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第九届“蓝天杯”获三等奖:拨响孩子心灵深处的
拨响孩子心灵深处的“情”弦
单位:丹阳市蒋墅中心幼儿园 邮编:212364 姓名:姜丽燕
摘要: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现在的主题教育,音乐似乎成了附属品,更有许多教师教授歌曲、舞蹈、歌表演或给孩子欣赏音乐作品时,放不下过去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把学会唱某首歌、学会跳某个舞蹈当作终极目标,忽视了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的培养,使许多孩子出现了爱唱大人的流行歌曲,唱幼儿歌曲时毫无表情、象念歌等现象。正如阿恩海姆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忽视了通过感觉到的经验去了解事物的天赋”,“从所见的事物外观中发现意义的能力丧失了”,我们“天生具有通过眼睛来理解艺术的能力也沉睡了”。幼儿园“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们认为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正文:
幼儿的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为了愉快地完成“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任务。
陈鹤琴先生说:“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接触,可由节奏的美,使肉体和精神共鸣共感,而表现节度的行为;由和声的美,使人感到调和统一,而养成调和性,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统一,而养成统一性。”因此,我们要凭着音乐的生气和兴味,渗透到儿童生活里面去,使儿童无论在生活、游戏或劳动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使儿童生活音乐化”。但是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怎样让幼儿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去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呢 ?
通过几年的工作,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激发情感动力和对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和“趣”,两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情感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而兴趣的培养则是结合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所需具备的学习音乐的首要前提,只有将两者在音乐教学中有机结合,并合理运用才能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下面是我在音乐教学中对“情”、“趣”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音乐题材的选择。
幼儿音乐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老师可以根据小集体中孩子发展的特点,适当选择教学内容,这就为老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多便利。针对幼儿好动但动作并不平稳、喜爱模仿但经验并不丰富等特点,我们在选择音乐内容时可以适当考虑那些易于表现的、旋律感、节奏感较强的作品,最大限度地感染幼儿,调动幼儿的情绪,吸引幼儿初步的注意力。这样,活动才能较好地继续下去。
二、寓音乐教育于情景之中。
为音乐作品创设一定的情景,将抽象的音乐形式以可听的、可视的、可说的、可演的形式展示给幼儿,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而接受它。如教幼儿学习歌曲《白胖鸭》,老师若只是按传统的方法教幼儿打打节奏、按节奏套歌词,老师教唱、幼儿学唱,势必提不起幼儿的兴趣,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困难。但如果换一种方式,老师先不急于让幼儿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而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了解“白胖鸭”这个形象,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而模仿角色。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将不仅仅是在学习唱歌,而且还在享受唱歌,因为他们不再是被动群体,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孩子高兴,老师也轻松。
三、给孩子创造自由想象的空间。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老师最容易走的误区就是太强调自己是一位老师。于是在实施活动时,拼命地按照计划操控活动的发展,希望最大程度的达到教学目的,而在很多方面限制了幼儿,让幼儿的情感没能得到释放。其实,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老师完全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充分体验音乐带来的欢乐感受。很多时候,我们在教给幼儿一首歌曲,或是一个小律动时,老师总是花尽心思,事先编出一些舞蹈动作等,然后在活动中灌输给幼儿。这样做到底是利是弊呢?从比较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样做的后果是限制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是弊大于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阅读到相关方面的一些书籍,才发现到自己也是多次走进这样的误区。于是,我努力尝试把主动权交给幼儿。在学习歌曲《蝴蝶找花》这首歌曲时,我改变以往自己编动作教给幼儿的方式,而是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表现蝴蝶飞舞、玩耍的情景。为了让幼儿能自己创编出比较符合音乐内容的形体动作,我设计了一个关于蝴蝶的故事,并让幼儿成为故事中的主角“蝴蝶”,随着情节的发展变换动作。结果,孩子们出人意料地表现出少有的兴趣,他们自己创编的动作更让我感到惊奇不已!所以,相信孩子,给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实施音乐教育将能事半功倍。
四、赋予音乐以色彩。
孩子天生就对颜色非常的敏感。给他们一些五颜六色的画笔、一张白纸,让孩子尽兴涂画,是他们最热衷的活动之一。如果在音乐教育中抓住了这一点,也能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变得轻松而多彩起来。一个音乐活动结束以后,孩子学会了一首歌曲,或者是一个舞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不能停滞。给孩子连续的想象,延伸音乐的感染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要达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赋予音乐以色彩。在学习歌曲《快乐的六一》后,我让孩子们描述歌曲中表现的画面,孩子们兴致勃勃,讨论越来越激烈,看孩子们的情绪上来了,我赶紧抓住机会,提出“把它们画下来”的建议,马上得到孩子们的赞同。他们一边唱着“画小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一边挥动手中的彩色笔,用心地一笔一笔勾画着,几个小朋友还在不停地议论着该用什么样的颜色„„二十分钟左右,孩子们的作品完成了,我看到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蓝蓝的天,绿绿的草,红红的小花,五颜六色的彩虹高高架在天上„„他们的画面虽然不是很精美,甚至有些还显得有点乱,但是却将歌曲的内容出色地表现了出来。孩子们骄傲地举起自己的画,用手点着画面摇头晃脑地唱了起来。以后,他们常常会翻出这些画来,对着画面猛唱“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更有孩子在看一些图画书的时候,居然也会跟着画面自编自唱。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小例子,我们并不需要将每个音乐作品都去让孩子画一通,这是不实际的。但是,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的施行者,我们应该了解到这些,而且不仅仅是只了解到这些。我们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发现突破点,创新教育,让孩子能够更轻松、更愉快地接受音乐,通过音乐的学习得到美的享受!
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如在给小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乌龟、小鸭、小花猫走路的声音和速度,让幼儿很快掌握了歌曲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便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了此种歌唱方法。
六、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有以下几种:
1、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但可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难度,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我在教授音乐游戏《小朋友散步》时,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中寻找节奏(起床、穿衣服、洗洗脸、刷刷牙、老人走路、解放军走路、小朋友走路等),再通过视谱和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学习,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饶有兴趣地获取感性经验,感受到了乐曲的思想感情以及强弱、快慢等表现手段。
2、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特别在指挥分合唱和打击乐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因此,简明的手势(包括指挥)能启迪、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统一、速度统一,从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
3.体态语,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骑手的自豪神态,《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
又如唱《我是奥运幸福娃》、《郊游》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4.故事激趣:
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如我在讲《拉拉钩》、《对不起,没关系》、《会变的水》等活动时,我把歌词的内容编成了一个一个的有趣故事,通过我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孩子们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新的教学活动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
七、在美妙的欣赏天地中,诱发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
幼儿年龄小,接受能力却很强,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因此,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欣赏天地,尽量让孩子多接触音乐。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师的演奏演唱,录音机磁带、VCD等让孩子欣赏、倾听悠扬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结合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把孩子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中,使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同时,我还恰当利用一些空余的时间,如每天早晨孩子们陆续来幼儿园时、午睡以前、进餐、离园等时间播放音乐,让孩子生活在音乐中,使孩子的生活充满音乐,从中诱发孩子倾听音乐的兴趣,如早晨孩子来园时,我们经常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幼儿歌曲,当孩子听到《小鼓响咚咚》这首歌时,听着听着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小鼓敲击对话,当孩子们听到《小海军》这首歌时,孩子们俨然变成了一位在海上指挥轮船航行的小海军,当听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孩子们“骑着小马”、“扬起马鞭”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孩子对歌曲产生了兴趣。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感受歌曲中愉快高兴的情绪。幼儿倾听兴趣逐渐高涨,只要一有空,他们就会欣赏音乐,并把流进心里的音乐释放出来。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欢音乐、体会音乐,音乐的种子埋在了孩子们的心里。现在孩子们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一听到音乐他们都会侧耳倾听,自得其乐。
八、在充满魅力的墙饰天地中,激起幼儿学唱歌的兴趣。
墙饰是孩子们天天都能看到和接触到的东西,为孩子创设一个新颖美观的墙饰天地,可以激起孩子们学习音乐的欲望。因此在布置墙饰时我就根据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布置,这样让孩子既熟悉又有新鲜感,有效地引起他们学习唱歌的兴趣。
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是为孩子的音乐潜能开发奠定良好基础。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音乐智能,能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音乐,使孩子在浓厚的音乐艺术中,一点点,一滴滴地听懂音乐,理解音乐,表演音乐,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了让每个孩子感到快乐,让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充满阳光,踏着快乐的音乐节拍去创造快乐的未来生活,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二篇:江苏省第九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征稿要求
附件:
江苏省第九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征稿要求
由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江苏省第九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仍由《小学教师培训》编辑部具体承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文要求
1.论文立意新颖、观点鲜明、立足实际、着力创新、原创性强。
2.每人送评不超过两篇,字数原则上3000字左右,一般不超过5000字。
3.为有序评审、减少差错,自今年始,将采取网上提交与寄送纸质文本同时进行的方式。打印稿的打印格式要求是:标题用二号黑体,标题下面的单位、邮编和姓名用四号楷体,摘要用小四号楷体,正文用四号宋体,1.5倍行距,参考文献和注释用五号楷体,打印用A4纸。
4.往年已参加“蓝天杯”评选并获奖的教育科研论文不得再次参评。参评论文已产生某些社会影响(发表、交流、获其他奖项等)者请在文末注明。
二、参评对象
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教科研和教育管理人员)、各培训机构师生,均可独立或合作(不超过2人)撰写论文参加评比。参评对象尤其要向农村中小学一线教师倾斜。
三、起止时间
2011年5月23日~6月30日征文,2011年8月评审,2011年9月颁奖。
四、选送要求
1.各市、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所在地区域内的征稿和收费工作,个人也可单独申报;有关培训机构负责本单位的征稿和收费工作。
2.所有参评论文均需在网上申报。请登录“江苏教师教育”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上正式公布。请进入“蓝天杯论文评选”专栏即可查询。
《小学教师培训》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