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的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19-05-12 16:1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的心得体会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的心得体会范文》。

第一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的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的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心理健康的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也表示它的相反方向--心理问题。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知识的学习,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在我的印象中,上课一般用的只是脑,大脑不停地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记忆等,但心理课不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心灵的解剖,它的内容大部分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上心理课最大的感受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省视,心灵的安抚。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有些课时给我更多的是快乐和知识。上老师的课很轻松很愉快,相比往常这个时间段我差不多是在玩手机,学习这门课程比我浪费时间值得多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就算老师的课不愉快它也比我虚度光阴值得,因为上课接受知识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只是我们大多时候心里不愿意,它便变得与我们相处的不好。我觉得可惜,因为我因其他的事情逃过课,现在也不明白当初为什么会觉得心理课是枯燥的。我往往还在不了解一件事物的时候就做出判断,然后就会影响我对这个事物的看法,这是不好的。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门艺术,探究这门艺术,开启心灵之锁,从中可以体会到无穷乐趣。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首先,在情绪控制方面,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我体会到了控制好自己情绪的重要性,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同时普通心理学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一个人的情绪可以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比如,如果我们有一个好的情绪状态,可能我们所看到的东西都是那么美好,在我们情绪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相对来说困难的事情,因为在这个时侯我们的大脑比较兴奋,比较有动力,也有精力去做一些平时不想做的事。但是如果情绪不好,总是郁郁寡欢的,那么我们就可能连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来都是那么的不顺手,就会感觉一切都在和自己的心作对,以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甚至我们可能会因为情绪对我们的影响而使得我们的行为冲动,轻者可能只是自己闷着自己,重者则可能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情绪暴躁,不易安静,深深地影响我们的健康,甚至可能会导致犯罪或者抑郁症。所以我们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每天早起给自己一个淡淡的微笑,让自己在一天有一个好的开始,同时在遇到困难时不慌张不莽撞,小心谨慎并坦然面对,用心去解决事情,接受改变不了的事实,这样我们才能以最好的心态对待生活,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幸福。

其次,在学习了这门课后,我也感到了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重要性,通俗的讲,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现在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人脉”,人脉的好坏也就是人际关系的好坏几乎可以评价一个人的人格的高与低,而科学的“人际关系”的定义则更深刻,它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中文常指除亲属关系以外的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搞好人际关系很重要。那么怎么样才能搞好呢?这个也要求我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对人要平等,无论对待什么样的人我们都要有一颗平淡的心,对待不同类型的人要有不通的方法,要学会摸索他的内心世界,在交往的开始就要了解他的优点,给对方一个较好的印象,也让对方觉得你这个人值得交往。这样才能显现出你的素质,才能很好的发展自己的人脉。

这一课程是博大精深的,越是学习,我越是感觉自己对很多知识的了解还很肤浅,当今世界心理学发展极快,我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就是为自己铺路。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心得体会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秋季法学专科 江赛芳)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途径以外,家庭、社区、社会环境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根源于家庭与社会,因此靠学校教育单方面力量很难有效地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形成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大系统。

社区是青少年成长、感受社会生活、发展社会性的重要站点。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社区的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更离不开与社区的互动。同时,社区又是学校教育的依托,学校教育离不开社区的影响和支持。社区不仅有社区组织、社区教育,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社区文化、社区性格。青少年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其中,可以使青少年在实践中了解和认识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从工作目标上来看,学校与社区的工作目标大体一致,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指导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以达到营造健康的环境、培育健康的理念、优化健康的设施、完善健康的服务、拥有健康人群的目的,使辖区居民掌握有关的健康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增强创建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形成健康行为,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难看出,社区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是大体一致的,这为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其功能,使其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学校社会工作是指把社会工作原则方法与技术运用到学校环境中,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协调合作,协助学校形成“教”与“学”的良好环境,引导青少年寻求个别化和生活化的教育,建立社会化人格,习得适应现在与未来生活的能力。

学校心理工作与社会工作都是预防性、发展性和补救性的服务。预防功能在学校心理健康建设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心理辅导更多地体现了心理学的色彩,而社会工作则不仅体现了心理学的色彩,还体现了社会学的色彩,这可以说是两者的根本性区别。正是这一根本性的区别直接导致了两者在其他方面的诸多不同。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薄弱。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和建设都是以学校内部力量为主,没有形成借力的观念。同时,由于没有相应的机制,在怕麻烦、怕担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下,不能主动联络社会资源开展相应的工作。从社区的角度来看,尽管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其重要的工作目标,社区也有一定的资金和人才资源,但由于没有和学校合作的经验,不知道如何打开合作的局面,同时也不清楚学校是否需要相关资源,因此不能进入学校开展相应的工作、发挥作用。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社区和学校在管理上不属于一个系统,缺少资源上的整合统筹,没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很难有合作。学校需要社会资源,需要社区的力量开展工作,并且社区也有这样的实力和基础,但是两者并没有搭建起桥梁,十分遗憾。

青少年产生困扰的主要原因是社区与学校相脱离,社区居民不了解子女在校表现,不支持学校的工作,而学校教师对青少年所处的社区背景缺乏了解。所以强调学校社区工作者应采取社区取向,设法促进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通力合作从而解决青少年的困扰。社区工作者在帮助适应欠佳的青少年时,应考虑青少年产生困扰的社区因素,并密切联系青少年家长与社区人士,支持学校的教育方案,从而促进青少年发展。此模式要求学校辅导密切联系家庭及社会机构,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补充学校辅导力量。

社区学校模式的基本特色是把辅导看作是一种对人的成长有全面影响的全面性辅导,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的辅导资源,创设一个适合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强调学校社会工作者要促进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使三者采取一致的辅导步伐。

学校是教育的组织,是社区的教育、文化中心。学校应发挥专业优势,把教育延伸到社区,为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在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把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形成良性互动。这些工作虽然给学校增加了一定的财力、时间支出,带来管理上的某些不便,但它也能树立学校在社区中的良好形象,促进社区居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改善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优化学校教育。

第三篇: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快乐幸福的源泉——心理健康

安徽舒城电大2014秋季学前教育专科班

近一段时间我用心学习了王传旭老师的《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概论》一书,感触颇深。通过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明白了什么是健康与心理健康。

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过去,我总是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有疾病定就是不健康,这样的定义就将健康与疾病放于人体生命状况的两端。现在我明白了,健康应该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所谓:“心理健康” 至少应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 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开放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该有以下几项:

①智力正常,具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能表现出积极的创造性。②情绪稳定协调,能充满自信心,保持情绪平衡。

③自我意识统一,能适应学习和工作,并主动地教育自我,发展自我。

④性格健全,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有一定自控自制能力。⑤人际关系和谐,使人充满温暖,安全、舒畅的心理体验,能实施自主学习。

二 深刻领会了心理健康对于自主学习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五种心理健康标准是对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是保证学习和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因为心理健康直接影响一个人生理能量的发挥程度,更影响其个性的发展。而开放教育正是通过开发自我的个性,挖掘自我的能力来达到学习的成功。因此,开放教育对于心理健康的要求非常明确,它是自主学习所必备的重要条件。

自主学习出成效,心理健康是关键。要想达到在自主学习中成绩优异,有效果,心理健康是关键。一个“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护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

三 积极化解我们常见的不良心理倾向。

一个开放教育学生,心理不健康出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有两点不可忽视:①学习环境不适应。开放教育学生多数是自主学习为主,指导、引导、函授都是辅助的,与在校生的学习环境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主要是靠自觉学习,如果我们处理不好这个环节,有可能最终被迫休学。②情绪不稳定。开放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二次学习,我们多数已走向社会,工作环境相对稳定,在完成每天必需的工作外,又要牺牲休息娱乐时间安下心来学习,甚至还要克服家庭社会的种种不理解,这种心理状况要求情绪非常稳定,如果情绪不好,就不能马上进入角色,对学习无兴趣,学习吃力,考试成绩就会下降。另外,学习时情绪不稳定,久而久之会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最终毁了自己的学业。所以我想,心理健康对自主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开放教育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明确知道开放教育的学生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教育学习中获得成功。心理健康的学习,对于我们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工作生活中都有很好的启发和帮助,对我们受益终生。

身体健康是船,心理健康是帆。愿我们都能在愉快的学习中扬帆起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2014-11-12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笔记12

第一章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

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识记)

2、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识记)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依据(识记) 统计常模

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

 社会规范

以社会规范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并以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否异常。

 生活适应

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是以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言语、思维、行为等依据的。

 临床诊断

以本人或他人是否观察或检测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致病因素,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 主观经验

以个人的主观经验或感受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

2、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领会)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保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完善自我的发展目标。

3、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应用)智力正常是基础,关系协调是关键,情绪状态是表现,人格完善是结果。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智力水平正常、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生活平衡积极、社会适应良好、情绪乐观向上、人格统一完整、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识记)

2、心理健康教育与相邻概念的关系(领会)

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相似之处:

它们都是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常采用相一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工作范围常是相似的;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是相似的;都注重建立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条件。

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不同之处:

 就工作对象和工作者而言: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的对象是正常的学生,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某些适应和发展方面有心理困扰或轻、中度心理障碍的正常人,心理治疗的对象是指患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人;

就功能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重在突出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也即重发展和预防,心理咨询与治疗相对来说工作具有被动性与滞后性,心理咨询重在预防与矫治,心理治疗重在矫治与重建;

 就内容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在认知和行动上做文章,心理辅导注重资料的提供与获得,心理咨询与治疗侧重于当事人的情感活动以及人格的重建与发展。

 就工作方式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

辅导多在非医疗情境(学校、有关教育机构)中进行,心理咨询多在非医疗情境中进行,心理治疗多在医疗情境中进行。

 就时间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

出现问题前进行预防性培养,心理辅导伴随整个教育过程,心理咨询是有来访者有问题后进行的求助,心理治疗师患者患病后求医治。 就解决问题的深度而言:心理健康

教育与辅导只是处理一般情境中的问题即表层性问题,心理治疗则要深入人格结构的深层,即无意识层面问题,心理咨询介于两者之间,即解决通往深层的中层面问题,也关涉表层与深层的问题。 就工作模式而言:心理治疗是医学

模式,心理咨询是教育和发展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是教育模式。

 就工作任务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

辅导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心理治疗是解决某一局部问题,心理咨询整合局部与整体的问题。

 就实施过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

辅导的工作是主动的,心理治疗肯定是被动的,心理咨询工作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

 就运作模式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

辅导室一种义务工作,是非经营性的,心理治疗是经营性的,心理咨询可以是非经营性的,也可以是经营性的。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意义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促进措施(领会)(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2)突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3)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局面安定和谐

2、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领会)

基础与中介作用、操作与动力作用、激励与增效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应用)

(1)心理健康与德育

不同点:理论基础不同、学生观不同、目标侧重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工作原则不同、方法手段不同。

相同点: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工作对象都是正在成长发展的学生,根本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2)心理健康与智育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智育的科学化和效率的提高。只有科学的即符合教学规律

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智育活动,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3)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

体育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了必要的生理和体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体健康获得了必要的条件。体育的目的在于增进体质,促进健康。在具体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人的毅力、塑造人的性格。

(4)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应该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美育,就会带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就人的美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就是美的基础和条件。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领会)

心理健康的目标可以分为基础目标、基本目标和终极目标三个层次。心理健康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由于心理疾病的产生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识记)

心理健康的具体目标包括: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领会) 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

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 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 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从而间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识记)

教育性原则:

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全体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差异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似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主题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辅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主体性原则集中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

整体性原则:

是指在心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发展性原则:

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

活动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保密性原则:

是指在心里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的原则,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

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心理卫生的推动(领会)

当代心理卫生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精神病及患者开始的。法国著名的精神科医生皮内尔在担任巴黎比萨托精神病院院长是,把医院中所禁闭、封锁的精神病患者全部解放,病给予人道主义的治疗和待遇。皮内尔也因此成为现代心理卫生最著名的倡导者。

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做出直接贡献的先驱者当属美国人比尔斯。

2、心理测量运动的影响(领会)

比奈的贡献在于使用心理测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得以变成现实,因而成为现代心理测量的先驱者。

3、职业辅导运动的贡献(领会)

在早期的职业辅导运动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帕森斯强调职业辅导包括职业的方向定位、个人的分析和咨询服务三个方面。帕森斯的理论,对今天的职业辅导乃至心理咨询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他所创立的波士顿职业局,成为现代心理辅导诞生的标志,其个人也被誉为“心理辅导之父”。

维特默还创立了第一个弱智儿童的临床心理教育学校,并与同年创办了第一本临床心理学杂志。由于维特默在这方面的贡献,他被人誉为“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

第二节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也是起源于心理卫生运动和职业辅导运动。

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

1、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是训练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培育和发展个体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自我概念。(识记)

2、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的措施(领会)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

批评来认识自我。

3、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

所谓自我接纳,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是否接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

具体措施(领会)

自尊心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自尊自重、教师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自信心的培养(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因材施教发掘潜能、自我竞赛获得自信、创造机会发挥特长、集体评说相互尊重)

4、自我完善教育与辅导

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是指教育学生如何确立现实的有价值的自我目标及适当的志向水平,引导学生合理掌握时间,妥当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的实现,同事引导学生自觉控制自我,学会处理自我意识问题上的困扰,努力改善自我。

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措施(领会)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自我设定与自我激励、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自我体验与自我强化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它是交往双方彼此心理上的依恋与心理距离的一种反映,实质上是交往双方的需求在交往过程中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程度的体现。

1、师生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措施

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注重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促进自身的教育行为;了解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2、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措施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公正及时地处理同伴之间的冲突;建立班级活动的规则,重视和利用非正式团体;创设积极向上的班风,促进良好的同伴关系;提高人际认识水平,调整交往认知结构;学习社会交往技能,主动参与交往活动。

3、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措施

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就是教育青少年学生更多地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并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同事也使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正确处理代沟的问题,以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子女的心理需求之间的冲突,在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阶段表现的尤为突出。主要措施:(领会)

父母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子女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

4、异性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教师和家长应在了解青少年性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异性交往的原则,并教育他们学会以正确的方式方法与异性同学大方相处。(识记)青少年学生的异性交往教育(领会)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异性交往;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原则);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羞怯、真是坦诚、留有余地);引导学生区分友谊与爱情。

第三节 学习问题的教育与辅导

1、学习动机的教育与辅导

所谓学习动机的教育与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成就动机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进而树立恰当的抱负水平。(识记)具体策略:(领会)

阐述知识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成就动机;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2、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

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使他们学会学习。(识记)具体措施:(领会)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列提纲、做示意图、利用表格)、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背景知识))、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控制)、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努力管理策略(情绪管理、动机控制、环境管理)。

3、考试焦虑的教育与辅导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考生在考试期间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情绪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了解)主要措施:(领会)

端正应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应试状态;冷静处理“怯场”。

第四节 生活问题的教育与辅导

1、情绪教育与辅导

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克服消极、冲突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识记)情绪辅导主要包括:情绪认识、情绪识别、情绪沟通、情绪控制、情绪熏陶。

2、休闲教育与辅导

休闲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与技能,学会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拥有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与个性的一种教育活动。(识记)休闲辅导的措施:认识休闲的功能、学会休闲的选择、懂得休闲的伦理。

3、职业教育与辅导

职业辅导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个性特点,结合国家需要和有关职业信息,帮助个体选择恰当的职业,以便为今后的升学就业做好准备。(识记)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涵义与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它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与相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即涉及如何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组织或实施、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以提高课程的质量等问题。(识记)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领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本质特征是“人本化”,即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协助学生发展其价值观、责任感、知识和能力,以此陶冶其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属于人本主义的课程类型。

 从教育目标看:要让学生变得健康、快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 从教育内容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成长中的问题;  从教学方法看:重在引导学生参与;

 从教学关系看: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合作;  从教育效果看:强调“三重”:重参与、重过程、重转变。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原则(领会)以团体教育、团体训练等主要方式来开展各项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要坚持: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全体性原则、体验性原则、相容性原则。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意义(领会)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优化课程的结构;有利于完善课程的功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类型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是传授较为系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一种课程形式,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的基础部分。

1、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性质(领会) 知识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必需掌握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知识。 基础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传授给学生的是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最基础的知识。

 问题逻辑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编排应遵循问题逻辑性。

2、心理健康的活动课程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生主体性的活动项目和方式,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课程形式。(识记)

3、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性质(领会)活动性、系统性、主体性、互动性

4、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关于心理发展方面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5、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特点(领会)全局性、导向性、陶冶性、规范性

6、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和技能、情意特质和人格素养,从而完善心理机能的一种课程形式。(识记)

7、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领会)

整合性、潜隐性、依附性、融合性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与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目标在于促使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实现对自己心理的“认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陶冶”;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侧重于与某种学科的学习及某种形式的活动相关心理品质的认识与训练。(识记)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主要包括五个基本要素:认知经验要素、意志品质要素、情感经验要素、社会经验要素、生活经验要素。(识记)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方式

逻辑式组织: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心理式组织: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内容应采取折衷式组织。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领会) 认知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

式(讲授法、阅读和讲故事、艺术欣赏、参观访问)

 操作法:通过学生的言语和动作的操作活动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叙事法、测验法、游戏法、作业法、演讲法)

 集体讨论法:对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述自己的意见,进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辩论式讨论、配对式讨论、脑力激荡法)

 角色扮演法:扮演或模仿一些角

色,部分场景,使学生以角色的身份,充分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哑剧表演、角色互换法、镜像法、空椅子表演、小品表演)

 行为改变法:通过奖惩等手段来建

立和消除某些不良行为(示范学习、行为训练)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应用)(1)一般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是按照课时一节一节地进行的。对于每一节课的进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课程的引入、课程的开展、分组讨论、课程的升华、课程的延伸。

(2)心理课程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顺利实施的支持系统之一。课程评价集中在三个方面:课程起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结果评价。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案设计(应用)确立主题名称、确定主题的教学目标、确定课时和教学场地、选择教学活动方式、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拟定教学活动程序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应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组织是指为完成特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它的教学过程应体现出自身明显的特点: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

学校教育要交给学生三方面的知识:关

于自然的、关于社会的、关于自己的。 课前准备:了解学生、建立关系、确立教学专题;

 课程导入:热身法、发问法、案例

或故事导入法、自我测试法、开门见山法、引导回忆法;

 课程开展:引导、反馈、面质、明

朗、连接;

 课程结束:回顾与反省、计划与展

望、祝福与道别。

第六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辅导 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涵义与过程

1、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涵义

心理治疗的开山鼻祖是弗洛伊德。心理辅导源于20世纪初帕森斯的职业指导运动,他所创立的波士顿职业局,成为现代心理辅导诞生的标志,其个人也被誉为“心理辅导之父”。心理咨询则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并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词交替使用。

心理咨询与辅导室一个专业化的助人自助的过程。它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及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引导他适应环境,与人建立和谐关系,发挥长处,成为一个内心平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识记)

2、心理咨询的种类与形式(识记)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个别咨询与小组咨询、门诊咨询、信函咨询、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

3、心理咨询的过程与环节(领会)

信息收集阶段(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来访者的心理困扰)、分析诊断阶段、目标确立阶段、方案探讨阶段、行动实施阶段、结束阶段

4、心理咨询关系的确立(应用)

心理咨询员主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有利于来访者的成长与改变。良好的咨询关系式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信任、携手共进的关系。这种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要求咨询员自始至终具有较强的、内化在观念和态度中的专业能力。这些专业能力包括:

 同感:指咨询员放弃自己的立场,从来访者的角度设身处地体验和感觉;

 尊重:体现了咨询员对人所持有的根本观念和态度,也是咨询员与来访者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核心与关键;

 真诚:指咨询员表里一致,人格和

谐统一,真心诚意地对待来访者; 积极关注: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

应将注意力聚焦在来访者身上,关注来访者所表现出的微小的变化与改变,无条件地给予支持与鼓励,以提供温暖、安全的心理环境,使来访者感到被重视,逐渐积聚起成长与改变所需要的心理能量,从而催化心理咨询进程。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问题评估

1、问题及评估

心理评估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评估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差异以及行为表现,并确定其性质和程度。

问题的基本类型:智能评估、行为评估、人格评估(识记)

评估的一般过程:第一阶段:预约并进行初次会谈,第二阶段:对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第三阶段:在咨询过程中和咨询结束时进行评估。(识记)问题评估的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访谈法、调查法,常用的方法:会谈、心理测量。

2、会谈评估(应用)

会谈是通过谈话搜集有关资料的方法。 设计会谈提纲:会谈根据咨询进程以及评估目的的不同,主要可以划分为搜集资料式会谈、诊断式会谈、治疗式会谈;一般会谈提纲涉及:开始、促进、深入、结束四个阶段。

 会谈中的提问技术:提问有两种方式: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在双方信任关系尚未建立之前,咨询员宜多采用开放式提问;提问既要注意时间、场合、气氛,更要关注来访者的表情、动作,尊重和保护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权,所以咨询员要有理、有利、有节地使用提问技术。

3、使用心理测验的意义(应用)

心理测验可以帮助咨询员界定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提出具体的、符合来访者情况的咨询目标和咨询计划;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判断是否需要把来访者转介到其他机构;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及时了解和调控咨询过程,并检验咨询的有效性。

在心理咨询中最常用的测验是:智力测验、人格测验。

4、使用测验的注意事项(应用)

防止心理测验滥用、合理解释测验结果、测量工具和测验材料的保密问题。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干预技术

心理咨询中常用的干预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情感干预技术、行为干预技术、认知干预技术。

1、情感干预技术(应用)

运用情感干预技术帮助来访者疏通情感通路。情感干预的方法主要有:情感表达技术、情感辨析技术、情感整合技术。情感表达技术:是指在心里咨询中,咨询员通过积极关注、倾听和回应,促使来访者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宣泄和表达被否定、被压抑的情绪及情感的方法。情感辨析技术:指咨询员启发或激发起当事人的自我觉察后,使当事人辨析自己的情感状态,深入探索和澄清情感来源、挣扎及矛盾的方法。

情感整合技术:指咨询员帮助来访者整合内心各种情感、处理好自我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的方法。

2、行为干预技术(应用)

行为干预技术可归为三类:一是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二是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三是培养良好行为的技术。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包括(强化、行为契约、代币系统);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消退、隔离、反应代价、矫枉过正);培养良好行为的技术(塑造、渐隐、连锁)

3、认知干预技术(应用)

认知干预技术是指咨询员对来访者的不合理的思维、不正确的假设以及认知歪曲所采取的一系列治疗和改变的方法。认知改变技术(去灾难法、再归因法、排除自我中心法、理解特殊意义法、质

疑绝对化法)

自我管理技术(家庭作业、活动规划表、渐进性作业)

第四节 团体心理咨询

团体咨询是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带领小组,在保密的原则下营造一种安全、支持的环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不断观察、学习和体验,主动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努力学习新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发展良好生活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识记)

1、团体咨询与活动的功能(识记)

教育的功能、发展的功能、预防的功能、治疗的功能

2、团体咨询的作用机制(领会)

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归属感、集体环境给人以希望、集体给人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机会、了解组员间的共性,增加信心、组员间可相互交流和学习、通过帮助他人以帮助自己。

3、团体咨询的主要技术(领会)(1)入组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小组的性质与目标,设计活动计划,确定小组规模,筛选组员,规定活动场地、时间及频率,准备必要的资料和教具,组长的知识、能力的准备,团体咨询效果的评估。

首要的准备就是确定团体的性质和目标。一般分为三类团体:发展性团体、预防性团体、治疗性团体。(2)小组成员间的同质性

为确保小组咨询效果,尤其是初学者做组长,考虑组员的同质性是非常必要的。(3)小组的构成与活动规律

小组的人数、封闭与开放、活动频率与时间、场所的要求

(4)团体咨询的一般方法

团体讨论、角色扮演法、行为训练、心理剧、4、团体咨询的运行过程(领会)

任何一个团体咨询都会经历从启动、过渡、成熟到结束的发展过程。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连续的、相互影响的。

准备阶段:指团体建立之初的起始阶段,通常是整个小组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小组发展中比较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时期。

实施阶段:小组成员积极投身于小组活动中,试图找到自己在他人眼中和在团体中的位置。

结束阶段:是团体咨询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总结团体成效和处理离别情绪的不容轻视的阶段。

5、团体咨询组织者的作用(领会)组长的基本职责(注意调动全体成员的参与积极性、适度参与引导、提供恰当的解释、创造接纳融洽的气氛)、组长的人数及要求(一般团体由组长1人担任)、咨询组长常犯的错误(事无巨细,包办代替;权威自居,说教过多;过渡自我开放,角色混淆)

6、团体咨询中的常见问题(应用)在团体咨询过程中,小组成员身上会出现一些常见的行为问题。主要有:沉默行为、支配行为、审讯行为、依赖行为、顺从行为。这些行为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团体的发展,干扰当事人和其他成员的进步。

第七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关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1、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领会)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有: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实施潜能开发、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塑造乐观开朗的性格。

2、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领会)

要遵循以下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愉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3、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领会)

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科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科渗透的实施

1、社会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领会)

通过剖析课文主题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分析人物命运的描写和一些细节描写来揭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作文、日记等作业的批改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自然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领会)

在教材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3、艺体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领会)

适当整合教学目标;创设参与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准确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科渗透的保障

1、提升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领会)树立现代课程与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情感沟通为桥梁,以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往,建立起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首先,要挖掘教材中心里健康教育因素,其次,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第三,恰当运用心理咨询技能);运用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课堂心理气氛的涵义(领会)

课堂心理气氛是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一般认为,课堂心理气氛主要受到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教学的时空环境三个因素的影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学风的好坏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在通常情况下,课堂心理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三种类型。

3、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策略(应用) 评估策略:准确评估课堂心理气氛是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前提和基础。评估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法。

 期待策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期待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

 情感策略: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智与情感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 威信策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信息策略: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也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交往策略: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活动形成了师生、学生之间的多向度的交往。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 维持策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反映了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的状况与水平,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条件。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激发,更要重视这种状态的维持。

4、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领会)职业因素: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有外在的期望压力,有内在角色冲突; 社会因素:社会发展使当今教师面临更多的选择;

学校因素:学校的管理策略与组织气氛、竞争与激励、学生的行为与教师的教学环境;

个人因素:如遗传、人格特征、意志品质、成长经历以及自我认识与调节的能力等;

5、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应用)(1)优化社会环境,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其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重塑教师形象,最后,搞好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提高教师心理承受能力。(2)完善学校管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开展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

首先,学校要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学校领导要端正领导作风,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多激励,多鼓励,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第三,学校要建立健全有效地竞争和激励机制,实行科学的考核与评估,第四,优化学校的人际关系,第五,积极倡导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

(3)注重心理的自我调节和维护,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其次,教师要保持乐观积极地心态;第三,教师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第四,教师要掌握一些压力应对的策略和方法,形成自己的“压力免疫”机制,避免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

第八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实施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心

1、家庭在心里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领会)

(1)家庭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不能喝学校教育配合是学校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式孩子的第一间教室。(2)家庭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 家庭为孩子提供温暖和保护,使孩子获得了最初的安全感。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爱护和鼓励。家庭不仅提供给孩子关心和爱护的情感支持,也给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场所,从而保障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之,父母养育和保护孩子,协助子女获得需要的满足,不仅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而且包括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家庭承担着促进子女智力发展、提供情绪支持、促进子女社会化、学会悦纳自己和悦纳别人等许多重要的功能,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和基石。

2、影响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家庭因素(领会)

 家庭结构:所谓家庭结构,是指家

庭的外在形态特征,如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兄弟姐妹的多少、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

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具体包括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它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和谐稳定的亲子关心。

 教养方式:指父母关于如何教育子

女的信念、情绪和行为构成的统一体,它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包括:父母的情绪、父母的行为、父母的信念。

3、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应用)

从父母自我改变做起、身教重于言教、提供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自己成长、快乐比成功重要。

第二节 亲子沟通的态度与技巧

1、有效亲子沟通的基本态度(领会)尊重与信任、民主与平等、理解与关心。

2、了解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领会)心理学家认为孩子表现不良行为,是因为其追求价值感的导向错误,父母的任务在于帮助孩子用建设性的方法重新获得价值感,孩子不良行为通常有四种目的:获得注意、争取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除了这四种目的外,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往往还有3个原因:寻求刺激、表现优越感、寻求同伴接纳。

3、积极倾听(应用)

积极倾听是指听孩子说话的时候,让他们明白父母已经理解他们所说的话,已经觉察到隐含他们话后面的感受,使孩子感觉到被了解、被接纳,从而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问题,协助他们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基础。这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同感技术。

4、问题所有权(应用)

如何界定问题所有权?可以依据三项原则:

一、若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属于孩子的问题;

二、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但妨碍了父母的权利或职责,属于父母的问题;

三、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且不妨碍父母,这时亲子关系没问题,皆大欢喜。

一个总的指导原则是: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需要积极倾听;对于父母的问题,父母可以表达自己的信息,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对父母造成了困扰。

5、表达我的信息(应用)

如何表达我的信息呢?通常包括三部分:描述行为(只描述而不评价),指出行为的后果,说出对这个行为后果的感受。

第三节 鼓励与批评孩子的方法

1、鼓励与批评的作用(领会)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批评与鼓励,鼓励与批评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门艺术。鼓励是鼓舞的力量,促使孩子勇敢地向前走。批评是鞭策的力量,要求孩子正确地向前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讨厌别人的批评。

2、鼓励与称赞的区别(领会)

称赞只是奖励的一种,着重于比较和竞争,孩子必须表现优异、有超群的成绩,才能得到称赞。而鼓励,则会不时地出现在孩子的任何进步和努力中。鼓励可以肯定孩子自我能力的发挥,而无须和别人比较。总之,称赞的话语专注在 的评价和优秀,教孩子和别人比较,只为个人所获而努力。而鼓励则重视内在的评价和贡献,鼓励型的父母能使他们的孩子接纳自己不够好的地方,对自己有信心并让他人知道他是有用的人。

3、鼓励的原则(应用)

真诚接纳孩子、着眼积极的一面、重视努力和进步、肯定个别能力、从自我鼓励做起

4、批评孩子的方法(应用)

批评孩子要注意方法、批评孩子要注意尺度、批评孩子要注意场合、批评孩子要陈述理由、批评孩子要避免重复。

5、订立适当的规范(应用)

称职的父母对孩子不仅有无条件的爱,也提供适当的保护与限制,并赋予适合其发展阶段的任务。

适当的教导、亲子协商订立原则、行为后果的处理、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教育的一致性、适当的弹性。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关心

1、社会环境在心里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领会)

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是学校和家庭之外的大课堂,我们在这里学习和成长、耕耘和收获。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续,保持和强化这种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社会教育系统承担着优化社会心理环境,为个体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的任务。

2、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领会)

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时代性和社会性。社会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社会发展变化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整体氛围影响心理健康。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优化

所谓社会环境的优化,就是指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条件,或者创造良好的必备条件以达到社会环境的最佳状态。(识记)

1、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必要性(领会)

尽管家庭和学习啊偶是个体社会化的首要动因,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之中,这些环境对于塑造我们的人格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会环境包括很多方面,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社会环境仅仅局限于物理环境、硬件设施,但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物理环境固然重要,但更要的是有意义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社会组织环境主要指社会各个机构、社会组织制度所形成的整体风气和氛围,各相关机构携手并肩所创造的环境。社会舆论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也是环境因素中非常关键的因素。通过积极地社会舆论宣传,培育和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优化的方法与途径(应用)

保障前提,优化组织环境(政策支持,提供制度保障;社区宣传,各机构共同协作)

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传统媒体、网络舆论)

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优化的前景展望(领会)

(1)媒体作用的适度发挥

首先,从内容上,可以有意识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内容。其次,从程度上,一些虚假的或虚张声势的信息以及过度描述的信息都有可能在无意中对公众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最后,从方向看,媒体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清楚这些舆论对民众产生的后续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逐渐认识到了信息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认识到信息化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需要,以及信息化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冲击问题,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要求。(3)“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和协调 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网络

在具体实施预防的过程中,要遵循“三早”原则:早进行、早准备、早干预。

1、传统心理卫生的三级预防(领会)传统的心理卫生三级预防包括:初级预防:向人们提供心理卫生的知识,以防止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尽早发现心理疾病患者,并提供心理和医学的干预;三级预防:防止住院病人的心理异常转为慢性,使他们尽快回到社会生活中去。

2、学校组织体系的三级预防(领会)心理社团学生和社会工作者或心理系学生、学生辅导员与班主任、心理咨询中心专兼职老师共同组成的心理健康的三级预防网络。

3、心理教育对象的三级预防(领会)初级预防对象:是针对一般学生和适应困难学生进行一般辅导;

二级预防对象:针对濒临偏差行为边缘的学生进行较为专业的辅导咨询;

三级预防对象:针对偏差行为和严重品行困难学生进行专业的矫正咨询和身心

康复。

第十章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涵义与价值

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涵义(识记)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纪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

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领会)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一般遵循七条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3、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价值(领会)可以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宏观的决策依据;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资料搜集

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的种类(识记)团体资料和个人资料、专项资料和综合资料、量化资料和非量化资料。

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的搜集方法(领会)

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心理测验法。(1)观察法

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观察学生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纪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

为使观察法所获得的资料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在运用观察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执行观察的人要经过专门的训练;观察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要以任何方式干扰观察对象的行为;应建立特殊的观察代码;在记录观察结果时,应注意记录行为出现的情境。(2)访谈法

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搜集对方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按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分为: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 按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得中介物,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按访谈对象的特点,分为: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3)问卷法

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按问卷中提出的问题的结构程度可以将问卷划分为:结构化问卷和非结构化问卷;

按问卷传递的方式分为:发送问卷、访问问卷和邮寄问卷。(4)作品分析法

是研究者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以及学生的作品,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5)心理测验法

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最主要和最

为常用的方法,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测验量变进行施测。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

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

是指能从中揭示或了解到得有关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效果等方面的资料。一般包括:学生本身的有关资料(学生综合资料、心理测评资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资料。

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程序(应用)统计及结果解释、提出教育对策与建议、撰写测评报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使用与管理

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使用原则(领会)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使用应严格控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手中,使用应遵循保密性原则,要研究并确定档案保密类别和保密等级。只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才有权建立和处理,如一定要知道学生个案内容,专业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个案重新加工、重新编制,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有效保证。

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使用的形式(领会)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资料来源主要有测验资料和非测验资料。对资料的处理方式有机械的和非机械的两种方式。

3、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使用的策略(领会)首先,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反映出来的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效益。其次,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所提出的教育培养建议,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最后,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领会)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室;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制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制

1、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领会)目前在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主要有五种模式:

教研组模式、教科室模式、德育管理模式、班主任工作模式、独立模式、全面渗透模式

2、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领会)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家长(社区)委员会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立

1、心理健康教育室的设置(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室的设置应选择明亮、舒适、安静、隔音和稍具隐蔽性的地方。设备的购置要视学校的经济状况和教育室的面积大小,不过一般最基本的设备是应具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室内的布局对整个心里咨询与辅导的气氛协调是有影响的,布局整齐、协调则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室的开放时间可视人员数量和经费情况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开放,全天开放和择时开放。

2、心理健康教育室的管理(领会)心理健康教育室的投入与经费:是一个服务机构,非经营性的赢利机构,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来支持和保障它的运行。

心理健康教育室的收费:对学生是免费的;家长、一般社会其他人员,收取一定的费用。

3、心理健康教育室的组成与职能(领会)心理咨询室:接待咨询;心理测量室:进行各种心理测量;心理阅览室:提供心理资料的阅读;心理松弛室:心理放松和调整训练;心理活动室:小组咨询与辅导而设置的心理活动场所。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评估

1、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涵义(识记)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和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分析和整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和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功能(识记)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改进功能、研究功能、管理功能。

3、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原则与过程(领会)(1)原则

客观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2)过程

建立评估组织、确定评估目标、设计评估指标体系、搜集评估信息(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实地考察、座谈讨论、问卷调查、考查测验)、整理评估信息、形成与利用评估结果

4、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内容(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评估、活动场地与设施评估、档案材料评估、课程评估、组织管理评估。

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任务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识记)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和家长服务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识记)围绕着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和家长,它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核心仍然是学生心理的发展、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人格特征(领会)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赖于教育者优秀的人格特征,而不仅仅是教育者个人的知识和技巧,人格比技术更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具备8项人格特征:爱心、热情、耐心、宽容、敏锐、乐观、幽默、负责。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领会)

专业素质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没有必要的专业技能,是很难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的。从广义上说:专业技能包括:心理测评的技能、设计并实施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技能、设计并实施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能、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的技能。从狭义上说:专业技能指: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能。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作用(领会)

首先,对心理心里健康教育工作加以保护,保证其按照规律和要求运作;其次,可以调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部的各种意见,消除彼此间的争议。第三,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保护。第四、可以为当事的来访者提供保护自己的法律依据。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养

1、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识记)

资格与学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接受研究生以上学历教育。

培养模式:一是科学家—实践者模式,二是应用职业心理学家,三是科学家—学术型模式,一般而言,第一、三类模式训练的学生,最终获得的学位是哲学博士学位,他们一般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通过第二类模式的学生,最终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从事心理咨询等临床实务工作。

2、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领会)

教育部门心理健康教育的在职培训;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培养;社会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成长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我成长的意义(领会)

几乎初学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的人,都认为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掌握某些特别的新技术或更高明的方法。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个人的自身成长。只有自己是一个体验着成长并具有成长功能的人,才可能接受别人的成长,才可能体会到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在需求,也才可能真正促进他人的成长。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我成长的重要课题(应用)

澄清个人的生命哲学观;探讨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解决个人生活中的“未完成事件”;高度的自我觉察能力;提升专业伦理水平。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我成长的主要途径(应用)

通过培训促进个人成长;通过建立归属感促进成长;通过研究促进个人成长;通过辅导实践自我探索;通过成长小组成长;督导与继续培训;自己接受心理辅导。

第五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如何把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篇1

通过老师讲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绪论一课,并通过认真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了深刻的体会。我认真思考、理解、考察,与别人讨论,这激发了我对学习研究的热情,扩充了知识,拓展了视野,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教师生涯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从心里接受了这门课程,愿意将自己的体会跟大家分享。

老师给我们讲授了六个大问题,包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途径、策略,心理健康概念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健康标准的探讨,青少年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和心理疾病的防治。虽然不是很多内容,但这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我对这六大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懂得了作为一个中小学教师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自己,而且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我们人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有得必有失,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如何对待这些因发展而带来的问题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在是太必要了。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特点的需要;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作为教师一定要正视现实,做好心理准备,正确客观地实施教育方针,深入探讨根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这样才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人。

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统一的,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这样才是真正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从内容上可分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两项任务。要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调控能力,要帮助学生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要有助于自我教育,要有助于生产劳动,要有助于医疗,要有助于各方面的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

怎样的心理素质才达到心理健康呢?传统观点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是否正常,情绪是否稳定,心理机能是否平衡,行为规范是否与社会相适应,意志是否坚定。这种观点有它的合理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观点都被淘汰了。因此,近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人格完整,适应环境良好,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追求。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比较合理的,我们就以这几方面判断中小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这是每个中小学教师都应该懂得的。

在今天社会,青少年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存在轻重之分的,由心理异常,到心理缺陷,到心理障碍,到心理变态,最后发展为心理疾病。现在中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本来属于他们的假日假期,也都被送去什么少年宫、辅导班去了,有些有兴趣的还能承受,可那些硬逼着去的,可苦了他们。每年都有那么多学生自杀了,曾口头说过要自杀的也不少,这一股势头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了。我想这些不仅是因为压力大造成的,还因为是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造成的。这些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如果不注意,将会对学生,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面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做呢?惟有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下面我将提出我的看法。

第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遵从一定的原则的,不是随便地进行的,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真正地塑造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这包括几个原则:

1、教育性原则。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教学化、医学化、科研化的倾向。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把握好教育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

3、差异性原则,也叫个性化原则。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同一年龄段的中小学生群体,其心理发展具有大体相同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而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群体则无论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4、保密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保密性很强、职业道德要求很高的十分严肃的工作。心理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要遵循保密性原则,对关系到学生的隐私、名誉、人身等问题要严格给予保密。

5、主体性原则。心理辅导的实施过程中,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基础上的学生主体作用,要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师,一定明确这些原则,这样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落实。

第二,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良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第三,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人格完整,适应环境良好,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追求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四,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是根据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心理出现问题的个体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或排除各种心理障碍,回复到健康状态。教育者要提供一个能自由倾谈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一般是补救性的,它所面对的主要是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或者是程度较轻的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心理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已经产生较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员进行专门的调节,使之回复到正常状态。心理治疗是补救性的,它的对象是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周密的治疗处理,有时要辅之以药物。进行心理治疗要求要有专门训练的、有较高技术的人员。要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使产生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恢复心理健康。

这些就是我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绪论的一些体会。作为一个师范生,以后出去当中小学教师,我深深地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我相信这对我是很有用处,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以后成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要让我的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的学生,这样才能使他们学习轻松愉快!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篇2

通过培训,让我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目标涉及到多个方面:有身体、精神、心理的整体和谐;有自我认同、自我更新与成长;有关怀、尊重与合群;有创造性人格;有应对挑战与困难的能力等。但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尽可能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要。对不正当的心理需要,要耐心说服,讲清道理,给予正确引导。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在设计活动时,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组织互动时,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地倾述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发表观点;教师以引导着、协助者的姿态出现,这正如杜威说的:“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

总之,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篇3

总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态放正,身体健康而已。却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人们如此重要,特别是做老师工作的。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懂得了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地释放自己,从而去了解对方的心理,协调自己的人际关系,是自己得到身心的正常健康发展。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我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从学校入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不仅是学科的学员,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样一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老师的心理健康要保证。其中,老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必须具备一是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二是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三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四是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老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影响着自己扮演的角色。职业的特殊性要求老师的心里健康必须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且,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要落实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的选择和布置,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能表面化。学校的成人教育应定期培训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学生生活、学习的心理健康保障。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明白了老师的心理健康有双重方面的影响。老师的心理健康不但对老师的自身有影响,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直接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老师的情绪不好,就会影响课堂效果;老师的失误判断,学生会产生对抗和偏激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也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是带有的指示性说教,而是强调学生的体会和交流,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常抓不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了,才能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师生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我作为一名老师,我庆幸自己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及时的提高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本人真的是受益匪浅啊!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篇4

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屡次发生,各种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越来越突出,这说明了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现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状况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在学生的分数上,盯在升学率上,很少甚至从不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错误认识的支配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两节被减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砍掉或者只填在课程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我们一定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底,让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人一生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构建教师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应塑造健全教师的人格。这就需要做到:教师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努力地工作,有所追求并取得成功:能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保持独立的自我。其次,应培养民主平等的意识。自古以来,我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的基础上的,教师的话是不容置疑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师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亲其师,信其德”。最后,提倡仁慈,施以宽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仁慈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取得进步。

3.让课堂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各科教学活动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只有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做到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及训练。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度增加,这就需要工作的艺术性及很好的耐心了。

(2)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演讲、游戏等,让学生在参与、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推广班级小品、情景剧的表演,由学生自编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情绪振奋、开朗并且有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不但要有针对性,还要坚持经常性,因为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

第一,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关注学生的未来,注重预防和发展。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确定集体辅导的主题。如发现学生缺乏信心,可以设计以“如何树立学习信心”为主题的讲座;如发现学生对失败体验多而对成功体验少,可以设计“如何走向成功”为主题的讲座,等等。通过集体辅导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曾经在来信中写道:举办“我能行”的讲座后,我从自己身上找出了好多优点,我的自信心大大加强,相信只要通过努力,我也会取得成功。

第二,个别咨询。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烦恼、焦虑、紧张等特点,仅仅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所以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单独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时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家长的参与,利用一切机会,如:通过开家长座谈会或定期进行家访,主动与家长探讨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协调家长和社会,共同为孩子创立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想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篇5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备的条件和基础,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叶一舵教授用生动的事例、准确的语言、高度的理论,丰富的内容、实践验证的标准给我们上了难得的一课,通过这次的学习,收获很大。

首先,我感觉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调整和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更清楚地知道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

教师对失败的看法是自我维护心理健康能力的中心因素。正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个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的老教师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员对课程提出的不同意见会处之泰然。与教育界之外的人谈论关于课程的时候,他心态平衡,语气坚定,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他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对问题的直接接触更多,因而对整个教育形式也就有更客观的把握。他从实际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学生对他友好而不失尊敬,因为他帮助差生并真的使其成绩上升,因为他客观地知道教学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正是因为他能接受这些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来勇敢面对失败。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生活中所谓的“失败”。也可以说是适时当一下阿Q。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觉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气发泄在座在自己教室里的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他们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就可能伤害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师是因为自己遇到了挫折而烦躁,并且因此而斥责学生,学生们是能够意识到的。他们不仅不愿再尊重教师,听教师的话,还可能会报复教师。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不仅仅是教师,各行各业的人都正逐步认识到,心理治疗,不管是短期的还是连续的,都能帮助他们更愉快、更有效地工作。以前,一提到心理治疗,人们就会把它与精神病挂钩。但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求助于心理治疗的教师是诚实、有勇气、愿意进步和发展的教师。要一个被心理问题所困扰的教师硬撑着低效率地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结果很有可能是教师把他的消极情绪投射到他所教的学生身上,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学会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就成为必然之举。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所以,积极的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其次,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能,都有可能成为优秀者,天才人物,主要是看后天的教育与影响。而我们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其充分的发挥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优势,并注意培养和克服学生的劣势。注意发挥学生的优势,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开发,也要注意采取激励的办法,记得有位学者曾描述这样一个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激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均,自信心增强了,就会促进智力的发民展,对于后进生,我们更要坚持发挥优势的原则来处理问题.,对后进生更应该要多看他们的优势,使用权其能够顺利发展。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受颇深。要想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篇6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已经持续好几个星期了,虽然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对我的冲击却是极大的。其中学到不仅仅有心理学理论,还有好些教育学的方法,更有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如怎样释放压力,调整自己心态,与他人如何沟通、如何相处的方式,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想办法解决。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当一名好教师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一再强调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能仅要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忽视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服务对象终日在一起工作。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

教师的待遇现在是提高了不少,可教师的地方依然没有提高多少。而社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更高了。部分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得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多用心去看看周围的事物,尝试着去做做不同的事情。当我们个体困扰,可以观观群体,比较能让人产生落差,比较更能让人寻回平衡。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看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自己的身心沉浸下去的时候,我们就会忘记我们自己的生活…。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开创美好的生活。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篇7

学习《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后体会颇多。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把所学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料,既集中了前人的各种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成果,又具有社会性,所以应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特点编制。我们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中的《散落的钞票》一文中,通过人们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质中,使学生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和谐是要大家来共同维护的。

学生在学校的交往除了与同辈群体进行交往之外,最主要的交往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除了课后,最主要的时间还集中在课堂上,课堂上的交往主要表现在提问、评价、关注等方面,教师应掌握对学生的提问策略,如多用询问式或期待式,少用命令式。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用赞扬式、肯定式,尽量不用否定式。还要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期待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强者。

课外活动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和谐社会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而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是成年时期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关键。与此同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又与其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关注小学教师们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2.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3.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作文

4.学习心理学很重要作文

5.卫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6.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

7.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推荐

8.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例

9.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下载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的心得体会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的心得体会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心理健康概念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健康标准的探讨,青少年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和心理疾病的防治。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相关......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心理健康概念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健康标准的探讨,青少年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和心理疾病的防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大纲

    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训达标测试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第一篇基本原理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一、 健康的涵义【识记】 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复习提纲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己关系,即主体我和预防性培养,德育的途径,巩固了德健康的含义:健康客体我之间的关系,(2甚至是终生性的;心理育的基础,强化了德育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人—人关系......

    学习《教育心理学概论》心得体会

    免费分享创新 学习《教育心理学概论》心得体会 本学期在学校统一组织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选择阅读的教育专著是郭德俊、雷雳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概论》。该书于1998年8......