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教案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一、能够准确找出咏史怀古诗的古今连接点;
二、理解诗歌内容,说出诗歌中“用典怀古”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找到古今连接点,掌握怀古诗的三个作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练习总结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内容】
一、课堂导入:(课件展示)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余秋雨
是啊,多少烟尘历史中,多少历史诗歌里。今天,让我们一起伴着诗人的心跳,去感受历史的沧桑,聆听诗歌的回音。
二、方法总结:
1、什么是怀古诗?(课件展示)
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故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2、怎样读懂怀古诗?
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一个接点、三种线索
3、举例分析,寻找连接点。(课件展示)《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一是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挖掘二者连接点(讨论练习):丞相祠(杜甫——诸葛亮)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亮自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现梦想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4、概括分析,确定三条线索。
第二篇:高三语文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doc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教学设想」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解答诗歌鉴赏题?各类资料习惯采用以考点为训练点,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几点组织复习,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以诗歌内容为标准进行分类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诗词的特点,再辅之以考点训练,其效果将会如何?系列教案分知识梳理课、诗词助读课、考点训练课、分类训练课、综合训练课等课型。其它课型教例较多,因而,本系列教案侧重分类鉴赏训练。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考题精选→解题指导→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重点: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导入: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点击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三。知识链接
㈠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和历史源流:
⒈咏史怀古诗的含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⒉咏史怀古诗的源流:
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还有差别。
A、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此诗写的是汉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以叙述本事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
B、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咏史诗体格一新。
㈡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⑴初唐咏史怀古诗:
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⑵盛唐咏史怀古诗:
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
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⑶中唐咏史怀古诗:
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贬时弊,寄托怀抱。
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⑷晚唐咏史怀古诗
晚唐咏史怀古诗尤为发达,由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末世的逐渐到来,追忆与感伤成为此时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
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李诗主要有《咏史》《楚吟》《过楚宫》《吴宫》《汉宫》《隋宫》《马嵬》等;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题木兰庙》《赤壁》等是此时名作。
㈢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
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贺铸《将近酒》(城下路)讽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
㈣咏史怀古诗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⒊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⒋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四。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㈠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这种怀人有时不仅仅伤己,还伤同时代的人,如李清照的《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之所以追念项羽,不仅仅是作者有那种巾帼豪杰之气,还因为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这让作者想起英雄项羽。这是一个声明,是一种讥刺,更是一种呐喊。对比之下,诗作的含义自然比较明白:竖子苟且偷安,时代呼唤英雄。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是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其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
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怀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就三国吴蜀联合抗曹的事迹发出感怀的。辛弃疾重游东吴故地,登上北固楼,回顾“三国”时期吴蜀联合抗曹的旧事,怀念当年雄踞一方的孙权,他是多么希望南宋王朝能够重演这段历史,奋起抗金,收复北方失地啊!然而现实却难遂人愿,他只有无限感慨,抱憾终身。诗作表达的就是一种怅惘和郁闷的心情。
2.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词三问三答,自相呼应,跌宕起伏,层次分明。诗人从大处落笔,视野十分开阔,气魄极其宏大雄壮。词中融经铸史,借古讽今,表面上是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实际上谴责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怯懦。“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虽为曹操之言,也代表了作者的心声,表达出对当权者无抗金复国之志的遗憾和愤慨。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蜀 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人幽幽思古,感慨万千,遥念诸葛亮一生,为他的业绩和精神所感动;盛赞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君臣相契、如鱼得水的情景。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具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满了哀思与痛惜之情。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写刘备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而咏史诗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
㈡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
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如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吴宫中的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的小径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荒凉的古墓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类诗作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又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1]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2]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3]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3分)
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
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
2.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
静的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
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㈢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⒈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我们不妨以写项羽的两首绝句为例来加以深入探讨: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秦末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
尘,剖析他失败的原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借鉴。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尤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具政治家的眼光。五。鉴赏方法指要
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其实,高考诗词鉴赏题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往往在课本中出现过,比如1996年考的是元朝阿鲁威的散曲《咏史》: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赤壁之战这段历史,在课本和读本中屡见不鲜。1991年考的文天祥的《念奴娇》(也有人认为是邓剡之作)涉及到的也是“三国”的历史,还涉及到《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由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因为这是最基本的,所以就不再详加阐述。
例如,我们可以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怕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出这样一道题:“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就必须运用本段所谈到的方法回答曰:“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理想。以桓温的话抒发了英雄失意,年华虚掷的的痛苦。”
当然,怀古诗词的鉴赏还要涉及到其他许多知识,如诗中的景物描写,则要结合运用写景诗词的鉴赏方法,又如诗词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类型的诗的用法一样,就不一一细说
了。
其次,要领悟感情。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感情成分较浓。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如杜甫《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为什么追念王昭君呢?其实,这是没有找到二者的对接点: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抓住此对接点,就不难揣摩出诗作的含义。
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作者行进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力敌千钧,内涵丰富,感情悲愤,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恶,精譬警策,振聋发聩,闪耀着高度人民性的光彩。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表现了词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
再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
怀古咏史诗的写法多样,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有用典的,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
如: 越中揽古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小结: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
六。实战演练
㈠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青山依旧,环绕着六朝故都。潮水一次次地拍打着空城,又寂寞地退了回去。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秦淮河水东边那轮明月仍旧和六朝时一样,深夜穿过女墙,照着这荒凉残破的故都。
这首诗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着国运衰微的感慨。
1、白居易在读了刘禹锡的《石头城》后曾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试以“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对本句的修辞作简要分析。
此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面对着这荒芜冷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痕迹?可以说,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却饱含着多少难言的情怀,多少深刻的历史教训。可谓字字千钧,撼人心魄。
2.面对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却去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
在这里诗人把月亮看做历史的见证人。诗人称它为“旧时月”,因为它照见过六朝腐朽的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只有多情的月亮还是旧情不改,穿过女墙照过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诗人无尽的慨叹含于其中。
3.诗歌句句写景,但又句句生情,结合历史说说此诗的主旨。
(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
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唐朝的统治者能以之为前车之鉴。
㈡阅读吴激的《人月圆》,完成词后问题。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这首词整个化用前人成句典故而成,指出划线句子化用的成句(包括作者及出处),说说这两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旧时”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如今江山易主,人事已非,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悲:“江州”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作者的身世沦落之痛和家国覆亡之恨。
㈢阅读下面怀古咏史诗,完成以下题目。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诗中的“周郎”指的是周瑜,后一诗中的“魏帝”指的是曹操。
2.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区别何在?
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3.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七。链接高考
1.2004年高考全国卷之四(青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⑵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第三篇:咏史怀古诗教案
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解答诗歌鉴赏题?各类资料习惯采用以考点为训练点,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几点组织复习,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以诗歌内容为标准进行分类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诗词的特点,再辅之以考点训练,其效果将会如何?因而,本教案侧重分类鉴赏训练。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方法归纳→考题精选→解题指导→迁移训练。【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2、学习咏史怀古诗情感类解题方法,准确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咏史怀古诗情感类解题方法,准确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咏史怀古诗情感类解题方法,准确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自主学习:(展示幻灯片)
1、咏史怀古类诗词知识回顾:(1)咏史怀古诗的定义。
咏史怀古诗是借咏写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情怀或表达某种观点的诗歌。内容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2)咏史怀古诗特点:
题目: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手法:运用典故,借景抒情,对比,衬托。
结构:临古地(景),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基调:苍劲悲凉。
(3)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借古伤己:感慨身世,观照自我。(2)借古伤今:感伤兴衰,抒发感慨。(3)评判历史:理性分析,客观评价。
2、朗读下列诗歌,指出属于咏史怀古诗中的哪一类,并说明理由。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想情感及类型: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想情感及类型: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思想情感及类型: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思想情感及类型: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思想情感及类型:
3、结合所分析的诗词,总结咏史怀古诗词思想感情的解题方法。
1、弄清史实:写了什么人和事?
2、体悟情感: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与事?
3、分析技巧: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旨?
三、合作学习:(展示幻灯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唐崇徽公主手痕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②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案:
(1)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严酷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2分)
(2)对比和用典:不离家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茄离别父母,以鸟儿与远嫁万里之外的少女构成对比,表达了对远嫁女子的同情;用青冢代指崇徽公主坟墓,用典。
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抱之以叹息。下一句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4分)
学生展示答案,由学生当场打分并点评,教师补充评价。
四、反馈训练:
(2011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2分)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分)
学生当堂训练,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
鉴赏情感三大要点:古人古事、谈古论今、表现手法。鉴赏起点在古,落点在今。
六、课后作业:(08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是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③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④衣冠:指当时的豪门世族。⑤成古丘:成为一堆古墓
这首诗歌中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第四篇:千古兴亡多少事(学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学案)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怀古诗是中国古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怀古诗有的是咏古迹,有的是怀古人,有的是忆古事。但多是借古讽今。
唐代咏史怀古诗:
1、初唐咏史怀古诗:
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2、盛唐咏史怀古诗:
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取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
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3、中唐咏史怀古诗:
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砭时弊,寄托怀抱。
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乌衣巷》《西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
作。
4、晚唐咏史怀古诗
晚唐咏史怀古诗尤为发达,由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末世的逐渐到来,追忆与感伤成为此时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
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李诗主要有《咏史》《楚吟》《过楚宫》《吴宫》《汉宫》《隋宫》《马嵬》等;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题木兰庙》《赤壁》等是此时名作。宋代咏史怀古词:
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贺铸《将进酒》(城下路)讽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一)怀人伤己 1.对比失落型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解析: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
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二)怀古伤今 1.昔盛今衰型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1]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2]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3]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解析: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2.物是人非型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
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三)理性反思 ⒈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桂枝香· 金陵怀古词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
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2.理性分析,独抒机杼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鉴赏方法指要
1、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
解析: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理想。以桓温的话抒发了英雄失意,年华虚掷的的痛苦。
2、要领悟感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作者行进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力敌千钧,内涵丰富,感情悲愤,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恶,精譬警策,振聋发聩,闪耀着高度人民性的光彩。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表现了词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
3、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越中揽古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 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⑵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南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 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3分)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① 叶梦得②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③。
注释: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号东山)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②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③桓筝:谢安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开头三句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暗含故都风景依旧而人事已非 的感慨。
B.“想乌衣年少”一句中的“想”字所领起的七句,追忆了当年淝水之战的情景。
C.“沸浪骇奔鲸”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谢家子弟所率东晋部队的夺人气势。
D.“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两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不再的慨叹。
②这首词结尾处用了谢安晚年的典故,这样写有哪些作用?(5分)
7、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过陈琳①墓(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②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东汉建安七子之一。曾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亡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铜雀:指曹操修建的铜雀台。
① 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佳作,全诗采用了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寄托遥深。
B.首联写作者漂泊在外,来到陈琳墓前,无限感慨,表达了他对陈琳的仰慕之情。
C.颈联通过写铜雀台的荒芜寂寥,暗示汉代不重视人才,表现作者对社会的不满。
D.尾联写作者不愿继续临风惆怅,想弃文就武,进一步表现诗人生不逢时之感。
② 纪晓岚评颔联中“‘应’字极兀傲(高傲)”。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4分)
第五篇:第六节 千古兴亡多少事
第六节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导入: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 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 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 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 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二.点击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 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 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 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 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 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三.知识链接
㈠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和历史源流: ⒈咏史怀古诗的含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 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 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⒉咏史怀古诗的源流:
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 古诗还有差别。
A、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此诗写的是 汉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以叙述本事为主,末 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
B、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
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咏史诗体格一新。
㈡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⑴初唐咏史怀古诗:
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 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 《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⑵盛唐咏史怀古诗:
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 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
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 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⑶中唐咏史怀古诗:
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此时的诗歌 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贬时弊,寄托怀抱。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⑷晚唐咏史怀古诗
晚唐咏史怀古诗尤为发达,由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末世的逐渐到来,追忆与感伤成为此 时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
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李诗主要有《咏史》《楚吟》《过楚宫》《吴 宫》《汉宫》《隋宫》《马嵬》等;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题木兰庙》《赤 壁》等是此时名作。
㈢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
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并 转入对现实的忧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贺铸《将近酒》(城下路)讽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沧 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如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 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 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
㈣咏史怀古诗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 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 等等。
⒊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 发感慨;
⒋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四.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
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㈠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 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 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 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 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 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 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 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 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 了什么思想感情?
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 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 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 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 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这种怀人有时不仅仅伤己,还伤同时代的人,如李清照的《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之所以追念项羽,不仅仅是作者有那种巾帼豪杰之气,还因为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 一隅,不思北伐,这让作者想起英雄项羽。这是一个声明,是一种讥刺,更是一种呐喊。对 比之下,诗作的含义自然比较明白:竖子苟且偷安,时代呼唤英雄。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是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著 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 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其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 墓有感而作。
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 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怀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就三国吴蜀联合抗曹的事迹发出感怀的。辛弃疾 重游东吴故地,登上北固楼,回顾“三国”时期吴蜀联合抗曹的旧事,怀念当年雄踞一方的 孙权,他是多么希望南宋王朝能够重演这段历史,奋起抗金,收复北方失地啊!然而现实却 难遂人愿,他只有无限感慨,抱憾终身。诗作表达的就是一种怅惘和郁闷的心情。
2.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词三问三答,自相呼应,跌宕起伏,层次分明。诗人从大处落笔,视野十分开阔,气魄极其宏大雄壮。词中融经铸史,借古讽今,表面上是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实际上谴责 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怯懦。“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虽为曹操之言,也代表了作者的心声,表 达出对当权者无抗金复国之志的遗憾和愤慨。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 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 感慨。
蜀 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人幽幽思古,感慨万千,遥念诸葛亮一生,为他的业绩和精神所感动;盛赞刘备的礼 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君臣相契、如鱼得水的情景。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 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具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 满了哀思与痛惜之情。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 合起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写刘备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而咏史诗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㈡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 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 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 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 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 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 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如登金
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吴宫中的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的小径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荒凉的 古墓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 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 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类诗作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又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 的前途命运。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注] [1]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2]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3]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 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 要分析,(3分)
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 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
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 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从作者个人角度回 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
2.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 的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 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 不胜伤感。
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
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 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㈢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 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 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⒈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 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
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 “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 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 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我们不妨以写项羽的两首绝句为例来加以深入探讨: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秦末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他失败的原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借鉴。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 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 是真正的男儿。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 刺。尤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 望。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 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 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 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具政治家的眼光。五.鉴赏方法指要
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 历史知识。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 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 丛生,荒凉残照。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 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 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其实,高考诗词鉴赏题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往往在课本中出现过,比如1996年 考的是元朝阿鲁威的散曲《咏史》: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 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赤壁之战这段历史,在课本和读本中屡见不鲜。1991年考的文天祥的《念奴娇》(也有 人认为是邓剡之作)涉及到的也是“三国”的历史,还涉及到《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由此 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因为这是最基本的,所以就不再详加阐述。
例如,我们可以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 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怕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
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出这样一道题:“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就必须运用本段所谈到的方法回答曰:“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理想。以桓温的话抒发了英雄失 意,年华虚掷的的痛苦。”
当然,怀古诗词的鉴赏还要涉及到其他许多知识,如诗中的景物描写,则要结合运用写 景诗词的鉴赏方法,又如诗词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类型的诗的用法一样,就不一一细 说了。
其次,要领悟感情。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通过赞扬古 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感情成分较 浓。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如杜甫《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为什么追念王昭君呢?其实,这是没有找到二者的对接点: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 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 的悲剧命运。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抓住此对接点,就不难 揣摩出诗作的含义。
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
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 的崇高精神。作者行进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 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力敌千钧,内涵丰富,感情悲愤,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恶,精譬警策,振 聋发聩,闪耀着高度人民性的光彩。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表现了词 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
再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 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不同的写法,是由不 同的主题决定的。
怀古咏史诗的写法多样,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 作了辛辣的讽刺。有用典的,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 烘托,不一而足。
如:
越中揽古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 的无常。
小结: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六.实战演练
㈠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青山依旧,环绕着六朝故都。潮水一次次地拍打着空城,又寂寞地退了回去。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秦淮河水东边那轮明月仍旧和六朝时一样,深夜穿过女墙,照着这荒凉残破的故都。
这首诗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着国运衰微的感慨。
1、白居易在读了刘禹锡的《石头城》后曾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试以“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对本句的修辞作简要分析。
此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面对着这荒芜冷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痕迹?可以说,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却饱含着多少难言的情怀,多少深刻的历史教训。可谓字字千钧,撼人心魄。2.面对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却去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 在这里诗人把月亮看做历史的见证人。诗人称它为“旧时月”,因为它照见过六朝腐朽的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只有多情的月亮还是旧情不改,穿过女墙照过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诗人无尽的慨叹含于其中。
3.诗歌句句写景,但又句句生情,结合历史说说此诗的主旨。
(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
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唐朝的统治者能以之为前车之鉴。
㈡阅读吴激的《人月圆》,完成词后问题。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这首词整个化用前人成句典故而成,指出划线句子化用的成句(包括作者及出处),说说这两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旧时”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如今江山易主,人事已非,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悲;“江州”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作者的身世沦落之痛和家国覆亡之恨。
㈢阅读下面怀古咏史诗,完成以下题目。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1.两诗中的“周郎”指的是周瑜,后一诗中的“魏帝”指的是曹操。
2.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区别何在?
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3.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七.链接高考
1.2004年高考全国卷之四(青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⑵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八.作业
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 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1.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2.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2.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①。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注:①三国鼎分:指东汉覆灭后出现的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面。牛继马:相传建立东晋王朝的晋元帝是牛姓的私生子。
1.两首散曲都以写景开头,气势有何不同? 雄伟不凡
平和冲淡
2.试分析“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种“伤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广大百姓在封建王朝兴盛时被奴役,在封建王朝衰亡时做殉葬而伤心。3.陈作开头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对宁静恬淡的隐居生活的赞美,情趣高雅。
4.两首散曲的结尾句式相仿,但含义不一致,试分析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愤慨
嘲讽
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案:一二句先从听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
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
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这里指东汉名将班超。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长期驻守边境,年老思归,上疏说:“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元曲包括__和
,这是一首
。[中吕]是指
。(2分)
杂剧
散曲
散曲(或小令)宫调
(2)张可久这两首曲子,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从写法、主旨上作简要分析。(6分)两首小令,皆借历史事实来抒发感情。只是第一首意在说明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终致灭亡的教训;整首曲子以景语作结,与前三句的繁华盛事形成对比,显得含蓄。第二首旨在借历史事实抒写作者对战争涂炭生灵的伤叹和愤慨,说明民生疾苦更甚于英雄末路;以“读书人一声长叹”作结,直抒胸臆。
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洛 桥
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注:“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
(1)诗歌前两句情景交融,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分)
答案:先写目中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风景。
(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主题是抒发对好景不常、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请从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诗歌的独特意境和情调。(4分)
答案: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今日繁华,激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而不陷于历史的感慨,发人深省;(1分)用柳姿舞腰的轻快形象起兴,仿佛要引起人们对盛世欢乐的神往,却以独上洛桥的忧伤,切实引起人们对时世衰微的关切,含蓄深长的(1分)诗歌从现实看历史,以历史照现实,从欢乐到忧伤,由轻快入深沉,巧妙地把历史的一时繁华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表现出唐由盛入衰的情景。(2分)
8.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⑴—⑵题
(6分)
夏日绝句
李清照
咏
史
朱淑贞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主西关。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注:朱淑贞生卒年代稍早于李清照,正处于南北宋交替时期。
⑴这两首咏史诗有哪些相同点?(2分)
答:吟咏对象相同,都是写的项羽;作品风格相同,都写得慷慨豪放,都是“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⑵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首?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理由。(4分)
更喜欢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李清照赞扬(咏怀)项吕,是对当时宋王朝屈膝金人,偏安江南,不思恢复故土,却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的强烈嘲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掷地有声的千古名句,不仅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美,也是李清照热爱祖国,反对异族侵略的感情流露。
更喜欢朱淑贞的《咏史》。作者既用“盖世英雄力拔山”来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同时又指出项羽的不能用人,因而导致兵败身亡的可悲结局,表现了她对国事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