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和学习形式 实验小学 :
郭晓云
我们这里地处偏远农村,近几年学生的父母多在外打工,孩子们多数是在家跟着爷爷奶奶,在家没人辅导,因此学困生多,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很差,特别是因为惧怕数学,给学生心理造成的阴影更为可怕。作为数学学科带头人的我,痛苦和困惑困扰着我、折磨着我。因此,我就召集我们数学组成员开教研会,会上我宣布了这次教研会的目的,大家听了热情很高,发言热烈。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给大家介绍听到或看到的资料。最后我们确定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和学习形式。课题确立之后,我们又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1 集体备课。制定具体的上课方式。上观摩课。(以我为实施者,以我们班为实验班)
3、跟踪听课,观察效果;
4、开会研讨,逐步完善。
经过几次实验课,几次研究完善,我们终于制定出了适合自己学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和学习形式。具体方法措施如下:
一、方式转变:
分好座位、分好小组,为经常合作做好准备;
(1)分好同桌:同桌采用异质搭配,这便于同桌互帮互助,优质学生担当起小先生重任,有利于大面积转化学困生;(2)分好小组:小组以4到5人一组,以好、中、差组合,分布在班级座位的同一纵列,选择学习好,责任心强的同学做组长。这样分座的好处是横有同桌,纵有组长,横纵有助,左右逢援。分任务:组长负责辅导、督促组员,并出题、讲题,同桌也起到互助作用。教师负责点拨、培训组长、辅导督促差生、给出目标、营造学习环境等
二、合作方式:
(1)同桌合作 :以班级中异质搭配组成的同桌两人组合作。这种方式学生的交往范围较小,所占时间不长,易操作,主要适用于对难度不大的问题的解决,检查预习情况及对学习效果的互检。
(2)小组合作:这是班级最常用的学习单位,这种编组形式,注意了合理调整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合作不是孤立的,它首先在教师的整体教学思路的指导下,与全班的学习进程同步。通常用于课堂教学中,组长负责辅导、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组长在每节课进入的合作大练兵环节时,给自己的组员出题,每个组员都要人人过关,同时展开组际之间的学习竞争,看哪个组做得对,最后全班同学给组长出的题目进行评价,选出最佳命题手。通过这种方式,以求得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此外还有近邻合作、自由合作、网上合作,这是由学生们把合作教学进行了延伸、完善,应用于家庭学习中。
三、课堂模式的开发:配合合作学习,我们对课堂模式进行了整合和开发;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式,配备了以学生自学为主,自我训练为主的课堂模式。
新授课:
教学流程:自主学习——抛砖引玉——合作大练兵——随堂测试 在自主学习环节里,我们首先给出学生可行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书的世界,寻找答案。目标的可行性决定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参与热情,而参与的程度和热情决定课堂的是否有效及有效的程度。以问题的形式给出目标,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书的世界,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学后我验收,合格后我再讲解一道典型例题来抛砖引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用途,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各组编题、出题提供模板,营造知识情境。然后学生再以组为单位,走进合作练兵环节,在这一环节里,学生互帮互助,学习好的起到了“小老师”作用,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学习好的同学编题,出题,差些的同学解题,更差的学困生由组长辅导,整个课堂呈现一片热烈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编题是建立在学懂基础上,教会学困生也是必须自己先会基础上,这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好、中、差,各有不同任务,不同人在数学上有不同收获,是分层次教学的体现,也是数学教学的根本。随堂测试进行的不仅仅是对学生这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检验,也不仅仅是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验收,更能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增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所出题目要基础,要有层次,特别要对练兵环节进行检验和补充。
复习课: 教学流程:知识建构——抛砖引玉——合作大练兵——随堂测试 本模式和上一模式基本相同,只是在知识建构环节里,以学生为主,对一单元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重组,建立知识体系,从而了解知识从何处来,到哪里去。
此外,为了避免学生因为长时间处于同一模式下而带来的审美疲劳、厌倦感等还开发了擂台课、游戏课、实验课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操作过程:
首先我们注重了尖子生的培养,培养几个学习过硬的小组长。这里包括他们平素命题的大小及难度,讲课时的教态和教法,对学困生的辅导和态度等。其次我注重了中等生的发展,特别关注他们对数学题目的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能否对优生挑战,也能编出题目,上台讲题。
“转变”效果:
一年多过去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现以合作学习前后变化说明之:
1.对数学课的态度 调查项目 喜欢数学课 喜欢看数学书
合作前 47% 30% 合作后
92%
82%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前后学生由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由感觉数学作业难到感觉数学作业容易,由不喜欢看数学课外书到喜欢看数学课外书,不仅仅反映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面的变化,更反映了学生们数学能力的提高。
2:作业练习情况对比 调查项目 每节课练习量
作业质量 错误率
合作前
4题
很差
70%
10% 合作后
16题
良好
通过表2,小组合作前,平均每节课只练习4题,作业质量很差,错误率超过70%。而小组合作后平均每节课可练习16题,作业质量良好,错误率只有10%左右,可见课堂效率提高了,课业负担减轻了。
3:自学能力对比
调查项目 主动预习
主动发问
主动讨论 主动创新
小组合作前 0人 5 2人 1人 小组合作后 18人 17 20人 18人
通过表(3)可以看出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上已不是被动等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训练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提高。
经过近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班里涌现了一批数学素质较好的学生,出现了一些数学苗子,学生的数学基础扎实,兴趣浓厚,思维灵活,能力较强,他们在数学竞赛中屡创佳绩,现已形成了:乐学——好学——会学——创新型的学风。更重要的是,在数学上他们有了健康的心理,许多同学对老师说:老师我现在不怕数学了,合作学习使我增添了自信心。
四、合作学习的好处
1、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特征;
2、合作学习拓广了尖子生的知识领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合作学习可以大面积转化了学困生,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态度,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合作学习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5、合作学习能够培养了现代人的品质,增强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等等;
6、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了交流。
第二篇: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当素质教育一路坎坷走来,当免费义务教育蓬勃发展,“后进生”的问题仍然长久地伤痛着所有关注和关心教育的人们的心。小学作为共和国教育大厦的基石,是学生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发展和完善的初始期和关键期,这一阶段在“后进生”问题上必然带有源头性的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后进生”转化的问题上处于重要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基于小学生对教育工作者往往会无条件地有一种依赖性和信任感,小学阶段教育工作者在转化“后进生”的问题上地位更显突出。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希望通过对小学阶段“后进生”的成因进行探究分析,找出其背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小学阶段教育工作者转化“后进生”工作的策略建议,从而为小学阶段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关注“后进生”转化问题的人们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一、问题的提出: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真正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话,如果每所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话,“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国内外研究:转化”后进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后进生”“矫治”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后进生群”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1、社会原因: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染上一些不良习气,上网吧等,都对学生的学习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
2、家庭原因:与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是,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多,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人本教育理论。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教育者必须眼中有人,脑中有人,心中有人。
2、教学评价的理论。90年代以来已成为美国教学评价发展的方向,并开始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校学科领域,成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的重要策略,美国教育界希望通过评价来推动教学改革,致力于整体性评价,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
3、主体性教育理论。学习的效果与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成正比例关系。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转化后进生正是一种引导、促进积极的“主体性”教学过程。
4、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使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弘扬学生主体性人格力量,激励学生的自主发展潜能的理念得以确立。
2、通过研究与实践,为“后进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正确引导“后进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取得“后进生”的配合,融洽了师生关系,带动了学校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3、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大幅上升,学校社会效应不断提高。
四、研究内容
1、学生自身因素(1)智力因素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能力”。一般认为,智力高,其学习可能性或学习潜力就大,智力与学力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后进生”中有个别情况是与智力不高有关的。
(2)非智力因素
比如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质不好,情绪不稳定等等情况,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3)学习目标不明确或无学习目标,缺乏必要的是非观,缺少吃苦精神。
2、家庭因素
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把家庭因素看作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因素。
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成为后进生产生的重要因素。(1)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及不良文化的影响。
(2)学校周边环境状况的不好,如“网吧”、“游戏厅”的存在。(3)“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抬头,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4)部分社会青年的教唆、胁持等。
4、学校因素
(1)优等生成了老师们的宠儿,倍受老师喜欢,而后进生则多受到冷落,关心不够。后进生较少得到老师的关爱、赏识。
(2)老师缺少对后进生学习方法、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合理指导。(3)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简单、落后,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对学习缺乏兴趣。
(4)个别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五、基本方法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她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那么我们老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她,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影响。要想解决她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首先,我利用家访,向家长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再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她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这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发现他积极的因素,促进转化。
首先,我在课堂中,结合班上具体情况,开展一些集体的活动和竞赛,任命他为负责人,让他感到被信任和责任感,在组织活动中,他的主动参与使他觉得班上的活动,自己也是一份子,从而达到消除行为惰性的效果。
3、引导集体关注他,接纳他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他的正确的交往能力的时候,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助他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
4、尊重和信任他,正确看待“反复”。
信任是一种人格力量,它促人奋进,使人努力。对他来说,只有信任他,才能得到他的信任。信任他,也是尊重他人格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自暴自弃的心理。他的眼里会流露出一股被信任的感激的眼神。
六、研究过程
通过近一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李子浩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劳动能力方面较薄弱;学习方面兴趣不浓。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
1、家长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尤其是小孙子发脾气、哭闹、耍赖时,老人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失掉原则,要啥给啥。祖辈一昧迁就、给予、满足,导致孩子对物质需求的欲望恶性膨胀,攀比虚荣,事事以我为中心。有学生曾说过:“老师面前要装乖,父母面前要争辩,老人面前要耍赖。”此时的李子浩正是这种心态。
2、集体的排斥。李子浩在班里总是很显眼,经常跟同学吵架,作业不认真完成,值日的时候先逃走,上课做小动作„„甚至老师说今天有同学作业做错了,全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转向他。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作为一个11岁的少年,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3、教育方法的粗暴。虽然祖辈对李子浩在生活反面极其宠爱,但对他的学习期望又很高。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孙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因此,她们对李子浩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的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七、主要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这个男孩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退让,家长也反映他在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朝着要什么了。他从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成为班级中受人欢迎的一员。他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友好相处,不随便打人,积极为集体做事,更令人高兴的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参加了校运动会,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相信以这样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李子浩的特殊主要来自于他的家庭,家长的娇惯、放任、养成了他唯我独尊、蛮横无理的个性,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如果教师和同学对他的过错或者是出现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批评,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对老师的敌意和不信任,给今后的思想带来更大的障碍。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最难塑造的,虽然李子浩同学的进步已有了一些飞跃,但它只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只是他成长中的一个起步,不能说已是彻底的成功。对他的教育使我认识到,转化特殊的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
八、结论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时代、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然伴随的问题,倍受人们的关心和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也将不断的深入和发展。我将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能力,坚持不懈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研究工作,也希望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同仁能积极关注、参与和研究此问题。
九、主要观点
在这次研究和转化活动中,我得到了一些收获,看到在大家的帮助下,吴浩的改变,让我更加体会做教师的快乐。同时,也增强了我要帮助更多的后进生的决心和信心。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在吴浩身上有效的方法不一定同样适用于其他后进生,因此,我还要多动脑筋,不断变通,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找到更有效的适用更广泛的教育方法。例如,针对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学生主要进行心理疏导、沟通,不能只看表面上的逆反和对立;对于学习困难特征比较明显的学生,主要给与学习方法、习惯、信心方面的指导,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总上所述,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反复进行的教育活动,正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所说:任何差生只要给予适合他们自身心理特征的外界帮助,学习成绩都是可以提高的。因此,只要我们对后进生充满热情,充满信心,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努力去寻找适合后进生心理特征的一对一的教育方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会有成效的,提高后进生的素质和学习成绩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篇: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校本课程研修报告总结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在校本研修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教学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引导,要想获得这些理论的方法很多,而校本研修就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以往我校的校本研修主要以基本功和基本技能为主,这对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对校本研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学习,使我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参与者、良好习惯的促进者、思想进步的引路人。”这都为我亲身实践新课改要求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是教授者,更是学习者,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不进则退,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学业务能力,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研修。在这个过程中,本人强化自我师德修养,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增强了坚持依法施教、依法办学的意识。提高了思想认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提升专业知识
本人一直积极参加各项校本研修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教学研究方法,有效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反思方法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等。通过电脑技术的培训,提高了对运用电脑技术上课的能力;在教研组活动中,我积极参加各种专题学习和研讨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填写个人研修工作手册,力争在研修中有收获。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能够过听课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在校本研修中既有加强师德师风的学习又有对新课程理念的研修。教书育人,师德为本,只有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才能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另外,校本研修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校本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四、校本研修成效显著
我校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我转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和作业方式上都发生了转变。校本研修让我们明确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他并不是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同时每个学生又都具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应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校本研修同时也调动了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以校为家、把生当子。另外,培养了我与其他教师之间合作研究精神。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都会去与同伴互相切磋探究,彼此增强了合作,促进了共同发展。总之,校本研修对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今后,我将继续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强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力争以校本研修指导课程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第四篇: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研修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全国范围的新课程改革现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教师都能及时地融入新课程,用新的课堂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识、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经全体教师的研讨,最终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1、学生合作要主动、充分
2、学生角色分明、参与全面
3、预习导学。给学生提供学法指导、有关资料等,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4、课堂探究。精心设计课堂研讨的问题与学习任务,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的实现。
5、教师评价要全面
三、研究内容:
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1)有班级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研究;(2)小组合作与交流模式的研究;(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4)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交互性效果研究;(5)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作用。
四、研究方法:
讨论交流法,专题实践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五、课题探究过程:
1、人员分工:
该研究以本人为课题组长,负责该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撰写开题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分工为:张金肖、张敏、郭瑞弟、闫冬梅老师负责教学研究与实验及研究资料的搜集、分析、整理。
2、研究原则与方法:
⑴、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通过学案导学进行实施,编写学案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创新性。
⑵、方法:
①学习小组的划分
我校课改工作重要在三、四、五年级三个教学班进行实施,班均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等进行考定,把全班学生分成6组,每组为6—7人。小组人员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要发挥每个学生个体作用,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更要帮助小组中其他学生的学习,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责任、在小组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再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②、小组学习过程 A、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合作 B、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教学中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勇于表达其感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堂上只要学生大胆积极发言,不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给予鼓励,万万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C、交流反馈学习结果
积极发言、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交换不同的思考结果,又能对学困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精神,使每个人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结果。
③、小组学习评价
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内学生能课前预习,课堂上遵守纪律,能按时完成学科教师分配的任务,经过评比给各小组分别记分。
3、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 2013年3月--2013年4月
2013年1月,我校成立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课题组,首先建立了健全的研究班子,随后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资料,最后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进行开题论证。(2)课题实施阶段 2013年5月--2013年11月
2013年3月,课题组课题研究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a、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改进,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b、定期开展研究总结活动,研究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途径,着力研究课内小组合作的操作方法。c、课题组组织积累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
(3)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月
2014年1月是课题结题阶段,根据半年来的研究总结,课题小组在本阶段整理汇编了健全有效的资料系统,并撰写了专题论文和结题报告。
六、研究成效: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学生积极活跃,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为学生自主发展拓展了空间,使每一位学生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
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合作前后学生由不喜欢学习到喜欢学习,首先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面的变化,更反映出了学生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2)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质量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小组合作前,作业质量也不怎么理想,错误率很高,个别学生每次都需要订正3--4次。而小组合作后作业质量良好,错误率明显降低,课堂效率提高了,课业负担减轻了。而且学生们在学习上已不是被动等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训练了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了提高。
(3)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改变了“填鸭式”教学,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小主人的特点。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培养了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培养了所有同学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懂得了如何与他人交流,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x 年 x 月x 日 地点:xxxx中学
参加人员:教导主任)(教学组长)(教研组长)(美术教师)(美术教师)
主持人:xxx 作课人:xxx 作课内容:xxx《流动之美》 主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基本流程:
一、主题的由来
二、教学过程
三、集体研讨
四、教学反思
五、课题总结
一、主题的由来
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和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主流模式。广大美术教师在学习课标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养成学生健康向上品格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相关的积极实践与探索。我们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力图创新,学会创新,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个性得到张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校美术教研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了课堂实效性的重要作用,并根据自己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总结反思,探索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成为了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有美感的流动现象,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增强学生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兴趣。
2、技能目标:欣赏、分析、了解形式美感中的节奏与韵律,学会大胆运用有流动感的纹饰,表达流动的美,完成一件作品,开拓想象力,增强表达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欣赏,实践来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丰富想像力、创造力,增强表达欲。
教学重点:揣摩、品味流动现象之美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并运用“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法则。从而提高美术作品的表达力。
设计思路:
1、感受流动之美:通过欣赏有流动感的图片、艺术作品,描述、分析流动带来的美感享受。
2、品味流动之美:通过实验来体验实践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流动的美。
3、升华流动之美:通过与音乐的结合来体会音画交融的美,并感受形式美感“节奏与韵律”
4、创作流动之美:通过课堂练习,煅炼学生的技能技巧与创作的能力。展示交流学生作品,在交流中共同进步。课前准备:学生方面:
1、观察、记录自然生活中具有美感的流动现象。
2、准备绘画工具纸、笔、油画棒等。教师方面:
1、做实验用的物品、图片、2、制作相关课件。教学流程: 导入语:(1分钟)
自然界中有很多流动的现象,如潺潺的溪流、弯曲的小路等等,它使我们的世界洋溢着活力,充满着生机,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流动之美吧!出示课题。新授:
感受流动之美(5分钟)
用多媒体放映图片,学生欣赏流动现象之时,开拓视野,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利用直观展示法。
教师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哪些流动的现象? 答:如柳条、卷发、方便面、人体的曲线美等。(通过师生互动,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联想和表述。)问:大家看到的这些图片以及我们刚才想到的 这些东西,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答:都是弯曲的,都是流动的。有自然界的,有生活中的。师生共同总结:流动的美来源于线条之美,是回旋、波状、连续的线条所产生的特殊之美。由此可见,这些流动的现象有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人造型和自然形。
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可以用启发教育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同时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初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味流动之美(10分钟)
导入语: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下生活和自然中的流动美,那么还有其它方面的吗?我们来做两个小实验吧!实验一,用一鱼缸装半缸水,滴上几滴墨汁,用棒慢慢搅动,之后用吸水纸吸取水中墨汁,取出,纸上会形成很多自然肌理。
实验二,用一白色瓷盘滴上几滴墨或稀释的水粉色,转动瓷盘墨或者是颜色会流动,之后根据流动形,稍微添加,成为美丽的图案。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实验来体会流动所产生的偶然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力。
(三)、升华流动之美(8分钟)
导入语:刚才的小实验好玩儿吧,同学们回家后可以试着做一下,你也会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图案的。那么我们在来看一下其它艺术中有没有流动之美呢?!
活动:请学生听贝·多芬《命运》和《献给爱丽丝》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试着用流动线条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安排中,是音乐与美术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听觉的享受同时,体会一下“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感。运用的是兴趣教学法。
导入语:这些简单的线条呀,好象有了生命力一样,也有了“节奏与韵律”了,是吗?对,就是这样的,在美术作品中也讲究节奏与韵律的。
知识点:节奏:是指一些可比因素,如大小、高低、曲直、浓淡、虚实、冷暖、明暗等有规律的交替反复。
韵律:是节奏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具有流动感和优美抒情的意味。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欣赏、实验、音乐都体会到了很多流动美的现象以及它们的节奏与韵律,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说:陶瓷、书法、还有一些美术作品。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拓展知识面。
(四)创作流动之美(20分钟)导入语:好了,我们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已经跃跃欲试了吧,那我给大家一个用武之地吧!
课堂练习:运用具有流动感的纹饰,装饰一个物品或画一幅装饰画。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观看,这里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方向,学生就知道了向那些方面去完成任务。
活动安排:
1、学生分组完成作业,同桌之间为一组。
2、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辅导中,指导学生注意“节奏与韵律”美。设计意图:这样降低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难度,并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绘画能力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构思和想像来得到煅炼,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
学生作品展示:选择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学生自评,教师做点评。(注意事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对学生教学评价中,不以绘画好坏论成绩,要从方面、多角度去评价,鼓励学生去创作,尤其是鼓励较差的学生,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1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觉得流动的现象很美吧?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发现和创作流动之美,学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
三、集体研讨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参加本次美术校本教研活动,今天的作课教师是夏巧鸽老师的《流动之美》。首先感谢夏巧鸽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课例。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在针对这个主题我们进行研讨。请xxx老师先做课后反思。夏巧鸽:《流动之美》是我精心准备的一节课,设计中我以教材内容为线索,进行了拓展与延伸,使课堂充满趣味性。本课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以生活中流动的现象带学生导入,让学生先看图片说出它们的名字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流动现象,再通过学生寻找生活中所见,把学生带入情境。然后尝试感受生活中其它流动美的形态比如音乐中、诗词中、书画中。最后,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创造美。此课教学我感到既满意,又有遗憾。
本课的优点是:设计内容和语言符合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以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流动之美、感受音乐和诗词之美为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能很轻松地学习、活动。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引导学生不够,没有针对教学目标设定问题。
主持人:请各位老师围绕今天的主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本次课例或自己教学中的例子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刘浩:这节课的大致环节还是挺顺的,但我首先问一个问题,你在开始部分播放了很多图片,这些图片确实都很漂亮,但你的目的是什么?
夏巧鸽:目的一是吸引学生兴趣,二是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流动美的现象。
刘浩:那你在让学生观看图片之前对学生提要求了吗?有没有告诉他们重点应该看什么? 夏巧鸽:没有。
刘浩:所以学生们不知道该看些什么,只是看个热闹,这个图片好看,那个图片漂亮,然后就过去了。你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感受大自然界中美丽的流动现象,为之后的进一步学习认识流动之美做准备的,可是这个环节没有做到这一点。让学生在欣赏中有些盲然,就是你的目的没有明确给学生。xxx:对,你应该在观看图片之时给学生以引导性的欣赏。比如说:仔细看看,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或者是观看时,很自然的问一句,这个梯田的纹理像什么?海螺什么地方最吸引你?诸如此类的话,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引到这种流动的感觉上来了。
xxx:x老师这节课,我认为较好的激发了学生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各种不同的感官来让学生认识到流动之美,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这一节课是在身心愉悦中学到了知识。情感目标做的很到位。但只体现了以教师的主导性,在中间环节中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对流动之美的探索中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做的不是太好,我觉得在实验这一段,可以选几名学生去讲台前操作,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探讨方法,分享收获。
xxx:我认为夏老师这节课中,让学生在实验中感觉这一环节设计很好,抓住了初一年级学生爱动爱玩好奇的天性,既增添了学生学习的趣味,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亲自让学生感受了流动的美。但我也觉得应该让学生亲身操作一下会更好的让他们去体会。在每一个环节中要多加入些问题,让学生在感受中来思考,可以递进式的学习了。
xxx:在“升华流动之美”这一环节时,教师要有相应的引导式的讲解,因为初一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限制性,学生们在欣赏起来可能有些图片会比较困难。教师也可以多加提问,指引学生的欣赏思路。
xxx:在感觉音乐这一环节中选一节更能代表流动的节奏部分就好了,没有必要放太长的音乐,要不然你这一节课就讲不完了。
xxx:是呀,你也要控制好你这一节课的节奏和韵律啊!xxx:谢谢大家,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之后我一定改进。让我的课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体现了三维目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成功的一堂课。
(一)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增加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如何引导,使所有的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能力层次上都能有所提高,要求教师要在课前研究好,并要充分了解学生。此外,这种形式课外的工夫太多,也是个问题。
(二)改进思路: 1)教师本身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加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能紧跟时代的脉搏。2)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及学生家中的图书资源。3)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应该从小就有意识的抓好培养。
五、课题总结
创建高效的美术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课堂时间,向40分钟要质量,结合我校的美术教学实际,总结如下:
1、备好课。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哪种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并彻底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教具、小黑板、多媒体等。热身阶段可以利用游戏、歌曲、卡片等进行上节课重点知识的复习,巩固已学知识,新授阶段以讲授为主,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亲身参与中完成教学内容。巩固操练阶段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来。
2、注意课堂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效率的高低与注意力集中与否关系很大。学生比较贪玩好动,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要采取各种方法来不断调整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游戏、竞赛等,使学生一直保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
3、创设情境,创建良好课堂环境
设置与本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如欣赏、故事、游戏等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得以完成。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如果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比较配合,各种教学活动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会主动来找你寻求帮助,与你交流。相反,如果学生不喜欢你,那么他对你的课就表现不出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放弃学习你所教的这一门课。所以,要给他们多些关爱,多些尊重,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教师的美育教育,相信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