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19-05-12 16:1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教师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8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教师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8篇》。

第一篇:高校教师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8篇

第一篇

还记得十一届五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时强调:“中国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今天,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没有先进制度的坚强支撑,一个大国的发展进步和改革实践将难以实践。面向未来,一个日益彰显生命力的社会制度将如何坚持和完善?这是摆在中国当前、与每一个百姓命运紧密相连的重大现实问题。

披荆斩棘,正道沧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独特的创造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缔造出一幅丰富生动的发展图景。九十多年奋斗积累,六十多年建设发展,三十五载锐意改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清晰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夯实,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巨大跨越„„中国的“制度优势”成为一个个奇迹最贴切的注脚。艰辛而辉煌的征程中,人们聆听了一个古老国家在新时代不断奋进的足音,更清楚地见证了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从来就没有一笔绘就的宏伟蓝图,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邓小平还指出:“中国的发展如果不发展不停步,探索无止境。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感悟制度的力量,有自信,也有清醒;有祝福,更有期待。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让所有人都拥有均等发展机会、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个个具体实在的诉求,寄托了百姓的殷殷期待,也是制度完善题中应有之义。共识业已形成,力量正在汇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制度创新;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有梦想的人生洋溢着幸福,有梦想的国度充盈着希望,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全面深化改革令人期待,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构建也将由此展开。我们期待并坚信: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迎来实现民族、国家、个人梦想的美好明天。

作为一名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做到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树立服从意识。我要服从领导安排,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各项决议。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社会”,时刻以一名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责任意识。在工作岗位我要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树立团队意识。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集体,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树立创先意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创先意识,要在学习中进步,进步中学习,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回报社会。改革开放的成果,品之如饴,当思来之不易,更须倍加珍惜。

第二篇

获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的消息,我校即给予了高度重视,思考和期盼着;并开始思考如何用全会精神指导、引领、规划学校的教学和学校的发展,如何认识和解读全会精神,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的精神。11月24日下午5时,xx中心学校借周工作会议时间对在全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作出了安排部署。并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部分。会议由校工会主席zz主持。

会上,所有教师畅所欲言,多角度阐述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与感悟。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五位一体“的改革设计,是众多亮点中最大的亮点。这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关系,释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

通过学习,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把教育工作提到了更高一个高度,让我把教育工作做好的信心百倍增加。为了贯彻学习好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我作以下表态:

1、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要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将学习精神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教研活动和每一次主题教育中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于地方百姓。

2、本学期后期的政治学习内容重点是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好,落实好。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与职业道德观,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以实际行动提高教学质量。

3、进一步以“比教学”工作和创建高效课堂为抓手,要提高学校整体质量和效益,用课题研究、校本研修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向精细化管理迈进,提高工作效益,促进学校发展。

全会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明确了党的政策方针和具体措施,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使我们更加强化了跟着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我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第三篇

xx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调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本人认真学习后,有以下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是一门职业,我们既然选择了这项职业,就应该毫不犹豫地热爱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要怀着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胸怀进行工作,勤恳踏实,忘我投入,不计较个人得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我们应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自尊自励、自警自省,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成为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我们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应该冷落、挖苦学生。即使学生成绩不好,或是行为失当,我们也要毫无保留地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当学生失意时,教师要及时安慰、劝解;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应宽容、大度;当学生徘徊时,教师宜点拨、指引;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一起分享、庆贺。

我们要依靠长征精神那种重于求实、独立自主创新的胆略所缔造的开拓创新。要主动破除一切旧思想、旧观念、旧条款,以“敢”字当头,以“闯”字领先,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精神最求,才耐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社会,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入教育,为实现建湖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教师的目标就是教好书,育好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用三项教育活动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建立正确的教师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不能以世俗的眼光、传统文化来评价学生,学生是什么都不懂得,需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走上成才之路,正如霍懋征老师的座右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做到:“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

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我们教师还满足于以前掌握的那点知识,那我们迟早要落伍,要被时代淘汰。所以,教师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无止境,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育观念,唯有如此,我们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才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第四篇

还记得十一届五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时强调:“中国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今天,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没有先进制度的坚强支撑,一个大国的发展进步和改革实践将难以实践。面向未来,一个日益彰显生命力的社会制度将如何坚持和完善?这是摆在中国当前、与每一个百姓命运紧密相连的重大现实问题。

披荆斩棘,正道沧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独特的创造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缔造出一幅丰富生动的发展图景。九十多年奋斗积累,六十多年建设发展,三十五载锐意改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清晰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夯实,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巨大跨越„„中国的“制度优势”成为一个个奇迹最贴切的注脚。艰辛而辉煌的征程中,人们聆听了一个古老国家在新时代不断奋进的足音,更清楚地见证了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从来就没有一笔绘就的宏伟蓝图,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邓小平还指出:“中国的发展如果不发展不停步,探索无止境。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感悟制度的力量,有自信,也有清醒;有祝福,更有期待。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让所有人都拥有均等发展机会、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个个具体实在的诉求,寄托了百姓的殷殷期待,也是制度完善题中应有之义。共识业已形成,力量正在汇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制度创新;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有梦想的人生洋溢着幸福,有梦想的国度充盈着希望,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全面深化改革令人期待,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构建也将由此展开。我们期待并坚信: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迎来实现民族、国家、个人梦想的美好明天。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做到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树立服从意识。我要服从领导安排,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各项决议。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社会”,时刻以一名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责任意识。在工作岗位我要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树立团队意识。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集体,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树立创先意识。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创先意识,要在学习中进步,进步中学习,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回报社会。改革开放的成果,品之如饴,当思来之不易,更须倍加珍惜。

第五篇

获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的消息,我校即给予了高度重视,思考和期盼着;并开始思考如何用全会精神指导、引领、规划学校的教学和学校的发展,如何认识和解读全会精神,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的精神。11月24日下午5时,xx中心学校借周工作会议时间对在全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出了安排部署。并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部分。会议由校工会主席zz主持。

会上,所有教师畅所欲言,多角度阐述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理解与感悟。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五位一体“的改革设计,是众多亮点中最大的亮点。这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关系,释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

通过学习,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把教育工作提到了更高一个高度,让我把教育工作做好的信心百倍增加。为了贯彻学习好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我作以下表态:

1、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将学习精神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教研活动和每一次主题教育中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于地方百姓。

2、本学期后期的政治学习内容重点是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好,落实好。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与职业道德观,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以实际行动提高教学质量。

3、进一步以“比教学”工作和创建高效课堂为抓手,要提高学校整体质量和效益,用课题研究、校本研修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向精细化管理迈进,提高工作效益,促进学校发展。

全会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明确了党的政策方针和具体措施,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使我们更加强化了跟着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我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第六篇

公报提出“十三五”规划要遵循的五个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为我们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建立了理解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框架。

xx谈到,第一个理念创新发展,处于整个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且创新发展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

第二,协调发展。五中全会的公报明确的讲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我们党历来都是高度重视在各个时期一些重大关系的研究,比如说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十大关系”,就是讲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要重点处理的一些关系。十六大以来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也是要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里,中央明确的提出协调发展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那些重大关系,而且还具体的提到了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同步发展,还特别提到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整体发展。

第三,绿色发展。在五中全会公报里讲绿色发展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以前也讲到过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但是在五中全会的公报中已经把它再一次提高到更高、更重要的水平。

第四,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有这样几个重点:一是我们中国的经济要更深度融入的世界经济中去;二是我们要坚持互利共盈这样一个战略;三是也是提的比较明确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也是对我们开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第五,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我想在公报中占了相当大的部分,讲的比较细致、比较多,它的核心我想就是两个字“人民”,所谓共享发展就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生活更好,为了人民能够充分的分享我们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各项利益。

第七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要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任期内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可以看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

什么是“全面小康”?如何建成“全面小康”?对此,2012年的十八大,已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蓝图。具体来说,衡量“小康不小康”,主要看六点要求: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二,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四,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即“四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是不是达到这六大要求,就是“全面小康”了呢?还需要注意到,这六大要求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的具体要求。“五位一体”就是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融合在一起,更加注重发展的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强调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在着力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中国走上永续发展道路。因此,只有在确保“五位一体”这个前提下,实现六大要求,才是衡量是否实现了“小康”的准绳。

在转变发展方式、完成两个“倍增”、形成创新驱动、实现“四化”、协调区域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六个方面,“十三五”将做出一系列路线图安排,确保2020年第一个“一百年”目标能够如期“撞线”。

“履不必同,斯于适足”。“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发展形势及发展任务会和“十二五”有相当大的不同,例如现在工业用电量上升已明显趋缓,用电甚少的“无烟产业”电影的票房却在“爆炸式”增长,这背后是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主要依靠大规模投资、出口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生产资料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生产方式转变。因此,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创新、积极作为,正确处理好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新一轮的改革、转型,实现从资本积累型到全要素生产型转换,为实现“国民收入倍增”提供充要条件。

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实现进度如何呢?截至2014年末,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3.6万亿元,比2010年提高55%,期间gdp平均增长率高达8%。即使考虑2015年和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中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发展转变,到2020年gdp倍增计划也会实现。相对于经济总量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计划难度可能大一些。“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2010年的36539元增加到2014年的56339,涨幅高达54%。此外,为了切实提高广大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自2005年起退休金标准每年都上浮10%。除了工资收入,居民收入来源也在持续多样化,特别是投资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例如,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为广大居民提供更便利的投资工具,如股票、债券、基金等。习近平主席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收入倍增计划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十二五”期间,发展农产品再加工、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十三五”期间,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土地资源保护,收入倍增计划难度将加大。因此,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土地改革等措施将成为“老乡”实现收入倍增的新途径。

要实现“收入倍增”,根本还是要依靠创新驱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50.9%提升到2014年的54%。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系统、第四代核电技术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新能源汽车、特高压输变电等科技创新支撑重点产业取得加速发展。重要进展。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日均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3万户,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热情不断被激活。“十三五”时期,中国还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驱动增长,将推动四个现代化大步前行。回首“十二五”,“新四化”同步发展发生深刻变化,一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化向各领域加快渗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扩散以及“互联网+”等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给传统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更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形态;二是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11年末,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2014年进一步提高到54.77%,带动了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三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集约、高效、安全、持续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新特点。“新四化”同步推进,将有助于经济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可持续;也可以促使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过程更透明、更公平,更能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新四化”有助于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就在“全面”,是多领域协同发展、不分地域、不让一个人掉队、不断发展的全面小康。“十三五”规划将把区域发展着重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基础上,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融合,实现三大战略对四大板块的融会贯通;二是推动区域性城市群建设和跨省区统一规划,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哈长等一批标杆性城市群;三是推动地区性经济带建设,建成一批覆盖沿边和欠发达地区、引领地方经济的地区性经济中心。最终形成三大战略引领,贯通四大板块,区域性城市群为纲,地区性经济带为目的总体区域发展布局。为此,需要积极探索“多规合一”,打通由中央到省市县的规划体系,推进区域性产业布局、城乡统筹和城乡建设、区域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多项工作统一规划,多地区一体化推进,完成区域内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获取经济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各区域全面、平衡发展的中国,将以全方面、整体性的姿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十三五”期间,中国外开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未来10年,中国新增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1.5万亿美元左右。中国将由资本输入国转变为世界重要的资本输出国。“中国制造”也将实现从制造引领到创新引领、从供应链战略到价值链战略、从全球销售到全球经营的转型升级。随着我国企业加速“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将大大加快,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也更加便捷,中国人将可以做到“走遍世界不用换外汇”。中国还会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建设,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即将投入运行,不断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中国也将比以往更积极地参与全球生态合作。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不断完善生态文明顶层设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谋福祉。

第八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以来展开了一系列的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活动。学校领导班子上周也召开了教职工学习十八届五中精神的会议。通过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感觉到依法治国和教育之间的关联如此重要。

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治教,必须加强法治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全社会有责,但教育具有最直接、最集中,最系统、最有效的作用,在加强法治教育中扮演着无可比拟的重要角色。一方面是对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法治教育,培养现代法治人才。教育工作者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表率,这样才能肩负起培养合格法治人才的重任。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另一方面是对全体人民的法治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的法治素质。在这一方面,教育同样肩负重要职责。全体人民法治素质的提高,既能为建设法治国家奠定基础,更能为建设法治教育创造环境条件。

进行法治教育,要从培养法治意识开始。法治意识是对法律法规和法治制度等的理性认识和把握,是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动力。培养法治意识,一方面靠学习,一方面靠行动锻炼,做到知行结合。为此,学校教育要与社会法治机构协同合作,共同做好法治教育与宣传。进行法治教育,要把培养法治思维作为重点。法治思维是一种运用法治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如果说法治意识使人有观念、有动机,自觉想到用法治来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话,那么法治思维使人有方法、有能力做到用法治解决和处理问题。

让法治成为人民的信仰、国家的信仰,是法治教育的核心。要实现从法治意识到法治思维、再到法治信仰的法治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法治素质,必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纳入法治教育的内容,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法治机构共同参与的全面的法治教育体系。

第二篇:高校教师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3篇

第一篇

会上,所有教师畅所欲言,多角度阐述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理解与感悟。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五位一体“的改革设计,是众多亮点中最大的亮点。这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关系,释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

通过学习,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把教育工作提到了更高一个高度,让我把教育工作做好的信心百倍增加。为了贯彻学习好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我作以下表态:

1、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将学习精神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教研活动和每一次主题教育中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于地方百姓。

2、本学期后期的政治学习内容重点是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好,落实好。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与职业道德观,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以实际行动提高教学质量。

3、进一步以“比教学”工作和创建高效课堂为抓手,要提高学校整体质量和效益,用课题研究、校本研修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向精细化管理迈进,提高工作效益,促进学校发展。

全会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明确了党的政策方针和具体措施,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使我们更加强化了跟着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我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第二篇

公报提出“十三五”规划要遵循的五个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为我们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建立了理解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框架。

xx谈到,第一个理念创新发展,处于整个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且创新发展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

第二,协调发展。五中全会的公报明确的讲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我们党历来都是高度重视在各个时期一些重大关系的研究,比如说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十大关系”,就是讲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要重点处理的一些关系。十六大以来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也是要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里,中央明确的提出协调发展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那些重大关系,而且还具体的提到了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同步发展,还特别提到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整体发展。

第三,绿色发展。在五中全会公报里讲绿色发展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以前也讲到过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但是在五中全会的公报中已经把它再一次提高到更高、更重要的水平。

第四,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有这样几个重点:一是我们中国的经济要更深度融入的世界经济中去;二是我们要坚持互利共盈这样一个战略;三是也是提的比较明确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也是对我们开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第五,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我想在公报中占了相当大的部分,讲的比较细致、比较多,它的核心我想就是两个字“人民”,所谓共享发展就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生活更好,为了人民能够充分的分享我们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各项利益。第三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要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任期内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可以看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

什么是“全面小康”?如何建成“全面小康”?对此,2012年的十八大,已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蓝图。具体来说,衡量“小康不小康”,主要看六点要求: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二,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四,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即“四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是不是达到这六大要求,就是“全面小康”了呢?还需要注意到,这六大要求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的具体要求。“五位一体”就是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融合在一起,更加注重发展的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强调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在着力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中国走上永续发展道路。因此,只有在确保“五位一体”这个前提下,实现六大要求,才是衡量是否实现了“小康”的准绳。

在转变发展方式、完成两个“倍增”、形成创新驱动、实现“四化”、协调区域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六个方面,“十三五”将做出一系列路线图安排,确保2020年第一个“一百年”目标能够如期“撞线”。

“履不必同,斯于适足”。“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发展形势及发展任务会和“十二五”有相当大的不同,例如现在工业用电量上升已明显趋缓,用电甚少的“无烟产业”电影的票房却在“爆炸式”增长,这背后是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主要依靠大规模投资、出口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生产资料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生产方式转变。因此,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创新、积极作为,正确处理好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新一轮的改革、转型,实现从资本积累型到全要素生产型转换,为实现“国民收入倍增”提供充要条件。

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实现进度如何呢?截至2014年末,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3.6万亿元,比2010年提高55%,期间gdp平均增长率高达8%。即使考虑2015年和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中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发展转变,到2020年gdp倍增计划也会实现。相对于经济总量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计划难度可能大一些。“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2010年的36539元增加到2014年的56339,涨幅高达54%。此外,为了切实提高广大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自2005年起退休金标准每年都上浮10%。除了工资收入,居民收入来源也在持续多样化,特别是投资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例如,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为广大居民提供更便利的投资工具,如股票、债券、基金等。习近平主席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收入倍增计划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十二五”期间,发展农产品再加工、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十三五”期间,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土地资源保护,收入倍增计划难度将加大。因此,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土地改革等措施将成为“老乡”实现收入倍增的新途径。

要实现“收入倍增”,根本还是要依靠创新驱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50.9%提升到2014年的54%。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系统、第四代核电技术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新能源汽车、特高压输变电等科技创新支撑重点产业取得加速发展。重要进展。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日均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3万户,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热情不断被激活。“十三五”时期,中国还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驱动增长,将推动四个现代化大步前行。回首“十二五”,“新四化”同步发展发生深刻变化,一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化向各领域加快渗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扩散以及“互联网+”等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给传统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更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形态;二是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11年末,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2014年进一步提高到54.77%,带动了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三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集约、高效、安全、持续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新特点。“新四化”同步推进,将有助于经济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可持续;也可以促使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过程更透明、更公平,更能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新四化”有助于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就在“全面”,是多领域协同发展、不分地域、不让一个人掉队、不断发展的全面小康。“十三五”规划将把区域发展着重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基础上,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融合,实现三大战略对四大板块的融会贯通;二是推动区域性城市群建设和跨省区统一规划,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哈长等一批标杆性城市群;三是推动地区性经济带建设,建成一批覆盖沿边和欠发达地区、引领地方经济的地区性经济中心。最终形成三大战略引领,贯通四大板块,区域性城市群为纲,地区性经济带为目的总体区域发展布局。为此,需要积极探索“多规合一”,打通由中央到省市县的规划体系,推进区域性产业布局、城乡统筹和城乡建设、区域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多项工作统一规划,多地区一体化推进,完成区域内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获取经济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各区域全面、平衡发展的中国,将以全方面、整体性的姿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十三五”期间,中国外开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未来10年,中国新增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1.5万亿美元左右。中国将由资本输入国转变为世界重要的资本输出国。“中国制造”也将实现从制造引领到创新引领、从供应链战略到价值链战略、从全球销售到全球经营的转型升级。随着我国企业加速“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将大大加快,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也更加便捷,中国人将可以做到“走遍世界不用换外汇”。中国还会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建设,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即将投入运行,不断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中国也将比以往更积极地参与全球生态合作。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不断完善生态文明顶层设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谋福祉。

第三篇: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为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历史性会议载入史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法治建设的决定、作为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的姊妹篇,必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思想自觉是行动自觉的先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前提,是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全会文件。我们要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扎实抓紧抓好。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党和国家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在法治轨道上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会《决定》还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向国内外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正确道路,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全会《决定》有一条红线贯穿全篇,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部成就的结晶。能否坚持这条道路,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是不是正确,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这就必须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三个核心要义,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还必须始终坚持五个基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三个核心要义和五个基本原则,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这些都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定海神针,犹疑不得、动摇不得、丢弃不得。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全会《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以上六个方面的重大任务,充分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导思想和总目标中关于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从科学立法看,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从严格执法看,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从公正司法看,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从全民守法看,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从人才保障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从领导保证看,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总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形成全党全社会的合力,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关系,始终做到全面准确、坚定不移。

一是必须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阶段,两次全会、两个决定、两件大事,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同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同一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大局、精密谋划、周密部署、依次推进的智慧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依法治国提供保障,需要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样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来助力,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从根本方向上是一致的,落脚点都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必须准确把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体现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依法治国的过程,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只有坚持依据党内法规从严管党治党,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三是必须准确把握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四是必须准确把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约束力和规劝力支配社会成员的品行。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五是必须准确把握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与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的关系。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展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并划清依法治国与西方所谓“宪政”的根本区别。同时,我们也要高度重视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描绘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康庄大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第四篇:2015深入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协调推进我国全方位发展的新战略。这个新战略,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盖彰。这就是说在这个新战略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由此可见,这个新战略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新战略中的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因此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战略,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总抓手。《建议》在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论述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时,都指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国发展新战略这个重要思想。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新战略,其实质和关键在于全面。联系再过5年我们就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十三五时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战略,我们必须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

经济管理学上有个木桶理论,又称短板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因此,不补齐短板就达不到更高水平。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际可以看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我们不可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此外,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还有,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对我国经济体量己居世界第二位的状况而言,又是一个突出短板。因此,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总之,我们在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战略,万众一心、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贡献。

【篇二】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十三五规划要遵循的五个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为我们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建立了理解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框架。

第一个理念创新发展,处于整个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且创新发展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

第二,协调发展。五中全会的公报明确的讲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我们党历来都是高度重视在各个时期一些重大关系的研究,比如说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十大关系,就是讲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要重点处理的一些关系。十六大以来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也是要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里,中央明确的提出协调发展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那些重大关系,而且还具体的提到了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同步发展,还特别提到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整体发展。

第三,绿色发展。在五中全会公报里讲绿色发展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以前也讲到过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但是在五中全会的公报中已经把它再一次提高到更高、更重要的水平。

第四,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有这样几个重点:一是我们中国的经济要更深度融入的世界经济中去;二是我们要坚持互利共盈这样一个战略;三是也是提的比较明确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也是对我们开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第五,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我想在公报中占了相当大的部分,讲的比较细致、比较多,它的核心我想就是两个字人民,所谓共享发展就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生活更好,为了人民能够充分的分享我们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各项利益。

【篇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xx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说明发展才是核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法跟过去不同,原来市场是基础性作用,是铺垫,现在是决定性作用,是市场说了算。政府职能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守夜人,更符合市场关系。由此我想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治理大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1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新的规定。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否则其他改革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甚至一旦偏废于此就有可能让改革进度甚至方向得不到掌控。就真的会失去最最基础的力量的支持。引起中国历史上新的翻天覆地的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革命。当那时,普通百姓又要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又要苦苦探寻救国之路,又要在发展与倒退中反复,而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受益了,并且一直受益下去,党的执政地位就在大中国的各个角落得到认可,得到维护,不容任何反党、反社会,破坏今天来之不易的各个方面都取得历史性,阶段性重大发展成果的大好局面。

党的理论一直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直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瞻性的高度敏感,并善于总结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意在总结出其中的客观规律,并及时的上升到国家意志来指导中国的发展实践。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美好,只要我们都不懈努力。

【篇四】

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是这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也将在本次会议上勾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从此,改革便一直伴随着新中国茁壮成长。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拉开帷幕,万众瞩目的十三五规划蓝图也将面世。从此前中央几次关键会议释放出的信号,可以看出改革当是十三五规划的点睛之笔。

以改革之力打通强国之路,是对历史精髓的最好传承。古语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改革之力谱写盛世篇章,也是符合国情民情的战略举措。当前,中国正踏着坚定的步伐,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怎么破,城镇化落脚不稳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亟需改革来下药。另一方面,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科学设定规划目标一系列的困惑亟需改革来解答。

国内形势呼吁改革发力,新一轮国际合作大潮的到来,也倒逼着改革大展拳脚。近日,总书记访问英国,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国际合作的深入让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大为受益。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政策必然要作出相应调整,才能让国家领导人历次访问取得的成果落地生根,开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早在2014年4月十三五规划编制伊始,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就曾经将改革与市县规划体制绑定到一起。十八届四中全会,也以改革作为主旋律,敲定了一连串撬动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今年10月19日至23日,李克强总理在双创活动周、国务院常务会、会见外宾、中央党校等场合,5天内4次公开强调改革,对改革寄予厚望。

第五篇: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2015年10月26日-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审议十三五规划,是不同寻常,具有宏阔背景和鲜明特色。

十三五规划时间是从2016年至2020年。这五年恰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还被称为“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一定程度上说,十三五规划施行情况如何,能不能实现变轨超车,直接决定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甚至影响到百年目标。究其因,十八大提出“两个百年”目标,其中第一个百年目标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乎此可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两个百年目标,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于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行,我们有理由对十三五规划抱以良好期待。但必须看到的是,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小,第三季度GDP增速同比增6.9%,创6年新低。再加上我们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挑战。正因如此,从三期叠加到三大转换(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新旧发展模式的转换),就是我们的共同选择。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是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凡谋之道,周密为宝”,五年规划是我们汇聚民族智慧的法宝,体现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我们正是一步步踏着五年计划的阶梯,从1949年的积弱积贫,走到今天的繁荣富强。站在“十三五”规划的节点与路口,回望“十二五”,中国经济年均增速7.8%,GDP总值突破十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最大贸易国。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化率首超50%,科技研发投入跃居世界第二,高铁里程跃居世界第一,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到4000多亿美元,中国装备大步走向世界。经济构成中服务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驾马车”驱动姿态更趋协调,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向各领域加快渗透,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彰显,中央财政资金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的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民生指标全线飘红,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跑过GDP增速,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约1亿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正触手可及。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成绩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清单”:“世界工厂”要转型升级;深化改革要适应发展;权力运行要服务市场经济秩序;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基尼系数依然高于0.4,中国还有2亿人挣扎在贫困线上;13亿人民要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经济发

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改革开放30多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贫困驱动”目标已经实现,接下去该是“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使命驱动”时代了,“十三五”规划正承载着这样一个任务节点。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历史关键节点的“十三五”规划,不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第一个百年梦想,更决定着经济新常态下的我们的发展方向、信心指数、前进步伐。“十三五”规划蓝图中,全面实现小康将是第一任务,“两个一百年”是旗帜方向,“三大发展”是遵循规律,“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是发展动力,“六个必须”是规划要义。这其中,扶贫攻坚、“定点滴灌”、“互联网+”、万众创业、新型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集约发展、“一路一带”、“亚投行”、“中国制造2025”、人民币国际化,将是“十三五”规划的主要标签。

制订“十三五”规划之前,习近平主席先后出访了美国和英国,49项访美成果清单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起基调,29项中英联合声明和系列金融合作项目为人民币国际化铺平了道路,两次重要出访也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国际环境。按照日程安排,IMF执行董事会将于11月就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做出决定,这将使人民币获得与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同等重要的地位,标志着至少1万亿美元全球储备将转移

至人民币资产。从首次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到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到美英支持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这些重要国际指标,将标志着“十三五”规划不仅是国内经济民生统筹发展的重要议题,同时,“十三五”规划也将成为倍受国际关注,提振世界经济信心动力,并成为国际投资热点的一缆子机遇项目。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三五”规划将圆梦百年,责任与使命在肩。“十三五”规划除了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还将助力扶贫攻坚、经济转型、科技创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全面改革,依法治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成熟、自信,让中国梦的“幸福指数”更具温暖内涵,更坐标清晰,并写入党心民心、中国历史与中华大地。

下载高校教师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8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教师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关于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集锦

    2015关于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集锦 10月27日上午,我院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会上学习了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全文,并对于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1月12日下午闭幕。为期四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

    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是这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也将在本次会议上勾画。......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六篇) “十三五”规划将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

    最新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最新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四篇 2015年,对中华儿女来说注定是充满惊喜、激动的一年。这一年我国顺利举行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的军事力......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最新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最新范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