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酒茅台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含5篇)

时间:2019-05-12 15:5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酒茅台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酒茅台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第一篇:国酒茅台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学习弘扬长征精神

——找寻长征文化与文化茅台的契合点,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出于中国古人对知识的尊重,而在我看来这并非学习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今天这个技术爆炸的时代,“行万里路”可能作用更为明显,因为改革开放的成果已经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读书与实践应该相辅相成。从我有懵懂的记忆开始,依稀记得长辈就给我讲长征路上红军的故事,当我碗里剩下一粒剩饭,爷爷会说起当年革命战士剥树皮吃草根的故事;从我走进学校,老师就生动的讲起长征路上一个一个的战斗事迹,英雄的事迹是那么迷人,让我魂牵梦绕,以至于梦里经常化身为飞夺泸定桥的战士,被那汹涌的波涛惊醒;等我有能力拿起书本,徜徉于历史的海洋,长征的故事更加吸引我,一个一个的事迹通过通读那段时期的历史得以串起来,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机会重走长征路,把自己置身革命圣地实景中去实践,去获得新的认知。

感谢茅台,感谢山东省区领导,感谢山东联谊会的长辈,也感谢传承部的兄弟们,给了我这次实现愿望的机会,共同组织了这次“国酒茅台山东省联谊会传承部重走长征路”活动,让我有机会亲身感受革命圣地的人文,可以零距离触碰革命遗迹,实地学习长征精神。通过这次实践,我自我发现长征文化与文化茅台有很多契合点,它们本质上同宗同源。

2018年7月10日走出南昌机场航站楼的瞬间,感受到四大火炉之一南昌高温的厉害,是信念支撑着我没有回头走回机场,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对这种极度闷热潮湿的气候很不适应。晕晕乎乎站在机场广场上,我突然找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难道不就是茅台酒制曲车间曲仓的环境,茅台酒高温大曲发酵的时候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在狭小空间内,曲块作为主要热源,不仅仅把空气加热到高温,有时会烫伤制曲工人,为了坚守传统工艺,为了保证茅台酒的质量,制曲工人付出了辛劳的汗水,把美酒奉献给我们,自己忍受痛苦的折磨,她们的内心一定很美很美。

坐上机场大巴车,看着窗外醒目的“南昌”两个大字,想起了改变中国近代史的“八一南昌起义”,想到了当时的革命战士会不会也是身处在同样的闷热环境中还坚持战斗,想到了“八一南昌起义”为什么会提前两个小时打响第一枪,作为第一师副师长的欧百川为什么会参与日常夜晚巡逻,会不会与气候因素有关。

登井冈山当天的天气一直阴沉沉的,山顶的云雾很大,站在黄洋界保卫战遗址向下俯视,能见度只有几米,稍微懂点军事的人都知道这种天气条件不利于防守方。只有来到实地参观,才能发现书本道不出的秘密,井冈山地区的山峰都很陡峭,植被覆盖率高,而且基本都是高密度竹林,湿滑陡峭的竹林既没有办法燃烧掉,也没有办法砍伐掉,除非从道路上进攻,也就给革命战士创造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条件。难怪毛主席在《西江月·井冈山》中讲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毛主席是伟大的军事家,在军事指挥上,特别重视“实事求是”原则,从来不会像李德那样纸上谈兵,一张地图指挥军队。茅台集团公司名誉董事长季克良老前辈就是采用“实事求是”原则办事的专家,在国内外媒体人对中国白酒不看好的时候,作为技术总工程师的季老发表了两篇重量级的文章——《茅台酒与健康》和《茅台酒有益健康的探索》,有力的回击了市场抨击,以科学严禁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用在当时的季老身上再贴切不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也犯下了错误,也得到了应有教训,其中教训最为深刻的就是错杀袁文才和王佐。听到现在井冈山博物馆工作王佐曾孙详细介绍错杀事件经过之后,正常人都会感到愤慨。当听到党和国家政府日后对袁文才、王佐烈士后人的照顾、抚恤,和我党积极主动承认失误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悲剧再发生做出的努力,对我党敢作敢为的胸怀,从失误中总结经验的能力感到由衷钦佩。茅台酒也曾遇到事业的低谷,1988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和山西朔州假酒案的影响,茅台酒销售市场遇到困难。时任公司领导主动分析问题,承认销售渠道的不足,并毅然决然的开辟新的销售途径,形成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为今天的全球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茅台集团“六个统筹”发展中要求,统筹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协调发展,统筹经销商、供应商、公司的共赢和全面发展,统筹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如果当年井冈山红军能够坚持这几个统筹发展理念,历史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作为茅台酒经销商的一员,我充分信任集团公司的领导,公司一定会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给我们经销商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和未来。乘车离开井冈山去韶山的路上,可能是因为我职业的敏感,我注意到一个特别有意义的现象,只要是稍微好一点的房屋,每家屋顶中间都会有一个“二龙戏珠”的陶瓷造型镶嵌在屋檐上。众所周知,国酒茅台专卖店门头上都会有两条巨龙拱卫着股份公司标志这样一个造型,而且茅台还具有注册商标授权。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巧合,井冈山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老区与“国酒茅台”民族品牌文化符号遥相呼应。

到了韶山很多人讲到毛主席故居风水如何好,主席铜像广场修建过程中的奇闻,滴水洞有多少神奇的地方,我本人不置可否,作为一名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工作。距离毛主席故居几十公里外的花明楼镇有刘少奇同志的故居,虽然一代伟人毛主席老家在湖南,另一位伟人刘少奇老家在江西,其实算是老乡。我个人感觉

这个地区出这么多伟人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读书氛围好,另一个因素就是青年人很早的就外出求学,这恰恰就是“学习与实践结合运用”的成功案例。刘少奇好读书,人称“刘九书柜”,在革命过程中也坚持读书,不断地充实自己,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毛主席有一句名言:“我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说明毛主席读的书更多,学习的知识更多,最终历史也证明毛主席确实高人一等。毛泽东图书馆的藏书汗牛充栋,是感受长征路上读书文化的宝库,对研究红军队伍素质的快速成长有重要史学价值。茅台集团公司经常组织读书分享会,鼓励员工和经销商多读书,读好书,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直面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挑战,读书文化必将成为企业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军走到茅台镇,茅台酒完成了与红军的完美邂逅,是历史的巧合,或许是必然。保芳同志关于“茅台文化”的指示要求之一就是善讲故事,但是茅台与中国工农红军的故事在茅台人人都说不完。借用黄炎培的一首诗,表达当时红军过茅台知识界的看法,那就是“宣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茅台镇就是漫漫长路的驿站,酒香可以让文人骚客倾倒;茅台酒是消肿止痛的灵丹妙药,给疲惫的红军战士解乏疗伤。茅台酒集天地日月之精华,好山种出了红缨子高粱,好河带来了甘美的赤水,好人掌握了时律节气,运用勤劳的双手酿造只能属于茅台的茅台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贵”,分别是贵州茅台酒和贵州人。贵州茅台酒对长征的贡献得到很多老红军的证实,高热量的高度茅台酒是雪山、草地的克星,消肿止痛的同时也给战士们提供稳定的能量。作为茅台经销商我有很多机会到茅台,对茅台和贵州人都很熟悉,知道贵州人好客,每次都劝自己“适量饮酒”,但是每次都被贵州朋友的热情折服,不过酒醒之后唯有在茅台可以这样安慰自己:人生难得几回醉,不醉倒在酒都而要醉倒在哪里!

习总书记告诫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茅台公司领导对茅台文化的重要指示中要求,“长征文化牢记艰苦奋进”。长征文化其本质是一种民族精神,代表着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等品格,乃至于在全世界范围内,长征文化也是被认可和尊重的精神价值。企业文化是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并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的处事风格、环境习俗、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精神境界等的总和,其中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文化茅台”是指茅台作为民族品牌的杰出代表,不只是包含自身所具有的若干精神要素,还应当承载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为传播中国文化价值,履行社会责任,承担民族使命。在“文化茅台”中,茅台不再是本体,而是一个载体,一个包含众多中国文化价值要素的载体。

“国酒茅台”四个字不仅仅是一个商标,对外展示的是中华民族强烈的文化符号;一瓶飞天茅台酒不简简单单是一瓶中国白酒,而是一种民族文化,他可以让漂泊在外的游子热泪盈眶,也可以让外国友人竖起大拇指称赞,正如央视新闻联播报时广告词说的那样:国酒茅台,民族精品。作为民族品牌的代表,茅台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有计划的走出去,去巩固发展成果;当下美国挑起贸易争端,茅台作为优秀的民族品牌勇往直前;茅台“走进非洲”、“走进澳洲”,是作为民族文化的使者,发挥文化酒、外交酒、友谊酒的作用。长征文化最核心的也是民族精神,它们都代表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等品格。长征文化与文化茅台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宗同源,必将生生不息。

路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长征路亦是如此,每走一遍都是锻炼,亦是收获。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争取每个十年重走一遍。

倪磊

2018年07月23日

第二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篇一】

在20xx年6月11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穿红t恤,佩戴共产党员标志,乘车到六盘山山顶,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并进行了宣誓,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

这次活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效果良好,既对全体参加活动的集团干部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增进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教育之旅”、“快乐之旅”和“团结之旅”。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是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历史,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今年是我们党成立90周年,是长征75周年的日子,但是长征精神永不落伍,依然散发着激荡人心的神奇魅力,它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预备党员,我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这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中的艰辛。

也许重走“长征路”,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没意义”的感慨,但我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亲身实践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的结论,并得以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史。

它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残酷。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

【篇二】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

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其间我也先后赴陕、渝、黔、赣等地区参观学习,走了部分长征路,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瑟瑟萧寒的泸定桥、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

当我来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滩和茅台等渡口,站在岸边,仰望群山,我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声和隆隆的炮声在山谷回荡;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

【篇三】

20xx年11月16日xx区工商局在xx副局长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重走长征路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领导精心筹划,细心安排,在注意每一个细节的同时着重突出了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他们希望,这次活动不单只是一次对革命前辈的纪念活动,同时这次活动也会是我们所有成员的一次踏实的自我践行,一次震撼的自我触动,一次全面的自我升华,希望我们大家通过这次活动对于习关于两学一做的精神有一个更加深入的学习。

通过重走长征路,我们在了解革命先辈光辉事迹的同时,也会让大家通过自身作为与革命先辈的事迹对比来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于如何做合格党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目标。什么样的党员才是合格党员?身处艰苦环境却依然坚定革命信念的才是合格党员,就如同革命先辈们面对雪山草地依然斗志昂扬;面对艰难前程依然坚持革命理想的才是合格党员,就如同革命先辈们面对二万五千里长路依然一往无前。所以,重走长征路,不光是为了纪念革命先辈,同样也是为了践行我们的革命誓言,以革命先辈为目标,做一个合格党员。

我们当然需要物资条件的满足,同样更需要精神信仰的追求和道德理想的抚慰。作为人类,我们要远离自残与战争。我们正在迎来一场新的长征,这场长征显然不是战争意义上的长征,不是所谓战胜“敌人”的长征,而是人类为改善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获得真正幸福与快乐意义上的长征,是建设与创新的长征,是和平与发展的长征。我们重温长征的丰功伟绩。我们提倡一种民族的凝聚力精神,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必经雪山草地,重走长征流血牺牲的道路。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当年的长征己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纪念长征,纪念一代英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就是要提倡一种民族的凝聚力精神,这是一种信仰,正如十九大精神,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长征正是这种精神信仰。

二万五千里长征虽然结束了,但是革命的长征还在继续,我们今天的长征正是决战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继承长征意志,一路高歌前进,迎接最后的凯旋时刻。

【篇四】

长征,是一个可以经典永流传的历史,我们要铭记它;

长征,是一个连绵不断的精神河流,我们要传承它。暑假期间,我们的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云南省昆明市的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在翠华乡、九龙乡、皎平渡乡等地,我们踏着先人的足迹,感受当年的情怀。

毛主席长征路居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禄劝时,毛泽东主席曾在翠华办事处界牌村一汪姓农民家住宿办公。据当地乡镇府相关负责人介绍:1935年5月1日,中央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由寻甸柯渡出发,经鸡街进入禄劝到达翠华小仓。红军总部驻扎小仓村,朱德总司令曾在一户李姓家里住宿办公,毛主席在界牌小村汪家住宿。一张四方桌,一张门板床,毛主席也照样认真办公。嗒嗒嘟嘟的电报声,传出红军的坚定信念。

普渡河铁索桥

1935年4月底5月初,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及五军团由寻甸县柯渡镇经鸡街镇至禄劝县九龙乡三哨来到普渡河,跨过铁索桥,到达翠华界牌村宿营。1936年4月9日,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九龙乡三哨村委会至普渡河铁索桥。然而,铁索桥已被敌军占据封锁,给我军过桥造成极大困难。为避免伤亡,红军决定转至铁索桥下游的小河塘渡口渡河。在渡河中,被敌军发现情报,四师与之展开战斗。四师铁索桥战斗,虽歼敌一部,却也付出了较大代价。

九龙烈士红军洞

烈士红军洞,位于九龙金钟山,是一极深的落水洞。1935年5月红军长征路过九龙地区,留下了一部分伤员。5月3日,王其英等十七名伤员不幸被敌人抓捕,凶暴的敌人对他们进行了严刑拷打,但红军伤员无一屈服。最终卞邦友等五名战士被强迫带走当帮工,而其余十二位战士被带到落水洞进行“处决”。敌人“行刑”的时候,英勇的战士们不让敌人肮脏的树枝触碰自己,高喊“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先后纵身跳下落水洞。当地人民为纪念壮烈牺牲的红军战士,他们把这个落水洞命名为“红军洞”。

九龙木克壁画

1935年5月1日,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来到禄劝的宏德、木克一带宿营。红军在木克张有功家墙壁上留了许多革命宣传画,其中最著名的有《工农暴动起来,实行打土豪分田地》。九龙政府办公室的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更具体地介绍了木克壁画的由来:当红军在毛主席正确战略下成功从铁索桥撤离之后,敌人发现了这部分壁画并欲将其销毁,当地一个聪明的长工在壁画上糊上了仙人掌汁以保存壁画原状,再糊上了石灰将这些壁画掩盖了起来,直到改革开放后慢慢被当地村民发现。壁画深受群众的喜爱,并保护至今。

将军树和将军石

皎平渡,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境北部皎西乡皎平村委会洪门产村,距县城140多公里。两岸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峰峦叠嶂,是云南与四川之间的主要渡口之一。来到皎平渡,我们参观了将军树、将军石、金沙江,并且采访了船工后人。

据皎平渡乡政府工作人员姚鑫慧介绍,当时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来到皎平渡,曾将战马栓到一棵杉乐树上。后人为了纪念,将此树改名为将军树。其外,姚鑫慧女士还向我们介绍,金沙江边上有个大石头,当年刘伯承就是站在这个大石头上指挥红军,使红军有条不紊地顺利渡江。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过云南时,三万多人靠七条木船,在37位船工七天七夜的奋力摆渡下,不费一兵一卒,毫发无损地顺利渡过金沙江,打破了“自古金沙夜不渡船”的传说。

据当年的船工张朝满的女婿向我们描述,当时37位船工运送完红军后,为了保证船工们的生命安全,红军决定把属于地主的船只炸毁,属于船工的船只保留。另外,红军经过皎平渡,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尽管自己的粮食短缺,仍然赠送粮食等物资给船工们。

尽管我们的活动只有短短几日,但我们立志为禄劝红色长征遗址的保护与传承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时间不会停下脚步,但我们可以慢下来,感受我们道路上发生的故事,一起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长征精神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五】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

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其间我也先后赴陕、渝、黔、赣等地区参观学习,走了部分长征路,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瑟瑟萧寒的泸定桥、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

当我来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滩和茅台等渡口,站在岸边,仰望群山,我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声和隆隆的炮声在山谷回荡;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

第三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5篇

【篇一】

在20XX年6月11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穿红T恤,佩戴共产党员标志,乘车到六盘山山顶,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并进行了宣誓,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

这次活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效果良好,既对全体参加活动的集团干部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增进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教育之旅”、“快乐之旅”和“团结之旅”。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是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历史,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今年是我们党成立90周年,是长征75周年的日子,但是长征精神永不落伍,依然散发着激荡人心的神奇魅力,它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

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预备党员,我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这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中的艰辛。

也许重走“长征路”,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没意义”的感慨,但我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亲身实践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的结论,并得以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史。

它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是多么

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残酷。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

【篇二】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

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其间我也先后赴陕、渝、黔、赣等地区参观学习,走了部分长征路,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瑟瑟萧寒的泸定桥、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

当我来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滩和茅台等渡口,站在岸边,仰望群山,我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声和隆隆的炮声在山谷回荡;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

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

【篇三】

20XX年11月16日XX区工商局在XX副局长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重走长征路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领导精心筹划,细心安排,在注意每一个细节的同时着重突出了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他们希望,这次活动不单只是一次对革命前辈的纪念活动,同时这次活动也会是我们所有成员的一次踏实的自我践行,一次震撼的自我触动,一次全面的自我升华,希望我们大家通过这次活动对于习关于两学一做的精神有一个更加深入的学习。

通过重走长征路,我们在了解革命先辈光辉事迹的同时,也会让大家通过自身作为与革命先辈的事迹对比来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于如何做合格党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目标。什么样的党员才是合格党员?身处艰苦环境却依然坚定革命信念的才是合格党员,就如同革命先辈们面对雪山草地依然斗志昂扬;面对艰难前程依然坚持革命理想的才是合格党员,就如同革命先辈们面对二万五千里长路依然一往无前。所以,重走长征路,不光是为了纪念革命先辈,同样也是为了践行我们的革命誓言,以革命先辈为目标,做一个合格党员。

我们当然需要物资条件的满足,同样更需要精神信仰的追求和道德理想的抚慰。作为人类,我们要远离自残与战争。我们正在迎来一场新的长征,这场长征显然不是战争意义上的长征,不是所谓战胜“敌人”的长征,而是人类为改善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获得真正幸福与快乐意义上的长征,是建设与创新的长征,是和平与发展的长征。我们重温长征的丰功伟绩。我们提倡一种民族的凝聚力精神,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必经雪山草地,重走长征流血牺牲的道路。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当年的长征己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纪念长征,纪念一代英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就是要提倡一种民族的凝聚力精神,这是一种信仰,正如十九大精神,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长征正是这种精神信仰。

二万五千里长征虽然结束了,但是革命的长征还在继续,我们今天的长征正是决战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继承长征意志,一路高歌前进,迎接最后的凯旋时刻。

【篇四】

长征,是一个可以经典永流传的历史,我们要铭记它;长征,是一个连绵不断的精神河流,我们要传承它。暑假期间,我们的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云南省昆明市的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在翠华乡、九龙乡、皎平渡乡等地,我们踏着先人的足迹,感受当年的情怀。

毛主席长征路居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禄劝时,毛泽东主席曾在翠华办事处界牌村一汪姓农民家住宿办公。据当地乡镇府相关负责人介绍:1935年5月1日,中央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由寻甸柯渡出发,经鸡街进入禄劝到达翠华小仓。红军总部驻扎小仓村,朱德总司令曾在一户李姓家里住宿办公,毛主席在界牌小村汪家住宿。一张四方桌,一张门板床,毛主席也照样认真办公。嗒嗒嘟嘟的电报声,传出红军的坚定信念。

普渡河铁索桥

1935年4月底5月初,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及五军团由寻甸县柯渡镇经鸡街镇至禄劝县九龙乡三哨来到普渡河,跨过铁索桥,到达翠华界牌村宿营。1936年4月9日,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九龙乡三哨村委会至普渡河铁索桥。然而,铁索桥已被敌军占据封锁,给我军过桥造成极大困难。为避免伤亡,红军决定转至铁索桥下游的小河塘渡口渡河。在渡河中,被敌军发现情报,四师与之展开战斗。四师铁索桥战斗,虽歼敌一部,却也付出了较大代价。

九龙烈士红军洞

烈士红军洞,位于九龙金钟山,是一极深的落水洞。1935年5月红军长征路过九龙地区,留下了一部分伤员。5月3日,王其英等十七名伤员不幸被敌人抓捕,凶暴的敌人对他们进行了严刑拷打,但红军伤员无一屈服。最终卞邦友等五名战士被强迫带走当帮工,而其余十二位战士被带到落水洞进行“处决”。敌人

“行刑”的时候,英勇的战士们不让敌人肮脏的树枝触碰自己,高喊“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先后纵身跳下落水洞。当地人民为纪念壮烈牺牲的红军战士,他们把这个落水洞命名为“红军洞”。

九龙木克壁画

1935年5月1日,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来到禄劝的宏德、木克一带宿营。红军在木克张有功家墙壁上留了许多革命宣传画,其中最著名的有《工农暴动起来,实行打土豪分田地》。九龙政府办公室的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更具体地介绍了木克壁画的由来:当红军在毛主席正确战略下成功从铁索桥撤离之后,敌人发现了这部分壁画并欲将其销毁,当地一个聪明的长工在壁画上糊上了仙人掌汁以保存壁画原状,再糊上了石灰将这些壁画掩盖了起来,直到改革开放后慢慢被当地村民发现。壁画深受群众的喜爱,并保护至今。

将军树和将军石

皎平渡,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境北部皎西乡皎平村委会洪门产村,距县城140多公里。两岸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峰峦叠嶂,是云南与四川之间的主要渡口之一。来到皎平渡,我们参观了将军树、将军石、金沙江,并且采访了船工后人。

据皎平渡乡政府工作人员姚鑫慧介绍,当时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来到皎平渡,曾将战马栓到一棵杉乐树上。后人为了纪念,将此树改名为将军树。其外,姚鑫慧女士还向我们介绍,金沙江边上有个大石头,当年刘伯承就是站在这个大石头上指挥红军,使红军有条不紊地顺利渡江。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过云南时,三万多人靠七条木船,在37位船工七天七夜的奋力摆渡下,不费一兵一卒,毫发无损地顺利渡过金沙江,打破了“自古金沙夜不渡船”的传说。

据当年的船工张朝满的女婿向我们描述,当时37位船工运送完红军后,为了保证船工们的生命安全,红军决定把属于地主的船只炸毁,属于船工的船只保留。另外,红军经过皎平渡,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尽管自己的粮食短缺,仍然赠送粮食等物资给船工们。

尽管我们的活动只有短短几日,但我们立志为禄劝红色长征遗址的保护与传承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时间不会停下脚步,但我们可以慢下来,感受我们道路上发生的故事,一起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长征精神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五】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

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

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其间我也先后赴陕、渝、黔、赣等地区参观学习,走了部分长征路,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瑟瑟萧寒的泸定桥、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

当我来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滩和茅台等渡口,站在岸边,仰望群山,我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

声和隆隆的炮声在山谷回荡;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

第四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五篇

【篇一】

5天大别山的学习,转瞬即逝,当脱下红军装的一瞬,自己的内心充满不舍、眷念和崇敬。看着这身戎装和红色的领徽,给我带来的更是一种忠诚、责任和奋斗的力量!

回首5天的学习,从课堂教学《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到现场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革命旧址群;从激情教学《大别山,我来了》,到体验式教学《重走长征路》,我们的内心一次次被激荡、被洗礼、被净化。

大别山10万英雄儿女驰骋疆场,血沃中华,以自己舍身忘死,前赴后继的行动体现了对党的忠诚。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备加珍惜,忠诚于党,忠诚履责。

参观李先念故居,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地践行先国后家、先民后己的奉献精神和人间大爱。为民永远是我们党员追逐的人生目标。

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让我们感受到,只要目标坚定,团结一心,排出万难,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胜利。

探索前行,道路自信,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基因;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坚守政治定力。

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我们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与党同心,维护党的利益,敢作敢为,敢作善为,做合格党员。勤学、博闻、敏思、明辨、笃行。

执政为民,不忘初心,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好公仆。

历史昭示未来。作为常德经开区的中青年干部,有多大勇气就有多大气度;有多大襟怀,就有多大能量;有多大担当,就有多大的贡献!在学习之后,我们更应将大别山精神传承延续在工作中。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更应该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勇于亮剑,为人民利益奉献,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当我们遇到不解和质疑时,更应该身先士卒,身做表率,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做人民公仆,做党的利益维护者。当我们遇到诱惑和不平时更应该坚守清廉,自律精进,为民做事,替民解忧,做党的事业发展壮大的践行者和奋斗者。

古人说:“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尽责任,体现着生活的价值,映照着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努力做对党忠诚于心的人,做有价值的人做有人生奉献的人。

【篇二】

位于省会贵阳北部近郊的修文县,是黔中经济区和贵阳北部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修文古名龙场,康熙二十六年建县。因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在龙场悟道讲学,创立“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被誉为王学圣地。

1935年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采取回师遵义、横跨乌江、佯攻贵阳作东进之势的策略,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当年4月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从息烽猫场,经枧槽坡进入修文境内。

从王学圣地到红色沃土,修文,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20XX年,贵州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重走长征路

感悟心旅程”党组织共建活动在这里开启。旨在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

一、追寻红军长征过修文的足印

贵州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党支部组织党员、入党申请人,与金汇通航贵州分公司党员干部30余人来到修文县,同修文县新闻系统党员干部开展党组织共建活动。

第一站,在六屯镇大木村,与村民们一起观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四十年不忘初心,四十年砥砺奋进,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工作,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坚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开放建设中。

第二站,交通广播党支部一行参观了大木村农村新貌及农旅发展建设情况。村党支书李福贵在银杏树广场上介绍了当年红军经过大木村的情况。1935年4月3日,红五军团主力长征至格都堡、长田和大木寨一带宿营。红军住下来后就在群众中大张旗鼓地展开了政治宣传,说明红军的任务要北上抗日,红军的宗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求解放,红军宣传队在大木寨书写了“红军是干人的军队”、“取消一切高利贷”、“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标语;其中“红军是干人的军队”标语至今还清晰醒目,成为修文地区最宝贵的革命文物。

李福贵介绍,老人们常常三五成群聚集在银杏树广场上,绘声绘色地给村里的年轻人讲述当年村民帮助红军架桥抢渡时的惊心动魄场景。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全力开展老旧房屋改造,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村民人均纯收入节节高,现在的大木村处处呈现出幸福祥和的画面。”李福贵如是说。

第三站,在大木村红军小广场上,交通广播党支部一行重温红军长征历史。修文县委党校教师胡霞介绍当年红军为什么长征、红军为什么到修文、红军在修文都做了哪些实事以及红军长征到修文的战略意义。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带大家一起追寻了红军在修文县留下的红色历史足迹与精神财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忆苦思甜,锤炼党性,在新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二、凝心聚力,感悟阳明心学

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贵州交通广播党组织共建活动将第四站定在了位于修文县龙场镇的阳明文化园。在此,我们深刻学习了王阳明先生“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思想,提高党性修养,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行程的最后一站,交通广播党支部与修文县新闻系统党支部就如何运用阳明文化更好地促进新闻工作进行了座谈。修文县文联主席李小龙为大家精简而朴实地解读了什么是阳明文化?为什么要学习阳明文化?交通广播党支部书记刘述平表示,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习阳明文化,本着良知,在工作中、生活中增加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更要把坚持党性原则作为立身之本,当好党的喉舌,传递好党的声音。

红军曾经战斗过的修文,而今已是黔中经济区和贵阳北部新区的重要节点,长征精神正推动这片红色沃土变成一个更加美丽的家园。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这片红色沃土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巨变。

参加此次活动的党员们一致认为,重走红军长征路,感悟阳明心旅程,通过实地走访,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纪念广场,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每一步足迹,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同志们表示,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时代在不断变化,感恩思源我们应当珍惜并为之奋斗。长征精神、阳明文化,这趟心学之旅指引参加此次党建活动的每一个人,不忘初心勇奋进,砥砺前行远扬帆。

【篇三】

重走长征路,感受爱国情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已久的春游终于来了。

早上9:00钟,迎接我们的大巴车终于来到了校门口,我们便迫不及待地上了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春游的种种乐趣,叽叽喳喳的声音充满了整个车厢。没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

博览城很大,占地面积有9000余亩。敌人设置了四道关卡。

第一道关卡,我们必须匍匐前进,还得背一个大背包,有同学不小心踩了我的手,好痛的呢。本关,需要大家团结协作才能安全通过。第二道关卡,我们要爬上一个大铁网,一不小心,又有同学手被卡了,哦,好险,差点踩空了!第三道关卡,我们要钻过一个圈,这个我轻而易举地就钻了过去,哈,小身板也有好处的。

第四关卡,重头戏重走长征路。开始我以为很简单,不就是走路吗?结果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到终点的时候我差点腿一软,跪了下去。

这一刻我才体会到当年红军长征是多么辛苦啊。但是红军的表现令人肃然起敬。有诗为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是非常艰难的,但是毛泽东在这首诗里,重点强调的是:面对艰险,红军毫不畏惧,等闲视之。瞧,那五岭只是细浪,乌蒙只是泥丸,一切艰难险阻,在红军战士面前都不算作是困难,因为他们有坚定不拔的信念。事实证明,每一个红军都是英雄好汉。红军长征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壮举和奇迹。红军战士用双脚爬雪山,过草地,徒步走完二万五千里,其艰苦可想而知。红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这个代价是值得的,红军最后到达了陕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重走长征两万五,我们不仅体验到了红军累与苦,更感受到了坚定的信念与乐观的精神之可贵。

【篇四】

很难想象红军战士如何步履维艰地走完长征路。

经过两年的努力、奋斗和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最终实现了战略转移的宏图大计。

但胜利的代价非常惨重——只有四分之一的战士走到了终点。

我被邀请参加

“重走长征路”四川站的报道活动。我坐在空调大巴里,平稳地行驶在现代化高速公路上。我们穿越隧道、桥梁,一路毫无颠簸,这容易让人低估80年前的艰难程度。

即便第一天,我站在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安顺场,仍然很难想象出他们为事业所遭受的艰难困苦。当年在这里,已跋涉8个月的红军士兵疲惫不堪,用古老的小船强行渡过了汹涌的河流。

不管怎样,当年红军确实历尽艰险,特别是在强渡大渡河时。尽管他们最终成功穿越四川省,但既耗费了大量时间,也牺牲了很多生命。

为了最后的会师,无数战士在这片崎岖不平、夺命无情的土地上或牺牲于长途跋涉,或牺牲于遇敌交战。事实上,牺牲的人数之多,甚至时至今日,都没有确切的死亡数字。

有说法认为,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至少有370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但红军依然奋勇前行——部队在山间迂回作战,不断向北推进,最后进入相对安全的西北地区。

在“重走长征路”的第三天,我更加体会到当年的艰难困苦。

九月一个寒冷的早晨,我们沿陡峭蜿蜒的山路驱车近两个小时。山路下方遭滑坡的侵蚀,路面时不时被吞噬掉一大块;路面颠簸不平,布满了山上滚落的大石块。爬得越高,云层渐渐压下来,后来我们四周就都是茫茫云海了。

我们最后来到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顶。我一走下大巴,马上感受到这里空气的稀薄。我连忙从随身携带的氧气罐中猛吸了几口氧,才避免头晕目眩。山顶地面白雪皑皑,幸亏我有厚厚的御寒毛衣。

就在那一刻,在严寒之中,我深深体会到红军的艰苦。

像这样的高山,红军先后翻越了几十座。

站在山顶凛冽的寒风中,我想,当红军部队最终到达草地,该是松了一口气吧。草地也是我们此行的终点。

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为我们熟知的现代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西方,我们会纪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将士,因为他们为了不让子孙后代继续生活于强权暴政之下而献出了生命。同样,中国也有理由纪念那些在长征中牺牲的英雄,因为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让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篇五】

为庆祝建党98周年,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锤炼党员意志,凝聚组织共识,学习红军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汲取红军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激励党员同志用长征精神来熏陶自己。5月25日,医院党委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走长征路”主题拓展训练活动。

“军井未掘将不言渴,军灶未开将不言饿。雨不披蓑雪不穿裘。将士冷暖,永记我心。”

团建破冰,建立核心领导,建立团队统一目标,列出切实可行的组织计划,充分发挥和调动团队所有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蛟龙出海,体现团队核心领导的作用,彰显团队默契,异口同声、步调一致、齐心协力。正如做事的基本步骤:计划—执行—检查—改善。

整装待发,烈日下6公里急行军。

你怕自己走不来

你怕拖累团队成绩

你怕自己身体撑不住

别怕

你有可爱的团队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队员

是我们每次活动的基本要求

请为自己加油!

鼓动人心,增进团队配合,创造更多的颠球纪录。

指压板超音速,增强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

我们迎来了最后的挑战,升华项目--动力绳圈。

共同围成一个圆满富有张力的大圆,这根绳子比作共同承载我们的平台,这个平台将我们组合在一起。其实就在教官宣布要去挑战目标的时候,虽然大家激情澎湃,但也会有人对目标产生怀疑。我们最终克服困难,鼓舞斗志,执着坚守荣誉,强烈的意愿充实着我们每位队员的头脑,我们不断挥舞,握的再紧一点,再坚定一点.......100圈...200圈...600圈!

感谢

队友就在身边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合在集体里才能最有力量。

正因为有了团队,才成就了我们每个队员

生命的齿轮在一声声呐喊声中推进,迸发团队的力量!

我们在活动时感悟,欢乐中收获,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同志的责任担当,有相互鼓劲加油的同心同力,有不惧失败重头再来的豪情壮志,有集思广益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我们共同体验着合作、思考、共融带来的巨大能量。

通过军事主题体验式拓展训练,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党员,应当把时代要求与自已的奋斗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老一辈共产党人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的同时,用理想支撑奉献,用忠诚诠释奉献、用奋斗书写奉献、用淡泊彰显奉献,大力弘扬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立足岗位、拼搏进取、无怨无悔、无私无畏,用实际行动赋予奉献以新的时代内涵、新的精神境界。

军事拓展训练不仅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鼓舞斗志,增强凝聚力,提升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希望全体党员能将这次的收获感带到工作中,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医院发展发挥引领作用、贡献力量。

第五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五篇

【篇一】

5天大别山的学习,转瞬即逝,当脱下红军装的一瞬,自己的内心充满不舍、眷念和崇敬。看着这身戎装和红色的领徽,给我带来的更是一种忠诚、责任和奋斗的力量!

回首5天的学习,从课堂教学《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到现场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革命旧址群;从激情教学《大别山,我来了》,到体验式教学《重走长征路》,我们的内心一次次被激荡、被洗礼、被净化。

大别山10万英雄儿女驰骋疆场,血沃中华,以自己舍身忘死,前赴后继的行动体现了对党的忠诚。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备加珍惜,忠诚于党,忠诚履责。

参观李先念故居,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地践行先国后家、先民后己的奉献精神和人间大爱。为民永远是我们党员追逐的人生目标。

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让我们感受到,只要目标坚定,团结一心,排出万难,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胜利。

探索前行,道路自信,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基因;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坚守政治定力。

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我们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与党同心,维护党的利益,敢作敢为,敢作善为,做合格党员。勤学、博闻、敏思、明辨、笃行。

执政为民,不忘**,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好公仆。

历史昭示未来。作为常德经开区的中青年干部,有多大勇气就有多大气度;有多大襟怀,就有多大能量;有多大担当,就有多大的贡献!在学习之后,我们更应将大别山精神传承延续在工作中。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更应该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勇于亮剑,为人民利益奉献,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当我们遇到不解和质疑时,更应该身先士卒,身做表率,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做人民公仆,做党的利益维护者。当我们遇到诱惑和不平时更应该坚守清廉,自律精进,为民做事,替民解忧,做党的事业发展壮大的践行者和奋斗者。

古人说:“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尽责任,体现着生活的价值,映照着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努力做对党忠诚于心的人,做有价值的人做有人生奉献的人。

【篇二】

位于省会贵阳北部近郊的修文县,是黔中经济区和贵阳北部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修文古名龙场,康熙二十六年建县。因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在龙场悟道讲学,创立“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被誉为王学圣地。

1935年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采取回师遵义、横跨乌江、佯攻贵阳作东进之势的策略,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当年4月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从息烽猫场,经枧槽坡进入修文境内。

从王学圣地到红色沃土,修文,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20xx年,贵州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重走长征路感悟心旅程”党组织共建活动在这里开启。旨在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不忘**,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

一、追寻红军长征过修文的足印

贵州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党支部组织党员、入党申请人,与金汇通航贵州分公司党员干部30余人来到修文县,同修文县新闻系统党员干部开展党组织共建活动。

第一站,在六屯镇大木村,与村民们一起观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四十年不忘**,四十年砥砺奋进,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工作,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坚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开放建设中。

第二站,交通广播党支部一行参观了大木村农村新貌及农旅发展建设情况。村党支书李福贵在银杏树广场上介绍了当年红军经过大木村的情况。1935年4月3日,红五军团主力长征至格都堡、长田和大木寨一带宿营。红军住下来后就在群众中大张旗鼓地展开了政治宣传,说明红军的任务要北上抗日,红军的宗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求解放,红军宣传队在大木寨书写了“红军是干人的军队”、“取消一切高利贷”、“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标语;其中“红军是干人的军队”标语至今还清晰醒目,成为修文地区最宝贵的革命文物。

李福贵介绍,老人们常常三五成群聚集在银杏树广场上,绘声绘色地给村里的年轻人讲述当年村民帮助红军架桥抢渡时的惊心动魄场景。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全力开展老旧房屋改造,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村民人均纯收入节节高,现在的大木村处处呈现出幸福祥和的画面。”李福贵如是说。

第三站,在大木村红军小广场上,交通广播党支部一行重温红军长征历史。修文县委党校教师胡霞介绍当年红军为什么长征、红军为什么到修文、红军在修文都做了哪些实事以及红军长征到修文的战略意义。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带大家一起追寻了红军在修文县留下的红色历史足迹与精神财富,不忘**,牢记**,忆苦思甜,锤炼党性,在新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二、凝心聚力,感悟阳明心学

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贵州交通广播党组织共建活动将第四站定在了位于修文县龙场镇的阳明文化园。在此,我们深刻学习了王阳明先生“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思想,提高党性修养,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行程的最后一站,交通广播党支部与修文县新闻系统党支部就如何运用阳明文化更好地促进新闻工作进行了座谈。修文县文联主席李小龙为大家精简而朴实地解读了什么是阳明文化?为什么要学习阳明文化?交通广播党支部书记刘述平表示,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习阳明文化,本着良知,在工作中、生活中增加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更要把坚持党性原则作为立身之本,当好党的喉舌,传递好党的声音。红军曾经战斗过的修文,而今已是黔中经济区和贵阳北部新区的重要节点,长征精神正推动这片红色沃土变成一个更加美丽的家园。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这片红色沃土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巨变。

参加此次活动的党员们一致认为,重走红军长征路,感悟阳明心旅程,通过实地走访,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纪念广场,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每一步足迹,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同志们表示,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时代在不断变化,感恩思源我们应当珍惜并为之奋斗。长征精神、阳明文化,这趟心学之旅指引参加此次党建活动的每一个人,不忘**勇奋进,砥砺前行远扬帆。

【篇三】

重走长征路,感受爱国情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已久的春游终于来了。

早上9:00钟,迎接我们的大巴车终于来到了校门口,我们便迫不及待地上了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春游的种种乐趣,叽叽喳喳的声音充满了整个车厢。没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

博览城很大,占地面积有9000余亩。敌人设置了四道关卡。

第一道关卡,我们必须匍匐前进,还得背一个大背包,有同学不小心踩了我的手,好痛的呢。本关,需要大家团结协作才能安全通过。第二道关卡,我们要爬上一个大铁网,一不小心,又有同学手被卡了,哦,好险,差点踩空了!第三道关卡,我们要钻过一个圈,这个我轻而易举地就钻了过去,哈,小身板也有好处的。

第四关卡,重头戏重走长征路。开始我以为很简单,不就是走路吗?结果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到终点的时候我差点腿一软,跪了下去。

这一刻我才体会到当年红军长征是多么辛苦啊。但是红军的表现令人肃然起敬。有诗为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是非常艰难的,但是毛泽东在这首诗里,重点强调的是:面对艰险,红军毫不畏惧,等闲视之。瞧,那五岭只是细浪,乌蒙只是泥丸,一切艰难险阻,在红军战士面前都不算作是困难,因为他们有坚定不拔的信念。事实证明,每一个红军都是英雄好汉。红军长征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壮举和奇迹。红军战士用双脚爬雪山,过草地,徒步走完二万五千里,其艰苦可想而知。红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这个代价是值得的,红军最后到达了陕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重走长征两万五,我们不仅体验到了红军累与苦,更感受到了坚定的信念与乐观的精神之可贵。

【篇四】

很难想象红军战士如何步履维艰地走完长征路。

经过两年的努力、奋斗和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最终实现了战略转移的宏图大计。

但胜利的代价非常惨重——只有四分之一的战士走到了终点。

我被邀请参加“重走长征路”四川站的报道活动。我坐在空调大巴里,平稳地行驶在现代化高速公路上。我们穿越隧道、桥梁,一路毫无颠簸,这容易让人低估80年前的艰难程度。

即便第一天,我站在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安顺场,仍然很难想象出他们为事业所遭受的艰难困苦。当年在这里,已跋涉8个月的红军士兵疲惫不堪,用古老的小船强行渡过了汹涌的河流。

不管怎样,当年红军确实历尽艰险,特别是在强渡大渡河时。尽管他们最终成功穿越四川省,但既耗费了大量时间,也牺牲了很多生命。

为了最后的会师,无数战士在这片崎岖不平、夺命无情的土地上或牺牲于长途跋涉,或牺牲于遇敌交战。事实上,牺牲的人数之多,甚至时至今日,都没有确切的死亡数字。

有说法认为,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至少有370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但红军依然奋勇前行——部队在山间迂回作战,不断向北推进,最后进入相对安全的西北地区。

在“重走长征路”的第三天,我更加体会到当年的艰难困苦。

九月一个寒冷的早晨,我们沿陡峭蜿蜒的山路驱车近两个小时。山路下方遭滑坡的侵蚀,路面时不时被吞噬掉一大块;路面颠簸不平,布满了山上滚落的大石块。爬得越高,云层渐渐压下来,后来我们四周就都是茫茫云海了。

我们最后来到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顶。我一走下大巴,马上感受到这里空气的稀薄。我连忙从随身携带的氧气罐中猛吸了几口氧,才避免头晕目眩。山顶地面白雪皑皑,幸亏我有厚厚的御寒毛衣。

就在那一刻,在严寒之中,我深深体会到红军的艰苦。

像这样的高山,红军先后翻越了几十座。

站在山顶凛冽的寒风中,我想,当红军部队最终到达草地,该是松了一口气吧。草地也是我们此行的终点。

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为我们熟知的现代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西方,我们会纪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将士,因为他们为了不让子孙后代继续生活于强权暴政之下而献出了生命。同样,中国也有理由纪念那些在长征中牺牲的英雄,因为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让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篇五】

为庆祝建党98周年,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锤炼党员意志,凝聚组织共识,学习红军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汲取红军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激励党员同志用长征精神来熏陶自己。5月25日,医院党委举办“‘不忘**牢记**“重走长征路”主题拓展训练活动。

“军井未掘将不言渴,军灶未开将不言饿。雨不披蓑雪不穿裘。将士冷暖,永记我心。“

团建破冰,建立核心领导,建立团队统一目标,列出切实可行的组织计划,充分发挥和调动团队所有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蛟龙出海,体现团队核心领导的作用,彰显团队默契,异口同声、步调一致、齐心协力。正如做事的基本步骤:计划—执行—检查—改善。

整装待发,烈日下6公里急行军。

你怕自己走不来

你怕拖累团队成绩

你怕自己身体撑不住

别怕

你有可爱的团队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队员

是我们每次活动的基本要求

请为自己加油!

鼓动人心,增进团队配合,创造更多的颠球纪录。

指压板超音速,增强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

我们迎来了最后的挑战,升华项目--动力绳圈。

共同围成一个圆满富有张力的大圆,这根绳子比作共同承载我们的平台,这个平台将我们组合在一起。其实就在教官宣布要去挑战目标的时候,虽然大家激情澎湃,但也会有人对目标产生怀疑。我们最终克服困难,鼓舞斗志,执着坚守荣誉,强烈的意愿充实着我们每位队员的头脑,我们不断挥舞,握的再紧一点,再坚定一点.......100圈...200圈...600圈!

感谢

队友就在身边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合在集体里才能最有力量。

正因为有了团队,才成就了我们每个队员

生命的齿轮在一声声呐喊声中推进,迸发团队的力量!

我们在活动时感悟,欢乐中收获,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同志的责任担当,有相互鼓劲加油的同心同力,有不惧失败重头再来的豪情壮志,有集思广益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我们共同体验着合作、思考、共融带来的巨大能量。

通过军事主题体验式拓展训练,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党员,应当把时代要求与自已的奋斗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老一辈共产党人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的同时,用理想支撑奉献,用忠诚诠释奉献、用奋斗书写奉献、用淡泊彰显奉献,大力弘扬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立足岗位、拼搏进取、无怨无悔、无私无畏,用实际行动赋予奉献以新的时代内涵、新的精神境界。

军事拓展训练不仅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鼓舞斗志,增强凝聚力,提升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希望全体党员能将这次的收获感带到工作中,坚定信念,不忘**,继续前进,为医院发展发挥引领作用、贡献力量。

下载国酒茅台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酒茅台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5篇【篇一】在20xx年6月11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2015年4月3日县委党校组织的从县委党校到**的红色之旅,此次重走长征路虽然只有短短几小时,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公里的路程,在以前坐车都感觉很远,......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

    重走长征路

    再探工农红军长征路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

    重走长征路

    “十.一”重走长征路 ------黎平会议旧址自助游(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 路线介绍:怀化--通道县溪—播阳镇—黎平洪州镇—德顺--中潮镇—古 驿道—羊角岩—黎平县城(会议会址、毛......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大全5篇]

    【篇一】5天大别山的学习,转瞬即逝,当脱下红军装的一瞬,自己的内心充满不舍、眷念和崇敬。看着这身戎装和红色的领徽,给我带来的更是一种忠诚、责任和奋斗的力量!回首5天的学习,从......

    重走长征路的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的心得体会 2011-07-04本文来源于苏红网作者:卢艺端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2010年4月28日,公司组织去古田— 连城—长汀开展红色之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

    重走长征路活动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活动心得体会 在2013年10月27日,作为一名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温长征路活动。我们一行人从于都开始,怀着满腔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了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