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总结
在大学的第一学年里,我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认真严格要求自己你,通过各种方式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用良好的表现去面对课堂,积极认真学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过程的重点课程,此课程的开展以政治修养为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为重点,心理修养为基础,学习成长修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我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对理想、爱国、道德、法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对树立理想,把我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理想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无理想的人生是生存,有理想的人生是生活,这就说明了理想在人生过程中的重要性。人生需要理想,更需要我们向着理想目标去奋斗,为实现理想而付出实践,从而谱写人生华丽的篇章,点亮生活的灯塔,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辉煌。
在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仅传授了教材知识,而且把生活、社会实际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更大程度的掌握知识以至于学以致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第二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XXXXX 本学期我承担了北大会计一、二班,复旦软件设计二、三、四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回顾和总结,以利于开展以后的工作。
在这一学期我始终坚持以知识与能力为基本教学原则,认真了解学生的特点、学习习惯、思维水平,搞好教材的研读,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落实职业教育的精神。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达到应有的学科能力和应试水平,争取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平时力求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室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位新老教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以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课程大纲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二、加强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课堂知识的简单罗列和堆砌,以及单纯地以机械记忆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本人积极探索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能接受的角度和立场设计教法,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1 性,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有效性。
三、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辨证关系。在教学中,本人严格要求学生在记住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要结合实际,抓好基础知识的深入掌握。本人深知学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经常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要认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四、注重学习,加强积累,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近几年来,教材本身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作为教师要配合对新教材的把握,跟上教材与时代发展的步伐,自我激励,自我加压,勤于学习,勤于积累,不断充实与更新知识结构,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本人每节课都力求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以和蔼的面孔,舒缓的语气,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感染学生。同时注意以德为本,用先进人物的高尚人格和品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在课下主动接近学生,关注他们的思想行为动向,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拉近师生距离。
总之,本学期本人自认为还是比较努力工作的,尽管有一些不足和遗憾,但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2013年12月23日
第三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范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思想教育和法律教育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提高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一门崭新的课程。
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3年修订版 本书编写组编写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导、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公共理论课基础学科。
2.目的: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人生价值观;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3.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育各种道德素质,提高法律素养、自觉遵纪守法,促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首先,在教学目标确立上要与中央的教育精神相一致。本着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保持高起点、高要求,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特色和作用。这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基础上重新编写的,适应了新时期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大学生成才的素质需要,教材在内容体系、重点难点等方面都作了一些调整和变动,着力体现了高起点、高目标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上确立更为高远的目标,发挥该门课程应有的人才培育作用。
其次,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传授是基础,是第一个层面的要求;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目的,是第二个层面的要求,这两个层面统一于理论联系实际之中,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看,后两个方面的要求尤为突出。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一方面要重视讲清、讲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能实现其各种素质的自我提高。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首先能够产生对自身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自觉性、自律性和创造性。
2.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第一,在学时上对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做出合理的安排。
第二,在课内教学时,积极为课外时间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提供基本知识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基础。
第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该体现出强烈的实践性特点,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培育其自我发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期中(期末)考试采取平时考查+实践报告。具体构成:考勤(10%)+作业(10%)+上课发言(10%)+三次测验成绩(30%)+实践报告(40%)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和在本课程中的主线作用;以及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内在联系,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激发起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点:
1、认识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2、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3、了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难点:
1、认识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对大学生的意义
2、本课程的特点和作用、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了解)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第二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掌握)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了解)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思考题:
1、你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你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3、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什么意义?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教学难点: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掌握)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掌握)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了解)
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思考题:
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教学重点: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教学难点: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掌握)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了解)
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掌握)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
三、维护祖国统一
四、增强国防观念
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思考题:
1、当代大学生应怎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2、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大学生怎样培养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4、成为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较为系统地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学重点:
1、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难点:
1、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掌握)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掌握)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了解)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思考题:
1、思考人生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意义?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为什么正确的人生观要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为核心?
4、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5、怎样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2、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了解)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了解)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掌握)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掌握)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考题:
1、大学生应当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2、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4、诚信品德对于大学生有什么意义?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培育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树立遵纪守法的正确观念,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教学难点:
1、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了解)
一、法律的词源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掌握)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掌握)
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掌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什么是法律的本质?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4、简要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是怎样的?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努力成为法律的坚定维护者。教学重点:
1、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2、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教学难点:
1、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了解)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掌握)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第三节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了解)
一、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
二、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思考题:
1、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2、法治思维方式有哪些基本特征?
3、大学生应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学时:5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认识在公共生活中的相关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了解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职业生活中,婚姻家庭生活中以及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以及个人道德品质。教学重点:
1、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2、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教学难点:
1、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了解)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掌握)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了解)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四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掌握)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思考题: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怎样才能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3、大学生应如何增强公德意识?
4、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的关系是什么?
5、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应如何加强自律、遵守社会规范?
第四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Ⅱ课程报告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课程报告
(2013学年01学期)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Ⅱ》 姓名:学号:班级:成绩:
2014 年4 月 17日
生活与挫折
摘要:生活会遇到很多挫折,我们或奋勇向前,或不进则退,选择在我们自
己。我们要明白即使遇到困难与麻烦,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名人能破除万难,取得成就,我们就不行吗?
正文: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挫折,而其中蕴含的物质常会使我们感到懊恼与痛苦。我们在懊恼与痛苦的波涛中挣扎,却总是找不着方向。
但挫折又是什么?当你蜷行在一条狭窄的小道上,突兀地在前方的必经之路上出现了一块硕大的石头。它完完全全地把原本就不大的小路堵了个严严实实。明明大道就在前方,无需数十米就能通过,可就是眼前的拦路虎却横亘在人们眼前,阻止了你更近一步的道路。你是选择退缩,还是选择不惧艰险,攀过眼前的阻碍?
若你选择了退缩,而后重新选择新的道路,不可避免会感到深深地遗憾,痛惜之前的努力化作了泡影。纠结一番后再次前行,可谁能预料到前方新的道路就没有挫折阻拦于你吗?又或者说,寻找新的道路顺利地获得了突破,则可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真谛。
若你选择了继续前进,选择通过不断的攀爬,迈过眼前的挫折,或许能成功,自此前方道路一片坦途。可谁又能肯定,就一定能成功呢?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种状况,每次数学考试时,都感到很轻松,题目很简单,认为这次考试应该可拿满分了吧。然后信心十足的跑到办公室找老师去对答案,可没对几道题,脸就慢慢的变了颜色。
竟然错了!虽然只是小小一题,可对我这个已经遭遇同样情况N+1次的人来说,“怎一个愁字了得!”
马虎吧,可初中老师宽容,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下次注意点就好。于是,我就借他的话宽慰自己、麻痹自己。直到到了高中,遇到一个严格的数学老师,他认为仔细也是实力的一种,什么都推给马虎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幸好遇见了这个老师,我才慢慢改正了自己,如今无论做什么事都认真多了。
对待挫折,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是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强者在挫折面前愈挫愈勇,而弱者面对挫折会颓然不前。我国明代的谈迁用27年时间编成了五百万字的《国榷》初稿,而被贪婪之徒偷走,他忍受这沉重的打击,埋头书案又干十年,再次写成《国榷》的第二稿。之后又经过三年的补充,修改,才最终定稿。可以说谈迁一生为写此书呕心沥血,九死一生而不悔。如果说谈迁在遭受初稿被偷的重大挫折之后一蹶不振,那就不会有13年后的成功。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由此观之,那些“倜傥非常之人”不正是在挫折面前勇往直前,愈挫愈勇的人吗? 挫折挡不住强者!。
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身体可免费范文网免费范文网算弱的了。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勇把挫折当动力!
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来回敬那个诽谤者。
我想,这就是所谓名人与普通人的差距,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并不是智商高,比我们聪明。相反,除了个别特例,大多数名人智商等同我们,少数甚至弱于我们。之所以他们能够成功,靠的就是远胜于我们的努力,花下的时间也远多于我们。而我们呢,除了生活遭遇要好上他们一筹,其他的远远比不上他们,努力程度就更不必说了,只是仅仅成为普通人那就更不言而喻了。
在初中时参加一个语言比赛,不要以为我的语文成绩一定很好,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语文能力只能说是不算差罢了。之前我的语文就更差了,仅仅只是在及格线上挣扎罢了,无数次的失败早已让我麻木,老师和爸妈更是整天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着我。我也感到很无奈,可就是提不起对学语文的兴趣。哪怕是逼着自己看进去,也考不出多少成绩,如此更让我感到绝望。值得感到幸运的是,新的语文老师很看重我,说我有学好语文的能力。我感到突如其来的快乐,我没有深究她说的是真是假,但是我为了感谢她的关注,我决定要学好这门课。我每天认真听课,每周写两篇文章,渐渐地,语文不但学好了,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我做到了,面对挫折,我坚强的挺了过来。纵使远比不上名人的成就,但也算是成功了吧。
参考文献:《十三个名人遭遇的挫折》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描述
一、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环境、认识时代特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公共必修课程。对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情操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培养法治精神。为专业课程深入学习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更有效地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课程沿革
1987年,教育部(当时的国家教委)提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要求,要求所有高校都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必修课。1998年中央政治局专题讨论决定的“两课”课程设置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2005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5号文件要求将这两门课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程。
根据教社政(2005)5号文件精神和教育部的要求,我院在2006年秋季入学的大一新生中全面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三、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讲 绪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正确的做人道理,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
(二)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三)从大学生现状来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学习的必要性
二、本课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教学方法
第二讲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一、大学生活的新特点
(一)生活环境的特点
(二)学习生活的特点
(三)人际关系的特点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二)独立感与依赖感的矛盾
(三)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
(四)轻松感与焦虑感的矛盾
(五)优越感与失落感的矛盾
三、树立大学生活新理念
(一)独立生活的理念
(二)全新的学习理念
(三)规划设计人生的理念
第三讲 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一)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心理调适的主要方法
(一)心理调适的关键
(二)心理调适的方法
第四讲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一、人际交往的作用
(一)与人交往是身心健康的需要
(二)与人交往是培养良好个性的需要
(三)与人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必经之路
(四)与人交往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
(一)交互原则
(二)功利原则
(三)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四)情境控制原则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一)提高完善自我,改善人际关系
(二)学会交往的方法
第五讲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的本质
(一)人的属性
(二)人的本质
二、协调人生基本关系
(一)自我身心关系
(二)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二)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第六讲
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一)个体人生价值取向须符合社会基本价值目标
(二)个体的人生价值追求要从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
(三)奋斗
第七讲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一、道德的内涵及作用
(一)什么是道德
(二)道德的作用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
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四、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
(二)职业道德
(三)婚姻家庭道德
(四)网络道德
五、加强道德修养,促进人格完善
(一)提高文明修养
(二)知美丑、恪廉耻
(三)慎独
(四)知行合一
第八讲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三、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九讲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一、爱情与人生
(一)爱情的真谛
(二)爱情的属性
二、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一)大学生爱情透视
(二)大学生的恋爱道德
第十讲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一、什么是法?
(一)法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二)法的本质和特征
(三)法的概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法律部门
(二)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
(二)法律遵守
(三)法律执行
(四)法律适用
四、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三)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五、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提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二)提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第十一讲
宪法法律制度
一、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
(二)宪法的法律特征
二、宪法的基本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经济制度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
四、国家机构
第十二讲
民事法律制度
一、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与调整范围
(二)民事法律体系
二、合同法
(一)合同的订立
(二)合同的效力
(三)合同的履行
(四)违约责任
三、物权法
(一)物权法概述
(二)所有权
(三)担保物权
(四)用益物权
四、婚姻法
(一)婚姻的成立
(二)家庭关系
(三)婚姻关系的解除
五、继承法
(一)继承法概述
(二)法定继承
(三)遗嘱继承
第十三讲
经济法
一、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概念与调整范围
(二)经济法律体系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消费者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二)消费者权利
(三)经营者的义务
(四)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
三、劳动法
(一)劳动法概述
(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三)劳动争议
第十四讲
刑法法律制度
一、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二、犯罪概述
(一)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二)排除犯罪的事由
(三)故意犯罪形态
(四)共同犯罪
三、刑罚制度
(一)刑罚的体系
(二)刑罚的裁量
四、犯罪的种类
第十五讲
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一、程序法律制度概述
(一)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
(二)我国主要的程序法律制度
二、民事法律制度
(一)诉
(二)证据制度
(三)普通诉讼程序
四、教学方式及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着力加强实践环节,实现课程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大幅提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演讲、讨论等,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
从最初开设该课程至今,本课程经历了一个从初步建立、累积经验、整合提升的发展历程,形式上则经过了理论讲授、互动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提升过程。几年来,全体教师不辞劳苦,辛勤耕耘,积极进取,不懈探索,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的改革上,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的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不断推进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该课程的开设和建设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受到我院学生的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