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
最新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 此次从五中全会和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之中的文字、信息、表达、精神来看,让我等感觉到执政党共产党越来越成熟了,越来越全面了,越来越有高度了,越来越具有忧患意识了,越来越自信了。
特别是其中的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还有六个坚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综上所述,我等认为执政党共产党更加:成熟、全面、高度、忧患、自信。
所以,我们实现中国梦更加有保障,我们对处在风口浪尖的社会与经济更加释怀,我们对未来更加有信心!
我个人对十三五规划与实施的经济发展展望为还是“新常态的:创新驱动、结构调整、消费拉动”!我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消费”,前两驾可能在十三五期间或更长一段时间会有所放慢速度与节奏,只有消费还要具大的潜力可挖,(虽然我们的消费有买日本的现象)。另外我们要注意一个我们国家的产业现象,就是我们产业格局的基本面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这就是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与产值超过了二产业!这是一个可喜可贺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的优质发展而又高效的服务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也不言而喻的说明了消费这驾马车的发力与强劲!。
由此可见我服务与担任顾问的我的一二故乡,即xx市与xx市在十三五期间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啊!因为xx与xx的第二产业远远高于第三产业,我们首先是为此忧患,继而是为此感到有无限的遐想与创造。
我记得三年前我就大力主张xx发展2.5产业、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并把xx打造成为第三产业的高地,即大成都城市群的商务城市。我们一同期待与努力!我们!
第二篇:副总裁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
副总裁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十三五规
划心得体会
我们对于“十三五”的规划也觉得非常振奋。从整个的内容里,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内容都和信息产业相关。我这次结合着“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就开放和创新谈两点。
第一,关于创新。在“十三五”做规划的时候,整个IcT技术也面临一个大的转型。比如,5G、物联网、智能制造,这些技术有可能比我们想象来的更快。首先我们也坚定地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和我们中国的运营商一起面对这个转型,怎么从传统的运营,怎么从传统的cT面向数字化的经营,最终从连接人到连接物,连接数据、连接服务,连成一个全连接的世界。创新这方面,我们也希望在规划里面,要重视一些新的技术,尤其是根据我们讲的5G、物联网,它的规划,它的标准的制定,这样有利于我们在提升我们在全球产业链里面领导的能力。比如我们现在也在看,物联网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标准不统一,在这个里面,我们xx一直也在向标准组织合作,比如我们推出LiteoS系统目的是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让这种固定网的接入技术、移动网的接入技术,通过有标准的模块接进来,这个LiteoS可以装到机床里、汽车里,装到各种各样的机器里面,这样可以连接起来,但是标准一直没有统一的。包括刚才三一重工的贺总也提到,是不是用一个标准把机器统一起来。同时关于5G的建设,全球将来肯定面对5G全球技术的竞争力的提升,这个里面,包括未来的连接,可能是通过5G技术,5G作为“十三五”规划里最基础的通信设施,可能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里面可能会连接一千亿的设备或者人、或者是服务,它这个连接能力,同时它是低功耗的,是大带宽,可能以后每个人的手机上达到每秒钟下载速度十个G,这样智能制造、智慧交通,互联网+,包括大数据,都是一个非常起到关键的作用。这是第一点关于创新。
第二,关于开放。xx一直讲开放,开放和创新是有关系的,就是开放式创新,另外一种,开放合作。最近我们公司也是计划拿出十亿美金,来做一个“沃土”计划,目的就是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我们的供应商一起,让他们能够更加适宜。一部分我们将用于创新的基金,通过这个创新的基金,让我们的创新合作伙伴,可以向他们提供实物,向他们提供资金,还有技术专家,这样让他能够有能力启动起来。第二,我们也提供开发支持,比如测试平台、远程实验室,还有一些开发的平台,让它能够聚焦在业务上,让业务能跑起来。还有一个是xx的认证,让我们的合作伙伴能够提升能力,还有培训。第五点,我们也有一个营销的基金,把这个新的技术做起来之后,可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有营销的问题,我们也在这方面帮助它进行拓展,提供这种相关的营销基金,包括一定的奖励,这个里面我们也简单举两个例子。
比如最近我们在和xx数码合作,这个就是利用一种众创或者众包的形式,记者的采编可以用手机、PAD或者电脑,随时采编内容,随时分发,包括我们和上海的北明的软件也一起在做公交的调度系统,这样能够在APP实现统一的管理,整体上来讲,我们还是希望面对“十三五”规划里面,能够在开放、创新上多做一些贡献。
第三篇:十三五规划十八届五中全会政治笔记
2015年国家十三五规划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三五规划时间: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6--2020年。关于十三五的规划还没有正式出台,要等到十二五末才能进行规划。
十三五规划:启动规划
2014年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徐绍史要求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 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 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徐绍史表示,中长期规划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 历史重任,规划编制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规划性质和功能定位、规划编制方法和程序、规划内容和表现形式等各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 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我国有望进高收入国家行列
今日上午,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在“十三五”规划编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十三五”的努力,我国可能将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定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作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至今已到“十三五”。
针对京津冀发展规划,徐林透露,目前正在和京津冀的三地政府和国务院其他部门一起完善规划文本,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会按期出台。
关注 25个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将公开遴选
据了解,国家规划编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今年重点抓好前期研究、起草基本思路、启动相关规划编制、推动规划立法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介绍,就今年的工作来讲,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做深做实前期研究;二是起草形成基本思路;三是启动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四是积极 推进规划立法工作。各方面的智慧是编制好规划的源头活水,集思广益是规划成功的关键,为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深化细化前期研究,我们选取了25个事关全 局的重大课题,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研究
《法制晚报》记者了解到,为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提高规划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国家发改委对环境治理、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扶贫 脱贫研究等25个“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将公开遴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及其他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都可申请,遴选成功 的单位将获约10万元的经济补助。
徐林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十三五规划中,在建议建言环节,发改委将采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来让公众参与十三五规划。“我们很快会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大家很快能看得见。”徐林说。
展望十三五我国有望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目前,我国人均GDP达到6700多美元,已经属于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十三五’的努力,用世界银行的标准接近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如果做得更好一点,可能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徐林说。
同时,徐林表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包括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目标,还有一些薄弱的环节。
“比如转型升级并不是特别理想,如果要迈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在我们目前这种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加剧的条件下,要做到这点的话,没有创新驱动和结构升级是很难实现的,这样有可能会在‘中等收入陷阱’长期徘徊。”
据了解,“十三五”规划是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将体现新的领导集体对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的思路和考虑。同时,“十三五”规划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后的一个五年规划,这五年对未来发展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十三五规划工作方案
为科学编制市财政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市财政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市发改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总体要求,结合我市财政发展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
财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决策部署,注重管理改革创新,注重依法依规理财,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准确把握规划编制主要内容,促进规划更符合财税体制改革大方向;严格执行规划编制程序,促进规划更加科学、规范、合理;明确落实规划编制工作责任,促进规划更具指导性、落实力。
二、编制规划主要内容与程序
(一)规划主要内容
市财政“十三五”规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财政改革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认真总结我市“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情况以及取得的突出成效,深入分析研究“十三五”时期我市财政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努力把握财税改革与发展前进总方向。
第二部分,“十三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趋势,对财政收支总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规划,重点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财政制度,谋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市财政改革与发展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政策导向。
第三部分,“十三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完成财政“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从改进预算管理制度、落实税收制度改革、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等方面提出未来五年财政改革发展需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
第四部分,组织实施保障。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队伍建设、落实工作责任等方面,提出确保财政“十三五”规划落实到位的具体要求。
(二)规划编制程序
1.前期动员准备(2015年1月—3月)。成立局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制定全市财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启动和部署规划编制工作;研究总体规划编写提纲和专项课题研究目录。
2.专项课题研究(2015年4月—6月)。围绕总体规划编制中涉及到的一些事关全局性的重点问题,局内各单位要结合工作职能开展专题课题研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为编制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3.编制规划文本(2015年7月—8月)。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市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政策措施,对全市财政收支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准确把握国家、省级关于改进预算管理、完善税收制度、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等总体部署和改革要求,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有关科研院所深入研究,形成规划初稿。
4.组织修改完善(2015年9月—10月)。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规划初稿进行充分讨论修改完善;做好规划初稿与财政厅“十三五”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工作,形成规划审议稿。
5.论证上报规划(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议,对规划审议稿形成论证意见。根据专家咨询论证意见,对规划审议稿做进一步修改完善,按程序报市政府。经市政府批准后,将财政“十三五”规划文本报送市财政局。
三、建立健全规划工作机制
(一)组织机构。成立局财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局领导班子任副组长,有关股室、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规划编制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财政“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工作分工。局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全市财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局规划办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全市财政“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各项工作,加强内外沟通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有关股室负责开展专题课题研究,按时将专题研究报告报送局规划办。
(三)报送要求。
1、局内各单位确定的规划工作联络员,于3月30日前报送局规划办。
2、局内各有关股室、单位专题研究报告于2015年6月15日前报送局规划办。
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全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0月12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会议指出,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会议指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必须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说明: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于2015年10月26日-29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本站会即时更新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全文,敬请期待。下面与大家一起回顾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4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极为繁重,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注重从思想上、制度上谋划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中央政治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
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 “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依法保护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权益。加强涉外法律工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又要敏锐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钉钉子精神,继续做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作,继续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别是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继续做好作风整改工作,继续做好从严治党工作,继续做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为明年开局打好基础。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建堂、王作安、毛万春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李东生、蒋洁敏、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杨金山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第四篇: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十三五规划
心得体会
近日,研究院研发部围绕“十三五规划”,结合研究院及天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了讨论学习。从讨论学习中获知,未来的“十三五规划”,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调整产业结构,转移消化过剩矛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XX年4月17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启动编制“十三五规划”。随着XX年即将过去,国家的“十三五规划”将会很快出炉。对于“十三五规划”,我们的习总书记提到“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李克强总理提到“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必须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风险挑战;必须立足国情、把握关键,紧扣国计民生、着眼发展需要、顺应人民期盼,认真研究一批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对推进社会建设、生态环保、改善民生作用显著的重大项目”。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讲,我国现在面临着非常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风险挑战,未来的“十三五”必须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直面现阶段的挑战。
当前,从国际形势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具有长期性,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部分新兴经济体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仍保持增长,但增速下滑,国际市场需求很难回到金融危机前的高增长阶段。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发展的新常态,既面临着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增速仍居世界前列,但资源环境约束、产能供给过剩、成本上涨过快、产品阶格下降等矛盾凸显,各行业发展都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经过近几年全行业的共同努力,部分行业产能增长过快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但产能过剩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尤其像我们氯碱化工行业,产能过剩仍很严重。同样的,一些领域产能过剩严重,而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产能却明显不足,严重依赖进口。
目前,中央政策提出要深入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包容发展等重大问题,创新做好“十三五”规划工作。在此关键时期,对于我们氯碱行业,产能过剩,部分生产工艺落后,缺乏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等是突出问题。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在激烈的竞争中,技术是关键,知识产权是要点。我们氯碱行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以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我们应该尽快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开拓国外市场,多方面消化或转移过剩产能,联合科研实力强悍的科研院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未来“十三五”,我们的政府必然会完善的做好宏观调控,掌控行业全局,在政策方面搭建国家创新平台,引导科研院校、企业等大力开展创新工作,而我们的企业应该甩开膀子,大胆的去探索一些技术先进的新领域,新产业,最好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占据世界技术制高点、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产业,决不能出现以往项目一上马就加入产能过剩大军的情况。
总之,在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情况下,现有的结构性矛盾、资源、环境等条件已经不允许我们现在的发展方式存在,我们必须直面挑战,紧抓机遇,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转移消化过剩产能,以创新驱动为新动力,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低碳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推动行业经济运行更有效率、健康的发展,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五篇: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为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历史性会议载入史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法治建设的决定、作为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的姊妹篇,必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思想自觉是行动自觉的先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前提,是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全会文件。我们要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扎实抓紧抓好。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党和国家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在法治轨道上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会《决定》还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向国内外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正确道路,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全会《决定》有一条红线贯穿全篇,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部成就的结晶。能否坚持这条道路,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是不是正确,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这就必须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三个核心要义,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还必须始终坚持五个基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三个核心要义和五个基本原则,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这些都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定海神针,犹疑不得、动摇不得、丢弃不得。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全会《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以上六个方面的重大任务,充分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导思想和总目标中关于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从科学立法看,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从严格执法看,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从公正司法看,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从全民守法看,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从人才保障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从领导保证看,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总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形成全党全社会的合力,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关系,始终做到全面准确、坚定不移。
一是必须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阶段,两次全会、两个决定、两件大事,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同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同一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大局、精密谋划、周密部署、依次推进的智慧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依法治国提供保障,需要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样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来助力,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从根本方向上是一致的,落脚点都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必须准确把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体现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依法治国的过程,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只有坚持依据党内法规从严管党治党,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三是必须准确把握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四是必须准确把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约束力和规劝力支配社会成员的品行。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五是必须准确把握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与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的关系。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展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并划清依法治国与西方所谓“宪政”的根本区别。同时,我们也要高度重视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描绘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康庄大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