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教育活动总结
苏木塔什乡中心小学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教育活动总结
我校开展的“五观”
“三个离不开”教育活动,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由校支部直接负责,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的作用,使“五观”,“三个离不开”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使“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知识真正做到了入耳、入脑、入心,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
一、领导重视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认识做好这项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把“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教育作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稳定,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努力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求取得更大的成效。学校立即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领导机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五观”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的有序进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扎扎实实的“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工作,使各族师生对“五观”,“三个离不开”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增强各族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五观”观念,推动我校的“五观”教育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学校开展了以下教育活动。(1)通过升旗仪式对全校300多名广大师生进行“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的作用。
(2)发挥广播、板报的阵地作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向全校师生宣传“五观”,“三个离不开”知识。
(3)通过每星期三下午的政治学习,有计划地对教职工和退休教师进行“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知识等的学习,参加学习率达100%。
(4)为把“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落实到实处,学校把这项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教育上,做到了平时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思品课与班队会相结合,少先队思想教育与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教师的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宣传了“五观”教育的重要性,把“五观”,“三个离不开”知识和江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精神引进了教材,引进了课堂,引导师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邀请相关教师来校对教职员工进行“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的讲座,使300多名师生对“五观”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
(6)要求教师、学生熟知“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内容,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了“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知识问答。
(7)充分发挥各学科教研组的优势,在教研组内通过自学、讨论、集中学习等方式,开展了“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研讨活动。
(8)在全校各年级以上班级组织了以“五观”知识为主题的班会课,学习参与率达100%,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五观”教育工作中,学校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学习和研讨活动,并结合学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学校内掀起了一个旨在树立“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学习高潮,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
苏木塔什乡中心小学
二0一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二篇:“五观”_“三个离不开”_“四个认同”教育活动总结
大宛其九年一贯制学校 “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
教育活动总结
大宛其九年一贯制学校
大宛其九年一贯制学校 “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
教育活动总结
我校开展的“五观” “三个离不开”教育活动,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由校支部直接负责,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的作用,使“五观”,“三个离不开”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使“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知识真正做到了入耳、入脑、入心,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
一、领导重视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认识做好这项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把“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教育作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稳定,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努力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求取得更大的成效。学校立即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领导机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五观”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的有序进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扎扎实实的“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工作,使各族师生对“五观”,“三个离不开”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增强各族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五观”观念,推动我校的“五观”教育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学校开展了以下教育活动。
(1)通过升旗仪式对全校50多名广大师生进行“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的作用。(2)发挥广播、板报的阵地作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向全校师生宣传“五观”,“三个离不开”知识。
(3)通过每星期三下午的政治学习,有计划地对教职工和退休教师进行“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知识等的学习,参加学习率达100%。
(4)为把“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落实到实处,学校把这项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教育上,做到了平时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思品课与班队会相结合,少先队思想教育与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教师的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宣传了“五观”教育的重要性,把“五观”,“三个离不开”知识和江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精神引进了教材,引进了课堂,引导师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邀请相关教师来校对教职员工进行“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的讲座,使50多名师生对“五观”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
(6)要求教师、学生熟知“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内容,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了“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知识问答。
(7)充分发挥各学科教研组的优势,在教研组内通过自学、讨论、集中学习等方式,开展了“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研讨活动。
(8)在全校各年级以上班级组织了以“五观”知识为主题的班会课,学习参与率达100%,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五观”教育工作中,学校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学习和研讨活动,并结合学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学校内掀起了一个旨在树立“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学习高潮,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
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
马克思主义“五观”
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马克思的国家观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是V.I.列宁对K.马克思、F.恩格斯的国家观点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它包括3层含义 :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②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③国家是机器。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国家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这种权力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制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捐税和国债。这3项构成一种组织力量和物质力量,即特殊的社会权力。
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第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
第二,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内部包含着不同的阶级,存在有阶级斗争,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往往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剥削阶级总是将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打上阶级的烙印。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把民族问题的实质归结为阶级问题,那就只能严重脱离以至伤害少数民族群众,不但不可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反而会给敌对势力帮忙。
第三,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是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社会总问题解决进程中,才能得到解决。如果我们在整个革命建设中重视民族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它就对整个革命和建设过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忽视或者错误地处理民族问题,她可能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使整个革命事业受到挫折乃至失败。
第四,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每个民族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历史、文化的创造者,各民族应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全世界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应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同一切被压迫民族实行不分国界和民族的亲密联合,共同进行斗争,推翻实行民族剥削和压迫的反动统治阶级。
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理论或基本原理由下列几方面内容构成:
(1)宗教的本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此问题作了回答:“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2)宗教的发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完善为揭示和阐明宗教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工具。恩格斯对宗教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宗教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展现的历史形态,先后提出过三种图式。第一种为从原始社会的“自发宗教”到阶级社会的“人为宗教”;第二种为从“部落宗教”到“民族宗教”再到“世界宗教”;第三种为“自然宗教”到“多神教”再到“一神教”。
(3)宗教存在的根源和消亡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存在的最深刻的根源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合理,使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对人成为盲目起作用的、异己的力量。“只有当实际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为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神秘的纱幕揭掉。但是,这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
(4)宗教的社会功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是维护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本质上是历史上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统治秩序的工具。但也不否认被压迫人民在历史的特定阶段利用宗教进行反抗斗争的事实。
(5)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将随着其消亡的历史条件逐渐成熟而消亡;宗教对于国家来说是私人的事情,实行政教分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4、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的历史观普通称为唯物史观。但这不是马克思自己用的名称。此名称乃马克思的朋友恩格尔在一八七七年始用的。在一八四八年的“共产党宣言”里和在一八六七年出第一卷的“资本论”里,都有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而公式的发表出来,乃在一八五九年的经济学批判的序文。在此序文里,马克思似把历史和社会对照着想。他固然没有用历史这个名词,但他所用社会一语似欲以表示二种概念。按他的意思,社会的变革便是历史。推言之,把人类横着看就是社会,纵着看就是历史。喻之建筑,社会亦有基础(Basis)与上层(Uberbau)。基础是经济的构造,即经济关系,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的或人类的社会的存在。上层是法制、政治、宗教、艺术、哲学等,马克思称之为观念的形态,或人类的意识。从来的历史家欲单从上层上说明社会的变革即历史,而不顾基础,那样的方法不能真正理解历史。上层的变革,全靠经济基础的变动,故历史非从经济关系上说明不可。这是马克思历史观的大体。
5、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就“文化”的界定,提出了“扬弃”的原则。此后,马克思主义经过了列宁等革命导师的发展而得以补充,马克思主义就“文化”的界定亦得以不断完善,但是,总而言之,经典的较为公认的是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采取批判性继承的原则,这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扬弃”的观点在文化中的通俗体现。
文化是与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的历史性的情况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历史造就了文化,文化就某方面展现了历史。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条件下,某个社会群体或者是某些社会群体÷集团所处的文明的外在表征。
文化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这是显而易见的:封建社会时代与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化所反映的社会文明是不同的;而原始社会的与后工业文明时期的文化,其本质各异。
同时,文化具有一定的空间性。这一点亦显而易见。譬如,所谓之“欧美文化”与“东方文化”,其类型不同;而“燕赵文化”较之以“江淮文化”,其形态亦各异。
阶级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亦有此之别。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先进阶级是那些更符合社会的科学发展规律的社会集团,其就生产力的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那么,其所属的文化即为先进文化,与先进文化相对而言的,则是落后文化。先进文化是一个动态开放性体系。具体而言,所谓先进文化,又可以以某些标准划分为某些“亚子类”,在这些亚子类文化之间,与落后文化之间,均存在广泛联系。先进文化是鲜活的的,不断吸收正向的有力性促进发展的因素,自身才得以不断前进。
这种吸收是一种选择性的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之“扬弃”之说之体现,也即是“批判性吸纳”原则。
四个认同:
即: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一.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三个离不开:
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共同捍卫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乌鲁木齐“7·5” 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携手抵制不法分子的暴行、相互救助各族兄弟,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
这场风雨过后,新疆各族同胞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团结稳定是福,社会**是祸。要继续保持新疆的稳定、发展和繁荣,必须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坚决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是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维护新疆稳定大局的需要。“7·5” 事件疯狂而血腥的一幕幕再次证明,境内外“三股势力”的目的,就是要把新疆搞乱,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中分离出去。因而,我们与“三股势力”的斗争,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捍卫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团结、维护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严肃政治斗争。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激发和凝聚新疆各族人民血浓于水的兄弟亲情,共同打击“三股势力”这一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形成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强大力量。
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是促进新疆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文明进步,尤其是乌鲁木齐已发展成为中亚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这一切,得益于各民族团结一致的共同努力。试想,假如人心涣散、社会混乱,又怎能谈得上百业兴旺经济发展,更遑论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了。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时时、事事、处处牢记“三个离不开”,在各民族一家亲的温馨氛围中,引领各族人民走上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活幸福的康庄大道。这是新疆2100万各族人民的福祉所在,也是全国13亿人民的共同心愿。
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三个离不开”是新疆发展人民幸福的基础,是民心所向。
第四篇:“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教育材料
南关村进一步认真学习
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教育材料
——维护民族团结,反对社会分裂 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内容
【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四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中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第五篇:“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实施方案
喀巴克克勒希村“五个相互”“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反分裂反渗透 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一系列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教育不动摇,扎实有效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再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新疆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旗帜鲜明地与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作坚决斗争,巩固社会主义办学阵地,筑牢反分裂反渗透防线,为自治区发展和稳定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指导原则
高举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前进方向。
正本清源--在思想上清除“三股势力”所散布的各种反动观点,清醒认识其政治图谋和反动本质,深入揭批其丑恶嘴脸和罪恶行径,用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凝聚力量--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凝聚各族群众的力量,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维护祖国统 一,构建和谐村。
不辱使命--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为人师表,切实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筑牢阵地--牢记使命,把握方向,使教育战线成为维护自治区社会政治稳定的可靠中坚力量,强化阵地意识。
三、任务目标
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集中学习活动,使各级党组织维护村政治稳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的基层组织进一步巩固,对村发展稳定的驾驭能力进一步提高,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使广大党员的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明显增强,在反分裂反渗透斗争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群众思想认识更加统一。通过集中学习,及时纠正一些村民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使广大群众对“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以及非法宗教活动的危害性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对“三股势力”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使党员干部时刻认识新疆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不断增强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旗帜更加鲜明,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在反分裂反渗透斗争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使全村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和“四个认同”,进一步认清“三股势力”的危害性和丑恶面目,提高自觉抵御各种反动思想渗透的能力。
通过集中学习活动,声讨“三股势力”的累累罪行和罪恶阴谋,查摆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使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对各种问题抓早、抓小、抓了,使“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和非法宗教活动的渗透得到进一步遏制和打击,社会环境进一步净化。
维护村稳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集中学习活动,使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全村民参与、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抓稳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防控机制更加完善,技防手段更加先进,信息渠道
更加顺畅,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四、活动安排
(一)学习动员阶段
1.开好动员大会。召开我村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集中教育动员大会,对集中学习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安排。村党委书记做讲话,传达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集中教育活动的精神,强调当前社会稳定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确工作要求,为我村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集中学习奠定基础。
2.抓好学习教育。一是抓好重点学习内容。在自治区意识形态和政法系统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编印的有关学习材料,着力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和“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三爱”、“六好”教育。二是要保证学习时间。要保证领导干部学习时间不少于32小时,村民学习时间不少于24小时。三是学习要灵活多样。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等方式,做到学习方式灵活、学习氛围浓厚,同时要明确学习要求,确定硬性指标,以保证学习不走过场。
(二)巩固深化阶段
1.抓好深入揭批。在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广大群众联系尖锐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现实,结合村里和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例,深入揭批境内外“三股势力”和热比娅之流的分裂罪行,使之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2.巩固学习效果。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召开座谈会、讨论会、报告会、研讨会等形式,让人人参与,个个发言,深化和巩固学习效果。
喀巴克克勒希村 2015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