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让心灵伴着歌声成长——22位音乐名师的教育智慧》有感

时间:2019-05-12 15:1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让心灵伴着歌声成长——22位音乐名师的教育智慧》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让心灵伴着歌声成长——22位音乐名师的教育智慧》有感》。

第一篇:读《让心灵伴着歌声成长——22位音乐名师的教育智慧》有感

读《让心灵伴着歌声成长——22位音乐名师的教育智慧》有感

读陈璞老师的这本书,开篇就是特级教师赵其坤的一段话“一位有灵性、有智慧的教师,一定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较高的人格魅力。”书中一篇篇访谈纪要带我一步步走进这二十二位特级教师背后的经历、成长的故事,并从中收获了一丝启迪……

一、做一个热爱教育的音乐教师

我们常常说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其实要成为优秀的音乐教师,热爱这份教育事业也是一个必然前提,名师赵蓓莹老师的访谈录就给我们传达了对音乐教育最浓厚的热爱。她说在一个偶然的排练节目演出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使她无法自拔地爱上了音乐教育,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当一名好老师。其实每次接到排练节目通知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因为对于老师来说不仅要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还要花大量时间周旋在找资料、剪音乐、挑服装以及排练上面,对于学生来说,短期急促地排练并不会使他的艺术功底有所增强甚至还可能影响到学习。紧接下来是通宵达旦看优秀节目视频,绞尽脑汁想节目创意,排练场上与学生挥汗,直到孩子们在舞台上尽情绽放,我才意识到这不只是一个任务一场活动,对于我来说更是一次学习和自我挑战。对于孩子来说这是童年珍贵回忆,也许会从中学到团结合作的精神、永不言败的勇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韧等等,想想这些品格会影响它们一生,怎么能让人不热爱这份事业呢?

二、做一个经历丰富的音乐教师

在这几位老师的访谈中,比较印象深刻的是赵洪啸老师和郭志平老师的两节课,赵老师的《自治乐器——试管排箫》课精彩生成,源于他曾经教过自然课。他的吹奏能力,源于他曾经是乐器厂商,对乐器的吹奏原理有过透彻的了解。郭老师的《光怪陆离得现在音乐》展现了极具思维品质的“音乐文化课”风采,这源于他幼年时专攻话剧表演、少年时专攻舞蹈技艺、壮年时专攻民族管弦乐团指挥、中年时专研合唱指挥艺术。他们因为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才会上出不一样的音乐课,获得学生的喜爱,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果能有这样一些“不一般”的经历,所谓的“困难”就是会再是他们眼中的问题了。对于我来说这次参加晋江市首届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也是一次小小的经历,看到自弹自唱游刃有余的教师时,我意识到平时课堂弹唱积累的重要性,面对掌握深厚童子功器乐炫技的教师时,我暗暗告诉自己要努力练习,面对具有强大气场轻易抓住观众眼球的教师时,我领略到了艺术气质的重要作用……

三、做一个爱读书的音乐教师

音乐课堂很容易陷入“有音乐,没文化”的局面,感受音乐并不是静闭双目摇头晃脑,而是要在欣赏一首乐曲之前先查阅大量作曲家生平和创作背景等资料,这些都离不开阅读,书中黄美华老师一节“走进贝多芬”一课拿下了江苏省一等奖,评委们当场称赞说一个小学教师竟能把贝多芬讲得如此感人,真不简单。还说“你不漂亮,但是你身上有一种难能可贵的音乐气质”。黄老师后来说这种气质源于阅读,她阅读了多个版本的《贝多芬传》,从哲学的高度重新关注贝多芬苦难而辉煌的一生,用音乐鉴赏家的眼光采撷了贝多芬人生最璀璨夺目的花朵,呈现给学生,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课文《月光曲》和空灵纯美的钢琴奏鸣曲《月光曲》融合在一起作为新课导入,孩子们怀着对“乐圣”的景仰,对和平的期盼,唱着圣洁的《欢乐颂》情感也随之生华。艺术是相通的,当你读了大量的书本,有了一定的文学积累,文化底蕴不断增厚的时候,才能成为孩子精神世界的“领航员”

四、做一个行走中的音乐教师

行走就是一种状态,一种不断自我更新、积极向上的状态。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就是要保持这种“行走中”的状态。旅游是一种形式,音乐老师旅游不应该是单纯的游玩,应该在异乡风情中寻找教学资源,并把这种资源整合,来回馈课堂,有一次陈璞老师学校组织去永定土楼,录下了当地导游和风景区乐队合作唱起的客家山歌《阿哥出门往南洋》。当他把这段视频作为教学素材播放给学生看是,音乐视频里有他特意扫进去的熟悉的学校教师身影,学生对视频一下子产生了兴趣,让音乐离他们更近了一步。回想起14年暑假的四川之旅,与臧家人载歌载舞、听羌寨清脆高亢的羌笛、赏九寨沟神秘震撼的《藏迷》晚会、看峨眉山川剧绝活变脸等等一些民族音乐文化,可惜没有一一记录下来,与孩子们分享。除了旅游,我们更应该行走在学术交流的路上,学校音乐教师少,我们可以和其他学科教师交流,也可以走出校外去与之交流,最后借用陈璞老师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还有着许多在精神上与我守望相助的人,教育路上我并不孤独”。

第二篇:音乐教师专业成长阅读书籍:《让心灵伴着歌声成长——22位音乐名师的教育智慧》

音乐教师专业成长阅读书籍:《让心灵伴着歌声成长——22位音乐名师的教育智慧》

《让心灵伴着歌声成长——22位音乐名师的教育智慧》2014年10月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淘宝网已有多家商户上架。

本书简介:

在“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评价风气依然盛行的情况下,音乐教师作为非考试学科的任教教师,其专业发展之路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压力。大量的青年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扎实、音乐技能出色,但在教师素养与教学能力方面成长缓慢,无法在音乐教师队伍中挑起大梁。本书正是着眼于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智慧,为音乐教师指出一条成长之路。全书分为11章,每章介绍两位音乐名师的教育智慧。

作者介绍:

陈璞:1973年生,上海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民盟盟员,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音乐特级教师,现任教于上海市祝桥高级中学。

曾为浦东新区音乐学科带头人、浦东新区兼职音乐教研员、浦东新区教师中级职称评审委员、浦东新区教科研先进个人、浦东新区首批学科领军人才后备、上海教育学会音乐教学专业委员会干事、上海市高中艺术教材配套资源开发项目组成员、上海市教师艺术人文素养德育实训基地成员、上海市郊区音乐教师培训者研修班导师、上海市教师“君远奖”获得者、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上海市国家中小幼教师资格考试考官库成员、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评委、上海市中学教师高评委音乐学科组成员、上海市音乐名师培养对象等。

曾获区、市、国家级课堂教学与教科研奖40多项,多次被区记功与嘉奖;主持或参与区、市、国家级课题10多项;开发“浦东新区首批学校特色课程”《中国音乐之路》;多次执教市级公开课,并拍摄上海市教师全员培训音乐学科示范课;在《上海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上海教育科研》、《思想理论教育》、《中国教师报》等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教学专著《最美,艺术课》。《上海教育》、《现代教学》、《现代教育导报》、《实践新课程》、《信息教研周刊》、《教师博览》、《小演奏家》等刊物进行人物报道。

专家推荐语:

该书以音乐课程性质与理念为写作主线,通过对名师成长档案的梳理分析和对名师经典课堂的鲜活呈现,使读者亲身感悟音乐名师的成长智慧与教学艺术,从而激励与启迪广大音乐教师与名师同行,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因而,它不是一本音乐名师的成长录,而是一棵音乐名师的智慧树,这便是该书的特色和价值所在。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郭声健

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有榜样,音乐教师的教学也需要不断学习与修炼。在陈璞老师的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读到优秀音乐教师成长的“草蛇灰线”,并能从中汲取自身专业成长的智慧与教学的方法。

——上海市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浦东新区音乐教研员 倪红

这是一本记录音乐教师成长智慧和课堂教学艺术的书,对后来者有足够的借鉴价值。从研究的角度看,是一本由“草根”音乐教师站在实践视角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草根”著作,因为贴着“地面”行走,更易于与一线音乐教师进行对话。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科研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 黄建初

本书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启示我们只有在教学中走出经典教学体系,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关注教师的实践积累和实践反思,关注教师的个体经验,充分尊重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特别是那些值得总结、挖掘、提炼的优秀教学经验,不断地走智慧型教师探新之路,让智慧融入教师生活,在创造真、善、美的活动中建构一个更加适合自己的专业成长模式。

——上海市艺术人文素养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特级教师,华东师大特聘教授 赵其坤

第三篇:读《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有感

在挫折中成长

————读《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有感

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将近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我时常会想起那句“我爱我做我求索”,正是这句话让我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还能自信的站立在讲台上,还能向同事和学生展露自己的笑容,也是这句话激励我要不断完善自我并让我更有信心和勇气坚守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选择教师这个行业主要是因为两点:第一,“育人先育己”,所以做教师可以激励我不断完善自己;其次,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会更具有挑战性。我做我爱的,我觉得很幸福,可是在工作中我却发现,“育己先育心”,而非常情绪化的我似乎与教育人的工作格格不入,尤其在做班主任之后,对此感受更深,甚至曾想过要放弃,但是因为我爱,所以我要不断的求索,绝不可以轻言放弃。

利用寒假,在阳光里,音乐中,我读完了这本《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感觉到好像是与一位智者有了一次心灵的对话。他仿佛在为我上一节生动的心理学课,而课上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感同身受。在这一节课里我不仅更多的了解了教师心里健康标准和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学会了一些调适心里情绪的方法以及应对心理困惑的人生智慧。书中所列举的事例都是关于一些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教师,很庆幸自己没有那些严重的心里问题,但这些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也有一些折射,而且也会情绪不佳,心理不适的时候,仔细反省,在与同事和学生的相处中也并不是非常的得心应手。

其实,人都有多样的情绪和复杂的心理,只不过有些转瞬即逝,而又些却越演越列,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还记得刚工作时,我也是个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者。我曾想让我的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英语,让我的课堂生动活泼,可为了应试,我却不得不改变我原有的一些设想,虽然尽量去坚持自己的一些风格却有一些无可奈何的感觉。但随着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更深了解和自己不断的调整,在掌握一些应试技巧的同时也力求坚持自己的风格,有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内心深处还是没有放弃一些改革的想法,当然这些想法在现今的教育制度的大环境下时难以执行的,所以不是的还是会小郁闷一下。而我的完美主义让我在工作初受到深深的折磨,我总是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总是期望他们能理解我为他们所做的一点一滴。可这些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但有一段的时间我却固执的坚持着,也对自己失去过信心。

虽然失望,失落,但我没有逃避现实,而是积极的去面对,总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多与老教师谈心,很快就走出了自己的困惑。现在看到这本书中对年青教师成长的一些概述,我真的觉得很欣慰。

工作的第一年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年,我成功的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而这一年的收获也让我更有自信的站在讲台上面对我的学生。而工作的第二年是我困惑最多,也是最痛苦的一年。

刚到一个新环境,又担任了班主任一职。我知道到一个新环境一定会又一些不适应,而且我以前也没有见习过班主任,我很清楚一定会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凭我的一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但结果却让我很受打击。由于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甚了解,我在班级管理上漏洞重重,经常顾此失彼。而且本人性格急躁,容易发火,总是在情绪不佳的时候不能更好处理一些问题,也不能抓住一些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教育。虽然对学生付出了很多,也是真诚的爱着他们,并且也受到他们的喜爱,但由于一些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班级状况不太理想:学生行为习惯不太好,学习成绩也不出色。而且我还在“尊师爱生”这个问题上不太确定,也曾为到底爱学生多少这个问题彷徨过。

现实生活的种种和学生的现状让我第一年的成就感荡然无存,这让我很痛苦。我也伤心流泪过,可我没有失去方向和信心,痛定思痛,我依然勇敢的站在学生的面前,接受他们的一些建议,我也反复反省自己性格上的一些缺点,利用种种方法去调整自己,因为我知道要教育好这帮孩子我必须要尽快完善自己,而这也是我选择做教师的初衷。我对书中的一些调整心理的方法都很熟悉,也会做的更好。而书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对“尊师爱生”观念的诠释,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明白只有与学生互尊互爱才能其乐融融,再也不会去担心是不是对学生太好就会失去自己的威信。

书中的一些话让我记忆深刻。“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要做好工作,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也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要学会对所有你认识的人微笑。”这些话会一直提醒我要注重提高个人的修养。书中提到的心里问题的对策和心理困惑的智慧不仅能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品格,还能让我们学会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还可以让我们学会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去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我永远不会忘记书的扉页上的那句“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当我在人生旅途上苦闷彷徨时,这本书将成为一剂良药,帮我恢复平常心态,继续我幸福快乐的教师生涯。

第四篇:读《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有感 (范文模版)

倾注爱心,关注学生成长

——读《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有感 丹江口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清云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一书主要以探讨教育与人的情感、道德、精神发育的关系为主题,书中朱小蔓教授向我们阐述 了她对情感与情感教育、对道德价值观教育、对素质教育、对教师与 教师教育等问题的认识。全书共分三个篇章,上篇主题集中在道德与价值观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基本原理、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传统道德教育的现代转换、课程改革与道德价值观教育等;中篇主题集中在情感发展与素质教育论题,内容包括人的情感发展特点、情感在个体道德形成中的价值、对素质教育评价的思考等;下篇主题集中在教师人文素养与教师教育,内容包括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情感培养、提高教师素养、创建情感师范教育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赋予教师更多要求、更多期盼,面对时代变迁,面对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我们该如何去“教书育人”,如何使学生聆听到知识背后的道德声音。朱小蔓教授在书中说过,要学做一名有情感的教师,学做一名有人格智慧的教师。是的,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我们的学生需要老师的爱和关注,需要老师的宽容和理解。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学会倾注爱心,关注学生成长。具体感想如下:

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以往的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是班级管理的集权者。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往往是很严厉、高深莫测的角色。这种家长式角色往往使学生不敢随便把心理话同班主任交流,反而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无形的“代沟”,这就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正常的沟通。只有转换班主任角色,充当学生的知心朋友,摆正班主任位置,主动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同甘共苦,真诚相待;与学生保持单重关系:课堂上是朋友,课堂后也是朋友;平时一言一行必须注意做到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使学生感到老师亲切温暖,和蔼可亲,愿意接近,愿意同老师说掏心话,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乐趣,给学生在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他们,才会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震撼心灵。

二、关爱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爱,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爱。即在学习上鼓励他们,在生活上关爱他们。当他们取得进步和成绩时,为之欣喜;当他们遇到挫折时,给予支持、鼓励;当他们做错事时,多一份引导、少一份指责。久之,学生就会感受到一种爱的温暖,爱的力量时时存在,并把这份爱积蓄起来,形成动力,不断驱动自己奋发向上,并在自己周围喷发出爱的火花。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使师生关系和谐的催化剂,因此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主动接近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为他们排忧解难,要用爱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缩小乃至消除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差距,沟通师生感情。

任何一个班级,都会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俗话说“人的十指都有长短”,何况人呢?每个班级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是正常的。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只把爱播撒给优等生,而忽视后进生,处罚差等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早就给我们敲下警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我们有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时,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只抓住差生训斥一通。这样,往往使这些后进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他们有理不敢申诉,只好憋在肚里。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感,渴望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也渴望能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同。因此,班主任应该要有爱心和同情心,时刻注意尊重和关心帮助学生,给予他们兄长之爱,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中碰到困难或生病时,班主任更应出处关心、照顾好他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他们以温暖,送去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而对于后进生和问题学生,则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还要有耐心,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循循善诱,慢慢的教育和感化。这样才能得到全班学生的拥戴。

三、欣赏每一个学生。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教师怎样对待学生,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成长的心情和教师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可做法却往往不同。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教师为教育学生想尽办法,呕心沥血,但没有想到学生心灵深处最强烈的要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呢?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困。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教师总抱怨、指责孩子愚笨,不好好听课,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总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一个孩子来说同样如此。我们在欣赏他们可爱、娇憨的同时,也要容忍他们的任性与调皮;在享受他们给你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又要面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由于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面对调皮经常犯错的孩子,我们总是批评多于宽容,呵斥多于微笑,这些孩子看到我们也总是很怕,表面上,他们在我们面前,乖了许多,但实际彼此间心灵的距离却很遥远。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多变的,是多元的,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不会犯错那就不是孩子,我们应该宽容孩子每一次的错误,欣赏孩子每一次的成功,鼓励孩子的每一次失败,让他们在失败与成功、成功与失败的交替中快乐地成长。具体而言,教师应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欣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第五篇:读《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有感

读《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有感

最近,看朱小蔓的《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一书,这是学校活动推荐阅读的书籍。其实,要阅读专业书籍,绝大多数的时间我是看不进去的,一来觉得枯燥,二来没有乐趣。而此次之所有读下去的欲望,则是因为在读序时,被作者朱小蔓教授的经历所吸引。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一书主要以探讨教育与人的情感、道德、精神发育的关系为主题,书中,朱小蔓教授向我们阐述了她对情感与情感教育、对道德价值观教育、对素质教育、对教师与教师教育等问题的认识。全书共分三个篇章,上篇主题集中在道德与价值观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基本原理、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传统道德教育的现代转换、课程改革与道德价值观教育等;中篇主题集中在情感发展与素质教育论题,内容包括人的情感发展特点、情感在个体道德形成中的价值、对素质教育评价的思考等;下篇主题集中在教师人文素养与教师教育,内容包括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情感培养、提高教师素养、创建情感师范教育等。

朱小蔓,她的思考和写作是用八小时坐班之后的工余时间;她做了三十几年的行政,却不在乎“官位”,更不善于“权术”,保持着教师、学者的本色和天真;她长期在师范大学工作,率先办起我国第一个本科小教专业,对教师教育、尤其是小学教师教育比较熟悉,也很有情感;她入读博士生前从教二十多年,对教育研究有着很宝贵的现场经验感受。她的勤奋、她的执着追求、她的善于将生命经历转化为新知学习、转化为学术灵感与想象力。她骨子里喜欢教书、喜欢学术、喜欢诚实地生活。借用她的话来说:“我相信,自己的研究虽然浅薄,但皆由现实关怀而生,而且,所思所想、所言所说尚能秉持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并且有着生命热情、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融入其中,有一点‘我写我心、抒心写真’的味道。”这样的人写出来的文字是贴近生活、贴近教育实际的,读来也没觉得生硬和拗口。

读朱小蔓教授的文章,深感其思想的深邃,知识的广博,视野的开阔,我认为,全书最大的特点在于探讨德育话题时,朱教授能善于吸纳不同学科的知识,如生命科学、人文学科、哲学、人类学等,使其论点充满说服力和思想深度,文字表达中,没有繁琐的论证、艰涩的语言,使读者读起来晓畅明了。

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我们的学生需要老师的爱和关注,需要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曾记在我工作之初,面对调皮经常犯错的孩子,我总是批评多余宽容,呵斥多余微笑,这些孩子看到我也总是很怕,表面上,他们在我面前,乖了许多,但实际彼此间心灵的距离却很遥远。工作这么久,看着一批批的孩子渐渐长大,我开始明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多变的,是多元的,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不会犯错那就不是孩子。试想,做为母亲,你可以宽容孩子每一次的错误,可以欣赏孩子每一次的成功。那作为一名教师,则更需要用一位母亲的情怀,用一位教师的责任去重视学生、欣赏学生、理解学生,我想,这将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

下载读《让心灵伴着歌声成长——22位音乐名师的教育智慧》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让心灵伴着歌声成长——22位音乐名师的教育智慧》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