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德育工作指南后心得体会 李百灵
学习《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
时间2017.12.04 棋盘井第三小学 李百灵
今天在学校德育处的指导下,我学习了《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感触颇多,作为一个每天出现在讲台上、校园里、学生面前的一线老师我们该怎样去进行德育教育,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人生楷模,怎样让学生骨子里养成优良品质,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在我看来德育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并且是一个漫长的经常性的甚至具有反复性的长久工程。所以不着急慢慢来,用着漫长的一生把我知道的一一说给孩子们听,做给孩子们看,教给孩子们学习。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让我得到了各位学校德育处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增强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德育工作:
1、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师德是学校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像俗话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况我们是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其实,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师风,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有什么样的校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学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首先做到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这样才会为学校德育工作起一个好的开端。
2、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作为一名心理老师了解到心理健康已成为未成年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建设在工业城镇,务工人员子女选择的中小学校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努力做到是学生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各种生活生存能力,促进他们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的主要群体不在于存在障碍的少数群体,而在于防患于未然的多数学生心理健康的危机干预,作为老师教书是本职工作,而引导孩子悦纳自我,培养品质,完善人格更是重中之重。
3、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当前社会中,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已非常突出,甚至了出现了学生殴打老师的极端行为。这警示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相关的法制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面,我想我们要认真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这样才会要求他们做到守法、不违法等。
4、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要想把学生教育得好,管理得好,就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努力教育。如开展家校定期会议、家长座讲会、定期家访等,都应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德育教育千头万绪,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纵然我们的工作很繁琐,开展起来很困难,不过只要我们找到了方法和对策,不管多大的困难,多繁琐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并且能够把它完成好。所以对我来说,这次培训是一次及时的培训,它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帮助和影响。
第二篇: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对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作为一线小学教师,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指南》,从中受益匪浅,也对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指南》中指出了小学中高年级的德育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而要做到这一点,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将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深入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积极 引导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德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如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我组织本班同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少年”的评比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纪录片,还有关于国防、自然、科技题材的优秀影像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以及国防教育和环境教育。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第三篇:《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
东城区实验学校 耿璐
这学期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从中受益匪浅,也对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了小学中高年级的德育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而要做到这一点,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将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深入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积极引导。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德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如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我组织本班同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少年”的评比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纪录片,还有关于国防、自然、科技题材的优秀影像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以及国防教育和环境教育。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第四篇: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
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中小学教师德育专题培训,我对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也增强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
以下,是我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 1.对于小学低年级段,《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这样的学段目标: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2.当然,对于如何达成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给出了以下建议:第一,课程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第二,文化育人,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第三,活动育人,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第四,实践育人,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五,管理育人,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第六,协同育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有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有温暖的同时一路相伴,我也会在教育的路上,践行师德规范,时刻以人为本,争做幸福教师,带给孩子幸福教育。
第五篇:新文化工作指南(李)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
关于建设冶勘新文化系统工程工作指南
一、深刻认识冶勘新文化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二、认真把握冶勘新文化建设的定位
三、全面整合好冶勘传统文化元素
四、努力建设好冶勘新文化系统工程
五、始终坚持冶勘新文化建设的创新
六、切实解决好冶勘新文化建设的“落地”问题
七、认真做好冶勘新文化建设的思想发动和组织准备
八、持之以恒地推进冶勘新文化建设工作
二〇〇八年元月
一、深刻认识冶勘新文化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冶勘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给地矿事业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央对地勘单位实施属地化管理体制的调整,使冶勘经济融入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而四川冶勘人的理念、四川冶勘传统文化、四川冶勘粗放的企业管理等等,已与当今四川冶勘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的形势远远不适应,明显不协调。进入新的历史转折和发展时期,地勘事业单位将面临更多新的改革和挑战。站在战略高端,我们必须从新的起点出发,以全新的观念、思维、行为去考量与建设四川冶勘新文化。
四川冶勘新文化,是四川冶勘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精神火炬,是四川冶勘基业长青的牵引和保证。为四川提供工业强省发展战略必要的资源保障和地质工作于社会服务重要的技术支持,为实现四川冶勘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和四川冶勘人富裕小康的美好愿景,为提升我局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实现我局发展经济与构建和谐的宏伟事业,我们必须以加强四川冶勘新文化建设为舆论引导、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文化支撑,必须把四川冶勘新文化建设工程作为新的“文化力”予以推进。
二、认真把握冶勘新文化建设的定位 冶勘新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地勘单位将长期处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特定状态和环境。地勘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文化统领发展与和谐,正确处理好发展求和谐,和谐促发展的相互统一关系。
冶勘新文化建设路径将从两个层面进行,局为第一层面,以战略导向型为主体展开,着力点放在塑造相匹配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上,各地勘单位和专业公司为第二层面,以市场导向型和绩效导向性相结合为主体展开,着力点放在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的融合上,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把两个层面的文化建设形成合力。企业文化建设有其特定的规律,就文化建设本身一般包括价值观、行为、制度、外在形象等四个层次,在其中有一个推进系统,一般路径是由内向外,由价值观到外在形象逐步展开和推进的,即是从价值观入手,提炼出文化的核心,通过员工的行为转变予以实现。
建设冶勘新文化,必须坚持应用型文化的方向,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的理念,必须坚持先进“文化力”建设的目标。
三、全面整合好冶勘传统文化元素
企业文化是一种自我的存在,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结果。冶勘长期的历史发展沿革,必定形成了并被广大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而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在特殊的历史阶段,正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鼓舞冶勘人的斗志,凝聚冶勘人的精神。建设冶勘新文化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原来的文化,其次是对传统文化中那些无序的、杂乱的、浅层形态的文化进行必要的梳理、诊断、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掘出其中优秀的、特质的文化元素进行科学的整合。
四、努力建设好冶勘新文化系统工程
1、以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发展战略
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战略,企业通过战略管理来实现使命和达成愿景,企业战略反映着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企业文化烙印。企业文化在指导、引领企业制定战略的同时,又必须坚持服务于企业战略。企业文化调动全体员工实施战略的保证是企业“软”管理的核心。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导航和支撑,必须用先进的文化打造企业品牌、树立企业信誉、传播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等等。一切企业行为和企业人的行为都必须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
(1)树立明确的使命
企业使命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企业肩负的最大责任,是企业生存的最根本目的。企业使命是企业员工使命感、危机感、自豪感的最基本出发点,也是企业营运的动力源泉,所有政策、程序、策略、方法等都应符合使命的要求。企业使命一定要有鼓动性和影响力,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行为和行动,使命首先告诉人们:“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到底该做什么”,进而明确:“企业将去向何方”,“企业去那里的理由”,“怎么做”等等。只有树立了崇高的、明确的、富有感召力的使命,才能满足企业成员自我实现的需求,明确工作的真正意义,激发出内心深处的动机,从而为企业指明方向。
企业的一切工作都源于使命。企业是由若干组织组成的,任何一个组织也是由人组成的,企业的驱动力源自人的驱动力,而人的驱动力又源自内心深处的激情,所以,最重要的是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十分清楚“自己为什么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是为了使命而成为管理者,而不是为管理而成为管理者。“使命管理”是企业管理理论的本质或纲,培养员工和组织的使命感,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2)构筑共同愿景
战略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组织能量从而取得成功。为使企业集团中所有组织和个人,从接纳企业的每一个战略开始,以在企业前景上达成一致,形成共识,规划共同愿景就是最好形式。愿景的目标要雄伟,愿景的语言要振奋,愿景的描绘要清晰,愿景是可以实现的,让人激情澎湃的,能超越常态,体现一种精神。愿景蓝图让人们觉得虽然有点高远但又愿全力为之奋斗,让利益相关者愿意提供帮助,甚至牺牲自己短期的利益,让愿景激发员工变革发展之欲望。
(3)塑造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导人的行为的一系列基本准则和信条,价值观是企业进行决策,确定政策、策略和方法,以及选择行为方式的指导方针。价值观包括核心价值、目标价值、基本价值、附属价值等四个层面。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内部由此确定人的价值高于资产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团队价值高于单体价值、社会价值高于经济价值的价值观。一个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相匹配的企业核心理念体系的创建和丰富完善,将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2、以企业文化导向人力资源建设
企业文化是始终围绕人展开的,所以企业文化要求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行为之中。企业文化推进实施的重点就在于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达到最有效地管理人,使人的潜能最大化,从而达到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1)坚持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导向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的人事管理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是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达到企业不同层面和不同方面的群体或个体的协调控制。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进而达到企业目标。坚持以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对员工的导向作用,由企业文化去规范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在特定的企业文化基础上,逐步实现企业管理所追求的最高价值。
(2)企业文化的完善要依附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 过去传统的企业文化往往是借助于一些有形的方式,说教的语言灌输给员工,员工接触到的更多的是企业文化的表层。人力资源管理虽然一般也是通过具体的措施与方法作用于员工,但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价值观的塑造来激发员工的,而现代企业文化的深层内容又是需要通过更为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的融合实现传递的,是通过员工的切身感受来体会的。员工日复一日地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而不断做出反应。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只有将企业文化固化于制,才能真正做到企业文化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形。
(3)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人才是当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或企业文化建设,都是通过以企业员工为纽带,以人为本为交叉点来进行的,两者都是基于对人的管理,基于对人的崭新的认识。人是企业生产经营等一切活动的核心,人力资源是通过措施与方法影响于人,企业文化则是通过精神状态影响员工,前者是有形的“硬管理”,后者是无形的“软管理”,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员工就是两者的联结点。当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与方法中,就会与员工自有的价值观发生反应和磨合。这种以人为本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的运行,必定会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总是分层和分类的,在这些人群中,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及其领导团队是关键,其价值观对企业组织的渗透和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以人为本则必须针对不同的企业人群和个人实施分别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
3、以企业文化支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地勘内部企业文化已近20年的实践,严格说来,地勘内部企业化还处在经验管理的初级阶段。总体上看,企业管理依然是地勘内部企业经济运行的“软肋”。客观地讲,长期粗放的内部企业管理曾造成了不少的地勘经济损失和冶勘形象损害。地勘内部企业管理何去何从?依靠什么来改变粗放管理的现状?通过对地勘内部企业管理历史的总结、现状的分析、未来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最根本的出路还是在最具生命力与活力的企业新文化建设上。
针对企业管理的各个系统,组织好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建立若干相应的子文化分支系统,着力于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深度结合。管理要坚持以企业文化为支撑,企业文化要做到有效地融入,其中要抓住核心价值观这个最根本和人这个最关键的要素,着力于企业与人的灵魂的有机结合。坚持依靠思想和观念的力量,打造企业与人的责任链,建立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
五、始终坚持冶勘新文化建设的创新
不同企业给与不同人的文化感知是截然不同的,其中的哲理精髓就在于文化特色。由于地勘单位地质勘查这个基础核心产业关于风险、探索、艰苦所具有的行业特殊性,由于地勘单位几十年发展沿革所形成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所具有的体制特殊性,由于地勘单位队伍组成和产业组成相对分散、流动所具有的结构特殊性,所以,在建设新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创新,突出创新,立足挖掘、培养、拓展自己特质的文化元素,强调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进。同时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一切先进和优秀的社会文化与社会企业文化,在学习和借鉴中形成全新的“自我”。彰显企业文化中最具生命力与活力的特质,是建设和创新冶勘新文化非常重要的内容。
六、切实解决好冶勘新文化建设的“落地”问题
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使企业文化“落地”,让企业文化成为真正的文化力、先进的生产力。
1、做到有效的传播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组织与员工共有的。首先要通过各级领导以丰富的文化思想内涵和生动的演讲能力,把企业文化特别是核心价值观传播给各级组织和广大员工,使他们认知和感受,产生共识。传播过程力求做到四进入(进入各级领导层、各基层单元、生产现场、社会市场);做到四贴近(贴近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做到放下架子,摘去帽子,表达建设文化的真诚和深刻的内涵;做到多次、逐层、分阶段地进行。
2、完成切实的转化
当企业文化建设没达到员工的真心体验和实现行为的自觉转换则是难以推进的。由于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同,作用不同,责任不同,实施文化转化也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具体的方法。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很重要工作就是建设制度、规范行为,而企业文化建设由内向外推进中也是依附于制度等作为载体的,以制度来约束员工的各种行为,以制度来完成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和转化,尤其当企业文化被员工认同,并进入理念层面后,就会形成一种很自觉很统一的文化规范。就会以文化无形的力量去指导和纠正员工的各种不规范行为。企业文化会像空气一样存在于企业的组织之中,渗透于企业活动的一切领域,原来主要靠制度强行约束的行为就会逐步转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达到以企业文化为本的组织控制和思想引领,从而实现建设一支有责任心、上进心、诚实敬业、忠于企业文化的员工队伍,使企业变得更加有活力和动力。
3、领导践行的作用
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先行者。企业文化的更迭,一般都是先在上层形成,然后逐层传递,逐步改变员工原有的信念。所以,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各级组织领导团队,其中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身体力行的表率和示范作用;其次,是千方百计地做好让价值观体现在企业一切工作,其中特别是经济发展的绩效上;再次,是有效协调好企业文化推进与践行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其中特别是解决好“两张皮”的统一性。
七、认真做好冶勘新文化建设的思想发动和组织准备 企业文化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是企业自身拥有的或必须拥有的文化因素。企业文化是科学,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有其深刻的内涵和极强的内在逻辑,它必须从企业已有的价值观指导思想中逐步提炼出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克服脱离管理理念,脱离企业实践,脱离企业本身,脱离群众基础的做法,特别要反对搞“秀才文化”,“广告文化”,“物质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有两种倾向要注意:一种是自然主义倾向,认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不用人为设计,人为建设,而会在企业长期实践中自然形成;另一种是主观主义倾向,完全是靠人为设计,少数人加工而成。这两种倾向的焦点,都表现出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在广大企业员工心理和行为上的空白。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文化和理念的自然沉淀和人为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要认真协调解决的思想和方法。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是企业全体员工的,是为企业服务的。所以,在冶勘新文化的建设中,必须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健康的环境,必须加强过程中的学习和引导。特别在启动阶段,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做好层层深入的舆论宣传和思想发动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有意识的影响着企业的所有行为,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中既是基础,又为统领。企业文化建设有其深刻性、复杂性、宽泛性、长期性,在企业的发展中既是成本,更是投资。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启动阶段开始,就要做好必须的组织铺垫,建立企业文化领导委员会和相应的组织执行机构,做到冶勘新文化建设必须实实在在得有人,实实在在地做事,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八、持之以恒地推进冶勘新文化建设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植根于企业的长效的建设过程,要实现永续而不指望一蹴而就,就必须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念,建立科学有序的长效的推进系统。
1、建立由内向外的推进路径
推进系统是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回归实践的核心通道,为此,必须有效利用各种途径,把企业文化所提倡的价值理念、精神宗旨灌输到全体员工的头脑中去,并通过制度与机制的引导和约束,使之“领会在心里,溶化在血液”中,切实保证员工在企业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展现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推进系统的路径一般按价值观、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企业形象等四个层面展开。价值观层,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为适应竞争环境而形成的对生产经营行为的选择标准、辨别标准和评价标准,它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为原则,是企业一切行为与对外体现的意识根源。制度与行为规范层,是在企业文化核心层指导下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和企业、员工行为的体现,他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与理念体系的实现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并进一步转化为指导操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形象层,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外显的行为是受企业理念体系与价值观为支配,表现出价值观的选择和要求,是企业价值观的实践化。
2、切实把握好三个原则
一是全局性原则。这是企业文化推进中必须遵守的第一个原则。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它渗透和影响着企业管理、经营、人际关系所有层面,是企业战略、组织结构、流程设臵等企业行为之统领。所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具有全局的眼光,要从企业的整体思考问题。全局性要求不仅在企业内部必须克服“两张皮”现象,注意解决企业文化的提炼与落地,注意统筹其完整流程,同时,在企业外部还要注意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融合。
二是深入性原则。首先,主要是解决好企业文化深入到企业的基层工作和员工的思想与行为中去,从认同到融合到自觉,建立好推进建设的基础。其次,是深入到企业战略、流程、组织结构和企业的日常生活中,让企业时刻处于企业文化的氛围之中,让员工时刻处于企业文化的熏陶之中。总之,要让企业文化最终深入到全体人员的心灵,切实体现在企业各种行为之中。
三是长期性原则。从企业文化形成过程就不难看出它所具有的历史延续性特性,企业文化中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的融会统一往往发生在长期之后。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切忌追求“轰轰烈烈”,切忌图谋表面文章,切忌出现虎头蛇尾。企业文化如养身之道,一定要通过长期的建设与实践,合理的坚持与遵守来逐步推进,逐渐强化的。
3、建设学习型文化
建设好各种和各类的学习型组织,以推动学习型文化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让企业全体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员工骨干,必须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通过学习型组织使得大家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变革能力等得以强化。这是重要保障。
建设学习型文化,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成员的自觉行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被动被 迫的学习,要主动地融入到“学习的浪潮中去,建立组织学习、自我学习、互相学习的多元化途径,这是重要基础。
建设学习型文化,要着力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要加强使命、愿景、价值观等系统的思考修炼。还要注意统筹规划、具体安排,建立必要的考核激励机制。这是重要手段。
总之,要把学习型文化建设成为一种鼓励个人学习和自我超越的文化,一种建立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的文化,一种开放、创新、应变的文化,达到以学习力提升创新力,以创新力推动文化力,以文化力促进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