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用思维导图背诵课文解读
10倍速课文背诵法
用思维导图背诵课文的步骤
用思维导图背诵课文,可分成四个步骤:识图、复述、记忆图和背诵课文。
第一步为识图。首先结合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该思维导图的布局,弄清图中每个区域和课文段落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观察图中的关键图符(关键图符一般是用粗线画的)。最后沿着曲线来移动视线,在脑海中复现课文的全貌。
识图后即可复述课文。刚开始时,可使用带有文字的思维导图,以便熟悉文字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尽快进入左、右脑并用的状态。在对这种图文对应关系比较熟悉后,再根据不标注文字的纯思维导图复述。也可在纯思维导图上添加一些你认为重要的关键词,或者修改这个图标或图形(例如,改变线条或图标的颜色),使之更符合你的思维习惯。对于比较复杂的课文或大型的思维导图(例如对话型课文的思维导图),或假如你的学习目的不是完全背诵,那么能够根据纯思维导图复述就可以了。实际上,这一步已接近于完全背诵了。
经过识图和若干次复述后,思维导图的脉络走向就比较清楚和熟悉了。此时,即可记忆图了。首先,从整幅图中剥离出图像的框架(即图形的关键图符及其位置和大概关系),在脑海中浮现这个框架并逐渐细化,从整体上把握这个图形。然后训练自己的想象力:如果没有曲线,这个图会怎么样;如果只有关键图符,这个图又怎么样;加入文字后又怎么样。最后当你闭上眼睛时能比较清晰地浮现出这幅图像时,记忆图就完成了。注意;这个过程就是在训练你的右脑!
第四步是背诵课文。一边回想图像,一边发出声音来背诵课文,背不下来时可以看看图形。当背得一字不差时,便大功告成了!
上述四个步骤可以互相交叉和反复进行。短课文一般经过几个来回就能背诵下来。对于特别长的课文,要遵循“总体把握,局部突破”的原则。如果要求不高,记忆图时可以马虎一点,甚至跳过。看着思维导图或不带文字的纯思维导图,能流利地复述课文就可以了。经过多次复述课文,对思维导图较为熟悉后,记忆便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也可以把各个局部先背下来,然后贯通背诵。
下面我们就以高尔基的名作《海燕》这篇课文为例,给出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背诵课文的方法。
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
一会翅膀碰着海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它叫喊着,──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感到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呻吟着,──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愚蠢的企鹅,畏缩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峭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压下来;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空中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啸着,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着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水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一边大笑,它一边高叫„„它笑那些乌云,它为欢乐而高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风在狂吼„„雷在轰响„„
一堆堆的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闪电的影子,像一条条的火舌,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之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待上图记熟后,可参考下图背诵课文。
一般讲,经过用几十幅思维导图训练之后,你的右脑潜能就被逐渐开发出来了。那时,你的想象力和对事物全局的控制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你就能体会到创作思维导图的诀窍,并将思维导图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中。
多行为表现:
(1)、成倍提高您的学习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
(2)、激发您的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
(3)、让您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并使您将能够达到众多您想达到的目标,包括: 快速的记笔记,顺利通过考试,轻松的表达沟通、演讲、写作、管理等等!
(4)、让您具有超人的学习能力,向您喜欢的优秀人物学习,并超越您的偶像和对手。
(5)、让您尽快掌握思维导图这个能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它能同时让您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象,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它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帮助您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地思维,让您的大脑最佳表现。
四、思维导图适应于应用的领域
从思维导图的特点及作用来看,它可以用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任何一个领域里。
1、作为个人:计划,项目管理,沟通,组织,分析解决问题等;
2、作为学习者:记忆,笔记,写报告,写论文,做演讲,考试,思考,集中注意力等;
3、作为职业人士:计划,沟通,项目管理,组织,会议,培训,谈判,面试,评估,掀起头脑风暴等。
所有这些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您的效率,增强思考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以及提升您的注意力和工作乐趣。
【思维导图应用指导】
如何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
简单归纳起来,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的技巧主要分为两类:准备及应用。在以下各篇中,共有8个阶段。为方便查找起见,各阶段总结如下,都附有推荐的限制时间。
准备: 浏览——制作一个中央图象(10分钟)设定时间和总量目标(5分钟)把对该话题现存的知识用思维导图画下来(10分钟)给目标下个定义并用思维导图画出来(5分钟)
应用: 总述——加上主要的思维导图主干
预览——第一级及第二级 内视——把思维导图的细节加上去
复习——完成思维导图
准备:
l 浏览(10分钟)
详细阅读一本书之前,首先要大致浏览一下全书。最好的办法是先看看封面和背页,再看看目录,然后翻动全书几次,把握住对全书的“感觉”。
然后取一张大纸,或者用一张思维导图专用纸,画一个中央图,把书的主题或者书名总结上去。如果书的封面和内页里有特别引人注目的彩色图象,不妨使用这个图象。如果你对会从中央图象发散出去的主干有非常合理的把握,不妨同时画上主干。它们经常是与全书的主要篇章或者章节相符合的,也符合你阅读该书的目的。
在开始制作思维导图的早期阶段,你是在给自己的大脑一个中心的焦点和基本的结构,在这个框架里面,它可以把所有从研究这本书得来的全部信息综合起来。设定时间和总量目标(5分钟)
根据你的学习目标,根据该书的内容和困难水平,和你已经具有的知识总量,决定你将花在本书全部任务上的全部时间,以及每个学习期间所包含的内容。把对该话题现存的知识用思维导图画下来(10分钟)
现在,扔下书本和你刚画的息维导图,拿过几张纸来,以尽量快的速度画一张速射思维导图,把你对于即将去研究的课题已有的知识画出来。这包括你在前面翻阅本书时得到的任何信息,加上总体的知识,或者在你的一生中得到的所有与该课题有关的任何信息。
大部分人都很高兴而且很惊讶地发现,他们对一些课题已经具备的知识比他们预想的多得多。这个练习还能把合适的联想或者“铁锚架”带到大脑的表层来,并让它按照你正在研究的话题的方向运动下去,因而显示出很大的用途。它还可以让你看出自己知识领域里的强项和弱项,让你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是需要进一步弥补的。给目标下个定义并用思维导图画出来(5分钟)
在这个阶段,你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在刚刚完成的知识思维导图上增加一些内容,或者重新拿一张新纸,再做一次快速思维导图速射,说明你学习本书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一些具体的问题,你希望得到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是你希望知道的更多的有关知识,或者是你希望获取的某些技巧。
按照这种方式把目标用思维导图画出来,会极大地增大眼睛/大脑系统把它碰到的一些与目标相关的信息登记下来的可能性。实际上,目标思维导图起一种“胃口”的作用,它会自然而然地刺激你的研究。跟一个几天没有吃饭的人会整天想着吃东西一样,好的预备性思维导图会增大你对知识的“渴望”。
应用(根据研究的材料决定时间长度)
5—8总述、预览、内视和复习
准备完毕后,你就可以开始在四个水平上进行的阅读了——总述、预览、内视和复习—这样水平上的阅读会把你带入该书更深的层次。这些阶段的细节情况见第21章集体思维导图家庭学习。
这时,你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做思维导图;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做一些标记,并在事后完成思维导图。这些办法都同样有效——你所选择的无非是根据个人偏好而要的方法,或者也许根据这本书是否归你个人所有而决定。
一边读一边做思维导图就好像与书的作者进行持续的“对话”,在书往前进展的时候会反映出知识的展开模式。不断扩大的思维导图也会让你注意到理解水平,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注意力。
事后画思维导图有一个长处,即你只在掌握理解了全书内容,和部分内容与彼此的关系后才开始做。你的思维导图因此就会更为全面,更有一个核心,也不太可能需要修改。
不管选择哪一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目标不是简单地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复制作者的思想。它是要根据你自己的知识、理解力、解释和具体目标来组织和综合他或她的思想。你的思维导图应该能够理想地包括你自己的评论、想法以及从刚刚读到的东西里得到的创造性的理解。用不同的颜色或者代码会让你自己对该图的贡献与作者的思想区分开来。
根据讲座/录相带/计算机/电影做思维导图
这跟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差不多,只是,你会处于线性讲座或者宣读的影响之下,不能随意地指向材料的任何部分。
因为这个原因,要尽量快速地从总体上概览一下讲题。讲座、录像或者电影开始以前,你可以画一个中央图形和尽量多的主干(大部分好的讲座者都很高兴有人对其主题感兴趣,并乐意为你提供一张讲座预览,其中有所涉及的主要问题)。
还有,开始之前,如果环境许可,你可以做一个两分钟的思维导图速射,把你对该讲题的现存知识画出来,以便让大脑准备好吸纳新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进,你可以在原来的思维导图上增加新的信息和想法,只要这些东西看上去很合适就可以了,如果需要的话,你还可以调整基本的结构。如对一本书作思维导图一样,你总可以把自己的评论以及想法增加上去,作为对讲座者的反应。
复习思维导图笔记
记完了思维导图笔记以后,应该定期复习所记内容,以保持理解力和对所学东西的记忆。下面是一些要点:
对于一个小时的学习内容.最佳的复习间隔和每次的时间限制如下所示:
10分钟后——复习10分钟
24小时后——复习2-4分钟
1周后——复习2分钟
1月后——复习2分钟
6个月后——复习2分钟
1年后——复习2分钟
这道信息从此就进人长效记忆并存储起来。
与其每次复习时把原图看一遍,不如把尚记得的内容再次快速地做一次速射思维导图。这证明你可以在不借助任何东西的情况下记住所学的东西。你可再次回过头来看原图进行检查,调整一下不符合的地方,并强化任何回忆不恰当或回忆模糊的地方。
创造大师级思维导图
如果你所学的是一门课时很长的课程,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画一张很大的大师级思维导图,里面要反映主要的章节、课题、理论和有关这个课题的主要人物及事件。每次读书或者听讲座之前,你都可以把任何主要的新想法加人到大师级思维导图里面去,这样就可以把内在知识不断增长的网络用外部镜象表达出来。第27章中的多用途大师级思维导图列出了处理一个管理上的紧急事件的办法!
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和大师级思维导图的益处它们让你能够在所有时间内保持对知识“图景”的整体展望,因而可以给予你一种平衡,并对所学课题有整体的全面理解。它们比线性笔记少占许多篇幅。10到100页的线性课文可以总结到一张思维导图里面去。
它们使你的大脑有一个焦点和结构,你可以在里面把任何课题的知识综合起来。它们会增强大脑对于知识的“渴望”。
它们允许你把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与书籍、讲座或者宣讲中表达出来的思想联系起来。它们复习起来的效果和效率都大得多。
它们会强化你对一些书本、讲座和报告的记忆力及理解,使你能够在任何学习课程中出类拔萃。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用思维导图做时间管理
用思维导图做时间管理,效果杠杠的!
思维导图 使用技巧, 思维导图,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是在工作中,都是十分常见的。时间管理就是提前规划,采用一定的工具来引导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优秀的时间管理者,能够安排自己或他人迅速适应工作量上的重大调整,并能重新确定工作的先后顺序。而糟糕的时间管理者,很少甚至不曾花时间去规划未来的任务,只是更倾向于邻近的任务。这样的情况,往往会令他们难以处理接踵而来的工作,不能高效率地处理事务。
显然,时间管理应该是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而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管理工具,再搭配以下方法进行改变,或许你就会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时间管理的三大方法
时间“四象”法
该理论是由美国的一位管理学家提出,人们可以按照工作的重要和紧急程度,将任务划分成四个象限。
①紧急且重要:必须马上行动去做,例如抢险救灾。
②紧急但不重要:可以按照需求,决定是否去做。比如有人打麻将“三缺一”紧急约你的情况。③重要但不紧急:只要有时间,就应该当成紧急的事情去完成。例如自我学习、做工作总结等。
④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可以等到空闲无聊的时候来做。比如看电影、逛街。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简易的方法,它的工作方式是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并设置25分钟的时间。在这25分钟时间里,不能做与该事情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间结束。每完成一次,休息5分钟;每完成4次,会有额外的休息时间。
番茄工作法确实能够提升工作效率,特别适合拖延症患者。另外,番茄工作法还能减轻时间焦虑、提升个人注意力。每当完成一个任务,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思维导图法 思维导图法实际上是“备忘录法”和“计划法”的结合。用亿图免费思维导图软件创建计划清单,提前规划未来将要做的事项。
运用思维导图做计划具有两大优势,其一是整体感强,其二是调整起来非常方便。软件自带的上万种图标可以标注任务的属性,让操作者理解起来更方便。明确的工作目标,犹如看清前进的道路,不会再感到迷茫和懒散。
第三篇: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解读语文
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解读语文 推动我践行图解语文的一个信念
21世纪是以终身学习为典型特征的学习型社会。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要在学校里学到将来所需的每一种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的,学生必须在具备阅读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前提下,努力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学会如何学习(learn how to learn),这将比学会事实(learn to know)更为重要。
随着国内外对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科学以及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多个研究领域的成果启示我们: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所要培养的语文素养,既是语言素质,又是思维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学生的思维素质和语言素质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因为语文学科既是一门语言学科,又是一门思维学科,要培养学生提高读写能力,就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以语言为工具表达思维结果的本领,才能学好语文和其他学科,才能更好地创造和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这一个信念推动着我教学生以思维导图解读语文,我清晰地认识到:
儿童的发展需要关注
知识会生长,开发智慧的大脑更需要关注儿童成长的环境和关注儿童汲取知识过程的方法。18世纪中后期,启蒙运动旗手卢梭以自然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要求教育内容、方法以及儿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都必须适合儿童自然发展的进程,教师应当成为自然的有理性的助手,为儿童的自然发展创造条件。20世纪,被认为是“儿童世纪的代表”——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的儿童理论认为:“教育并非老师做了什么,而是人类自身自然发展的结果。他不是通过聆听词汇得到的,而是通过儿童在他们特定的环境内汲取经验而得到的。”许多语言学家都说:“儿童期的语言是长出来的。”这一儿童发展的重大发现,不但对学前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小学教育也有了巨大的冲击。儿童能够自然吸收知识的发现为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使整个有关教育的理念发生了变化,指明了一个新的教育发展方向:向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帮助,向儿童的心理吸收能力提供帮助,并提高儿童的这种潜能。近30多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学生通过教师教而学得的知识只有10%~20%,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得的。正可谓:“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2003年,梁军曾用微分方程建立了一个描述讲课过程的数学动态模型,用数学方法阐明显著影响学生课堂知识吸收率的各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分析了提高课堂知识吸收率的实施方法及理论依据,研究结论是:课堂知识的容量的大小,与学生的素质和理解方法、课堂教学的实施的内在关系密切。尽量减少学生未能吸收而流失掉的部分知识,提高学生课堂知识的吸收率,就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与学的调控过程中,传统教学使教与学二者保持思维的同步,这种“只管耕耘,不管收获”的做法是不对的。
随着对大脑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还发现,大脑的潜能十分丰富,传统主流的左脑型思维弊端日益明显,早已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因此,促进开发全脑,促进左右脑平衡的时代即将来临。一定要培养“善学者”
中国古代教学论著《学记》中有言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怒之。”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往往不用老师多花精力,自己就可以获益良多,并且知道这是老师的功劳并感谢老师;而不善学习的人,即使老师花费了很大的气力,自己却获益很少还埋怨老师,认为是老师没教好。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是一种用脑的艺术,只有立足于学生学的学法,服务于学生学的教法,能够令学生自己有效地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组织规律,才能学得好。如果我们继续沿袭单纯的传承知识的传统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发现的创新精神,在改善人类的未来这个任务上,我们就不可能再看到有丝毫的希望。因为,如果个性化的具独立性的思维发展落空了,传授知识还有什么意义呢?故此,我们看到:只有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才能使学生成为“师”半功倍的“善学者”。这样学生才会自动自觉地学习,既学得轻松,又学得投入。学会学习更重要
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对欧美、亚洲等地区的总共34个国家的3万余名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闻记者能力的国际性对比,结果美国孩子阅读能力的平均得分名列榜首。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写作测试中,美国孩子的表现就不如英国、德国、中国等东西方国家的同龄孩子,而在外语测试(包括阅读和写作)中,美国孩子的平均得分甚至还远远低于许多不发达国家的同龄孩子。测试结果表明美国孩子虽然有超强的阅读能力,但也不能保证同时拥有同样超强的写作能力。
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生素养评价项目(PISA)评价中,把阅读素养定义为“理解、运用和反思文章的能力,阅读是以增加个人的知识,使其能够达到普通教育目标,开发个人的潜能,促进个人参与社会活动为目的的”。PISA的评价结果表明,表现优秀的学生一般都是能自主学习的学生,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计划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而不是等待教师“喂”给他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国际视野下的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的思维方法的指引,从而为所有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为增强个人创造性和推动个体得到终生发展做好准备。国际性的调查评价,为衡量各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的效益提供一个外部的参考视角,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引发了一些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我相信:图解语文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认为我们有必要从思想理念上革新我们的语文读写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写作时,能参照思维导图来进行思考,学会以图的形式来显化读写思维的过程,自主掌握各种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思维导图的形象性、层次性、关联性和可扩展性,能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可视化和直观化,它更适合文科教学中辅助学生发挥想象力,让隐性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对于基础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来说,思维导图为教学改革提供一种直观、有效、可操作的新途径。在平时的语文读写训练中,以引导思维作为培养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切入点,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读写思考的指引,能在阅读中,提升思维的技巧,启迪学生大胆发现,激发探求和学习、吸收读写知识的热情,提高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在写作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不让一闪而过的灵感跑掉,让每一朵闪现的思想火花都能燃起熊熊的烈火。思维导图能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读写教育。
把思维导图引进语文教学实践,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逐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其养成自主探究新知的自学习惯,这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你也会从图解语文中体会到遵从孩子本性的幸福
当人类意识到可以把内心的“精神图谱”外化出来,发展的速度就变得很快了。最开始的一些标记演变成图画,从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洞穴壁画开始。随着文明的发展,图画又缩减成了符号,然后又变成有顺序的字母和笔画,如汉字或埃及楔形文字。
我们采用了字、句、逻辑和数字作为文明的基石,但却使我们的大脑使用的表达方式越发变得单一化了。实际上,我们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达芬奇曾经说过:“虽然在选材上诗人也有和画家一样的广阔的范围,诗人的作品却比不上绘画那样使人满意,因为诗人企图用文字来再现形状,动作和景致,画家却直接用这些事物的准确形象来再造他们„„毫无疑问,绘画在效用和美方面都远远胜过诗,在所产生的快感方面也是如此。”(《笔记》)因此,倘若教会孩子文字和绘图结合地进行思考,必然会使原来仅能作为视觉艺术的图画变得有更直接、强烈、迅速的审美效果和指导作用。孩子与生俱来就有画图吸收知识的心理
根据心理分析专家剖析,不同年龄的孩子,都具有不同的从画图中的吸收知识的心理。1岁孩子:紧跟着会说话的前后开始会画图,只须等腕臂能自由活动,能好好把握蜡笔,就会开始描绘。这一时期的图画叫“乱画”,又叫“乐画”,儿童是边乐边画的。2岁孩子:会为自己的图画命名。
3岁孩子:会事先决定要画什么了才去画,虽未必能画出所预定的东西,而且会较快改画相似物的形状,也有先不论画什么,画成才像什么说什么的。这让人感受到智能和图画是有一定关系的。一般的,较早能造形的孩子智能发展要快,当然此时不会画的孩子也有智能很高的。
4岁孩子:可以说都会替自己的画命名,但多需孩子本身说明,否则旁人就无法理解,不过这些画在孩子认为已很清楚了。
例如,四岁孩子这时期的特征是不画所看到的,只画所知道的东西(图1-1,图中小文字为家长对孩子自己解释所画内容的简要记录)。
图1-1画所知道的东西
孩子在绘画中自由表现自己,不拘束于画什么形状,如果形状弄不好,就以颜色表达感情,或只画线条(图1-2),但这也比我们灌输的图画要有个性,有姿彩。
图1-2以颜色表达感情或只画线条
图1-3最深刻的场面
5~6岁的孩子:所画的大多是一幅图画故事,而不是一瞬间的情景,是希望把某一段时间的经过表现在一张画上。所以他们画出经历过的事情或听过的故事的内容,有的孩子会画经历中最深刻的场面或整个故事,有的孩子则杂乱地画几个场面在一堆(图1-3和彩图4)。6~8岁的孩子,是上小学阶段,特别到了9~11岁儿童期后期,读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发展在这时期有个飞跃期,因为其大脑内部结构此时已进一步复杂化,功能日趋完善,逐渐成熟。研究发现:大脑发育速度最快是在10~12岁,脑重已与成人相当。这一时期的思维习惯、思维发展水平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人日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蒙台梭利在所著的《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儿童有一种能够吸收知识的心理,他们能够自己教自己。例: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能自如模仿其生长环境的语言,在没有专门教授的情况下,也能渐渐学会自如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而对于成人来说,学会一种语言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智力成就。
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这种联系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先后秩序展开的。但皮亚杰谈论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时说过:儿童是很少有系统性的,他的思想联系不足,演绎不够,总的来说缺乏避免矛盾的需要,倾向于判断的平面状态而不是加以综合,满足于混合性的图式而不加分析。换句话说,儿童思维更接近于同时出于行动和幻想的定势的总和,离系统的和有意识的成人思维较远。为此,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回到原点”,遵从孩子思维存在系统性不足的特点,充分发挥孩子与生俱来的喜爱画图记事等吸收知识的特性,尝试借助绘制思维导图的外部动作作为展开思维活动的辅助手段,帮助孩子全方位展开阅读理解和分析,引导其进行系统思考,让孩子借助思维导图来深入领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框架,化复杂烦琐的认识过程为简简单单的画图过程,简单得像幼儿时代的“边乐边画”,让孩子更容易、更直观地从思维导图中发现和理解,形成良好的语感。
当你也让孩子用上思维导图来辅助学习语文,你必定也会从图解语文中体会到遵从孩子本性的那一种幸福感!
思维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说,人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以至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等许多方面,都由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
孩子儿童时期养成的思维习惯,会影响其一生。因为思维习惯一旦养成,便会形成定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对学习、工作、生活当中的思考方式起到永久性的作用。
人类本身就具有某些“特异功能”——通过知识内化的过程去产生新的知识,并且能够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人的年龄越小,思维定势越少,越是培养这种“特异功能”的最佳时机,越是容易培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正如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贝尔纳所说的:“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当制作思维导图成为一种自然的思维习惯时,它会使人把它随心所欲地应用于所需要运用的各种地方。从此,拒绝肤浅的思考,开拓出阅读和写作的多向性思维空间,引导出提高阅读写作水平的新方式。应用思维导图是帮助孩子构建新思想的简单方法,从小使用思维导图,是符合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的,它开启孩子学习语文的原动力,帮助孩子形成这种能造就他们走向成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让孩子将来的学习后劲十足。
学习语文和发展思维息息相关
学习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学习语文不是仅以学教材语言所表述的内容为目的的,也不是仅为了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的,学习语文还为了学习语言的形式,学习怎样组好词,怎么写好句,以及怎么遣词造句记叙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感悟,表明自己的理解,表白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思维结果„„简而言之,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学习欣赏语言和运用语言。
但是阅读中,学生如何表达言语理解中的相关信息?这是一个非常古老但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热点问题。目前不少学生,读课文仍然只有认得字词的感觉,所有的词句在学生眼里只是一个一个没有联系意义的单位。这样的感觉即使在教师很精心地讲解、教导下读懂了,换一篇同样类型的文章,学生还是会读不懂。如何解决学生阅读读不懂的问题呢?还有学生作文中仍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如何交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笔记本”,以便学生自主地、大量地阅读和储存管理读写知识呢?如何交给学生一个可操作的步骤,让学生能自主搭建阅读和写作的“脚手架”呢?
对此我提出:以应用思维导图引导思维作为切入点,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因为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有着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所以学习语文和发展思维息息相关。
语言是一种信息载体,是用于传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语言不是一般的信号,而是由语词信号所构成的体系,这种语词信号体系是和思维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具有指谓性和交际性。人们靠思维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靠思维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靠思维来形成思想。任何思想都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但是人们要把进行思维活动的结果——思想记载下来,传达给别人,就必须依靠语言。事实上,整个思维过程就是使用语言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在大脑思考的时候,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总和思维密切联系着,二者的关系如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思维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语言也不能离开思维而存在。没有语言,思维就会失去凭借,思想也就没有物质载体;然而没有思维,思想就无从产生,也就不可能有语言交际和表达。
语言和思维的这种密切关系,又决定了对语言的阅读能力。运用语言来写作的能力的培养,都与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必然会推动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能力的发展。
中英对照的发现
尽管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特点,但作为母语教育,也有相通之处。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有利于用全球视野观照和展望我国的语文教育。
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创了思维导图(Mind Maps),他所定义的思维导图主要是由一个中央关键词,向周围发散分枝的树状图。而且,分枝连线上一般没有顺序编号(本文在应用思维导图过程中,为了更清晰记录阅读理解过程或整理写作思路的需要,常常在连线上标序号,或通过箭头来为思维导图的连线指示方向)。
图1-4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
例如: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弄清楚记事文写作必须交代的内容,托尼·巴赞所说的思维导图是这样的,当他需要学生把握叙事要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时,就以彩色的思维导图呈现(图1-4和彩图5)。
又如:教学生学习写书信时,我们以写作提纲的方式,主要可以列出以下几条: 书信包括称呼、正文、结束语、署名、日期等部分。其中要求: 1.先称呼收信人。如一般书信,是与亲戚或朋友之间平常往来的书信,可称呼亲爱的××(姓名);如果是正式的书信,如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证明信等专门书信,则称呼××先生(小姐)等;
2.正文部分,先写好问候语,再写要告诉对方的事情,事情要交代得清楚具体:要交代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等;
3.如果是回信,要先写明来信收到,并对来信的有关事项作出回答、解释或对未明问题作询问,写明回应的目的;
4.结束语,正式的专门书信写“此致/敬礼”,非正式的根据自己与收信人的关系,写上祝福词;
5.最后署名,写日期。
以上这些要点用思维导图来呈现,就变成下面这种有趣又直观可见、简洁易懂的样子(图1-5)。
文图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提纲要领式的写作提示有以下不足之处: 1.仅仅是条文的线性文字的描述,不易激活右脑图像思考的功能。2.提纲条文缺乏视觉节奏感,容易使学生感到视觉疲劳,易降低学生集中精力构思书信的能力。
3.文字要求太多会使学生对自己大脑的记忆能力和自身的写作水平失去自信。
图1-5写书信
又例如,有时我们会在晚上做梦,等到第二天早上梦就被我们遗忘了。但坚持用思维导图,则可以清晰记录所思所想,甚至是瞬间的灵感或梦境,你看,彩图6所呈现的是一个梦境的思维导图,它详细记录并直观展现了一个人在梦境中的思想。
做白日梦,记住梦里的情景对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帮助,而且能让人的记忆力发挥到极点。画思维导图就是帮助抓住梦境,抓住记忆灵感的一个极好的方法。
第四篇:用思维导图开展作文教学
学科作文教学策略之五:用思维导图开展作文教学(2011-11-09 20:07:04)转载▼
标签:
分类: 学科作文研究 巴赞
英国
思维导图
学科作文
大脑
教育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就是根据大脑的这一特点,形成了发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和思维导图法(Mind Mapping)的概念。并开始训练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族群,这些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很快的变成好学生,其中更有一部份成为同年纪中的佼佼者。托尼·巴赞因此被称为“智力魔法师”、“世界大脑先生”。
目前,思维导图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写作、沟通、演讲、管理、会议等。
下面,我们从学习和写作两个角度来分析思维导图的意义,并探讨思维导图在学科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学习上的作用最大体现就是及笔记。我们在阅读或学习过程中,为记住学习内容,养成了按顺序做常规笔记的习惯。然而我们很少意识到:此种传统的笔记方法存在着非常致命的弱点!托尼·巴赞在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后,发现传统笔记的弊端:
1.埋没了关键词:重要的内容要由关键词来表达,然而常规标准笔记中,这些关键词却埋没在一大堆相对不重要的词汇之中,阻碍了大脑对各关键概念之间作出合适的联想。
2.不易记忆:单调的笔记看起来很枯燥,要点也很相似,会使大脑处于一种关催眠状态,让大脑拒绝和抵触吸收信息。
3.浪费时间:要求记些不必要的内容;读些不需要的材料;复习不需要的材料;再次寻找关键词。
4.不能有效刺激大脑:标准笔记的线性表达阻碍大脑作出联想,因此对创造性和记忆造成消解效果,抑制思维过程。
利用思维导图作笔记,可以对我们的记忆和学习产生关键作用: 1.只记忆相关的词可以节省时间:50%到95%; 2.只读相关的词可节省时时间:90%多; 3.复习思维导图笔记可节省时间:90%多;
4.不必在不需要的词汇中寻找关键词可省时间:90%; 5.集中精力于真正的问题; 6.重要的关键词更为显眼;
7.关键词并列在时空之中,可灵活组合,改善创造力和记忆力; 8.易于在关键词之间产生清晰合适的联想;
9.做思维导图的时候,人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的边缘,鼓励思想不间断和无穷尽地流动;
10.大脑不断地利用其皮层技巧,起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思维导图能够清晰的体现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以及每一个层面的不同表达形式,以丰富多彩表达方式,体现了线性、面型、立体式各元素之间的关系,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有特色。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1.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如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我们可以积极地倾听讲课者。而且思维导图还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
2.利用关键词学习,让学习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帮助学生做积极的倾听者,引导学生学会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以便积极主动思考;快速系统的整合知识,融会贯通;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结合,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分清主次,理清彼此关联,同时提供平台,让学生在画思维导图时从学习内容到表达思想,从课堂笔记到学科作文平稳过渡。当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课堂记录,整理出关键词语,理清相互的关系,这本身的思考过程就是思想的组织和深化提炼,并形成了清晰的结构,促进写作更容易,更快捷,更快乐。思维是作文过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用思维导图指导作文教学,尤其是学科作文的写作,让学生画思维导图不断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联想,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想象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从而写出更丰富、更有深度的文章。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科作文教学?
一、学会画作文地图。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教学,思维导图可以称作为作文地图。要画好作文地图: 1.确定“中心句”
一开始把表达作文中心意思的句子或关键词,一般为文章题目,写在纸的中央位置。以此为中心,发散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和确认作文的主题,这是动笔画作文地图的起点。从中心开始,让大脑的思维能够向任意方向发散出去,自由地、自然地表达。注意要做到“中心句”简明扼要,围绕中心句的副标题要和中心句有联系,仿佛一颗树,有主干也有细枝。2.使用“关键词”
画作文地图的目的是为了把握整体内容的精髓,方便作文时,能回响起具体内容。因此,使用关键词,提醒写作者清晰、完整、准确表达相关内容。每条线上注明一个关键词。它更多地是强调融图像与文字的功能于一体。一个关键词会使你的作文导图更加醒目,更为清晰。每一个词汇和图形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与它自己相关的、互相联系的一系列“子代”。就组合关系来讲,单个词汇具有无限的一定性时,每一个词都是自由的,这有利于新创意的产生。3.向外扩张,注意连接
画作文地图主要从“中心句”向外扩张,主要分支一般写5-7个。连接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枝,然后再连接主要分枝和二级分枝,接着再连二级分枝和三级分枝,依次类推。把分枝连接起来,你会很容易地理解和记住更多的东西。这就像一棵茁壮生长的大树,树杈从主干生出,向四面八方发散。假如主干和主要分枝、或是主要分枝和更小的分枝以及分枝末梢之间有断裂,那么整幅图就无法气韵流畅!记住,连接起来非常重要!用美丽的曲线连接,永远不要使用直线连接。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曲线和分枝,就像大树的枝杈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要知道,曲线更符合自然,具有更多的美的因素。4.使用符号、颜色、文字、图画和其他形象
颜色和图像能让大脑兴奋,能让作文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创造性思维增添能量,而且,自由地使用颜色绘画本身也非常有趣。使用多种表现方式,会使作文地图更形象,更容易记忆,更触发写作思维。因此,使用的文字可以变化大小、颜色、字体,重要的字句可用较粗得笔来描写。尽量保持文字的简要。使用容易辨识的符号——打叉、画勾、感叹号、问号、及各种图形。每一个图像,就像中心图形一样,相当于一千个词汇。所以,假如你的思维导图里仅有10个图形,就相当于记了一万字的笔记!范例:作文和学科关系的思维导图
二,根据作文地图,快速作文:
下面以全国高考卷二的作文题《海龟与老鹰》,为例进行说明。(案例选自李晓鹏学习方法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aopengjiaoyu,选入时作了部分修改。)第一步,阅读作文题目:
2008年高考全国卷2作文题: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等待实际的老鹰又再回来的,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二步:用作文地图理出思路
看完题目,我就开始在纸上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写作思路。表示如下:
从这个作文题目和故事,我们展开联想,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我首先想到的是“不要对弱者过分帮助”,这种帮助可能会害了他们。从这个点出发,可以想到很多事例,比如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等等。此外我还想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正是引入了竞争机制,让弱者在市场的竞争中生存,通过竞争变得更加强大。如果只是国家一味的保护,最后这些企业都不会变得强大。我还联想到了中国的股市,这个很热门。关于政府“救市”还是“不救市”的争议也很大,也有很多可以写的东西。
但是首先我感觉这个思路有点太普通。此外关于中国经济和股市可能不是很多高中生能够想得出来、写得明白的,我不想用大学阶段的知识来写高考作文。
此外,我又想到,可以用“好心办坏事”这个点来展开。从这个点出发,又想到两个方向,一个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君子小人之辩”的反思。有很多灾难往往都是君子造成的,一些人自以为道德高尚,就可以无所不为,做了很多给国家民族带来危害的事情。比如王莽的改革,他的理想是好的,但是脱离实际,最后国灭身死。这个点完全可以写。此外我还想到的是一些历史和现实中的小事,我觉得王莽的事情可能用800字左右很不容易说清楚,所以还是选择一些小事情来写。我想到了两件事情,一件是辽宋时期的一个事情,这个例子是我在高二的时候课外阅读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就知道的,属于我高中积累的知识范围。一个是生活中帮助贫困同学的事情,这两个事情正好做到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于是我决定按照这个思路开始写。
想好这些以后,我开始考虑文章的结构:开头、过程、结尾。按照传统的办法:开头用“开门见山”的手法,直接点题;中间分析和举例,一个历史事例,一个生活事例。然后结尾总结,指出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
第五篇:语文思维导图
语文思维导图
语文能力最重要。重要到你无时无刻不能离开,你无时无刻不能不用。语文是关于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课。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生活离得开吗?各科的学习离得开吗?语文是基础课中的基础。学好语文,是每个学生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各科学习的重中之重。有效的利用语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语文。
学会快速阅读。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地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们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
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