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己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 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
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
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 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 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与现实既对立有统一。其统一性表现在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理想的类型 :①、从理想的
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规定和制约其他方面的是社会理想
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Eg:马克思主义
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包括:(1)理想与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目标。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7、大学生如何正确立志?①、立志当高远。②、立志做大事。③、立志须躬行。
8、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①、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②、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③、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9、要使真理性认识深入人心,成为科学信念的根本途径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马克思的科学信念是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全世界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10、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②马克思主义具有持 久的生命力。③马克思主义已改造世界为己任。
11、理想与信念的关系: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理想是信念的根据与前提。
12、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第二章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总有着不同的内涵。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要求: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基本要求)。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④、爱自己的国家。
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维护统一,反对分裂。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4、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②、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③、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④、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5、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利益?①、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②、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③、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6、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①、自觉维护国家利益。②、促进民族团结。③、维护祖国统一。④、增强国防观念。⑤、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需坚持的立场和态度。主要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
8、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还是 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9、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团结统一③爱好和平④勤劳勇敢⑤自强不息
10、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①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②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③改革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
11、爱国主义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行为一致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12、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13、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进步的创新。
15、增强国防观念的意义:①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体现②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③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 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第三章
1、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 根本观点。
2、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解释:人的本质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3、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身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4、人生观要回答的问题:①、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②、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③、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5、人生目的的作用
: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6、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一是,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二是,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的统一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7、端正人生态度:①、人生须认真。②、人生当务实。③、人生应乐观。④、人生要进取。(认知,情感和意志是起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
8、错误的人生观:①、拜金主义人生观;②、享乐主义人生观;③、个人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
9、人生价值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10、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①、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②、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11、人生价值的标准。①、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②、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 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③、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平均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12、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要做到以下四个坚持: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 一。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④、坚持动机与效果统一。
1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②、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
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出发;②、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 本领。③、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14、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①、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②、走与社会实践相结 合的道路。
15、集体主义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基本原则。强调集体利益的发挥离不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且集体要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集体主义原则的重要价值取向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五、第四章
1、道德的起源:①、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 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③、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其服务的是上层建筑。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3、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①、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②、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更重要)。总的来说,其实质是在调整利益关系。
4、道德的功能:①、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②、其他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5、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③、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6、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 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孔子以仁作为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⑤、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⑥、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7、人类最初的道德表现形式是传统习俗。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 失落{文化传统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
8、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①、爱国守法②、明礼诚信;③、团结友善;④、勤俭自强;⑤、敬业奉献
9、大学生与诚信道德。①、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②、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 展的前提。③、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10、个人品德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11、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衡量一个人的道德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其道德行为。
12、社会道德规范是人们为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目的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而社会主义道德也是现阶段我国的主要道德类型和对全体公民的共同要求。
13、道德修养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来改造自我,教育自己,形成自己的道德品 质,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的道德实践活动。
14、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①、学思并重。②、省察克制。③、慎独自律。④、积善成德。⑤、知行统一
15、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关键在于兼顾三者利益,做好统筹兼顾。
六、第五章
1、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 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 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2、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3、法律的一般含义:①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②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③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4、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制法律(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只存在习惯)
5、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系法律和英法系法律。大陆系法律又称罗马系法 律、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等,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国 家法律制度的总称。
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和拉丁美洲、亚洲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属于大陆系法系。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法律制度均属于英美法系。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现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等
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①法律制定②法律遵守③法律执行④法律适用
8、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党的 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9、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10、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㈠特征:
①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②效力上宪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③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1/5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2/3多数通过。
㈡基本原则:①党的领导原则②罪刑法定原则③人民权原则④法治原则⑤民主集中制原则。
11、执法公正的要求:①合法合理原则②及时高效原则③程序公正原则
1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2个方面。①实体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②程序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
1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1)从来源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
第二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体是人
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是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体系,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广泛民众基础的价值体系,是能够引领时代前进的价值体系,是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的价值体系。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法律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了制度保障。2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3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是一个人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过程。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来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就是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自觉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理想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信念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作用:1指引人生的人都目标;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与大学生: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如何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时,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的牺牲,是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他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一种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充满着艰辛和坎坷。但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理想,经过艰难曲折的锤炼,比低昂徽闪耀出更加耀眼的真理之光。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执着追求的人总会经历顺境和逆境等不同人生境遇,并感受着顺你种的
甘苦、祸福与荣辱。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他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体现了人民群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
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
?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内容: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的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要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1爱国主义(核心);2团结统一;3爱好和平;4勤劳勇敢;5自
强不息。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反之,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有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如果满眼只见痛苦、烦恼,一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的人生观。反之,一个人充满希望和激情,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1人生须认真;2人生当务实;3人生应乐观;4人生要进取。?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二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学会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他人的和谐:1应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2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
3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
会需要的统一关系。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道德的含义: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起到一定反作用。
?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主要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作用:1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3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4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5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6在社会阶级中,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社会主义集体利益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社会主义集体利益强调重视和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涵盖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公民基本道德建设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应在三个重要环节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1在思想生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2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3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含义: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
系。私人生活主要是只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特征: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职业道德含义: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基本要求: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
道德和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两种重要调控手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保护着婚姻家庭这个人生的港湾。促使人们树立家庭美德,遵循婚姻法律规范,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
1从法律所体现的一直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
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3加快建设法治政府;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5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构;6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与权力与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他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总量上的等值关系。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在具体的关系中,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相互包含。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二者各有其独特的、总体上又是相互补充的功能。?如何增强法制观念?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的特征: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重要方面。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二普通法律只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公民权利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的国家制度:1人民主专政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6基本经济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权;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7文化教育权;8特定主体权。
?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
?民法概念: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是指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慢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核心要件);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民事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其中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
身份权。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法人有人格权)。身份权包括:配偶权、亲权等。
?违约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1有违约行为;2违约造成了损失;3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
间存在因果关系;4行为人存在过错。
?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刑法概念: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2罪刑相当原则;3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犯罪概念: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它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等。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过程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它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等。?故意犯罪形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
排除犯罪的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构成正当防卫的条件:1权利的合法性;2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3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4实际存在的不法侵犯。
?刑罚的体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是指对犯罪分子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犯罪时是孕妇或未满18周岁公民不执行死刑。死刑缓期执行不是刑罚。)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第三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3、理想的类型:①、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Eg:马克思主义
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包括:(1)理想与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目标。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7、如何正确立志?①、立志当高远。②、立志做大事。③、立志须躬行。
8、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①、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②、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③、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9、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错误认识,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两种错误认识,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认识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①、理想与现实存在对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②、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三、第二章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④、爱自己的国家。
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维护统一,反对分裂。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4、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②、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③、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④、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5、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利益?①、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②、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③、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6、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①、自觉维护国家利益。②、促进民族团结。③、维护祖国统一。④、增强国防观念。⑤、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四、第三章
1、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解释:人的本质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身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4、人生观要回答的问题:①、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②、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③、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5、人生目的的作用: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6、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一是,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二是,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7、端正人生态度:①、人生须认真。②、人生当务实。③、人生应乐观。④、人生要进取。
8、错误的人生观:①、拜金主义人生观;②、享乐主义人生观;③、个人主义人生观
9、人生价值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10、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①、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②、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11、人生价值的标准。①、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②、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③、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平均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12、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要做到以下四个坚持: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④、坚持动机与效果统一。
1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②、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出发;②、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③、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14、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①、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②、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五、第四章
1、道德的起源:①、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③、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3、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①、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②、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更重要)
4、道德的功能:①、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②、其他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5、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③、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6、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⑤、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⑥、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7、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
8、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①、爱国守法②、明礼诚信;③、团结友善;④、勤俭自强;⑤、敬业奉献
9、大学生与诚信道德。①、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②、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③、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10、个人品德的特点:其一,实践性。其二,综合性。其三,稳定性。
11、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12、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①、学思并重。②、省察克制。③、慎独自律。④、积善成德。⑤、知行统一
六、第五章
1、公共生活的特征: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4、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
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①、文明礼貌。②、助人为乐。③、爱护公物。④、保护环境。⑤、遵纪守法
6、网络上的道德要求: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7、法律规范的作用:指引、预测、评价、强制和教育作用
8、《治安管理处罚法》施行时间: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9、《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原则:①、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处罚适当。②、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③、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④、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10、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细分为四类:①、扰乱公共秩序;②、妨害公共安全;③、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④、妨害社会管理。
11、治安管理处罚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制出境或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
12、处罚程序:①、调查程序:告知权利、表明身份、回避。在调查程序中,在传唤时间上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依照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②、决定程序:告知权利、陈述申辩、举行听证。③、执行程序
七、第六章
1、爱情的本质: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2、恋爱中的道德:①、尊重人格平等。②、自觉承担责任。③、文明相亲相爱。
3、大学生的恋爱:①、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②、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③、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④、不能只重过程不重结果。
4、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应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①、恋爱与学习的关系;②、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③、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5、婚姻的法律概念: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相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6、家庭的概念: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7、婚姻家庭关系的两重属性:①、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赖以成立的自然因素,具体表现为男女两性的差别和人类固有的本能。②、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为婚姻家庭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都取决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③、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属性才是婚姻家庭的本质所在。
8、家庭美德: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9、结婚:结婚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①、结婚必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②、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遵守法定程序;③、结婚是男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10、结婚的法定条件:(1)必备条件:①、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②、必须达到法定年龄。男不得早于23(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③、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2)禁止条件:①、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内旁系血亲结婚。②、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11、无效婚姻的情形:①、重婚的;②、有禁止婚姻的亲属关系的;③、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④、未到法定婚龄的。可被撤销婚姻: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注意区分可撤销婚姻与无效婚姻的区别)
12、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关系指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双重关系。
1)人身关系是指夫妻双方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没有直接经济内容的在人格、身份、地位以及生育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财产关系指的是夫妻双方在财产、扶养和继承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所有形式。2)父母义务:抚养教育、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是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和监护人。子女义务:赡养扶助,即经济上的必要帮助和精神上的关心照顾。
13.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1)2)3)4)原则:保障离婚自由、反对轻率离婚。方式:协议离婚、诉讼离婚
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婚姻法》还规定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过错包括:重婚的、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第七章
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即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第八章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过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二、实体法律制度主要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的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民商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等。
1.民商法律制度
(一)概念:民法是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及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1986年《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民事主体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自愿(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完全的意志自由)、公平(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诚实守信、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即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三)民事主体制度
① 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依照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a.b.c.民事权利能力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一律平等、由生至死 民事行为能力指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a.b.成立的法律要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分类: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学校)、社会团体法人。
其它组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
(四)民事行为制度
1.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的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3.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4.民事主体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等形式委托他人代理。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本人(被代理人)名义向第三人(相对人)进行意思表示或者受领意思表示、而该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可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
(五)民事权利制度
1.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主要有:物权和债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非财产权)。
2.物权: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所有权是最典型、最完全的物权(自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土地使用权是不完全的物权(他物权)。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债权:性质上属于请求权,包括给付请求权、给付受领权、保护请求权。
4.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图设计权等。5.继承权:法定继承权、遗嘱继承权。
6.人身权: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和身份权(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身份享有的民事权利:配偶权、亲权等)
(六)民事责任制度: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1.分类: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违约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
2.违约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违约行为,违约构成了损失,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存在过错。
3.侵权民事责任:A:一般侵权民事责任: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行为具有违法性,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B: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七)民事诉讼时效制度: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
1.普通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 A 一般诉讼时效期间:2年
B 短期诉讼时效:1年(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2.特殊诉讼时效:由特别法的规定的诉讼时效,如《合同法 》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4年。
3.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起。当从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律不予保护。
三、程序法律制度是实体法所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的重要保障。主要功能:及时恰当地为实现权利、行使职权和履行义务提供必要的规则、方式和秩序。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一)民事诉讼,1)概念: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2)管辖:级别管辖(上下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纵向分工);地域管辖(同级人民法院在各自辖区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横向分工);专属管辖(法律规定某些特殊案件专门由特定法院管辖);裁定管辖(以裁定方式确定的诉讼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的转移)3)a.b.c.当事人: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要求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决的人。狭义当事人:原告和被告
广义当事人: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多选)
共同诉讼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以上的诉讼。(就是人多的意思)共同原告(两人以上)和共同被告(还是两人以上)都被称为共同诉讼人。d.第三人:在民事诉讼中,对原告和被告所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与到正在进行的诉讼中的人。e.民事诉讼代理人指根据法律规定(法定诉讼代理人)或当事人的委托(委托诉讼代理人),代替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人。
(二)民事诉讼程序
1)审判程序
① 第一审普通程序: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纠纷事件,除简单的民事纠纷案件外,都适用的程序。包括:起诉与审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宣判等环节。审判实践中,简单的民事案件一般是指那些事实清楚、情节简单、争议不大、影响较小的案件。
② 简易程序:是简化了的普通程序,是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简单民事案件所运用的一种独立的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简单案件是指:那些事实清楚、情节简单、争议不大、影响较小的案件。简易程序一般在3个月内审结。
③ 第二审程序:当事人不服第一审裁判,在上诉期间提出上诉,由上一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的程序。上诉必须在法定的上诉期限内提出。④ 审判监督程序: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对案件依法重新审理并作出裁决的程序。
⑤ 特别程序:指人民法院对非民事权益冲突案件的审理程序。适用范围包括: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公民失踪或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money)无主案件等。
⑥ 督促程序: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提出的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申请,不经过开庭审理,以债权人的主张为内容,直接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还钱啊····),如果债务人不在法定期间内提出异议,则支付令即发生强制执行效力的程序。
⑦ 公示催告程序: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基于法定理由而提出的申请,以公示的方法催告不明的利害关系人在法定期间内申报权利,逾期不申报权利,则依法作出除权判决的程序。
⑧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或债务人的申请,对因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法人,宣告破产,进行清算还债的程序。
2)执行程序:强制不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及其他法律文书的程序。
第四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笔记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3.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爱国主义使人们对于自己的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恰好地统一在一起。
爱国主义的内涵包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祖国的灿烂文化和爱自己的国家。
爱自己的国家,就要将自己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与报国之行统一。
3.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反对分裂,团结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主流。千百年来民间对忠诚爱国者尊重。
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爱国主义的另一个主题,就是改造山河,创建中华文明。
3.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和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集中体现在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民族性,时代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国精神既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些都是中国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追求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内涵更加丰富。
3.4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爱国主义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我们更要提倡爱国主义。
3.4.1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民族精和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精神,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促进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1,全球化不等于经济利益的一体化 全球化虽然加强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依赖,但从根本上来讲,经济全球化不等于经济利益的一体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每个民族国家,仍然都有自己的经济利益,仍然需要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和民族品牌,维护各个国家自己的经济利益。2,全球化不等于政治一体化 3,全球化不等于文化一体化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外合作时,只有尊重和融入当地的文化,才能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同样,只有真正代表了自己国家文化传统,又融合了现代观念的产品,才更容易打开国际市场,也更能够代表自己国家的形象。综上所述,应该强调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国家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二重属性,其中阶级性是其本质属性。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每个国家都在加强着适合自己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利益差别仍然存在,我们就必须对爱国主义给予足够的重视。
3.4.2 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所以爱国应该也是我们一辈子的坚持
1,同样的内容在我们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不同的心境和不同的环境下,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仍然需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2,大学生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 祖国最终会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
3.5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爱国主义有了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有利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和团结最大多数人的新内涵。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这一阐述明确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为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提供了基本根据。
3.5.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爱国不是抽象的,不能概念化,而要具体落实到现实中,而爱国所有元素,爱祖国山,爱人民、爱文化传统、爱国家的结合体就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中国。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爱国不能讲实用主义。
不污蔑贬低,不大肆吹捧,不以愚忠为荣,不以爱国为耻,时刻想想能怎样爱国,而不是时刻想着在热门新闻下发表一下高见。
3.5.2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史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民族情感的认同。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1民族最根本的含义是指人们经过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2对中国整体而言民族具有特定的含义即指向中华民族,她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共同体。3在中国,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对遭受外来侵略的反抗常常与爱国主义含义相近4我们所反对的民族主义确切地说应该叫“极端民族主义”,或者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前面讲的那种民族主义相区别极端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对外的绝对排斥,甚至是仇视,因而具有较强进攻性也更为情绪化
真正的爱国主义应该是如下几点的结合,即国际观、中国情和民族魂。
3.6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民族精神始终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
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需要正确对待民族英雄,避免历史虚无主义,因为诋毁民族英雄就是摧毁中国精神。
英雄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丰碑,我们既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更不能不思考如何避免让国家精神的丰碑,与精神一起被毁灭的悲剧在中国重演的问题
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将他们的做法放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来考量而不是用我们今天所处的历史阶段去裁量古人。
大学生要避免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尊重英雄但不神化英雄,才是正途
3.7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也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所强调的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二者有机统一构成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科学技术是有国界的,因为科学技术会转化为生产力,对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恰恰说明了科学技术是有国界的。我们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大幅度提高中国的国家竞争力。
3.8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特点
1.时代发生了变化,所以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和呈现的特点
转变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背景下看似细水长流却静水流深式的爱国主义。
2.爱国激情与现实压力的博弈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样的大学生是爱国激情与理性并存的,是睿智而有远见的,也是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发展方向。
3.爱国理性与爱国热情并存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表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对现实压力的屈从,但其方向必将是爱国理性与热情并存的爱国主义。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脚踏实地,做忠诚的爱国者,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本追求。
3.9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做忠诚的爱国者就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做忠诚的爱国者,首先要自觉正确地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
自觉、正确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还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10 立志报国、成建国才
大学生要做忠诚的爱国者,还要立报国之志、成建国之才。具体来说,就是要既对中国的发展充满自信,又要饱含忧患意识,认清差距。
做忠诚爱国者的前提,是真切地了解中国,既充满自豪地了解中国的进步,不至于妄自菲薄,也满怀忧患地了解中国的问题和差距,不至于小富即安、固步自封。
以辩证的思维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及问题,这样才能有助于大学生立报国之志成建国之才,将爱国的情感注入到爱国实践中去。
3.11履效国之行
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实践,离开行动,爱国就会沦为空谈。
受爱国主义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爱国行动,是爱国情感和爱国觉悟的具体体现,也是爱国主义的最后落脚点。
那就是我们大学生应该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态度去沟通、交流,从而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
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韩德培
韩德培(1911年2月——2009年5月29日),江苏如皋人,生前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顾问;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国际法研所名誉所长,系中国国际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名誉会长、“新中国国际私法学的一代宗师”、“中国法学界的镇山之石”、《中国大百科全书》“当代中国的法学人物”专条之一;学术论文有《国际私法中的实质与程序问题》、《国际私法中的反致问题》等;《美国国际私法(冲突法)导论》和《韩德培文选》也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好评。
1、人物简介
出生日期:1911年2月
去世日期:2009年5月29日21时
出生地 :江苏如皋
研究方向:国际私法
工作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顾问
荣誉: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国际法研所名誉所长,系中国国际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名誉会长、“新中国国际私法学的一代宗师”、“中国法学界的镇山之石”、获美国密苏里州首府堪萨斯市市长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中国大百科全书》“当代中国的法学人物”专条之一。
其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国际私法中的实质与程序问题》、《国际私法中的反致问题》、《应该重视对冲突法的研究》、《国际私法的晚近发展趋势》、《论我国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等。主编的著作主要有:《国际私法》、《环境保护法教程》、《现代国际法》、《中国冲突法研究》、《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私法教学参考资料选编》等。其中,《国际私法》。
近年来,由他撰写的《美国国际私法(冲突法)导论》和《韩德培文选》又相继出版,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好评。
主编的统编教材:《国际私法》先后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首届中国图书提名奖;
任总主编的《人权的理论与实践》曾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0年主编的新的法学核心课程教材《国际私法》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主编的《环境保护法教程》是建国后第一部有关环境法的教材;还主编有:《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环境法知识大会》等,发表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当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等论文。
现代意义上的法学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那时的中国方始引进西方现代法律科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上),可以找到名列其上的10位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法学家,韩德培先生是最后一位离开人世的——2009年5月29日晚9时,一代法学泰斗与世长辞。
2、人物生平(1)从私塾到大学
韩德培幼时常在祖父膝下听他讲述当年驰骋马背的军旅生涯,继承了祖父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来到人世间的韩德培却是个苦孩子——那时韩家已逐渐败落,更惨的是韩德培8岁便失去慈母,小小年纪便尝到了家庭贫寒、幼年失母带来的世事炎凉。6岁时,韩德培进入私塾,期间读了《大学》、《论语》、《孟子》、《幼学》等,接受了严格的书法训练,因此打下了扎实的旧学基础。10岁时,韩德培转入京江小学读书,京江小学是旅居如皋经营钱庄和银行业的镇江人开办的,对语文、算术、英语课程特别重视——熟悉韩德培的人都知道,他不但懂英文,还懂法文、德文、日文和俄文,出色的语言能力与他小时候所受到的良好外语训练有关。1928年,韩德培师范毕业。
1930年,他又赴杭州赶考,一举考中浙江大学史政系。半年之后,当时的教育部决定将浙大史政系合并到中央大学,韩德培也随之转入中央大学。初到中央大学,一次旁听课却改变了韩德培的志向与爱好。当时,讲课的教授是后来当过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长、时任中大法律系主任的谢冠生,他主讲的是“法律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韩德培还清晰记得,“谢教授讲话不带讲稿,只拿粉笔一支,他教法理学,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不仅条理分明,而且把一般人心目中枯燥无味的法学课程讲得趣味无穷”。后来,韩德培还旁听了谢教授主讲的“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和“罗马法”,教室里坐不下,他就站在窗子外面听。
由此,韩德培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知道了法学是一门解决人与人之间纠纷的一门学问,对社会非常有用。因此,他找去谢教授谈了自己想学法律的想法,在谢教授的帮助下,他如愿以偿从史政系转到了法律系。当时,中央大学法律系开设课程非常齐全,比如,刑法、民法总论、物权法、亲属法、程序法等,有许多来自于司法实务部门的人前来授课,包括最高法院的审判员、司法行政部的官员等。“从史政系转到了法律系,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但我无愧于我的选择”,如今已是一代法学大家的韩德培如此评价当年自己的选择。
(2)留学北美
1934年,韩德培从中央大学法律系毕业。旧中国贫穷落后,备受列强欺凌,韩德培深感要提高民族素质,实现国家富强,教育十分重要。求知若渴的他希望能到国外去深造,然而出身贫寒的他只能等待时机考取公费留学。时值中大需要一位主编学报和校刊的编辑人员,韩德培毛遂自荐,承担起了这项工作。机遇在5年后才终于降临,中英庚款董事会在中国招留英公费生,然而24个名额中,攻读国际私法的名额只有1个。经过激烈竞争,28岁的韩德培夺得留学剑桥大学的机会。可正当韩德培等准备出发之际,欧战突然爆发——韩德培只得回到中央大学一面等待消息,一面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可是,欧战愈演愈烈,到英国去留学已经非常困难。
1年后,中英庚款董事会决定所有考取的24名公费留学生一律改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学习。1941年7月底,韩德培和一道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生的钱伟长、张龙翔等人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韩德培没有想到,自己这一去便是5年。在多伦多大学学习的第二年,韩德培在著名国际私法学者莫法特·汉考克教授指导下写作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是《国际私法中的实质与程序问题》。他搜集和引用了大量的英美和加拿大的判例,结合英、美、加一些学者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汉考克教授审阅过这篇论文后,很高兴地评价道:“你写的论文很好,我不用改任何一个字。”这样,韩德培很顺利地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这是当时该法学院所能授予的最高学位。
1942年,韩德培以特别研究生的身份来到当时世界上声望最高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利用那里世界上最好的一个法学图书馆所收藏的极为丰富的书刊,进一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研究。在哈佛的3年,韩德培把主要精力集中于阅读国际私法、国际公法和法理学三方面的书刊,并尽量搜集有关的资料。特别是在国际私法方面,他花了较多的时间,做了大量的详细的笔记。此外,他还选听了当时几位有史学者的课,如格里斯沃尔德的“国际私法”、赫德森的“国际公法”和庞德的“法理学”,受益颇深。在哈佛,韩德培还撰写了一些国际私法新著的书评和评介庞德的社会法学派学说以及凯尔森的纯粹法学说等文章,发表于浙江大学发行的学术刊物《思想与时代》及其他刊物上。
(3)与董必武结交
1945年应著名法学家周鲠生校长之聘回武汉大学任法律系教授,后兼任法律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副教务长兼法律系主任。1980年、1981年分别创建了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国际法研究所和全国唯一的环境法研究所。先后任武大法学院名誉院长,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环境法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第一、二届成员和第三届特约成员,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顾问,国家环保局顾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顾问等。现仍任职于武大法学院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法研究所和环境法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会等学会名誉会长。在国外,还曾兼任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理事,环境法研究中心理事,世界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理事等。
1945年秋,建立联合国的筹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结束后,董老应邀到纽约演讲。在演讲过程中,一些亲国民党的留美学生别有用心,提了一些无理取闹的问题。当地的华文报纸还进行了歪曲报道。
韩德培感到非常气愤,提笔给董老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那些无理取闹的人根本不能代表留美的中国 学生。韩德培知道董老曾经在日本研修过法律,本身也是个法学家,所以还在信中向董老请教:未来的新中国是否需要法制建设?应该怎样进行法学研究?
董必武很快回信:“我能辨别会场上的人,我能区别凤凰和乌鸦。”董老还很明确地告诉韩德培:新中国当然需要法制,没有法制不行;研究法学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中国的法学就必须联系中国的实际。
新中国成立初期,韩德培任武大法律系主任,但怎么从事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才能适应建设新的国家的需要,他心里没谱。于是他又请教主持全国政法工作的董老。
1955年前后,董老到武汉视察,专门把韩德培叫到他身边聊天。韩德培还向董老谈了谈武大法律系的改革情况。
3、学术成就
其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国际私法中的实质与程序问题》、《国际私法中的反致问题》、《应该重视对冲突法的研究》、《国际私法的晚近发展趋势》、《论我国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等。主编的著作主要有:《国际私法》、《环境保护法教程》、《现代国际法》、《中国冲突法研究》、《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私法教学参考资料选编》等。其中,《国际私法》。近年来,由他撰写的《美国国际私法(冲突法)导论》和《韩德培文选》又相继出版,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好评。主编的统编教材《国际私法》先后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首届中国图书提名奖;
韩老被公认为是我国当代的一位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德高望重的法学家、教育家,特别是国际私法领域的一代宗师,在国内外法学界久负盛名。[2]
1993年,韩德培在“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重构”一文中,提出了重构我国国际私法的基本思路,他1999年主编的《国际私法新论》创立了现代国际私法学新体系。
在法学领域,韩德培造诣最深的是国际私法,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际私法学理论体系,被公认为是新中国国际私法的一代宗师。
韩德培有个形象比喻,国际私法就好比一架飞机,其内涵是飞机的机身,其外延则是飞机的机翼——内涵既包括冲突法,也包括统一实体法,甚至还包括国家直接适用于涉外民商事关系的法律;而两翼之一则是国籍及外国人的法律地位问题,这是处理涉外民事关系的前提,另一翼则是发生纠纷时,解决纠纷的国际民事诉讼及仲裁程序,这包括管辖权、司法协助、外国判决和仲裁裁决的承认执行。
在探寻法学理论前沿阵地同时,韩德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意见,取得了突出成绩。鲜为人知的是,韩德培的这门学问曾给国家挽回了上亿美元的损失。
1981年,我国国民经济计划进行幅度较大的调整,需要终止“文革”后期签订的几个重点工程项目的涉外合同。然而,合同的另一方——日本、西德等公司提出,终止合同必须赔偿100%的经济损失,还要加上因与中国签订合同而未接受第三国订货的间接损失,赔偿额高达数亿美元。
受当时的国家进出口委员会特邀,韩德培和另一位研究国际公法的法学家周子亚先生及李双元副教授一道进京提供咨询,仔细研究了合同书和国际上有关法律条文,写出了一份报告。
报告引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日德两国民法典,充分说明了中国公司不是根本违反合同,不应当承担100%的赔偿责任。报告还指出,对方也具有采取合理措施帮助减轻损失的责任。中方只能“适当补偿”,而非对方提出的“充分、有效、即时的赔偿损失”。这份报告有理有据,经过谈判,将损失减少了3/4。
3、学术观点
韩德培关于国际私法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立现代国际私法的理论体系
对于国际私法的范围和体系,韩德培强调用发展的观点,结合国际民商事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提出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统一实体法是现代国际私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确评估冲突法的前途和作用
对于冲突法的发展前景,韩先生认为,尽管冲突规范并不规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缺乏一般法律规范所具有的可预见性、明确性和稳定性,但不能据此否定它是一种法律规范,因为法律规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国家在调整这种关系时,既需要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又需要在无损于自己权益的前提下,发展平等互利的对外关系。因此,它需要一种比较精巧的法律制度能够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能同时实现上述两方面的任务。冲突法如果运用得当,就有助于实现这样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冲突法不象实体法规范那样明确、具体,而保留一定的灵活性,这不但不是它的缺陷,而且可以说正是它的特点与优点之所在。所以,只要民族国家还存在,各国民事法律就不可能完全统一,冲突法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法律制度。当然,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冲突规范进行改进,而西方国家对冲突规范采取“软化处理”的潮流值得中国学者密切关注。
论述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
韩先生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当代国际私法的晚近发展,高度概括和论述了国际私法的若干发展趋势:(1)传统的“分配法”框架与重视政府政策和实际结果相结合的趋势;(2)冲突法与实体法相结合的趋势;(3)公法与私法相结合的趋势;(4)偏重适用内国法和国际私法的法典化、国际化。(5)设计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方案。早在1983年,韩先生就注意到,香港、澳门的回归和中国的统一事业将使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区际私法在中国的国际私法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他除了在他所领导的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组织全国的学者来研究这个问题以外,自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超前研究,并在1988年6月于北京召开的中国国际法学会年会上作了题为《论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的专题发言,从整体上探讨了中国区际法律冲突是如何发生的,它有些什么特点以及应如何解决区际法律冲突问题。后来,韩先生与黄进教授合作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了《中国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研究》,详细讨论了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产生和特点,探讨了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途径和步骤,并从总体、识别、反致、外域法内容的查明、公共秩序、法律规避、属人法、合同关系的法律适用、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等方面对未来的中国区际冲突法作了一些设计。
探索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体系
在中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韩先生立即提出应该重构中国的国际私法立法体系,在1993年于深圳召开的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年会上,他与肖永平博士合作发表了《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重构》。韩先生提出重构中国国际私法的基本思路是:(1)更新观念,实现立法观念的科学化;(2)改善领导,实现立法程序的民主化;(3)增加投入,实现立法手段的现代化;(4)脱离民法,实现立法体例的法典化;(5)大胆引进,实现立法内容的国际化。因此,会议成立了一个以韩先生为组长的《示范法》起草小组,并确定了小组成员及其分工。1994年7月,韩先生在外交学院主持了第一次起草小组工作会议,完成了《示范法》第一稿。以后,他组织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对《示范法》进行了5次讨论和修订。该《示范法》是中国国际私法学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法学界第
一部完全由学术研究团体起草的《示范法》。
倡导比较国际私法的研究
在九十年代初期,韩先生提出要组织力量对不同国家的国际私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便开展国际私法的比较研究,为中国国际私法的完善作充分的理论准备。因此,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些研究生相继以澳大利亚、瑞士、加拿大、荷兰等国的国际私法为题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
与此同时,韩先生自己对美国冲突法、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和欧盟国际私法也作了深入的研究。
二、欧美著名法学家
1、人物简介 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 Allen Posner,1939年1月11日--)是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法官,曾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经济学运动的重要人物。
波斯纳1959年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196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曾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William J.Brennan的法律助手,1969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法学院。
1973年美国法官Richard Posner(也是芝加哥大学教授)发表《法律的经济分析》,奠定了“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架构;Richard Posner曾说:“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不能无视于其代价!”,就是指法律原则,不能缺乏经济学的效率概念。
2、人物生平
1)思想形成
波斯纳,1939年元月11日出生在纽约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是一位“非常左倾”(波斯纳语)的公立学校教师。他1959年以最优生毕业于耶鲁大学英文系,1962年以全年级第一名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在法学院期间,他担任过《哈佛法学评论》主编(president)。他没有拿过Ph.D,但他曾获得过包括耶鲁、乔治城等国内外大学的荣誉法学博士。1962年毕业后,一直到1967年,他曾先后在联邦最高法院担任大法官布冉能法律助手一年,并先后在其他政府机关任职,同时开始接触并自学经济学,形成了他的学术思想。1968年,他加入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成为副教授;次年,他来到了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1973年一部《法律经济学分析》,给整个法律界带来了一场“革命”(《纽约书评》语);1978年以后又成为法学院讲座教授。1981年,里根总统提名他出任联邦第七上诉法院(在芝加哥)法官至今,并在1993年到2000年间因为资深担任首席法官(院长),兼管该法院的一些行政事务。
(2)身体力行
任法官期间,波斯纳还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高级讲师;每年至少上两门课。同时,他每年平均撰写80件以上的上诉审判决意见(这意味着每周近2件),这个数量之多位居撰写司法意见最多的美国联邦上诉审(包括最高法院)法官之列(比美国联邦上诉审法院法官撰写的司法意见平均数大约高出两倍)。重要的是,不像绝大多数法官,波斯纳从不用法律助手捉刀代笔,他总是自己披挂(或赤膊)上阵。他说出来的话,用我遇到的一位他的前法律助手说,打出来就是一段文稿,几乎不用修改。他不仅产出数量多,而且质量也很高。他的上诉审判决意见也是为其他联邦上诉法院引用率最高的法官前茅(大致高出平均数3倍)。而他的学术著作也是如此,据1999年的几个研究分别发现,1978年以后出版的引证最多的50本法学著作中,波斯纳就占了4本(并属于前24本之列),数量第一;他的总引证率也是有史以来最高的(7981次),比位居第二名的学者(德沃金,4488次)高出近
80%。无怪乎,一个有关波斯纳的幽默就是,“谣言说,波斯纳每天晚上都睡觉”。
3、人物评论
1999年底,《美国法律人》杂志年终刊评选了100位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法律人,自然有霍姆斯、汉德、卡多佐等已故法官、学者、也有不少实务律师、法律活动家,其中有13人有专文介绍,其中之一就是波斯纳。当时的哈佛法学院讲座教授、现任斯坦福法学院讲座教授理查德·莱西格(曾担任过波斯纳的法律助手)撰写了一篇极为精炼且很有意味的、题为《多产的偶像破坏者》的波斯纳简介,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全面、复合的法官、学者波斯纳。经莱希格教授同意和杂志社的授权,我将这一短文翻译如下,作为这一文丛译序的结尾,在必要的地方我还加了脚注。
理查德·波斯纳自1981年以来一直是美国第七巡回区上诉法院法官,自1993年以来一直担任首席法官。他是著述最丰的联邦法官,前无古人。任职上诉法院、却仍属最多产的法学家之列,同样前无古人。如果引证率可以测度影响力,那么当仁不让,波斯纳是在世的最有影响的法学家,他的30本书、330篇论文以及1680篇司法意见都是引证最多的;同时也属于受批判最多之列。
人们称波斯纳为保守主义者,但真正保守主义者也许会质疑他是否忠诚(因为他怀疑原初意图论,批评反毒品战)。他是法律经济学运动的创始人,但他对法律经济学的影响却不限于此。他既是这一运动的詹姆斯·麦迪逊,又是亨利·福特:他把一套关于法律规则与社会结果之间关系的实用主义见解(规则如何影响行为;行为如何更能适应相关的法律规则)都投入了生产,他把这套方法运用于无穷无尽的法律题目,运用于一切,从合同和反托拉斯到宪法的宗教条款以及法官行为。
在过去的几年里,波斯纳写作的题目有些与性的规制相关,其中还包括一本有关艾滋病的著作。他还把经济学镜头对准了老龄化。他考察了引证率,努力测度了另一位非同小可的法官本杰明·卡多佐的影响。他还是“法律与文学”运动的一位中心人物,并就法理学、道德理论和司法行政管理问题有大量著述。在他1995年的著作《超越法律》中,他坚定确立了一个承诺,很可以抓住他的个性:没有单独哪种进路,包括法律经济学,能永久地捕获法律的复杂性。
因为波斯纳有他自己的生活。波斯纳的童年是左翼的(一个著名的故事是,他曾把自己的电动玩具火车送给了卢森堡夫妇的孩子),此后他逐渐右转。当年,他的本科教育是英国文学;如今,他的影响却是在经济学。他当过法官亨利·弗兰德利和大法官威廉·布冉能的法律助手,后来又出任过瑟古德·马歇尔的下属,但波斯纳的思想属于他自己,似乎没有受这些导师的影响。他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变化,都出于他的问题,或来自他对对象的质疑。没有谁可以声称波斯纳属于自己这一派。
波斯纳法官的杰出之处还不仅这些。波斯纳写作就不是想让人舒舒服服(他最新的著作,有关弹劾克林顿的《国家大事》,肯定不会让任何人舒服。),当然,这倒也不是说他写作就有意让人不快,或是要让人犯难。仅此一点就区分了他的语词世界与那个以符合民意调查为宗旨的语词世界;也就区分了他与公共生活领域内的几乎任何其他人。也因此,哪怕有种种更好的理由,波斯纳也完全不可能被任命为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波斯纳从没想过要保持智识的诚实,他只是诚实而已。他让过于简单的分裂双方都很失望。他写作严肃且涉及广泛,目的只在参与。这是位不懂得算计的经济学家和公众人物,在他身上,确实有些世所罕见的和非同寻常的东西,或许还有点反讽。但这正反映了波斯纳最深刻的信念:一个学者――进而一个法官――的最大罪过就是循规蹈矩。
成就与著作 波斯纳定理
该定理是指如果市场交易成本过高而抑制交易,那么,权利应赋予那些最珍视它们的人。理查德·A·波斯纳提出的法律的经济分析进路(即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法律问题),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之上的:
1、行为人的行为是他们在特定法律条件下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当事人对一定权利的不同估价是其交易得以进行的原动力;
2、法律制度在运行中会给当事人带来收益和成本,故可用最大化、均衡和效率来评价法律行为;
3、财产权利界定清晰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制定使权利让渡成本比较低的法律,可促使资源流向使用效率高者手中,从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2)波斯纳法律经济学 波斯纳学说的三大终极难题
1、波斯纳所讲的要最追求财富“最大化”究竟是什么意思?
2、“财富最大化”一定带来幸福吗?人的所有各种幸福都可以用财富换取吗?会不会有时候人更大的幸福之源是财富以外的事物,要得到它正好必须放弃全部或一部分财富?
3、如果“财富最大化”并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等于“最大的幸福”,甚至有时候“财富最大化”还正好带给某些社会成员痛苦而违背正义,(例如我们要牺牲某些社会成员的尊严使其痛苦,才能促成社会总体财富最大化),那要请问波斯纳能不能划清范围,或至少提供一组抽象的准则以供人判定哪一些法律案例是财富最大化哲学可以合理适用的、哪一些是不能适用案例?
(3)名声与成就
波斯纳是美国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最杰出的法律经济学家之一,是经济分析法学说的集大成者。波斯纳作为经济分析法学最杰出的代表,其经典著作《法律的经济分析》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深刻的经济分析法学著作。在1991年5月24日的美国法经济学学会全体会议上,科斯、卡拉布雷西、梅因、波斯纳被授予法经济学的“四位奠基人”的荣誉称号。
(4)著作
2007.Economic Analysis of Law,7th ed.(《法律的经济分析》)2003.Law, Pragmatism and Democracy(《法律,实用主义与民主》)
2001.Antitrust Law,2nd ed.(《反托拉斯法》)2001.Frontiers of Legal Theory(《法律理论的前沿》)
1999.The Problematics of Moral and Legal Theory(《道德与法律理论的疑问》)1998.Law and Literature(revised and enlarged ed.)(《法律与文学》)1996.The Federal Courts: Challenge and Reform(2d ed.)(《联邦法院挑战与改革》)1995.Overcoming Law(《超越法律》
1990.The Problems of Jurisprudence(《法理学问题》)1981.The Economics of Justice(《正义/司法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