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朱元思书》新课课堂实录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中山市沙溪初级中学
张明雪
第一课时
(课前相互问好。)
师:之前我们领略了三峡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展示富春江的美景图,同时播放《与朱元思书》的录音。)
师:同学们,课前已让大家预习了《与朱元思书》,不知大家的自学效果如何呢?现在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文中“有时见日”中的“见”字有学生读成“jiàn”,有学生读成“xiàn”。)师:有时“jiàn”日,还是有时“xiàn”日呢?之前,老师跟大家讲过,由于文言文在时间上离我们比较远,现代人对文言文有些问题的理解会有不同。我们等会来解答这个问题。现在检查大家预习情况。
(师展示课件)师:文章的作者是—— 生:吴均,南北朝,文学家。
师:好,不错。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字音,从乐钊这里开始,开火车的方式进行。(生依次回答)
师:好,大家回答很不错,看来大家的预习还是比较扎实的。现在抓紧时间把不会的字音写在书上。
(生做笔记)
师:字音大家过关了,现在我们来检查重点词的解释。请根据课本的注释,解释课件上有颜色的词。切记,“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你对课文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生看书)
师:好,我们依旧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雅颖,“风烟俱净”的“俱”。生:全。
师:“全,都”,好,下一个。
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生:散尽。
师:好,“净”是“散尽,无余”。下一个。生:一样的。
师:好,“共”是一样的。下一个,“从”。生:随着。
师:好,“从”是“随着”。下一个,“任意东西”的“东西”。生:向东向西。
师:“东西”这个词,原本是什么词性? 生:方向。
师:表方向的什么词?名词,动词? 生:名词。
师:哎,方向名词。在这里怎么用呢? 生:名词作动词。
师:好,请坐。大家留意一下,课本上这个词是错的,“东西”在这里不是名词作动词,而是名词做状语。什么是名词作状语呢?请看黑板。
师:“任意东西”怎么翻译?看书本。生:随意地向东向西。
师:“随意地向东向西”后面还要补充什么?(生思考)“随意地向东向西”干嘛? 生:飘荡。
师:谁随意地向东向西飘荡?(师板书)生:船。
师:“船随意地向东向西飘荡”主语是什么? 生:船。师:谓语是哪个? 生:随意。
师:“随意”是谓语?我们说过,谓语一般表示什么? 生:动作。
师:谓语表示的是动作,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表示动作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生:飘荡。
师:好,“飘荡”是谓语。句子成分里面,主谓宾定状补,宾语不是每个句子都有的,这个句子就没有宾语。我们说过,在谓语前面的成分是什么?
生:状语。
师:状语,“随意地向东向西”是状语,那么“任意东西”的“东西”是名词作—— 生:状语。
师:好,名词作状语。请记在笔记上。(生做笔记)那么,以后我们在判断文言文词的特殊用法时,也可以把它译成现代汉语之后,通过分析语法结构来进行判断。
师:我们继续。“一百许里”的“许”。生:约数。
师:对,表示约数,怎么翻译呢?(生迟疑)“一百许里”什么意思? 生:一百多里。
师:好,一百多里。那么这个“许”也可以翻译为“左右”。师:“直视无碍”的“直”。(经引导,生回答不出)
师:请坐,以后记得预习的时候再认真一点。“直”可以组什么词? 生:直接。师:还有呢? 生:笔直。
师:哎,不错,笔直。还有没有?(生无回答)。还有“一直”。“直视无碍”的“直”翻译为“一直”。好,下一个,“奔”。
生:奔马。
师:对。之前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也有这个意思的“奔”字? 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师:好,不错。下一个,“负势竞上”的“负”。生:凭借。
师:“相互轩邈”的“轩邈”。生:比高远。
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师:“泠泠作响”的“泠泠”。生:水流的声音。师:怎样的水流声? 生:清越的。
师:好,“泠泠”清越的流水声。“好鸟成韵”,“好鸟”。生:美丽的鸟。
师:“良田美池”的“良”呢? 生:肥沃的。
师:非常好!婉偲,“蝉则千转无穷”的“转”?(该生存在学习障碍,老师走在学生旁边)师:我们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她。“转”是什么? 生(小声答):鸟叫。师:好!大家再给点掌声她。师:“鸢飞戾天”的“鸢”。生:凶猛的鸟。师:具体哪种鸟? 生:老鹰。
师:不错,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下课外知识。“鸢飞戾天”出自《诗经》:鸢飞于天,鱼跃于渊。意思是说,鱼在深渊里跳跃,老鹰在高天上飞。这里用的是比喻义,鸢飞戾天比喻追求高位。
(生做笔记)
师:现在,我们一起朗读回忆一下这些重点词。(生齐读)
师:接下来,大家尝试一下,看看预习了,并像刚才那样学习了之后,能不能把课文背一下。第一次,可以参照课件上,用一些关键词提示自己。现在,大家自由背诵,可以看书,把声音亮出来,大声点。
(生自由背诵,教师穿行课堂并指导。)师:大家都很认真,现在全班来试试背诵。
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生背诵)
师:大家的学习效果不错。现在,大家试试把全文翻译一下。怎么翻译呢?根据刚才重点词的解释,串连起来翻译。记得不要看课文注释,先靠自己的能力,实在翻译不下去的地方,再看看书本。好,现在开始。
(生自由翻译)
师:请同学注意,翻译要直译,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
师:好,大家都很投入。现在请同学来试着翻译一下。来,俊芳来翻译第一段。(生翻译)
师:大家觉得翻译得怎样啊? 生齐:很好!
师:是的,翻得不错,掌声鼓励!下一个,可敏来。(生翻译)
师:不错不错,但老师有个疑问。“直视无碍”你怎么翻译啊? 生:看得一清二楚。
师:“看得一清二楚”是直译还是义译? 生:义译。
师:那直译应该怎么译? 生:一直看下去没有障碍。
师:第三段谁来?志林来试试。(生扭捏)不怕,来试试,人家女孩子都行,男生行不行?
(男生说,不行。全班笑)师:可以的,来,跟着老师来翻译。(生在老师带领下翻译第三段。)
师:好,翻译完全文。我们就来解决前面那个问题:有时“jiàn”日,还是有时“xiàn”日呢?
生:“xiàn”。
师:“jiàn”是什么意思? 生:看见。
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师:“xiàn”呢? 生:出现。
师:好,“疏条交映”是在山外面看到的,还是山里面? 生:山里面。
师:对,人在山里面看见的,所以应该读“见”。好,全班来读一下全文翻译。(生齐读翻译)
师:非常好,现在我们再来着重翻译几个比较难的句子。一起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生齐翻译)
师: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生:湍急的水很快,凶猛的浪像奔马一样。
师:哎,有个地方翻译得不够好,“甚箭”应该翻译为—— 生:比箭还快。
师:对,就这样翻译。好,下一个,“负势竞上,相互轩邈”。(生翻译)
师:好,这几个句子大家都翻译得不错。我们这本书上有些翻译不到位,大家对着课件把它改正过来。
(生做笔记)。
师:这个学期,大家慢慢地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自学。很多同学都会带字典来查,这很好。但大家在查字典的时候,也要学会发问,不懂就问。
师:大家笔记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再次尝试,不看提示能不能背出来。开始,大家自由背。
(生自发齐背)
师:呀,大家很有默契嘛。既然这样,我们全班一起来背。(生齐背)
师:还读“xiàn”日? 生:“jiàn”日。
师:不错,这次大家的学习效果挺好的。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这节课:第一,学习文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言文一定要落实字词,翻译时先对着正文翻译,再看文本注释看看自己翻译得对不对;第二,背诵时可先给自己提示,等学习完课文后再独立背诵。现在,布置一下作业:第一,找出《与朱元思书》的山、水的特点;第二,《与朱元思书》的主旨句是哪一句;3.细读文本,注意文章中情与景的关系。
师:好,这节课上到这里,同学再见!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第二课时
(师生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我们学了《三峡》,知道了三峡山美水美。昨天我们也学了《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那么富春江的山、水怎样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展示图片,播放配图录音。)
师:欣赏了优美的图片,听完了这么富有感情的朗诵,大家是否也陶醉在富春江的美景之中呢?在开始第二课时的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展示PPT)全班一起来。《与朱元思书》作者——
生:吴均,南北朝,文学家。
师:好,通假字,男生来。“窥谷忘反”—— 生:反通返,返回。
师:好,女生来。“蝉则千转无穷”—— 生:转通啭,鸟叫声。
师:好,看一下第三题。找出意思相同的一项,答案是哪一个? 生:C。
师:是吗?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风烟俱净”的“净”—— 生:消散,净尽。
师:“窗明几净”的“净”——
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生:干净。
师:“天下独绝”的“绝”—— 生:独妙。
师:“猿则百叫无绝”的“绝”—— 生:停止。
师:“负势竞上”的“负”—— 生:凭借。
师:“负荆请罪”的“负”—— 生:背。
师:对,背。那么,“水皆缥碧”的“皆”—— 生:全,都。
师:“皆生寒树”的“皆”—— 生:全,都。
师:哈哈,那么答案是什么? 生:D。
师:大家要注意一下,“负”这个词在文言文里常出现的义项是“背负,背”。好,下面翻译句子。个别回答还是全班?
生:全班。
师:好,全班一起来。“风烟俱净,山天共色”—— 生:风停了,烟都消散净尽,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师:好,不错。有些同学是看着黑板翻译的,有些同学是看着课文注释翻译的,要相信自己,不要只看答案。下一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生: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师:“负势竞上,相互轩邈”—— 生:凭借着地势竞争向上,相互比高远。
师:哎,不错,大家能根据重点词进行翻译,但少了一些成分。来,一起读一下。生:高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相向上,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生:像老鹰那样——(生停止)
师:像老鹰那样追求高远的人,怎么样啊? 生:看见雄奇的山峰平息了追求名利的心。师:“经纶”是什么意思? 生:筹划。师:好,整一句来。
生:那些筹划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师:(展示课件)来,整句翻译一次。
生: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平息了追逐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筹划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师:“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生: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看到阳光。
师:好,看来大家的复习情况还不错。这节课,我们来上一些不一样的内容。(展示课件)读一下题目。
生:赏山水美,寻„„情。
师:品什么情呢?我们这节课上赏析课,希望上完之后大家能够在这个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请大家留意一下这题目,它用了对偶手法。我们说过,对偶分宽对和严对,严对要每个词都要对上。比如说,名词对名词,动词——
生:对动词。
师:是的。赏对寻,动词对动词,那么山水是什么词? 生:名词。
师:那么空格处最好能填一个什么词? 生:名词。
师:不错。现在我们了解一下本课的学习任务,读一下。
生:1.知识与能力:熟悉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掌握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的写法(情景相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山水,体会作者感情。
师:好,希望通过这些课,我们能在这些方面有所得。现在,我们来细读文本。文章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三个段落主要内容是什么?段落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总写富阳的山水之美。师:美在哪? 生:奇山异水。师:水是什么样的? 生:清、急。
师:哎,清、急的水,用文中的词来说,就是“异”水。山是怎样的山? 生:奇山。
师:结构上是什么关系? 生:总分。
师:好。不错。现在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一段。(生读)
师:这一段有没有写景的? 生:有。师:哪一句?
生: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师:这些景有什么特点?大家相互讨论一下。在脑海中想象这样的画面:烟消散了,天空与山是一种颜色?
生:美。
师:怎样的一种美? 生:静态美。
师:静态美,好。这样的美的范围大还是小? 生:大。
师:哎,大美。这样的美会让人感觉怎样?在书中找出原文。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师: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答)顺着水流,时东时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生:自由、洒脱。
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师:看到这样的景,作者心情很愉悦。开头这样写是什么写法?(生思考)
师:我们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开头从大处着笔,勾勒山水画卷的整体形象。语景孕情。
(生做笔记)
师:好,同学笔记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再把这个段落读一次,要读出作者那种洒脱、自由的心情。
(生读书)
师:哎,文杰读得好,后面一句再给大家读一下。(生读)
师:呵呵,读着读着就泄气了。他刚才是怎么读的呢?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最后一个“绝”的音调是提上去的。好,第一段讲到这,有没有疑问?
生:没有。
师:没有的话,我们来学第二段。读第2段,思考:作者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用了什么方法?
生:清、急。
师:哪些句子分别表现“清”的?
生: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师:写水急的呢? 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师:好,现在我们再细细品一下。“水皆缥碧”写出了水的什么特征? 生:颜色。师:什么颜色? 生:青白色。
师:好,如果我们把“水皆缥碧”改为“水皆青白色”,有什么不同? 生:缥碧更有意境。
师:怎么样更有意境?(生迟疑)“缥”是什么呢? 生:青白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师:怎样的青白色?(生答不出)“缥”是一种纱,青白色的纱;“碧”是一种青白色的玉石。那么这样一来,水也具有了纱和玉的质感、美。看,简简单单两个字,便有这么多意境。
师:“游鱼细石”给水加了什么? 生:动感。
师:好,动感。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 生:比喻。把急湍比喻成箭,把猛浪比作奔马。师:这里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夸张。
师:好,夸张。现在,我们来总结这段的写作方法: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说到这,大家对水的这样的描写熟悉不?之前在哪里还学过这些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带感情地重读这段。读静的时候,语速要怎样?
生:慢。
师:读动的时候呢? 生:快。(生齐读)
师:好,读得不错。水的情态就是清、急。现在我们来自由读一下第三段,看看作者是从什么感官角度读三段,作者从什么感官角度描写奇山?可相互讨论。
(生读)
师:从什么感官角度? 生:听觉、视觉。
师:哪几句听觉,哪几句视觉?
生:“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是视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是听觉。
师:好,思考这个问题。这里的山给你的感觉是动的还是静的? 生:动的。
师:哎,作者是怎样把静止的山写成动的呢? 生:拟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师:好,拟人。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 生:竞上、互相、轩邈。
师:这些动作都是人才有的,通过拟人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那么,这样的山给你什么感觉?
生:生动、形象。师:还有吗? 生:平息下来。
师:哎,平息下来,你读得很好。还有吗? 生:生机勃勃。
师:生机勃勃,不错。还有呢?我们读《安塞腰鼓》的时候,会读出一种什么? 生:力量。
师:非常好!有力量。请看大屏幕,我们小结一下这部分。(生做笔记)
师:好,伴着雷声,我们想像一下山里的声音。泠泠作响、嘤嘤成韵、千转不穷、百叫无绝„„这样的声音给你什么体会?
生:愉悦。
师:很愉悦。泠泠,是什么意思? 生:清越。
师:外面的雨声,能叫泠泠吗? 生:不能。
师:好鸟成韵,韵是什么意思? 生:音乐。
师:也就是说,小鸟的叫声就像歌声一样。这么动听的声音里面,却出现了一种动物的叫声——蝉的叫声。大家平常对蝉的看法怎样啊?
生:很烦。
师:那这样作者为什么把蝉写下去,不是破坏了那种美吗?(生讨论)
师:这个问题比较难。老师给大家补充一下课外知识。蝉,在我国古代人眼中是高洁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13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的象征。由于科学水平所限,古人认为蝉是不吃东西,喝露水和风生存的,不是人间烟火。所以,这个时候,作者听到蝉叫还会烦吗?
生:不会。
师:好,听了这些声音,作者就心情愉悦了。写山不直接描写山的形态,而写山的声音,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生:以动写静,以闹写静。(生做笔记)
师:好,再来读一次。(生读,师打断)刚才我们说,这山给人一种生气,那么大家读的时候也要读出生气,再来一遍。
(生读书)
师:好,领略了这样的山水美,作者会有什么感受?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师:好,这两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呢?望峰息心,平息了—— 生:追求功名利禄的心。
师:那么,那些忙于政务的人到了这里,就会—— 生:流连忘返。
师:哎,流连忘返。这样的山给了作者这样的情,为什么呢?除了景色的影响外,有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生思考,师引导)如果吴均有这样的感情,那么吴均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思考,师引导)我们之前学了那么多文言文,比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刘禹锡的《陋室铭》,那么这些人有什么特点,跟吴均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生思考,师引导)“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这写的是山中的什么景?
生:树枝长得纵横交错。
师:纵横交错,说明树长得茂盛。树长得如此茂盛,耳边又是各种各样的声响,如果你走进这里,会有什么感受?
生1:恐怖。
师:呵呵,伊杰觉得恐怖,你们也是这样觉得的吗? 生:不是。
师:不是,那是什么呢?
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14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生2:愉悦。因为山是生机勃勃的,所以走在里面会觉得很愉悦。
师:非常好。这句话是选段的最后一句,是在写景,而选段的第一句也写了景色。这在写法上叫什么?
生:前后互用。
师:第一句以景写情,末一句以景结情。(生做笔记)
师:吴均看到这些山,心情愉悦,流连忘返,那杜甫看到山,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望岳》。
(生背诵《望岳》)
师:好,杜甫看到山,想到的是会当—— 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这说明当时的杜甫心里想到的是什么—— 生:当官。
师:对,当官,建功立业。吴均想到的是“望峰息心,窥谷忘反”,说明吴均心里想的是什么?
生:淡薄名利。
师:伊杰很厉害!他不追求名利,渴望—— 生:自由。
师:对,渴望自由,欣赏山水。现在我们再来读一下这段,要读出吴均心里的渴望。(生齐读)
师:从你们读的过程中,老师知道你们领悟了吴均的一些感情。请问,文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生(多种答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哎,君浩说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请你说说理由。生:课文通篇都在写景,而这个句子可以概括景色的特点。师:你说的这个是中心句,中心句跟主旨句一样吗? 生:不一样。
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15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师:不一样,中心句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主旨句一般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意图。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说明山水的美吗?
生:不是。
师:不是,所以文章的主旨句不是这句,是哪句啊? 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师:从这句,从课文看,吴均是一个爱慕大自然,不追名逐利的人。这种人,在古代大家会怎样称呼他们呢?
生:隐士。
师: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人分成三种:富贵者、隐逸者、君子。富贵者就是世俗之人,君子不同流合污还追求为社会做贡献,而隐者者是隐居避世,独善其身的人。那么,现在我们可否将课堂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解决呢?赏山水美,寻什么情?
生:避世情。
师:迪珣说避世情,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师:为什么?
生:这里应该填名词,避世是动词。师:那还可以填什么? 生:万物情。
师:有想法,不错,可以解释一下吗?
生:因为这篇文章写的都是景色,又表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所以是万物情。师:单单是欣赏自然的心情吗?还有什么? 生:归隐。
师:归隐能表达吴均的追求,归隐情,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归隐情不错,为了对仗,我们改为隐士情,名词对名词。好,在中国古代的文化里,山通常与隐者联系在一起,比如说我们学过的《寻隐者不遇》,大家一起背。
(生背书)
师:好,我们来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写山水美景,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16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还有归隐情。
师:最后我们来总结这节课所学的:结构上,文章采用总分,写了奇山异水。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对政治的失意厌倦,企图寄情山水、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方面,运用比喻、夸张、对偶、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动静转化,以闹写静,动静结合;开篇描绘大气之景,由景生情;篇中抓住山水特色,融情入景;篇末描绘葱郁之情,以景结情。
师:今天的作业是:选取周围或旅途中的景色进行描写,运用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做到情景交融,200字左右。下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精品资料·第 17 页(共 1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第二篇:《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5816字
一、情景导入,怡情激趣
(课前播放优美的山水风光画面,配乐《寂静的山林》)
师:同学们好!刚才大家在兴致勃勃地欣赏风光,我猜想你们一定挺喜欢旅游吧?(生微笑点头)和你们一样,我也喜欢旅游观光。因为大自然的山水鬼斧神工,钟灵毓秀,它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春色,又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景;有“造化钟神秀”之雄奇,更有“清泉石上流”之幽雅,谁不愿亲近它呢?今天,就让我们共读美文,随古人吴均来一次山水之旅。
(屏显课题、作者)
师:对吴均有点陌生吧?赶快看看注解1。
生: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师:有这样一首诗,“山际见来烟„„”
生:(自然顺接朗诵)“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师:这首《山中杂诗》就是吴均的作品。他的诗文大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人称“吴均体”。(指一生)你能为我们读一下课题,并解释它的意思吗?
生:给朱元思的信。
师:对了,“与”是给的意思,“书”就是书信。成语“鸿雁传书”中的“书”也指书信。
二、涵咏诵读,体味文美
(一)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师:我们通常给朋友写信,大多是写生活学习的近况吧?(生点头称是)古人吴均会给朋友写什么呢?咱们还是先“读”为快。不过,要注意结合注解读确字音,读通文意,并把不懂的地方勾划一下。自由大声地读起来!(屏显: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生大声朗读,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遇到问题没有?
生1:“游鱼细石”的“细”是什么意思?
生(脱口而出):细小。
师:对了,这个“细”可不是指的粗细,而是指微小。
生2:“风烟俱净”的“净”是不是干净的意思呢?
生3:这里应该指风停了,烟雾都散净了。“净”是一个动词,消散。
师: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看看后文,哪两个词也是同样的用法?
生4:“轩邈”,这两个词是高和远的意思,注解里有“作动词用”。
师:你读得真仔细!你们也可把自己认为要注意的词给同学们作个友情提示呀!
生5:我提醒同学们注意,“任意东西”中的“东西”应该是“向东向西”的意思。
师:这种用法以前遇到过吗?想想《夸父逐日》。
生6:“天倾东南”的“东南”也是“向东南”的意思。
师:你很善于记忆积累。我也提醒同学们注意,“天下独绝”和“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思不一样。
生7:前一个是“极点,独一无二”的意思,后一个指“停止消失”。
师:成语“巧妙绝伦”的“绝”正是指“独一无二”,“群响毕绝”的“绝”则是后一个意思。
师:你看,我们通过回忆旧知识,联系比较,积累词汇,这可是我学古文的一个锦囊妙招哦,今天送给同学们了!
(二)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师:你们读了这封信,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生1:这篇文章很美。(板书:文美)
生2:作者给朋友写信,介绍了美丽的山水风光。(板书:景美)
师:是啊,难怪有人曾赞叹“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呢。三分文章七分读,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封美丽的书信。谁愿意展示自己呢?(指名)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并当当评委!
(一生朗读全文,屏显课文,配乐《渔舟唱晚》)
师:欢迎各位评委点评!
生3:他读错了一个字,“急湍甚箭”,tuān,他读成了“端”。
师:你是一个细心的评委。“端”和“湍”,偏旁可不一样哦。
生4:我觉得他读快了,应该把语速放慢些。
师:嗯,这里的景这样美,朗读时语速可以放慢一些,带着愉悦的感觉,带着欣赏的味道,入情入境地读。
生5:他在读第2段时,语速和语调应有变化,最后一句写水流得很快,应该读得急一点,高昂一点。
师:你可以示范一下吗?
生5:读“水皆缥碧„„猛浪若奔”。(最后一句读得有气势)
师:你不仅评得好,读得更好!
师:这篇文章的句式和以往读过的古文有没有区别呀?
生:四字一句。有很多对偶句。
师:这些句子读来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师:所以,我建议你们读的时候学学古人,摇头晃脑,读出韵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大家入情入境,有滋有味地读起来!读完了,找一个你觉得景致最美的句子!
(三)个性朗读,读出自我
师:我想送给你们一个展示美的机会!把刚才选择的美句用这样的句式读出来!
(屏显句式:这里的真美,你看(听),(原句)。
你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同桌合读、小组合读,看谁读得最美!(生朗读准备)
师:好,我们的船正在富春江上任意飘荡,两岸景色美不胜收。你听,游客们正在纷纷赞叹呢!
生:这里的山真美,你看,“夹岸高山„„轩邈”。
生:这里的声音真美,你听,“泉水激石„„百叫无绝”。„„
(学生朗读积极投入,师简洁点评)
三、品析揣摩,欣赏景美
(一)明结构之妙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不由想起一句诗:“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用妙笔向朋友描绘美景的。文中哪一句话概述了富春江景物特征呢?
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板书:奇山、异水)
师:哦,这八字总领全文,紧接着作者从哪两方面写景?(生:山、水)这里先总说再分说,真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啊!
(二)赏水之“异”
师:富春江的水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生:这里的水很深,很清,因为“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生:水有时候很净,“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时候很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师: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张开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奇异的江水呢?
(生思考,提笔写关键词,同桌交流)
生:富春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翡翠;富春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细石;富春江的水真急啊,速度竟比奔马还快!
师:你的排比句式真美!
生:富春江真像一条长长的青白色缎带,在两山之音蜿蜒舞动着。江水绿绿的,静静的,清清的,各色鱼儿在水里自由穿梭追逐,有时在石缝间捉迷藏,有时又和映在水里的云朵的影子嬉戏呢。
师:啊,你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把这江水描绘得这样美!你真是一位了不得的小作家!
师:同学们的描绘和作者一样美,不过作者只用了24个字,更凝练一些。你觉得这一段哪个地方写得最好呢?
生:我喜欢“水皆缥碧”一句,“缥碧”不仅写出了水的颜色,也巧妙地写出了水深。
师:你善于从字词中发现妙处,这是好方法!
生:我最喜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这里有动景有静景,二者结合富有生机。
师:是啊,鱼之动,使水别有生趣;石之静,衬得鱼娓娓可爱。动静结合,生机无限啦!
其实这一段还有一个地方也用了这种写法,你发现了吗?
生:前面写水是静态的,后面的水富有动感。
生:我认为“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得好,作者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水的雄壮。
师:是啊,急流奔泻胜过飞箭,波涛汹涌势如奔马!你能把这两句话美读一下吗?(生富有激情地朗读这一句)
师:我也感觉到了江水的壮美,生命的奔放之美!读到这里,你有没有联想到写壮美之水的诗文呢?
生:《三峡》中有“有时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师:这是长江水的奔放美。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这是庐山瀑布的壮阔美。我也想起了写长白山瀑布的诗句“银河落下千堆雪,瀑布升起万缕烟。”
让我们齐读这一段,感受富春江水的奇异。(生齐诵第2段)
师:我们发现,这一段作者以简练传神的笔法写水,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激越之美,突出地表现出一个“异”字。同学们从字词、修辞和写法等方面品析文章的妙处,这是你们自己寻得的锦囊妙招哦!
(师生齐诵第2段)
(三)赏山之“奇”
师:真是“舟行富春江,人在画中游”啊!领略了江水之异,我们再一起去看“山”。这时候,我们来开展一个小活动,叫做“山林寻美”。我这个导游给你们提示了几条路径,你可以参考。大家可以分成四人小组结伴而行,别忘了把找到的美点做个简单的批注。(学生阅读批注活动)
屏显:路径:
1、观景(山):作者从哪些方面展现山的奇特(山的美)
2、品
文:品字词、赏修辞、析写法
师:你们在山林中有哪些收获呢?
生:“夹岸„„成峰”,山本来是静止不动的,默默无闻的,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把山写出了动感。
师:你说的是写法美,化静为动。哪些词写出了动感?
生:“竞”、“争”、“轩邈”、“直指”这些词写出了一种力量,一种动感。
师:这是一种刚劲的力量美。
生:我从这几句感受到了山的形态美。我还从“泉水激石„„无绝”几句感受到了山上的声音美。
师:哦,这里写了哪些声音?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用个词形容一下!
生:这里有泉声、鸟叫声、蝉鸣、猿叫,我感觉这种声音挺热闹,很欢快。
生:我觉得这些声音是和谐的,充满了生机。
师:山养育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又给山以勃勃生机。这里的声音可以称之为——
生:乐曲。天籁!
师:从这美妙的天籁中你能感受到山上的什么气氛呢?(生凝神思考)
生:我觉得山上是热闹的,又是幽静的。
师:(疑惑状)哦?这不是矛盾吗?
生:这里作者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因为寂静,才听得见这些美妙的声音。我是想起了一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师:你分析得真好!其实,从这些声音里,我感觉到的不仅是山林的幽静,更有作者内心的纯净啊!
生:我发现了修辞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对偶,句式整齐,具有音韵美。(男女声对读这个对偶句,体会对称的音乐美)
生:我觉得这里的词语很美。“泠泠”“嘤嘤”两个叠词,读来也很有韵味。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这里的“泉水激石”的“激”为什么不用“敲击”的“击”呢?
师:你读书真爱思考。咱们可以讨论一下,词典这个军师也可搬出来用!(参与学生讨论)
生:我觉得“激”有“激情、激昂”的意思,“敲击”的“击”只是一个动作,用“激”更能表现水撞在石头上很急。
生:我查了词典,“激”有“水遇到障碍物向上涌”的意思,还有“急剧强烈”的意思,“击”只有“撞击敲击”的意思,读到“激”字,更能让我们想像泉水撞在石头上四处飞溅的形态。
师:嗯,很有道理,用“激”也更能让我们想像泠泠作响的美声呢!作者写景,可真是字字珠玑啊!我们读过的诗文中,也有不少像这样妙词传神韵的诗句呢!
生:“踏花归去马蹄香”的“香”。
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很形象。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是经过反复琢磨推敲了的。
师:我们的积累这样丰富,写作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妙用字词哦。
生:我还要补充,我从最后一句话中读出了山上的光影美。忽明忽暗,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生朗读这一句,体会明暗交替的光影美)
师:我也在这里仔细寻找过美点呢,这是我的收获:
(屏显:这里的山,美在山势奇特,高峻雄奇;美在天籁动听,生机勃勃;美在明暗交替,色彩奇异。这一段文字,美在角度丰富:视听结合,有形有声。美在动静互衬:写山之势,化静为动,显生命力,写山之声,以动写静,衬清静心。美在用词传神,美在修辞生动,美在骈散相间,美在有景有情„„)
师:这真是美点多多,美不胜收啊!让我们用最精彩的诵读来表现这说不尽的美!(生齐背第3段)
四、探究交流,领悟情美
师:“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吴均在这封信中没有叙写一些生活琐事,转而用美丽的文字描绘美丽的景致,心中一定也有特殊的感情吧?请你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
生:我从“丛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感受到了作者旅游时无拘我束,轻松自在。
生:“泉水„„无绝”一句,表现了作者纯洁安宁的心境。
生:“鸢飞戾天者,忘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喜欢自然山水风光的感情。
师:“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的是什么人?
生: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掌管政务的人。
师:这句话暗含了作者对这些人的什么态度?
生:鄙视他们,认为他们极力追求功名,还不如在山水中自得其乐。
师:作者是不是不愿做官不愿经纶世务呢?我们来看一点资料。
(屏显:吴均,出身贫寒,博学多才,对史学有研究,曾撰写史书《齐春秋》,实录史事,伤到了梁武帝,被焚书革职。)
师:你看,当吴均的正直遭遇了世俗的污浊时,他便在山水中寻求精神寄托。向往自由和谐,崇尚轻松自然,这就是他的高雅志趣。像吴均这样遭遇仕途坎坷而沉醉山水田园的古代文人还有很多,你们能不能说一位?
生:陶渊明。
师:有哪句诗为证?
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生:还有王维、李白。
师:其实,封建社会里是“学而优则仕”,于是才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宣言,才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愉悦。当文人们“兼济天下”的志向受挫,很多人就选择“独善其身”。于是才有谢灵运寄情山水,才有李太白潇洒漫游;才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才有王维“随意春芳歇”。吴均给朋友写信,那动静相生当中是生命脉搏的跳动,那奇山异水间是归隐思绪的流淌,或许他是为了向朋友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许是为了劝诫正处官场的朋友吧!
(生齐读“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
师:我们常说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杜甫望岳有“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曹操观沧海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豪情。如果你在吴均笔下的富春江上游览,观山赏水,会有何感想呢?仿照作者的句式说一句话。(生思考)
生:考试失利者,望峰生志。
生:心有烦恼者,戏水消愁。
生:彷徨失意者,登山明志。
师:我也来一句,烦恼忧郁者,游山心静;工作劳累者,玩水意舒。
“好文不厌百回读”。让我们一起用最美的朗读来回味吴均的情怀!
(屏显课文,以男女读、齐读、个人读等形式演读全文)
五、回首旅途,激发怀想
师:经历了这一番旅行,在你的脑海中,你最难忘的是哪些美景美句?我们来背一背!可长可短!
(生竞背课文,有的背一句,有的背一段,有的背全文)
师:(结束语)愉快的时光总让人倍觉短暂。这次愉快的旅行,是一趟山水之旅,美文之旅,也是一趟心灵之旅。愿大家在闲暇之余,常读山水美文,常览自然风光,尽情享受自然的美,用心创造生活的美,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附:板书设计
文
奇山
与朱元思书
美
景
异水
情(忘峰息心、窥谷忘反)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1004/95446.asp
第三篇: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
我前把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
简洁地导入
上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南向北流经杭州,他就是古代非常出名的:富春江。今天,让我们随着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朝著名文学家吴均的脚步,一起欣赏一下富春江的美丽景色。”
我对自己的口语表现能力比较自信,所以很少设计华美的堂导入词。我以为,有了足够的口语表现力,即使是平常的句子也能读出韵味来。在这段简短的话中,富春江与学生熟悉的“人间天堂”杭州建立了联系,并指出富春江在古代就很出名,一并简单交待了作者情况。学生的阅读期待就形成了。
忘情地朗读
我先向学生提出要求,请学生听的时候注意语音、节奏和语调,并告诉他们:听完之后要学读。
我范读完第一段,就停下来,请南两排同学朗读这一段。我表扬他们:读得不错。
范读完第二段,我停下来,请被两排同学朗读这一段。我的评价是:要提高音量。音量不够,读不出效果来。
第三段分成两节,南两排和北两排各学读一个小节。北两排的印量放大了一点,效果好多了。其间订正了一个字的读音:转,读四声。
我说:“下面请同学们练练朗读,北两排练读一、二段,南两排练读第三段。”因为南两排读得好,所以安排他们读更需要声色的第三段。过了两分钟,我起个头,学生们齐声朗读文。北两排读得出乎意料的好。我把两部分同学的朗读都作了肯定,并指出:“鸢飞”以下四个分句不要读得那么大声,声音要放轻一点。我示范了一下,再请学生读。效果好了。
合作翻译
师:请同学们同桌为单位,结合下注释,口译全文。有疑问的地方做个标记,一会儿我们来集体解决。
学生出声翻译文,我巡视。走过于老师身旁,她悄悄跟我说:“你的朗读,真有中年男人的魅力!”走过李老师面前,她对我伸出了大拇指。我知道他们是在鼓励我。
发现有的同桌没有合作,我说:“有几组同桌在单打独斗。要注意合作啊,两个人一起翻译,会快一点的。”他们开始配合了。
师:同学们都翻译完了。谁有觉得翻译不出来的地方,提出来啊。
生: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师:那位同学能翻译这句?
生:江水都是清白色的,千丈深的地方也能一眼望到底。
师:翻译得真好!
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生: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
质疑解疑就这么一问一答地进行着。几乎每一位同学的质疑都有同学能顺利地答上来。只有一个不太难的地方卡壳了。
生: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师:那位同学能翻译这个句子?(停了有六七秒钟,没有学生来回应。)
师:这里的“百叫无绝”和“千转不穷”的意思是不是一样啊?
生:蝉不停地叫,猿猴不停地叫。
师:这里可以变化一下,后面的“叫”说成“啼”。
生:蝉不停地叫,猿猴不停地啼。
没有学生质疑了,但是没有人提出词语解释方面的质疑。
师:那么我来问了。“急湍甚箭”的“湍”是什么意思?
一生看着黑板大声说:“激流的水”。
我笑了,说:“有同学已经注意到黑板上补充的词语解释了。请大家把它们整理到本上。”然后,我分别指出没有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整理好。
左板书:
师:请同学们在熟悉一下全文翻译,咱们请同学来通译一下全文。
过了一段时间,没有人举手。我就请代表来通译全文。她翻译得不错,只有两处不足。我给以纠正:
“任意东西”中的“任意”是“随意”的意思,在句子翻译的时候可以省略,句子翻译为“时而向东,时而向西”就行。“鸢飞戾天”的解释不能安全照搬注释,可以直接翻译为“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师:我们翻译了文,对的内容知道得更加清楚了。下面,把咱们这种理解朗读出来。
我起了个头,全班齐读文。学生朗读的声音比上一次低了一点。我评价道:“因为有了新理解,朗读声音中生硬的东西少了,更多了内涵。”
第四篇:与朱元思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
3、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4、体味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逸的高洁志向。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美点寻踪法。【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导入语:“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展示关于富春江诗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 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 韦庄)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 苏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 刘嗣绾)从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富春江的美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这是一篇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让我们看美文赏美景吧。
2、作者作品简介
吴均(469-520),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痒,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还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注意字音、语速、语调,解决生字词。
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富春江什么景色?试找出最能抓住景物特征的中心句。
3、学生再读课文,质疑问难,翻译句子。
三、精读赏析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1、四人一组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水“奇”“异”在哪里?请找出有关句子加以说明。
“异水”:“清”和“急”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 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
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奇山”:峻峭 A.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2、思考: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发出了“茑飞„„窥谷忘反”的感叹,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了这篇文章后,请你说说:如何描写景物?概括本课写作特色. ⑴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⑵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⑶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四、拓展延伸
1、教师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学生边谈,教师边归纳,写在黑板上。相同之处: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不同之处:
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在形式上:《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教师要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假想:如果你作为导游带人游览富春山水,你将怎样来有重点地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呢?
要求:A、紧扣课文大意,然后大胆加入想象
B、尽量学习课文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又要适宜口语叙述。
C、选择山景或水景之一,不需面面俱到,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内。
教师小结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山川景色,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作业本。
3、预习《五柳先生传》 附介绍词:
以水色佳丽著称于世的富春江,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这条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带,尤以桐庐境段最为秀丽。
古人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清美。”上游七里泷,水如染,山如削,峰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两岸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两岸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七里泷,其旖旎的风光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又象一条历史的长河,包孕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故富春江七里泷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为主要特色,享有 “小三峡”之誉。
富春江七里泷全长23公里,分为“一关三峡”即“乌石关、乌龙峡、子胥峡、葫芦峡”,沿途有梅城古镇、双塔凌云、子胥野度、葫芦飞瀑、七里扬帆、严子陵钓台等名胜古迹,是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船行其境,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情画意,自有一番怡然之„„“两岸画山相对出,一脉秀水迤逦来”。富春江小三峡就是以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魅力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游人。历代文人墨客如谢灵运、李白、杜牧、孟浩然、范仲淹、陆游等1000多名诗人不仅游历了富春江小三峡,而且还留下了2000多首传世之作。所以,富春江小三峡又被称之为“浙西唐诗之路旅游线”。
七里泷上游有一道溪流从北岸汇入,这就是著名的胥溪,相传春秋时楚国伍子胥避楚平王谋害,逃奔吴国,后经此渡口吴国都城姑苏。渡口石壁危立,上有摩崖石刻“子胥渡”三个大字。此处江面开阔,悄悄寂寂,古道萦回,故名“胥江野渡”。
“葫芦飞瀑”在七里泷南岸坌柏湾内。沿坌柏溪500米,迎面山崖鞍部有一飞瀑,瀑高百米,从陡壁直泻而下。壁间有一形似葫芦的石窟,瀑布先泻入葫芦口中,再从底部冲出,飞珠抛玉,直注深潭,腾起层层白雾雨花,璀璨濯目。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五篇: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背景。
2、了解“骈文”。
3、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并且能够用优美的语言翻译全文。(重点)
【问题导学】
一、了解作者和背景
作者____,字____,____(朝代)文学家、史学家。据《南史·吴均传》记载:吴均出身寒贱,自幼好学而又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吴均曾做过吴兴主簿、建安王伟记室、国侍郎等官,由于梁武帝萧衍喜欢他的诗文,后官至奉朝请。吴均为人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著有《后汉书注》九十卷、《齐春秋》二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原有文集二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吴朝请》一卷。
背景: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原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但这里看到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丽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引人入胜,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其中“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等句,皆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二、了解骈文
骈文,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也称“骈体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其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三、大声朗读课文,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水皆缥()碧 互相轩邈()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 ....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 经纶()世务 窥()谷忘反 .....
四、试着用优美的语言翻译全文 【巩固训练】
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把握写景的脉络,品味写景佳词妙句。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问题导学】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的文眼(即中心句)是哪句?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本段首先承“异水”二字,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___;用____、_____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___;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的特点。
2、接下来,作者写“奇山”。
3、文章抒写作者身历其境的内心感受,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全文
一切“景美皆情美”,作者在描写富春江山水的过程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训练】
1、本文总领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从侧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抒写作者身历其境的内心感受,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
2、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品味写景佳词妙句。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教学重点:
1、通过翻译理解课文,分析文中景物的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由“景”释“文”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诵和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对象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形成一定的方法。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讨论;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齐读、试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课题、作者、教学目标、读文后字音词义的检测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为了解决重难点,选取了大量的图片。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教学设备(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教法与学法:朗读、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都喜好寄情于山水,描写山水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与朱元思书》同样为描写山水的文章,是作者游览玩富春江之后,写的关于富春江风光的文章,那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文体常识:
骈文,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也称“骈体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其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吴均:字叔庠,南朝作家。其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140余首,音韵和谐,风格清丽,语言明快,用典贴切。并且擅长以骈文写书信。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停顿和节奏。
2、请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的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的特征。
第1段:概括从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第2段:描写异水。第3段:描写奇山。
4、把握本文的结构:总——分
5、疏通文意。
(1)学习第1自然段(听录音朗读后讲解):
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翻译:风尘和雾气全部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顺江流飘荡,任凭(船儿)时而往东时而往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2)学习第2自然段(听录音朗读后小组讨论解决,教师解疑)。
①缥碧:青白色。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④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翻译: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3)学习第3自然段(听录音后小组讨论,教师解疑)。
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翻译: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激打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好鸟互相和鸣,唱出和谐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一声不断地叫着,山中的猿猴也不断地啼叫。具有—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四、品味鉴赏课文
1、分析第一自然段: 作者是怎么样评价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的?此外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评价: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第1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第2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
第3句:交待江游的地点和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2)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作者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那么富春江的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又异在哪里呢?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2、分析第二自然段:(1)本段承“异水”二字,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写了水的哪些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的特点。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3)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3、分析第三自然段:(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A.从山自身写:正面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视觉;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视觉;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侧面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听觉;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联想;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视觉。
(2)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3)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桐庐一带山的奇异,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五、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意境、情趣等内容。
1、语言美
(1)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2)提问:请谈谈朗读本文时感觉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3)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后明确:
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③修辞的运用,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夸张)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2、意境美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重点揣摩课文写“水”写“山”的语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3、情趣美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
提示: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情趣。
作者在描绘“奇山异水”的景色时,插入了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话不仅从侧面衬托出“奇山异水”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4、让学生带着对作者的情感,再读课文,感受文中山水之美。
六、总结课文
一切“景美皆情美”,作者在描写富春江山水的过程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即作者通过对富春江山水的描写,对其美景的流连忘返,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仕途官场的厌倦。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自然的爱慕和避世退隐的志趣。
七、布置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选择“山”或“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壮丽的景色,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300字左右的写景文字。板书设计:
侧面正面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读、讨论、交流,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各段的写景侧重点以及景物的特征,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听读、试读的基础上,结合课件的图片,通过教师的引导、小组讨论来指导学生分析文本,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把握本文寓情于景的写法。课后练笔,本节课布置了课后背诵和写作两个练习题,把写作与课文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