逾挫逾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虽然看重生命,却绝不苟且偷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提出了‚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精神认为,当个体的生存与道德原则发生矛盾时,个体应舍弃生命来服从道德原则。这种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死亡观,是宏大刚强的气概,是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而这种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

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的学习态度——《论语》中孔子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涵盖多个方面。如在修身做人方面孔子教育他的弟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者。‛意思是看见道德高尚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讲道德的人就应当自己从内心反省一下,看一看有没有跟他一样的错误。

他还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就是说品德不加以修养,学问不勤于研究,听到符合道义的事,不能竭力去做,自己有缺点不能勇于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啊!孔子还曾非常严厉地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就是说犯了错误不立即加以改正,这才是最大的错误!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格的培育非常注重‚德‛的教育,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同时,亦重视‚智‛和‚美‛的教育。孔子说:‚智者不惑‛,‚智者利仁‛。孟子认为人之为人就在于有‚德慧术智‛。他们都将知识的获得同道德的完善统一起来。在中国古代教育家看来,‚美‛的培育也是构成完善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乐记》讲:‚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文化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也,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惟君子为能知乐。‛儒家的努力,在于将‚乐‛同‚礼‛、‚仁‛合为一体,进行系统的‚乐教‛、‚诗教‛。蔡元培在《美育与人生》中指出:人‚当着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至有‘杀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这是完全不由于知识的计较,而由于感情的陶养,就是不源于智育,而源于养育。但也应该看到,中国古代人格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即它将道德的完善视为人格追求的旨要,一切均以造就圣人型的‚完人‛作为理想目标。这种文化中心主义和道德至上的人格塑造模式,在现代社会应该被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的人格塑造模式所代替。在人格培育中,道德的养育是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应该克服人格取向上的片面性,不再重德轻才,重义轻利,重道轻器,重德性养成而不重物质财富的创造。要将青少年的人格塑造同市场经济的发展相结合,造就出能够给现代社会创造出无限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新型人才。另外,在人格塑造中,要克服人格权利上的单向性,不应该培养只是服从、屈从的具有奴性性格的人,而应该张扬人的权利。应该树立这样的信念: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完善和发展是群体完善发展的基础,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将这种人格的平等性与自觉追求人格的完善发展相统一,才能造就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才。

在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育中,美育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可以说,没有德育的养成,智育的培育就没有了根基;没有美育的陶冶,德、智的教育就不充分,不完善。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之目的,在陶治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诗、书、画、乐等等,可用以培育青少年的审美意识及艺术情趣。在这个基础上,美育教育、智育教育才会将青少年的人格追求引向更高的境界,引向真、善、美的和谐发展之中。而人格的完善,人的全面发展也就蕴含在其中。当代大学生应积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成为自尊独立、自强不息、宽容大度、懂得生活、充满情趣而又能够适应激烈的竞争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代大学生人格素养、人格精神的提高,是对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以中华文化熏陶的健全、健康的人格将使当代大学生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终生受益。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坎坷、动荡而巍然屹立于当今世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集体主义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维护国家社会整体;孝敬父母、关爱兄弟是维护家庭整体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重感性,重直觉,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深入骨子里的,中国人带着情感走进自然中去,和自然融为一体,我们的古典诗词是最抒情的艺术,对于当代大学生陶冶情操,怡养性情是大有帮助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重感性,重直觉,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深入骨子里的,中国人带着情感走进自然中去,和自然融为一体,我们的古典诗词是最抒情的艺术,对于当代大学生陶冶情操怡养性情是大有帮助的。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它不仅照亮了历史,照亮了人类,同时也为我们大学生的人格创造打下了基础,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继承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健全我们的人格尊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第三篇:仁者无敌--个人心得体会之修身贤文第二讲

仁者无敌

——个人心得体会之修身贤文第二讲

在视频中,老师从四个方面向我们诠释了孔子之“仁”的定义。第一,仁者爱人;第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第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四,克己复礼为仁。

我认为每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正因为如此,人就更加需要“仁”来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用一颗仁爱之心帮助别人,也许是这个人一生的财富,因为在别人获得雪中送炭的同时,你自己也收获了别人的拥护、支持与信任。而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弥足重要。同时,我觉得一个人品质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这个人的行为决定的。如果一个人不断“行善”,随着量的积累,必然“成仁”,最终受人敬重,得到好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不断“作恶”,随着量的积聚,必然“灭身”,甚至落得身败名裂。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总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我们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虽然不会马上让我们成为一个道德高尚、有所贡献的人,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不断地做好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最终会成为一个人品高尚的人。

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中,难免也会硬化自己的心灵,只愿独善其身,但古语都告诉我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吃亏是福。而有仁则更是福。仁不是懦弱的妥协,更不是政客用来拉拢人心的手段,他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是王者的气度。虽说汉高祖登基后也会狡兔死,走狗烹,但我还是无法忘怀他最初的仁义。他能从一介草民到一代天骄,全靠萧何、韩信等谋士的出谋划策。可追根究底,却也是因为他宽宏大度、仁厚爱人。他能洗耳恭听一个守门小吏的建议,更能谢绝民众的好意,愿意与大家同利,为人民谋永福。而这样的气度西楚霸王又怎有呢?一句话说:任何的过去的历史都是一部现代史。纵观全球,战争的发动者自己也焦头烂额,而能正确对待历史,以德报怨的国家反而能卧薪尝胆,一路直追。当我们唏嘘感叹这上下五千年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分久而合,合久又分的变数,我们便可以发现能一统天下、民心所向的都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这不是偶然,不仅根深蒂固的儒家之仁告诉他们,也是前人成败警醒着他们:仁者无敌。不然齐桓公就不会不计管仲那一箭之仇,反而让他辅佐社稷。刘备就不会有如此的耐性三请诸葛亮出庐。仁有水一样的胸怀,海纳百川,包容万物,自然也可容纳别人的考验或恶意,因为任何的污泥浊水在水的荡涤下都能恢复明澈。

谈及“仁”让我想起了林肯总统对政敌的态度。一个朋友对他说:“你不应对他们这么好,你应消灭他们。”林肯却只是笑着说:“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我不就消灭了我的敌人?”就是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使我受益匪浅,一语中地,拥有了宽容,公开的敌人也会成为潜在的朋友,而少了仁慈,再坚固的友谊也会风化,消失殆尽,这真可谓是“仁者无敌”!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 24.古今贤文1 修身篇

24.古今贤文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古人如何修身养性、规范言行举止的。2.学会认识、会读本课的7个生字。3.理解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学重点:理解贤文的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懂得修身、保健的道理。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班班通。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古今贤文修身篇音频资料,提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生答师结,师:今天我们学习《古今贤文》,了解古人是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修身养性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解决本节课生字词:

墨(mò)戒(jiè)逆(nì)寝(qǐn)锻(duàn)炼(liàn)腐(fǔ)读准这些字的读音:前鼻音“寝 锻 练”。指导写生字:戒(提示不要忘记写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修身篇》讲了如何修身养性?《保健篇》主要讲了如何保健身体?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修身篇》告诉我们要多结交好的朋友,要有自知之明,要学会借鉴别人,有错就改,多听忠言劝告。

《保健篇》告诉我们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经常锻炼身体,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修身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怎么理解这句话? 朱:朱砂,红色的颜料; 赤:红色 该条成语出自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意思是挨着什么人学什么,靠着朱砂会变红,靠着墨的会变黑。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2)“梅贵高洁,人贵自知。”告诉我们什么?

梅花的可贵之处在于的它的高贵气节,人的可贵之举在于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判断。

(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执行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明了什么道理?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把别人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的是非成败,自己可以反思借鉴。

(4)这一自然段,说明了几个意思?

①多多结交好人做朋友。②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优缺点。③学习借鉴别人,有利于自己,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什么意思? 孰:谁; 加:加以; 勉:勉励

人不是圣人,怎能做事没有错误呢?假使有了错误就及时改正,没有错误也要谦虚不断勉励自己。

(2)“见微者著,防微杜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说什么?

微:微小、细微; 著:结果; 杜:杜绝; 渐:萌芽、刚开始的状态;戒:警戒;

要善于发现错误的苗头,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知道的就没有不说的,说的就会全部说出。说的人没有过错,但是听的人要引以为戒。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说明什么道理? 苦口的药虽然让人难以下咽,但却有利于自己痊愈;逆耳的话虽然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规范一言一行,使我们更快进步。让我们多听进一些不动听,但是有利于我们的话,告诫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四、课堂小结。

第五篇:增广贤文读后感

《增广贤文》读后感

曙光学校 六一班 焦瑞洁 辅导老师:闫敏 今年暑假,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是:家长自主布置一项作业。妈妈看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她变魔法似地拿出一本书,笑眯眯地说:“今年暑假,除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再把《增广贤文》背一下。”还未来得及享受放假的喜悦,我就被老妈那“轻松”的话语一下子打到了无底深渊,噢,我可怜的暑假!又被老妈控制了。从此,每天晚上背两节成了我的晚课,刚开始我背得很不情愿,但越接触越喜欢,越接触越觉得它有韵味、有意义。《增广贤文》不但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故事生动有趣,以格言的形式讲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本书被人们奉为“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法宝,交际的妙术,治家的秘诀”。

读着这本书我明白了如何为人处世, 例如:“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这本书还时时提醒我要珍惜时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看着这一句又一句的格言警句,我心惊肉跳。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之间我们已经升入六年级了。想想再有一年就要告别亲爱的老师,结束六年的小学生活,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当然,《增广贤文》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仅这些,还有很多很多 道理,虽然我已读过很多遍,甚至还背会了许多节,但仍然百看不厌、情有独钟。所以我要感谢妈妈让我读这本书!安阳市曙光小学篇二:增广贤文读后感

增广贤文读后感

《增广贤文》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其内在的逻辑。《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事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书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增广贤文》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增广贤文》这本书,它是一部经典的蒙学读物。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以及严谨治学等多个方面。

书中“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时必须下苦功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故事讲的是,秦始皇当上国君后,吕不韦做宰相。吕不韦和门客写了一本《吕氏春秋》的书。因为这本书内容广泛,为了使这本书写的更加完善,吕不韦下令说:“谁要能在这本书中增加或减少一个字就可以获得1000两黄金的赏赐。”

“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条心,无钱堪买针。这就话的意思是说:两个人如果是一条心,就能够挣到买黄金的钱;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眼,那就连买一根针的钱的钱也赚不到。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国王临死前,交个他的儿子们一支箭,让它们折断,儿子们很轻松的就折断了。接着,又交给他们一把箭。他的儿子们用尽了全力也折不断。老国王就问他们明白了什么?儿子们点点头。国王去世后,他的儿子们团结一心,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这本书里记载的民间谚语、古圣先贤的名言、文化典籍中的佳句。使我明白了艰苦朴素、勤奋努力、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从小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的传统,好好学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富强而努力。篇三:增广贤文读后感

《增广贤文》读后感

在炎热的暑假中,我走马观花看了几本书,其中《增广贤文》是印象最为深刻的,这也是源于女儿的缘故。

假期中,我随意翻了下这本彩色注音版的《增广贤文》,忽然发现其中有很多熟悉的句子,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原来这些谚语、佳句是出自这本书。再一细看,有古汉语专家对每句原文的注释和对重点、难点字词的解析,还有轻松有趣的经典故事,如庖丁解牛、破釜沉舟、岳母刺字等。女儿要升三年级了,这本书值得一读,但女儿对此书是毫无兴趣的,我只好“陪读”。在认真读完之后,觉得很有意义。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极有影响力的读本,其内容涉及到珍惜时间、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修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其中书里的一些精辟的格言警句来自古代文化典籍或来源民间的俚谚俗语,是对历代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还有许多格言至今仍广为流传,被人们奉为“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法宝,交际的妙术,治家的秘诀”。

《增广贤文》中的许多格言警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这些格言警句都蕴藏着前人丰富的智慧和对后人的谆谆教诲。如教导我们要勤学惜时的句子: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等,这些都表达了时间过得很快,告诉我们要从小就要努力学习,趁早珍惜时间,莫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开卷有益,只有用书籍充实我们的头脑,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财富。

对于我们来说,修身处世篇中的佳句如责人之心责己,恕人之心恕人、积德若为山,容忍须学海等等,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交往方面受益匪浅:遇事学会冷静,胸怀宽广,不谈论别人是非,钱财取之有道,做人光明磊落,有良好的道德品行,才是有德行的君子。同样在工作中,如果有了好的品行和修养,就能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工作顺利开展。书中许多的句子也充满了人生哲理,如:大厦千间,夜眠八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如果我们的心态摆正了,就不会有很多的烦恼。

当然,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书中有些内容只适于当时社会现状,如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言轻莫劝人等等。书中还有反映封建伦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苟且偷安等思想的句子,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阅读时采取批判的态度,吸取精华,弃其糟泊,古为今用,传承经典。

《增广贤文》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慢慢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昔时贤文,诲汝谆谆”,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它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再读,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下载修身贤文学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修身贤文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今贤文全文及解释专题

    古今贤文 古今贤文 .................................................................................................................... 2 立 志 篇 ....................

    增广贤文读后感

    增广贤文读后感(15篇) 增广贤文读后感1 我读了《增广贤文》这部书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些道理让我明白了怎样努力学习,珍惜时间……这本书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循循善诱;又如春雨点点,......

    《增广贤文》教案

    《增广贤文》教案第一讲(1-20)目的和要求:学习《增广贤文》1-20句。理解这些句子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对这些句子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诵读《增广贤文》1-20句。......

    《增广贤文》读后感

    《增广贤文》读后感《增广贤文》读后感 篇1快开学时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增广贤文》,虽然到此刻我还没有看完,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其中,里面有四句话让我牢记在心:“一年之计......

    增广贤文读书笔记

    增广贤文读书笔记15篇 增广贤文读书笔记1 在假期里,我读完了一本书,名字叫《增广贤文》。这本书有原文赏析、故事链接、精美的插图和注释、解说。《增广贤文》这本书是用很多......

    《增广贤文》教案

    《增广贤文》教学计划 陈年春 一、背景情况: 在学校开设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有利于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七年级开设《增广贤文》,进一步丰富校本课程内容。同时大力开展......

    增广贤文教案. doc

    《增广贤文》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这些句子包含的深刻哲理。 2、培养学生对这些句子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3、诵读熟练,感受国学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这些......

    《增广贤文》教案

    《增广贤文》教案 第一讲(1-20) 目的和要求:学习《增广贤文》1-20句。理解这些句子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对这些句子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诵读《增广贤文》1-2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