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坪小学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工作实施方案(范文模版)
高坪小学“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化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广教电[2016]7号《广汉市“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相关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充分发挥教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应用。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高坪小学“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化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公共服务平台是国家教育资源中心为资源提供者和资源使用者搭建的优质教育资源汇聚和应用环境。平台为各级各类学校、广大师生提供智能导航和以学习空间为基础的多种教学应用服务,为各级政府和学校采购资源、应用和服务提供支持。
1.指导思想。按照《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坚持育人为本、以点带面,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出发点,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为核心,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进入教育教学主阵地,形成以国家公共服务平台为引导、以学校应用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建共享为支撑的教育资源和应用新格局,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2.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常态化连片应用,实现“资源班班通”和“空间人人通”,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网络条件下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最大限度汇聚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研究探索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不断完善共同建设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的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发展。
二、实施原则
1.统筹部署,分类指导。学校应统筹考虑本校实际情况,根据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资源和应用服务,针对各教育领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分阶段进行,扎实推进。
2.需求导向,注重应用。以实际育人需求为导向,立足于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性应用,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解决各级各类教育实际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中的作用。
3.协同创新,特色发展。充分发挥本校的优势和作用,要与其他试点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主动开展多方合作,鼓励跨学校对接与联合,鼓励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和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政策、体制和机制以及应用模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实现有特色的发展。
4.总结和推广学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三、组织管理
成立试点领导小组
组
长:辜应兵
副组长:包维科
廖利民
成员:全体科任教师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实施。做好应用培训、支持服务、经验交流、示范推广等工作。
四、试点内容
试点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中“空间应用”、“资源应用”为必选内容,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再选择“教学改革”、“网络协作教研”。
1.空间应用。依托公共服务平台空间提供的功能,重点推进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空间,实现师生教学互动,兼顾家校进行沟通。
2.资源应用。重点推进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使用,帮助教师、学生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作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改革。采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网络教学模式,重点推进不同形式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活动,实现不同层次的学校、教师、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交流,推进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质量。
4.网络协作教研。开展区域内或不同区域间教师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本地或跨区协作的教研活动,利用平台提供的社区教研等相关功能,开展本地常规教研活动或组织不同区域教师开展协作教研活动,帮助提高教研效率和效果,实现交流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五、试点地区平台建设和应用方式
国家公共服务平台与各地方平台、企业平台共同组成中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师生、学校提供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机构空间等。学习空间将成为师生使用资源和服务开展教育教学应用的基本单元。国家公共服务平台开设示范性空间,引领示范空间建设和应用,提供资源推送服务等公益服务与增值服务,重点向中西部地区提供基本的空间服务。
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国家公共服务平台上注册并开通空间,按照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相关管理办法的要求接入国家平台,实现“统一规范、统一用户、多级服务、共享互通”。
六、试点进度安排:试点计划分2年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1.试点准备阶段,2016年6月底前。
(1)形成工作机制。学校要明确辜应兵校长负责试点工作,明确包维科、廖利民为联系人,形成组织管理工作机制。
(2)落实试点经费。试点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确保对应用试点的经费支持。
(3)学校也完成宽带网络接入、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工作,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组建试点应用指导队伍。
2.试点应用发动阶段,2016年7-12月
(1)完成平台应用培训。按照《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指南》,试点学校进行平台规模化应用培训。
(2)指导教师完成空间注册。保证所有教师开通教师空间,专人负指导责解决教师空间注册中遇到的问题。
(3)推动教师空间常态化应用。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和推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用教师空间,引导帮助教师逐步将教师空间应用常态化。
(4)探索尝试开通学生空间和家长空间。如有条件应开通学生空间和家长空间,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学生空间进行学习,引导家长参与学生学习进一步探索家校合作、师生互动的学习模式。
(5)加强指导。学校的应用指导教师,要对学校教师进行应用指导,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发现优秀应用典型,及时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形成阶段性成果。
3.试点应用深入阶段(2017年1月-2017年10月)
(1)按照试点的安排,定期进行研究和交流,不断提升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水平,形成典型案例和典型经验。(2)做好经验总结和示范推广。总结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报送总结报告。接受上级的评估和表彰,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及相关工作机制,为公共服务平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根据中心学校领导小组制定的验收评估标准,组织学校进行自评,对提出的问题再指导培训。
七、工作要求
1.学校要高度重视认识试点是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的先导性工程,对促进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和创新性应用、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在思想落实、组织落实、保障条件落实、真抓实干。教师要坚持按时进行学习交流,在应用中遇到问题及时联系指导教师解决。
广汉市高坪镇中心小学校
2016年5月10日
第二篇: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培训
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培训
首先打开一个网页,百度和360浏览器都可以,输入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然后进行搜索,搜索后点网页上第一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入后,在空间登录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和密码稍后给大家下发),登陆成功后可以点账户管理进入个人中心修改你的信息,如果不用修改信息,可以在登陆成功后在页面上半部分有资源按键,点入可查找小学阶段的各学科的资源(各学科都有但不全可选择使用),有的资源尚在建设中。
还可以点家校帮和教学助手,按要求用电子白板下载pc版(教师使用)手机下载手机版家校帮(适用于教师学生和家长使用)。教师下载后可以实现手机与白板互动,成为移动讲台,可以脱离讲台束缚,打造高校教学课堂。
班级管理,先进入账户管理在账户管理中找到我的班级,这里可以对学生下发班级通知,学生成绩,书写教师寄语,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问题解答以及班级资源管理,班级成员管理,班级社交圈管理,家校留言管理班级课程表的制定与发布。
另外还有我的教学,我的管理,我的研训及更多应用的功能,可以自己添加应用和上传资源等。
在我的教学中可以自己上传教学资源用于班级学生的学习中,新建课前导学,进行同步备课新建课件,互动课堂中安装教学助手开始授课,在线检测中可新建习题,课后作业中可以针对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账号里看到你发布的所有东西。
参加一师一优课晒课的老师进入自己的账户后,再进入到一师一课晒课平台点击后先完善个人信息,再点活动报名然后点学科教育,完成后和我说一声,然后我会及时审核,等学校审核通过后方可参加晒课,有部分课在平台上就已关闭,不能晒课,进入晒课页面后先看看哪些课可以晒(可以晒的是蓝色的,不可以晒的是灰色的),就晒这些课中的一课就可以。晒课时要有教学设计、课件及实录。
晒课上传时间:4---6年级3月16日---4月30日
1---3年级3月16日---5月31日
注:用360安全浏览器或360急速浏览器进行登录
第三篇: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10种服务应用模式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10种服务应用模式
为落实“十二五”时期教育信息化重点推进“三大任务”的战略部署,根据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推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方案》基础上,特提出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教育教学提供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校和网络协作教研四个类型的10种服务应用模式。
一、专递课堂
(一)模式1:同步课堂
同步课堂模式主要用于帮助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开足开好国家课标规定课程。2012年重点在小学英语、小学音乐、小学美术、小学信息技术等四个学科开设同步课堂,并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开展试点。
同步课堂基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机构空间、学校空间、教师空间进行。1个播出教室和1-5个接收教室构成一个虚拟课堂。教育行政部门在其空间内,利用同步课堂组织管理工具,统一组织播出学校和接收学校,统一安排虚拟课堂课表,并组织教学。播出学校和接收学校也可自行配对,在其空间内向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播出学校应具备教学能力较强且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学科教师,具备技术人员,具备多媒体教室及相关录播设备;播出教室应具备4M以上互联网接入带宽。接收学校应具备相关教师、多媒体教室和相关视听设备,选择不同的设备可以实现不同的交互;接收教室应具备2M以上互联网接入带宽。
(二)模式2:推送资源
推送资源模式主要为广大教师推送支持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2年主要在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各学科优先选择1-2种覆盖面广的教材版本,推送系列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根据教师需求情况将支持课堂教学的优质资源包推送到教师空间,帮助教师备课、上课、进行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的资源可以提供到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共享。
试点地区应组织学校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设教师空间,创造资源推送的条件。试点学校应具备多媒体教室,提供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条件。
(三)模式3: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利用平台提供的智能导航工具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推送探究性学习工具和资源,提供智能导航帮助教师开展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帮助教师运用探究学习模式开展日常学科教学。学生也可利用相应工具自行组织探究性学习。2012年主要在东中部地区试点县选择一部分学校和学科进行探究性学习试点。探究性学习由任课教师或学生自行组织,经学校审核后由平台向教师空间或学生空间推送相关工具和资源。试点学校应具备较好的网络条件,分组教学时,每组应具备一台上网终端。试点学校领导应支持教学模式创新。学校教师应普遍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参加试验的学科教师应具有教师空间,便于平台推送创新教学模式的辅助工具和开展教学的资源。
二、名师课堂
(一)模式4:名师讲堂
名师讲堂模式主要用于名师讲解学科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讲授内容以各学科和专业课程章节重难点和期末总结为主。2012年在初高中、职业学校各学科中选择具有迫切需求的学科和专业课程优先开展试点。
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认证为名师后,经所在学校同意,平台向其空间推送相应工具,教师在其空间内自行开设相关讲座,学生自愿参加。
名师应以当地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特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为主;应具有相应的视音频设备,和4M以上互联网接入带宽。
(二)模式5:“名师”导学
“名师”导学模式通过将教师课堂讲授与智能学习系统(“名师”)的诊断与导学相结合,实现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2012年主要在初中选择若干学科,在中西部若干所学校开展试点。
试点学校应组织教师充分利用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有计划的使用智能学习系统开展教学。通过学校空间向平台提出申请,平台向相关教师空间推送相应工具,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组织学生开展“名师”导学。学校应具备较好的网络条件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终端设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网上学习记录给予指导帮助。
三、名校网校
(一)模式6:网校选课
网校选课是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汇聚基础教育名校和职业教育示范校资源,开设网络学校,为学校集体组织学生选修高中网络选修课程和职业学校新开专业网络课程提供服务。2012年在东中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进行试点。
学校经其空间向平台上相应的网校提出申请,平台向相关教师空间推送相应链接,试点学校师生利用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开展教与学活动。学校应具备50M以上互联网接入带宽,并具备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终端设备。学校教师应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模式7:网校辅学
网校辅学是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选修名校网校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首先汇聚基础教育名校和网校资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学生参与网络学习时,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根据学生学习风格和知识能力水平逐步通过推送服务以及提供智能导航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
四、网络协作教研
(一)模式8: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
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模式是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虚拟教研社区功能,组织不同区域教师开展协作教研活动,实现交流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2012年重点开展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对口援助教研。
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由试点区域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发起,组织双方或多方共同开展活动设计、选择教研主题、落实主持教研活动的名师或名师团队、组织实施。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教研社区提供虚拟课堂、合作交流工具、知识建构工具、反思总结工具。每个教研社区应作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一个机构空间。教师经所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将自己空间与机构空间相联接,与不同区域的同行进行交流研讨。
学校应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提供网络条件和终端设备,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活动。
(二)模式9:区域网络协作教研
区域内网络协作教研模式主要用于帮助各地将本地常规教研活动迁移到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缓解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工学矛盾,有效提供本地教研效率和效果。
2012年主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和有条件的学科开展试点。
区域内网络协作教研应与日常教研密切结合,由本地教育部门主持并通过机构空间向平台提出申请,每学期应确定采用网络协作教研的学科主题、开展活动设计、落实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教研员主持并组织实施。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教研社区提供虚拟课堂、合作交流工具、知识建构工具、反思总结工具。教师应将自己空间与教研社区相对接,并积极参加与网络协作教研相结合的面对面交流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三)模式10: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模式用于有组织地开放以特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本人命名的教师空间,为广大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与自己教育教学相关的专家或专家团队进行持续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2012年从基础教育学校各学科遴选2-4名专家或专家团队建立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应由名师自主申请,由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向平台申请设立。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名师工作室提供虚拟课堂、合作交流工具、知识建构工具、反思总结工具。教育行政部门应为名师工作室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做的贡献给予支持和奖励。
第四篇:三通两平台应用情况汇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山西省“三通两平台”建设应用情况汇报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
2013年是实施“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是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关键之年,围绕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的总体目标,我省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以“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建设以互联网和云计算为环境支撑的“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行政推动、示范试点等有效手段,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推动有关政策的出台,以行政促应用 省教育厅于2012年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并设置了综合工作组和四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我馆作为成员单位,配合基教处开展基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工作。一是协助教育厅制定出台《山西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把“三通两平台”的分任务分解细化,形成系统、科学的行动方案,确保工作推进有序;二是制定了《2014-2015年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安排意见》。总体指标与三年行动计划保持一致,分年分项制定了推进措施,明确了各市、县的工作目标和责任,与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体系完整、相互配套的工作措施;三是围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参照国家《数字校园 1 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结合我省实际,制订了《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从互联网接入、校园网络环境、基础设施、教学应用、教师个人空间、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标准已于2013年7月印发至各市,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深层次应用提供了行政依据;四是出台了《山西省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意见提出,我省“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将充分依托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计算、存储、资源和运营优势,建设网络学习空间软件平台,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提供载体服务。在政策出台与行政推动方面,各市也积极出台了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意见与应用意见,召开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一些市还是以政府名义出台和召开的,工作推进力度很大。
二、积极开展试点实验项目,以示范引领应用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学教研”是我馆实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的一个实验项目。“三通两平台”工程中提出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习空间的内涵到底是什么,目前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学习空间必须与日常教学、教研紧密结合,深层次解决教学教研实际问题。基于以上理解,我们结合我省课改实际,在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目的是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探索如何有效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目前,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已经搭建完毕,功能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网络 2 教研和学习空间个性化服务。全省共有37所实验校、173个实验班、468名实验教师在11个学科上开始实验。该项目在“山西省网络教学教研寿阳县现场会”和‘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班班通”芮城现场会’上进行了展示,得到领导和与会者的一致认可。
三、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是我省加快落实“三通两平台”任务的重要举措,符合我省教育教学一线的实际应用需求,对于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重心从资源建设向服务提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论证和筹备建设中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用户量大,对网络环境和基础设施的要求高;二是建设成本高,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后续维护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三是服务类型广,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开展全口径服务,以及从课件资源库向多元化的交互式互联网服务转型的客观需要,对平台的服务形式、内容和服务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有关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权威专家召开了专项论证会,就项目的实施办法、技术标准和发展机制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形成了以下共识。
1.应用技术手段满足服务需求。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紧密围绕应用需求为建设基础,以ICT(信息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为依托,支持多用户大并发应用。通过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以宽带网络(固网和移动互联网)、城域网和校园教育网络环境为传输载体,形成面向全省的网络教育云服务体 3 系,提供包括基础数据应用、教育资源应用、云存储、网络视讯、网络空间、远程教育与培训等多元化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2.开拓建设思路,创新发展机制。广泛吸收先进技术与先进理念,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采取由政府主导,企业投入建设、参与运营的方式,减少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把选择权交给教育教学一线,通过市场行为建立需求与服务间的紧密对应关系。同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以及在生均经费中列支信息服务专项经费等政策,最大化实现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效率和发展成果。
目前,根据《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中的相关规范,《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体解决方案》征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国内多家优质企业积极响应,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已经逐渐清晰,建设实施方案中规划的各项互联网服务项目,包括网络微视频、网络选修课、网络培训和专递课堂等,均已完成前期开发工作,进入上线测试阶段。同时,正在积极争取教育厅、财政厅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更多的支持。
四、发现和推广市域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典型 2012年,运城市就出台了《运城市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实施意见》,把“班班通”教学应用、“人人通”试点应用放在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地位,始终坚持“分类指导、典型引领、行政推动、活动促进”的方针,把“班班通”教学应用、“人人通”试点应用同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同学科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同教师专业成长结合起来,同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加大应用力度,不断强化推动措施,有效地促进了 4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经过一年多探索与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一县(校)一亮点’。”9月,在全省“班班通”、“人人通”教学应用芮城现场会上集中进行了展示,13县(市、区)、5所市直学校利用电子白板一体机和精彩的解说,集中展示了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研方式;展示了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角色转型的新途径新方法;展示了不同学段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新方式、新路径;展示了县、乡、校三级资源库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以及我们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做出的新的努力和探索,受到了王珠珠馆长和张卓玉副厅长的高度评价。人民网、山西日报、中国教育信息化网等多家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五、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应用情况
我省自2012年底启动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以来,为全省501所8人以上的教学点配备数字资源接收播放设备,通过宽带卫星网络,为地处偏远的教学点输送优质教学资源。各项目县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强化组织保障,创新教学应用形式,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芮城县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中心校示范带动作用,借助网络优势,扩大数字资源的应用范围,实现异地同步课堂教学,缩小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加强教师培训,利用示范课、交流课、汇报课等手段,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切实提高教学点教师利用数字资源开展教学应用的能力。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技装处乔玉全处长对我省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对芮城县、临 5 猗县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六、即将开展全省“班班通”设备教学应用年活动 我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班班通”项目已实施三年。为有效推动“班班通”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教育厅将2014年确定为“班班通”设备教学应用年,主要开展6个方面活动:一是组织开展第二届山西省中小学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技能大赛评比活动;二是组织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示范课展示、观摩、交流活动;三是启动实施“‘班班通’教育教学资源进教室计划,开发交互式数字资源、“同步课堂”资源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数字资源,实现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探索多途径实现“班班通”的新举措;四是组织开展优秀课件和微视频评选活动;五是组织开展山西省“班班通”多媒体设备教学应用示范校评选活动,发现和培养“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应用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典型;六是启动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通过应用年活动的开展,使所有教师和学生都会使用电子白板,所有教师实现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所有学生(小学低年级除外)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学习收获,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
第五篇:关于举办襄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第二期校级
关于参加襄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第二期校级
管理员培训的通知
各中心学校,市直学校:
为贯彻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暨教育云工程建设推进会精神,落实市政府十件实事的要求,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襄阳市教育云工程推进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襄教文[2014]16号)有关推进计划的安排,襄阳市教育局决定举办各县(市)区平台管理员第二期培训班。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小学、初中、高中电教管理员各1名。
二、培训内容
1、襄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学生和家长应用。
2、襄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账户管理和校本资源建设。
三、培训时间和地点
培训时间: 5月8日一天(上午8:30前签到完毕)培训地点:枣阳市第二中学微机室。
四、培训要求
1、各参训教师自行从枣阳市教育技术装备群(群号为:227490877)文件共享中下载《校级平台管理员培训资料》。
2、参训期间要积极参与讨论互动,做好学习笔记,培训结束后,各参训教师将作为校级培训讲师和平台管理员,负责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和各类信息的管理。
3、各中心学校电教管理员带队报到,参加培训的学员要严守课堂纪律,不能请假,不迟到、不早退,中午统一在学生食堂就餐,出现私自饮酒等违规情况将全市通报。
4、培训费每人160元,交市电教馆统一开据发票。参训人员往返交通费用、培训费由各学校自行解决。
枣阳市教育局装备站
2014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