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软件测试实验报告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2016 ~ 2017学年
第二学期
学
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
专
业 软件工程 学
号
140521221 姓
名 蒲凤 指导教师王鹏
目录
一、单元测试.......................................................1 1.1实验目的......................................................1 1.2实验环境......................................................1 1.3实验原理......................................................1 1.4实验内容......................................................1 1.4.1 C#单元测试................................................1 1.4.2 测试用例..................................................4 1.5实验结果......................................................5 1.6实验总结......................................................6 1.6.1插件安装...................................................6 1.6.2心得体会...................................................6 1.6.3单元测试意义...............................................6
二、LOADRUNNER性能测试.............................................7 2.1实验目的......................................................7 2.2实验环境......................................................7 2.3实验原理......................................................7 2.4实验内容......................................................7 2.4.1 HP LoadRunner录制脚本.....................................7 2.4.2 HP LoadRunner脚本测试场景设计及分析......................17 2.5实验结果.....................................................33 2.6实验分析.....................................................34 2.7实验总结.....................................................34
三、反编译........................................................36 3.1实验目的.....................................................36 3.2实验环境.....................................................36 3.3实验原理.....................................................36 3.4实验内容.....................................................36 3.4.1 Net Refelector反编译.....................................36 3.5实验结果.....................................................40 3.6实验总结.....................................................41 3.6.1心得体会..................................................41
I 3.6.2 对软件安全性的看法.......................................41
四、SQL注入.......................................................42 4.1实验目的.....................................................42 4.2实验环境.....................................................42 4.2实验原理.....................................................42 4.3实验内容.....................................................42 4.3.1 sql注入..................................................42 4.4实验结果.....................................................52 4.5实验总结.....................................................54 4.5.1心得体会..................................................54 4.5.2 SQL注入危害..............................................54
五、禅道项目管理的BUG管理模块使用................................55 5.1实验目的.....................................................55 5.2实验环境.....................................................55 5.3实验原理.....................................................55 5.4实验内容.....................................................55 5.4.1禅道项目管理的bug管理模块使用............................55 5.5实验结果.....................................................67 5.6实验总结.....................................................68
II
一、单元测试
1.1实验目的
1.能够使用编程工具进行单元测试。
2.检查代码实现是否符合设计,尽早发现设计和需求中存在的错误。3.发现在编码过程中引入的错误,跟踪需求和设计的实现是否一致。
1.2实验环境
环境:vs2013
1.3实验原理
主要采用白盒技术,检查模块控制结构的某些特殊路径,期望覆盖尽可能多的出错点。
1.4实验内容
1.4.1 C#单元测试
1.新建一个类库项目,并为其中的类为BinaryTree.构建二叉树并添加前序遍历方法。如图1-1所示。
图1-1 2.创建单元测试。在方法名上右击,然后单击“Generate Unit Test”选项,打开对话框。如图1-2所示。
图1-2 3.选择方法,为新建项目命名。如图1-3所示。
图1-3 4.然后在解决方案管理中就多了相应的BinaryTree Tests解决方案。如图1-4所示。
图1-4 打开测试菜单->窗口->测试资源管理器,如图1-5所示。
图1-5 5.在测试试图,右键运行要测试的方法,在测试结果窗口中查看测试结果,运行测试之前。如图1-6所示。
图1-6 1.4.2测试用例
1.设置测试参数。如图1-7,1-8所示。
图1-7
图1-8 2.运行之后。如图1-9所示。
图1-9 1.5实验结果
经过测试,ResultEqualTest1,ResultEqualTest2均未通过测试,调整参数,重新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如图1-10所示。:
图1-10 1.6实验总结
1.6.1插件安装
在vs2013进行单元测试之前,需要按照手动添加插件。选择工具-扩展和更新,搜索并安装Unit Test Generator。1.6.2心得体会
本次测试设计涉及预期测试需求,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单元测试帮助开发人员编写代码,提升质量,减少bug;提升反馈速度,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开发效率;保证最后的代码不会破坏之前的代码功能,同时让代码维护更容易,有助于改进代码质量和设计。1.6.3单元测试意义
单元测试集中注意力与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首先保证每个单元测试通过,才能使下一步把单元组成部分组装成部件并测试其正确性具有基础。单元是整个软件的构成基础,只有保证零部件一样,这个设备的质量才有基础,单元的质量也是整个软件质量的基础。因此,单元测试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软件的后期测试,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同时,单元规模较小,复杂性较低,因而发现错误后容易隔离和定位,有利于调试工作。
二、LoadRunner性能测试
2.1实验目的
1.掌握LoadRunner的使用方法。2.能够使用LoadRunner进行负载测试
3.学会用LoadRunner设计场景并尝试,并分析测试结果。
2.2实验环境
环境:HP LoadRunnner
2.3实验原理
LoadRunner进行负载测试通常有五个阶段组成:
计划、脚本创建、场景定义、场景执行和结果分析。
(1)计划负载测试:定义性能测试要求,例如并发用户的数量、典型业务流程和所需相应时间。
(2)创建Vuser脚本:将最终用户活动捕获到自动脚本中。(3)定义场景:使用LoadRunnerControlller设置负载测试环境。(4)运行场景:通过LoadRunnerControlller驱动、管理和监控负载测试。(5)分析结果:使用LoadRunnerAnalysis创建图和报告并评估性能。
2.4实验内容
2.4.1HP LoadRunner录制脚本
1.启动服务。如图2-1所示。
图2-1 2.登录自带网站WebTours,并注册。如图2-2所示。
图2-2 填写注册信息,如图2-3,2-4所示。
图2-3
图2-4 注册成功,如图2-5所示。
图2-5
3.打开Loadrunner,点击新建脚本打开VuGen。如图2-6所示。
图2-6 新建脚本,如图2-7所示。
图2-7
4.新建脚本,选择协议。如图2-8所示。
图2-8 5.选择浏览器,设置所测web的地址。如图2-9所示。
图2-9 6.点击左下角Options按钮,进入录制环境设置界面。如图2-10,2-11所示。
图2-10
图2-11
7、模拟用户操作开始录制脚本。如图2-12所示。
图2-12 用户操作如下,模拟用户订票。如图2-13所示。
图2-13 8.结束录制,生成脚本。如图2-14所示。
图2-14 9.回放脚本,验证脚本是否正确。如图2-15所示。
图2-15 回放结果,如图2-16所示。
图2-16 10.增加事务,并命名。如图2-17所示。
图2-17 给事务命名,如图2-18所示。
图2-18 查看事务,如图2-19所示。
图2-19 11.参数化。在脚本中找到需要参数化的值,例如登录名和登录密码。如图2-20所示。
图2-20 2.4.2HP LoadRunner脚本测试场景设计及分析
1.导入脚本,打开controller。如图2-21所示。
图2-21 2.选择文件路径。如图2-22所示。
图2-22 3.进入初始界面。如图2-23所示。
图2-23 4.为了设置集合点,取消默认勾选框,添加脚本。如图2-24所示。
图2-24 5.确定,进入场景设置界面。如图2-25所示。
图2-25 6.设置场景,选择初始化。如图2-26所示。
图2-26 7.打开运行时设置,设置迭代次数。如图2-27所示。
图2-27 8.设置迭代参数为2。如图2-28所示。
图2-28 9.点开Miscellaneous,设置Continueon error,使错误发生时可继续执行。如图2-29所示。
图2-29 10.设计集合点。如图2-30所示。
图2-30 设置当所有虚拟用户都到达集合点才释放,模拟多用户同时进行某一操作的情况。选中policy。如图2-31所示。
图2-31 11.设置policy。如图2-32所示。
图2-32 12.点击运行,进入运行时监控界面。如图2-33所示。
图2-33 13.点击运行场景。如图2-34所示。
图2-34 14.观察运行结果。如图2-35,2-36,2-37,2-38,2-39所示。
图2-35
图2-36
图2-37
图2-38
图2-39 15.设置场景运行时Windows资源监控图。如图2-40所示。
图2-40 点击添加。如图2-41,2-42所示。
图2-41
图2-42 运行时Windows资源监控图截图如下。如图2-43所示。
图2-43 16.打开分析器,形成分析结果。如图2-44,2-45所示。
图2-44
图2-45 17.分析器自动形成分析结果。如图2-46,2-47,2-48,2-49,2-50所示。
图2-46
图2-47 18.点开监控的图表,根据需要合并图表以便更好地分析。
图2-48
图2-49
图2-50 19.添加Windows资源监控图表。如图2-51,2-52所示。
图2-51
图2-52 20.添加页面分析结果图表。如图2-53所示。
图2-53 21.生成测试报告。如图2-54所示。
图2-54 生成测试报告中。如图2-55所示。
图2-55 生成测试报告,如图2-56所示。
图2-56 2.5实验结果
回放验证。如图2-57所示。
图2-57
生成测试报告,点击内容,如图2-58所示。
图2-58 2.6实验分析
通过测试报告可以看出,最多能够创建10个vuser,平均吞吐量是14320字节每分,平均每秒点击数量约为10次。同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使被测系统所受压力减轻,从如下方面进行综合调解:将测试脚本中think time值加大并在控制台中按比例实现,此处think time指在transaction外部的时间;Controller中Run-Time Setting的Pacing设置值加大;虚拟用户登录时使用递增策略,间隔稍长。
2.7实验总结
LoadRunner,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负载测试工具。通过以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监测的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LoadRunner能够对整个企业架构进行测试。企业使用LoadRunner能最大限度地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性能和加速应用系统的发布周期。LoadRunner可适用于各种体系架构的自动负载测试,能预测系统行为并评估系统性能。学会了使用LoadRunner录制脚本。基本的流程是启动服务器、注册、录制脚本及进行参数化设置。设计涉及场景的搭建和测试,通过Lordrunner进行脚本测试,同时能够生成相应的图表,直观的反应了测试结果。Lordrunner作为专业的性能测试工具,通过模拟成千上万的用户对被测应用进行操作和请求,在实验室环境中精确重现生产环境中任意可能出现的业务压力,然后通过在测试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和数据来确认和查找软件的性能问题,分析性能瓶颈。
三、反编译
3.1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反编译工具对程序进行反编译。2.能够使用.NetRefelector进行反编译。
3.2实验环境
环境:.Net Refelector,VS2008 3.3实验原理
反编译的主要思想:将特定的机器代码,即我们的“源程序”,先翻译为低级的中间代码,然后再根据特定的高级语言将中间代码翻译为高级程序。反编译器也有前端和后端。前端是一个机器依赖的模块,句法分析二进制程序、分析其指令的语义、并且生成该程序的低级中间表示法和每一子程序的控制流向图。通用的反编译机器是一个与语言和机器无关的模块,分析低级中间代码,将它转换成对任何高级语言都可接受的高级表示法,并且分析控制流向图的结构、把它们转换成用高级控制结构表现的图。最后,后端是一个目标语言依赖的模块,生成目标语言代码。反编译的过程中要使用一些工具:把二进制程序装入内存,对这一程序做句法分析或反汇编,以及反编译或者分析该程序来生成高级语言程序。这个过程借助编译器和库的签名来识别特定的编译器和库子程序。只要在二进制程序中识别出编译器签名,就不去反编译这些编译器启动代码(start-up)和库子程序:对于前者,从最后的目标程序去掉启动代码的那些例程,反编译器从主(main)程序入口点开始分析;对于后者,那些子程序用其库函数名代替。
3.4实验内容
3.4.1Net Refelector反编译
1.启动.NETRefelector(在所有程序中找到RedGate文件夹)找到安装文件,点击运行。如图3-1所示。
图3-1 2.选择文件,打开可执行文件。如图3-2所示。
图3-2 选择文件路径。如图3-3所示。
图3-3
3.导入工程截图如下。如图3-4所示。
图3-4 4.相关函数和类,如图3-5所示。
图3-5 5.选中工程,导出源码。如图3-6所示。
图3-6 6.选择导出文件路径。如图3-7所示。
图3-7 7.选中反编译程序,点击运行。如图3-8所示。
图3-8 3.5实验结果
反编译成功,如图3-9所示。
图3-9
3.6实验总结
3.6.1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通过反编译工具进行了反编译,完成了从可执行文件到源码的转换,学会了如何使用.NET Refelector反编译工具。3.6.2 对软件安全性的看法
软件安全(Software Security)就是使软件在收到恶意攻击的情形下依然能够继续正确运行及确保软件被在授权范围内合法使用的思想。软件安全性分析任务包含于软件生存周期的若干活动中,是针对软件的安全性质量,作为这些活动的补充。软件安全性分析作为开发中软件的质量的重要保证,关系到软件的获取、供应、开发、运行和维护,已得到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并且现在,软件安全性分析任务的各项细节执行都写入了国军标,被安全相关软件的需方、供方、开发者、维护者以及独立的评价者使用。规范化将推进软件安全性分析的进程,使更多的开发和评测单位遵循标准化文件,督促开发团队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以软件测试作为辅助。同样,软件安全性分析标准也会在推进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发展。
四、SQL注入
4.1实验目的
1.明白SQL注入原理。2.能够进行简单的SQL注入。
4.2实验环境
环境:VS2013,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4.2实验原理
SQL注入即是指web应用程序对用户输入数据的合法性没有判断,攻击者可以在web应用程序中事先定义好的查询语句的结尾上添加额外的SQL语句,以此来实现欺骗数据库服务器执行非授权的任意查询,从而进一步得到相应的数据信息。
4.3实验内容
4.3.1 sql注入
1.点击SQL SERVERR2。如图4-1所示。
图4-1 登陆数据库,如图4-2所示。
图4-2 2.创建数据库SQLTEST。如图4-3,4-4所示。
图4-3
图4-4 3.创建表UserLogin。如图4-5所示。
图4-5 设置主键如下,如图4-6所示。
图4-6 设置成功,截图如下。如图4-7所示。
图4-7 输入表名。如图4-8所示。
图4-8 4.选中表,编辑前200行。如图4-9所示。
图4-9 5.编辑测试数据,如图4-10所示。
图4-10 6.打开VS2013,新建项目。如图4-11所示。
图4-11 选中Asp.net Web应用程序。如图4-12所示。
第二篇: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内容格式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
实验名称:《使用LoadRunner 进行性能测试》
实验目标:
1、掌握LR的测试过程;
2、掌握LR中 Visual User Generator(以下简称VuGen)、Controller和Analysis三个组件的具体使用。
实验要求:
采用LR 自带的HP WEBTours应用程序,进行性能测试。
实验过程:
1、录制LR 自带的HP WEBTours应用程序脚本,录制内容包括自动进入到WEB TOURS 网站,进行登录(已经注册成功),登录成功后,再定一张票,定票后,输入信用卡信息,然后退出登录,完成后,点击停止录制;(具体过程自己描述)
2、生成脚本;
(具体过程自己描述)
3、回放脚本;
(具体过程自己描述)
4、插入事件,分别在登录前和登录成功后、订票前和订票成功后四个位置插入一个事件;
(具体过程自己描述)
5、启动Controller,配置场景,选择场景类型为Goal—Oriented Scenario;(具体过程自己描述)
6、生成分析报告。
(具体过程自己描述)
参照《LoadRunner结果分析说明》文档进行分析,了解系统瓶颈在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实验完成。
实验心得:
要求不得少于200字。
第三篇:《软件分析与测试》实验报告范例.doc
《软件分析与测试》实验一:白盒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通过简单程序白盒测试,熟悉测试过程,对软件测试行程初步了解,并养成良好的测试习惯。
2、熟练掌握如何运用基路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用例设计,进行逻辑覆盖率分析。
二、实验内容<测试内容的描述>
……
三、实验原理
白盒测试原理:分析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选择适当的覆盖标准,设计测试用例,对主要路径进行尽可能多的测试。白盒测试测试用例一般采用逻辑覆盖法进行设计。
语句覆盖:选择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都能被执行一次。
判定覆盖: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个判定至少都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
条件覆盖: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所有判定中的每个条件至少都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
判定/条件覆盖: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中每个条件取到各种可能的值,并使每个判定取到各种可能的结果。
条件组合覆盖:执行足够的例子,使得每个判定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
路径覆盖:路径覆盖是相当强的逻辑覆盖,它保证程序中每条可能的路径都至少执行一次。
四、实验步骤:
1、测试程序源代码
……
2、测试程序流程图
……
3、测试用例设计
……<要求分别使用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测试、路径覆盖(及完全覆盖)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4、测试用例分析
……<比较各种设计方法,给出结论>
五、总结与体会
……
《软件分析与测试》实验二:黑盒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黑盒测试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黑盒测试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通过试验和应用,要逐步提高和运用黑盒测试技术解决实际测试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测试内容的描述>
……
三、实验原理
黑盒测试原理: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与特性,只根据程序功能或程序的外部特性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分类法:根据程序的I/O特性,将程序的定义域划分为有限个等价区段 —“等价类”,从等价类中选择出的用例,具有“代表性”。应按照输入条件(如输入值的范围,值的个数,值的集合,输入条件必须如何)划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无效等价类,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是不合理的,是没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边值分析法:选择等价类的边缘值作为测试用例,让每个等价类的边界都得到测试,选择测试用例既考虑输入亦考虑输出。
决策表:在一些数据处理问题当中,某些操作的实施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组合,即:针对不同逻辑条件的组合值,分别执行不同的操作。最适合描述在多逻辑条件取值的组合所构成的复杂情况下,分别执行哪些不同的动作。
因果图法:一些程序的功能可以用判定表(或称决策表)的形式来表示,并根据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规定相应的操作。它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四、实验步骤:
1、测试用例设计
……<要求分别使用等价分类法、方法边值分析法、因果图法、决策表设计测试用例>
2、测试用例分析
……<比较各种设计方法,给出结论>
五、总结与体会
……
《软件分析与测试》实验三:测试自动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测试自动化的基本概念,掌握测试自动化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通过试验和应用,要逐步提高和运用测试自动化工具解决实际测试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测试内容的描述>
……
三、实验环境
在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中使用JUnit来作为自动化的功能测试工具。Eclipse本身集成了JUnit相关组件,并对JUnit的运行提供了无缝的支持。
JUnit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Java测试框架,用于编写和运行可重复的测试。他是用于单元测试框架体系xUnit的一个实例(用于java语言)。它包括以下特性:
1、用于测试期望结果的断言(Assertion)
2、用于共享共同测试数据的测试工具
3、用于方便的组织和运行测试的测试套件
4、图形和文本的测试运行器
Eclips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 Java 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个框架和一组服务,用于通过插件组件构建开发环境。幸运的是,Eclipse 附带了一个标准的插件集,包括 Java 开发工具(Java Development Tools,JDT)。
四、实验步骤:
1、测试过程
……
2、测试分析
……
五、总结与体会
……
//注释:
1、省略号为自定义部分,需要补充完整;
2、<>中内容为说明文字部分;
3、其他文字要求都写入报告中(包括 注释1中的内容)。
第四篇:软件测试(推荐)
一、简答5*6’
1.为什么不让时间有余的人做测试工作
表面上看这体现了管理的效率和灵活性,但实际上也体现了管理者对测试的轻视。测试和测试的人有很大关系。测试工作人员应该是勤奋并富有耐心,善于学习、思考和发现问题,细心有条理,总结问题,如果具备这样的优点,做其它工作同样也会很出色,因此这里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喜欢测试这项工作。2.软件测试风险主要体现在哪里
我们没有对软件进行完全测试,实际就是选择了风险,因为缺陷极有可能存在没有进行测试的部分。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选择最合适的测试量,把风险降低到最小 3.所有软件测试缺陷都需要修复吗
从技术上讲,所有的软件缺陷都是能够修复的,但是没有必要修复所有的软件缺陷。测试人员要做的是能够正确判断什么时候不能追求软件的完美。对于整个项目团队,要做的是对每一个软件缺陷进行取舍,根据风险决定那些缺陷要修复。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没有足够的时间资源。在任何一个项目中,通常情况下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都是不够用的,而且在项目中没有预算足够的回归测试时间,修改缺陷可能引入新的缺陷。
-有些缺陷只是特殊情况下出现,这种缺陷处于商业利益考虑,可以在以后升级中进行修复。-不是缺陷的缺陷。我们经常会碰到某些功能方面的问题被当成缺陷来处理,这类问题可以以后有时间时考虑再处理。缺陷是否修改要由软件测试人员、项目经理、程序员共同讨论来决定是否修复,不同角色的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以做出正确的决定。4.如何减少测试人员跳槽带来的损失 建议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加强部门内员工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学习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要求,是知识互相转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把个人拥有的技术以知识的形式沉积下来,也就完成了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
-管理者就应该把员工的个人成长和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为员工设定合理发展规划并付诸实现。
5.验收测试的注意点有哪些 测试要注意下面的事项:
(1)用户现场测试不可能测试全部功能,因此要测试核心功能。这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这些核心功能一定要预先经过测试,证明没有问题才可以和用户共同进行测试。测试核心模块的目的是建立用户对软件的信心。当然如果这些模块如果问题较多,不应该进行演示。(2)如果某些模块确实有问题,我们可以演示其它重要的业务功能模块,必要时要向用户做成合理的解释。争得时间后,及时修改缺陷来弥补。(3)永远不能欺骗用户,蒙混过关。6.完全测试程序是可能的吗
实际上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主要有以下原因:-完全测试比较耗时,时间上不允许;
-完全测试通常意味着较多资源投入,这在现实中往往是行不通的;-输入量太大,不能一一进行测试;-输出结果太多,只能分类进行验证;-软件实现途径太多;
-软件产品说明书没有客观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看,软件缺陷的标准不同;因此测试的程度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7.是不是发现的缺陷越多就说明软件缺陷越多 其中的原因主要如下:
-代码复用、拷贝代码导致程序员容易犯相同的错误。类的继承导致所有的子类会包含基类的错误,反复拷贝同一代码意味可能也复制了缺陷。-程序员比较劳累是可以导致某些连续编写的功能缺陷较多。
“缺陷一个连着一个”不是一个客观规律,只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如果软件编写的比较好,这种现象就不常见了。测试人员只要严肃认真的测试程序就可以了。8.软件测试就是QA吗
软件测试人员的职责是尽可能早的找出软件缺陷,确保得以修复。而质量保证人员(QA)主要职责是创建或者制定标准和方法,提高促进软件开发能力和减少软件缺陷。测试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测试,质量保证人员日常工作重要内容是检查与评审,测试工作也是测试保证人员的工作对象。软件测试和质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都是为了提高软件质量而工作。9.测试产品和测试项目区别
习惯上把开发完成后进行商业化、几乎不进行代码修改就可以售给用户使用的软件成为软件产品,也就是可以买“卖拷贝”的软件,软件项目是一种个性化的产品,可以是按照用户要求全部重新开发,也可以修改已有的软件产品来满足特定的用户需求。项目和产品的不同特点,决定我们测试产品和测试项目仍然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质量要求不同。通常产品的质量要高一些,修复发布后产品的缺陷成本较高,甚至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而做项目通常面向某一用户,虽然质量越高越好,但是一般只要满足用户要求就可以了。测试资源投入多少不同。做软件产品通常是研发中心来开发,进度压力要小些。同时由于质量要求高,因此会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项目最后要和用户共同验收测试,这是产品测试不具有的特点。此外,测试产品与测试项目在缺陷管理方面、测试策略制定都会有很大不同,测试管理者应该结合具体的环境,恰如其分的完成工作 10.如何编写提交给用户的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一般分为内部测试报告和外部测试报告。内部报告是我们在测试工作中的项目文档,反映了测试工作的实施情况,一般外部测试报告要满足下面几个要求:
根据内部测试报告进行编写,一般可以摘录;不可以向客户报告严重缺陷,即使是已经修改的缺陷,开发中的缺陷也没有必要让客户知道;报告上可以列出一些缺陷,但必须是中级的缺陷,而且这些缺陷必须是修复的;报告上面的内容尽量要真实可靠;整个测试报告要仔细审阅,力争不给项目带来负面作用,尤其是性能测试报告。总之,外部测试报告要小心谨慎的编写。
二、论述2*12’
1.请论述为什么要进行软件测试,并列举历史上2~3个著名软件测试(缺陷)案例,说明测试重要性
软件测试的目的,第一是确认软件的质量,其一方面是确认软件做了你所期望做的事情(,另一方面是确认软件以正确的方式来做了这个事情。第二是提供信息,比如提供给开发人员或程序经理的回馈信息,为风险评估所准备的信息。第三软件测试不仅是在测试软件软件产品本身,而且还包括软件开发的过程。如果一个软件产品开发完成之后发现了很多问题,这说明此软件开发过程很可能是有缺陷的。因此,软件测试的第三个目的是保证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是高质量的。
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把“枪口”对准了自己人 美国迪斯尼公司的狮子王游戏软件的兼容性问题 售票系统性能问题
2.论述软件测试科学的发展历程 1957年之前-调试为主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刚诞生不久,只有科学家级别的人才会去编程,需求和程序本身也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多变,相当于开发人员一人承担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等所有工作,当然也不会有人去区分调试和测试。
1957–1978-证明为主 当时计算机应用的数量,成本和复杂性都大幅度提升,随之而来的经济风险也大大增加,测试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这个时期测试的主要目就是确认软件是满足需求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了该做的事情”。
1979–1982-破坏为主 我们不仅要证明软件做了该做的事情,也要保证它没做不该做的事情,这会使测试更加全面,更容易发现问题。
1983–1987-评估为主 人们提出了在软件生命周期中使用分析,评审,测试来评估产品的理论。软件测试工程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88–至今-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当下软件测试的主流思想之一。测试不是在编码完成后才开始介入,而是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3.论述软件缺陷的由来
软件缺陷的产生主要是由软件产品的特点和开发过程决定的。
软件本身:①需求不清晰,导致设计目标偏离客户的需求,从而引起功能或产品特征上的缺陷。②系统结构非常复杂,而又无法设计成一个很好的层次结构或组件结构,结果导致意想不到的问题或系统维护、扩充上的困难;即使设计成良好的面向对象的系统,由于对象、类太多,很难完成对各种对象、类相互作用的组合测试,而隐藏着一些参数传递、方法调用、对象状态变化等方面问题。③对程序逻辑路径或数据范围的边界考虑不够周全,漏掉某些边界条件,造成容量或边界错误。④对一些实时应用,要进行精心设计和技术处理,保证精确的时间同步,否则容易引起时间上不协调,不一致性带来的问题。⑤没有考虑系统崩溃后的自我恢复或数据的异地备份、灾难性恢复等问题,从而存在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隐患。⑥系统运行环境的复杂,不仅用户使用的计算机环境千变万化,包括用户的各种操作方式或各种不同的输入数据,容易引起一些特定用户环境下的问题;在系统实际应用中,数据量很大。从而会引起强度或负载问题。⑦由于通信端口多、存取和加密手段的矛盾性等,会造成系统的安全性或适用性等问题。⑧新技术的采用,可能涉及技术或系统兼容的问题,事先没有考虑到。
团队工作:系统需求分析时对客户的需求理解不清楚,或者和用户的沟通存在一些困难。不同阶段的开发人员相互理解不一致。对于设计或编程上的一些假定或依赖性,相关人员没有充分沟通。项目组成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技术问题。算法错误:在给定条件下没能给出正确或准确的结果。语法错误:对于编译性语言程序,编译器可以发现这类问题;但对于解释性语言程序,只能在测试运行时发现。计算和精度问题:计算的结果没有满足所需要的精度。系统结构不合理、算法选择不科学,造成系统性能低下。接口参数传递不匹配,导致模块集成出现问题。
项目管理的问题:缺乏质量文化,不重视质量计划,对质量、资源、任务、成本等的平衡性把握不好,容易挤掉需求分析、评审、测试、等时间,遗留的缺陷会比较多。系统分析时对客户的需求不是十分清楚,或者和用户的沟通存在一些困难。开发周期短,需求分析、设计、编程、测试等各项工作不能完全按照定义好的流程来进行,工作不够充分,结果也就不完整、不准确,错误较多;周期短,还给各类开发人员造成太大的压力,引起一些人为的错误。开发流程不够完善,存在太多的随机性和缺乏严谨的内审或评审机制,容易产生问题。文档不完善,风险估计不足等。4.软件测试V模型
①绘制示意图
②阐述每个步骤是做什么 需求分析
即首先要明确客户需要的是什么,需要软件作成什么样子,需要有那几项功能
概要设计
主要是架构的实现,指搭建架构、表述各模块功能、模块接口连接和数据传递的实现等项事务。详细设计
对概要设计中表述的各模块进行深入分析,对各模块组合进行分析等。软件编码
按照详细设计好的模块功能表,编程人员编写出实际的代码。单元测试
按照设定好的最小测试单元进行按单元测试,主要是测试程序代码,为的是确保各单元模块被正确的编译,单元的具体划分按不同的单位与不同的软件有不同。集成测试
经过了单元测试后,将各单元组合成完整的体系,主要测试各模块间组合后的功能实现情况,以及模块接口连接的成功与否,数据传递的正确性等,其主要目的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根据集成测试计划,一边将模块或其他软件单位组合成系统,一边运行该系统,以分析所组成的系统是否正确,各组成部分是否合拍。系统测试
经过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以后,我们要把软件系统搭建起来,按照软件规格说明书中所要求,测试软件其性能功能等是否和用户需求相符合,在系统中运行是否存在漏洞,等。验收测试
主要就是用户在拿到软件的时候,在使用现场,会根据前边所提到的需求,以及规格说明书来做相应测试,以确定软件达到符合效果的。
第五篇:ASI软件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
812
实验机器号:
实验分组:
实验时间:
2011-8-29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项目一:通过型物流中心的模型构筑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型物流中心是指进货后不经入库储存直接按店铺分类后出货的物流中心。要求:通过型物流中心的例子来学习利用部件生成器、传送带(直线、分流、弯曲)、部件消灭器、作业员、笼车等来构筑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ASI软件制作三维立体图,即使4种商品从投放口开始在传送带上流动,按不同分流口流出后作业员把商品装入笼车的模型。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ASI 模拟软件
四、实验内容、步骤及操作方法
1、模型制作画面的设定点击Windows的开始按钮,点击|开始|程序|RaLC-Pro|,启动RaLC-Pro。在RaLC-Pro的启动画面中,点击菜单栏里的|文件|新建|或者工具栏中的[新建]按钮。想在立体层面上表示出网格来,则点击工具栏上的[网格]按钮。这样,初始值为1m×1m的网格线就会表示出来。可利用窗口扩大、缩小的功能来调节窗口大小。
2、设备的表示点击设备栏的[直线传送带]按钮,使直线传送带表示出来
3、设备的复制点击直线传送带后其颜色变为白色。通常把这种情况说成“选择状态”。在选择状态下,通过《Ctrl》+《C》、《Ctrl》+《V》的操作可再增加一条直线传送带。
4、设备的连接(自动连接)连接2条直线传送带。传送带互相接近到一定程度后可自动地连接起来。将第2条直线传送带的入口向第1条直线传送带的出口移近
5、弹出菜单的表示点击设备栏的[右分流传送带]按钮 , 则表示出右分流传送带。使用分流传送带可使传送过来的物体分成两个方向流动。使右分流传送带处于选择状态时,右点击鼠标后会表示一个菜单。这种菜单称为弹出菜单。
6、属性的表示点击弹出菜单中的[属性],使属性对话框表示出来。在属性中可对设备的速度、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设定。各种各样的设备都有自己的属性。
7、设备的旋转(属性)点击设备栏的[右曲传送带]按钮,则可表示出右曲传送带。要使右分流传送带分流部的出口和右曲传送带的入口连接上,但因为传送带的朝向对不上,所以要使右曲传送带沿Z軸旋转240度。
8、设备的旋转(弹出菜单)要使设备逆时针转90度、顺时针转90度、180度旋转时可利用弹出菜单来操作。点 点击设备栏的[直线传送带]按钮,使直线传送带表示出来。
9、设备的连接(任意连接)将直线传送带和作业员连接起来。点击设备栏的[作业员]按钮,使作业员表示出来。
10、复制数个设备的复制利用《Cntl》+《C》、《Cntl》+《V》可对复数个设备进行复制粘贴。点击工具栏的[选择]按钮。用表示出来的红线将复数个设备围起来后,可使所有设备一起处于选择状态。点击画面并按住鼠标左键将要使其处于选择状态的物件(在这里为右分流传送带右侧的所有物体)用红线围起来。
11、部件生成器的条码设定打开新增加出来的部件生成器中的任意一个的弹出菜单,并打开属性窗口,将[概要]属性里的条码栏改成〈barcode002〉。可根据条码设定不同物品的各个搬运路线和存放场所。在本例中假设有4种不同物品,根据不同种类设定4个存放位置。颜色设定为了使容易分辨,可进一步改变物体的颜色。点击[色/形]属性。
13、分流传送带的条码设定为了使传送过来的4种物品依据其种类不同而流向不同,需对有两个分流口的3条分流传送带的条形码进行设定。首先选中组合化的设备,然后点击右键弹出菜单,选择解除组合菜单取消设备的组合。
13、模型的保存点击菜单栏里的|文件|另存为|,将文件名输入为『Lesson1.emu』然后点击[保存]按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在属性中对设备的速度、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设定。各种各样的设备都有自己的属性。点击[尺寸]按钮,将长度改成〈3000〉,将角度改成〈30〉。长度的单位为mm。
2、要使右分流传送带分流部的出口和右曲传送带的入口连接上,使右曲传送带沿Z軸旋转240度。打开属性对话框、在[概要]属性里的设备旋转角度的Z轴的角度改成〈240〉。要使设备逆时针转90度、顺时针转90度、180度旋转时可利用弹出菜单来操作。
3、要连接上右曲传送带的出口和直线传送带的入口,因传送带朝向不对,传送带顺时针旋转90度。使直线传送带处于选择状态,点击弹出菜单的[顺时针旋转90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结果:点击菜单栏里面的|模拟|开始|或者时间栏里的[开始]按钮,则可以看到货物被投放到传送带后从金黄色的部件生成器出来的货物流向最靠前的笼车方向,从红色的部件生成器出来的货物流向正中央的笼车方向,从粉红色的部件生成器出来的物品流向最远的笼车方向,从桔红色的部件生成器出来的货物流向部件消灭器的方向。
分析:货物的投放时间,作业员接送的时间过快或过慢,将其重新设定选择合适的时间步调,将其合理化才能是整个模型更好的运作。
七、讨论、建议、质疑
讨论:模型的运转有的时候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由于连接过程中造成的问题,或者是设备的摆放不正确,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建议:将货物与作业员协调使其合理化,模型是否正确的运转在于设计是否合理,设置是否正确。实验室名称:
812
实验机器号:
实验分组:
实验时间:
2011-8-30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项目二:仓储型物流中心模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建立仓储型物流中心的模型
要求:以仓储型物流中心的模型为例,学习包括在第二章使用过的设备以及自动立体仓库、装货中转站、卸货中转站、传送带(直角、合流)、机器人、托盘供给器等设备来建立模型的方法以及关于这些设备的设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根据ASI软件中的工具设备,建立仓储型配送中心的模型。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和ASI软件
四、实验内容、步骤及操作方法:
内容:根据软件中的工具运用,建立模型。步骤:
1、仓库的入库口(In Mode)的设置,选择自动立体仓库的弹出的菜单IO部件(In Mode)],使入库口(In Mode)表示出来。
2、立体仓库的出库口(Out Mode)的设置,选择自动立体仓库的弹出菜单中的[添加IO部件(Out Mode)],使出库口(Out Mode)表示出来。
3、部件的移动,点击工具栏中的[可移动子类设备]按钮。(附带部件的移动)
4、中转站的设置,点击设备栏的[装货中转站]按钮使装货中转站表示出来选择装货中转站的弹出菜单中的[逆时针旋转90度]改变其方向,使输入口的入口部分和装货中转站的出口部分自动连接上。
5、进货线的做成,击设备栏的[左合流传送带]按钮左合流传送带将从2个方向流过来的商品传送同一方向。
6、卸货中转站输出口的设置点击工具栏的[可移动子类设备],把输出口(箭头)移动到反面。
7、出货线的做成,点击设备栏的[左转传送带]按钮
8、模型合并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打开左合流传送带的属性窗口,点击[尺寸]按钮,将长度改成〈8000〉,支线部分的长度改成〈2500〉,点击[OK]按钮。选择弹出菜单中的[顺时针旋转90度]使右合流传送带转向。打开属性窗口,点击[尺寸按钮,将长度改成〈5000〉,支线长度改成〈4000〉 后,点击[OK]按钮。打开属性窗口点击[尺寸]按钮,将第1部分的长度改成〈4000〉,第2部分的长度改成〈2500〉,点击[OK]按钮。打开部件生成器的属性窗口,将[概要]属性里面的生成时间间隔改成〈7〉,然后点击[OK]按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能够运用软件中的相应工具建立起模型,通过改变参数控制模型的相应运作。货物正常运行,自动立体仓库正常出去在模拟中设置固定值,使其加速运行,查看货物运输与机器人、装货平台、卸货平台、自动立体仓库之间的运转正常进行,同时将实验一的模型与其结合,在运行查看其卸货装置是否运行,在所有的设备都正常运行同时货物在传送带上不阻塞则证明这次模拟实验完成,如阻塞则可以调整这些设备的参数使其达到正常的运转模式。
七、讨论、建议、质疑
讨论:传送带,部件生成器,托盘,机器人,货架等速度参数的设定不合理,在运行时经常发生货物的阻塞。应当适当的调节传送带(直角、合流)、机器人、托盘供给器、自动立体仓库等设备的参数使其运行时流畅,速度适宜。使得货物在传送带上不阻塞。在参数设定上,有些麻烦,不断地尝试设定新参数,使部件生成器、传送带、机器人等参数间隔流程达到顺畅的程度。
建议:软件的设计较清晰,能够通过相应的工具构建模型,针对一些各个工具中的相应菜单的选项还不是很清楚,希望能够有所改进。质疑:案例本身存在设计问题实验室名称:
812
实验机器号:
实验分组:
实验时间:
2011-9-05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项目三:复合型物流中心的模型Ⅰ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利用软件制造出复合型物流中心的模型。
要求:以复合型物流中心模型为例,学习如何用包括在第三章利用过的各种设备以及滑车铁轨、智能导向物、叉车等来建立模型的方法以及关于这些设备的设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通过软件来逐步构筑复合型物流中心模型的各个环节。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和ASI软件
四、实验内容、步骤及操作方法
1、启动RaLC-Pro,将在第二章做成的模型调出,再次设定自动立体仓库复制三个点击设备栏的[滑车铁轨]按钮,使滑车铁轨表示出来。将滑车铁轨设置于装货中转站和自动立体仓库之间的位置上,设定其参数。
2、选中滑车铁轨,设定添加三组IO部件(OutMode)、添加IO部件(InMode)、这样设置了从滑车铁轨流向自动立体仓库的入口以及从自动立体仓库流向滑车铁轨的出口。用同样的方法,做成中间的自动立体仓库和右侧的自动立体仓库的入口和出口。
3、选择滑车铁轨的弹出菜单中的 [添加IO部件(OutMode)],使IO部分表示出来。将IO部分设置于当前画面滑车铁轨的右下方。再次点击[可移动子类设备]按钮,使附件固定。
4、点击设备栏的[智能导向物]按钮,使智能导向物表示出来。将智能导向物设置在装货中转站和与装货中转站自动连接着的滑车铁轨的IO部分(In Mode)之间。用弹出菜单的[与下一个设备相连] 使装货中转站向智能导向物,智能导向物向滑车铁轨的IO部分(In Mode)连接上。
5、与装货中转站自动连接着的滑车铁轨的IO部分(In Mode)依次向滑车铁轨的3个IO部分(Out Mode)传送托盘的3条运作规则。
6、点击设备栏的[智能导向物]按钮,使智能导向物表示出来。将智能导向物设置在左侧自动立体仓库的IO部分(Out Mode)和与这个IO部分自动连接着的滑车铁轨的IO部分(In Mode)之间。用各自的弹出菜单的[与下一个设备相连]使自动立体仓库的IO部分(Out Mode)向智能导向物,智能导向物向滑车铁轨的IO部分(InMode)连接起来,在做成将从左侧自动立体仓库出库的托盘送往画面右下侧位置上的滑车铁轨的IO部分(OutMode)的运作规则。
7、设备栏的[左转传送带]按钮,使左转传送带表示出来,在设定其参数,点击设备栏的[作业员]按钮,点击[色/形]按钮,将形状改为叉车,点击设备栏的[部件消灭器],将部件消灭器表示出来。将部件消灭器设置在离叉车的距离相当于其设定的路线长度(例为5m)的位置上。
8、设定所有设备的参数,点击模拟开始。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将滑车铁轨速度改为60,尺寸长度改为12000;
2、点击Rule Then按钮,在有効的确认框 打上钩。在Counter左侧的的确认框上打上 钩,将〈0〉改为〈1〉。在目的地左侧的确认框上打上钩,输入刚才记录下来的与左侧自动仓库的IO部分(In Mode)连接着的滑车铁轨的输出口部分的名称(例为〈OUTPUT_ 00030〉);
3、从[登录规则] 按钮上面的 [规则编号] 下拉条菜单中选择新建一项。点击Rule IF按钮,在Counter左侧的确认框上打上钩,将〈0〉改为〈1〉。
4、在目的地左侧的确认框上打上钩,然后输入与右侧自动立体仓库的IO部分(In Mode)连接着的滑车铁轨的输出口部分的名称(例为〈OUTPUT_00034〉)。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完成了复合型物流中心的模型构建。将所有的设备参数设定成功,运行流畅,结果较为理想。
七、讨论、建议、质疑
讨论:在设定智能导向物的规则时,应按照步骤进行,设定成功将规则中的目的地与In Mode、Out Mode名称一致,同时将其连接好固定,使转换货物时流畅进行。建议:软件的用户友好性有待于提高,可以考虑适当增加人性化的提示,使得初学者的操作过程更加流畅。实验室名称:
812
实验机器号:
实验分组:
实验时间:
2011-9-6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项目四:复合型物流中心的模型Ⅱ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利用软件制造出复合型物流中心的模型并且做成的复合型物流中心的基础上,加入卸货和出货部分的2层物流中心。
要求:以复合型物流中心模型Ⅱ为例,学习如何用包括在第四章利用过的各种 设备以及轨道、卸货中转站、左曲传送带、智能作业员等建立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学习如何用包括在第四章利用过的各种设备以及轨道、卸货中转站、左曲传送带、智能作业员等建立模型的方法。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和ASI软件
四、实验内容、步骤及操作方法
1、调出『Lesson3-1.emu』的模型;
2、在利用实验三的基础上,再次设定自动立体仓库2层部分的IO部件。
3、对环境的设定进行设置。点击菜单栏里的|环境|环境设置|。设定参数,使一层二层分离开,选择在二层工作。
4、点击设备栏的[直线轨道]按钮,使直线轨道表示出来,设定参数,并复制两条直线轨道,点击设备栏的[左曲轨道]按钮,使左曲轨道表示出来,设定其参数,将其复制等工作,最终成为环形轨道。
5、在直线轨道的弹出菜单中的添加输入部件、添加输出部件,点击 [左转传送带]按钮,使左转传送带表示出来,点击 [卸货中转站]按钮,使卸货中转站表示出来。
5、在曲轨道的弹出菜单中的[添加平板车],菜单栏的特殊设备中的 [轨道管理器]一项,使轨道管理器表示出来,分别与与入库部件相连、与出库部件相连,与平板车相连。
6、选择[智能导向物]按钮,使智能导向物表示出来,并与In Mode输入口,Out Mode输出口相连,设定其规则,并复制两个智能导向物。
7、点击设备栏的[作业员]按钮,使作业员表示出来,选择卸货中转站输出口的弹出菜单中的[与下一个设备相连]一项,使其和作业员连接上。
8、点击设备栏的[直线传送带]、[左曲传送带]、[右分流传送带]、[右曲传送带]按钮,使直线传送带表示出来,并改变参数,将其连接起来,并设定作业员,笼车,使每个作业员后边有三个笼车。
9、在分节流那里设定分流,在点击智能导向物,设定规则。更改笼车名称,使部件生成器正常运行,货物运到指定的笼车内。
10、点击菜单栏里的|模拟|开始|一项或者时间栏里的[开始]按钮,进行运行。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在自动立体仓库的2F添加IO部件的时候,为了避免重叠,将1F的IO部件临时移动‘将属性栏里的Z的编辑框里输入〈-1000〉;
2、将床2的长度改为〈40000〉、床2的宽度改为〈40000〉、床2的高度改为〈3500〉;
4、打开左转传送带的属性窗口,点击[尺寸]按钮,将第1部分的长度改为〈1000〉,第 2部分的长度改为〈1000〉,高度改为〈300〉,宽度改为〈1200〉;
5、打开卸货中转站的属性窗口,点击[尺寸]按钮,将长度改为〈1500〉。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结果:建立了完整的仓储型物流中心运作模型,运行的合乎预期的要求及期望,实训结果很理想。
分析:轨道要连接成功,同时在设定InMode、Out Mode要根据不同的直线轨道及曲轨道设定,笼车的名称要根据部件生成器的目的地一致,在设定智能导向物规则时,要设定好规则,并且将InMode、Out Mode,的名称与规则中的目的地相同
七、讨论、建议、质疑
讨论:通过对其物流中心的建立及运作发现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如进行一些基本的属性更改是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导致最后的运行不能够顺利进行。整个模型的制作太过繁琐,极易导致错误。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应注意。实验室名称:
812
实验机器号:
实验分组:
实验时间:
2011.09.12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项目五:作业员分拣货物模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章要学习利用菜单栏上的作业管理器和作业管理器关联设备菜单中的各种作业管理器、管理批处理数据的设备、设定初始库存的设备等来建立模型的方法。要求:要求我们进一步了解掌握智能导向物的基本用法。暂存区、部件生成器、托盘供给器、自动立体仓库控制器的用法,要求我们基本掌握这门软件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
通过对三维物流软件的模型入库与出库以及参数的学习和控制器的掌握来对物流操作流程的更好的学习。
三、主要仪器设备
电脑以及ASI软件
四、实验内容、步骤及操作方法
内容:通过对入库物品生成器、暂存区、初始物品设定器、托盘供给器、参数设定的学习来掌握三维物流软件的应用方法。
步骤:
1、制作入库货品生成器(卡车入库)并修改名称,制作直线传送带。
2、做成在托盘上集装货物用的场地。作暂存区,设置参数。制作初始库存设定器 制作托盘供给器 制作做业管理器并与各个设备相连接。
3、制作把货物搬送到托盘的命令。
4、制作做业管理器与各个设备相连接后作成提供空托盘的命令。
5、制作一个做业管理器与各个设备相连后作成将托盘存入货架的命令。
6、再添加一作业员制作成一个叉车状态。
7、暂存区的设定。
8、添加出三个货架作成平库货场制作成四个选择初始库存设定器[STOCK_PALLET_MANAGER]的弹出菜单中的 [与仓库相连]一项,使其连接上用于平库货场的2个货架。
9、计划管理器的设定、作成使模型运作的数据文件、商品管理文件(ProductMasterFile.xml)、卡车入库数据文件(Arrival.xml)、模拟管理文件(SimulationMasterFile.xml)
10、制作模型分拣出库部分模型的出货场地部分、作业管理器的配置和设定。
11、将出货暂存区的笼车向卡车搬送。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部件生成器文件、托盘供给器文件、暂存区、卡车、参数的设置要准确。命令的设定要正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掌握了智能导向物、部件生成器文件、托盘供给器文件的应用。制作出了更加复杂的三维画面,并且运行良好。
七、讨论、建议、质疑
讨论:通过对其模型的建立及运作发现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如进行一些基本的属性更改是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导致最后的运行不能够 顺利进行。建议:对其软件进行及时的修正及改正。实验室名称:
812
实验机器号:
实验分组:
实验时间:
2011.09.20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项目六:模拟创业设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大学生创业这个网页平台建立自己的创业模型 要求:通过专业软件,了解创业基本流程,并建立自己的公司。
二、实验原理
通过创业平台建立自己的企业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相关软件
四、实验内容、步骤及操作方法
1、进入网页,输入网址。
2、点击进入大学生创业平台。
3、注册帐号,设置用户名和密码。
4、进入网页后,完成相关测验。
5、进入创业实训,与模拟风投公司签订风险投资协议。
6、风投公司转账,获得创业资金。
7、提交准备好的资料。
8、填写招聘申请表后提交。
9、租用摊位。
10、注册自己的公司。
11、选择行业,城市。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输入网址172.16.100.64。
2、雪冬国贸公司注资100万。
3、填写备用公司名称以及主要代表人信息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未完成整个过程的操作,进行创业模拟,但是对创业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七、讨论、建议、质疑
讨论:虚拟的无法代表真实的情况,在模拟进行过程中的步骤很混乱。
质疑:在对整个系统进行完成模拟的同时,能否真实进行相关投资创业。模拟创业软件还是无法真正模拟出现实中创业时的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