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刘必辉
我们一直在摸索着如何最有效地上好每一堂课,今天听了这几节课后,使我们在迷茫中理清了思路,寻找到了方向和目标,这次活动举办的太及时,太有必要了,让我们又一次成长了。我自始至终听了4节课,深深地为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充满生机的教学魅力所折服,也看到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巨大潜力,真的收获很大,感悟很多。
一、思想高度重视,课前精心准备
虽然是上同一节课,文本的内容也相同,但要上出新意也是很有难度的,很多资料和素材都需要自己去搜集和整理。为了上好这节课,教学设计,一次次推敲和思索,选择出最佳的教学方法;对课堂上勤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同学进行奖励和鞭策。这一切的一切,充分说明我们的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严谨和一丝不苟,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积极参与和高度重视。
二、轻松驾驭课堂,彰显综合实力
英语课堂教学的展示,不仅是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示,也是教师个人素质的完整体现。走上讲台老师们个个精神饱满,上课节奏清晰、明快,教师对课堂的精确调控,就像是行云流水一般,让老师和学生们在轻松愉悦中听完此课。消除学生的紧张害怕心理,学习气氛很融洽、很轻松。用流利的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课堂设计也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漂亮的语音语调,良好的英语专业知识,沉稳、大方,整个课堂有张有弛,板书设计更是匠心独具,很有系统性和条理性。我们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教师个人素质,即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一个素质比较全面的老师会更容易受到学生们的佩服和喜爱,从而也更喜欢学他所教的学科。
三、创设情境教学,开展学生活动
1、精心设计课前热身和导入活动
良好的开端,往往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巧设开头,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针对性。趣味性,能让学生更快速地进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针对性,更能贴近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做好良好的铺垫。我们这4位老师在导入环节上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不同形式的“热身”练习,同时为本节课要学习表示方位的知识作铺垫。
2、创设真实情景,增强语言的交际性
英语是一门交际的语言,脱离情境的语言教学,只会显得枯瘪无味。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还可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设计出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年龄与能力的多种教学情景,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化难为易,从而在操练时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我觉得唯有创设真实、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真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个性。
3、课堂设计新颖、有趣,具有层次性和实效性。
这4位老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歌曲,歌谣,游戏,自由交谈,角色表演,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设计能从一个主题出发,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将学习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并学会用英语。
流程清晰,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和梯度,并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学习方式来学习和运用语言,挖掘学生创造使用语言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课堂既有节奏有韵律,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
另外,老师们在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同时,还关注渗透情感教育。
4、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安排小组合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有组织地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组合作学习应当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老师要将学习的时间、空间真正归还给学生,并为学生主体性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既能让每个学生开口,达到互通信息的目的,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以及他们的合作能力。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同时用英语和同伴交流。通过学生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尝试与创造,获得了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课堂上必不可少的、高效的学习方式之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变枯燥的机械式操练为丰富灵活的合作交际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适时启发点拨,做好学法指导
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学习内容一旦加深,知识阶梯一旦断裂,理解一旦变得困难起来,就会影响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架值得信赖的梯子,适时启发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将知识活学活用。
教学法,用以旧印新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出新词,每位老师都很注重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所以老师耐心细致地加以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之,此次“同课异构”的教研评比活动,让教师充分展示了个人风采,体现出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借助“同课异构”这个交流平台,教师与同伴共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在多层面和多方位的交流中碰撞、升华,促进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文章
第二篇: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同课异构的学习心得
上周五有幸到美丽的洋河实小,参加了“凤凰语文网走进宿迁”的交流研讨活动。此次活动主题是“同课异构”,就《珍珠鸟》一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自三个不同城市的名师和语文的学科带头人分别就自己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三节竞相开放的课堂,可谓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现就个人的点滴收获汇报如下:
第一节课执教者是我们宿迁本土的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胡军。整节课,胡老师以抓基础,重实效为目标,开头就以生字词的填空为引入,检查孩子的基础掌握以后抓住“你认为文中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拎出“信赖”一词,让学生去文中找出体现珍珠鸟如何一步一步信赖“我”的?就这样把课文的重点段落第四、五、六自然段作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胡老师以脉络的形式,教学学生去仿照第一步的总结,概括出珍珠鸟的活动范围如屋里乱飞、蹦到茶杯、轻啄笔尖等等,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的思考能力和概括能力。而且整节课胡老师都在提醒学生边读边思考,还为学生如何概括,送上三句话,捡大不捡小,捡多不捡少,捡中不捡轻。概括的多好,指导得多细致,真得凸显领军人的素养,值得学习。
第二节课是盐城市射阳解放路小学的周小霞老师为我们执教的。她独具匠心,设计了角色的互换,让孩子学会如何把作者的口吻变成珍珠鸟自己的叙述。在转换中,虽然孩子有些困难,可能以前没有这样的训练过,但是周老师还是很耐心地指导,孩子在学习中还是学到不少的收获,知道如何准确地把意思转换成功,作为听课者也学了不少。例如“它竟然蹦到我的茶杯上”这一句换了以后,珍珠鸟自己就不奇怪了,自然那“竟然”就不存在了。
第三节课是苏州的名师兼教研室主任张玮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更加朴实更加实效的语文课。整节课,张老师就以一篇课文,一支笔,先扶后放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学习作家冯骥才是如何抓住动词去传达动物们的内心。张老师引导得自然、亲切,自己还深入到角色中和学生互演,生动有趣地传达珍珠鸟是如何由警惕—胆大—依赖—不舍,层层推进揭示主题—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期间对于如何圈住关键动词和关键词语很值得借鉴,这就是语文课中该教学的内容。
相信这样的教学交流会更加推进语文课堂的高效!
第三篇:“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蜀河镇中心学校李昌芝
上周,我们学校举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教研活动,我有幸听了各校教师代表送来的精彩课堂,听后感悟颇多。
首先,我明白了什么是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指的是对同一个课题,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不同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对同一节内容采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进行教学,大家通过磨课,在比较中提高,是扬长避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是啊,“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正式这种指导思想,让老师们跟上新课改的步伐,用课改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主动地进行新课改的探索和研究,通过听课、学习,我深深的感到这几位年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确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一点也不比名师逊色。我们都知道,即使是你的课备得再细,考虑得再周到,可是课堂随机生成的东西还是有的,毕竟我们的学生有很多,他们的思维都十分活跃,早已经不再被老师所束缚了,但是这几老师对课堂的处理得恰到好处,真是值得我好好学习呀!
我们的老师总能利用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识字教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调动了学生的 1
情绪,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民主、平等、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活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各抒己见,不仅使课堂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自觉地将教学过程处理成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操作、实践的过程,让他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都尽可能的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强等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能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历程,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好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听课、评课、说课,让我对新课改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给学生搭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平台。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声笑语。总之,高效课堂是教育者的理想。在“同课异构”的碰撞与精彩中,师生能一起体验由迷茫、混沌到澄澈、练达的成长过程,一起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一起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数学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数学同课异构”活动学习心得
盘县断江镇中心小学 喻华
2013年11月21日、22日我有幸参加了“六盘水市共享教研联盟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通过两天的听课、说课、评课活动,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在精彩中收获,在收获中反思,现将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上公开课,要学会利用课前几分钟和你不熟悉的学生进行课前的沟通与互动,让学生认识你,了解你,走进你,尽快融入你的课堂。采用的方式例如:
一、师先自我介绍,再鼓励学生自我介绍。
二、我们来拍拍手。
1、请你跟我学,1——2,1-2-3;
2、我数几,请你拍几下,拍错的表演节目。在拍手的过程中,学生既集中了注意力,又体验到了有规律拍手的乐趣。
纵观6位老师的课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利用,将学生所学知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教学更加形象、生动。陈敬杰老师一开始便用魔术深深吸引住学生,将魔术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以致用的快乐。何克莲老师为学生组建的学习小组,各组都有代表本组特点的名称,如勤学小组、勤问小组、友谊小组„„。各组成员在活动中积极思考、积极操作、积极抢答问题,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王晓龙老师的课让我享受到了一种自然生成之美,不管是教师的引,还是学生的学,给人的感觉都是那么的循序渐
进、水到渠成。瞧!王老师带领学生让生活走进数学,又将所学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学习,开心游戏。学生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增长本领,陶冶了情操。朱烯瑜老师一直都很善于利用问题情境,设置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比几位老师的课,想到我的课堂,少了那种自然生成之美;少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灵动;少了灵活驾驭课堂,机智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所用的时间太多,留给学生巩固运用,拓展思维的时间太少。
我的课堂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数学课要让自己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意犹未尽、考试考的满意。
2、常态课要上的和公开课一个样。
3、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做好教学预设,要在学生最难理解,最不易掌握的环节上做足功夫。
4、教学步骤紧凑点,多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教学要善于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课堂生成的问题为教学资源、教学契机展开教学。
6、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没必要问的不问,问要问的切中要点,问的有价值,有意义。
7教学要关注学生是怎样获取知识的,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第五篇:同课异构
《拉萨的天空》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2016年9月27日,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前往五小听课教研,有幸请了两位老师分别对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进行了同课异构,两位老师分别是王康民老师还有五小的老师邝继红老师。两位老师各有千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另我受益匪浅。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华美的语言描写了拉萨天空的“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课文语言精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描写细致而且形象,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文章。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景、细细品读语言,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很自然地感受拉萨天空的“蓝”和“美”。
一、创设情境,发现天空的“蓝”
天空对学生来说是很普通的,但是像拉萨那样的天空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和遥远的。因此,在上课伊始,通过展示拉萨天空的图片,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文插图,再次走进文本。通过两次视觉感受,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说出拉萨的天空“蓝”这一最大特点,为学习文本内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字词入手,品读天空的“蓝” 通过画面整体感受拉萨蓝天的基础上,请学生通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拉萨天空的词语,补充完整作者眼中的是“()的天空”。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和伙伴的补充,很快就找到了“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等描写天空蓝的关键词,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些词语分布在文本的各个段落,就能理解全文都是在描写拉萨天空的“蓝”。结合课文插图,读一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在朗读中品味天空的“蓝”。
三、赏析句子,感受文字的“美”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找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的回答集中在“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和“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学生在朗读中想到了“一碧如洗”,蓝天、白云、高山、河流、草地所组成的画面美得像一幅画,学生在朗读中渐渐对拉萨的天空也神往起来了。作者在描绘这一幅画面时,用到了“映衬”和“对照”,“越发”和“更加”,在赏读这些句子时,也发现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灵活,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