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习总书记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根据局党组的统一安排,本人通过自学总书记《谈治国理政》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提高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以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新要求的认识,增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特别是如何将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体现在审计工作实践做了进一步思考,现将读书心得汇报如下:
一、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党和人民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各界对审计监督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充分把握科学发展与审计工作的密切联系和内在规律,树立起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取得新突破,在构建有利于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制度机制上取得新进展,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不懈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在深刻认识审计的本质特征并牢牢把握新时期审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基础上,通过认真思考,提出在审计指导思想上、审计目标定位上、审计监督内容上、审计技术方法上要逐步实现“六个转变”,即:从偏重微观层面向更好地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转变;从注重一般性项目与问题向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重点问题转变;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向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并重转变;从传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和完善的现代审计转变;从重视发现问题,揭露问题为主,向查出问题、揭露问题、促进整改规范并重转变;从依靠单纯翻账本的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方法转变。
二、树立民本审计观念
我们党始终把民生题目放在突出位置,体现出我党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李克强总理到审计署调研时强调,审计要进一步关注民生和社会建设题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审计部门要始终把民生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加大在就业、社保、医疗、基础设施、城乡住房、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科教文化、权益保障等领域的审计力度,加强对关乎社会经济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一方面查处和纠正审计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规范资金管理,促进了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揭示有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政策目标未实现以及严重影响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从制度、管理层面提出审计意见建议,促进完善制度、落实政策,使党和政府惠民利民政策资金得到进一步落实,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树立开拓创新观念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深刻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详细部署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和推进方式,处处体现了“创新突破”的勇气与智慧,是我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拓展审计领域、拓展作为空间,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勇气、创新的姿态、创新的行动推动审计观念、方式、管理创新,以创新驱动制度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在审计业务方面,紧抓审计理念创新这一核心,重点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以审计技术方法创新为突破点,重点解决工具手段问题;以审计组织方式创新为组织保障,重点解决审计资源配置问题;以审计成果创新为最终体现,重点解决成果最大化问题;以审计理论研究创新为基础,重点解决理论提升问题;以干部学习培训创新为基础,重点解决工学矛盾问题;以干部选拔任用创新为核心,重点解决人才成长问题;以机关综合管理创新为重点,重点解决工作效率问题;以文化建设创新作保障,重点解决发展环境问题。
四、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审计机关应借助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之势,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审计理念,提高对做好环境资源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使命感、责任感的认识,把生态文明审计放在重要地位,加强资源环境审计,节约优先、重视保护,关注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着力推进闽西绿色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五、弘扬审计文化
审计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承担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是预防和打击腐败的有力武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党和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以及民生工程的倍加重视,面临着新的挑战。李克强总理在听取审计工作汇报时指出:审计机关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反腐败的“利剑”、深化改革的“催化剂”;从实际工作看,审计还是经济发展的“安全员”。审计也可以成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干部必须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把先进性、纯洁性体现在审计实践行动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廉洁自律的监视制约体系。我省提出福建审计核心价值观为“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福建审计精神为“以审立业、以德立身、以能立人、以行立信”。近年来,我市审计机关深入开展树立“审计核心价值观”和“审计精神”活动,把“审计核心价值观”和“审计精神”融入到审计工作实践中,把审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所确定的规划和目标中,增强全体审计干部创先、争优、服务、奉献的意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为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技能高深、服务意识良好、纪律作风严谨的审计队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总之,我们要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契机,以科学审计为指导,以民生审计为核心,以创新审计为动力,以廉政建设为保障,以环境审计为后盾,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我市审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学习《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的一部重要著作,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成熟的思想体系,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理念,是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认识方法。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构筑起坚定的宏伟目标和共同的价值信念,对于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社会制度的中华人民起到了强有力的凝聚作用。中国梦是大家的期盼,也能够促进各方共同努力,消除成见与隔阂、求同成异,团结一致为之奋斗。
第二,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效途径,把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做到纲举目张。
第三,把依法治国提升到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坚决维护宪法的神圣地位,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四,提出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事业建设和改革的新理念和符合发展规律性的要求。他强调“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的发展理念,摒弃了多年来以GDP为主要考核目标的做法,纠正了不正确的政绩观,为推动经济与社会、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提出了要求,实行了符合国家长远发展利益的行政管理的重大观念转变。他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第五,习近平不仅高度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价值内涵,把培育和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传播正能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观念支撑。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他还指出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第六,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指导思想,明确“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正确定位军队的国防职能,矫正了过去军队偏重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明确严格治军,军队必须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他关于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的治军思想,更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七,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坚守国家核心利益,不屈服外来压力,有力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坚持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和平外交建设道路。
第八,坚持党要管党、严厉治党的原则,特别强调党员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整顿党内不良作风,坚持群众路线,深得民心。
第九,坚持强硬反腐的高压态势,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注重从细致小事入手,以小治大,以近治远的长期反腐机制建设,纯洁党的队伍,重塑党和政府的廉洁形象,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具有战略前瞻、全面系统、辩证哲理的特点,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伟大的“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指导。认真学好习近平的系列讲话精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为建设好我们的党、我们强大的国家、我们强大的军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一、用“中国梦”凝聚民族共识,激发正能量
中共十八大后不久,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有56个民族,人口众多,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加之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想法都差异甚大。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凝聚共识,一心一意求发展,推动民族复兴。中国梦提出后,民族凝聚有了一个坚实内核。中国梦的提出,可谓意蕴深远,他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当今中国社会充满激情,充满创业、创造的活力。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明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履职伊始,就郑重宣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书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反复强调和理论阐述,彰显自信,也传达和传导了自信,大大增强了全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三、提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发展新蓝图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书中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领域具体改革思路。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定了总体方案,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可以说,新一届党中央描绘的改革发展新蓝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
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从本书的字里行间,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总书记强调,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他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他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在本书中都有充分体现。透过这些内容,可以感受到中国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抓作风建设、反对腐败,顺民意、赢民心
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整治。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铁腕反腐,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这些行动顺应了民意、赢取了民心。在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已逐步形成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使领导干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样一种反腐倡廉的明晰思路,使人们对于未来在中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充满信心。
六、重担当,尚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
总书记认为,担当就是责任,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种担当精神,责任感,使命感,顺人心,得民望。这种精神也开始浸透到全社会,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价值尺度。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和作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喊空口号,招招指要害,件件有着落。全党全社会崇尚实干,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党和政府公信力大大增强。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结构层次清晰,涵盖全面,其中的重要思想,既有目标上的引领,又有原则上的要求;既彰显执政方略,又体现实践路径,具有鲜明的目标引领性、价值导向性和具体操作性,是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认真学好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贯穿在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变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学习《总书记谈治国理政》
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一、用“中国梦”凝聚民族共识,激发正能量
中共十八大后不久,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有56个民族,人口众多,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加之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想法都差异甚大。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凝聚共识,一心一意求发展,推动民族复兴。中国梦提出后,民族凝聚有了一个坚实内核。中国梦的提出,可谓意蕴深远,他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当今中国社会充满激情,充满创业、创造的活力。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明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履职伊始,就郑重宣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书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反复强调和理论阐述,彰显自信,也传达和传导了自信,大大增强了全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三、提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发展新蓝图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书中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领域具体改革思路。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定了总体方案,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可以说,新一届党中央描绘的改革发展新蓝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
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从本书的字里行间,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总书记强调,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他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他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在本书中都有充分体现。透过这些内容,可以感受到中国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抓作风建设、反对腐败,顺民意、赢民心
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整治。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铁腕反腐,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这些行动顺应了民意、赢取了民心。在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已逐步形成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使领导干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样一种反腐倡廉的明晰思路,使人们对于未来在中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充满信心。
六、重担当,尚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
总书记认为,担当就是责任,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种担当精神,责任感,使命感,顺人心,得民望。这种精神也开始浸透到全社会,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价值尺度。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和作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喊空口号,招招指要害,件件有着落。全党全社会崇尚实干,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党和政府公信力大大增强。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结构层次清晰,涵盖全面,其中的重要思想,既有目标上的引领,又有原则上的要求;既彰显执政方略,又体现实践路径,具有鲜明的目标引领性、价值导向性和具体操作性,是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认真学好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贯穿在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变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谈治国理政》学习心得体会
《谈治国理政》学习心得体会 3 3 篇
《谈治国理政》学习心得体会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谈治国理政》收录了总书记在 2012 年 11 月 15 日至 2014 年 6月 13 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 79 篇,分为 18 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一、用“中国梦”凝聚民族共识,激发正能量 中共十八大后不久,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有 56 个民族,人口众多,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加之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想法都差异甚大。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凝聚共识,一心一意求发展,推动民族复兴。中国梦提出后,民族凝聚有了一个坚实内核。中国梦的提出,可谓意蕴深远,他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当今中国社会充满激情,充满创业、创造的活力。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明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 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履职伊始,就郑重宣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
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书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反复强调和理论阐述,彰显自信,也传达和传导了自信,大大增强了全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三、提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发展新蓝图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书中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领域具体改革思路。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定了总体方案,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 个领域、330 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可以说,新一届党中央描绘的改革发展新蓝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
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从本书的字里行间,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总书记强调,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他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他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
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在本书中都有充分体现。透过这些内容,可以感受到中国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抓作风建设、反对腐败,顺民意、赢民心 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整治。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铁腕反腐,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这些行动顺应了民意、赢取了民心。在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已逐步形成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使领导干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样一种反腐倡廉的明晰思路,使人们对于未来在中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充满信心。
六、重担当,尚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 总书记认为,担当就是责任,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种担当精神,责任感,使命感,顺人心,得民望。这种精神也开始浸透到全社会,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价值尺度。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和作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喊空口号,招招指要害,件件有着落。全党全社会崇尚实干,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党和政府公信力大大增强。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结构层次清晰,涵盖全面,其中的重要思想,既
有目标上的引领,又有原则上的要求;既彰显执政方略,又体现实践路径,具有鲜明的目标引领性、价值导向性和具体操作性,是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认真学好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贯穿在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变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谈治国理政》学习心得体会 2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专题学习会安排,下面我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时间以来,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收获,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讲讲如何学好《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二是与大家交流一下书中部分内容的学习体会。
一、讲讲如何学好《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以 569 页的篇幅收录了总书记在 2014 年 8 月 18 日至 2017 年 9 月 29 日期间的共 99 篇重要文章,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书 17个专题,涵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权威读本。习总书记在文中对一些重大事情谈看法和体会时,既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又能旁征博引切中要害,语言生动很接地气,思想深刻,鞭辟入里,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要弄懂、学透这本字数篇幅如此多,内容如此丰富的著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一是做好学习计划是基础。首先,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好一个总的学习时长,不宜太长也不宜太急,如两个月内完成一遍整本书的学习,我认为是比较合适的。其次,要将计划细化到每一周甚至每一天应该完成的学习内容,如一天完成一两篇文章或是 10 页左右篇幅内容的学习,两个月即可完成全书的学习,具体可按各自实际情况灵活变动,但时间不宜拖太久。
二是保证学习计划的高效执行和良好学习方法是关键。首先,我们要整理出适当的学习时间,以每一天为单位,做到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严格按学习计划执行,才能保证学习效果。其次,学习要抓主线、找重点和融会贯通。学习全书时,要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而学习到具体专题时,又要同以往的学习内容贯通起来,如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十九大报告。这样学习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温故知新,才能事半功倍。再次,学习要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做笔记,写心得,切忌流于形式甚至抄袭,这不仅是上级党组织对我们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也关系到我们是否能真真实实取得学习成效、能否将书中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转化为武装我们大脑的利器,能否成为 指导 我们更高效开展日常工作的行为指南。三是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果。始于学习,成于践行。评价学习效果,不仅要看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更要看怎么干、干得怎么样。这就要求我们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到抓好组织收入、深化征管体制改革和优化纳税服务等各项日常工作中去,切实按上级的要求完成好各项任务。只有我们运用这些理论去指导实践,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效时,才是将他们学为已用,真正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二、与大家交流一下书中部分内容的学习体会 《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书中专题一的第一篇,题为“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这是习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全书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开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都知道,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旗帜。习总书记在文中要求我们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风格、对人民
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和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来纪念邓小平同志,来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他在文中通过引用邓小平同志在苏联求学时期、国家困难的 60 年代初期、1977 年复出和 1992 年南方谈话时的原话,在赞美邓小平同志的崇高品质的同时,也宣扬了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囊括了共产主义信念、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大势,以及对待党的历史、对待同志和自己的态度等方方面面,无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最后,他通过小平同志的嘱托号召全党要团结起来,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夺取更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
同志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税务干部,我们要把学习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作为毕生的追求,珍惜学习机会,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一种品格,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为化州税收事业的大厦添砖加瓦。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一点点体会,不妥之处,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谈治国理政》学习心得体会 3近日,我阅读了总书记关于《谈治国理政》一书。总书记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我认为,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的重要著作,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科学指南,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比较系统的重要文献。我一边读一边思考,《谈治国理政》一书,视野开阔,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读后难忘,受益颇深。品读此书,体会
有三:
一、坚持运用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 《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的治国理论和执政方略,就是要求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就是要求我们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谈治国理政》一书中的治国理政方略,有助于形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风尚,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理论思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理论水平。在开展“适应新常态,重在敢担当”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就是要坚持运用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就是要着力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主题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坚持运用治国理政思想统一我们的思想 当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当前,我们党面临各种考验、危险与挑战;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治国理政思想来统一我们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治国理政思想来凝聚共识,谋求发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凝聚思想意志,形成强大精神力量。这就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治国理政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而使美丽的中国梦蓝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三、坚持运用治国理政举措推动我们的工作 在治国理政新的伟大实践中,总书记提出了改革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了改革发展的新蓝图。《谈治国理政》一书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具体改革思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运用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务实的工作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有谋划工作的新思路,要有推动工作的新举措,要有解决问题的新对策,要有敢于担当的新胆识。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干出成效来。
总之,《谈治国理政》一书蕴含了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自始至终贯穿体现在总书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战略谋划之中。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以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坚持用治国理政思想统一我们的思想,坚持用治国理政举措推动我们的工作,立足实际,敢于担当,努力工作,进一步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一、用“中国梦”凝聚民族共识,激发正能量
中共十八大后不久,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有56个民族,人口众多,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加之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想法都差异甚大。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凝聚共识,一心一意求发展,推动民族复兴。中国梦提出后,民族凝聚有了一个坚实内核。中国梦的提出,可谓意蕴深远,他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当今中国社会充满激情,充满创业、创造的活力。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明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履职伊始,就郑重宣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书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反复强调和理论阐述,彰显自信,也传达和传导了自信,大大增强了全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三、提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发展新蓝图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书中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领域具体改革思路。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定了总体方案,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可以说,新一届党中央描绘的改革发展新蓝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
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
盼感同身受。从本书的字里行间,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总书记强调,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他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他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在本书中都有充分体现。透过这些内容,可以感受到中国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抓作风建设、反对腐败,顺民意、赢民心
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整治。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铁腕反腐,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这
些行动顺应了民意、赢取了民心。在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已逐步形成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使领导干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样一种反腐倡廉的明晰思路,使人们对于未来在中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充满信心。
六、重担当,尚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
总书记认为,担当就是责任,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种担当精神,责任感,使命感,顺人心,得民望。这种精神也开始浸透到全社会,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价值尺度。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和作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喊空口号,招招指要害,件件有着落。全党全社会崇尚实干,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党和政府公信力大大增强。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结构层次清晰,涵盖全面,其中的重要思想,既有目标上的引领,又有原则上的
要求;既彰显执政方略,又体现实践路径,具有鲜明的目标引领性、价值导向性和具体操作性,是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认真学好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贯穿在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变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