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小学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
对中小学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专题讲座
5月25日下午,新野县景仁堂医院的医务人员专程来到该县王庄镇,对该镇初级中学和第一中心小学的学生进行了“120急救站院前知识培训”专题讲座。
在培训中,该院的医务人员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肺复苏术和出血紧急处置法等医疗急救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专家每讲一个专题之后,还邀请几名学生站在主席台上,由护士先做示范讲解,然后由学生当场演练,当场纠正,其他学生在下面跟着摹仿,从而使全体学生很快掌握了相关医疗急救的技术要领。
此次培训,不仅使广大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专业救治知识,而且增强了自身的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为今后应对相关危急情况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篇:急救培训知识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
内容:
1、现场急救的目的和原则
2、紧急救护的程序
3、基本急救知识与技术:
⑴呼吸中断急救法——人工呼吸法
⑵心脏停止跳动急救法——胸外心脏挤压法
4、紧急止血法
5、中毒窒息急救
6、触电急救
7、中暑急救
1、现场急救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伤者愈后的生存质量。原则:快抢、快救、快送,即“三快”。
2、紧急救护的程序:
①拨打120②迅速将伤者移至就近安全的地方③快速对伤者进行分类④先抢救危重者⑤优先护送危重者
3、基本急救知识与技术:
⑴呼吸中断急救法——人工呼吸法
⑵心脏停止跳动急救法——胸外心脏挤压法
3、紧急止血法:
一、止血
1、指压法:通常是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在骨的浅面。例如,将颈总动脉压向第五颈椎横突,将肱动脉压在肱骨干上。此法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流。应随即继用其他止血法。
2、压迫包扎法: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注意应将裹伤的无菌面
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度。
3、加垫屈肢法:在肘、膝等侧加垫,屈曲肢体,再用三角巾等缚
紧固定,可控制关节远侧流血。适用于四肢出血,但已有或疑有骨关节损伤者禁用。
4、填塞法: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先用1—2层大的无菌纱布铺
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等其充填其中,外面加压包扎。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染机会。
5、止血带法:能有效的制止四肢出血。但用后可能引起或加重肢
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要用于暂不能用其他方法 控制的出血。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必须作出显著标志(如红色布条),注明和计算时间,优先后送伤员。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小时,勿用绳索、电线等缚扎;用橡胶管(带)时应先在缚扎处垫上1-2层布。还可用帆布带或其他结实的布带。止血带位置应接近伤口(减少缺血组织范围)。但上臂止血带不应缚在中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
二、包扎: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助止血。常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抢救中也可将衣裤、巾单等裁开作包扎用。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和松紧适度。
1、绷带卷包扎法:有环行、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包扎
时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走行方向顺序。
2、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制作较为方便,包扎时操作简捷,且能
适应 各个部位,但不便于加压,也不够牢固。
三、固定:骨关节损伤时均必须固定制动,以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片损伤血管和神经等,并能帮助法治休克。较重的软组织损伤,也宜将局部固定。固定前,应尽可能牵引伤肢和矫正畸形;然后将伤肢放到适当位置,固定于夹板或其他支架(可就地取材如用木板、竹竿、树枝等)。固定范围一般应包括骨折处远和近的两个关节,既要牢靠不移,又不可过紧。急救中如缺乏固定材料,可行自体固定法。如将受伤上肢缚在胸廓上,或将下肢固定于健肢。
四、搬运:背、夹、拖、抬、架。注意事项:对骨折、特别是脊柱损伤的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伤处稳定,切勿弯曲或扭动。对昏迷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6、中毒窒息急救:窒息性气体是指那些以气态吸入而直接引起窒
息作用的气体。根据毒物作用机理不同,窒息性气体可分两大类,一类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氮气、甲烷、二氧化碳等),因其在空气中含量高,使氧的相对含量降低,使肺内氧分压降低,致使机体缺氧。另一类的化学性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等),主要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引起严重中毒表现。
急救:迅速脱离有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
6、触电急救:导致人体电生理紊乱,特别是心脏电生理紊乱,发生
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7、中暑急救:正常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的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使体温维持在37℃左右。担当周围环境气温超过皮肤温度,尤其当湿度较高,通风不良时,身体通过一系列调节,仍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畜积余热,引起水盐代谢紊乱及神经功能损害等一系列症状,成为中暑。夏季暴晒于烈日下,由于受热较多,而引起中暑者,成为日射病。
现场急救
一.脱离致伤源。
1.火焰烧伤|:离开火区,脱去燃烧的衣裤,就地滚动灭火。用水将火浇灭,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沟内。
2.高温液体烫伤:尽快脱去沸液浸渍的衣服,必要时直接撕开或剪开,灼伤肢体浸泡在冷水中0.5-----1小时。
3.化学烧伤,均应立即用大量清洁水冲洗至少20分钟以上。但生石灰烧伤宜先用干燥清洁敷料擦净石灰粉末再彻底冲洗。
4.电烧伤:急救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拉开电闸或用不导电的物品(木棒或竹器等)拨开电源,并扑灭着火衣服。在未切断电源之前,急救者切记不要接触伤员,以免自身触电。烧伤急救注意事项
(1)衣服着火时,要制止伤员奔跑呼叫,以免助燃和吸入火焰。防止吸入烟雾和高热空气引起吸入性损伤。
(2)化学烧伤时,务必弄清化学物质的性质。冲洗时水要多,时间要够长,力求彻底。二:转送
迅速准入就近医疗单位。
多发性创伤、复合伤现场救护迅速脱离危险环境,搬运伤员是动作要轻柔,禁止将患肢从重物下拉出。
2.解除呼吸道梗阻。用手将口腔异物掏出,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并将头偏向一侧。
3.处理活动性出血:指压法,压住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然后迅速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对止不住出血的四肢大血管破例则采用橡皮止血带或充气止血带。适用止血带的伤员应1~2小时松解一次,每次5~10分钟,松解止血带是要用力压住出血的伤口。
4.伤员的体位,一般取平卧位,有恶心呕吐的伤员应取侧卧利益呕吐,禁止仰卧。
脊柱损伤的搬运.放于硬板上抬运,始终保持中立,禁止脊柱扭曲旋转,方法如下;
(1)使病人两下肢伸直,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
(2),又3~4人分别托病人的头背,腰臀及双下肢部位,保持脊柱伸直位,平托移至硬板上。
(3),疑有颈椎骨折和脱位时须用双手牵引头部,使颈椎维持中立位,平置病人于硬板上,在头颈两侧填置沙袋或布团限制头颈活动。
第三篇: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急救知识培训讲座
迎祥街社区城西卫生服务站开展急救知识培训讲座
为进一步丰富居民应急救护知识,增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9月11日上午,迎祥街社区联合城西卫生服务站的医生为社区居民讲授应急救护知识。
城西卫生服务站的医生讲授了突发事件的急救常识和处理方法。讲座采用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烫伤肌肤、鱼骨卡喉等多项内容进行了系统讲解,重点演练了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操作等;并邀请居民上台,通过对急救模拟人的实际突出状况进行急救训练,手把手改正居民的细节错误,力求每一个动作标准、到位;让居民了解及掌握必要的应急救护措施。
本次培训提高了居民的应急救护意识和能力,还提升了大家对生命的敬畏感和主动施援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篇:急救知识培训试题
2016年一月份三基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
1.现场心肺复苏包括C、A、B三个步骤,其中C是()A、胸外按压 B、人工呼吸 C、开放气道 2.正常成人心跳每分钟()次 A、50次 B、60-100次 C、110-120次
3.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对成人患者单人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A 30:2 B 15:2 C 30:1 D 15:1 4.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频率为()
A 10-12次/分钟
B 20-24次/分钟
C 5-6次/分钟
D 12-20次/分钟 5.胸外按压姿势要正确:跪在一侧,两上肢垂直,()按压 A掌面
B掌根
C 手指
D 拳头 6.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A 至少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B 至少3cm C至少5cm D至少6cm 7.简单而迅速地确定心脏骤停的指标是()
A.呼吸停止
B.血压下降
C.瞳孔散大
D.意识消失,无大动脉搏动
E.呼之不应 8.判断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是否有效,首先观察()
A.口唇紫绀是否改善
B.瞳孔是否缩小
C.吹气时阻力大小
D.病人胸廓是否起伏
E.剑突下隆起 9.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是()
A.剑突下 B.胸骨左旁第四肋间
C.左锁骨中线第四肋间
D.胸骨中下1/3交界处
E.胸骨中上1/3交界处 10.胸外心脏按压时,每分钟按压次数为()
A.≥50次
B.≥80次
C.≥100次
D.≥120次
E.≥130次
11.手法开放气道时,应给患者()
A.仰卧位 B.头高足低位 C.头低足高位 D.侧卧位
E.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12.诊断心跳骤停迅速可靠的指标是:()
A 大动脉搏动消失 B 呼吸停止 C 瞳孔散大 D 血压测不到 E 脉搏不清 13.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中断胸外按压,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A.不超过10秒钟 B.不超过5秒钟 C.不超过20秒钟 D.不超过1分钟 E.不超过30秒钟
14.现场救治婴儿气道异物梗塞时,应将婴儿置于()下列体位 A.头低脚高位 B.头高脚低位 C.平卧位 15.遇有触电的伤员现场救护时应首先()A.将伤员搬出现场 B.断电C、呼叫120
二、判断题(每题 4 分)
1.心肺复苏每延迟1分钟,室颤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下降约10%。()2.医务人员检查脉搏不应超过10秒钟,如果在10秒钟内没有脉搏,那么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3.对成人复苏的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按压的幅度为≥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
4.开放气道时下颌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水平线成人为80度()
5.所有救助者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在检查脉搏、分析心律或进行其他操作时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6.成人心肺复苏时,不管单人或双人进行复苏,胸外按压与通气比均为30:2。()7.当有两个或更多施救者在现场的情况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的激活和心肺复苏 必须同时实施()
8.急救黄金时间是8分钟()
9.一氧化碳(煤气)中毒特征表现:口唇呈樱桃红色()10.心跳骤停4分钟内,抢救成功率约50%()
急救知识培训答案: 选择题:
1-5 A B A A B 6-10 C D D D C 11-15 A A A A B 判断题:1-5 6-10
√ √
√ × 3 √ √√× √√
第五篇:中暑急救知识培训
中暑急救知识培训
一、中暑定义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或烈日下,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致使热能积累所致的以高热、无汗及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
当气温大于31摄氏度时便可有中暑发生。
二、中暑原因
1、环境因素:
高温、高湿、风速小。在高温辐射作业环境(干热环境)和高温高湿作业环境(湿热环境)中易发生。据研究,连续三天平均气温超过30摄氏度和相对湿度大于73%时最易发生中暑。要注意有时虽然气温不高,湿度不大,但由于环境通风较差,也易发生中暑。比如夏季人们在密闭的工作环境中,易发生中暑。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
2、自身因素:
主要有产热增加,如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及患有发热、甲亢等代谢增加的疾病。热适应差,如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孕产妇、过度疲劳、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饮酒、饥饿以及突然进入旅游热区和高温环境。散热障碍,如过度肥胖、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硬皮病、痱子、大面积烧伤病人。另外,在使用抗胆碱药物、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物、β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酚噻嗪类等药物治疗期间,以及患有脱水、休克、心衰等疾病的患者,也是导致中暑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中暑的症状
1、先兆中暑:
病人常常感到大量出汗、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体温常常小于37.5摄氏度。在离开高温作业环境进入阴凉通风的环境时,短时即可恢复正常。治疗要点:
暂时脱离高温现场,移臵通风良好场所,密切观察
2、轻症中暑
病人除有先兆症状外,有的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皮肤灼热、面色潮红;面色苍白,呕吐,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通常休息后体温可在4小时内恢复正常。治疗要点:
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在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
3、重症中暑
轻度中暑进一步加重。出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肢体软弱无力。血压下降(收缩压降至80毫米汞柱以下),呼吸浅快,体温正常或变化较小,意识模糊或昏厥。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呕吐、面色潮红、头温40摄氏度以上,体温一般正常,严重者昏迷。继续发展为高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伴有晕厥、皮肤干燥灼热、头痛、恶心、全身乏力、脉快、神志模糊、严重时引起多脏器损害而死亡。治疗要点:
(1)迅速物理或药物降温,纠正水或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
(2)早期快速降温,使用冰毯、冰帽、酒精擦浴降温,使体温尽快降至正常
(3)尽快送医治疗
四、中暑的急救 1转移:
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
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或将冰袋、冰块臵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3补水:
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五、预防中暑的方法
休息好,保持充沛的体力;不在高温区呆太长时间,高温区尽量通风;出汗多,及时补充盐分、糖分;由现场进入空调房,先在室外阴凉处过渡5分钟;不要长期呆在空调房,每隔一段时间要到室外适应5分钟,保持身体平衡;现场安全互保,一有不适,尽快撤离高温区,并补充水分,不得硬扛;有慢性心血管、肝肾疾病和体弱者,在高温区作业,要时时注意;加强营养,多吃水果蔬菜,常备含盐分饮料及防暑降温药品。
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3、饮食
夏天宜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4、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六、防暑小知识
穿浅色衣服:夏季外出旅游时应穿白色、浅色的或素色衣服不易中暑。
戴隔热草帽:编织草帽的原料多为空心的,里面储存有一定数量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另外,草帽对阳光还有一定的遮挡作用。
中午要休息:早晨空气新鲜,气候凉爽。因此,夏季外出旅游时,出发时间应该早些,到了中午就休息,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再进行旅游活动。这样不但旅游时有精神,不觉累,而且还不会中暑。
多喝盐开水:夏季高温,出汗多,体内盐分减少,体内的渗透压就会失去平衡,从而出现中暑。而多喝些盐开水或盐茶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防暑。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要远离酒精、咖啡因和香烟。带防暑药物:在旅游途中,容易遇到多变的气候,忽冷忽热的气温易感冒,又闷又热的天气最易中暑。因此,夏季外出旅游时应带些防暑药物,如清凉油、万金油、风油精、霍香正气水等。
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能。
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