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众创业万众心得体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心得体会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而这一理念,是由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李克强总理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那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而后李克强总理就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个人要敢于创业。创业,是发现和捕捉机会,并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提升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个人要善于创业―――把握市场、认识自我,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式。大多数人、尤其年轻人都会萌生创业的冲动,产生创业的梦想,但由于害怕失败的心理在作祟,很多人不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使我们真正进入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为大众创业提供了无限的机会,但如果不能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我校积极响应,学校领导为我们创业提供了场地,比如在学校超市外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让我们学校的学生可以一边上课一边创业,鼓励了同学们要敢于去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成为高校重要的教育任务,应将创业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去,并搭建起比较完整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帮助大学生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其实我的身边也有一些人在自己创业,在学习的同时在做微商,但她不是普通的只发图片找商家发货的那种微商,她自己设计衣服到联系工厂生产再到推销衣服,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但这是一个需要消耗时间和金钱的体力活。首先是设计衣服,你必须要有绘画基础和对市场的了解,比如买你衣服的人爱穿什么衣服。接着就是找厂家跑工厂洽谈,经过无数次的打版才能生产出一件满意的衣服,卖家还要考虑要生产多少件才能得到利润,才能定下价格进货。但囤货有一定的风险,如果衣服卖得不好,就会亏本。
在淘宝网开店、微商等创业的行为,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属于创新,但可以培养一定的创业能力或创新能力。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要看你是不是有这个热情有这个决心去拼搏。
过去我们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解决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这就是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也就是发展的目的和动力的问题。从概念上来说,以人为本中的“人”有两种涵义:即相对于发展中的物质要素来说,这里的“人”就是指一般的人,即人的要素。如果相对于发展中的动力要素,即相对于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来说,这里的“人”主要是指“民”,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议》中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也就是以民为本的原则,作为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原则,同时这也是我们未来真正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表现在发展上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基本主体和动力,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享用者。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也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实际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主体和动力似乎不是广大人民群众,而是各级政府。直至今天,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还是靠政府推动、政府投资、政府立项、政府审批、政府操办,而广大人民群众则基本是参与者,处于“被调动”或“等靠要”的被动地位。可以说,这是目前我们的发展方式存在的最大弊病,也是对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所以我们都应该勇于去开拓创新,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这让我也不由得在想,我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够让我如何去创新呢?
据我了解,毕业了的学姐们,有大部分都是成为了幼儿教师,只有小部分人是放弃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开始创业,比如自己开店或者培训机构等。而等我毕业了之后,我想我应该是运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虽然无法创业,但我可以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可能我没有那个时间和金钱来实现我的创业梦想,但我可以用这个时间来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来实现我的创新,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目前的多数情况是把创业放在重要且首要地位,而创新的重要性经常就被忽略,然而无创新何谈创业。我们最美好的大学生时光,更应该让心静下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升创新思维,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创新者,而不是创业者,在自己未来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同样也能为社会做贡献。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让我们唱响创业创新的时代主旋律,进一步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
第二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心得体会
创新驱动战略学习研讨交流材料 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增强发展动力社会活力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基本方式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在我看来就是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从速度上讲,从高速发展到中高速转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绝大多数年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如此庞大的一个经济体,连续保持近40年的高速增长,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但是,现在我们转入了中高速增长,有它的必然性。其次,从动力上来讲,经济从过去主要依靠大工业和投资拉动为主转向消费拉动。再次,从发展方式上讲,从过去依靠资源消耗、人口红利和出口的优势向创新驱动转变。过去近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三大基础之上的:资源消耗、人口红利和由此形成的出口优势。但是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过去的这种发展模式既然难以为继,就必须转到创新驱动上来。首先,资源消耗已经难以为继。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发展,获得了经济增长的大幅度上升,我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粗放式的经营导致的环境问题也非常严重。从资源禀赋自身来看,中国的石油只占全球储量的 1.1%,按照目前的开发量,只能再开发不到12年。2014年,我们消耗了5.2亿吨石油,进口3.09亿吨,占60%;天然气占全球储量的1.8%,去年使用1855亿立方,进口了510亿立方,进口量占28%。即便是储量最丰富的煤炭,也进口了
2.9亿吨。如果说中国未来达到美国的人均资源消耗量,对全世界的影响都是灾难性的。因为我们去年的人均石油消耗0.38吨,美国是2.59吨,如果我们20年以后达到2.59吨,中国就要消耗35亿吨石油,占目前全世界石油产量的84%,所以说资源短缺已经非常明显。其次,粗放式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非常突出。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是发展了,但我们单位gdp的能耗达到了8.9吨标准油,是国际平均水平的6倍,是欧盟标准的7.6倍;钢材的消耗我们每万人是1.7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水资源我们每万人是4600立方,是国际水平的3.6倍。因为大量的能源消耗,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在中国从空气质量看,11%的国土面积,特别是大中城市都被雾霾所笼罩,中国的300多个被检测的城市里达标的只有1-2%,空气质量已经非常严重;从水资源看,长江、黄河、松花江、淮河、海河等七大流域的水质不能直接使用的已占到20%;从土壤看,重金属污染和严重污染的土地1.5亿亩。所以说,水、空气、土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再次,人口红利和由此形成的出口优势都在减弱。目前,阿迪达斯等品牌在中国的代工工厂3000元/月还招不到工人,但在柬埔寨只有800元/月、印尼只有600元/月,劳动力价格优势使许多工厂向东南亚迁移。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路易斯拐点”,美国经济学家路易斯在研究了拉美国家工业化进程后得出一个结论:一些落后的国家在工业化初期依靠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使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到了一定的时间节点,如果此优势消失,又没有新的优势形成,就会发生经济衰退,甚至引发社会**,这就是“路易斯拐点”。中国会不会也有这样一个拐点,在这个拐点上用新的优势来替代旧的优势,从现实的途径看,就是要依靠创新驱动。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和现实可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需要条件支撑的,经过近4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结构、区域布局以及社会变迁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了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镇化创造了空间和平台。城镇化是一个世界潮流。关于城镇化和工业化,马克思讲过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资本主义在它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财富比过去人类历史创造的财富总和还多。”第二句话是“现代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的历史。”所有国家都必须经历从工业化走向城市化这样的路径,所不同的是,这个路径各国所走的时间有长有短。
英国从1642年工业革命开始用了300年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美国用了不到200年,日本用了近100年,而中国从1978年17%的城镇化率到去年达到60%以上,到2030年将达到70%,基本实现城镇化。这个历史过程是人 口空间转移的过程,同时也是各类生产要素聚集的过程,人口的空间转移造就了生产要素的聚集。通过城市化,大量的人口进城,就会产生强烈的消费需求,由此就会对整个市场产生拉动效应。xx目前城市化率是40%,如果2020年达到60%以上,大体就会有12-15万人进城,这种城市化使得人口的空间转移让劳动力、资金、技术、消费这些生产性的要素产生聚集,为创业创新搭建了平台。第二,互联网提供了技术支撑。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这个变革会产生什么样的结局,现在还很难预料。互联网在1969年诞生于美国,1995年引入中国,并且开始进入商业应用,发展速度非常迅速。2007年移动互联网出现,在不到10年时间里,移动互联网开始研究5g领域。在技术上,1g是空白,技术全部进口;2g时跟着发达国家的技术开始仿制;3g时突破cdma技术,这是中国的自主技术;4g时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已和世界同步;现在中国正在研制5g,并且将会在5g上制定国际标准,引领时代潮流。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惊人、技术进步明显。到今天,从数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互联网第一大国。从拥数上看,全国现有网民6.68亿,是世界第 一。手机网民达到5.94亿,手机支付用户2.7亿人,用手机网购的约2.7亿人,进行旅游预定的约有1.68亿人。这些数据说明了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商业应用的巨大价值,也有力地推动了互联网技术创新。“互联网+”正在兴起并且引发许多业界的革命性变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 技术上、业态上、融资模式上创造了无可比拟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39万亿,增长59.4%,远远高于gdp增长幅度,远高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所以说,互联网的通用性、共享性、交互性、开放性,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广阔平台。第三,多元化的消费造就了市场需求。目前,中国已经解决了温饱,达到了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这个过程是生存性、物质性需求向生活性、精神性需求转变的过程。有个哲学家讲过,人类的问题虽然复杂,但概括起来只有两个问题,一是“吃不饱饿出来”的问题,二是“吃饱了撑出来”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主要是生存性和物质性需求,解决方式比较单一,即扩大生产,增加物质产品的数量。第二个问题主要是生活服务性和精神性需求,解决方式就比较复杂了,因为每个群体、每个个体的需求是不同的。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需要多样化的生产、多样化的服务、多样化的产品,这就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市场空间,也增添了无尽动力。
三、xx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要务实推进,务求突破 xx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有大环境,又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条件,与此同时还有我们成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的最大机遇。这三者结合起来,使xx完全有可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大有作为,大放异彩。首先,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就是最大的机遇。国家的支持力度空前,3年投资6亿元,目前70%的4.2亿元资金已经拨付到位。其次,就是社会关注程度高。xx申报篇二:创新驱动战略交流材料--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增强发展动力社会活力 创新驱动战略学习研讨交流材料 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增强发展动力社会活力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基本方式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在我看来就是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从速度上讲,从高速发展到中高速转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绝大多数年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如此庞大的一个经济体,连续保持近40年的高速增长,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是绝无
仅有的。但是,现在我们转入了中高速增长,有它的必然性。其次,从动力上来讲,经济从过去主要依靠大工业和投资拉动为主转向消费拉动。再次,从发展方式上讲,从过去依靠资源消耗、人口红利和出口的优势向创新驱动转变。过去近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三大基础之上的:资源消耗、人口红利和由此形成的出口优势。但是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过去的这种发展模式既然难以为继,就必须转到创新驱动上来。首先,资源消耗已经难以为继。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发展,获得了经济增长的大幅度上升,我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粗放式的经营导致的环境问题也非常严重。从资源禀赋自身来看,中国的石油只占全球储量的 1.1%,按照目前的开发量,只能再开发不到12年。2014年,我们消耗了5.2亿吨石油,进口3.09亿吨,占60%;天然气占全球储量的1.8%,去年使用1855亿立方,进口了510亿立方,进口量占28%。即便是储量最丰富的煤炭,也进口了
2.9亿吨。如果说中国未来达到美国的人均资源消耗量,对全世界的影响都是灾难性的。因为我们去年的人均石油消耗0.38吨,美国是2.59吨,如果我们20年以后达到2.59吨,中国就要消耗35亿吨石油,占目前全世界石油产量的84%,所以说资源短缺已经非常明显。其次,粗放式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非常突出。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是发展了,但我们单位gdp的能耗达到了8.9吨标准油,是国际平均水平的6倍,是欧盟标准的7.6倍;钢材的消耗我们每万人是1.7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水资源我们每万人是4600立方,是国际水平的3.6倍。因为大量的能源消耗,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在中国从空气质量看,11%的国土面积,特别是大中城市都被雾霾所笼罩,中国的300多个被检测的城市里达标的只有1-2%,空气质量已经非常严重;从水资源看,长江、黄河、松花江、淮河、海河等七大流域的水质不能直接使用的已占到20%;从土壤看,重金属污染和严重污染的土地1.5亿亩。所以说,水、空气、土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再次,人口红利和由此形成的出口优势都在减弱。目前,阿迪达斯等品牌在中国的代工工厂3000元/月还招不到工人,但在柬埔寨只有800元/月、印尼只有600元/月,劳动力价格优势使许多工厂向东南亚迁移。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路易斯拐点”,美国经济学家路易斯在研究了拉美国家工业化进程后得出一个结论:一些落后的国家在工业化初期依靠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使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到了一定的时间节点,如果此优势消失,又没有新的优势形成,就会发生经济衰退,甚至引发社会**,这就是“路易斯拐点”。中国会不会也有这样一个拐点,在这个拐点上用新的优势来替代旧的优势,从现实的途径看,就是要依靠创新驱动。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和现实可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需要条件支撑的,经过近4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结构、区域布局以及社会变迁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了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镇化创造了空间和平台。城镇化是一个世界潮流。关于城镇化和工业化,马克思讲过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资本主义在它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财富比过去人类历史创造的财富总和还多。”第二句话是“现代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的历史。”所有国家都必须经历从工业化走向城市化这样的路径,所不同的是,这个路径各国所走的时间有长有短。英国从1642年工业革命开始用了300年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美国用了不到200年,日本用了近100年,而中国从1978年17%的城镇化率到去年达到60%以上,到2030年将达到70%,基本实现城镇化。这个历史过程是人 口空间转移的过程,同时也是各类生产要素聚集的过程,人口的空间转移造就了生产要素的聚集。通过城市化,大量的人口进城,就会产生强烈的消费需求,由此就会对整个市场产生拉动效应。xx目前城市化率是40%,如果2020年达到60%以上,大体就会有12-15万人
进城,这种城市化使得人口的空间转移让劳动力、资金、技术、消费这些生产性的要素产生聚集,为创业创新搭建了平台。第二,互联网提供了技术支撑。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这个变革会产生什么样的结局,现在还很难预料。互联网在1969年诞生于美国,1995年引入中国,并且开始进入商业应用,发展速度非常迅速。2007年移动互联网出现,在不到10年时间里,移动互联网开始研究5g领域。在技术上,1g是空白,技术全部进口;2g时跟着发达国家的技术开始仿制;3g时突破cdma技术,这是中国的自主技术;4g时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已和世界同步;现在中国正在研制5g,并且将会在5g上制定国际标准,引领时代潮流。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惊人、技术进步明显。到今天,从数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互联网第一大国。从拥数上看,全国现有网民6.68亿,是世界第 一。手机网民达到5.94亿,手机支付用户2.7亿人,用手机网购的约2.7亿人,进行旅游预定的约有1.68亿人。这些数据说明了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商业应用的巨大价值,也有力地推动了互联网技术创新。“互联网+”正在兴起并且引发许多业界的革命性变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 技术上、业态上、融资模式上创造了无可比拟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39万亿,增长59.4%,远远高于gdp增长幅度,远高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所以说,互联网的通用性、共享性、交互性、开放性,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广阔平台。第三,多元化的消费造就了市场需求。目前,中国已经解决了温饱,达到了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这个过程是生存性、物质性需求向生活性、精神性需求转变的过程。有个哲学家讲过,人类的问题虽然复杂,但概括起来只有两个问题,一是“吃不饱饿出来”的问题,二是“吃饱了撑出来”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主要是生存性和物质性需求,解决方式比较单一,即扩大生产,增加物质产品的数量。第二个问题主要是生活服务性和精神性需求,解决方式就比较复杂了,因为每个群体、每个个体的需求是不同的。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需要多样化的生产、多样化的服务、多样化的产品,这就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市场空间,也增添了无尽动力。
三、xx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要务实推进,务求突破 xx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有大环境,又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条件,与此同时还有我们成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的最大机遇。这三者结合起来,使xx完全有可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大有作为,大放异彩。首先,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就是最大的机遇。国家的支持力度空前,3年投资6亿元,目前70%的4.2亿元资金已经拨付到位。其次,就是社会关注程度高。xx申报篇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申论范文:迅速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 发布时间:2015-03-18 08:35:17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这是一篇创新驱动发展申论范文,该范文指出:今日之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而构筑的新时代,这注定又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请阅读: 创新驱动发展申论范文:迅速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 奔涌的“创客风潮”不仅激发了无数人的激情梦想,也预示着我们将迎来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崭新时代。更加引人深思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否与当年联产承包制的重大效应相媲美?能否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并由此推动形成百舸争流、奋发有为的改革开放新局面和经济社会新气象?这是重大课题,亟待高度重视、给出答案。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增长新动力和社会繁荣之源泉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席卷而来。信息、能源、材料、医药、环保
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激动人心的突破,催生了新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也催动着一场全人类走向智能生产、绿色生活的新迁徙,其中蕴含的诸多革命性变化,将对国家竞争力和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顺应这一潮流,我们只有加快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抢占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不仅如此,进一步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还有利于广泛动员和激励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实践一再证明,基层和群众的探索实践、创新创造,是推动改革车轮滚滚向前的重要力量。创业创新是亿万群众参与的伟大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也必然会面对各种阻力特别是体制机制的障碍藩篱,创业创新者由此也就自然成了改革的呼吁推动者,进而还会让更多人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这对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推进改革、使改革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显然具有重大意义。
二、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新机制新氛围 其一,净化创业生态。减轻负担、轻松上阵是增强创业创新者信心的有效之举。中央已陆续出台一批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各地各部门也要尽快落实相关实施细则,严查并制止形形色色的“土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费。同时还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严格规范基层行政执法人员行为,惩治“小官大贪”、治理“苍蝇扑脸”,根除故意刁难、吃拿卡要、滥权牟利的“蝇贪”之患,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其二,优化市场环境。下好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的“先手棋”,方能搞活创业创新全盘。对政府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对创业创新者而言“法无禁止皆可为”,一份政府的“权力责任清单”、一份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是支撑未来公共治理和市场发展的两大柱石。围绕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改革核心问题,我们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尤其警惕个别地方和部门“明放暗不放”的虚与委蛇。同时全面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错误做法,破除技术壁垒、垄断藩篱,保证各类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 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并以健全的法治规范行为秩序、保障创新权益、保护营商环境,促进创业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其三,提供基础保障。创业创新者的愿望是美好的,风险也是很大的,而能够为这种高风险买单的往往是资本市场,是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在一些发达国家,兴旺交易的资本市场催生了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不仅大范围分散了风险,也加快了财富实现速度,让诸多有才干的年轻人成为创新英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在新股发行、信息披露、交易监管等环节还存在着不少体制性制度性问题,需要加快改革步伐,为广大创业创新者提供有力支持。再有,传统应试教育往往培养了一些“考试天才”,使得创造创新人才明显不足,有潜力的青年人才流失严重。为此,教育改革应由只重视同一性、规范性向鼓励多样性、创造性转变,由知识灌输为主向启发科学思维、提高发现解决问题能力转变,更加重视终身教育和创业教育,并建立相应教育评价机制。此外,还可考虑在各地设立创业创新基地、创业扶持基金以及创业创新指导中心等专门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政策支持和市场分析指导。其四,营造舆论氛围。做好创业创新各项工作,需要强大的价值引导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需要讲道德、重诚信、循法治、守契约的社会文化氛围。为此,应当认真研究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引导和推动创业创新的重要精神力量。创业创新者所具有的强烈责任意识、参与意识、进取意识和家国情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他们施展才干、实现价值的奋斗历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牢固基础。新闻媒体应以此作为改进宣传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教育引导、树立典型、交流经验、组织大赛等手段,让创业创新深入人心、形成共识、产生共鸣;通过打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舆论环境,鼓舞全社会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中,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
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力量。今日之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而构筑的新时代,这注定又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蓬勃朝气将一扫体制机制障碍、固有利益藩篱以及虎蝇贪腐之患所导致的阵阵雾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昂扬向上的正能量。
第三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李克强总理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当时他还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是这样表述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说,“专业人士”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场历练中培养成长的。“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另一方面,采取包括“双创”在内的各种方式,允许和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随着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业界学界纷纷响应,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创造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不过也有少数观点认为,创新创业存在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总的来说还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事,不宜在全社会广泛号召动员。实际上,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在实践中也已被证明是错误的。
一方面,“双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要使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市场参与者、灵活高效的调节机制和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无论是大众创业,还是万众创新,都少不了一个“众”字。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而言,如果只有少数市场主体参与,显然难以满足全国统一市场的需要。许多地方经过发展认识到,“活力增长财力,人气带来财气”。推进“双创”,既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推动人财物等各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更可以倒逼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实现改革突破,最终提升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市场如果死气沉沉终究难以为继,因此,必须根据经济规律不断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让经济“活起来、动起来”。鲶鱼效应也好,蝴蝶效应也罢,都是通过关键环节的突破,最终带动面上的变革。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回旋余地大,经济基础较好。“专业人士”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场历练中培养成长的,“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
另一方面讲,“双创”也是践行群众路线、满足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愿望的必然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参与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采取包括“双创”在内的各种方式,允许和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双创”中有挑战更有机遇,既会滴下辛勤的汗水,也有望迎来丰收场景。人们如今所熟知的阿里巴巴等世界级互联网企业,也都是数年前从草根起家,不断坚持创新创业成功的。
更为难得的是,各种新兴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近年来,宽带网络速度大幅提升、移动通信终端广泛普及、生产管理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众筹等新的商业形态有助于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机制,这让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有了广阔的平台施展拳脚。
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将近5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上半年增速将近40%;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的增长速度也都大幅增长。实践证明,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双创”为稳增长、防风险、扩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广阔前景值得期待。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李克强总理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改革必须跑出加速度,这是政府的应尽职责,我们不仅要简政有力,把该放的放到位,更要在监管和服务上下功夫,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释放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当今时代,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要通过“双创”使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人生价值。对创新创业的呵护和扶助,是最现实、最长远的发展之道和惠民之策。要使各类孵化器不当盆景,而是做苗圃成基地,为初创企业解燃眉之急,筑发展基础,让破土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还能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的良好结合。
第四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站推荐)
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摘 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当前,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正在兴起,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持续活力。根据国务院最新指导意见,指出在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下,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关键词:创业 创新 创造 发展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强烈现实意义的提法,把握发展脉动,契合国情民意,是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和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是改革开放在新时期的新航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在中国转型变革和创新发展大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实质是要打造一个创业型的社会。创业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熄引擎,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推动发展,不仅要解放社会生产力,更要解放社会创造力。所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然而生。
(一)中国正处于转型变革期
现在中国经济一方面在合理的增长区间,即我们的经济总体状态还是处在稳中有进,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确实要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潜在的风险和困难不容忽视。总的来说,就是三期叠加,第一就是我们现在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档期,第二就是结构调整阵痛期,第三就是以往刺激经济政策产生副作用的消化期。这三个期同时出现,它的作用相互叠加,所以整个局面就更为复杂。
不仅是国内正处于经济转型阵痛期,而且国外社会上,某些势力却在千方百计遏制中国之崛起。特别是2015年5月以来,国外势力和某些国内势力相勾结,借中国股市涨幅过大过快之时,竭力做空打压中国股市。股市崩盘,导致股民基民损失惨重,消费能力下降,资金流动性吃紧,银行收紧银根,使得一些企业得不到资金贷款,使得企业出现倒闭潮,社会出现失业潮。
所以,在我国经济转型变革期,结构调整、应对复杂的局面需要我们自主创新;在国家金融保卫战之时、在股灾到来之时,我们的政府部门、证监会需要智慧创新。
(二)就业压力和就业新动向
目前,我国就业压力还是很大的,虽然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上升,但企稳回升的基础还是不牢固的,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鼎现有岗位和进一步扩大就业面临较大的压力。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目前,转型升级创造高端岗位的速度还难以跟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适合毕业生的有效岗位相对不足,毕业生专业结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些影响毕业生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因此,供求缺口依然存在。鼓励民众创新创业是一条解决就业压力非常有效的途径。
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创客”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迅速成长。中华打的涌动的“创客风潮”加速推开了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工业革命的大门,正在引领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的到来。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有利于广泛动员和激励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实践一再证明,基层和群众的探索实践、创新创造,是推动改革车轮滚滚向前的重要力量。如今,只要我们充体制机制和政策上大力支持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每一个创业创新者都拥有梦想成真的公平机会,必定能够开辟经济增长新天地,必定能够形成奋发进取的时代新风尚和社会繁荣新气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不可低估。
二、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举措
(一)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制度
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制度是激励和保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保证。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制度,这样就可以从法制的高度有效地激励和保护民众创业和创新的积极性。
(二)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
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是开展和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本前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光大人民群众自觉、自主的行动,但不仅个人要具备一定的物力和智力条件,而且必须要有一个宽松良好的大环境。其中包括宽松良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
(三)提供基础保障
首先,要完善资本市场。其次,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最后,在各地设立创业创新基地、创业扶持基金以及创业创新指导中心等专门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政策支持和市场分析指导。
(四)加快构建众创空间与途径
首先,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和仙侠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其次,要为了推动和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大力培育和支持企业家队伍的不断壮大,是推动和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途径。
(五)营造舆论氛围
要做好创业创新的各项工作,需要强大的价值引导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需要讲道德、重诚信、循法治、守契约的社会文化氛围。要认真研究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引导和推动创业创新的重要精神力量。创业创新者所具有的强烈责任意识、参与意识、进去意识和家国情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适应新背景
(一)个人要善于创业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提升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所以个人要善于创业:把握市场、认识自我,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式。把握好政府部门的创业创新优惠政策,在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和市场分析指导之下,让自己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自己的创造梦成为现实。
(二)个人要勇于创业
个人要勇于创业:大多数人、尤其年轻人都会萌生创业的冲动,产生创业的梦想,但由于害怕失败的心理在作祟,很多人不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互联网使我们真正进入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为大众创业提供了无限的机会,但如果不能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
一个创业创新激情燃烧的社会,才是一个生机无限、充满希望的社会。我们要真诚地尊重每一份奋斗的价值,努力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
第五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站推荐)
李克强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1]
目录
1.2.3.4.5.1 政策提出总理批示地方情况政策解读重要事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提出
编辑
2015年2月10日,李克强邀请60余名外国专家举行座谈。关注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提到,中国经济新引擎将带来的“非物质性好处”。他说:“如果大多数中国人,因为从事挑战性工作和创新事业获得成就感,而不是通过消费得到满足的话,结果一定会非常美好。”
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简政放权的改革为市场主体释放更大空间,让国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精神追求,这是本届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有关精神,共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工作职责包括:在国务院领导下,统筹协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工作,研究和协调《意见》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强对《意见》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加强有关地方、部门和企业之间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的信息沟通和相互协作,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提出政策措施建议;完成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联席会议由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统计局、知识产权局、法制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专局、外汇局、中国科协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由发展改革委主任担任召集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发展改革委,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理批示
编辑
李克强: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
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来到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他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3W咖啡屋,与众多“创客”交流,询问他们的创业经历和创新想法,听到拉勾网介绍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促进100多万人就业,李克强予以肯定。他说,稳增长为的是保就业,创业创新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基础。全社会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众创空间蓬勃兴起,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让一代“创客”的奋斗形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成为创新中国、智慧经济的重要标识。
李克强来到联想之星,考察为科技人员创业创新服务情况,并与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培训的创业者交流,李克强称赞这里不仅创造财富,而且培养创造财富的人。他说,当今时代,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要通过“双创”使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人生价值。对创新创业的呵护和扶助,是最现实、最长远的发展之道和惠民之策。要使各类孵化器不当盆景,而是做苗圃成基地,为初创企业解燃眉之急,筑发展基础,让破土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李克强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创业会客厅,对他们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法律、金融、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创业场所等便捷优惠服务表示赞许。李克强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改革必须跑出加速度,这是政府的应尽职责,我们不仅要简政有力,把该放的放到位,更要在监管和服务上下功夫,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释放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地方情况
编辑
湖北省政府新闻办2015年8月5日下午召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3场,发布了湖北省政府《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
据介绍,该政策被称为“湖北积极就业创业政策4.0版”,包括“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28条意见。
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最大亮点在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记者观察发现,28条新政中,直接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多达12条。
12条内容分别是: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打造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创业担保贷款、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鼓励和支持网络创业、鼓励大学生在湖北创新创业、促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鼓励农村劳动者创业、扶持失业人员和低保家庭成员创业、项目化推进各类群体创业、积极营造大众创业创新氛围等。
12条内容给创新创业者以极大便利。比如,大力发展创业担保贷款,把贷款对象由国家规定的“五类人员”,拓展到在湖北依法开办个体工商户,自主、合伙经营及创办小微企业的各类城乡劳动者,贷款额度为个人最高10万元、合伙最高50万元,在贷款期限内给予全额财政贴息。
鼓励和支持网络创业,对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创业者,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及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其中在网络平台实名注册、稳定经营、信誉良好的网络商户创业者,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
鼓励大学生在湖北创新创业。毕业3年内大学生创业,可在创业地申请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毕业5年内和在校大学生,在经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可享受每年最高1.8万元的场租水电费补贴。港澳台籍、留学回国和外省籍大学生可同等享受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促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对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并签订合同,可在5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充分释放科技人员创业潜力。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城镇新增就业45.0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58万人,困难人员就业7.95万人,均实现任务完成过半,同比基本持平。截至6月底,湖北省城镇登记失业率3.02%,低于4.5%的控制目标,也低于去年底的3.10%,就业局势基本稳定。[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解读
编辑
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说,“专业人士”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场历练中培养成长的。“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另一方面,采取包括“双创”在内的各种方式,允许和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随着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业界学界纷纷响应,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创造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不过也有少数观点认为,创新创业存在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总的来说还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事,不宜在全社会广泛号召动员。实际上,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在实践中也已被证明是错误的。
一方面,“双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要使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市场参与者、灵活高效的调节机制和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无论是大众创业,还是万众创新,都少不了一个“众”字。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而言,如果只有少数市场主体参与,显然难以满足全国统一市场的需要。许多地方经过发展认识到,“活力增长财力,人气带来财气”。推进“双创”,既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推动人财物等各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更可以倒逼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实现改革突破,最终提升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市场如果死气沉沉终究难以为继,因此,必须根据经济规律不断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让经济“活起来、动起来”。鲶鱼效应也好,蝴蝶效应也罢,都是通过关键环节的突破,最终带动面上的变革。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回旋余地大,经济基础较好。“专业人士”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场历练中培养成长的,“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
另一方面讲,“双创”也是践行群众路线、满足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愿望的必然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参与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采取包括“双创”在内的各种方式,允许和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双创”中有挑战更有机遇,既会滴下辛勤的汗水,也有望迎来丰收场景。人们如今所熟知的阿里巴巴等世界级互联网企业,也都是数年前从草根起家,不断坚持创新创业成功的。
更为难得的是,各种新兴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近年来,宽带网络速度大幅提升、移动通信终端广泛普及、生产管理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众筹等新的商业形态有助于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机制,这让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有了广阔的平台施展拳脚。
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将近5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上半年增速将近40%;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的增长速度也都大幅增长。实践证明,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双创”为稳增长、防风险、扩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广阔前景值得期待。(杨开新)[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事件
编辑
2015年8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国办函〔2015〕90号):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请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工作。[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