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赠汪伦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赠。过程和方法目标: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的友情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谈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幻灯片1)
一、交流课前收集的李白资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让你们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播放幻灯片1 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师总结:(播放幻灯片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他爱游山玩水,留下了近千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二、故事导入:师:有同学想知道李白和汪伦的故事,现在老师讲给你们听。
三、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播放幻灯片3)
1、自由练读,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在读中学会赠字。
3、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师适机赞美: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师: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
四、在具体的诗境中理解词意和诗意,感受朋友间的浓浓情谊。
1、感悟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播放幻灯片4师:欲是什么意思?师:连字成句,说说整句意思。(李白乘着小船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踏歌的声音。)师:你还知道那些含有欲字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欲把西湖比西子。)
2、师总结:在这些诗句中欲都是将要、想要的意思,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古诗时,如果遇到欲字可以试着把意思带到诗中理解。
3、指导朗读。师:请把依依不舍的感情融入文字,深情朗读。4理解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师:闻是什么意思?踏歌是什么意思?(闻就是听到的意思。踏歌就是一边用脚打着节拍,一边唱歌。)师: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前两句古诗连起来理解意思。师:你还知道哪些含有闻字的诗句?(柴门闻犬吠。)5师总结:在这些诗句中闻都是听到的意思,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思考归纳总结。
6、指导朗读前两句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人恋恋不舍,又饱含感激之情。
7、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播放幻灯片5(1)不及:比不上。(2)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和前面的两句连起来,理解整首古诗的意思。(3)指导学生把李白和汪伦的深厚感情带入文字融入诗句。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复试读)师:千尺是多深?1米=3尺,1千尺=333.3米。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4)诵读整首古诗。(男女分别读,闭上眼睛读,站起来读,摇头晃脑读.)
五、创设情境,让诗句走进生活。同学们,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面对着朝夕相处的好朋友,诗中的哪两句最能表达你对她的感情?名字可以换成你朋友的名字。
六、课外延伸,一首离别诗引出一组离别诗。(播放幻灯片6---8)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的古诗中,还有那些事离别名句。
七、课堂总结:老师希望这些千古留芳的名句,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灿然开放。让我们记住这些美好的感情吧!
八、布置作业:(播放幻灯片9)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加入你想象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板书设计:赠汪伦唐 李白依依不舍深情厚谊《赠汪伦》教学反思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我在教这首诗时从以下做。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二、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三、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 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名诗诵读,课外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在课前我也布置了大家收集这类诗,这时请同学们将你们所收集的计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学生一起来诵读一首离别诗。
第二篇:《赠汪伦》教学反思
《赠汪伦》教学反思三篇
篇一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赠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
全诗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当讲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时候,我说:“桃花潭里的水有千尺深,也赶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看到这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回答非常积极。
有的说:“他们两个的感情真深啊!我想他们一定是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的说:“如果我的朋友离开了,我也会送他,并永远都记着他!”
有的说:“真羡慕他们有这么好的朋友,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
还有的说:“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在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对待朋友,不因为一些小事儿和他闹别扭,他要是生气,我就让一步,哄好他!”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想法,气氛很热烈,在他们的话中,我体会到了他们对“友爱、宽容、真诚”的感受,虽然他们不能用准确的词汇表达出来,但他们的话语里深深的包含着对友情的理解。
我对他们说:“好朋友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比金钱还要珍贵,有一个好朋友,你会快乐一辈子。好朋友是用心换来的,真心的对待每一个朋友,你会收获很多东西,希望你们走的每一步都有好朋友相伴!”
看着孩子们若有所悟的表情,我拥有了一种收获叫快乐!
篇二
一、运用古代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小学生们都生活在科技社会中,接触到的都是动漫、电脑等等,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资料,在课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知道李白吗?学生都知道他是唐朝人,写了《静夜思》这首古诗。然后我又问孩子们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他们都不知道。接下来,我马上告诉他们,老师从网上查阅了李白和汪伦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都认真地听老师讲故事。(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播放古乐,创设情境,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诗句,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而“惊喜”,从而体验到了这份“比桃花潭水还深”的友情。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提供了古诗学习方法和六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让学生质疑,教师适度地加以指导,对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篇三
《赠汪伦》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巩固旧知
1、课前小游戏: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一定会背诵很多古诗吧?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场诗歌竞赛。老师说上句,看哪个孩子能对出下句来,好吗?
夜来风雨声,()。小荷才露尖尖角,()。
牧童骑黄牛,()。儿童散学归来早,()。
远上寒山石径斜,()。莫愁前路无知己,()
2、同学们表现真棒,古诗一点都难不倒你们。那写这些诗的大诗人你们又知道多少个呢?(生自由说)
3、是呀,唐代大诗人“李白”是我们最熟悉的了。(课件1:李白肖像,附李白简介)
4、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二、解题
1、跟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释“赠”。
“赠”的意思就是“送”。
3、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4、孩子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来赠送给汪伦呢?(板书:李白汪伦)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自学提示: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全班带着节奏齐读全诗。
3、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把这首诗大概的意思说一说吗?(请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他的同学也可及时补充)
四、故事引趣,激发情感。
1、师: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那里一看,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高兴时吟诗一首《赠汪伦》。
2、师生合作深情吟诵全诗。
3、你从哪句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呢?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理解深千尺:虚指,夸张的写法。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师引导:孩子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的,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
(3)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生答:李白和汪伦的情意像桃花潭水一样深)
(4)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板书:更)
(5)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就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意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你的朗读中读出来。
(6)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厚意表达出来吧!(齐读)
五、创设情境,配乐三读。
1、一读: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请一男生读全诗)
2、二读: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请一女生读全诗)
3、三读: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就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全诗)
六、扩展延伸,读背感悟
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课外你学到了哪些送别诗句呢?
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课件5)(生齐读)
6、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生背诵)
七、课外积累,个性飞扬
1、搜集一些有关离别的诗或文章去读一读,摘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背一背。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信同学们也曾经与老师、同学、亲戚、好友分别,心中不免依依不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从这些送别诗中摘录你最喜欢的名句或自己仿写一首送别诗送给他们。
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汪伦
将欲行
踏歌声
水深
情更深
《赠汪伦》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背诵,但对古诗的背景、诗人的感受是很难理解的。对教师来说古诗教学不好把握,讲解多了,学生不乐意接受,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这次的古诗教学,一开课,我巧妙地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对诗,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意境。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我运用故事引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次教学中,我还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课堂上我紧紧围绕“离别”这一线索,去渲染、去感受,让学生深深地去体会这离别之情。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解词析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送别是我国古诗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上我还提供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欣赏、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离别诗进行交流,最后我设计了“课外积累,个性飞扬”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节课下来,老师不能平复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绪激动的不是那些学生。我不是学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后学生究竟有了怎样的情感。是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了情感的变化,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有了立竿见影的朗读效果。那学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动了?看看学生的表情,听听学生的话语。历史遥远而又不远,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学生应该能够被打动。
第三篇:《赠汪伦》教学反思通用
《赠汪伦》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赠汪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赠汪伦》教学反思1《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颂送别诗。这节课我的设计把教与学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感悟诗情的同时基本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和步骤。
一、故事导入,理解悟情。
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古诗的背景介绍能为理解诗意、感悟情感做很好的铺垫。我通过讲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孩子们认知诗中人物、地名,为学习、理解打好基础。再理解诗意后,让学生从诗句中想象画面,“假如你就是站在桃花潭边的李白(汪伦),你此刻是一种什么心情?”体会诗人与汪伦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真挚深厚的友谊。
二、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古诗的学习,从字词开始,会读、读通,从理解字词入手,进而理解诗句,读懂诗的大概意思。低年级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即可。我设计目的是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朗读促能力的提高。
三、学法教法,相辅相成。
你我告诉学生:“这节课不仅将带同学们走进李白的诗歌里,还要教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我把学法指导与古诗学习结合,在每个教古诗的环节进行引导和小结,渗透学法,学生依此方法今后也能自学古诗:
1、读通诗句;
2、理解字词;
3、读懂诗意;
4、感悟诗情;
5、朗读背诵。
四、课外学习,扩展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我准备了两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让学生读一读,扩展学习。因时间原因,我把它改为作业:回家找送别的诗读读,课后交流。
上完这节课,综合听课老师的指导建议,我觉得这堂课需要改进的方面:
1、在学习字词环节,理解字词意思,节省在理解上所花的重复时间。
2、范读出效果,学生朗读形式可更多样。
3、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从容地引导学生,把思考、发言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我也会多阅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
《赠汪伦》教学反思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诗句的意思,现在请大家分小组根据诗意,练习表演一段“汪伦送别李白”的小品。
学生分小组构思、设计、表演。
师:哪位“李白”和“汪伦”愿意上台表演?请大家认真看他们表演,等会指出他们哪些语言、动作。表情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表演得不好,为什么?
(两生表演)
生:我觉得马腾扮演的汪伦喊“李白,等等我,我来送你了”不对,李白应该是听到汪伦的歌声才看见汪伦的。
生:我认为马腾和韦伦一个站在船上,一个在岸边,抱拳说:“多多保重”这句台词用的好。
(很多同学点头笑)
生:从图上看,李白是个大官,他不可能像韦伦表演的那样──自己划船,他应该喊:“船夫,开船!”
(生大笑)
生:(抢说)还有,船应该还没有离开岸边。诗中说的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意思是说“李白坐上船刚准备走,忽然听见汪伦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表演时李白应先喊“船夫,开船”,听到汪伦的歌声后,又对船夫说“等一等”。
(生笑)
生:我喜欢韦伦最后看着马腾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
生:李白是有胡子的,最好韦伦便用手做捋胡子的动作,边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我从电视上看到古代诗人吟诗时最常用的就是这个动作。
(很多学生摇头、晃脑,捋胡须,吟诗)
生:郑老师,我们不知道汪伦应唱什么歌。
师:这确实是我们要思考的……
师:同学们为了完善这个小品,提了很多好的建议,现在仍按小组排练,剧中汪伦唱什么歌依靠集体智慧来编,可以各不相同。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再演出的小品,希望人物的语言、动作符合人物个性,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做到吗?
生:(大声)能!
……
【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通过小品表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左脑、右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既重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从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大脑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生互以评价,使个人的智慧变成了集体的智慧,在互以评价中思维相互撞击,心灵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融,共同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课堂成为虚拟的古时送别之地,学生的人格也由此得到升华。
《赠汪伦》教学反思3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得枯燥烦腻,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李白的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取材十分广泛:有表达思乡情怀的《静夜思》,有赞美锦绣山河的《望庐山瀑布》,这些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实际创作而成的。”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怎样写诗答谢汪伦。
三、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四、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练习,一举两得
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对诗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训练一下学生的想象力,我便设计了改写《赠汪伦》的作业练习。我提醒学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桃花潭的,学生很快联系到诗中的“忽闻”。有的说是李白离开时,没有让汪伦知道,是想避免常人离别的伤感;有的说不告而别未免失礼,李白曾留书一封告诉汪伦,汪伦见后就来送行。虽然学生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完全不同,我也无从考证,但我认为比较合理。至少,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
《赠汪伦》教学反思4《赠汪伦》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诗离现在年代久远,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在课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接着讲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古诗,学生听得兴趣盎然。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
本节课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成了“先学后讲”。通过自学、交流,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如: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经过自学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自主探究—自读感悟—悟情升华。”体现了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能力提高的理念。读的训练层次清楚,形式各样,在读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升华体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标。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乃思之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便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体地位悄然增强。由“忽闻”而引发的问题:李白与汪伦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伦为什么没去送行呢?这个高质量的问题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老师的抛砖引玉打破了课堂的沉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语连珠。
本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如:学生感情朗读时,如多给大家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深刻。另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学生的整体感悟、表达等能力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评价的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
《赠汪伦》教学反思5现在不少教师关注的焦点仍仅是“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抱着“理性的心态”运用“科学的方法”,把课文在学生面前肢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依靠语言文字目标的实现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情感体验,思维发展,审美感受等目标的共同实现。
《赠汪伦》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本节课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成了“先学后讲”。通过自学、交流,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如: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经过自学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自主探究—自读感悟—悟情升华。”体现了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能力提高的理念。读的训练层次清楚,形式各样,在读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升华体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标。
上课伊始,激情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中感悟,悟情升华。“换关联词翻译诗句”,“出版学生的名人名言”等活动都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挥创造的潜能,将语言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从而迸发出情感火花。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读的感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感情得到了升华。同时提高的不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是整体的语言素质的提高。整个课堂教学都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正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感情的双翼,才有了精彩纷呈的名人名言创编。
“疑乃思之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便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体地位悄然增强。
由“忽闻”而引发的问题:李白与汪伦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伦为什么没去送行呢?这个高质量的问题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老师的抛砖引玉打破了课堂的沉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语连珠。
本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如:学生感情朗读时,如多给大家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深刻。另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学生的整体感悟、表达等能力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评价的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
《赠汪伦》教学反思6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目标无一落实,上的很混乱。
这节课我想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希望孩子们读中感悟,读中识字。
我在这节课中实施的不好,首先,朗读的形式单一,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能激发起孩子学习欲望。其次,在教学生字中,采用词句结合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基础上再理解句子,让孩子在读诗的时候不再迷茫,易于体会诗中意境,可却没有识字具体,朗读指导到位,感觉就是认字认一半,读书没读明白。再次,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讲课很随意,没有层次,让人感觉不出顺序。最后,有孩子在课堂上睡着,是课堂没有吸引力,趣味性要思考一下了。
从这节课看,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1、上课不严肃,学生纪律差,乱说话现象严重。
2、教师个人需加强备课力度。
反省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工作不是全部,可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告戒自己长点心吧!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了,在其位,谋其政,就得做好所有的工作。
《赠汪伦》教学反思7《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赠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
全诗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当讲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时候,我说:“桃花潭里的水有千尺深,也赶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看到这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回答非常积极。
有的说:“他们两个的感情真深啊!我想他们一定是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的说:“如果我的朋友离开了,我也会送他,并永远都记着他!”
有的说:“真羡慕他们有这么好的朋友,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
还有的说:“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在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对待朋友,不因为一些小事儿和他闹别扭,他要是生气,我就让一步,哄好他!”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想法,气氛很热烈,在他们的话中,我体会到了他们对“友爱、宽容、真诚”的感受,虽然他们不能用准确的词汇表达出来,但他们的话语里深深的包含着对友情的理解。
我对他们说:“好朋友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比金钱还要珍贵,有一个好朋友,你会快乐一辈子。好朋友是用心换来的,真心的对待每一个朋友,你会收获很多东西,希望你们走的每一步都有好朋友相伴!”
看着孩子们若有所悟的表情,我拥有了一种收获叫快乐!
《赠汪伦》教学反思8本学期我执教古诗《赠汪伦》,对于低年级古诗教学,我一直很困惑,要把握好低年级古诗教学很难,讲浅了学生不明白,讲深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到底该怎么把握才是恰到好处呢?通过此次竞赛中领导和同事对本课的点评,我更清晰的认识到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方法。我认为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能忽视识字写字,低年级无论什么课文,识字写字都是教学的重点。古诗教学时,同样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识字,并主动创设有关生活情境,利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交流。
第二,朗读感悟古诗的意思时,不必逐词逐句地串讲和赏析。由于古诗的语言精炼,表达简洁,意蕴深长,低年级孩子的领悟能力又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情感、意境、韵味的感悟,是需要日后不断地咀嚼,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老师需要加强朗读的指导,通过创设有关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塞读、评读、表演读,让学生体验情感,积累巩固,感悟诗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第三,老师要有主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可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描写思乡的、送别的古诗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并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丰富课程资源。
如何在文本教学中高效的学习生字,则是我今后教学探究的方向。一年级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是重复书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我将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多认少写
1.结合汉语拼音汉识字。
在掌握汉语拼音的同时,每课通过看图认读词语、短语、句子及诵读儿歌认识生字。这部分生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写,只需认识简单的偏旁,不要求全都会认。
2.归类识字。
归类识字部分,主要体现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所以采用了多种形式: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识字。
3.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所占的识字量最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识字仍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课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
二、结合语境识字
1.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识字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必写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如:“小鸟”的“鸟”共几笔,第三笔是什么笔画?“河水”的“水”最后一笔是什么笔画?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单纯地识某个字,非但不好记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义印象就更难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学情况就不同了。加之一年级识字采用多认少写的原则,对要求会写的100个字可以用上述的方法考察其字形的掌握情况,而对其余400个只求会认的字便不能操作了。而一旦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由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学生可联系上下文去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3.走进生活识字
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再让识字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阅读。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语文,随时随地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学生上学路上可以从店名中看到;到商店购物可以从商标、包装盒上找到;外出游玩可以从名胜介绍、亭子石刻上见到;家庭休闲时可以从电视、广告中听到,从报刊、杂志上读到……
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惊喜。这些字在生活环境中的多次再现,为学生提拱了学习的新语境,促进了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学们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的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
让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寻找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而这些字无论是在商标、包装盒和店名中,还是在电视、广告和报刊、杂志上都是和别的字组成了新语境。识字又由课内识字带动了课外识字,不经意中扩大了识字量。在实际教学中,还将班里学生名字注上拼音并粘贴在教室中,让学生从伙伴的名字中识字。
因此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那些自己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材料,真正体现了“要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所以只要我们把握好要求,相信学生一定能学的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9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古诗教学新景观”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1、自主搜集,学会处理信息。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课中交流资料,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搜集资料信息、辨别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学法指导,拓展课堂容量。
在导学《赠汪伦》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读悟法”,让学生在“初读、细读、熟读”中“理解、感悟、体味”,确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赠汪伦》之后,我又大胆超越教材,实施“学一带一”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另一首新诗,大大地增加课堂的容量,拓展学习古诗的视野和空间。这正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3、自选作业,发挥个性潜能。
教师出示四项课外作业让同学自由选择,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空间。
当然,在尝试的过程中,伴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如何更好地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的困惑,将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断探讨的话题。
《赠汪伦》教学反思10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饿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赠汪伦》教学反思11本学期在上教研组组内的研究课时,我选择了第六单元的25课《古诗两首》,在这两首诗中我比较喜欢《赠汪伦》这首诗所以我就准备上25课第二课时作为研究课的内容。
《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在备课时我身上深深的为这千古友情多感动,可是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一是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二是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差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
怎样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让孩子们在读这首诗时,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呢?我尝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课一开始,就通过听“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故事,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品词品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人文本,走进文本。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为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离别诗进行交流,最后设计了“交流收集到的离别诗”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人感到很疲惫,我在课上很努力的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但为什么没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没能调动起他们的情感呢?我感到学生还没能真正地走入文本,这是这节课最大的遗憾。
《赠汪伦》教学反思12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枯燥腻烦,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更何况,我面对的是一群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所处的时代距离李白实在是太远了。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对古诗不要求逐字逐句理解,只要能大概知道意思就行。所以,为了让我快乐地上课,学生快乐地听课,我尝试着:
以交朋友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你们比我小我叫你们(小朋友),我比你们大,你们叫我-—(生接大朋友。)
趣味故事:泾县农民汪伦十分钦佩李白的才华,想和他结交为朋友,便写信邀请李白说: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就听说汪伦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 汪伦却笑着说:“‘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自己“受骗上当”,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游览当地的名山胜景,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学生就觉得有些难了,师生一起梳理诗意,并告诉学生这是“连词成句解释”的方法,为后续的故事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体会“踏歌声”和“深千尺”,运用表演、动作、想象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最后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还设计了句式训练,体会诗人的表达,体会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本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读得太少,学生说得、理解的还不到位,这都是指导不够。
《赠汪伦》教学反思13《赠汪伦》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我想我的学生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但也许也会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是啊!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那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送别”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切入点,情感是本课的关键。
《赠汪伦》教学反思14一、介绍诗人,复习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肖:我认为感情表达不够,体现不出深千尺。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生肖:深千尺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很深很深。应该用赞美友情的语气来读,而且“深千尺”、“不及”和“送我情”要重读,请大家给我一起读。(教大家读一遍)
师:谁再来读读。
生黄:拉长语调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意。李白和汪伦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汪伦十分敬仰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写信告诉李白:“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本来就喜欢游山玩水和喝酒,一听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就急忙赶去。一看才知道,“十里桃花”指的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的是一户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难免有些失望,但是汪伦的盛情款待使他深为感动,尤其是临走时,汪伦赶来为他送行,还边赶路边唱歌,李白万分激动,挥笔写下了《赠汪伦》,以此诗歌来表达汪伦与他结下的深情厚谊。
《赠汪伦》教学反思15〈赠汪伦〉这节课我觉得总的教学效果还行。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开头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古诗分析得比较细,特别是古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汪伦的友情比桃花的潭水还要深。本节课主要以古诗的朗读指导为重点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友情表达。我先让学生自已读,为古诗分节奏,然后再集体验证他们这样划节奏的正确与否。再让学生找出重读的字词,根据几个问题感受读这首古诗的语气,最后通过配乐来朗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通过几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读,扮演角色读,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感情,更快的背诵古诗。说一说这环节我觉得是本节课的点缀。通过课前找描写友情的古诗,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更能体会本首古诗的感情做了铺垫作用。最后的表演,是寓教于乐的体现,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完美。一,对于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来说,因为以前已经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学生对于李白已是再熟悉不过,让学生自已来介绍,一是可以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二是能让学生更加熟悉作者。二,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男女分组比赛所用时间太长,可以缩短点,为后面节约时间。三,让学生课前找关于描写友情的诗,教师也该出示一首,让学生不仅只学〈赠汪伦〉这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在学生汇报课前找的古诗,这里给的时间太短,应该再多给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行,我会完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第四篇:《赠汪伦》教学反思【热门】
《赠汪伦》教学反思【热门】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赠汪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汪伦》教学反思1一、介绍诗人,复习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肖:我认为感情表达不够,体现不出深千尺。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生肖:深千尺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很深很深。应该用赞美友情的语气来读,而且“深千尺”、“不及”和“送我情”要重读,请大家给我一起读。(教大家读一遍)
师:谁再来读读。
生黄:拉长语调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意。李白和汪伦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汪伦十分敬仰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写信告诉李白:“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本来就喜欢游山玩水和喝酒,一听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就急忙赶去。一看才知道,“十里桃花”指的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的是一户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难免有些失望,但是汪伦的盛情款待使他深为感动,尤其是临走时,汪伦赶来为他送行,还边赶路边唱歌,李白万分激动,挥笔写下了《赠汪伦》,以此诗歌来表达汪伦与他结下的深情厚谊。
《赠汪伦》教学反思2《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赠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
全诗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当讲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时候,我说:“桃花潭里的水有千尺深,也赶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看到这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回答非常积极。
有的说:“他们两个的感情真深啊!我想他们一定是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的说:“如果我的朋友离开了,我也会送他,并永远都记着他!”
有的说:“真羡慕他们有这么好的朋友,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
还有的说:“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在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对待朋友,不因为一些小事儿和他闹别扭,他要是生气,我就让一步,哄好他!”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想法,气氛很热烈,在他们的话中,我体会到了他们对“友爱、宽容、真诚”的感受,虽然他们不能用准确的词汇表达出来,但他们的话语里深深的包含着对友情的理解。
我对他们说:“好朋友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比金钱还要珍贵,有一个好朋友,你会快乐一辈子。好朋友是用心换来的,真心的对待每一个朋友,你会收获很多东西,希望你们走的每一步都有好朋友相伴!”
看着孩子们若有所悟的表情,我拥有了一种收获叫快乐!
《赠汪伦》教学反思3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古诗教学新景观”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1、自主搜集,学会处理信息。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课中交流资料,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搜集资料信息、辨别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学法指导,拓展课堂容量。
在导学《赠汪伦》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读悟法”,让学生在“初读、细读、熟读”中“理解、感悟、体味”,确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赠汪伦》之后,我又大胆超越教材,实施“学一带一”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另一首新诗,大大地增加课堂的容量,拓展学习古诗的视野和空间。这正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3、自选作业,发挥个性潜能。
教师出示四项课外作业让同学自由选择,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空间。
当然,在尝试的过程中,伴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如何更好地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的困惑,将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断探讨的话题。
《赠汪伦》教学反思4一、运用古代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小学生们都生活在科技社会中,接触到的都是动漫、电脑等等,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资料,在课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知道李白吗?学生都知道他是唐朝人,写了《静夜思》这首古诗。然后我又问孩子们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他们都不知道。接下来,我马上告诉他们,老师从网上查阅了李白和汪伦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都认真地听老师讲故事。(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播放古乐,创设情境,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诗句,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而“惊喜”,从而体验到了这份“比桃花潭水还深”的友情。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提供了古诗学习方法和六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让学生质疑,教师适度地加以指导,对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赠汪伦》教学反思5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枯燥腻烦,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更何况,我面对的是一群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所处的时代距离李白实在是太远了。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对古诗不要求逐字逐句理解,只要能大概知道意思就行。所以,为了让我快乐地上课,学生快乐地听课,我尝试着:
以交朋友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你们比我小我叫你们(小朋友),我比你们大,你们叫我-—(生接大朋友。)
趣味故事:泾县农民汪伦十分钦佩李白的才华,想和他结交为朋友,便写信邀请李白说: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就听说汪伦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 汪伦却笑着说:“‘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自己“受骗上当”,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游览当地的名山胜景,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学生就觉得有些难了,师生一起梳理诗意,并告诉学生这是“连词成句解释”的方法,为后续的故事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体会“踏歌声”和“深千尺”,运用表演、动作、想象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最后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还设计了句式训练,体会诗人的表达,体会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本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读得太少,学生说得、理解的还不到位,这都是指导不够。
《赠汪伦》教学反思6现在不少教师关注的焦点仍仅是“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抱着“理性的`心态”运用“科学的方法”,把课文在学生面前肢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依靠语言文字目标的实现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情感体验,思维发展,审美感受等目标的共同实现。
《赠汪伦》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本节课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成了“先学后讲”。通过自学、交流,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如: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经过自学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自主探究—自读感悟—悟情升华。”体现了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能力提高的理念。读的训练层次清楚,形式各样,在读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升华体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标。
上课伊始,激情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中感悟,悟情升华。“换关联词翻译诗句”,“出版学生的名人名言”等活动都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挥创造的潜能,将语言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从而迸发出情感火花。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读的感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感情得到了升华。同时提高的不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是整体的语言素质的提高。整个课堂教学都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正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感情的双翼,才有了精彩纷呈的名人名言创编。
“疑乃思之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便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体地位悄然增强。
由“忽闻”而引发的问题:李白与汪伦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伦为什么没去送行呢?这个高质量的问题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老师的抛砖引玉打破了课堂的沉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语连珠。
本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如:学生感情朗读时,如多给大家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深刻。另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学生的整体感悟、表达等能力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评价的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
《赠汪伦》教学反思7《赠汪伦》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诗离现在年代久远,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在课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接着讲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古诗,学生听得兴趣盎然。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
本节课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成了“先学后讲”。通过自学、交流,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如: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经过自学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自主探究—自读感悟—悟情升华。”体现了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能力提高的理念。读的训练层次清楚,形式各样,在读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升华体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标。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乃思之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便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体地位悄然增强。由“忽闻”而引发的问题:李白与汪伦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伦为什么没去送行呢?这个高质量的问题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老师的抛砖引玉打破了课堂的沉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语连珠。
本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如:学生感情朗读时,如多给大家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深刻。另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学生的整体感悟、表达等能力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评价的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
《赠汪伦》教学反思8〈赠汪伦〉这节课我觉得总的教学效果还行。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开头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古诗分析得比较细,特别是古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汪伦的友情比桃花的潭水还要深。本节课主要以古诗的朗读指导为重点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友情表达。我先让学生自已读,为古诗分节奏,然后再集体验证他们这样划节奏的正确与否。再让学生找出重读的字词,根据几个问题感受读这首古诗的语气,最后通过配乐来朗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通过几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读,扮演角色读,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感情,更快的背诵古诗。说一说这环节我觉得是本节课的点缀。通过课前找描写友情的古诗,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更能体会本首古诗的感情做了铺垫作用。最后的表演,是寓教于乐的体现,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完美。一,对于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来说,因为以前已经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学生对于李白已是再熟悉不过,让学生自已来介绍,一是可以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二是能让学生更加熟悉作者。二,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男女分组比赛所用时间太长,可以缩短点,为后面节约时间。三,让学生课前找关于描写友情的诗,教师也该出示一首,让学生不仅只学〈赠汪伦〉这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在学生汇报课前找的古诗,这里给的时间太短,应该再多给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行,我会完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9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饿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赠汪伦》教学反思10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诗句的意思,现在请大家分小组根据诗意,练习表演一段“汪伦送别李白”的小品。
学生分小组构思、设计、表演。
师:哪位“李白”和“汪伦”愿意上台表演?请大家认真看他们表演,等会指出他们哪些语言、动作。表情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表演得不好,为什么?
(两生表演)
生:我觉得马腾扮演的汪伦喊“李白,等等我,我来送你了”不对,李白应该是听到汪伦的歌声才看见汪伦的。
生:我认为马腾和韦伦一个站在船上,一个在岸边,抱拳说:“多多保重”这句台词用的好。
(很多同学点头笑)
生:从图上看,李白是个大官,他不可能像韦伦表演的那样──自己划船,他应该喊:“船夫,开船!”
(生大笑)
生:(抢说)还有,船应该还没有离开岸边。诗中说的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意思是说“李白坐上船刚准备走,忽然听见汪伦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表演时李白应先喊“船夫,开船”,听到汪伦的歌声后,又对船夫说“等一等”。
(生笑)
生:我喜欢韦伦最后看着马腾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
生:李白是有胡子的,最好韦伦便用手做捋胡子的动作,边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我从电视上看到古代诗人吟诗时最常用的就是这个动作。
(很多学生摇头、晃脑,捋胡须,吟诗)
生:郑老师,我们不知道汪伦应唱什么歌。
师:这确实是我们要思考的……
师:同学们为了完善这个小品,提了很多好的建议,现在仍按小组排练,剧中汪伦唱什么歌依靠集体智慧来编,可以各不相同。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再演出的小品,希望人物的语言、动作符合人物个性,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做到吗?
生:(大声)能!
……
【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通过小品表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左脑、右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既重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从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大脑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生互以评价,使个人的智慧变成了集体的智慧,在互以评价中思维相互撞击,心灵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融,共同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课堂成为虚拟的古时送别之地,学生的人格也由此得到升华。
《赠汪伦》教学反思11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得枯燥烦腻,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李白的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取材十分广泛:有表达思乡情怀的《静夜思》,有赞美锦绣山河的《望庐山瀑布》,这些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实际创作而成的。”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怎样写诗答谢汪伦。
三、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四、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练习,一举两得
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对诗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训练一下学生的想象力,我便设计了改写《赠汪伦》的作业练习。我提醒学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桃花潭的,学生很快联系到诗中的“忽闻”。有的说是李白离开时,没有让汪伦知道,是想避免常人离别的伤感;有的说不告而别未免失礼,李白曾留书一封告诉汪伦,汪伦见后就来送行。虽然学生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完全不同,我也无从考证,但我认为比较合理。至少,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
《赠汪伦》教学反思12《赠汪伦》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我想我的学生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但也许也会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是啊!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那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送别”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切入点,情感是本课的关键。
《赠汪伦》教学反思13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目标无一落实,上的很混乱。
这节课我想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希望孩子们读中感悟,读中识字。
我在这节课中实施的不好,首先,朗读的形式单一,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能激发起孩子学习欲望。其次,在教学生字中,采用词句结合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基础上再理解句子,让孩子在读诗的时候不再迷茫,易于体会诗中意境,可却没有识字具体,朗读指导到位,感觉就是认字认一半,读书没读明白。再次,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讲课很随意,没有层次,让人感觉不出顺序。最后,有孩子在课堂上睡着,是课堂没有吸引力,趣味性要思考一下了。
从这节课看,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1、上课不严肃,学生纪律差,乱说话现象严重。
2、教师个人需加强备课力度。
反省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工作不是全部,可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告戒自己长点心吧!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了,在其位,谋其政,就得做好所有的工作。
《赠汪伦》教学反思14《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颂送别诗。这节课我的设计把教与学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感悟诗情的同时基本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和步骤。
一、故事导入,理解悟情。
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古诗的背景介绍能为理解诗意、感悟情感做很好的铺垫。我通过讲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孩子们认知诗中人物、地名,为学习、理解打好基础。再理解诗意后,让学生从诗句中想象画面,“假如你就是站在桃花潭边的李白(汪伦),你此刻是一种什么心情?”体会诗人与汪伦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真挚深厚的友谊。
二、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古诗的学习,从字词开始,会读、读通,从理解字词入手,进而理解诗句,读懂诗的大概意思。低年级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即可。我设计目的是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朗读促能力的提高。
三、学法教法,相辅相成。
你我告诉学生:“这节课不仅将带同学们走进李白的诗歌里,还要教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我把学法指导与古诗学习结合,在每个教古诗的环节进行引导和小结,渗透学法,学生依此方法今后也能自学古诗:
1、读通诗句;
2、理解字词;
3、读懂诗意;
4、感悟诗情;
5、朗读背诵。
四、课外学习,扩展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我准备了两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让学生读一读,扩展学习。因时间原因,我把它改为作业:回家找送别的诗读读,课后交流。
上完这节课,综合听课老师的指导建议,我觉得这堂课需要改进的方面:
1、在学习字词环节,理解字词意思,节省在理解上所花的重复时间。
2、范读出效果,学生朗读形式可更多样。
3、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从容地引导学生,把思考、发言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我也会多阅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
《赠汪伦》教学反思15今天讲了《赠汪伦》这首诗,这首诗怎样让学生感兴趣的去学呢?我反复钻研教材,最后决定从讲故事入手。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请看老师写的这句话,老师讲的故事和这句话关系密切“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刚看到这句话,学生很不理解,问: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说:谁能猜一猜这句话的意思呢?有一个学生试着说了说:桃花很多,种桃花的地大,酒店也很多,有上万家。,我接说:这个孩子这回解释,等老师讲完故事,你们看看汪伦是怎样解释这句话的?
讲完故事后,大家笑了起来,我问:汪伦是怎样解释的?学生说:他解释的是十里外有一棵桃树,有一个家姓万的开酒店。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明白了李白为什么去汪伦那里,为什么赠给汪伦这首诗。
通过刚才的讲故事,学生学这首诗更轻松了,学得更透彻了。
第五篇:《赠汪伦》教学反思 反思
激情导入 悟情升华
《赠汪伦》教学反思
现在不少教师关注的焦点仍仅是“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抱着“理性的心态”运用“科学的方法”,把课文在学生面前肢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依靠语言文字目标的实现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情感体验,思维发展,审美感受等目标的共同实现。
《赠汪伦》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一、自主探究
本节课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成了“先学后讲”。通过自学、交流,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如: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经过自学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自主探究—自读感悟—悟情升华。”体现了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能力提高的理念。读的训练层次清楚,形式各样,在读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升华体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标。
三、实践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上课伊始,激情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中感悟,悟情升华。“换关联词翻译诗句”,“出版学生的名人名言”等活动都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挥创造的潜能,将语言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从而迸发出情感火花。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读的感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感情得到了升华。同时提高的不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是整体的语言素质的提高。整个课堂教学都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正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感情的双翼,才有了精彩纷呈的名人名言创编。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乃思之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便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体地位悄然增强。
由“忽闻”而引发的问题:李白与汪伦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伦为什么没去送行呢?这个高质量的问题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老师的抛砖引玉打破了课堂的沉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语连珠。
本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如:学生感情朗读时,如多给大家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深刻。另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学生的整体感悟、表达等能力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评价的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