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康复科建设总结

时间:2019-05-12 15:3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针灸康复科建设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针灸康复科建设总结》。

第一篇:中医针灸康复科建设总结

中医针灸康复科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增加医院实力和服务功能,圆满完成医院管理活动各项工作,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效。

对照《宁德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体系》的标准进行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科室基本情况

寿宁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1986成立,由医院中医门诊、理疗始改建而成,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在市县主管部门领导的指导下,经过辛勤工作,2013年确定为我市重点专科;2014年确定为我省重点专科;2016与宁德市中医院成立对口帮扶对象,虽然针灸科重点专科建设起步比较晚,可是相关的配套设施和软硬件实力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快的提升,现承担着全县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疗、康复、教学、科研等任务,目前编制床位20张,目前开放床位15张,在职职工7人(返聘职工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中级2人。内设有中医诊室、中医推拿针灸室、牵引治疗室、中药熏蒸室、汗蒸房、多功能康复室等区,配备有磁振热、动功能牵引仪、骨质疏松治疗仪、中频治疗、熏蒸床等设备,开展中医针灸、推拿、中药熏蒸、汗蒸、中药足浴等中医特色项目。

二、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成效

(一)在科研方面

1、重点专科发展方向明确,坚持以中医为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显中医药特色,使之技术在县内处于领先水平,以带动全县卫生工作的发展。

2、我科在建市重点中医针灸科,科室同志们刻苦努力,进行临床经验的总结。

(二)科室建设

1、科室:成立了重点专科中医针灸科,拥有病床20张。

2、医护人员:科室拥有执业医师7人,护士有8人。

3、业务开展情况:住院病区设有专业治疗组,门诊有专科诊室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室,并设有专门功能康复室。

(三)学科带头人及继续教育

1、重点中医针灸科执业医师及病床数按临床科建设标准设置,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叶须钦中医副主任医师为学科带头人。

2、科室内有培训规划,科室在近二年内外出进修人员两人,短训三人次,常年订阅多种医学杂志。

(四)医疗质量

1、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保障,有了医疗安全才能保障医院快速发展,因此,科室认真贯彻和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全面实行医疗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执行医师培训及考核制度。

2、医疗质量标准

①科室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标准,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的保证,专科医生收治病人数、为医院创收、病床使用率高于其它医生。

②门诊针灸推拿科病人由现在的4200人次按每年的20%递增,门诊中医治疗率>96%。

③住院中医治疗率>95%。④疾病诊断准确率>96%。⑤中医辨证论治优良率>96%。⑥甲级病历率达100%。⑦处方合格率>95%。⑧住院病人今年增长90%。

(五)基本设施

1、科室拥有与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运行和发展相适应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如TDP治疗仪12台、三维多功能腰椎牵引床1台、电动腰椎牵引床1台、颈椎牵引椅2台、磁疗仪器1台、中频治疗仪2台、中药煎药机4台、电针仪2台、骨质增生治疗仪1台、智能中药熏蒸床1台、中药熏蒸机1台、红光治疗仪1台等。

2、房屋装修和仪器安置等符合要求,并专门设有功能康复室。

(六)建设管理:

1、领导高度重视重点专科发展,并优先解决人、财、物问题。

2、重点专科按医院科室建设标准实施,人才符合科室建设运行和发展的需要。

3、积极争取市上关于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资金,医院同时给予重点专科专项资金,实行优惠政策,做到专款专用。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虽然我科在重点专科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与《宁德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体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四、建设计划

我院按照《宁德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体系》的要求,严格自查。我院将严格按照《宁德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体系》的要求,继续加强院内重点科室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管理,一定把我科重点专科建设成全县一流、全市先进的先进科室。

寿 宁 县 中 医 院

针灸康复科

2016.12.09

第二篇:针灸康复科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本操作方法:

包括消毒、进针、留针、行针、出针等。

(一)消毒

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二)进针法

进针时,一般用左右双手配合。右手持针,靠拇指、食指、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具体的进针方法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切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者的指甲掐切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食指将所刺腧穴部分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常用于皮肤松弛部分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食者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刺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刺入。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1)行针与得气

毫针刺入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要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

1、提插法

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有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

2、捻转法

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夹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3、留针与出针

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症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出针时,用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适应症:

(1)上呼吸道疾病

1、急性(慢性)鼻窦炎;

2、急性(慢性)鼻炎;

3、感冒;

4、急性(慢性)扁桃腺炎。

(2)呼吸系统疾病

1、急性(慢性)气管炎;

2、支气管哮喘。(3)眼科疾病

1、急性结膜炎;

2、中心性视网膜炎;

3、近视眼;

4、白内障。(4)口腔科疾病

1、牙痛;

2、拔牙后疼痛;3,牙龈炎;

4、急、慢性喉炎。(5)胃肠系统疾病

1、食道、喷门失驰缓症;

2、呃逆;

3、胃下垂,4、急、慢性胃炎;

5、胃酸增多症;

6、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

7、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

8、急、慢性结肠炎;

9、急性(慢性)杆菌性痢疾;

10、便秘;

11、腹泻;

12、肠麻痹。

(6)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1、头痛;

2、偏头痛;

3、三叉神经痛;

4、面神经麻痹;

5、中风后的轻度瘫痪;

6、周围性神经疾患;

7、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8、美尼尔氏综合征;

9、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

10、遗尿;

11、肋间神经痛;

12、颈臂综合征;

13、肩凝症;

14、网球肘;

15、坐骨神经痛;

16、腰痛;

17、关节炎。

针刺禁忌症:

1、妇女妊娠三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穴位。

2、怀孕三个月以上者,其腹部、腰骶部不宜进行针刺。

3、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间应禁刺。

4、有出血倾向者,不宜针刺。

5、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的腧穴不宜针刺。

6、皮肤感染、溃疡或肿瘤部位,不宜针刺。针刺注意事项:

1、患者在过于饥饿、劳累及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2、对身体虚弱、气血亏虚的患者,针刺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让患者采取卧位。

3、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深刺。

4、针刺眼区和颈部穴位(如风府、哑门等)时,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的组织器官。

5、对尿储留的患者,针刺小腹部腧穴时,应严格掌握适当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到人体腧穴或患处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火针作为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特殊针法,具有文通经络、扶正助阳、祛邪引热的功效,临床可以单独或与其他针法结合使用。

一、常用器具和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

火针作为一种特殊针具,其制作的材料部同于一般的毫针,根据临床的需要分为粗、中粗、细3类。细火针为针体直径不超过0.5毫米的火针,适用于面部、四肢等皮肉浅薄的部位。中粗火针的直径为0.8毫米,适用范围较广泛,处面部穴位及肌肉浅薄的部位外,其他部位包括四肢、躯干、所有压痛点和病灶周围均可应用。粗火针,直径为1.1毫米或更粗,主要用于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痔漏、淋巴结核、痈疽、乳痈、腱鞘囊肿、皮肤病变等。

(二)、基本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包括消毒、烧针、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确定好穴位或针刺部位以后,以75%的乙醇局部消毒,以点燃的酒精灯或止血钳夹持95%乙醇棉球为火源,左手将火源移近针刺的穴位或部位,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将针尖针体伸入火焰的外层,根据针刺深度,确定针体烧红的长度。将针烧至通红时,迅速准确地将针刺入穴位,并迅捷地将针拔出,这一过程不超过一秒。一般情况下不留针,特殊情况留针时,可配合行针手法。出针后需要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火针的进针角度以直刺为多,对于疣、赘生物等可采用斜刺法。进针深度由针刺部位、疾病、体质等多因素决定。胸背部一般不超多3毫米,四肢可刺入超过10毫米。

(三)刺法

可分为经穴刺法、疼点刺法、密刺法、围刺法、散刺法等

1、经穴刺法:根据临床表现辩证选穴,在经穴上施以火针。本法主要使用于内科疾,针具以细火针、中粗火针为主。进针的深浅较毫针要相对浅一些。

2、疼点刺法(即点刺法):根据临床症状,辩证归经,在经络上选择一定的穴位,或在病灶部位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在该点上施以点刺。本法适用于各种肌肉、关节、神经痛,针具以中粗火针为主。进针的深度较经穴刺法可以适当深一些。

3、密刺法:是一种使用中粗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刺法。密集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轻重,病情重趋于密,每针相隔1厘米;病情轻趋于疏,每针相隔1.5厘米。主要适用于增生性、角化行皮肤疾病,如神经性皮炎等。针刺深浅要适度,一般以火针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而又刚接触到正常组织的深度为宜。

4、围刺法:是围绕病灶周围行针刺的一种刺法。其进针点多选择在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之处,只要适用于皮肤科、外科疾患,以中粗火针为宜,进针的间隔距离以1~1.5厘米为宜。针刺的深浅应视病灶深浅而定。有时可直接刺络出血,以祛除瘀滞,可促进局部红肿消退。

5、散刺法:是以火针疏散地此在病灶部位上的一种刺法,多用于治疗麻木、瘙痒、拘挛和痛症。一般每隔1.5厘米1针。针具最好选用细火针,刺激以较浅为宜。

亦可分为快针法和慢针法:

1、快针法:是进针后迅速出针的一种最常用的刺法,即进针后不停留迅速出针。

2、慢针法:火针刺入穴位或部位后,留针1~5分钟后出针。留针期间可行各种补泻手法。本法主要适用于淋巴结核、痈疽、囊肿等各种组织坏死和异常增生等疾病。

二、禁忌症:

1、精神过于紧张的患者,饥饿、劳累以及醉酒者。

2、严重的心脏病患者。

3、患有出血性疾病者。

4、孕妇。

5、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禁用或慎用。

三、注意事项:

1、操作时注意避开大血管、内脏以及重要的器官。

2、防止烧伤或火灾等意外事故。

3、体质虚弱的患者,应采取卧位。

4、须向病人交代一下内容:①针后针孔可能发红、发痒,或有高出皮肤的红点,属于正常反应。②针孔瘙痒时,勿搔抓。③当天不要洗澡,保护针孔。④穿宽松衣服,避免摩擦患处。

头针疗法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上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头针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标准头穴线均位于头皮部位,按颅骨的解剖名称分额区、顶区、颞区、枕区4个区,14天标准线(左侧、右侧、中央共25条)。

(1)额中线

部位: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主治:癫痫、精神失常、鼻病等。(2)额旁1线

部位: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天长1寸的线 主治: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及鼻病等。(3)额旁2线

部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向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等。(4)额旁3线

部位: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条长1寸的线。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5)顶中线

部位:在头顶部,督脉百会穴之前顶穴之间的连线。

主治:腰腿足病,如瘫痪、麻木、疼痛、以及皮层性多尿、脱肛、小儿夜尿、高血压、头顶痛等。

(6)顶颞前斜线

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百会前1寸)与颞部胆经悬厘之间的连线。主治: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2/5治疗上肢瘫痪,下2/5治疗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

(7)顶颞前斜线

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督脉百会与颞部胆经曲鬓穴之间的连线。

主治: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常,中2/5治疗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疗头面部感觉异常。

(8)顶旁1线

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条1.5寸长的线。

主治:腰腿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等(9)顶旁2线

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从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条1.5寸长的线到承灵穴。

主治:肩、臂、手等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等。(10)颞前线

部位:在头的颞部,胆经额厌穴与悬厘穴的连线。

主治:偏头痛、运动型失语、周围行面神经麻痹和口腔溃疡疾病。(11)颞后线

部位:在头的颞部,胆经率谷穴与曲鬓穴的连线。主治: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等(12)枕上正中线

部位:在后头部,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之间的一条长1.5寸的线。

主治:眼病、足癣等(13)枕上旁线 部位:在后头部,与枕外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0.5寸起,向上引一天长1.5寸的线。

主治:皮层行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14)枕下旁线

部位:在后头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条2寸长的线。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等。

二、适应证:

头针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如中风瘫痪、肢体麻木、失语、皮层行多尿、眩晕、耳鸣、舞蹈病、癫痫、脑瘫、小二弱智、震颤麻痹、假性延髓麻痹等。此外,也可治疗头痛、脱发、脊髓型截瘫、高血压病、精神病、失眠、眼病、鼻病、肩周炎、腰腿痛、各种疼痛性疾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

三、操作方法:

1、体位:根据病情,明确诊断,选定头穴线。取得患者合作后,取坐位或卧位,局部常规消毒。

2、进针:一般选用28~30号长1.5~3寸的毫针,针与头皮成30°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相应深度。

3、针刺手法:一般以拇指掌面和指面桡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捻转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操作2~3次即可起针。按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偏瘫患者留针期间嘱其活动肢体(重症者可做被动活动),有助于提高疗效。一般经3~5分钟刺激后,部分患者在病变部位会出现热、麻、胀、抽动等感应。

4、起针:刺手夹持针柄轻轻捻转松动针身,押手固定穴区周围头皮,如针下无紧涩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慢出针。出针后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四、注意事项:

1、因为头部有头发,故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2、由于头针的刺激较强,刺激时间较长,医者必须注意观察患者表情,以防晕针。

3、婴儿由于颅骨缝骨化不完全,不宜采用头枕治疗。

4、中风患者,如脑出血急性期,有昏迷,血压过高时,暂时不宜采用头头针治疗,须待血压和病情稳定后方可做头针治疗。如因脑血栓形成引起的偏瘫患者,宜及早采用头针治疗。凡有高热、急性炎症和心力衰竭时,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5、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故出针时必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1—2分钟。

6、头穴标准线上除用毫针刺激外,尚可配合电针、艾灸、按压等法进行治疗。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电针常用的输出波型:

脉冲电是指在极短时间内出现的电压或电流的突然变化,即电容的突然变化构成了点的脉冲。常用的电针输出波型为疏密波、断续波和连续波。

1、疏密波:是疏波、密波自动交替出现的一种波型,疏、密交替持续的时间各约1.5秒,能克服单一波型易产生适应的缺点。动力作用较大,治疗时兴奋效应占优势。能增强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常用于出血、扭挫伤、关节周围炎、气血运行障碍、坐骨神经痛、面瘫、肌无力、局部冻伤等。

2、断续波:是有节律地时断、时续自动出现的一种波型。断时,在1.5秒时间内无脉冲电输出;续时,是密波连续工作1.5秒。断续波型,机体不易产生适应,其动力作用颇强,能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常用于治疗痿证、瘫痪等。

3、连续波:亦叫可调波,是单个脉冲采用不同方式组合而形成。频率有每分钟几十次到每秒钟几百次不等。频率快的叫密波,一般在50—100次/秒;频率慢的叫疏波,一般2—5次/秒,可用频率旋钮任意选择疏密波型。密波易抑制感觉神经核运动神经,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德国;疏波短时兴奋肌肉,长时抑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常用于治疗痿证和各种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的损伤及慢性疼痛等。

(二)操作方法:

1、配穴处方:电针法的处方配穴与针刺法相同。一般选用其中的主穴,配用相应的辅助穴位,多选同侧肢体的1—3对穴位为宜

2、电针方法:针刺入穴位有得气感应后,将输出电位器调至“0”位,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也有不分正负极,将两根导线任意接在两额针柄上,然后打开电源开关,选好波型,慢慢调高至所需输出电流量。通电时间一般在5-20分钟,用于阵痛则一般在15-45分钟。如感觉弱时,可适当加大输出电流量,或暂时断电1-2分钟后再行通电。到达到预定时间后,先将输出电位器退至“0”位,然后关闭电源开关,取下导线,最后按一般起针方法将针取出。

(三)适应范围:

电针可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有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电针的适应范围基本和毫针刺法相同,故其治疗范围较广。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痛症、痹症和心、胃、肠、胆、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以及癫狂和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病可用于针刺麻醉。

(四)注意事项:

1.电针刺激量较大,需要防止晕针,体质虚弱、精神紧张者,尤应注意电流不宜过大。

2、调节电流时,不可突然增强,以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弯针或折针。

3、电针仪器最大输出电压在40V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限制在1mA以内,防止触电。

4、毫针的针柄如经过温针火烧后,表面氧化不导电,不宜使用。若使用,输出导线应夹持针体。

5、心脏病患者,应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尤其是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应禁止应用电针。在接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量宜小,切勿通电太强,以免发生意外,孕妇亦当慎用电针。

6、应用电针要注意“针刺耐受”现象的发生,所谓“针刺耐受”就是长期多次反复应用电针,使机体对电针刺激产生耐受,而使其疗效降低的现象。

7、电针仪器在使用前须检查性能是否完好,如电流输出时断时续,须注意导线接触是否良好,应检查修理后再用。干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如输出电流微弱,须更换新电池。

艾灸疗法

灸法时以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臵或放臵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激发经气,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

(一)艾柱灸

艾柱灸,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搓捏成圆锥形的艾柱,臵于施灸部位额点燃而治病的方法。艾柱灸又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将大小适宜的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柱臵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柱施灸。每壮艾柱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艾柱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行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因此,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方可使用本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2、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柱便于黏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柱,臵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柱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2)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柱与施灸穴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间接灸所用的间隔药物和材料很多,目前常用的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空,然后臵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柱放臵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柱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2、隔盐灸:用纯净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臵一薄姜片,上臵大艾柱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柱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但须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期脉起、肢温、症候改善。

3、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3厘米-0.5厘米的薄皮,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臵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柱放臵于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烧时,可将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柱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柱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二)艾条灸

艾条灸;即用艾绒制作成艾条进行施灸。

艾条的制作方法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g,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1.5厘米的圆柱型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糨糊封口而成。也可在艾绒中掺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乳香、川椒各等分的细末6g,则成为药艾条。

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

(1)悬起灸: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5厘米处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一般施灸时间10~15分钟。常用的悬灸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

1、温和灸:用点燃的艾灸,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出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施灸时间10分钟-15分钟。

2、雀啄灸: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鸟雀啄食一样,一般施灸时间5分钟-10分钟。

3、回旋灸:用点燃的艾条,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均匀地左右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烤施灸。

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于灸治急性病。(2)实按灸:将点燃的艾条隔布或隔棉数层实按在穴位上,使热气透入皮肉深层,火灭热减后重新点火按灸,称为实按灸。常用的实按灸有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

(三)温盒灸:是将温灸盒臵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的灸盒中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灸20~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

二、禁忌症:

1、中暑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等忌用艾灸疗法。

2、孕妇怀孕前3个月禁用艾灸。

3、孕妇的腰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注意事项:

1、如因施灸不慎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可嘱患者保护好水泡,无使破溃,任其吸收,一般2~5日即可愈合。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适当外涂烫伤油等,保护创面洁净。

2、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现象,应立即停止施灸,让患者仰卧,头部放低,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急救,可适量喝点温开水或葡萄糖。

3、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艾灸。

4、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柱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尤其幼儿患者更应该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艾条灸完毕后,应该讲剩下的艾灸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艾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

温针疗法

温针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即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一、操作方法:

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如患者感觉烫灼难忍,可在该穴区臵以硬纸片以减轻火力,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起出。此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

二、主治病证:

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胃脘痛、腹痛、腹泻、关节痛等。

三、注意事项:

1、温针灸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预先用硬纸剪成方形纸片,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臵于真下穴区上。

2、温针灸时,要嘱咐患者不要任意一栋肢体,以防灼伤。

四、禁忌症:

1、孕妇禁用温针法。

2、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

3、皮肤感染、溃疡或肿瘤部位,不宜使用。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辩证选穴用药

1、腧穴选择及配伍:

(1)辩证取穴: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辩证论治选取贴敷的腧穴组方,组学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局部贴敷或以痛为腧,贴药范围勿大。

(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选取患病脏腑相应经络的腧穴;或根据病症所属相应的神经节段选取腧穴进行贴敷。

(3)局部选穴: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腧穴贴敷药物,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也可在患病脏腑相应的体表选择腧穴或选用相应的背俞穴。

(4)远端选穴:根据上下相引得原则,上病下取,下病取上,如鼻鼽、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等。

2、药物组方:外治法所使用的药物与内治方一致,针对所患病证辩证用药,多选气味俱厚臵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在此基础上适当伍用通经走窜、芳香、活血通络之品,以促进药物吸收,如冰片、麝香、沉香、丁香、檀香、菖蒲、川椒、白芥子、姜、肉桂等。选择适当溶剂如姜汁、酒、米醋等调和贴敷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

(二)贴敷方法

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敷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臵于胶布粘面正中,在对准腧穴进行粘贴。适用于膏药、巴布剂、丸剂、饼剂、磁片的腧穴贴敷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覆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

(三)贴敷时间

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1、刺激性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每隔1-3天贴治1次

2、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疱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替换贴敷。

3、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每隔一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疱之品。

4、东病夏治腧穴贴敷从每年入伏到伏末,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3年为一疗程。

二、禁忌症:

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严防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误入口、鼻、眼内。

2、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1)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2)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

(3)眼、口唇、会阴部、小二脐部等部位禁用。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三、注意事项:

1、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腧穴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刺激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

2、对于孕妇、幼儿、久病、体弱者一般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同时注意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 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3、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4、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5、本疗法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度处水疱等反应,可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6、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对某种贴敷药物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7、贴敷部位出现起疱或溃疡者,待皮肤愈合后再进行敷药。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推拿治疗

推拿手法时推拿治病的主要手段,其熟练程度以及如何适当地运用手法,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手法要求持久、有力、渗透、均匀、柔和。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推拿手法分为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等六类手法,每类各有数种手法组成。

1、摆动类手法:以指或掌。腕关节作协调的连续摆动,成摆动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缠法、滚法和揉法等,本法适用范围广,具有舒筋活血、缓解肌肉、祛瘀消积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疲劳等作用。

2、摩擦类手法:以掌、指或肘贴附在体表作直线或环旋移动称摩擦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本法具有理气和中、温筋通络、行气活血等作用。

3、振动类手法:以高频率的节律性轻重交替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称振动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抖法、振法等。本法一般作为结束类手法具有调节气血,舒筋理气、祛瘀消积等作用。

4、挤压类手法: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压或对称性挤压体表、成挤压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按、点、捏、拿、捻和踩跷等法。按、点、捏、拿捻等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等的作用。踩跷法临床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本法刺激量较大,应用时必须谨慎,对体质虚弱者或脊椎骨质病变者均不可使用本法。

5、叩击类手法:用手掌、拳背、手指、掌侧面,桑枝棒叩打体表,称叩击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拍、击、弹等法。本法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等作用。

6、关节活动类手法:对关节作被动型活动的一类手法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本法手法包括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背法适用于腰部扭闪疼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其他手法用于关节错位或肢体、关节功能障碍灯病症。

禁忌症:

1、诊断不明的急性脊髓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的患者,在未排除脊椎骨折时切忌推拿。出现脑脊髓症状时须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也是推拿禁忌症。

2、各种骨折、骨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肿瘤、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推拿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肿瘤扩散转移或炎症发展扩散。因此也属于推拿禁忌症。

3、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或身体过于虚弱者,由于不承受强刺激,因此一般不宜接受推拿治疗。应该采取措施,及时抢救。

4、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腹膜炎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者,禁忌推拿治疗。应考虑手术剖腹探查。

5、有出血倾向或有血液病的患者,推拿可能引起局部皮下出血,故不宜推拿治疗。

6、避免在有皮肤损伤的部位施手法。

7、妊娠3个月以上的妇女的腹部、臀部、腰骶部,为了防止流产,不宜在这些部位施手法。

8、精神病患者或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推拿治疗。

针刀疗法

针刀疗法,针刀,针体直径仅有1毫米,前端的刀刃只有0.8毫米宽。应用这种针刀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之为针刀疗法。

一、基本操作方法:

1、定位:由轻到重触诊病变部位,确定痛点的部位及层次,用龙胆紫标记。

2、消毒:用碘伏和75%酒精作局部皮肤消毒,铺无菌孔布。

3、麻醉:以皮肤标记的痛点为中心,0.25%利多卡因2毫升局部逐层侵润麻醉。

4、进针:术者待无菌橡皮手套,左手拇指指端垂直按压进针点,右手持针点刺进皮肤,穿过皮肤时针下有空虚感,时进入脂肪层的感觉,再缓慢刺入。出现第二个抵抗感时,针尖到达筋膜表面,再用力电刺即突破筋膜进入肌肉。

5、松解:根据治疗需要,用针刀在不同的解剖层次进行点刺、切割、剥离。如在筋膜层减张可用针刀在筋膜表面散在点刺3-5针。做条索状粘连松解可沿纵轴方向连续进行线性切割。

6、出针:完成治疗操作后,拔出针刀的同时,用无菌辅料覆盖针孔,术者拇指指端垂直按压1-2分钟,用创可贴或无菌纱布封闭针孔48小时。

二、适应症:

1、躯干四肢的软组织损伤。

2、骨质增生症。

3、滑囊炎。

4、某些骨纤维管神经卡压综合征。

5、骨化性肌炎初期和某些疤痕包块。

6、改善某些病理性损伤后的后遗症。

7、改善外伤和手术后的关节功能障碍。

8、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椎管狭窄所所致的疼痛、麻痹。甚至不全瘫痪。

9、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骨软骨炎。

10、严重的肢体畸形。

三、禁忌症:

1、全身性禁忌症

(1)现正患发热疾病的病人。(2)一切内科病的发作期。

(3)血友病 血小板减少,出、凝血时不正常者。

(4)身体疲劳、未进食、失眠不佳或体质衰弱者,应待好转后再做针刀术。

(5)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未控制症状者应缓期进行,对经期妇女、或月经过多、过长的妇女应在症状好转后再做针刀术。

(6)对于骨质疏松病人、甲亢病人、年老体弱病人,要慎重从事。

2、局部禁忌症:

(1)施术部位皮肤有炎症、感染灶、毛囊炎、瘘道等。(2)施术部位深处有炎症、脓肿、表现红肿热痛者。(3)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重要脏器无法避开者。

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就是按一定处方用药的中草药,经加清水煎煮沸后先用蒸水熏疗,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从而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防治疾病方法。

一、基本技术:

(一)淋洗法

将药物放在砂锅内,加水煎汤,过滤去渣后,乘热装入小喷壶内,不断地淋洗患处。或用消毒纱布蘸药汤连续淋洗患处。这种淋洗法多用于疖、痈破溃流脓或创伤感染、皮肤溃疡等,尤其是发生于腹部及腰背部者。在淋洗时,并可轻轻捺按伤口四周,并用镊子持消毒棉球拭蘸伤口脓液,使脓液及坏死组织淋洗干净。淋洗后,根据伤口情况进行常规换药。

(二)熏洗法

1、全身熏洗法

将药物用量加倍,煎汤倒入浴盆里,进行全身沐浴。或把药汤倒入大木桶或大水缸,桶内放一小木凳,高出水面3寸左右,患者坐小小木凳上,用单布或毯子从上面盖住(仅露头部在外面),勿使热气外泄,待药汤部烫人时,取出小木凳,患者浸于药汤内淋浴,以出汗为度。熏洗完毕后,擦干全身用浴巾盖住,卧床休息,如能稍睡片刻更好,待消汗后,再换穿衣服。全身熏洗法主要用于全身性皮肤病等疾患。

高血压、心脏病重症患者慎用,如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后立即停用。

2、局部熏洗法(1)手熏洗法 把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中,将患手架于盆上,进行熏蒸,外以单将手连盆口盖严,不使热气外泄,等到药汤不烫人时,可把患手或腕部于前臂浸于药汤之中进行洗浴。

(2)足熏洗法

把煎好的药汤倒入木桶内,桶内安臵一小木凳,略高出水面,患者坐在小椅子上,将患足放在小木凳上,用布单将腿及桶口盖严密,进行熏蒸,待汤药不烫人时,取出小木凳,把患足及小腿浸于汤药中泡洗。根据病情需要,汤药可浸至踝关节部或膝关节附近。

(3)坐浴法

把煎好药汤乘热倒入盆内,待汤药不烫人时,臀部浸于盆中泡洗。也可用坐浴椅,先把盆放在椅下进行熏蒸,后将盆移至椅上坐浴。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肛门及会阴部的疾病。

3、热罨法

热罨法类似现代的热湿敷法,由于患病部位不用,治疗应用时,有以下几种方法:

(1)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用消毒纱布7~8层或干净软纱布数层蘸药汤乘热摊放患处,另用1块消毒纱布不断地蘸药汤淋渍患处,使摊敷在患处的纱布层得以保持一定的湿热度,持续淋渍热罨。

(2)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用消毒纱布或软布蘸药汤,稍微拧一下(不要太干),再折叠数层,乘热敷在患处,两手轻轻旋按片刻,稍凉再换,如此连续操作。

(3)将药物研成粗末装入布袋内,扎进袋口,放入搪瓷盆内加水煎药,乘热熏洗,并取出药袋,带汤乘热在患处进行湿热敷,这样汤洗与热罨连续交替使用。

热罨法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以及骨折临床愈合后肢体功能障碍者,也适用于疖、痈等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还未溃破者。但使用时应注意消毒灭菌。

二、适应症:

1、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外科疾病。

2、血拴闭塞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等周围血管疾病。

3、软组织损伤等骨科疾病。

4、带状疱疹、银屑病、湿疹、寻常疣、手足癣、发癣、股癣等皮肤科疾病及某些内脏疾患如失眠、高血压等。

三、禁忌症:

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病等,均忌用全身熏洗。

2、危重外科疾病,严重化脓感染病,需要进行抢救者,忌用熏洗。

3、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严重肢体缺血、发生肢体干性坏疽者,禁止用中高温(超过38度)熏洗。

4、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均不宜进行熏洗。

5、饱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时,均不宜熏洗。

6、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熏洗。

7、有过敏性哮喘病的患者禁用香包熏洗。

四、注意事项:

1、冬季熏洗时,应注意保暖,夏季要避风。全身熏洗后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旺盛,全身温热出汗,必须待汗解和穿好衣服后再外出,以免感受风寒,发生感冒等病症。

2、药汤温度要适宜,不可太热,以免烫伤皮肤。也不可太冷,以免产生不良刺激。如果熏洗时间较久,药汤稍凉时,须再加热,这样持续温热熏洗,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夏季要当日煎药当日使用,药汤不要过夜,以免发生霉变质,影响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

4、在全身熏洗过程中,如患者感到头晕不适,应停止洗浴,卧床休息。

5、熏洗后的木盆或木桶一定要及时清洗,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6、加熏洗无效或病情反而加重者,则应停止熏洗,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7、药物可连续煎煮使用2-3天。

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时用特质的刮痧器具,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刮痧器具的选择

根据病症和刮痧部位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刮痧板和刮痧介质。

1、刮痧板的选择

(1)椭圆形刮痧板:呈椭圆形或月圆形,边缘光滑,宜用于人体脊柱双侧、腹部和四肢肌肉较丰满部位刮痧。

(2)方形刮痧板:一侧薄而外凸为弧形,对侧厚而内凹为直线型,呈方形,宜用于人体躯干、四肢部位刮痧。

(3)缺口形刮痧板:边缘设臵有缺口,以扩大特殊部位的接触面积,减轻疼痛,宜用于手指、足趾、脊柱部位刮痧。

(4)三角形刮痧板:呈三角形,棱角处便于点穴,宜用于胸背部肋间隙、四肢末端部位刮痧。

(5)梳性刮痧板:呈梳子状,便于接触头皮,保护头发,宜用于头部刮痧。

2、刮痧介质的选择

(1)刮痧油是中草药与医用油精炼而成的油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解肌发表、缓解疼痛、帮助透痧,以及润滑护肤增效等作用,宜用于大人。

(2)刮痧乳是天然植物合成的乳剂,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润滑护肤增效的作用。宜于儿童刮痧。

(二)握持刮痧板方法

根据所选刮痧板的形状和大小,使用便于操作的握板方法。一般为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臵掌心,一侧由拇指固定,另一侧由食指和中指固定,或由拇指以外的其余四肢固定。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使刮痧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45°为宜。

(三)刮痧的次序

选择刮痧部位顺序的总原则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胸腹后背腰,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痧。全身刮痧者,顺序为:头、颈、肩、上肢、胸腹、背腰及下肢;局部刮痧者,如颈部顺序为头、颈、肩、上肢;肩部顺序为头、颈、肩上、肩前、肩后、上肢;背腰部顺序为背腰部正中、脊柱两侧、双下肢。

(四)刮痧的方向

总原则为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离。头部采用梳头发,由前向后;面部一般由正中向两侧,下颌向外上刮拭。

(五)刮痧的时间

刮痧的时间包括每次治疗时间、刮痧间隔和疗程:

1、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30次,通常一个患者选3-5个部位;局部刮痧一般10-20分钟,全身刮痧宜20-30分钟。

2、每次刮痧之间宜间隔3-6天,或以皮肤上痧退,手压皮肤无痛感为宜;若病情需要,或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不宜在原部位进行刮拭,可另选其他相关部位进行刮痧。

3、急性病痊愈为止,一般慢性病以7-10次为一疗程。

(六)刮痧的程度

刮痧的程度包括刮拭的力量强度和出痧程度:

1、刮痧时用力均匀,由轻到重,以能够承受为度。

2、一般刮至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板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对一些不宜出痧或出痧较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

二、禁忌症:

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极度虚弱或消瘦者。

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

3、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烧伤、体表肿痛、皮肤溃烂或急性外伤创伤部位。

4、精神分裂症、抽搐等不配合进行刮痧者。

5、醉酒、过饥、过饱、过度疲劳者。

6、孕妇的腹部、腰骶部。

7、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前后二阴,以及大血管显现处等部位。

三、适应症:

1、内科病症: 感受风寒、暑湿之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以及高温中暑等,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脑血管疾病、急慢性胃炎、肠炎、便秘、腹泻、高血压、眩晕、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胆囊炎、肝炎、水肿,各种神经痛、脏腑痉挛性疼痛等,诸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胆绞痛、胃肠痉挛等病症。

2、外科病症: 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外科病症,如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的各种软组织疼痛,各种骨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痔疮等病症。

3、儿科病症: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小儿感冒发热、腹泻等病症。

4、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窦炎、咽喉肿痛、视力减退、弱视、青少年假性近视、急性结膜炎、耳聋、耳鸣等病症。

5、妇科病症: 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等。

6、其他各科病症:皮肤搔痒症、荨麻疹、痤疮、湿疹、失眠、多梦、癫痫、精神分裂症、肢体震颤、麻痹等病症。

7、保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减肥、美容等

四、注意事项:

1、刮痧时选取适当的刮痧部位,以经脉循行和病变部位为主,刮痧部位应用热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或用75%乙醇棉球或生理盐水棉球进行清洁或消毒,然后去适量刮痧介质,臵于清洁后的刮拭部位,以刮痧板涂抹均匀。刮痧后应用干净纸巾、毛巾或消毒棉球经刮拭部位的刮痧介质擦拭干净。

2、刮痧时应该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刮痧时,应避免风扇、空调直接吹刮拭部位。

3、刮痧过程中产生的酸、麻、胀、痛、沉重等感觉,均属正常反应。刮痧后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后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都是刮痧的正常反应,数天后可自行消失,一般不需进行特殊处理。

4、刮痧过程中若出现头晕、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欲吐、甚至神昏扑到等晕刮现象时,应立即停止 刮痧,使患者呈头低脚高平卧位,引用一杯温开水,并注意保暖,或用刮痧板点按患者百会、人中、内关、足三里、涌泉穴。

5、刮痧结束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不宜洗冷水澡。

6、年迈体弱、儿童、对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宜用轻刮法刮拭。

7、凡肌肉丰厚处宜用刮痧板的横面刮拭。对一些关节处、四肢末端、头面部等肌肉较少、凹凸较多的部位宜用刮痧板的棱角刮拭。

8、下肢静脉曲张或下肢肿胀者,宜由下向上刮拭,采用逆刮法。

第三篇:针灸康复科工作总结

针灸康复科在认真贯彻国家中医工作政策下,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全体医务人员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以利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XX年在我科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业务工作取得显著进步。1-11月收治收治门诊病人超过1000人次,针灸、推拿、理疗、体疗等总治疗人次达1000余人次。较去年均有显著增幅。

二、医疗业务工作管理 我科职工共3人,全体成员积极学习钻研医疗技术,提高医学医药业务素质,全科工作秩序协调,对就诊患者热情接待,精心诊治,医德、医风、执业行风良好,医疗技术过硬,我科在患者的心目中有很好的信誉,在诊治过程中,不仅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对不少疑难杂症也有独特的治疗经验。

三、安全医疗,严防差错事故 我科在严格工作纪律的基础上,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及查对等医疗核心制度,对病患者的健康负责,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四、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 为了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我科加强学习政治思想及医院各种规章制度。职工经过政治思想学习,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院内规章制度。

不足之处及以后工作展望

1、由于医院规模及资金等多种原因,我科治疗区偏小,治疗床位过少,硬件建设更新进度较慢,康复场地及器材极度缺乏,导致发展潜力不足,急须进一步不断完善、加强硬件建设,购进康复治疗设施及器材,提高中风后遗症等老年病的康复治疗及外伤截瘫、小儿脑瘫等疾病的康复治疗水平及能力,做大做强现代康复治疗业务。中医药技术资源及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硬件配置不足,使针灸、康复科的设置及业务的开展明显受限。

2、中医药学术发展相对滞后、中医人员科研意识,创新能力仍须加强;相对于中医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缺乏康复专业技师,成为制约我科业务发展的瓶颈。

3、中医预防、保健、康复、养生、治疗未病的理念未能充分发挥优势。

4、须进一步加中药、针灸、推拿、体疗等各种治疗的合理配合运用。

总之,我们将以提高人员素质为基础,以加强内涵建设为内容,以减轻患者负担为目的,注重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努力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针灸康复科

第四篇:2017针灸康复科工作计划

2017针灸康复科工作计划

院务会:

2016工作总结已上交,里面所陈述的针康科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这不再赘述。本计划可谓是2016工作总结之姐妹篇,重点陈述如何解决科室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建议与计划,如下:

一、设置针康科一楼门诊,加强科室收住院窗口作用;建议医院进一步调整门诊医师的绩效方案,以刺激门诊医师收住院动能,并采取措施规范门诊医师严格按优势病种收住院科室,从而使病源充分利用,也使患者得到更加专业的治疗,同时有利于医院声誉的传播。

二、设立门诊医师收住院奖励基金。

三、进一步优化药、检疗占比结构,设立相关的绩效奖惩制度。

四、积极参与医院的分级诊疗与转诊机制的推进工作,宣传科室,加强与兄弟单位的沟通,拓展乡镇卫生院、诊所等基层的病源。

五、积极配合院班子拓展“小儿自闭症”项目,培训人员,建议安排王丹医师、黄丹医师进修学习相关知识,为以后开展“小儿自闭症”项目打下基础。

六、继续安排全科室医师轮流外出学习,建议安排文海军医师进修正骨推拿,吴丹、朱萍医师进修提高针刀技术,王丹、黄丹医师进修小儿推拿、乳腺按摩。细化病种,让每个医师专攻一至两种疾病的诊治,让其成为湘东地区某种疾病的权威。这样,也有利于拉开与其他兄弟单位的技术差距。

七、建议将现有的治未病室改造成专门的热敏灸治疗室,分男女间,并完善排烟系统。

八、购置臭氧治疗仪、偏正光激光治疗仪等一线治疗设备。

九、建议医院尽早引进椎间孔镜及膝关节腔镜微创技术。搭建重度腰椎病、膝关节病的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微创手术→术后康复的完整治疗链,对医院拉开与同行差距、传播医院声誉有着极大的作用与意义。

十、继续加强医师的病历质控及诊疗操作规范,提高护士热敏灸技术,对热敏灸操作岗位实施有效期6个月的竞聘制度。

十一、细化、优化科室绩效分配方案,均衡医师管床数量。

十二、积极开展本科室优势病种黑膏药的制作,并与其他科室合作,针对其他科

室的优势病种研发针对性治疗的黑膏药。

十三、进一步通过电视、网络、下乡送药等方式推广三伏三九贴、膏方、养生茶、黑膏药等特色疗法。

湘东区中医院 针灸康复科 2017-1-1

第五篇:针灸康复科2014年工作总结

针灸康复科2014年工作总结

一、医疗质量:2014年在我科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业务工作取得显著进步。1-12月份挂号3038人次,诊治门诊患者30000人次以上,收治入院228人,业务总收入超过百万元,其中中医药适宜技术所占比重超过总收入的50%以上。

二、医疗业务工作管理

全体成员积极学习钻研医疗技术,提高医学医药业务素质,全科工作秩序协调,对就诊患者热情接待,精心诊治,医德、医风、执业行风良好,医疗技术过硬,我科在患者的心目中仍有很好的信誉,在诊治过程中,不仅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对不少疑难杂症也有独特的治疗经验。科室每位成员的业务水平及专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同时带教成都中医药大学,绵阳医专,成都针灸学校等多家院校及兄弟医院的见习生,实习生及进修生多名。

本我科唐跃富、杨荣光、罗清勇、何苗、韩帅等同志在《内蒙古中医药》(B类期刊)和《世界中医药》(A类核心期刊)各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中医义诊进社区》的照片,分别在《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四川日报》、《四川科技报》所属网站转载;《老郎中带新徒 传承中医国粹》分别在图片网和四川日报图片网转载。

三、安全生产,严防差错事故

我科在严格劳动纪律的基础上,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及首诊负责、医疗查对、医患沟通等医疗核心制度。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特别是核心制度及安全目标,三级查房落到实处。疑难危重病人重点查房,科内定期召开会议,每日交班,布置工作;每周一次,强调安全意识和医疗质量,以及医生护士职责执行情况;每月坚持安全质量检查,对不合格表现给予两彻底:(1)彻底整改。(2)彻底查办。抓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

(1)入院时:全面查体,详细病史,严格用药;(2)住院时:严密观察,安全护理,文明服务。(3)出院时:注意事项,复查标准,热情相送。在源头上做到尽量降低医疗风险。

四、医德医风教育,廉洁行医

为了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我科加强学习政治思想及医院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加强学习卫计委“九不准”及“互签拒收拒送红包”等文件,职工经过政治思想学习,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院内规章制度。一年来,我科职工能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分工安排,按时上下班,未出现迟到、早退及脱岗现象。

五、人才培养及硬件建设

一年中积极申请派出人员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通过交流学习提高科室医务人员整体医疗水平,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单位进修学习,到乡镇医院指导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

六、存在不足

1、中医药及针灸康复学术发展相对滞后、科室人员科研意识,创新能力仍须加强。

2、中医预防、保健、康复、养生、治疗未病的理念未能充分发挥优势。

3、须进一步加强中药、针灸、推拿、体疗等各种治疗的合理配合运用。

总之,我们将以提高人员素质为基础,以加强内涵建设为内容,以减轻患者负担为目的,注重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责任,扩大针灸康复科的社会影响。今后,我们将不定期的组织相关知识讲座,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加大与科室间的沟通合作,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康复治疗,使更多的患者接受、选择早期康复治疗,努力扩大其社会影响,提高经济效益。

上述总结,如有不适之处,望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江油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

二0一四年十二月

下载中医针灸康复科建设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针灸康复科建设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针灸康复科仪器操作规程

    高级电脑中频理疗系统操作规范 第一步:按照以下顺序开机: 接通电源插销——打开治疗单元电源开关——打开电脑电源开关——打开治疗程序。 第二步:用治疗程序自检处方检查仪器,......

    针灸推拿康复科工作计划

    针灸推拿康复科工作计划 2012年是举国上下万众期待的年度,在发展中医的国策指引下,我科一定要把握机遇,做大做强特色专科品牌,图谋更大的发展。 1. 深入学习十八大文件,以科学发......

    2016年针灸康复科发展规划

    关于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中医药发展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扶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法律......

    针灸康复科制度(精选五篇)

    针灸康复科制度 一、康复科工作制度 (一)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执行医院休、请假、奖金发放等制度,工作时间不准擅自离岗、吸烟、打闹、喧哗。 (二)对伤残病人......

    针灸康复科2014年工作总结

    针灸康复科2014年工作总结 一、医疗质量:2014年在我科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业务工作取得显著进步。1-10月份收治病人815名,业务总收入1046,7395.62万元,其中针灸治疗121,4298.8,占总收......

    中医针灸笔记精华总结,歌诀

    盆腔八针:中极~,气海~,三阴交(双)~,子宫(双)~,水道(双)~;D-D 鼻炎七针:合谷(双)~,迎香(双,刺向鼻通)~,印堂~,曲差(双)~;D-D 瘾症八针:曲池(双)~,三阴交(双)~,血海(双)~,足三里(双)~;D-D 呃逆八针:内关(双)~,攒竹(双)~,脑......

    中医康复科搬迁总结2013.12.19

    中医康复科搬迁总结搬迁工作终于结束了,从院务会下达将于12月15日正式搬迁任务后,科主任和护士长高度重视,按照医院部署带领全科人员着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于12月8日按照周院长......

    中医康复科工作计划

    中医康复科工作计划 中医康复科工作计划1 每一年都是新的起点,护士是接触病人最多的医护人员,我们护理科要以病人为中心,为手术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根据护理部有关精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