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6:0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第一篇: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磁县一中 李青玉

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形式,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要从实际出发,我认为要教好每一节政治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付出努力:

一、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比较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有思维碰撞。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并富有个性发表见解的过程,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培养了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理念还强调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培养了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二、以趣引思,使科学性寓于趣味性之中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快乐中学习,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呢?我想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是求知的动力。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不愿听,不愿学,但又迫于高考压力不得不学。我想:要上好政治课首先要扭转学生中的这种思想和情绪,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有趣,有理,有用,使其快乐的学习政治课,且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高中政治课的科学性比较强,因此我在讲课的过程中非常注意以教材为主,把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当然科学性和趣味性主次要分清,科学性是基础,要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在备课选材和讲课语言的运用上注意恰当使用成语典故、漫画、比喻等,可变抽象的理论观点为形象生动,变深奥的道理为浅显易懂,变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为活泼有趣。

三、疏密有度,授人以渔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节课都要有个人劳动量,学生成绩以个人劳动量的多少,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自己对教材的处理非常细,每节课从头讲到尾,点点滴滴讲得面面俱到,生怕学生不明白,以为这是对学生负责、认真工作的最好表现,后来发现课上“分心”的同学很多,即使学生勉强听完了,也是听而不思,认真分析一下,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的讲解充斥整个课堂,学生的思维空间就会被挤压,许多应由学生来完成的活动,都由教师代为完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位给教师,这种“学而不需思”的教学过程,带给学生的是思维能力的下降,进而导致分析问题能力的下降,反而在教学时间上留有余地、教学内容上留有问题,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所以,教师应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动脑思考,积极发言、积极动手练习的时间,或先设置问题,留下一定的空隙时间,让学生在思考中填补内容空白。这种“疏密有度”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思考中真正做到耳到、心到、口到、手到,提高了教学质量,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

最后,我们还要用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我们

当时也希望老师多关注自己,也不希望老师把自己看成没有前途的学生,因此我们应该用心对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能成功。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对于父母而言,也许孩子就是他们的全部了,我们也已经多为人父母了,也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师多关心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我们不能换位思考呢?“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生眼中我们是他们的长辈,无论在学识上还是日常行为上,更应该用心对待他们,他们是那么的可爱,虽然他们身上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啊,正是因为他们是不完美的,才需要我们进行引导,才需要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啊!

历时两期的高中政治新课程培训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当然,几天的培训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专家名师的教诲,也许不能让我立刻成为像他们那样优秀,但我一定会以他们为榜样,用心做一名政治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第二篇:2010年江苏省高中政治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0年江苏省高中政治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高邮市送桥高级中学朱雪萍

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常州举办的2010年江苏省高中政治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时间2010年11月9日—11日,这次培训会回顾、总结我省各地高中政史地新课程实施五年以来教学中所取得的经验,我认真聆听了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作专题报告,了解高中课改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以及高中新课标中涉及的学科前沿或重点难点知识,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这次培训,我的收获很大,感想也很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一、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朱志平老师作的《教学要“放得开,收得拢”》的报告。

?朱老师从北大清华自主招生的开放性试题谈起,从哲学依据;教育学依据;心理学依据;社会学依据四个方面论证了教学要“放得开,收得拢”的必要性。然后从“放得开”和“收得拢”两个方面具体谈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使我很受启发,尤其是关于“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我以前一直重预设,轻生成,“预设”过于保守和精细,“生成”又过于粗浅,没有能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不够“放开”,生成不能“收拢”。朱老师引用了Lawrence Stenhouse 的一句话: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朱老师还强调“教师专业需要实践的智慧需要提高教师观察决断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平时缺乏的正是这样的能力,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这方面的自我提高,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上“适合学生的课”,做有“悟性”的好教师。

二、南师大附中的陈履伟老师作的《“我”与“我们”的统一—思想政治教师的重新定位》的报告。

陈老师从一则经典寓言“拼地图”生动的道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定位中存在的两种偏向:一是,失去了“我”的“我们”;一是,失去了“我们”的“我”。在古代,教师无论是“作为神启的教师”还是“作为官吏的教师”,都将自己看作是一种特殊社会利益阶层的代表。而在现代,随着师范教育和教师专业化的开展,教师“作为专业人士的教师”。两者都将教师功能化。师生关系有必要从功能性关系深入到存在性关系。陈老师说:“教育要关注人的存在问题,教师本人必须要撕破教师这个面具,回到他本来的和丰富的人性状态。”“课程与教师的关系形成了指挥与服从、任务与执行的关系。教育的工具性,形成灌输与训练模式,教师成为课程的‘傀儡’。”听了他的讲话,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从事教师职业的时间不长,还属于一个新的教师,但是讲台上的那个“我”还是我自己吗?我是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站在讲台的,还是仅仅只是一个教书的工具呢?我对待学生的时候是充满人性的关怀的,还是冷冰冰的已经发生了异化了呢?我所教授的是什么样的知识呢?是“我”的知识,还是“我们”的知识?陈老师说,我们教授的应该是

“生成的知识”,即生成知识观,课程内容是教师与学生在具体的、变动不居的教学活动中共同创构的结果。因而是一种“协商性文化”与“生成性知识”。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含量,实现“Me to We ——我到我们”的转变。

三、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王克苏老师作的《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活力和定力》的报告。

王老师从两个案例引发了我对政治课堂教学的思考:某校政治教研组有两位教师:教师甲,认为高考实行新录取模式后部分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他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开展探究性学习等活动。他认为,课堂上学生们只需要跟着他的教学思路走就行了,该读的读,该背的背,课后也没有什么作业,虽然学生在他的课堂上不活跃,但在考试中屡次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乙,教学风格民主、活泼,经常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组织课堂教学,很受学生欢迎,但令教师与学生共同困惑的是,他们班的考试成绩并不领先,有时甚至还落在年级的后面。我在想,我属于那种类型的教师呢?

可能两者皆有吧!在高一高二新课的授课中,我更像教师乙,而在高三的复习课中,我又更像教师甲。在新课程改革之际,我感觉自己很幸运的能够作为改革的亲身实践者,我也在平时注意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到了高三,我又被应试教育所逼迫,为了分数,我又走回了传统教育的老路。如何实现两者的统一,也一直是困

扰我的问题,怎样才能课堂既能活跃,又能取得好的成绩呢?王老师的讲话给我了很多的启示,作为教师,应该将“定力”和“活力”统一起来:要提高自身的教学“定力”,就要做到课前充分备课,提升自身素质和驾驭能力。要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活力”,就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要师生共同创造,注重生命,追求高效,并且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课堂变成“活力课堂”,是“真动”,不是“假动”,是“显动”和“隐动”的统一。

四、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康敏老师作的《构筑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高地——新政背景下政治学科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

高效教学是指通过教育者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获得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全方面的最优发展。康老师不仅介绍了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提出了在新政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新的内涵。第一,有效教学之“效”不是简单的看时间的投入,更要看教师和学生的心智、思维、情感投入的多少。二,有效教学的“效”不是只看学生知识的获得,关键在看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上得到发展;第三,有效教学的“效”不是经济学的概念,而是教育学的概念,关注的是人的知识、能力、方法的获得、思维、情感水平的提升,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第四,有效教学的“效”不只是课内功夫,有效教学

是多种要素优化的综合体,需要用更加宽广的眼界来研究、探索。在如何形成高效课堂的措施上,康老师提出了三种途径:一是在实践滋养中构建高效课堂;二是在师生反思中催生高效课堂;三是在有效学习中升华高效课堂。

在她的讲座中,我觉得对我启发最大的有两个,一是关于如何实行分层指导,夯实学习习惯的问题。她提出要指导学生做好四个笔记:一是“课堂笔记”——学生“抓拍”老师在每一节课上讲的主干知识、主打方法、主流题型,成为他们的“工具书”;二是“错题笔记”——学生把作业、检测中做错的典型题例收集汇编,写出详细的正误概要,经常翻看,考试前的一个月,再仔仔细细地理一遍,“消灭错误就是提高分数”;三是“好题笔记”——学生把作业、检测中别人的精彩思路、设计、方法收集汇编借他山之石攻已之玉;四是优秀同学的“灵感笔记”——在钻的过程中,头脑中常常能冒出的一两点“小火花”。我平时的教学中,只有“课堂笔记”和“错题笔记”两种,“好题笔记”和“灵感笔记”也是很好的方法,我准备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用起来,我觉得“好题笔记”也可以补充一些出题者的设计精彩之处,并教学生自己根据报纸等特点材料编题目,让学生从出题者的角度,重新定位思考,使他们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灵感笔记”的整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也是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个就是她提出的学生自我反思的方法,即教学生自己制作“考试试卷自

我分析表”。分析试卷中三种失误情况:

1、低级失误:不用老师讲评,自己能订正的。

2、中级失误:老师一讲,自己就懂了的。

3、高级失误:老师怎么讲,自己还是不懂的。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形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为不教”的生本课堂模式。“一切天赋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我想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最重要的,没有良好的习惯就像没有利器一般,就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无法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

五、关于论文写作的讲座。

这次的培训也使我有幸听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的程光泉老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社的黄建炜老师和康维铎老师的讲座,他们都谈到了教育教学论文的编写方面的内容,我知道要成为名师,不仅要有好的教学实绩,更要有教科研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也是最缺乏的,要写好教育教学论文,对我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理论功底的缺乏,所以今后,我要多看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厚自己的理论功底,勤于笔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的专业型教师,并在教育道路上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此外,最让我感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主编朱明光教授,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思想政治教科书的历史”,他的博学和对学术的执着,也是最令我敬佩的。在这次的培训中,我看到了

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和专家,有他们一同前行,我不会孤单!我也会像他们那样,用一生去诠释自己的教育理想。

第三篇:高中政治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培训心得体会

前不久笔者在硕士研究生复试上,听了达州职业学院一位思政老师的公开课。课堂上在分组讨论的环节,该老师就某一个问题在不同的组里先后讲了五次,课后评议时就这一教学行为不同的复试老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复试老师们的争论情况:

一派老师认为,同一个问题有五个组的学生不懂,说明这个问题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共性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对着大家讲,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受益,另一方面又可以减轻老师负担。

另一派老师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处理的时候在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区别。第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历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法则。由于不同的学生基础不同,思考探究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他们发现问题的时间是不可能一致的,这样即使是共性的问题,也必然存在有的学生发现得早、有的学生发现得迟的现象。如果当第一组学生提出某一问题时,教师就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无疑是剥夺了其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而如果等到最后一组提出问题时老师再去解决,对第一组、第二组的学生来说就可能因为时间过去已久而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第二,由于不同组的学生知识构成不同,理解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这样他们需要老师讲解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在面对同一问题的情况下,有的组老师刚讲两三句话,学生就“哦”的一声现出了兴奋的表情,而有的组老师讲了两分钟却仍有学生表情凝重,目光游移。在此情况下,如果老师面对着大家讲,那么是多讲一些还是少讲一些?讲多了对某些学生来说是浪费时间,讲少了对某些学生来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只有分开讲这一矛盾才能得到妥善解决,否则不是浪费这一部分学生时间,就是浪费影响那一部分发展。第三,分别讲解有助于在双向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在不同的学生那里,同一个问题不一定是由同一原因引起的,有的是因为基础不好,有的是因为阅读困难,还有的是因为思

维障碍等等,分别讲解有利于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做无用功。面对集体讲解则不可能面面俱到,会使教学失去针对性。第四,分别讲解有问有答有探讨,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尽可能分别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老师可能会更辛苦一些,但只要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老师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通过讨论,绝大多数老师认为,本节课评议时大家讨论的话题其实已经不是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方式问题,而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过去我们都强调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但我们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并不够深刻。今天我们认识到,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主导应该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强加给学生然后再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讲什么?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教师讲什么都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事先确定的,它的目的在于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讲什么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掌控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要研究课程要求我们教什么,更需要关注学生需要我们讲什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给学生发言的权利,不能剥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讲,某堂课因为某某学生节外生枝,教学任务未完成。在这里,这些教师对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是模糊的,他们以为教案上预设的东西讲完了就叫完成教学任务,否则就不是。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标准。在新课程理念下,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了就叫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师预设的问题全部讲完了,但仍学生的问题没解决,则教师的教学任务就不能算完成了。因为教学的任务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存在的问题没解决,学生发展的需要没得到满足,教学任务当然没有完成。

二是何时讲?许多教师都知道应该讲在学生不懂时,但我们只考虑到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如果是讲在学生不懂时,那么是讲在全体学生不懂时还是应该讲在部分学生不懂时?是讲在多数学生不懂时还是只要有学生不懂时就讲?是讲在优生不懂时还是讲在差生不懂时?是讲在一有学生发现问题时还是讲在所有学生都发现问题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什么,什么时候讲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学生的需要往往被忽视,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什么时候讲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确定,而不能根据教师的主观感觉来决定。换一句话说就是,早发现的问题早解决,迟发现的问题迟解决,真正做到愤时启,悱时发。要做到这一点,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只能是,把大量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学习小组去解决,充分利用学生集体的智慧,教师只讲关键点,只讲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是谁来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发现问题后谁来解决?当然是教师。但是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这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谁来解决就大有研究的价值。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学生具备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整理信息研究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不应当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所以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时,教师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在合作中发展。尤其是在讨论课中,教师更应该发挥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让基础好的学生带着基础差的学生学,使差生的水平得到提高,使优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四是如何讲?传统的方法是,教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就立即根据自己的判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缺少互动,教师只知道学生中存在什么问题,却不知道学生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因而解决起来往往缺乏针对性。所以要解决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该是引着学生直奔结论而去,而是应该奔着学生产生问题的源头而去,找出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

根据这些原因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教师必须留给学生暴露问题的时间,创设学生暴露问题的条件。那么怎样创设这个条件呢?还是合作!否则一个教师解决不了几十个学生的问题。把学生的问题放到小组中去解决,在小组解决不了时教师再去协助,这样才能确保讲得具体,讲得实在,讲得具有针对性。

最后给谁讲?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是不是一定要对着所有同学讲?或者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不要讲给所有同学听?这个矛盾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答案只能是肯定的,这一定会使许多同学的时间浪费在对他们来说无谓的问题上。而如果是小组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和学两方面的情况作出具体安排。对多数学生有意义的就对着多数学生讲,对少数学生有意义的问题就对着少数学生讲,其他同学可安排讨论自己的问题或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使得惑者解其惑,需者得其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讨论结束时,所有听课老师一致对授课老师上述课堂处理方法表示感谢,因为正是他的这一大胆也是辛苦的重复劳动给了我们许多启迪。它不仅让我们去思考教师应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把自己的东西教给学生,而且使我们深化了对以生为本的认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贯彻新课标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复试结束后,我最大的收获有两点:

一是学习思考了“问题导学教学法”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直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具体为: 1.课堂教学坚持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生成。”

该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模块:

⑴预习思考,自主探究。⑵师生联动,合作探究。⑶引导总结,知识生成。⑷科学训练,巩固提高。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探究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课堂教学,教学任务在探究中完成,教学目标在探究中实现。与其它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模式结构紧凑,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依赖性较小,易于推广。

第四篇:高中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关于高中政治学科新课程培训心得

安县中学

成劲松

在参加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培训的四天里,新课改的部分专家给我们介绍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及核心理念;分析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教学实施及评价要求,使我了解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尽管只有短短的四天,本人仍然受益匪浅。

在学习过程中,本人的最大感受是新一轮课改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一个“变”字,涉及到教材编制、教育教学理念、教法学法、评价考核标准等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已向我们袭来的时刻,作为一个高中政治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直面新课改大潮的挑战,则需要的是更多的勇气和魄力,更多清醒的认识和改革创新的精神,需要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本次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树立起全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新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课改的关键和核心却是教师。因为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是新课改的直接执行者,肩负重大使命。所以通过培训,我感觉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需要多方的努力和改变。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学习吸收更多的新知识,拓宽自己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新教材对于我们刚接触老师,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来说,都是新手,面对新课程对于每个老师来讲都没有现成的路可走,而新课程的任务又重,所以我感觉要想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有从头做起的准备,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和新教材,领会大纲,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其次需要各个老师之间共同研究、讨论,精心设计这样才能把课上好,才能把课改精神落到实处。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准确理解现行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依据内容定位合理配置教学时间统筹规划,大胆“放手”,不留恋于“过去”,不滞留于“熟知”,分层次教学,善于整合教材,善于把握重点。新课程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新教材力求改变“繁难偏旧”的倾向,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落实:要正确对待这个目标,高中生应该主要是思维活动,该目标同样非常重要,而且有很多课的情感目标重于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并不矛盾。达成目标的方法:利用“逻辑推动”实现目标,抓住“各种境遇”实现目标抓住“新鲜事实”实现目标。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重视生活经验、重视情境体验、重视过程方法、重视学生参与、重视迁移运用、重视归纳。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设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从而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应该更重视过程,而不只是重视结论。教学应该更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本身。

4、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关于一些新课程教学评价问题。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注重学习与探究的过程性

关于学习方式的选择:

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与意义学习、机械学习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有可能是意义学习或机械学习。那种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看法是毫无根据的。如果教师的教学得法,接受学习以可以是有意义的;而如果教学条件不合适,发现学习亦可以是机械的。

高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彻底颠覆”和“推倒重来”,而是一种扬弃;固然要重视“创新”,但不意味着可以彻底进行颠覆„„

高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重视合作学习,强调自主与探究式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摒弃讲授和接受式学习,更不可放弃对个体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要求。

探究性学习、探究性活动是这次新课改的一个亮点。这些内容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应予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哪个环节、什么时间进行探究活动,根据教学需要可以作适当调整。

但是探究活动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防止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陷入形式主义。

二是过分依赖现代多媒体手段。

探究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它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不能本末倒置。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

新课改虽然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多参与,活动。那么如何理解这一教学方式?是不是学生参与的多了就符合课改的要求,是不是一定要有这些环节才体现课改的味儿?所谓参与主要是看学生的思维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一个专家讲的好:即使一堂课没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但是每一个学生都在跟着老师的思路在思考问题,那么这任是一堂成功的课,虽然有时候只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但是如果他的问题能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这也是一种合作。这就是说我们要全面深刻理解新的教学方式,不能为转变而转变。所以高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不应是“快乐而肤浅”的,不应只有“温度”而没有“深度”;它应当是充满内在张力的,有体验提升的,有思想深度的。对于学科教学来说,一堂好课的底线是尊重学科规律,坚守学科本色!

5、作为教师心里要确实装着学生,真心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有一位专家把教师分为这么几类:

? 生存型的教师:无奈的苦捱

? 享受型的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 发展型的教师:创造的幸福

生存型的教师

? 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

? 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 把教师职业当作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

享受型的教师

? 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

? 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

? 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的满足

发展型的教师

? 教师: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 终身自我教育:教师生涯的推动力

? 教师职业:“不仅在给予也在收获”

所以我觉得在新形势下,作为教师,不管你是喜欢教育也好不喜欢教育也好,不管你将来是否要从事其他职业,既然我们现在是在教育的岗位上,那么我们就应该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切实要担负起我们应有的责任。

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感谢华师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期三天的培训虽然显得有些仓促,但通过“我思我想新课程”、“实话实说:新课标、新教材”等活动、与专家教授面对面的交流,促使我们对新课程改革产生认同感,主动思考课改相关的问题,能做到这一点,我想这次培训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我想我不会辜负此次广州之行,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且本人非常乐意与本校的同行分享此次学习的心得,希望从他们那里学到更多。

第五篇:高中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关于高中政治学科新课程培训心得

安县中学成劲松

在参加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培训的四天里,新课改的部分专家给我们介绍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及核心理念;分析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教学实施及评价要求,使我了解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尽管只有短短的四天,本人仍然受益匪浅。

在学习过程中,本人的最大感受是新一轮课改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一个“变”字,涉及到教材编制、教育教学理念、教法学法、评价考核标准等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已向我们袭来的时刻,作为一个高中政治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直面新课改大潮的挑战,则需要的是更多的勇气和魄力,更多清醒的认识和改革创新的精神,需要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本次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树立起全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新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课改的关键和核心却是教师。因为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是新课改的直接执行者,肩负重大使命。所以通过培训,我感觉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需要多方的努力和改变。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学习吸收更多的新知识,拓宽自己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新教材对于我们刚接触老师,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来说,都是新手,面对新课程对于每个老师来讲都没有现成的路可走,而新课程的任务又重,所以我感觉要想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有从头做起的准备,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和新教材,领会大纲,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其次需要各个老师之间共同研究、讨论,精心设计这样才能把课上好,才能把课改精神落到实处。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准确理解现行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依据内容定位合理配置教学时间统筹规划,大胆“放手”,不留恋于“过去”,不滞留于“熟知”,分层次教学,善于整合教材,善于把握重点。新课程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新教材力求改变“繁难偏旧”的倾向,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落实:要正确对待这个目标,高中生应该主要是思维活动,该目标同样非常重要,而且有很多课的情感目标重于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并不矛盾。达成目标的方法:利用“逻辑推动”实现目标,抓住“各种境遇”实现目标抓住“新鲜事实”实现目标。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重视生活经验、重视情境体验、重视过程方法、重视学生参与、重视迁移运用、重视归纳。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设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从而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应该更重视过程,而不只是重视结论。教学应该更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本身。

4、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关于一些新课程教学评价问题。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注重学习与探究的过程性

关于学习方式的选择:

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与意义学习、机械学习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有可能是意义学习或机械学习。那种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看法是毫无根据的。如果教师的教学得法,接受学习以可以是有意义的;而如果教学条件不合适,发现学习亦可以是机械的。

高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彻底颠覆”和“推倒重来”,而是一种扬弃;固然要重视“创新”,但不意味着可以彻底进行颠覆„„

高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重视合作学习,强调自主与探究式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摒弃讲授和接受式学习,更不可放弃对个体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要求。

探究性学习、探究性活动是这次新课改的一个亮点。这些内容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应予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哪个环节、什么时间进行探究活动,根据教学需要可以作适当调整。

但是探究活动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防止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陷入形式主义。

二是过分依赖现代多媒体手段。

探究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它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不能本末倒置。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

新课改虽然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多参与,活动。那么如何理解这一教学方式?是不是学生参与的多了就符合课改的要求,是不是一定要有这些环节才体现课改的味儿?所谓参与主要是看学生的思维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一个专家讲的好:即使一堂课没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但是每一个学生都在跟着老师的思路在思考问题,那么这任是一堂成功的课,虽然有时候只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但是如果他的问题能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这也是一种合作。这就是说我们要全面深刻理解新的教学方式,不能为转变而转变。所以高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不应是“快乐而肤浅”的,不应只有“温度”而没有“深度”;它应当是充满内在张力的,有体验提升的,有思想深度的。

对于学科教学来说,一堂好课的底线是尊重学科规律,坚守学科本色!

5、作为教师心里要确实装着学生,真心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有一位专家把教师分为这么几类:

? 生存型的教师:无奈的苦捱

? 享受型的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 发展型的教师:创造的幸福

生存型的教师

? 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

? 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 把教师职业当作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

享受型的教师

? 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

? 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

? 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的满足

发展型的教师

? 教师: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 终身自我教育:教师生涯的推动力

? 教师职业:“不仅在给予也在收获”

所以我觉得在新形势下,作为教师,不管你是喜欢教育也好不喜欢教育也好,不管你将来是否要从事其他职业,既然我们现在是在教育的岗位上,那么我们就应该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切实要担负起我们应有的责任。

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感谢华师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期三天的培训虽然显得有些仓促,但通过“我思我想新课程”、“实话实说:新课标、新教材”等活动、与专家教授面对面的交流,促使我们对新课程改革产生认同感,主动思考课改相关的问题,能做到这一点,我想这次培训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想我不会辜负此次广州之行,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且本人非常乐意与本校的同行分享此次学习的心得,希望从他们那里学到更多。

下载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免费分享创新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10月14 、15 日,进修学校对我县拟评县级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开班仪式上,教育局邹局长亲自给我们做......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 进入这次暑假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尤其是听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吕玲老师的《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精品......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为期一周的培训,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全县中小学管理人员培训班心得体会我于2013年5月11日至12日在宁县县委礼堂参加了全县中小学管理人员培训班,这给我提供了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内容丰富,保定学......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大全)

    韩版特供原单羊羔绒翻领接拼粗高跟裸靴女短靴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我有幸成为县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员,这也给我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篇一】十分有幸能够参与这次的中学教师培训,这一场培训主要是针对于我们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进行的一次培训,其实每一个人都知道目前的学生已经是......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5月11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xx教育卫体局安排的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在仰慕已久的xx师范大学开启了为期3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深受启迪,并清楚的认识到奋斗的目标,不学......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我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在培训的过程中,我认真听课、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老师们讲课精彩,教学内容丰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