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学习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学习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于XX年5月24日胜利闭幕。重庆专员办党组于5月25日组织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暨全办党员干部职工大会,及时专题传达党代会精神。会上,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办党组书记、监察专员张岩松同志传达了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同志在党代会开幕式上作的报告和会议精神,并就深入学习贯彻五次党代会精神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通过学习,大家深切地感受到,在喜迎党的十九大之际召开的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意义重大、使命非凡。党代会不仅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重庆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刻总结了重庆人民探索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党代会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把准新的战略定位,明确了未来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把准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发力点、关键点,为谱写中国梦重庆新篇章描绘了宏伟蓝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庆专员办广大党员干部为之拼搏、为之奉献的航标和准星。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抓落实。将党代会树立的目标、部署的任务、提出的要求贯彻到财政预算监管工作实践中去,既是改革发展形势使然,更是全办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名党员干部肩上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因此,如何更好地学习贯彻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迅速成为同志们关注和思考的焦点,经过学习讨论,广大党员干部认为必须做到如下五点:
提升站位、把准方向。落实好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筑牢“四个意识”,把准政治方向,切实把思想、政治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每位党员干部都要做到思想上自觉认同、政治上绝对忠诚、行动上对表紧跟,走对路才能做到扎实干。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将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列入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与“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建设有机结合、互为助力,督促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习、扎扎实实领会,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党代会的精神有机融入到专员办各项部署中去,成为各处室、广大党员干部自动自发自觉的实践行动。
求精求实,埋头苦干。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崇高理想、远大目标和扎实努力有机统一起来,自觉置身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洪流,对事业、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一步一个小目标,最终必将绘就第五次党代会展示的宏伟蓝图。
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每位党员干部都要打开思路、不守成规,主动思考专员办如何在践行党代会精神、实现党代会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如何加快专员办职能转型,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功能区战略、全市一体化建设的支撑功能。并多做探索性、突破性、开创性的实践,走出一条专员办履行财政预算监管职责、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新路子。
守住底线、奋发有为。忠诚、干净、担当,既是总书记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谆谆教诲,亦与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一脉相承。全办每位党员干部都要以这六字箴言为镜,经常正衣冠察内心,严于律己、廉洁从政,用实际行动诠释信仰的力量,做到为人民谋利,为党旗添彩,为时代增辉。
对于在重庆专员持续深入学习贯彻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张岩松同志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和部署:一是要学深悟透,提升认识,着力提升思想和行动自觉。要把学习贯彻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作为行动纲领和指南。二是要认真对表,投身实践,将党代会精神落实到财政预算监管工作的方方面面,细化分解党代会部署的各项任务,制定具体落实举措,在落实党代会精神进程中展现专员办的工作成效。三是要把准方向,落实责任,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筑牢“四个意识”,弛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为落实党代会精神提供坚强政治和纪律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率先小康
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率先小康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6
年9月8日)程连元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埋头苦干,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我们聚力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出台系列措施并狠抓落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新型工业化进程逐步提速,高原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212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970亿元,年均增长1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54亿元增加到502亿元,年均增长14.6%。
过去五年,我们强化基础支撑,提升城市品质,城乡面貌日益改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呈贡新区开发建设不断加快,功能配套日趋完善。“五网”建设扎实推进,“环线 射线”骨干路网基本形成,长水国际机场建成通航,地铁1、2号线首期工程投入运营,沪昆、云桂高铁即将开通运营,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健全。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城镇化率从64%提高到70.05%。
过去五年,我们不断深化改革,拓展开放空间,发展活力得到释放。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行政审批、商事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南博会、旅交会等开放合作平台影响力日益扩大,缔结国际友好城市达到21个,设臵外国签证中心达到13个,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
过去五年,我们狠抓滇池治理,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显现成效。滇池治理加快推进,流域截污体系基本建成,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顺利通水,滇池水质逐年向好。阳宗海水质基本恢复到Ⅲ类,云龙水库、松华坝、清水海等水源区保护得到加强。城乡绿化美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扎实推进,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02%,主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
过去五年,我们致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群众福祉稳步提升。民生投入持续加大,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955元和11444元,年均分别增长12.1%和14.6%。贫困发生率从11.2%下降到5.7%。平安昆明、法治昆明建设扎实推进,反恐怖斗争、禁毒防艾、安全生产等工作深入开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过去五年,我们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作风转变,党风政风逐步好转。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稳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的制度建设逐步健全,执政基础不断夯实。宣传思想工作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党内民主不断完善扩大,各级领 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取得初步成效。坚持不懈整治“四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党风政风逐步好转。
人大、政府、政协履职富有成效,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军民融合发展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迈出新步伐。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在此,我代表中共昆明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中央驻昆单位和省直机关的同志们,向驻昆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广大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昆明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明镜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五年奋斗历程,我们体会到,做好昆明各项工作,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首要遵循,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工作的正确方向;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行动先导,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前瞻的战略思维、先进的发展理念引领实践、推动工作,应对发展新挑战,闯出发展新天地;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在改革创新中汇集资源、凝聚力量,在扩大开放中拓展空间、赢得优势,不断释放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坚持以人为本不偏离、为民服务不懈怠,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必须把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素质高、能力强、密切联系群众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产业结构不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一些同类城市的差距不断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突出;城市规划重形式轻内涵、重编制轻执行,城市建设缺乏统筹谋划、功能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鲜明,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管理水平不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改善民生面临新的挑战;社会建设滞后,治理水平不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群防群治力量薄弱,社会矛盾增多,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
尤其需要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是,过去一段时期,昆明在党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抓得不牢,信仰缺失、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扭曲;有的党员干部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和紧迫感,工作中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回避矛盾问题,推、拖、滑、绕、躲,慢作为、不作为,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能担当;有的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不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肆无忌惮,执行决策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少数党员干部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公权私用、贪赃枉法,走上了违纪违法的不归路。有的党组织党建责任履行不到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威信不高、形同虚设。仇和、张田欣、高劲松连续三任市委书记和李喜、谢新松两名副市长违纪违法,严重破坏了昆明政治生态,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严重影响了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伤害了干部群众感情。特别是仇和担任昆明市委主要领导期间,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重违纪违法,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影响极坏,教训深刻。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存在问题、深刻吸取沉痛教训、彻底肃清恶劣影响,正本清源、匡正风气,着力重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清明干净的从政环境。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待队伍、对待干部,把腐败分子与广大党员干部区分开来,把班子个别成员腐败与领导班子集体区分开来,把系列案件造成的危害影响与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成绩区分开来,团结和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干事创业上来,把精力集中到推动发展上来,用新的行动、新的业绩,回报党中央的信任、省委的关心、人民的重托。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把握发展大势,紧跟时代潮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谋划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国情、省情、市情,认清客观规律,适应形势变化,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要求我们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从组织上落实从严治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云南的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也为昆明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委要求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省委的决策部署,对昆明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向党中央、向省委、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客观分析市情,昆明加快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有机遇。昆明风光秀丽、四季如春,具有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和高原湖滨生态优势,是世界知名的“春城”“花都”,休闲、旅游、度假、居住的理想之地。昆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都市时尚文化、边疆异域文化交汇交融,为昆明塑造了独特的城市个性,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沃土。昆明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圈“三圈”交汇点,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和重要门户。昆明资源集中、要素集聚,汇聚了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70%以上的科技创新资源、90%以上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是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昆明政策优惠、充满活力,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云南省综合改革试点市等政策,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当前,在宏观环境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昆明加快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发展,昆明已经从对外开放的“末梢”变成“前沿”,加快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西部大开发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昆明调整产业结构、补齐发展短板提供了重要契机。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推进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发展,产业、要素和市场分工体系加速重构,为昆明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车创造了有利条件。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昆明与滇中新区融合发展进入了大开发、大建设的新阶段,将形成全省新的重要增长极,为昆明打造发展新优势释放强大动能、拓展广阔空间。在重大机遇面前,我们也要看到昆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从宏观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高起点实施“再工业化”,南亚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步显现,昆明吸引外来投资、发展出口贸易、参与国际分工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南亚东南亚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从区域竞争来看,全国各地和周边城市加速调整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培植优势产业,对资金、资源、产业、企业、政策、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昆明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前面的标兵越来越远、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挑战严峻、不进则退。从自身发展来看,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高投入、高消耗、简单粗放、过度依赖烟草和房地产等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面临着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承受着既要“做大总量”又要“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
综合判断,昆明的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在新征程中夺取新胜利。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当好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未来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到2018年,全市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开放程度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区域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提升,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经济辐射力、创新带动力、文化软实力、城市吸引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是昆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落实省委要求的具体实践,也是昆明提升城市品质、增强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打造“一个枢纽”,全力当好“两个龙头”,积极搭建“三个平台”,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全面提升“五个品牌”。着力打造“一个枢纽”,即加快建设联接国内、连通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通、能源、物流、信息通道,把昆明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全力当好“两个龙头”,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当好引领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放合作的龙头。积极搭建“三个平台”,即加快构建区域性公共事务平台、商务活动平台、协调联动平台,提升昆明在我国与周边国家交往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即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全面提升“五个品牌”,即挖掘潜力,彰显特色,打响“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开放门户、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健康之城”五大城市品牌,增强昆明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美誉度。
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以国 际的视野去谋划,以务实的举措去推进。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必须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动共享,开创发展新境界;以新布局增创新优势,优化区域功能布局、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布局、生态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功能、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新动力促进新跨越,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发展新支撑;以新治理实现新突破,推进依法治市,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城市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等向现代化、法治化、信息化、系统化方向迈进;以新作风展现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淳正党风政风,促进社风民风,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三、奋力拼搏砥砺前行 全面提升昆明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以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保持昂扬斗志、树立必胜信念、拿出过硬举措,切实做到“九个坚持、九个注重”,全面提升昆明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一)坚持规划引导发展,注重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和载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城市发展道路。要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科学确定发展的布局、结构和规模,着力构建“两核一极两区六廊”的城市格局。有序推进老城功能疏解、人口转移,提升政治中心、文化交融、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呈贡新区开发建设,有序承接老城人口和部分城市功能转移,建设现代化科教创新新城。推动昆明市与滇中新区融合发展,促进滇中新区加快建设国际化高新产业新城。强化城市功能拓展区建设,提升城市生态涵养区发展水平,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市域发展新格局。协同曲靖、玉溪、楚雄、红河,促进6条出入昆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发展,实现合作共赢。要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构建“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加强空间开发管制,引导调控城市规模,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注重对城市形态、城市轮廓、建筑景观与色彩、标志系统等要素的建设引导,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加快建设“海绵城市”,抓好草海、巫家坝、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努力建设天蓝地绿、山水交融、城美人和的现代化城市。要狠抓“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198556”干线公路网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与滇中各城市双高速连通,构建快速通畅、脉络清晰、功能完备、高效衔接的城市路网,全面完成自然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建成轨道交通1至6号线和9号线,开工建设7号线、8号线、安宁线、嵩明线,推进沪昆、云桂、渝昆高铁和南昆铁路配套工程,形成内连外通的城乡道路交通体系。加快长水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新增一批国际、洲际航线,推进安宁、高新区等通用机场建设,把昆明打造成为国际航空枢纽、航空都会。统筹推进成品油、天然气管网、输配电网络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尽快完成主城区天然气臵换工程,打造跨区域能源枢纽。加快滇中引水配套工程、重点水源和灌区工程、城乡供排水管网建设,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保障体系,打造区域性国际通信枢纽。要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方式。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 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加快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建设步伐,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落实市、区、街道、社区的管理服务责任,健全城市基层治理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效能。加大交通拥堵治理力度,缓解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健全城市应急体系,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二)坚持产业支撑发展,注重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全市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产业兴则昆明强,发展产业是昆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按照“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思路,着力推进“188”重点产业发展,夯实加快发展的产业支撑。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先发展商贸及物流、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科技及信息服务、会展、健康服务等产业,稳步推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化工、冶金、非烟轻工、烟草及配套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发展转型。积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稳定粮食生产,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高集约度、高科技农业和品牌农业,构建“三区一带”农业发展布局,建立开放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一产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市场开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推动重点产业突破发展。依托昆明独特的气候优势、生态优势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服务、康体养生等为重点的大健康产业,促进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的融合,把昆明建设成为全国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构建“一心一圈三片五廊”旅游发展格局,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把昆明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国际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推动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促进文化创意与旅游、会展、科技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把昆明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之都。做大工业总量规模,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昆明工业经济升级版。大力发展以高端装备、机电产品、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强化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的带动作用,打响“昆明制造”品牌,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深入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大数据“1 N”产业体系,把呈贡信息产业园打造成为全省信息产业发展新高地。要提升集约集群发展水平。加快实施“千百亿园区提升工程”,加强园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园区规模扩张、发展提速、转型升级。推动园区分类发展,促进企业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群,提高投资效率和产出水平。重点培育5个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千亿元以上的园区,着力打造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三)坚持开放促进发展,注重构建平台、拓展格局,全面提升开放合作层次和城市国际化水平。昆明要跨越,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我们要找准在国家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扩大开放领域,拓展开放空间,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区域竞争的主动。要搭建平台,接轨国际。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领、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引入国内外重大赛事、品牌展会、国际峰会、高端论坛等大型活动,提升南博会、昆交会、旅交会等展会的影响力,构建一批功能完善、特 色突出、灵活高效的开放合作载体,提升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窗口平台功能。加强国际友好城市交往,加快昆明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新高地。要加强合作,融入国内。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区、川滇黔十二市州、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合作,加强资本引进、渠道建设、市场对接,实现互促共进、共同发展。主动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产业协作和项目对接,引入首都科技创新资源,推进互利互惠、共赢发展。要携手州市,联动周边。探索建立与省内州市合作机制,推动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促进昆明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五城联动”发展,逐步形成“昆明服务 周边制造”模式,提升昆明的辐射带动能力。按照“省级决策领导、新区独立建制、市区融合发展”的原则,构建与滇中新区合理分工、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格局,共同打造全省最具活力的增长核心。要双向开放,开拓市场。培育扶持一批国际化规模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南亚东南亚国家投资兴业,推动外经外贸优化升级。加快产权、生物医药、国际花卉拍卖交易等要素交易平台建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定价权的区域性要素交易市场。加强对招商功能分区的统筹和规划引领,推进招商引资向专业化迈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落户昆明。
(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注重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我们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助改革,加快形成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与发展模式。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主线,落实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臵和组合、现有供给结构、现有产品和服务功能,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加快推进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臵效率、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组织实施科技攻关,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升科技合作开放水平,对接国际国内创新资源,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春城人才行动”等人才工程,着力发展、培养、集聚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补上昆明创新人才缺乏的短板。紧扣培养引进、配臵使用、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实施“双创”行动计划,积极发展“孵化 创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模式,扶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成长。健全完善政策措施,支持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市场主体,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最大限度释放创业创新活力。要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消除各种壁垒,下大力气解决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切实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和 质量效益。
(五)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注重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努力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臵,形成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良好局面。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两出、两进、两对接、一提升”的工作思路,以“两区两县”为重点,以“七个一批”为工作路径,整合扶贫资源,推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确保禄劝县、寻甸县、东川区如期脱贫摘帽。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做到脱帽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持续加大对贫困人口和边缘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巩固脱贫成效。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主城五区和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作为城市核心区,要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引领和辐射功能,当好全市加快发展的新示范;安宁、晋宁、富民、宜良、嵩明、石林和阳宗海度假区作为城市功能拓展区,要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承接产业发展功能,成为全市跨越发展的新支撑;东川、禄劝、寻甸和倘甸“两区”作为城市生态涵养区,要强化生态保障和水源涵养功能,改善基础设施,延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打造全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深入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打造一批风格各异、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深化农村产权、土地、金融、户籍等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紧紧把握环境整治和民风建设这个重点,做到“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同步推进,点、线、片、面联动发展,打造文化的新农村、精神的新农村,建设“三清四美三宜”美丽乡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整体提档升级。
(六)坚持环境服务发展,注重改善生态、优化环境,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魅力家园。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发展环境,增强昆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把滇池治理作为头等大事、“一把手”工程,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手段,统筹抓好滇池治理各项工作,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取得突破性成效,使滇池成为生态之湖、人文之湖、希望之湖。到2020年,滇池湖体富营养水平明显降低、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抓好云龙水库、松华坝、清水海、牛栏江等水源区管理保护,确保阳宗海水质保持在Ⅲ类。加大“五采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区域生态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森林抚育等工程,全面实施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要努力提升人居环境。在城市深入开展“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在农村全面实施“七改三清”环境整治行动,拓展城乡绿色空间,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努力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要打造高品质的人文环境。综合自然山水、文化遗迹、历史传承、民族风情等因素,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进一步提升城市人文气质。增强城乡生活的便利化和舒适度,使城市和农村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充满人性温暖。加强城市人文建设,提炼和弘扬城市精神,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集便民服务、行政审批、中介服 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持续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健全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着力营造诚信守法的发展环境。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七)坚持文化引领发展,注重彰显内涵、打响品牌,切实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我们必须坚持以文立市,用文化凝聚思想共识、引领社会风尚,为改革发展汇聚强大而持久的正能量。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家风、校风、行风建设,持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要抓好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五馆”、广播电视“户户通”、农家书屋、群众性文体活动广场、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等文化惠民项目,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建设,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加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传统建筑、古镇名村等的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传承民俗节庆、民族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丰富城市内涵,彰显文化名城魅力。挖掘昆明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时代特征、昆明特点、民族特色的文艺精品、文化品牌。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统筹各方面文化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打造一批文化开放载体、文化骨干企业、文化贸易平台。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讲好昆明故事,提升昆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把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
(八)坚持民生优先发展,注重办好实事、增进福祉,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第一追求,补齐发展短板,保障基本民生,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做到规划建设优先安排、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保障适龄儿童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高中教育质量达到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构建中高职融通、产学研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加大开放办教育力度,创新办学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构建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教育体系。要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打造中国健康之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科学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培育多元化医疗服务市场,织牢基层卫生网,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就医需求。加强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和高端人才,使昆明的综合医疗水平达到西部一流,国际特色医院走在前列。要兜住社会保障底线。扩大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加大对低保、五保、残疾人等群体的救助力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争创国家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城市。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满足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需求。要促进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突出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失业人员就业工作,让群众安居乐业。要推动民族团结 进步。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妥善处理民族宗教关系,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引领和标杆。
(九)坚持治理共赢发展,注重依法治市、促进和谐,深入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水平是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积极推动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加快法治化进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宣传、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使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更好地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服务发展的独特优势,更好地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加强依法治市。
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依法治市全过程。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要创新社会治理。按照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工作理念,坚持系统治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社会参与作用,更好地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推动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确保其成为党委和政府的有力助手。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纪检监察政法信访部门解决群众诉求“四级联动”工作,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构建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平安昆明。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发生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争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救灾应急能力。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我们要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最大政绩,坚持严字当头,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增强“四个意识”,补足精神之“钙”,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首要任务。要克服重经济建设、轻思想政治的倾向,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真正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忠诚于党、绝对忠诚于人民,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确保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昆明落地生根。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党员干部个人自学、理论学习考核等制度,发挥党校学习、基地教育、活动实践等作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党管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把好正确方向,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二)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基础支撑,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要坚持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相统一,分类施策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精准发力,持续推动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类组织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内容、方式,优化基层党组织设臵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推动党组织设臵和活动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由单位向区域延伸,由实体向网络延伸,使党的组织、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社会各个领域。要抓好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严把入口、畅通出口,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落细落小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生活基本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动态排查,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排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抓好整顿提升。要加强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抓好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工作,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切实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三)树立正确导向,注重选贤任能,大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推动昆明各项事业发展,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突出忠诚干净担当、不让老实人吃亏、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着力打造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队伍。要从整体上统筹好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统筹好党政干部与企事业单位干部的培养选拔,统筹好育、选、用、管等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各方面、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要更加注重干部在基层一线的经历和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更加注重必要台阶和递进式的培养,更加注重关键岗位的扎实历练,切实解决干部来源渠道单
一、成长路径趋同、缺乏实际工作磨练等问题,优化干部成长路径。要从严把好选人用人的群众关、廉政关、程序关、纪律关、任职关,坚决防止用人失察、“带病提拔”。要发挥好考察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坚决调整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干部,及时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来,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让能上能下成为干部选任的新常态。
(四)持续正风肃纪,狠抓正本清源,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纠正“四风”,祛病疗伤,激浊扬清,推动党风政风取得根本性好转。要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持续发力正风肃纪,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坚决防止“四风”问题“隐身”“变异”“反弹”“回潮”。要坚决整治生冷硬推、吃拿卡要、推诿扯皮、庸懒散弱等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贪污挪用、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等恶劣行为,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等突出问题,让群众感受到作风转变的实际成效。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调查研究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敢于担当之风,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掷地有声的执行力推动工作落实,用干事创业的行动树立干部队伍新形象,用党员干部的勤奋换取老百姓的安逸。要探索建立容错机制,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先行先试或受客观因素影响出现的轻微错误、无意过失,同明知故犯、我行我素、谋取私利等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旗臶鲜明地支持实干者、宽容失误者、鼓励创新者,为既讲规矩又敢担当、既能干事又干成事的干部撑腰鼓劲。
(五)强化监督执纪,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我们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铲除腐败,重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认真履行党委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做到尺度不松、力度不减,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要经常性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要实践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发现苗头马上提醒,触犯纪律及时处理,真正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紧盯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出让、工程招标、国有产权交易、集体资产处臵、行政审批、选人用人等重点领域,重点查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对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明确职能定位,突出主业主责,全面提高履职能力。抓好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构派驻和市县巡察工作,推动反腐肃贪向基层延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格局。
(六)扎紧制度笼子,严格制度执行,使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制度建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要坚持依规治党,创新体制机制,扎紧制度笼子,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利器。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制度遵循和有力保障。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建立完善党委工作、全委会、常委会、民主协商等制度,规范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一把手”“三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等制度,使权力行使的全过程、各环节都有制度约束规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积极构建目标明晰的考评机制、科学公正的晋升机制、奖优罚懒的激励机制、规范合理的出口机制、严格透明的监督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惩治破坏制度、有意干扰制度执行的行为,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同志们,宏伟的目标需要我们团结奋斗,崇高的使命激励我们阔步前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把昆明加快建设成为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员工“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团建活动心得体会
员工“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团建活动心得体会
第一天的拓展活动中,有一个团队嬉戏是达芬奇的密码。有三十张卡片,每张卡片代表一个数字,卡片可能是英文字母,可能是图案,需要每个小组(每组7个人)去认真琢磨,在规定的时间内把30张卡片根据挨次收齐。第一次尝试,不熟识卡牌,也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仅找到了3张卡片;其次次,找到了6张卡片;第三次找到了9张卡片;第四次找到了19张卡片,第五次找到了30张卡片。这个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挫折,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感悟。
一是每项工作都有它的规范和方法,正如每项嬉戏都有它的规章。
在进入工作状态之前,必需去了解、熟识规范,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作为一名新员工,这点尤为重要,刚入职,需抓紧时间,熟识规范,熟识软件和各种计算方法及原理,平常留意记录和积累,建立自己的学问结构体系。二是沟通成为一种必需,沟通是第一生产力,有效地沟通能避开需要徒劳无益的工作和精力。
面对一项任务,大家会产生各自的想法,但是假如各行其事、缺乏沟通,行动中不仅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索问题,多把自己的想法和队友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发挥集体的才智。找卡牌的过程中,常常犯一种错误,就是总是和圈内队友说卡牌在这里在这里,可是站在队友的角度思索,你说的“这里'毕竟是哪里。三是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专业化的重要性。
一个团队既需要全能型人才,同时也需要专业化人才,集中力气单点突破,将简单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问题进行解决。四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的胜利取决于团队里每一个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团队的群策效应会激发个人潜力,个人力量的提升和团队综合实力的提升密不行分。
其次天的拓展活动是“徒步穿越'。团队老中青成员一起穿越一座有山有水、道路坎坷的山水小路,徒步距离约10公里。徒步过程中,遇到陡峭的地方,大家相互关心,一起携手并进,胜利完成任务。本次拓展活动中中,我最大的收获是以下两点:
一是团队:一个人走路时,总是会觉得终点遥遥无期,放弃的念头不断在心中升起。
虽然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每当有人疲乏不堪时,总有一个人拉着你一起行动,每当你想放弃时,总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加油,团队的群策效应会鞭策我们砥砺前行走得更远。二是坚持:徒步穿越之路、山水之路,需要拔山涉水,路途困难,中间过程需要不停地提示自己,咬紧牙关,连续前行。
当抵达终点时,便明白了其实只要坚持,这些都不是事。工作中也会常常遇到这种状况,当你想放弃时,请再坚持一步,再往前走一步,总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回到当下,面对生活、工作,压力会让我们望而却步,力不从心。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徒步过程中,我们锲而不舍、勇往直前、努力拼搏的精神,想起团队协作、携手共进的团队,团队的力气会鼓舞我们连续前行。
第四篇: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前行赋华章
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前行赋华章
——2017年特殊教育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要点
石狮市教育局 2017年12月
石狮市自2016年以高分通过省级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为契机,积极总结反思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成果与存在的差距,潜心谋划探索石狮市特殊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制定石狮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以期进一步提升石狮市特殊教育质量。
一、全市特殊教育基本概况
石狮市辖内有7个乡镇,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所,其中特殊教育学校、随园就读资源教室与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各1所,依托仁爱学校,成立了随班就读指导中心与送教上门指导中心。
石狮市仁爱学校于2011年开办,现有7个班级,在校生76人,教职工28人(其中在编教师13人),主要招收智障、自闭、多重残疾的儿童。另设有随班就读共有30所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教室设在宽仁实验小学,随园就读资源教室设在灵秀镇第二中心幼儿园。继续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为15位无法到校进行义务教育重度残疾儿童进行每周3节课的教学。全市共有在校残疾学生212人,入学率达98%。
二、领导重视,措施得当,特殊教育迈出重要步伐。
1、领导重视。市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将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学校行政管理和教学、教研的行列,做到了与基础教育所有工作一样,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督导。市教育局多次强调“特教特办”、“特教要优先照顾”的位置,联合多部门协同推进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教育局一名副局长分管全市特殊教育工作,初教股为特殊教育管理机构,各中小学校由教务主任兼管在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事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由所在辖区内的小学教务主任监管送教、由仁爱学校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工作。
2、措施得当。教育局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学校检查督促特教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并把检查结果作为各学校评估考核的依据之一。同时还组织全市中小学认真学习和贯彻《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特殊教育条例》等法规条例,市民政局、残联等利用助残日广泛进行宣传,让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方面。一个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重视特殊教育的局面初步形成。
三、跟踪管理,分级负责,创新特殊教育办学模式。
1、特教体系。特教学校成立后,我市特殊教育工作形成了以特教学校办学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辅的发展格局。我局组织各学校对全市残疾儿童进行调查、摸底、统计,对全市随班就读学生进行登记注册,建立起残疾儿童个人档案资料,对残疾儿童妥善安置入学,将送教上门学生学籍统归石狮市仁爱学校管理。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进行跟踪,保证他们的生活学习的正常状况,保证特殊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随班就读。为提高残疾儿童任教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注意发挥仁爱学校的专业示范引领作用,我们利用与基地学校临近的有利地理位置,定期组织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教师、军训带队教师到仁爱学校,由仁爱学校骨干教师为他们进行特殊教育教学的指导引领;并组织仁爱学校骨干教师到随班就读学校做具体指导,这样可以较快的提高残疾儿童在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为每一个残疾儿童实施个别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儿童都能够接受适合其身心特点的特殊教育。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案中要设计指导残疾儿童的内容和方法;作业批阅记录和活动记载中有残疾儿童的表现记录;建立残疾儿童成长记录袋及时了解其成长轨迹。坚决转变随读生“随班混读”、“跟班不读”的弊端。
3、送教上门。根据特教专业教师人员不足、送教对象分布广泛的特点,我市送教上门工作至2015年起实施“普特结合送教”的方案,即由送教对象所在服务区就近的中小学负责送教,仁爱学校骨干教师负责业务指导。我局期初召开送教上门会议确定送教上门师生人选,布置期初工作任务,期末召开送教上门总结会议,交流成果经验并表彰优秀送教教师。几年下来,送教上门的成果显著,验证了“普特结合送教”之路的可行性。
四、因人施教,多元评价,探索深化特教育人理念。
1、教育目标。在开展特殊教育工作中,我们坚持“生存生活指导、身体心理康复、文化技能教育”并重的原则,从培养学生“残而不废,残而自立,残而有为”的特殊教育理念和目标出发。努力实施因人制宜、多元评价、个别教育、潜能开发、缺陷补偿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健康循序的发展。
2、探索深化。要求学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齐定足教材,开足课时,按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注重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相结合,开展多元化评价研究,因地制宜开展融合教育。
(1)注重学校环境管理。校内净化、绿化、美化,各种布置体现规范性、教育性、示范性;每一块墙壁会说话,每一块绿地有教育;体现了较高的文化品位,符合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了熏陶。
(2)紧抓日常教育常规。定期不定期下校指导检查学校的教育常规,督促教师备好课、上好课,落实好“一人一案”,通过“校本教研”、“行政进课堂”、“集体备课”等活动,强化日常教育常规,激发教师深入教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学校教育有序进行。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仁爱学校开展了石狮市级课题《智障学生青春期行为问题的干预》、泉州市级课题《新课程标准下培智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探索》,结合新课标理念展开多维度的研究,泉州市级课题将于明年完成结题。
(4)教学研究。仁爱学校通过“青蓝工程”进行新老教师结对,通过老教师的带领,新教师的成长飞速。同时分学科与全校教研相结合,既关注学科独特性又能将学科研究相结合。在课题的引领下,每周教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成为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一大助力。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下,通过选择、整合、补编等方式,对教材进一步加工创造,结合残障学生特点和需求,学生进行重组班级,每周两节的潜能课,设立感统、心理团辅、篮球、个训等课,注意学生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编写了校本教材《绘画与手工》。
(5)文体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特长,提出“文体促发展、劳技挖潜能”的工作思路,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每年开展校内传统“四节”——“体育节、劳技节、文艺节、生活节”,有效地促进残障学生的康复与潜能开发,提高他们生存和生活能力,为他们今后融入社会并服务于社会奠定基础。
(6)家校联合教育。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相结合也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原则,邀请家长进校园担任学校义工,根据学生家长的特长,安排家长入课堂当助教或主教,在调动家长积极性的同时也让家长在家庭康复教育方面受益。学校定期和学生家长通报孩子的成长状况,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从全方位强化了残疾儿童“独立自信”的能力。
五、强化培训,专业指导,大力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师德建设。我局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培养的首位。我市通过组织有关师德的法律法规学习、观看身边感人视频等方式陶冶教师情怀,至2015年起,每年从全市范围内评选出“十大师德之星”,并组成师德演讲团到各校进行巡回师德演讲,将身边的优秀感人事迹播撒到各校,进而激励教师积极向上,其中仁爱学校就连续两届获得石狮市“十大师德之星”称号,打造了一支德才兼备的特教教师队伍。
2、教师培训。我局十分注重特教教师的专业成长,尽可能提升特教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组织特教教师参加普校教研活动,同时也让普小教师走入特教学校进行学习,取长补短。通过省培、新课标学习、心理健康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等各级各类外出培训,培训共达66人次。培训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天数之多,使特教教师在专业上迅速得到成长、成才。仅在2017年我市特教教师在泉州市特殊教育优秀微课评选获二等奖、在泉州市教育系统特殊教育教师教育教学岗位练兵总决赛获二等奖,在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自闭症教育专业教师优质课评选获特等奖,在省特殊教育自闭症教学研讨活动优质课评选获三等奖,在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智障教育专业教师优质课评选获一等奖。3篇论文在省特殊教育学校智障类南片区学校教研活动论文汇编,4篇论文在省特殊教育自闭症教育教学研讨会优秀论文汇编。
3、信息技术网络学习及应用。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统的教学手段日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市组织全体特殊教育教师通过远程网络学习信息技术应用,全员高分通过培训,使特教教师能熟练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其服务于教育教学之中。如在信息技术课上师生使用 ipad进行学习等。
六、安全第一,特教优先,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1、校园安全管理。注重校园安全管理,牢固“安全第一”办学思想,在硬件上,安装108个摄像头、红外线报警装备、一键报警、消防探测报警系统与出入门禁等;软件上,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实行24小时巡查制度、严格出入登记,同时利用IED、晨会、早操、班队、广播、放学前5分钟、网站、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及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宣传,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2、完善设备设施。我市投入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学校的办学设备。对仁爱学校投入600多万资金进行整体修缮,建有250米塑胶运动场、两个篮球场与景观道路、设有感统室、体育康复训练室等26个专用教室,实现班班多媒体,使特教学校的办学条件得以提升。
3、设立奖教助学。通过多方筹措资金下,制定了奖教助学方案,并向特教师生倾斜。2017年3名教师获得石狮市蔡友玉教育基金奖项,1名学生获石狮市陈著远教育基金奖项,多名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贫困补助金。
4、加大补助力度。我市在生均公用经费上从2017年9200元的基础上按每年15%的递增率下拨,每年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1%用于特教学校开展劳动技能、职业教育,国家彩票公益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并对特殊学生实施“三免两补”的政策,学生伙食补助生均增300元/每学年,交通费每人每年700元(10个月),给起始年级学生补助床上用品。落实并完善特殊教育津贴等工资倾斜政策,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将特教岗位补助津贴提高到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30%,奖励性绩效工资水平按全市中小学平均奖励性绩效工资水平的1.2倍拨给。对送教上门教师提供必要的劳务和交通补助。
七、存在问题情况
1、师资队伍缺编。我市特教教师在编13人,在校生加送教对象共91人,按1:3核编数,专任教师配备不足。仁爱学校承担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指导中心工作,今后需要增加相关工作的编制数,以促进我市特殊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不足。我市特殊教师与先进地区的教师对比,在专业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康复类专职教师缺乏。而随班就读、随园就读无专职特殊教育教师,兼职教师特殊教育专业性不足。送教教师人员存在着流动性大,送教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3、教学场地不能满足需要。随着办学规模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日益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急切需要新建仁爱学校周转房。
八、2018年的工作思路
1、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有计划的采取择优挑选、专业学校招聘等形式,充实好特殊教师队伍。通过定期培训、学习、参观考察等形式,利用课题研究、专题讲座、评课提高等教科研活动,进一步提高特教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让残疾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2、推动随班(园)就读工作。组织普特教师集中教研、讲座、演讲等形式,推动普特交流互动,让特殊教育育人理念深入普小教师心里,同时通过特教教师的专业指导,提升普小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送教上门指导。逐步增加送教上门服务时间,加强对送教上门任教教师的专业指导,加强送教经费保障,使送教上门服务工作更显成效。
4、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抓特殊儿童的教育这一契机,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宣传落实力度,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5、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对在职特殊教育教师按照合格、良好、优秀分别给予每人每月不高于200、250、300元的奖励(每年按10个月计算);对送教上门教师按照合格、良好、优秀分别给予每人每月不高于200、250、300元的奖励(每年按10个月计算)。
第五篇: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前行创佳绩01
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前行创佳绩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一年一度的暑期培训开始了,镇教办领导给我提供了一次与大家交流共勉的平台,今天有幸与大家畅谈搞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话题,我感到非常荣幸,本人所讲的内容谈不上什么成功经验,只是自己在教学管理中的点滴做法向大家汇报一下,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一、精诚团结育英才 齐心协力铸师魂
优秀的教师团队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一个教师团队中,只有每位教师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团队目标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团结合作,共同进取。关注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团队力量的凝聚,努力打造具有团队意识、合作能力、进取精神的教师团队。
我们石塘小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9位科任教师,学校教师平均年龄49.3岁。整体教师教师老龄化较严重,面对这样的教师队伍实际和对学校教师发展的担忧,我认为要加强教师的团队建设,首先要把自身建设为一个团结合作、平实亲和、领导有力的优秀团队,率先垂范,处处示范,引领教师团队建设。教育家魏书生对“人”字结构这样解释说:一个“人”字一撇一捺告诉我们,人都会有长处和短处,都会有上坡得意扬扬的时候也会有下坡走麦城的时候,“撇”和“捺”相互支撑才能成为完整的“人”字。我们认为教师要把握自己,成就自我,关键是教师自己要有适合的角色定位和目标定位。在制定学校发展计划的过程中,我们按照自下而上、广泛参与的原则,分别找教师谈心,沟通想法,了解情况,在征求教师自己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今后目标,对不同年龄的教师提出了角色要求,要求年轻教师能挑重担,成为教学上的骨干;要求年长的教师能为年轻教师树榜样,成为精神上的领袖。让“老教师看家,中年教师 当家,年轻教师发家”,使每位教师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打磨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到成功的自我。老教师虽有经验,但也从未放弃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新老师和老教师互相学习,技术上,新老师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设备培训班,主动买软件学习课件制作技术。老师们通过多听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的课程,学习教学经验,并自己上网查阅资料,研究教材,组内还共同备课,研课,为创建有趣、多样和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努力着。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探索和学习,团队内老师们的探究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分享一个加薪的故事)
为了加强教师的团队建设,凝聚教师的团队精神,我们对教师的考核评价等制度作了调整,从中渗透了发扬团队精神,鼓励团队合作的思想。把教师的教学成绩、业务检查、学生辅导等与教师的考核荣誉相结合,让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感受团队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成果。
二、因校制宜立规矩 精心管理生成效
(一)精心管理,创造优质教育
1、学校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开全开足课程,决不随意加课减课。(自由阐述)
2、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并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值班制度。校长、教务主任、值班教师每天从早读到放学结束,进行巡视检查,如学生课间违纪现象和安全情况、教师上课情况,都进行无缝隙、无死角管控,并根据我校的具体章程进行酌情处理。真正做到生到师到、生在师在。
3、经过一年来的制度实施,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自觉遵守,早到校,主动参与,投入到教学和学生学习管理中去,体现了团结协调、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确实体现了以德立教、以德树人的管 理理念。
(二)、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孬,关键是教师。我校提出了“向40分钟要质量,绝不浪费每一分钟”的口号,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1、把功夫下在课前。
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要想上好一堂高质量课,我们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研究备课,写好批注与反思。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2、把重心放在课内。
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目标要准,教学要稳,方法要新,效 果要显。(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投入意识,学生参与意识,课堂要有互动意识,结果要有评价意识。(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3、把力量放课后,(课后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形式)
(1)、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可分口头、书面等,中高年级学生适当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力求能开拓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规定每天背一句名言,每周背一首古诗,每月背一篇名文,每年读一部名著。
(2)、作业的内容要精选,份量适当,难易适度,并具有层次性、思考性、应用性、开放性。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保证练习质量。
(3)、作业的规格要统一,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步骤清楚、书面整洁。
(4)、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细致、不漏批错批。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作文必须在下次习作前批改结束,作文批改要有总批和眉批,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字迹要工整。
(5)、重视作业的讲评,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讲评和纠正。对好的作业要予以表扬,同时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对无力订正的学生应进行面批。
举例:一些评语……(6)、教师帮助建立错题本。不同的学科甄选不同的内容。
4、我校定期邀请镇教研室专家领导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PPT)
5、定期检查性听课,听后个别交换意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磨课活动,提出要求和建议。利用每周三下午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每个教师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写出一篇典型案例。(PPT)
6、推选年轻教师走出去,学习名校名师的先进教学管理经验,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三)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我校以 “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指导,以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为载体,定期开展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人文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我校的经典诵读大课堂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了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不断增强了师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学校更加营造了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墻,丰富多彩的 教室国学文化。完善了具有特色的校本国学课程体系,使学生道德、文化、情操、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大力加强班级管理。
教师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和成长记录。把自己班级的每个学生的基本性、父母工作、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家庭基本情况记录在案。对学生的成绩、爱好、特长、优缺点的发展进步进行翔实记录。作为班级管理和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和第一手资料。根据学生的量化给学生谈心,做好思想工作。(阐述)
三、习惯养成助天性 良好习惯促成才
养成教育是终身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具体体现,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1、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或解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校规、校纪,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带领学生学习,张贴上墙。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规和学校教师值班制度。如:早7:30前值班老师必须到校,带领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由值日班长引领学生诵读,坚持如一,形成了良好的国学学习气氛。一律在教室里学习,有特殊情况 需经班主任批准。其实不光值班老师,每天至少有5位以上的教师来到学校,并主动到教室辅导学生,看护学生,真正做到了生在师在、生到师到、使学生全部在教师的视线内。(阐述)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纠错并进行相关的教育。
2、树立先进典型,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在养成教育中,树立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比如:开展“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文明守纪好少年”评选、“班级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选、“争当卫生小标兵”等活动,以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在教育和规范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力求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妨给他一把椅子,听他一次倾诉、给他一份关爱、送他一份宽容、给他一点理解、送他一份期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学生的成功人生铺路。
四、家校联合觅良方 师长协同医痼疾
1、家长参与管理班级建设中,不应该是教师孤军奋战,而应该是教师与家长携手共创。教师要能通过各种途径,力求将班级的工作情况,及时通报给学生家长,并努力创设条件,让家长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当中来,让家长做班级实实在在的管理者。
2、引导家长交流先进的家教经验,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和利用家长中的家庭优秀教育人才。如与家长的交谈中发现, 家长有好的教育方法与经验,与我们的教育理念很吻合,对其他家长能起到启发与借鉴的作用。可以组织他们在家长会上向其他家长宣讲家教经验,形成另一种有效教育途径。
3、合理开发利用家长资源: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尊重家长,沟通家长,使家长乐于交流,让其意见变为班级的具体行动。再则要让家长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教师理当身先士卒,只有当家长真正感受到教师的无私奉献与苦心经营后,家长才有可能与教师建立起真正良好的伙伴关系,4、关爱贫困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如我校的王璐瑶同学,父母均不在,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他的爷爷奶奶为学校全体教师赠送了“关爱儿童,大爱无疆”的锦旗。
5、建立家、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第二课堂,更是养成教育成果的展演舞台。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等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我校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作法: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不让孩子沉溺于游戏、让孩子学会自理、对来客要有礼貌、不乱花钱、不乱吃小食品等,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和规范学生,学生放学回家后,明确告诉家长也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不断督促和强化中,防止他们坏习惯的滋长。
五、文化活动多开展 民族精神长弘扬
1、班级文化:
我们学校的所有班主任都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精心组织班级文化墙。写字比赛,好人好事,美术作品,手工制作··· ···学校或者班级发生的新鲜事都成了文化墙的内容。在高年级我们还开展读书活动。学生读书热情高,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开阔学习视野,让书香工程真正的“香”起来。
2、走廊文化
充分利用好走廊、围墙,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发挥全校师生的聪明才智,打造走廊文化品牌。这里,有国学经典名句、名人故事、惟妙惟肖的美术作品,有才露锋芒的小书法家,也有歌颂家乡的优秀作文。得到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3、开展好校园系列文化活动。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少先队的入队仪式,开学典礼、期末表彰等均以庄重的气氛,深深影响学生,做到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我们还抓住凝聚着悠久历史的每一个纪念日开展文化活动。在每一个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都举办庆六一文娱汇演活动,同学们认真准备,精心排练,把自己的才艺充分的展示出来,把活动推向高潮。(PPT)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六.教学成绩
我校全体教师团结一致,创新精进。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前行创佳绩。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绩,获得了镇县级的诸多荣誉。(PPT)获得了全体师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们,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教改的呼声更加响亮。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将义无反顾的接过这一历史的接力棒,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敢于担当,努力工作。相信,我们康驿镇教育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
----苏红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