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心得和感想(论语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15:4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学习心得和感想(论语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学习心得和感想(论语读后感)》。

第一篇:《论语》学习心得和感想(论语读后感)

《论语》学习心得和感想(论语读后感)

儿时读书的时候也算是一个爱学习爱看书的学霸,那时就经常接触到《论语》里面的一些经典语句,很多语句还被作为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张贴在教室两边的墙壁上,当时就感觉这些语句都说得多么的有哲理啊,只是由于没有条件,也没有想过去系统化的学习《论语》,现在想想是多么的遗憾啊。

好在通过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熙华国学院的国学公益班,想到不要让自己的遗憾再遗留到下一代,所以给小孩报名参加了国学班的学习,而自己也通过蹭课开始逐步系统化的学习《论语》了。

通过半年的《论语》师资班学习,我有几点体会:

一、在系统化学习《论语》之前,经常听到很多人说什么孔孟之道是迂腐的儒家思想等等,会让人觉得这些都是陈旧的老思想、老古董,但是直到深入的学习之后,才发现这里面原来是这么的富有智慧与哲理,而不像那些只看到皮毛之人口中所说的那样的,这也提醒了我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深入了解的事物,一定不要轻易的去下结论,免得被人所耻笑。

二、对于《论语》的理解真的是博大精深,各不相同,这也就考验我们的判别能力了,如果误入歧途的话,那可能就会对《论语》有错误的认知,从而给自己带来错误的思想行为,这样是很危险的。我们有幸能跟着熙华国学院学到真知灼见的《论语熙解》,确实是很幸运的,《论语熙解》不迂腐,能与时俱进,还有一些独特的新解,这些都是与众不同的,而且还能与一帮志同道合的同学共修,就更加的难能可贵了。

三、学《论语》到底是学什么呢?是学以前的君臣礼仪吗?是学以前的各种历史吗?都不是,是学如何修身达己利人的品德,是学如何辨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学如何去做一个谦谦君子,是学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

四、以前对于《论语》的印象是散乱的,一句一句单独的,通过这半年的学习,也逐渐了解到它是有体系的,是一个系统化的思维,有时候还是前后呼应的,或者是有随着孔子的年龄成长轨迹而变化的。

《论语》学习急不来,不是靠强化突击学习就可以学得会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能时时刻刻活学活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有很强的生活智慧与德行操作指导性。虽然现在课程上完了,但是它是需要终身学习,终身去悟的一门学问,只有在悟中学,学中悟,才能不断的精进自己的思想,从而受益终身,正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第二篇:论语感想

读《论语》有感

《论语》一书可谓是“圣人之言,行身之则”。如果你认为《论语》已经过时,那就大错特错了。其所谈“察人之方”,“力身之则”,“仁孝之道”,“学习之方”,“为政治国”,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读一读《论语》以谨听圣人之言,坚守行身之则很有必要。

单就学习而言,我们总是在寻找摸索好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便是好的方法之一。孔子由此告诉我们要以学习为乐,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时间再经常复习一下,此所谓“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也一样,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中间总有一些不懂装懂的人,孔子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真正的大家是非常谦虚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更是大家的风范。

就做人而言,我们大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学坏三天,学好三年。而《论语》正是指引我们走向正途的明灯。“吾日三省吾身”告诫我们要自省;“贤贤易色”告诫我们要以德行为重;“事父母能竭其力”告诫我们要孝顺父母;“泛爱众,而亲仁”告诫我们要有爱心重仁德;“过则勿惮改”告诫我们要知错就改;“慎终追远”告诫我们要有孝心重感情。“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軌,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为人的根本,无信之人不会被人尊重。“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于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要见义勇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为我们讲明了求富贵之道,要符合道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告诉我们要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影响社会。“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周而不比。”“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能够受人尊重的谦谦君子的形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我们指出了一个简单的人 1

生之路。

就处事而言,我们应以《论语》之言为处事之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告诫我们以诚待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告诫我们看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告诉我们居住都要和有德行的人在一起,所谓“近朱者赤”。“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伪君子。“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告诉我们不要只为利益而工作,否则便会遭到埋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告诫我们要向贤人学习,对于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过错。“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告诉我们孝道中的“仁”,指出父母的过错,也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行胜于言。“朋友数,斯疏矣。”,告诉我们对待朋友的过错,当以礼渐进,否则便遭到疏远。“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虽然是在谈治国,但工作也同样适用。用自己的德行去以身垂范,才能真正服众。“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我们要多听,谨言慎行,这样便可减少错误和后悔。“举直错诸枉”是永远的真理,只有正直的人才会真心地做事,而那些邪恶之徒只会为自己想,我们要接近正直者远离邪恶者。

孔子也为我们列举了许多圣贤作为学习的榜样。“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的子产;“善与人交,久而敬之”的晏平仲;“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的宁武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的伯夷叔齐;“其心三月不违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尧舜;“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孔子本人。书中圣贤数不胜数,所具品质更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论语》一书实在是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人生永远的灯塔。孔子其人更是难得的圣贤,他更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

2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第三篇:《论语》学习心得

《论语》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的弟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及再传弟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对孔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及其弟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的言行的记录,其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的《学而》篇就向人们讲述了关于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特别论述了怎样做人的为人之道。在《论语》学而篇的学习中,我颇

有感受。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在生活中,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设身处地多为别人考虑,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做事,我想许许多多的矛盾、纠纷甚至悲剧都不会产生。然而,当利益冲突一旦出现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为什么今天的我们想问题总是忽略了它呢?

还记得刚买电脑那阵儿,本来狭小的寝室一下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多出了五台电脑,每个人都想把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机放在自己的最方便、最安全的地方。而每个人对电脑的使用时间和方式都各异,为此寝室里经常发生冷战,电脑布局模式不断更改,弄得寝室没有一丝“温暖”,闷得人难受。后来我们冷静了下来,试着为对方考虑,大家彼此道了歉,都做出了让步,最后寝室形成了统一的作息时间,为了共同目的,我们终于和好如初,又是好姐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是危险的。《论语》中这句格言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牢记。学习型社会不但要求我们终生学习,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大学四年里,我们或许学习了较多的理论知识,但我们学习中的思考却不够,对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的探索更相当缺乏。我想我们大学生需要用更多的实践来检验我们的知识。

今年暑假,我随着我院三下乡队伍到了开县(全国的贫困县之一)。尽管只有短短的七天时间,在那里的每一幕都牢牢留在我心里,让我真正看见了贫困山区的经济、教育现状。有一个乡教学设施极差,没有书桌、椅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图书,教师缺编严重达200余人,有些学生上学每天要走四五个小时。有的村小每学期只能上一次计算机课,有些孩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每一次都会走上半天的山路,学习三节课后再走回去。他们中不少孩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因为贫困等原因而辍学。

在返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山里的孩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小学毕业或是初中毕业后,他们就面临着劳作或打工就业呢?当地的学校教育又能给他们提供些什么呢?而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论语》就是文化经典之一,学而思,思而学,必定有益。

相关资料

《论语》是孔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弟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及后人记述孔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弟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及其再传弟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弟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及其后人所记,是研究孔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的基本资料。

历代研究《论语》的书籍很多,现存的主要有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是儒家学派对《论语》的代表作。

《论语》在西汉时有三种不同的本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书记录孔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谈话、答弟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问及弟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的思想和学说,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可远溯自《论语》。普通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第四篇:《论语》学习心得

《论语》学习心得

——开启国学知识宝库的钥匙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一直把视线投向了西方的发达国家。经济上的模仿和制度上的移植,被国人戏称为“打着左灯向右转”。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传承最完整的国家,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一座无穷的知识宝库。近几年来随着“国学热”的逐渐兴起,曾经抛下的经典又被我们今朝重新拾起,人们开始重新解读祖先的遗产和圣哲的智慧。从国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到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从于丹的论语心得到易中天的品三国,让我们领略了国学的魅力与精彩。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等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学的经典和儒家思想的精粹,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无上的荣耀和洗礼。从汉代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到南宋的“程朱理学”,从明代的王阳明的“心学”再到当今的国学大师、专家学者们的解说注释。相隔时代的久远,加之五花八门的注解,使得我们很难看清《论语》的真实面貌。以严谨的思维和独立的思想去品读,通过工作与生活中切身的体会再回到《论语》中去,相信我们一定领悟到孔老夫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乐趣。

第五篇:论语学习心得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冯艳萍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论语》中对于教育思想方面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他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贤愚,机会均等。用今天的话来说,孔子非常尊重学生。在教育的方法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触类旁通,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本学期我所教的课文中,讲的就是孔子与学生的故事,再次重读孔子的《论语》,让我再次接受了教育。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孔子认为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读孔子的《论语》,让我想到了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际,发现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被继续沿用,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一部经典著作。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了,提出了“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阐明了学和思的辨证关系,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学思结合。再如今天的因材施教、写作参考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等这些教学原则、方法在《论语》中都能寻找到痕迹,除了教学,孔子关于做人也有自己的独树见解。他强调做人要正直磊落,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他还强调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做人还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啊。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处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今后,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2015.9

下载《论语》学习心得和感想(论语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学习心得和感想(论语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学习心得

    论语学习心得六月,我们学习了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共计三篇,除去乡党第十着重记录了孔子日常的言行举止衣着等,上半部论语告一段落。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讲半部论语治天......

    《论语》学习心得

    《论语》学习心得 孔子的人才成长观: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

    论语学习心得

    《论语》的主要内容:{此学习笔记,是一个老先生的学习心得与解析} 《论语》一书共有20篇,均以每篇首句前两个字或者前三个字命名,约两万余字,完整而充 分地反映了孔子的如下思想: 1......

    《论语》读后感

    读《论语》心得 郑旺中心小学 郇金娟 伴随着寒假假期尾声将至,我的《论语》学习笔记也已完成,但对孔夫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等各方面的学习还远远没......

    论语读后感

    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读后感

    读《论语选读》后感 读《论语选读》已然是一个多月了。最近难得清静就写点东西抒发下感想,另外,也想让自己养成一个能坚持看完一本书并有所悟的习惯。 论语其中讲了七个方面:天......

    论语读后感(大全)

    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六二班 王旭英 悠悠华夏五千载,璀璨文化的源头是《论语》。于历史的今天,瞻仰《论语》的演说者——孔子。这一位文化的传承者,这一位永远无法被岁月所磨灭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