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案:第一章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1课时)教案

时间:2019-05-12 16:5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案:第一章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1课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案:第一章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1课时)教案》。

第一篇: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案:第一章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1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定性地了解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感受到了反应热,并且了解了物质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变化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及燃烧热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节介绍了盖斯定律,并从定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伴随的热效应。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盖斯定律。教科书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浅显地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三道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理解并掌握盖斯定律;

②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③初步学会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运用盖斯定律求有关的反应热,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实例感受盖斯定律,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盖斯定律

四、学情分析:注意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反应热、燃烧热、盖斯定律等理论概念,熟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视概念和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读、讲、议、练,启发式,探究式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学生课前自学填写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盖斯定律的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相同。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思考: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归纳总结: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

①由A直接变成D,反应热为△H;

②由A经过B变成C,再由C变成D,每步的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如下图所示:

则有△H=△H1+△H2+△H3 [过渡]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利用盖斯定律不难间接计算求得。

2、应用:通过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例:已知:①C(s)+O2(g)= CO2(g)

△H1=-393.5kJ/mol

②CO(g)+1/2O2(g)= CO2(g)△H2=-283.0kJ/mol

求:C(s)+1/2O2(g)= CO(g)的反应热△H3

解法一:虚拟路径法

△H1=△H2+△H3

△H3=△H1-△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

解法二:加减法

①-②= ③

△H3=△H1-△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已知: H2(g)+1/2O2(g)= H2O(g)△H1=-241.8kJ/mol

H2O(g)= H2O(l)△H2=-44 kJ/mol

则:H2(g)+1/2O2(g)= H2O(l)△H=

kJ/mol

【分析】:

根据盖斯定律,则

△H=△H1+△H2=-241.8kJ/mol+(-44.0kJ/mol)=-285.8kJ/mol

2.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O4•5H2O(s)= CuSO4(s)+5H2O(l)

△H=+Q1kJ/mol

室温下,若将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热Q2kJ,则(A)

A.Q1>Q2

B.Q1=Q2

C.Q1

D.无法确定 3.已知① CO(g)+ 1/2 O2(g)= CO2(g);

ΔH1= -283.0 kJ/mol

② H2(g)+ 1/2 O2(g)= H2O(l);

ΔH2= -285.8 kJ/mol

③C2H5OH(l)+ 3 O2(g)= 2 CO2(g)+ 3H2O(l)

ΔH3=-1370 kJ/mol试计算:

④2CO(g)+ 4 H2(g)= H2O(l)+ C2H5OH(l)的ΔH 【分析】:①×2 + ②×4-③ = ④ΔH=ΔH1×2 +ΔH2×4 -ΔH3 =-283.2×2 -285.8×4 +1370 =-339.2 kJ/mol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计算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的应用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好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0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10分钟左右,其余环节20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十一、参考答案:见学案

第二篇: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案:第一章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1课时)学案

一、预习目标:

能说出盖斯定律的内容,并理解其实质。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热。

二、预习内容: 1.知识回顾:

1)已知石墨的燃烧热:△H=-393.5kJ/mol,写出石墨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CO的燃烧热:△H=-283.0kJ/mol,写出CO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思考:C(s)+1/2O2(g)==CO(g)的反应热测量非常困难,应该怎么求出? 2.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盖斯定律?

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认真思考教材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的道理,深刻理解盖斯定律。

盖斯定律如何应用,怎样计算反应热?试解决上题中的思考:求C(s)+1/2O2(g)==CO(g)的△H=?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盖斯定律;

2.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3.初步学会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学习重难点: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盖斯定律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的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 和

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

思考: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归纳总结: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

①由A直接变成D,反应热为△H;

②由A经过B变成C,再由C变成D,每步的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如下图所示:

则有△H=

2、应用:通过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例:已知:①C(s)+O2(g)= CO2(g)

△H1=-393.5kJ/mol

②CO(g)+1/2O2(g)= CO2(g)

△H2=-283.0kJ/mol

求: C(s)+1/2O2(g)= CO(g)的反应热△H3

三、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说说看。

四、当堂检测:

1.已知: H2(g)+1/2O2(g)= H2O(g)△H1=-241.8kJ/mol

H2O(g)= H2O(l)△H2=-44 kJ/mol

则:H2(g)+1/2O2(g)= H2O(l)△H=

2.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O4•5H2O(s)= CuSO4(s)+5H2O(l)

△H=+Q1kJ/mol 室温下,若将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热Q2kJ,则()

A.Q1>Q2

B.Q1=Q2

C.Q1

D.无法确定 3.已知① CO(g)+ 1/2 O2(g)= CO2(g);

ΔH1= -283.0 kJ/mol

② H2(g)+ 1/2 O2(g)= H2O(l);

ΔH2= -285.8 kJ/mol

③C2H5OH(l)+ 3 O2(g)= 2 CO2(g)+ 3H2O(l);

ΔH3=-1370 kJ/mol试计算:

④2CO(g)+ 4 H2(g)= H2O(l)+ C2H5OH(l)的ΔH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

1.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石墨,s)+O2(g)= CO2(g)

△H1=-393.5kJ/mol

②C(金刚石,s)+O2(g)= CO2(g)

△H2=-395.0kJ/mol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2.298K,101kPa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 =-92.38kJ/mol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8kJ,其原因是什么?

3、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依次为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为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减少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B.增大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

C.减少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

D.增大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 O2(g)===H2O(g);ΔH=-241.8 kJ·mol-1

②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

③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④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A.241.8 kJ·mol-1

B.483.6 kJ·mol-1

C.285.8 kJ·mol-1

D.571.6 kJ·mol-1 5.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1/2O2(g)=H2O(l);△H=-285.8kJ/mol

CO(g)+1/2O2(g)=CO2(g);△H=-283.0kJ/mol

C8H18(l)+25/2O2(g)=8CO2(g)+9H2O(l);

△H=-5518kJ/mol

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A.H2(g)

B.CO(g)

C.C8H18(l)

D.CH4(g)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A.CO(g)+1/2O2(g)==CO2(g);△H=-283.0 kJ/mol B C(s)+1/2O2(g)==CO(g);△H=-110.5 kJ/mol

C.H2(g)+1/2O2(g)==H2O(g);△H=-241.8 kJ/mol 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11036 kJ/mol 7.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2)C(s)+O2(g)=CO2(g)

△H=—393.5KJ/mol

(3)H2(g)+O2(g)=H2O(l)△H=—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CH3COOH(l)

8.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4P(白磷,s)+5O2(g)====2P2O5(s);△H===-a kJ/mol

4P(红磷,s)+5O2(g)====2P2O5(s);△H===-b kJ/mol

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六、参考答案:)

知识回顾:

1)C(s)+O2(g)= CO2(g)

△H1=-393.5kJ/mol 2)CO(g)+1/2O2(g)= CO2(g)

△H2=-283.0kJ/mol 盖斯定律

1、相同 始态 终态

无关

归纳总结:△H1+△H2+△H3

例:解法一:虚拟路径法

△H1=△H2+△H3

△H3=△H1-△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

解法二:加减法

①-②= ③

△H3=△H1-△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

当堂检测:

1.△H1+ △H2=-285.8kJ/mol 2.A 3.①×2 + ②×4-③ = ④ΔH=ΔH1×2 +ΔH2×4 -ΔH3 =-283.2×2 -285.8×4 +1370 =-339.2 kJ/mol 课后练习与提高

1.A 2.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3.B 4.C 5.B 6.A 7(2)×2+(3)×2-(1)得

△H=—488.3KJ/mol

.8.C

第三篇: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案: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1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章包括“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燃烧热

能源”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三节,属于热化学基础知识。热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热现象的科学,曾为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提供了实验依据,反过来,它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具体应用。它主要解决各种热效应的测量和计算问题。在必修2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

1molH2与1molCl2反应的反应热的推导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可以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形象化教学,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示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情况,并与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及能量差联系起来,以使学生理解△H的涵义及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关系。

探讨化学反应放热、吸热本质时,要强调三点:①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总能量不同;②反应中能量守恒;③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如果两者能量比较接近,则放热和吸热不明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3)理解反应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焓及焓变等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难点:焓变,△H的“+”与“-”.四、学情分析:

本章介绍的是热化学的一些初步知识,以启发学生从能量角度考虑化学反应问题,有利于学生较全面地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授课时可以通过回忆高一有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验入手,引出反应热的概念、符号和一般采用的单位等。再联系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反应物分子的旧化学键的断裂所需要的能量和生成物分子新化学键的形成所放出的能量,定量讨论反应的能量变化,说明了宏观的反应热和微观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所吸收和放出的总能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五、教学方法: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知识,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是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由焰火画面导入。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能量变化:热能,电能,光能等。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化学反应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回顾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并举例。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反应热与焓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反应热△H的“+”与“-”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关系

让学生思考:对于放热反应:(1)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2)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3)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

(4)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深入领会反应热的含义,加深学生对△H的“+”与“-”的表示。探究二:反应热的计算表达式

让学生观察多媒体,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反应热。

1由课本P2 中H2+Cl2=2HCl反应热的计算总结出用物质的键能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H==

2、由课本P3 中图1-2 总结出用物质的能量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以及课本的图画,给学生一感性认识,并提高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课后同学们预习这部分内容,着重分析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并完成本节练习。

九、板书设计:

一、反应热 焓变

1、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2、△H<0时反应放热△H >0时反应吸热 △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H == 生成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3)△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 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对于学生较全面地认识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反应热的教学,涉及到化学反应的本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即涉及到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对培养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很有帮助。

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在学习本节知识前要指导学生复习必修课程中学习的“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和“热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中的相关知识。

第四篇: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淮阴侯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淮阴侯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

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

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

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教学难点:

1、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2、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

2、设计相关的问题切入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设想

其一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但与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比较丰富,所以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二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体会。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韩信除了受胯下之辱外还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迹。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进一步了解韩信。

二、介绍韩信:

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三、诵读课文,正音正字,并且根据文意,划分文章结构。

(一)、容易读错的字:

陈豨 蒯通 商贾 诸母漂 盗跖 阏与 井陉 樵苏 若虽长大

(二)、通假字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晨炊蓐食

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三)、文章结构

• 1-3 早年屈辱 • 4-7 井陉之战 • 8 被贬之后 • 9-10 谋反被诛 • 11 史官论赞

四、研读文本1----3节 难句疏解

(一)、文章开始的三小节写了韩信早年生活的三个小故事。

1、请 同学们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用四个字概括每个小故事。

2、说说这三个小故事说明了韩信早年生活的境况是怎样的?

1、三个故事可以概括为:

怒绝亭长

漂母饭信

胯下受辱

(二)、请仔细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这三个小故事,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 结论: 这三个故事都反映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

第一个故事侧重表现他屈辱之中的自尊,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自信和抱负,第三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坚忍,忍辱负重。

补充三个故事的结局:(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五、研读文本4---7节

(一)先研究文本P138中“阅读与探讨”部分的“萧何追韩信”“登坛拜将”,提问:这是从正面还是侧面写韩信的卓越才能?(师)侧面表现

(二)4——7节是写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争,给这场战争取一个名称,并且说说是从正面还

是侧面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师)井陉之战。正面表现。

(三)问题探究:

(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

(师)背水而阵,迷惑赵军;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

(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师)A.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军进行对比,广武君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对比;

B.衬托。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解释,反衬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

六、研读文本8——10节 总结关键语句 第8节写刘邦忌讳韩信

第9节舍人得罪韩信,“舍人弟上变”不足信; 第10节蒯通劝韩信反他没有反 问题探究:

(1)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联中“一知己”和“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

明确:“一知己”指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不仅概括了韩信一生,而且点出成败之由。

(2)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对此你怎么看?请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师)三种说法各有道理,关键是联系文本,言之成理。一般多赞成“陷害说”。主要依据是:韩信临刑前的遗言:“恨不用蒯通计”(“恨”意思是“遗憾”,不是“怨恨”),蒯通的话:“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不用”、“自夷”,反过来说明韩信不可能谋反。另外,与陈豨密谋叛逆,以及和在京城的内应,也显得很小儿科,一代大英雄竟如此小儿科,不大可信,所以有人说这是吕后等人的诬告。密谋造反与事实不合。参照《陈豨传》中记载,陈豨并没有谋反,而是被逼迫造反。还有其他种种理由。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正如司马迁所说:“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因此,有人认为韩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但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见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成败之谜》)

七、研读文本11节

1、诵读论赞。

2、难句疏解

3、问题探讨:这段“太史公曰”包含了哪些内容,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有什么言外之意?

明确:有三点内容:布衣时志与众异;没有做到“谦让”;在天下安定时密谋叛逆。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一般认为是反话:“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李慈铭)“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李笠)思考:韩信为什么会被杀害?

1、功高震主。

2、狂妄傲慢,树敌太多,单枪匹马。

3、恃才放旷,君主对他早有猜忌。

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杀韩信是吕后和萧何等干的,刘邦并不知情,当他知道后“且喜且怜之”,心情很复杂,也很真实。整理《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成语:

1、漂母之恩

2、胯下之辱

3、妇人之仁

4、多多益善

5、逐鹿中原

6、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下载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案:第一章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1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案:第一章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1课时)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